① 唐代錢幣圖樣
唐朝的錢幣有開元通寶、乾封泉寶、乾元重寶、大歷元寶、建中通寶、會昌開元、得壹元寶、順天元寶等。
1、開元通寶:為唐高祖李淵在武德四年的時候,一改歷代的貨幣制度,鑄行屬於唐朝的被稱為「通寶」的錢幣,取名為「開元通寶」。
2、乾封泉寶:在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時,由唐高宗推出,錢徑是2.5厘米,錢上的文字是隸書,旋讀,光背,銅料精純,鑄工良好。
3、乾元重寶:在乾元元年七月,由唐肅宗下令鑄行推廣開來。錢徑是2.7厘米,重5.97克,錢上的文字是隸書,順讀,書法精妙,有光背及背下俯月、朱雀、穿上或穿下祥雲或星文的。
4、大歷元寶:唐代宗大歷年間似曾鑄造的一種貨幣,沒有明文記載但卻有實物存在,錢徑2.3厘米,錢文隸書旋讀,為小平錢,背無文。
5、建中通寶:錢徑2.1厘米,重1.8-2克,錢文隸書,旋讀,光背無文
6、會昌開元:淮南節度使李紳率先鑄造進呈一種背面鑄有「昌」字的「開元通寶」錢,以紀年號「會昌」。
7、得壹元寶:在唐玄宗後期,由史思明進行發行的,存世不長,但卻見證了唐朝的那一段歷史。
8、順天元寶:在唐玄宗後期,由安祿山進行發行的,存世不長,但卻見證了唐朝的那一段歷史。
② 唐朝都有什麼錢幣
李淵於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在唐朝建立以後,政府迅速頒布了貨幣政策,在武德四年秋,政府下令廢除五銖錢,鑄造發行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的直徑是八分,重二銖四參,十文開元通寶錢重一兩,一千文開元通寶錢重六斤四兩」。
唐朝確立了國家鑄幣的法定地位。同時,又繼承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以絹帛為貨幣的傳統,實行了錢帛並行的貨幣制度,這里說的錢就是指的銅錢—開元通寶,帛是絲織物的總稱,其中包括錦、綉、綾、羅、絹、絁、綺、縑、紬等,其實是一種以實物貨幣和金屬貨幣一起流通使用的多元的貨幣制度。
③ 唐代有多少種錢幣
唐代錢幣品種不多,有「得一元寶」,「順天元寶 」「咸玄通寶」「'乾元重寶」「乾封泉寶」「建中通寶」「大歷通寶」「開元通寶」。
④ 唐朝貨幣種類,你有哪些了解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唐高宗開創,永徽之治,唐玄宗繼位後又開創了經濟繁榮,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唐朝的經濟比較發達,貨幣與前朝有不同的地方,代表了當時的經濟發展,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唐朝都有哪些貨幣?
