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讀書手抄報圖片簡單又好看
燈塔
《魯濱遜荒島餘生記》,你還記得嗎?你我第一次見面是在我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還記得我第一次看到你,我就被你吸引住了,當我揭開你的“神秘面紗”的時候,我沉迷於你樸素述說的情景之中,盡管到現在已經是四年多了,但你在我心中紮下的根卻未曾動搖過。
還記得和你第一次見面以前,我還是一個一直依賴於父母的小孩子,與城裡的小孩子一樣,對於生活上的事情都要靠父母來幫助解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遇到點困難便打退堂鼓。那次,寒假裡,爸爸叫我洗碗,我把手剛一伸進水裡,就大叫起來:“好冷呀!”這時,媽媽連忙上前,責備爸爸:“這么冷的天,怎麼能叫小孩子洗碗?”說著,接過我手中的碗,在凜冽刺骨的水中洗了起來。我也心安理得地走開了。現在想想,我滿臉羞慚。
在學校,我不能照顧自己,衣食住行樣樣困難,母親陪伴在我身邊,但經常還會因傷風感冒生一些奇怪的病,遇到一點挫折就會傷心萬分。
放長假時,別人都出去玩,而我卻寧願呆在家裡,就算偶爾出去玩一下,也總是跟在大人的後面,不敢離開半步,只因為我怕會有意想不到的事使我陷入困境。
有一天,我緊跟著母親來到圖書館,見到你——《魯濱遜荒島餘生記》。是你告訴我:魯濱遜所乘的客船沉沒於大海里,而唯一的倖存者——魯濱遜,漂落到一個荒寂無人的孤島。那裡沒有住處、淡水、食物……魯濱遜感到痛苦;惡劣的天氣、兇猛的野獸……魯濱遜感到害怕;面對一個未曾有過人類足跡的荒島,一個隱蔽深幽、陰森恐怖的荒島,魯濱遜不知所措……
死神曾多少次頑固地纏住魯濱遜,但又多少次被他踩在腳下。
我參觀魯濱遜建築的房屋,看著他收獲著自己種的糧食,不禁為其震驚;當我聞到他做的粗麵包的味道,聽見他馴養的動物的叫聲,我感到,這,簡直是奇跡;他勇敢地與野蠻的吃人族搏鬥,勇救一艘在附近海岸出事的船隻,從而得以離開孤島。
這時我的眼前明亮了起來。
我從魯濱遜的事跡中明白:只有從小鍛煉自己的意志,將來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
我開始學著獨立,我第一次洗衣服沒有成功,第一次做菜以難以下咽而告終,但我想起你對我講過的:27年在慌島上,魯濱遜形單影只,孤獨無援,沒有工具,自己想辦法製造,第一次做不成,重新再做,不做成不罷休。他不怕艱難困苦,在逆境中始終奮發向上。
每次放長假時,悶在家裡的我,想起你對我講過:魯濱遜來到荒島上,處處潛伏著危險,隨時都可能喪命,但他沒有畏懼,沒有放棄過生存的希望,相比之下,我這一點小小的'挫折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只看見院子里高牆上四角的天空”。於是,我乘著公共汽車到城市裡,到我沒有到過的地方,使我開闊了眼界,使我生命的這張“白紙”繪上了許多美麗的彩色圖畫。
人,一樣地從母親肚子里誕生,離開人世後一樣地化做一把骨灰。但是,人生的主旋律是否悅耳動聽,要看生命的過程是否豐富精彩。
經過這幾年的鍛煉,在成長的漫漫征途中,我漸漸成熟了,回首往事,這些年來,《魯濱遜荒島餘生記》你與我相生相伴,你就像那高高的“燈塔”,為在迷霧中的我指引前進的方向,使我乘風遠航。
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我有幸讀了《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深受啟發,真是受益匪淺。只感覺自己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定和從容。讀完此書,如沐春風,豁然開朗。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是一種缺憾。孔子不僅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論家,而且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評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形成的博大精深、獨具風採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傳統教育思想中的寶貴遺產。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廣泛而全面:從教育理念到治學理念,從治學原則到教學目的,從教學態度到教學方法,從教師修養到教育手段,形成一套他獨創的、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通過讀《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我覺得在今後生活、教學工作中應該像孔子一樣誠實守信、以身作則、像孔子一樣約之以禮、重視自省、做到終身學習、不斷進取。像孔子一樣誨人不倦,對待學生一視同仁,關愛每一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像孔子一樣學思並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樣教學相長、重視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學到知識,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2. 魯濱遜漂流記的閱讀記錄卡手抄報怎麼製作
魯濱遜漂流記手抄報,請參考一下圖片吧。記得採納一下唷。
3. 初中讀書主題手抄報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讀書主題手抄報,歡迎閱讀。
初中讀書主題手抄報1
初中讀書主題手抄報2
初中讀書主題手抄報3
初中讀書主題手抄報4
初中讀書主題手抄報5
初中讀書主題手抄報6
初中讀書主題手抄報7
初中讀書主題手抄報8
初中讀書主題手抄報9
初中讀書主題手抄報10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詩》
3、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李清照《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5、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顏真卿《勸學詩》
6、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趙恆《勸學詩》
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8、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9、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杜甫《柏學士茅屋》
10、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陸游《讀書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堅信這句話,因為我也愛讀書。
