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百度文庫裡面一年級上學期認識鍾表的圖片怎麼能列印出來
網路文庫裡面一年級上學期認識鍾表的圖片要列印出來,方法是:
先把這個文件下載下來。
可以先把文字全部刪完,剩下圖片;也可以復制圖片,重新建個文件,再把圖片列印出來。
⑵ 怎樣快速學會認時鍾
快把下面這些認識鍾表的小口訣教給孩子吧,幫他們快速認識鍾表。
一、【認識時針、分針、秒針】
跑的最快是秒針,個兒高高,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時針,個兒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針,勻速跑步作用大。
二、【認識時鍾】
一個小時 60 分,半點也叫 30 分。
看完時針找分針,指針長短仔細分。
分針走路停不住,走了一步又一步。
分針半圈走到 6,拉著時針邁半步。
時針半步不計數,還念半步前的數。
分針每次踩住 6,就是半點請記住。
三、【指針兄弟來賽跑】
指針兄弟來賽跑,頂端 12 是起點。
大哥時針慢吞吞,分針腿長跑得快。
分針跑了一大圈,大哥慢慢挪一步。
四、【小表盤】
小小表盤圓又圓, 時針分針跑圈圈。
分針長,時針短, 一個快來一個慢。
時針長長指 12, 短針指幾就幾時。
分針長長指向 6, 短針剛剛過幾就幾時半。
五、如何讓孩子更快地認識時間?
1、用一個有鬧鈴的鍾表,對好計時器,然後對孩子說:我們來收拾房間吧,5分鍾以後,鬧鈴響了,我們就可以停止了。
2、用圖表的形式給孩子制定一個每天的日程表,例如,畫一個小鍾表,指針指向7點,然後旁邊畫上一個小孩子起床的圖畫,表示早上7點起床。然後,7點半吃飯,等等。 這樣可以讓孩子非常清楚每天固定的時間里會發生什麼,他們會很快對時間有了概念。
3、長途旅行的時候,把時間和地點的聯系起來,有助於孩子認識時間。比如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汽車長途旅行,每個小時或者間隔一段時間就向孩子說明又到了什麼地方,下一段時間還將看到什麼,或者可以和學校聯系起來,告訴他我們要走的時間相當於每天待在幼兒園的時間。
4、經常把兩件事情進行比較,讓孩子理解有些事情花費的時間要更長一些。可以從簡單的問題開始訓練,例如:「誰單腳站立的時間長?」。
⑶ 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小格,分針走了()分,秒針走一圈,分針走()小格,是()分。
60、60、1、1。
時針走一圈是12小時,經過12大格,每大格表示1個小時。分針走一圈是60分鍾,經過12大格,60小格,即每小格1分鍾,每大格5分鍾。秒針走一圈為60秒。所以,當時針走一大格,代表一個小時,分針要走60個小格,代表60分鍾;秒針走一圈為60秒,當分針走1個小格,代表1分鍾。
正確認識鍾表時間(以下圖為例)
短的時針,長的是分針,最長又細是秒針。
1、看小時
時鍾走一圈代表12個小時,經過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一個小時,此時,圖片上指的數字是10,代表10點。
2、看分鍾
分鍾走大一圈為1個小時,經過12個大格,60小格,1小格代表1分鍾,1大格代表5分鍾,圖片上分針指針在1大格和2大格之間,順時針數在第四小格,則代表的分鍾是5+4=9分鍾。
3、看秒鍾
秒鍾走一圈代表60秒鍾,則秒針走一小格代表1秒鍾,1大格為5秒鍾,如圖秒針指向第七大格,即代表35秒鍾。
綜上可得,圖片中指向的時間為:10時9分35秒。
中國古代用「銅壺滴漏」的方法來計時,將一晝夜分成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相當與西方鍾表的兩個鍾點。當鍾表由西方傳入中國後,「大時」一詞逐漸消失,而「小時」一直沿用至今。
中華民國成立以前,採用十二地支計時,地支既表示年、月、日,也表示時,將一天分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時辰。
⑷ 小學一年級認識鍾表習題
三、填空。
1.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的時間是( ),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 ),分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 )。
2.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 )小格,也就是( )分,所以說1時=( )分。
3.時針從「2」走到「5」走了( )小時。
分針從「2」走到「5」走了( )分鍾。