開元通寶是唐朝的貨幣,也是唐代的第一種貨幣發行量最大,延用時間最長的貨幣,開元通寶的質量和李通或控制的得當,而且錢幣的做工非常精美,深受老百姓的喜愛,開元通寶現已成為大五帝錢的一部分,最初的開元通寶是由書法家歐陽詢所寫的,仍然採用方孔圓錢,每十文重一兩,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開元通寶有很強的收藏價值,同時也有旺財的作用。
⑤ 唐朝的錢幣有幾種
八種。唐朝的錢幣有開元通寶、乾封泉寶、乾元重寶、大歷元寶、建中通寶、會昌開元、得壹元寶、順天元寶等。
1、開元通寶:為唐高祖李淵在武德四年的時候,一改歷代的貨幣制度,鑄行屬於唐朝的被稱為「通寶」的錢幣,取名為「開元通寶」。
2、乾封泉寶:在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時,由唐高宗推出,錢徑是2.5厘米,錢上的文字是隸書,旋讀,光背,銅料精純,鑄工良好。
3、乾元重寶:在乾元元年七月,由唐肅宗下令鑄行推廣開來。錢徑是2.7厘米,重5.97克,錢上的文字是隸書,順讀,書法精妙,有光背及背下俯月、朱雀、穿上或穿下祥雲或星文的。
4、大歷元寶:唐代宗大歷年間似曾鑄造的一種貨幣,沒有明文記載但卻有實物存在,錢徑2.3厘米,錢文隸書旋讀,為小平錢,背無文。
5、建中通寶:錢徑2.1厘米,重1.8-2克,錢文隸書,旋讀,光背無文
6、會昌開元:淮南節度使李紳率先鑄造進呈一種背面鑄有「昌」字的「開元通寶」錢,以紀年號「會昌」。
7、得壹元寶:在唐玄宗後期,由史思明進行發行的,存世不長,但卻見證了唐朝的那一段歷史。
8、順天元寶:在唐玄宗後期,由安祿山進行發行的,存世不長,但卻見證了唐朝的那一段歷史。
(5)唐朝貨幣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古代貨幣指的是相對於現代貨幣,具有歷史性、貴重性、交換性的貨幣。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剩餘物品的增多,人們逐漸互相依賴,收到別的物品,需要輸出自己多餘的物品,這是最早作為中間媒介的古代貨幣。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有差異。
開元通寶為唐代貨幣。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唐高祖武德四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范,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
⑥ 唐朝比較珍稀的古錢幣有哪些,價格是多少,武則天時期的叫什麼
開元通寶背三朵雲、四級,上雲下月、五級,背祥雲、背祥雲托月、五級,金、銀開元通寶,乹封泉寶、六級,乹元重寶背祥雲,五級,乹元重寶背瑞雀、四級,乹元重寶白銅母錢1級,大歷元寶、四-五級,建中通寶、會昌開元藍三雲,背永、福大歷元寶、建中通寶等。價估計都在千元-萬元左右。武則天時期流通貨幣開元通寶、乹封泉寶。曾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
⑦ 唐朝有什麼銅幣
圖片這個是北宋的宣和通寶,唐朝應該是開元通寶
⑧ 什麼年代的
圖片1是唐代貨幣開元通寶。製造年代:唐朝初年(唐高祖武德四年)至宋朝初年(宋太祖開寶八年)。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唐高祖武德四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范,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
圖片2是北宋貨幣熙寧元寶。年代:北宋神宗趙頊,熙寧年間(公元1068~公元1077年)鑄造。熙寧元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材質是銅。有篆書,楷書,隸書。面文旋讀,版別很多,背上有衡字者和隸書者少見。另有「熙寧通寶」和「熙寧重寶」錢存世。
圖片3是清代錢幣雍正通寶。製造年代: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至 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年)。用黃銅鑄造,做工精良,雍正通寶現為五帝錢的一部分,五行屬土,有辟邪的功效。是繼順治、康熙後的第三代清錢幣。
「通寶」是中國自唐初至清末銅幣的一種名稱。早期多以重量作為錢幣名稱,如半兩、五銖。另有元寶、重寶、之寶等錢。唐代改變了秦、漢以來錢幣以重量命名的習慣,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廢五銖錢,開始鑄造開元通寶,幣面上下右左有「開元通寶」四字。「開元」意為開辟新紀元,「通寶」意為通行寶貨。有人按順時針方向回環來讀作「開通元寶」,成為後世銅幣以「通寶」或 「元寶」命名的由來。「通寶」名稱為後世沿用,常在通寶二字前冠以年號、朝號(國號),如唐代的「建中通寶」,南唐的「大唐通寶」、「唐國通寶」,北宋的「太平通寶」,南宋的「大宋通寶」,明代的「永樂通寶」,清代的「康熙通寶」、「宣統通寶」等。辛亥革命後,雲南、福建還曾試鑄「民國通寶」。「通寶」錢一直流通了 1300多年,在我國貨幣史上佔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