從牙牙學語時,我就成天捧著一本彩色注音圖書,坐在那裡靜靜地讀著,說是讀,其實也就是看上面的彩圖,因為我那時認識的漢字畢竟是有限的,我只能看著彩圖來理解意思了。上了小學後,我對書更是由衷的`喜愛了。水滸傳、紅樓夢我是百看不厭的,唐詩宋詞我都快倒背如流了。但是我知道書是看不完的,還有很多書在等著我去發現呢。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沒錯,只要你全身心地投入書中去,你就會發現、也會得到許多寶貴的東西。就像是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我學會了保爾·柯察金的堅強與勇敢;在《繁星·春水》中,我讀懂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在《魯濱遜漂流記》中,我看到了魯濱遜的善良與自立。是書把我從一個一竅不通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懂得誠實、堅強、自立的小學生。所以,讀書是我最大的樂趣。
讀書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讀書能明白事理,增強能力;讀書能陶冶性情,德潤人心沿著書籍構成的階梯,學做人,學做事,攀上一個又一個科學的高峰。我要爭取不斷超越,走向卓越。
4. 怎麼畫理由圈《魯濱遜漂流記》
先畫線稿,再填色。
1、首先在頂部寫上「魯濱遜漂流記」當標題,可以給標題做一個創意的設計,讓標題看起來更加別致。2、給標題畫上一個氣泡樣式的邊框可以在邊框的兩側畫上雲朵底部畫上波浪線當海水。3、右側畫上一棵椰子樹,底部畫上沙灘,沙灘上畫著烤魚,左右兩側畫上氣泡邊框,這樣手抄報線稿就完成了。
5.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手抄報版面設計圖大全初中
春節放假,我讀了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我深深地被這本書所吸引,它讓我體會到了魯濱遜那驚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魯賓遜是本書的主人公。在一次航海中,魯賓遜所乘的船在一個荒島附近觸礁,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被淹死了,只有魯濱遜一個人幸運地活了下來。海浪把他卷上了沙灘。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觀與絕望之後, 他憑借自己頑強的毅力,與大自然展開了英勇卓絕的斗爭。他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利用槍支和簡單的工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地過起了荒涼的野島生活。經過不懈的努力,他不僅有了自己的住所和傢具,還有牧場、種植園,甚至還養了寵物。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能過上這樣的生活,是很不容易的,這完全是他憑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創造的奇跡。
魯賓遜是一個善於幫助別人的人,他從一幫食人族手中救下一個俘虜,那天是星期五,所以就給他取名叫「星期五」。從那以後,「星期五」就成為他忠實的夥伴和僕人。魯賓遜還教他學會了說英語。不久,他又從食人族手中救出了幾個俘虜,和他們一起勞動,共同生活。後來,一艘英國船隻經過荒島,魯賓遜幫助船長制服了叛亂的水手,乘船離開荒島,返回英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魯賓遜從落難荒島到返回英國,這段時間竟長達二十多年。
看完這本書,使我深受感動。一個人身陷絕境,竟能這樣對生活充滿信心,勇敢地面對生活,創造生活,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使我認識到,人不論何時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被困難嚇倒,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從容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和挑戰厄運。只有這樣,才能像魯賓遜那樣,永遠是一個勝利者。
6. 關於《魯濱遜漂流記》的手抄報
畫一個衣衫襤褸卻神采奕奕的人在一個荒島上種植小麥:畫片海洋;畫點花鳥蟲魚……
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一個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風浪,翻了船,除他之外無一人生還。他流落到了孤島上。憑著他驚人的毅力與勇氣,二十八年後,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島,這個人就是倒霉而又幸運的魯濱遜·克羅索。
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啊!多麼驚人的一個數字!可見魯濱遜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說:「我整天悲痛著我這凄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獨特的個性體現了出來,對生活充滿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設計的悲觀中,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種了小麥、稻子……就這樣,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
魯濱遜還是堅毅的人。他曾經這樣說道:「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的」,「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劃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後變得有船用,有麵包吃,有陶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較「豪華」的住所……
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得的。
讀完之後,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的呢!再說了,沒有一個人講話,多孤單呀!我准會憋死的!可見魯濱遜是多麼樂觀向上!我覺得人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堅強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爭取,決不能放棄!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憑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取得最後的勝利!