四、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1.一節課的時間是40()。
2.小學生每天在校時間是6()。
3.看一場電影的時間是2()。
4.李明從家走到學校要15()。
一、填空
1、鍾面上有( )個數字,( )針和( )針。
2、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3就是( )。
分針指向6,時針指在3和4中間就是( )。
分針指向5,時針指在8和9之間是( )。
3、( )時整,時針和分針成一條直線;
( )時整,分針和時針重合。
4、現在是11時,再過2時是( )時。
三、按時間給鍾面畫時針和分針
5時20分 9時15分 10時半 18時36分 12時25分
覺得是題目好,就頂一下。由於有些圖片很難上傳,給不了你了。
⑸ 認識鍾表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認識鍾表教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5~106頁例1、例2和第108頁相關的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鍾面的觀察,認識秒針和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
2?在感受用1分時間所做事情的活動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時間觀念。
3?在觀察、認識鍾面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積極主動學習的情感與態度。
4?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並養成遵守作息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准備
1?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慶祝大會開幕的多媒體課件(畫面中設計有8時8分的鍾面)或圖片。
2?實物鍾面教具1個,每個學生1個實物時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多
媒體演示: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慶祝大會開幕儀式場景。(場景中有一個顯示8時8分的鍾面)
教師:從畫面中你們看到些什麼?告訴了我們一件什麼事情?
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老師簡要介紹:這是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慶祝大會開幕儀式的場面,在20xx年8月8日晚8時8分,北京舉辦了盛大的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慶祝大會,這是全國人民歡欣鼓舞的日子,也是一個非常值得紀念的重要時刻。
教師:剛才我們從哪裡知道開幕儀式是在8時8分進行的呢?(畫面的鍾面上)
教師: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鍾面。板書:認識鍾表。
二、依託學生經驗,感知鍾面
1?提問
關於鍾面,同學們都已經知道些什麼?
2?觀察鍾面,根據學生回答引導觀察出示鍾面。
(1)指一指鍾面上的時針、分針、秒針。
(2)學生或老師向同學們介紹秒針,(鍾面上最長最細的針,板書:秒針)引導學生看一看自己的鍾面,指一指秒針是哪根。
(3)教師:鍾面上除了時針、分針、秒針外,還有些什麼?(數字和格子)
(4)引導學生觀察:鍾面上的大格、小格數及其關系。
3?分別說一說
分針走1小格和時針走1大格的時間各是多少?
4?撥一撥,看一看,說一說
當時針走1大格時分針正好走了多少?(1圈)是多少小格?(60小格)
就是多少分?(60分)
思考討論:1時等於多少分?
板書:1時=60分。
老師介紹:如何用字母表示時、分?(時可用字母h表示,分用min表示)並引導學生讀一讀、寫一寫這些字母。
5?完成第106頁的填空內容
三、聯系生活,構建1分的時間概念
教學例2。
教師:同學們知道1分的時間有多長嗎?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學生分組活動1:
(1)1分大約從1能數到幾?
(2)1分脈搏大約能跳多少次?
(3)1分大約呼吸多少下?
學生分組活動2:
(1)1分大約擊掌多少次?
(2)1分大約跳多少下?
(3)1分大約寫多少個字?
匯報交流活動情況。
四、活動拓展
(1)用1分(老師看時間)讀一段話,看看讀了多少個字。
(2)完成教科書第109頁第3題。你能在1分內完成嗎?
