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梅雨天氣有哪些特點
「梅雨」是我國長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南部、浙閩丘陵和廣東北部地區所特有的一種天氣。在梅雨季節,經常烏雲密布,陰雨連綿,時晴時雨的天氣往往延續一個月左右。因為這正是梅子黃熟的時候,所以,人們就把這種天氣叫做「梅雨」天氣。
『貳』 為什麼南方會出現「回南天」梅雨天氣
一、回南天
華南屬於典型的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因此每當每年3月至4月時,從中國南海吹來的暖濕氣流,與從中國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在嶺南形成准靜止鋒,使華南地區的天氣陰晴不定、非常潮濕,期間有小雨或大霧,回南天現象由此產生。
一些冰冷的物體表面遇到暖濕氣流後,就開始在物體表面凝結、起水珠。
二、梅雨天氣
每年大約4月下旬至5月上旬,來自北方的冷空氣與從南方北上的暖空氣的匯合於華南地區,形成華南准靜止鋒。大約到了5月下旬,暖空氣勢力增強,准靜止鋒北移至江淮地區,成江淮准靜止鋒(又稱為梅雨鋒)。
由於來自南方的暖空氣夾帶大量水汽,當遇上較冷的氣團時,便產生大量對流活動。這段時間冷暖空氣勢力相當,以致鋒面停留在江淮地區。此時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便被稱作梅雨季節。
「回南天」出現時,空氣濕度接近飽和,牆壁甚至地面都會「冒水」,到處是濕漉漉的景象,空氣似乎都能擰出水來。而濃霧則是「回南天」的最具特色的表象。據統計,回南天現象嚴重時可使能見度降至50米。
梅雨主要出現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和台灣、遼東半島、朝鮮半島的最南部、日本的中南部。世界同緯度的其他的地區沒有梅雨。華南地區沒有明顯的梅雨現象。
『叄』 梅雨天氣的來歷是什麼
我國長江中下游至日本南部一帶,在春夏之交,常常出現濕熱陰雨天氣,這時正值江南地區梅樹的果實――梅子黃熟季節,故叫做梅雨或黃梅雨,又因為該時期家中器物容易發霉,也稱為霉雨,其英文名稱為「Plumrain」。其實,梅雨一詞在古代就有了,公元6世紀中期,我國梁代《篡要》中稱「梅熟而雨曰梅雨」。唐代柳宗元在《梅雨》中寫道:「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也有「三時已斷黃梅雨,萬里初來舶棹風」的詩句,把梅雨季節的時間和東南季風的關系描寫得惟妙惟肖。梅雨一般在6月上旬開始,開始的日期叫做入梅或主梅;7月下旬結束,結束的日子叫出梅或斷梅,歷時一個月左右。這段時期稱作「梅雨期」。受氣候影響,每年的入梅和出梅日期一般不相同。據統計,在長江中下游,20世紀50年代,平均在6月10日入梅,7月12日出梅,梅雨期33天;20世紀60年代,平均入梅日期為6月17日,出梅日期為7月6日,梅雨期為20天;少數年份可能不會出現梅雨,此時叫做空梅。
為什麼在梅子黃熟季節陰雨綿綿呢?每年六七月間,南方天氣變暖,濕暖的空氣向北移動,遇上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冷空氣和暖空氣相互碰撞,勢均力敵,互為中和,便在長江中下游至日本一帶形成一條准靜止鋒或緩慢移動的冷鋒,造成江淮地區連續不斷的低溫、潮濕和陰雨天氣。大約經過一個月的時間,南方的暖空氣逐漸強大,就把來自北方的越來越弱的冷空氣遠遠推向北方,這時梅雨季節就過去了,天氣也就放晴了。梅雨天氣時,經常出現多雲、多雨、多霧、多雷暴等現象,在我國東海、黃海至日本南部海域的梅雨鋒帶上,能見度很低,還經常出現鋒面氣旋,使海面颳起大風,影響到艦船航行的安全。
『肆』 每一個地域梅雨天氣的時間不一樣的,那麼梅雨天氣吃什麼食物呢
梅雨天氣多出在中國沿海地區,是多雨的情況下,可是每一個地域梅雨天氣的時間不一樣的,那麼梅雨天氣吃什麼食物呢?這種食物有哪些益處呢?