7. 《魯濱遜漂流記》的手抄報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一個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風浪,翻了船,除他之外無一人生還。他流落到了孤島上。憑著他驚人的毅力與勇氣,二十八年後,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島,這個人就是倒霉而又幸運的魯濱遜·克羅索。
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啊!多麼驚人的一個數字!可見魯濱遜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說:「我整天悲痛著我這凄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獨特的個性體現了出來,對生活充滿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設計的悲觀中,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種了小麥、稻子……就這樣,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
魯濱遜還是堅毅的人。他曾經這樣說道:「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的」,「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劃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後變得有船用,有麵包吃,有陶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較「豪華」的住所……
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得的。
讀完之後,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的呢!再說了,沒有一個人講話,多孤單呀!我准會憋死的!可見魯濱遜是多麼樂觀向上!我覺得人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堅強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爭取,決不能放棄!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憑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取得最後的勝利!
讀完了《魯濱遜漂流記》,裡面的情節一直令我難以忘卻。
《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著名作家丹尼爾.笛福在他晚年寫的,記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在一次航行中,不幸遇上了海難,整個船上只有他一個人倖存了下來,而他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上。魯濱遜在這個荒島上種莊稼、蓋房子,歷盡了磨難,生存下來。但想回人間的心切,使他著迷般地只想如何走出這個鬼地方,經過一次次的努力與失敗,終於,他在1868年回到了闊別28年的祖國。
看著魯濱遜的經歷,讓我可以想像到他在孤島生活的艱辛,使我體驗到他不屈不撓的冒險精神,讓我對他肅然起敬;看著魯濱遜的經歷,使我深刻體會到魯濱遜是一個永不知疲倦,永不安生的行動者。理智明達的他不屑守成,傾心開拓,三番五次拋開幸福之家,出海闖天下。他肯於勞動並且善於勞動,總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奮斗著,歷盡千辛萬苦,一次又一次地創造出財富。
展示在人們眼前的這個人物不禁令人遐思。主人公身上閃現的奮斗的火花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其實,當今社會就需要這樣的奮斗人才,會創造財富的人才,這樣,我國才會快速發展。
可是,現在社會上卻有一些人不但不肯付出汗水,而且一心想著吃現成飯,總以為不付諸行動就可以擁有財富,那些流落街頭的乞丐不就證明了這一點嗎?他們一味「哭訴」自己的命運如何如何悲慘,卻從來不用自己的雙手去奮斗,為求得生存乃至幸福奮斗不息,甚至不覺得靠行乞來生活是一件多麼沒面子的事。在他們身上就大大缺乏像魯濱遜那樣的拼勁和對美好生活執著追求的信念。再一想,其實在我們學習生活中不同樣需要具備魯濱遜那樣的不懈努力的精神嗎?如果沒有像魯濱遜一樣的不懈努力的精神,那我們還能算學習嗎?作為新世紀的棟梁,沒有不懈努力的精神,何談「棟梁」 二字?在魯濱遜看來,天底下沒有什麼人克服不了的困難,只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與雙手,一切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我們的學習也一樣,必須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各門功課,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有一股動力不斷促使我們上進。同時,我們還要以力求做得更好,力求精益求精作為標准。
讀《魯濱遜漂流記》時,我無意中看到了扉頁上的「謹以此書奉獻給那些時時處處依賴父母、依賴學校的青少年朋友們」這句話。初看這句話,我覺得這本書太小看我們了,我有了點反感情緒,甚至有點討厭它(我想別的同學也是有與我相同的感覺吧),但是我們確實都有任性、嬌氣(多是女同學)、動手能力差等許多缺點與不足,但我們都不想承認它們,因為我們都是死要面子的!但是我讀完後,我曾一直想著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是魯濱遜……