(3)要求學生自學完成第108頁第1題,讀一首你喜歡的兒歌,看大約用了多少時間。
五、總結回顧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獲?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數學》(一年級上)第91、92頁,練習十六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鍾面,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
2、培養學生建立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鍾、鍾面模型。
學具准備:
每個學生准備一個學具鍾。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設疑,聽音樂導入,引出鍾表。
2、鍾表自我介紹,動畫演示鍾表自述。
3、揭示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指導看主題圖。
(1)教師提問:「圖上畫的是什麼?」讓學生認識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鍾表,並及時教育學生要早上按時起床,上學才不會遲到。
(2)認識鍾面。
①分組觀察鍾面。討論:要求學生說出鍾面上一共有12個數,有兩根長短不同的指針。
②認識分針、時針。
③教師出示鍾面模型,讓學生辨認分針、時針。
(3)認識整時。
①②③指導觀察主題圖中的分針和時針分別指向幾,建立7時的概念。
②先出示8時的鍾面,提問:「這是幾時?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同時寫出「8時」並教讀法;然後出示3時的.鍾面,讓學生說,教師板書「3時」;最後出示6時的鍾面,讓學生自己寫出來。
③引導學生觀察8時、3時、6時,這三個鍾面上的分鍾和時針分別指向,分組討論:「怎樣才能准確地看出它是幾時?」
學生可能回答:8時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8;3時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3;6時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6。學生也可能回答: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從1到12的任何一個數,指向幾就是幾時。
教師小結:在鍾面上,當分針指向12的時候,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2、反饋練習。
(l)讓學生上台撥鍾,教師先要求學生撥出幾時,然後集體訂正。
(2)接著,讓學生給學生出題撥鍾,並相互評價。
(3)小組撥鍾練習:一人說時間,其他三人進行撥鍾練習,並相互檢查。
(4)創設情景講解12時。
有一天,小東在看鍾表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咦!鍾面上怎麼只剩下一根針了?」教師提問:「是鍾表壞了么?你能幫助小東解決這個問題嗎?」
使學生明確:當鍾面上表示12時的時候,分針和時針都指向12,正好在合在一起,所以只能看到一根針。
(5)創設情景:老師中午12時吃午飯,過一個小時要午休,你知道老師是什麼時候午休嗎?
指名提問學生,使學生建立時間之間聯系的理念。
3、認識電子表及時間的第二種寫法。
(1)教師提問:「你知道8時在電子表上怎麼表示嗎?」當學生說出以後,再出示8:00,驗證學生的說法。
(2)讓學生想:3時在電子表上的表示方法。指名回答,教師板3:00。
(3)讓學生自己寫出6:00。
4、課堂小結。
我們一起認識了表示整時的時間,並學會了表示整時的時候,有兩種表示方法。你學會了嗎?
三、課間活動(音樂伴奏,師生律動)。
四、指導看書
五、實踐應用
1、完成第92頁「做一做」,結合內容教育學生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從小養成愛惜時間、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2、找朋友練習(練習十六第1題)。
3、完成課本第94頁練習十六第3題。
六、聽故事做練習
小山羊為了慶賀自己的生日,准備請小猴到他家去做客。他給小猴打電話,說:「喂!是小猴嗎?今天我過生日,請你來我家做客,請你再過兩個小時來。」小猴看了看鍾表,這時鍾表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0。請你幫小猴想一想:他讀什麼時候到小山羊家去呢?
七、設計題
分小組討論:周末准備怎麼安排?然後上台說給大家聽一聽。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鍾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 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
一、激趣導入
1、猜謎語
有個小小運動場,三個選手比賽忙,滴答滴答響不停,天天催我早起床。
2、說說鍾的作用
3、板書課題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出一道有趣的謎語,看誰會猜?
有個小小運動場,三個選手比賽忙,滴答滴答響不停,天天催我早起床。
生(齊聲):鍾
師:你們真聰明,它的謎底就是鍾表(出示實物鍾)
師:你知道鍾有什麼作用嗎?
