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做到接納自我 感情
接納自己的身體和外在:盡管不是對自己身體的每個方面都完全滿意,但依然喜愛自己的身體和外在;
在負面評判面前保護自己:面對他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能夠客觀地吸收,但不因此陷入情緒的低谷;一方面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一方面不會因此苛責自己;
感受到並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夠承認、欣賞、相信自己的能力,對自己的能力懷有積極的想法和感受。
關於自我接納,人們還有哪些誤解?人有可能真的無條件地、全然地接納自己嗎?
01.對自我接納,人們都有哪些誤解?
誤解1:自我接納意味著不思進取,自我放縱,不再為目標努力。
事實1:自我接納是對自己的優點、缺點不加評判地承認,接受自己當前的樣子。
一個自我接納的人,能夠很平和地看清楚自己。對自己有著准確的認知,然後在這個認知之上建立現實的、可以企及的目標——而不是說就此「躺平」,不再努力。
而一個人若是不思進取,可能恰恰是因為ta沒有接納自己的缺點,而活在對現實的否認中——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因而不進取。
誤解2:自我接納就是無視自己的缺點。
事實2:自我接納其實是承認和接受自己的一切特質,包括「缺點」和「不足」。
接受自己有缺點和不足,不因此否定自己作為人的價值,不因此活在自我懲罰中。如果一個人承認自己的缺點,但難以接受自己有缺點,就會活在無止盡的自我斗爭中,這種對自己持續的苛責會消耗情緒資源,阻礙人的成長。
誤解3:自我接納的人,不再會感到煩惱和不快樂。
事實3:客觀來講,人生總有起伏。自我接納不是沒煩惱,而是讓你能夠接受自己有時的確會煩惱。感到煩惱和不快樂,不意味著你不好,也不是你哪裡做錯了。
誤解4:自我接納是盲目的自我膨脹,是一種自戀。
事實4:自我接納會為一個人帶來穩定的高自尊,即Ta感到自己哪怕有缺點,也是有價值的、值得喜愛的;這種價值感是實實在在的,不需要他人的贊揚來不斷佐證,也不因為他人的否定而瞬間動搖。
而一個自戀的人,雖然看起來欣賞自己,但Ta的高自尊是虛假、脆弱的。Ta覺得自己比別人都好,卻無法直面自身的缺點,害怕別人發現自己有不足;一旦感到他人在質疑自己的價值,Ta就會視其為威脅,想盡一切辦法做出抵擋。
02.真正的自我接納和「愛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
美國心理學家Shelly Carson和Ellen Langer深入研究了自我接納對於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她們指出,一個真正自我接納/自愛的人,具備以下這6個方面特質:
1. Ta有能力、有意願讓他人看到自己真實的一面。
一個真正自我接納的人首先是真實的。Ta會認可自己真實的感受,專注於當下的體驗,投入生活。
Ta不願粉飾自己的生活,也不擔心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贏得他人的認可對Ta來說是相對不重要的。
2. Ta對自己做出的評價是恰當的、適度的。
一個真正自我接納/自愛的人,會明白自我評價是一種選擇。哪怕是自己身上同一個特質、同一個行為,Ta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從多種視角來看待它——沒有絕對壞的特質和行為。
Ta甚至能夠接受那些讓自己感到痛苦的行為,並且知道自己可以選擇不在未來重復它們。也就是說,他們會接納自己有時候會做出一些對自己不好的行為,知道這只是自己當前的某種需要,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未來停止它。
3. Ta有能力接受過去犯下的錯誤,無論是那些真實發生的錯誤,還是Ta主觀上認為是錯誤的錯誤。
同時,一個真正自我接納的人,也不會因為害怕犯錯,而放棄在當下繼續行動。Ta只會更謹慎地思考當下,調整自己的做法。反而是那些沒有自我接納的人,會不斷甩開責任,試圖否認自己的過錯。
4. Ta不會將個人價值建立在社會比較的基礎上。
一個真正自我接納和自愛的人,不會因為他人是誰或擁有什麼,而感到個人價值被削弱。
相反,凡事和他人比較,可能會帶來自我苛責。有研究發現,人們越是頻繁地在吸引力、智力、財富、性格等方面和他人做比較,越容易感到負罪和悔恨,也越容易指責自己(White et al., 2006)。
5. 在Ta對自己的認知中,自我形象是豐富的、充滿可能性的。
很多人會用一些僵化的類別來描述自己——「瘦子/胖子」、「學霸/學渣」、「大齡」……盡管有玩笑的成分,但這樣的分類其實是狹隘的,對我們未來的發展是一種無形的限制。
而一個真正自我接納和自愛的人,會認為每個人的自我是多面向的。Ta會充分擁抱自身的復雜。
6. Ta能夠為自己的個人世界承擔責任。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自己眼下別無選擇,或是認為自己無法做出好的決定,盲目聽從更權威的人,將自己生活的掌控權拱手讓人。
一個真正自我接納和自愛的人,也會向他人尋求建議,但那些建議只是參考,最終做出怎樣的決定,仍是Ta自己的選擇。Ta會感到對自己生活有「所有權」,能夠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承擔責任。
*自我接納和自愛能夠為我們帶來哪些好處?