如果我是魯濱遜,如當船在暴風雨中失事,我會像他那樣不向命運低頭繼續遠航嗎?不,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才不會去接受那充滿困難和挫折的生活,因為我沒有他那樣的堅強。
如果我是魯濱遜,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我會像他那樣不自暴自棄,努力求生嗎?不,我不可能像他那樣隨機應變,積極自救,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而且我更沒那份自信。
如果我是魯濱遜,當看到食人族用人開宴會時,我會像他那樣勇敢地站起來,在僅有一個助手的情況下同他們搏鬥嗎?不,我寧可躲得遠遠的,祈禱他們永遠不要發現我,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我現在不得不承認我與魯濱遜相比,自己是軟弱與無能的。從呱呱墜地到背上書包,父母、學校為我們鋪設了成長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這條平坦的大道上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沒有挫折,沒有風浪,而我還整天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其實我根本沒有嘗過生活中的苦澀,我是幸福的。然而處在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能吃飽穿暖,背上書包去上學,每天接受家人們的關愛,社會的關注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一本好書能拯救一個人。」現在我百分之二百相信這句話。這本書向我展示了魯濱遜自信、自立、自強、永不滿足、不甘平庸、勇於創業的精神;告訴我魯濱遜靠自己的誠實、善良、智慧和堅毅,去創建、去開拓。我想我應該拿出所有的精力努力向他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社會,為了父母,更是為了我自己的將來。
他的那種敢於同惡劣的環境作斗爭,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跟魯濱遜比起來,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是多麼的豐富多彩,因此,我們更應該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崇尚我們的生活。
《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小說是英國作家福笛在1719年所創作的長篇小說。書中主要介紹了主人公魯濱遜所乘坐的船在途中遇到風暴觸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難,唯有魯濱遜倖存,隻身漂流到一個沒有人煙的孤島上,他用沉船的桅桿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工具等運到岸上,並在小山邊搭起帳篷定居下來,一住就是17年,他不僅自己在島上種植大麥和稻子,自製木杵、篩子,加工麵粉,烘出了粗糙的麵包;而且還製作陶器等等,保證了自己的生活需要。
他的那種敢於同惡劣的環境作斗爭,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他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把自己從絕望中解救了出來,魯濱遜長達二十幾年對生的希望就是毅力,我不禁想到現在的一些人們,他們有的只因為受到了一點點小挫折,就產生了輕生的念頭。跟魯濱遜比起來,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是多麼的豐富多彩,因此,我們更應該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崇尚我們的生活。在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不要輕易就放棄了寶貴的生命,想像一下,魯濱遜當年遇到了多大的困難,都能夠克服,而我們現在的這點小麻煩又算得了什麼呢?縱使生活中存在著千千萬萬個困難,但也共存著許許多多的精彩與幸福,我們只有多去挖掘、體會那些精彩與幸福,才會得到更多的快樂
其實,生活就本身就是一幅畫,有的人畫出了春天的生機;夏天的綠蔭;秋天的收獲;冬天的希望。而有的人卻畫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躁;秋天的凄涼;冬天的悲哀。畫的色彩如何,全取決於作畫人本身對生活的態度。魯濱遜那種對生活不斷追求,對交往的嚮往都源於他那對生活無比熱愛崇尚的精神。而這些也都正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第一次閱讀笛福的作品《魯濱遜漂流記》是在高二的時候,一向不愛讀書的我卻深深地被它吸引了,我第一次嘗到了讀書的樂趣。小說塑造了魯濱遜這樣一個具有時代氣息的嶄新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逼真的自然環境和細節描寫,打破了古典主義的清戒律和浮華、空洞的文體風格,為英國現實主義啟蒙小說開辟了道路,成為英國第一部真正的現實主義小說。
讀完小說後,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遜。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了自己夢想。永不放棄,是我從他身上學到的。