生 1 :可以讓我們起床。
生 2 :可以讓我們按時睡覺。
生 3 :可以告訴我們時間,告訴我們什麼時間該干什麼。
師;今天我們就通過鍾表來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
板書:認識鍾表
二、自主探究
1、認識鍾面
學生拿鍾面看一看,撥一撥,玩一玩
2、交流發現
3、教師小結
4、認識整時
( 1 )學生觀察 7 時、 9 時時針、分針的特點
( 2 )教師小結
5、認識幾時半
6、教學大約幾時
三、鞏固練習
1、觀察鍾面,看看鍾面上有些什麼,然後小組交流。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 個數
在匯報觀察結果時,有的學生說到了秒針,我肯定學生觀察得很仔細,我們看時間的時候通常只看時針和分針就可以了,有關秒針的知識我們以後再學習。
2、通過觀察 7 時、 9 時、 11 時、 4 時的鍾面上,都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分針都指著什麼數?小組討論看整時的方法,通過討論發現學生個性化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教學大約幾時從整時切入。在 6 時的鍾面上,稍改變分鍾的位置,使它不正好指著「 12 」。首先讓學生感到鍾面上「不正好是 6 時」。
聯系經驗分辨一個鍾面上 6 時不到,另一個鍾面上 6 時剛過;然後指出這兩個鍾面上都接近 6 時,都可以說成大約 6 時。從而體會大約 6 時與 6 時的差別。
4、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了一個小朋友一天的學習生活,練習時,可以先讓學生看圖講故事,並利用圖中的時間信息,然後在讓學生說一說自己一天的時間是怎樣安排的,培養學生養成初步的時間觀念,教育學生養成有規律作息的好習慣。
四、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⑹ 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准備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動目標:
1. 在快樂的游戲情境中發展雙腳、單腳跨、拖拉的動作。
2. 遵守游戲規則,學會合作完成任務。
活動准備:
若干個牛奶箱、大紙箱十八個裝上貨物、貨車一輛。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熱身運動。師:寶寶們,起床嘍!伸個懶腰,扭一扭等動作熱身。今天天氣真好,媽媽要帶著你們出去旅行,出發吧!
2.基本部分
寶寶快看,前面是什麼呀?(貨車)車上的貨全都翻掉在地上了,司機正忙著裝貨呢?
我們趕快去幫忙吧!
(1)創設游戲情境,幼兒自由探索過河、過石子路和草坪的方法。可是前面有條小河、還有許多石子,我們怎麼過去呢?想想辦法(請幼兒示範方法)
(2)共同討論過河和小石塊的方法。師:你剛剛是用了什麼方法跳過小石塊的?請你來試試看。師:他是怎麼跳的?(雙腳跳)雙腳用力蹬地,並學習向前擺動雙臂助力的技巧,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你還有其他方法嗎?那些比較大的石塊,你是怎麼過去的?(單腳跨步跳)後腳用力蹬地,同時將前面跨步的腳盡力向前邁,跳過小石塊,我們也來學一學。草坪可以怎麼過去呢?(走過去吧)想到這么多的方法,趕快出發吧!
(3)討論搬運大紙箱的方法。這么多的貨物怎樣才能搬到貨車上呢?(大紙箱當做貨物
,裡面裝上報紙等重物)可是貨物這么重這么多,需要寶寶們一起合作,可以拉著貨、可以推著貨、還可以抬著貨,讓我們把行李箱放在一邊趕快去幫忙吧!