9、草魚
有健脾利濕的作用,適用脾胃虛食滯、孱弱睏乏、解渴引飲、水腫、小便不暢等症狀。
10、鮑魚
具備益氣養血柔肝、滋陰清熱、益腎清目、清熱利濕行痹的作用,適用陰虛火旺、血枯肝鬱腎虛、奶水不夠、陽亢、夜盲症內障,及其濕熱內蘊而致的五淋、新生兒黃疸等症狀。
保持家居衣物乾燥,勤換衣服梅雨期濕度大,真菌很活躍,皮膚癬容易在身體各部位蔓延,運動或流汗後應立即沐浴、更衣,保持乾爽。少穿又厚又緊的牛仔褲或緊身褲,盡量穿棉質內衣。大家要注意保持家居衣物通風乾燥,衣服要常洗常換,如果衣服曬不到太陽,不妨用烘乾機、吹風機等弄乾衣物。可用樟腦丸、防霉餅、竹炭、木炭製品等防霉、除濕用品,降低衣櫥、鞋子裡面的濕度。梅雨天更加要注意保持鞋子乾爽,如果有多雙鞋子可以換著穿,讓鞋子通風透氣。即使再熱,記得晚間睡覺鋪條小毯子,搭上薄被子,以免著涼。出門前,先關空調,開窗適應室外溫度,再換薄衣出行。
『伍』 梅雨天氣是什麼樣子的
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間持續天陰有雨的自然氣候現象。 梅雨,又稱黃梅天,指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台灣、日本中南部、韓國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間持續天陰有雨的自然氣候現象。由於梅雨發生的時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中國人稱這種氣候現象為「梅雨」,這段時間也被稱為「梅雨季節」。梅雨季節里,空氣濕度大、氣溫高,衣物等容易發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稱為同音的「霉雨」。 梅雨季節過後,華中、華南、台灣等地的天氣開始由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主導,正式進入炎熱的夏季。
『陸』 黃梅天的梅雨天氣
梅雨是如何形成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要弄清楚停滯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雨帶是如何造成的。為此,我們要從梅雨期間高、低空的大氣環流形勢入手,了解梅雨期的天氣過程。
梅雨期的地面形勢
長江中下游地區處在歐亞大陸東部的中緯度,一方面受到從寒帶南下的冷空氣影響,另一方面又受到從熱帶海洋北上的暖濕空氣影響。每年從春季開始,暖濕空氣勢力逐漸加強,從海上進入大陸,先至華南地區,嗣後進一步增強北移,到了初夏常常伸展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有時還可到達淮河及其以北地區。特別是在二、三千米的低空,常有一支來自海洋的非常潮濕的強偏南氣流,風速達到每秒十幾米到二十米左右。當它進入中國大陸以後,就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冷暖空氣相遇,交界處形成鋒面,鋒面附近產生降水,梅雨就屬於鋒面降水的性質。
如果冷空氣勢力比較強,雲雨區將隨著冷空氣向南移動;如果暖空氣比較強,雲雨區則會隨著暖空氣向北移動。顯然,在這兩種情況下,它們都不會在一個地區停滯下來。但初夏時期,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一方面暖濕空氣已經相當活躍,另一方面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還有一定的力量,特別是在靠近地面的空氣層里,常有一小股、一小股的冷空氣南下。這樣,冷、暖空氣就在這個地區對峙,互相爭雄,形成一條穩定的降雨帶。這條雨帶南北只有二、三百公里,東西長卻可達二千公里左右,橫貫在長江中下游,向東一直可以伸展到日本。正是這條雨帶的影響,所以日本的梅雨也很明顯。
這條雨帶在短時間里也往往有比較小的南北擺動。當冷空氣加強時,它稍微南移;當暖空氣加強時,它又重新北抬。當這條狹窄的雨帶在南北方向做小幅度擺動時,雨帶附近的地區就會出現時晴時雨的天氣。在這條雨帶上,還不時有一個個降雨強度比較大的中心出現。在降雨中心經過的地區,常常會出現一次次大雨或暴雨。