《魯濱遜漂流記》
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魯濱遜·克羅索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風浪,翻了船,除他之外無一人生還。他流落到了孤島上。憑著他驚人的毅力與勇氣,二十八年後,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島。「我整天悲痛我這凄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開始的他還有點失望,但是很快他就習慣了荒島上的生活,他對生活充滿了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設計的悲觀中,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貓;種了穀子……就這樣,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這其中他經歷了種種磨難,要面對突然來的災難。臨時圍牆是搭起來了,可是不多久他的住所就發生了坍塌事故,他不得不把掉下來的泥土全部運出去,而且他還搭起了天花板,以防再次坍塌。災難總在和魯濱遜作對,他這一次是要對付病魔,縱然他的身邊沒有任何葯物,但是他並沒有表現出任何恐懼,永不放棄,魯濱遜終於利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病魔。永不放棄,為他奠定了生活的基礎。
然而上天並不總是那麼苛刻。一次,魯濱遜無意中掉在牆角的谷殼,竟然長出綠色的莖干,不久,長出了幾十個穗頭,這真是老天莫大的恩惠。從此,魯濱遜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數種子來試驗,以得到更多的糧食。最糟糕的一次試驗,大麥與稻穗的收成僅獲了半斗而已。但是,經過這次試驗,使魯濱遜成為了種田高手。知道什麼時候下種,現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種兩次,收獲兩次。永不放棄,魯濱遜有了生活的口糧。
沒有人可以明白他是怎麼做到的。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做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後變得有船用,有麵包吃,有陶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較「豪華」的住所……他曾經這樣說道:「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的」,「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劃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也許就是因為心中的那個信念,在支撐著這位偉大的人艱難的活著。
他明白他要活著回去。於是他開始造船。坎了幾個月的樹,花了無數的心血,確由於事先沒有考慮周全,船離海邊太遠,他怎麼也無法讓船下水。這下,數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滅了。或許是他的事跡感動了上帝,上帝又將「星期五」賜給他。希望回來了,魯濱遜更加努力了。後來他幫助一艘停泊在岸邊的英國船的船長制服水手的叛亂,奪回船隻,魯濱遜搭該船駛返英國。可以說他的夢想在經過千辛萬苦後終於實現了。我很為他感到高興。
無可否認,魯濱遜剛毅的性格和永不放棄的作風深深地感化了我,我的人生也隨著這本書而起航,這人生的航海之旅中,奮勇前進,永不放棄!
相關資料
《魯濱遜漂流記》是笛福的代表作,是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文學名著,它表現了強烈的資產階級進取精神和啟蒙意識。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荒島上,四年後被救回英國。賽爾科克在荒島上並沒有作出什麼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跡。但笛福塑造的魯濱遜卻完全是個新人,成了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學中第一理想化的新興資產者形象。全書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的是魯濱遜離家三次航海的經歷;第二部分是小說的主體,寫魯濱遜在荒島上的種種經歷;第三部分則是寫他離開荒島之後的事情。本書歌頌了勞動,贊揚了與大自然進行斗爭的精神。小說問世後主人公魯濱遜這一具有鮮明時代烙印及堅忍不拔精神的人物也因此成為歐洲文學史上的一個著名文學形象。
笛福,英國新聞記者及小說家,被譽為英國小說和報刊之父,以一部《魯濱遜漂流記》聞名世界。1660年,笛福出生於倫敦。受過中等教育。以後經營過各種買賣到過西班牙、溘和義大利等國家。參加過多種事件,有過不少冒險經歷。1719年笛福根據一些航海家和流亡者的記載,創作了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笛福以塞爾柯克的傳奇故事為藍本,把自已多年來的海上經歷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並充分運用自已豐富的想像力進行文學加工,在他快年屆六十時創作了這部妙趣橫生、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傳記體小說,為自已博得了「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的美譽。