(4)貨物按時送到工廠,司機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忙。走了一路累壞了吧,讓我們坐下來歇歇吧!(坐在紙磚上,錘錘腿、拍拍肩等等)
3.結束部分
寶寶今天的旅行感覺怎麼樣?(開心)不但玩得開心,還幫助了司機,真能幹。
(一)活動目標:
1、幼兒能協調、靈活地跳圈。
2、樂於與同伴共同探討可回收物品與不可回收物品的種類。
(二)活動准備:
1、幼兒已能識辨可回收物品與不可回收物品
2、小呼啦圈若干個、簍子若干個
3、廢舊物品(易拉罐、廢紙盒、塑料瓶等)
(三)活動過程:
1、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分別站在各自的起跑線。
2、教師示意開始,兩組的第一名幼兒跳圈到終點(遇單圈時單腳跳,遇雙圈時雙腳分開同時跳)。
3、到終點後,在終點的「尋寶區」里將可回收物品選出,並放入空籃中,再延原路返回,拍第二名幼兒的手,依次進行。
4、師及時鼓勵表揚。
5、比一比,看哪一對跑得快、選得對。
(四)規則:
1、要跳到圈中心,不能踩線。
2、跳雙圈時一定要雙腳同時落地。
3、從終點「尋寶區」里選出可回收物品必須放入空籃中。
設計意圖:
陳鶴琴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兒童自己去做、去思想、去發現,是激發孩子學習積極性最有效的手段。大班的孩子對周圍的世界有著急切的求知探索態度。他們不但愛問「是什麼?」還想知道「怎麼來的?」兒童開始對自然現象的起源產生興趣,渴望得到科學的答案。造橋這節課我就用幼兒自己做實驗感受拱橋和平面橋的承受力大小,了解不同橋的區別探索橋面承重的方法。也符合二期課改綱要中發揮幼兒主體性作用,教師作為幼兒的合作者、引導者。
活動目標:
1、了解拱橋和平面橋的區別,體會橋為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探索橋面承重的方法
活動准備:
PPT
中國拱橋歷史視頻短片
平面和拱面紙橋各一座
幼兒收集各種生活中橋面的圖片
白紙片、積木若干,每人雪花片若干
記錄用的紙和筆
活動重點:
了解拱橋和平面橋的區別
活動難點:
通過實驗思考並探索橋面承重的方法,體驗造橋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我們造的紙橋
1、觀察討論(用PPT記錄)
說說兩座紙橋的不同點和相同點,並記錄
幼:平面橋是直的拱橋是彎彎的(形狀不一樣)
師:再來說說它們相同的地方
幼:兩個橋的距離一樣。(橋墩距離一樣)
師:還有嗎?
教師拿起紙比一比引導幼兒說:紙頭一樣的(兩個橋面用的材料一樣重疊在一起大小一樣)
小結:哦,原來啊平面橋和拱橋的形狀是不一樣的橋面用的材料是一樣的疊在一起大小也一樣,橋墩的距離是一樣的
2、猜猜想想
引起幼兒猜想
師:這兩座橋的力氣會一樣嗎?你支持哪一座橋?
是不是支持的人越多這座橋的力氣就越大呢
過渡:我們就來動腦動手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探索發現
幼兒兩人一桌面對面嘗試用雪花片測量橋的力量
1、討論發現
怎樣才知道哪座橋的力氣大?你是怎麼做的?
幼:拱橋是一個一個疊起來
平面橋是一個一個平平的放的
師:這樣可以比嗎?
幼:不能。因為兩座橋都沒有倒。
雪花片該怎麼放才公平呢?
小結:雪花片擺放的位置是橋面上,擺放的`方法是向上疊起來
2、實驗記錄與結果
再比一次兩座橋的力氣
4、記錄平面橋和拱橋上面的雪花片數量
5、想想別人的記錄和結果和你一樣嗎?
6、幼兒說說自己的記錄,哪座橋的力量大?
小結:拱橋的力量大
四、觀看視頻,熟悉歷史
師:我們的祖先在很久以前造了很多的石拱橋。我們早就知道了拱橋的力量大。
1、幼兒觀看視頻
2、不同橋面圖片展示
3、思考:既然拱橋的力氣大,為什麼到現在我們生活的大橋都是平平的呢?