實際上,這條降雨帶也就是冷暖空氣前鋒所形成的交界面--即氣象廣播中通常說的鋒面的產物。不過,這種鋒面與一般的鋒面有許多不同之處。第一,這種鋒面特別穩定。它不僅不象冷鋒、暖鋒那樣有明顯的移動,而且與一般的靜止鋒也不同。通常,靜止鋒在一個地區只能停留一、二天,多則三、四天。但是,梅雨鋒在長江流域活動的時期,卻正是東亞廣大地區大氣運動發生兩次跳躍性變化之間的一段時期,在這段時期內,冷暖空氣長時間相遇在長江中下游,並且雙方勢均力敵,各不相讓,處於拉鋸狀態。致使這條鋒面及其降雨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特別穩定,從而給長江中下游帶來了持續的陰雨天氣;第二,梅雨鋒的南北兩側冷暖空氣性質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空氣的濕度上,即南邊來自海洋上的空氣濕度較大,與北邊的乾冷空氣迥然不同。而鋒面兩側空氣在溫度方面的差異,要比其他季節的鋒面小得多,冷空氣過境之後,沒有明顯的降溫;第三,它的降雨區在南北方向上很狹窄,不象冬春季節的鋒面那樣有十分寬廣的雨區。但其降水強度,卻要比別的季節強烈得多。由於這些特點是梅雨期間所特有的,因此,氣象界把這條鋒面稱為梅雨鋒。
『柒』 梅雨天氣的成因是什麼
梅雨是每年夏季,海洋上的夏威夷高壓向陸地運動的過程中,和陸地上大陸氣團相遇,形成了鋒面,而大陸氣團和海洋氣團勢力相當,於是鋒面在長江流域一點來回擺動,這樣就是准靜止鋒。在他的影響下,形成了梅雨天氣。梅雨天氣的特點是連陰雨不斷,空氣潮濕,物體發霉,因此也有人稱之為「霉雨」天氣,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多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捌』 民間諺語「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這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梅雨季節過去以後,如果在小暑的時候出現了打雷的情況,那麼梅雨季節就會重新到來。
『玖』 在南方,回南天和梅雨天有什麼不同
我們都知道在南方地區有兩個時節是特別的潮濕的,它們分別就是回南天和梅雨天。而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很多人把這兩種天氣現象混淆了,以為都是濕答答的天氣情況。但實際上回南天和梅雨天是有區別的。
知道了回南天和梅雨天的區別,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回南天和梅雨天呢?
由於梅雨天和回南天的天氣悶熱、連綿陰雨氣壓低,空氣濕度大,人們會特別感覺到身體不適,容易產生精神不振、情緒煩躁、容易發怒等症狀。此時,大家應該調節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和別人吵架,同時飲酒要適量。平時注意室內空氣的流通,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並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愉悅心情,同時多關心身邊家人、發現朋友的情緒不好時,應該及時關心和幫助。
『拾』 梅雨天是什麼意思
梅雨天就是指每年6-7月份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的一段連續陰雨的天氣,這個時間正是江南地區梅子成熟的季節,所以就叫做梅雨天,也叫做梅雨季節、黃梅天氣等。
梅雨,在古代常稱為黃梅雨。早在漢代,就有不少關於黃梅雨的諺語;在晉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黃梅雨」的記載;自唐宋以來,對梅雨更有許多妙趣橫生的描述。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寫過一首詠《梅雨》詩:「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海霧連南極,江雲暗北津,素衣今盡化,非為帝京塵」。其中的「梅實迎時雨」,指梅子熟了以後,迎來的便是「夏至」節氣後「三時」的「時雨」。現在氣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過渡的一段陰雨天氣。
此外,由於這一時段的空氣濕度很大,百物極易獲潮霉爛,故人們給梅雨起了一個別名,叫做「霉雨」。
梅雨天出現的原因和特點
每年6-7月份,正是大氣環流季風調整的適合,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與南下的冷空氣在江淮流域合體並持續交綏,形成了一個梅雨鋒,就使得這片地區出現陰雨連綿的天氣,並且高溫,多暴雨。
梅雨天氣時,幾乎很少出現晴天,基本都是陰天或者下雨的天氣,空氣濕度比較大,同時溫度也比較高,給人的感覺是非常悶熱的。這種天氣下衣服很難曬干,並且容易出現霉爛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