《魯濱遜漂流記》描寫主人公魯濱遜不從父命,天生愛冒險,曾三次遠航,終於遇難漂上荒島。他以百折不撓的毅力,辛勤的勞動,不僅生存下來,而且改變了生活環境,開墾出種植園和牧場,蓋起住所。24年後,魯濱遜救下鄰島的一個野人,給他起名叫「星期五」作為自己的僕人。後來魯濱遜幫助一艘停泊在岸邊的英國船的船長制服水手的叛亂,奪回船隻,魯濱遜搭該船駛返英國。
《魯濱遜漂流記》塑造了魯濱遜這樣一個具有時代氣息的嶄新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逼真的自然環境和細節描寫,打破了古典主義的清戒律和浮華、空洞的文體風格,為英國現實主義啟蒙小說開辟了道路,成為英國第一部真正的現實主義小說。
《魯濱遜漂流記》是十八世紀英國四大著名小說家之一的丹尼爾·笛福(1660?-1731)的代表作,是笛福文學創作的里程埤,同時也是英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作品一出版就風靡英國,特別是在水手、士兵、小商販、小工匠及其他小資產者中廣為傳閱。當時有個批評家說:「老婆子們只要買得起書,沒有一個不買這部『生平與遭遇』作為傳家之寶的。」十九世紀末,在英、法、德、意、荷等國家已有各種不同的版本、譯本甚至仿作達七百種之眾,至今仍是雅俗共賞的世界名著。
8. 魯賓遜漂流記手抄報
魯濱遜漂流記(英文原名:Robinson Crusoe,又譯作魯賓遜漂流記,直譯作魯賓遜·克魯索)是一本由丹尼爾·笛福59歲時所著的第一部小說,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這本小說被認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記形式寫成的小說,享有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的頭銜。
經典語句、1.我完全不顧父願,甚至違抗父命,也全然不聽母親的懇求和朋友們的勸阻。我的這種天性,似乎註定了我未來不幸的命運。 2.我這個不孝之子,背棄父母,不盡天職,老天就這么快懲罰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3.唉!人在恐懼中所作出的決定是多麼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他們保護自己的種種辦法,一旦恐懼心佔了上風,他們就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辦法了。 4.尤其是,在這種不幸的境遇中,上帝指引我認識他,乞求他的祝福,這給了我莫大的安慰。這種幸福足以補償我曾經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還有餘。 5.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若不是預先計算一下需要多少代價,若不是預先對自己的力量做一個正確的估計,那真是太愚蠢了。 6.我經常懷著感激之心坐下來吃飯,敬佩上帝的好生之德,因為他竟在荒野中賜以我豐富的美食。我已經懂得去注意我的處境中的光明的一面,少去注意它的黑暗的一面;多去想到我所享受的,少去想到我所卻缺乏的。這種態度有時使我心裡感到一種衷心的安慰,簡直無法用言語表白。……我覺得,我們對於所需要得東西感到不滿足,都是由於人們對於已經得到得東西缺乏感激之心。 7.……可見,我們一般人,非要親眼看見更惡劣的環境,就無法理解原有環境的好處;非要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視自己原來享受到的東西。 8.我在海上漂流了這么多天,實在夠了,正好安安靜靜地休息幾天,把過去的危險回味一下。 9.一個人時時期待著禍事,比遭遇到禍事還要苦些,尤其是當一個人無法擺脫這種期待,這種擔驚受怕的心情的時候。 10.在人類的感情里,經常存在著一種隱秘的原動力,這種原動力一旦被某種看得見得目標吸引,或是被某種雖然看不見,卻想像得出來的目標所吸引,就會以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動著我們的靈魂向那目標撲過去,如果達不到目標,就會叫我們痛苦得受不了。 11.一般人往往有一種通病,就是對於上帝和大自然替他們安排得生活環境經常不滿。照我看來,他們的種種苦難,至少有一半是這種通病造成的。 12.造物主在統治人類的時候,把人類的認識和知識局限於狹隘的范圍,實在是無上的好事。 13.「當我們遇到壞事時,我們應當考慮到其中包含的好事。」 14.「一個人只是獃獃地坐著,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這是個絕對真理。」 15.「在最不幸的困境中。我們也可以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把好處和壞處對照一下。」 16.我心裡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我曾經後悔過出海,後來又定下出海的決心,這種害怕十倍於對喪命的恐懼。 17.世界上一切好東西對於我們,除了拿來使用之外,沒有別的好處。 18.一個人在明白事理以後,就會覺得,被上帝從罪惡中救出來,比被上帝從患難中救出來,幸福更大。 19.事情總是這樣的,對危險的恐懼,比起親眼所見的危險本身來,往往要嚇人萬分。 20.我現在開始覺得,我如今的生活,雖然是簡陋不堪,而與以前的那種邪惡可鄙的生活相比,卻已不知道強多少倍,我現在不以過去之憂為憂,也不以過去之樂而樂了。
9. 魯濱遜漂流記手抄報畫什麼圖
上邊好多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C2%B3%B1%F6%D1%B7%C6%AF%C1%F7%BC%C7&z=0&rn=21&pn=0
10. 魯濱遜漂流記手抄報怎麼配畫
畫一個衣衫襤褸卻神采奕奕的人在一個荒島上種植小麥:畫片海洋;畫點花鳥蟲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