生活中那麼多平面橋敢不敢走?
小結:橋墩結實了,這是一個讓平面橋更有力氣的辦法。
結束語:到底還有哪些辦法能讓我們生活的平面橋更堅固啊?我們自己去探索下好不好。其實呀造橋的工程師叔叔早就想出辦法來了。
好!起立,跟後面的老師說再見。
活動目標
1.通過對鍾面的觀察與操作了解秒針、分針、時針的運行關系。
2.認識整點、半點及的讀法及記錄方法。
活動准備
1.課件:教學具圖片-認識鍾表
2.教具:活動鍾表一個
活動過程
一、認識鍾表
1.出示掛表
教師:小朋友,看看你認識它嗎?
2.請小朋友來告訴大家,最長的針叫什麼?(秒針)
有點長的針叫什麼?(分針)
最短的針叫什麼?(時針)
鍾面上一共有多少個數字?(12)
最上面的是數字12,然後依次是1、2……11。
時鍾里的指針是朝哪一個方向走的?(1……12)
小朋友記住了,這樣的方向就叫順時針方向。
二、在什麼時間,正在干什麼?
1.提問:那你知道我們人為什麼要使用鍾嗎?
2.交流:說說在什麼時間在干什麼?
要說出長針在幾,短針在幾的時候,你在干什麼?
3.出示時鍾
請你看看裡面有幾根指針,(兩根)你猜猜看是哪兩根針呢?(分針與時針),
那秒針在哪兒呢?聽(滴答)聲就是秒針在跑。
4.教師撥表針
讓幼兒發現,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這就表示一個小時。
5.給幼兒提出疑問,長針、短針指著的數字又是表示幾點鍾呢?
三、認識整點、半點
1.觀察鍾面,認識整點。
課件:認識鍾表圖片
(1)看看這4個鍾面,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2)教師小結:當分針指向12時,所表示的時間就是整點。
看好時針,它指在數字幾上就是幾點鍾。
2.出示鍾表圖片
觀看錶面指針,幼兒口報時間。
四、教師編故事,幼兒撥鍾表指針。
早上7:00小朋友該起床了,洗臉刷牙吃早點之後,8:00來到幼兒園,8:30和小朋友一起做早操。
9:00要上課了,11:00准備吃午飯了……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後記錄自己在哪個時間做的什麼事,第二天來了和小夥伴交流。
活動目標:
1.練習助跑跨跳的正確方法,能助跑跨跳過35——40cm的障礙物。
2.勇於挑戰自己,克服膽怯心理
活動重點:
目標1
活動難點:
目標2
活動准備:
知識准備 :有助跑跨跳經驗
物質准備 :平衡木、每個小朋友一個小椅子
活動過程:
一、熱身
帶領幼兒慢跑、快跑、跳過小河、慢跑
二、基本部分
1.我們剛才跑步的時候碰到了小河,你是怎麼過去的?怎麼跳過去的?
「跳過去」
請一名幼兒示範,師 總結動作要領:「跑步過去,到河邊的時候,前腳跨過,後腳輕輕過去。
請幼兒在空地上進行練習
跨過平衡木
跨凳子
(1)凳子背放在地上,幼兒練習跳過去
(2)凳子側面放下跨跳
(3)凳子面並在一起跨跳
5.游戲:挑戰自我
分三個區,請幼兒進行挑戰,從易到難,幼兒逐步挑戰,成功一個取一個星星貼在身上,最後,展示自己的成果。
放鬆
聽音樂,坐在凳子上進行放鬆活動。
活動延伸:
教師示範跳過更高的障礙,激發幼兒興趣及挑戰的信心。
⑺ 一年級數學時鍾表示方法
首先,這幅主題圖是我們每天都會做的,我們早上起床都會對鬧鍾,那麼小紅也一樣,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動腦鍾表上是幾點呢?圖中展現了兩種表,一種是鍾表,一種是電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