當一個人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納和自愛,ta和真實自我的關系將變得更融洽,既不會自欺欺人地放縱自己、放棄為好好生活付出努力,也不會通過自我苛責去傷害、攻擊自己,消耗內在的情緒資源。即使感到煩惱、不安、不快樂,ta也不會陷入自我懷疑。
以這種方式生存,我們能夠激發出自己的最大潛能。
03.如何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納和自愛?
要想實現真正的自我接納和自愛,一個重要的方法,是以正念的心態去生活。
什麼是正念的心態呢?Ellen Langer認為,正念是一種靈活的精神狀態;在這種精神狀態下,我們積極地投入當下,留意新事物,對環境保持敏感。
一個以正念的心態生活的人,有能力從多個角度觀察身邊客觀的事物和所處的情境;當情境發生變化時,Ta的觀點、角度也能夠隨之發生轉變。
舉個例子,很多人認為「吃甜食會長胖」,所以拚命「管住嘴」,直到實在忍不住了,一下吃很多,而後又非常後悔,拚命責怪自己。
但以正念的心態去吃甜食,你可能會觀察到,在想吃甜食的時候,吃哪一口的體驗是愉快而滿足的,而哪一口是過於甜膩的,從而可以靈活地選擇什麼時候要吃,而什麼時候要停下來。
可以說,正念的狀態從定義上就包含了自我接納,因為正念所關注的重點是接納和探索當下的體驗,而不是陷入自我評價和自我批評。
也就是說,通過提升我們正念的程度,我們可以學會不帶批判地看見自己的方方面面,看見之後,我們還能夠選擇不因為其中某一個部分,否定作為整體的自己。
Shelly Carson和Ellen Langer改良了一系列曾在臨床中使用的提高正念的技術。我們從中精選了3個日常特別容易做的練習,來幫助大家逐漸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納。
練習1:積極觀察新的變化。
嘗試正念生活的第一步,是積極地留意環境中的新出現的人、事、物,或是已經存在的人、事、物新發生的變化;不要將這些視為理所當然。只是去觀察,且不要做評判。
隨著我們將這種積極的觀察變成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會更容易發現,自我的哪些方面是我們還不那麼了解,又或者是我們一直迴避的。
練習2:把自我想像成一個「正在打磨的作品」。
做不到自我接納和自愛的時候,你可能會習慣否定自己。比如,「我不擅長數學,每次算數都錯」、「一胖毀所有,我就是沒有吸引力」。但這種思考方式,封鎖了改變的可能,會為你帶來傷害。
下次再想去否定自己時,你可以用「可能性詞語」取代「固化詞語」。比如將「我是」的句式,換成「我可能是」、「我可以是」。
「我可能是不擅長數學,可能過去每次算數都錯」(但以後也可以算對)
「我可能是胖,我可能是沒那麼有吸引力的」(但也可以變得更有吸引力)
僅僅是語言上的微小變化,就會幫助我們少一些自我否定,看到更多改變的可能。
練習3:書寫「正念」日記。
在每天結束時,寫下這一天的重要事件。在回顧過去時,進行專注的、不評判的觀察練習,並將這些觀察和體驗記錄下來。
這樣的日記書寫,有助於讓你正念地去體驗接下來的生活,還可以讓你更容易發現生活的連續性和方向,從而更能夠接納當下的自己。
隨著你轉向正念的心態去生活,你可能會發現,那些過去困住你的「好」與「差」的標准,慢慢變得不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此時此刻你的體驗。你會發現,自我接納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你在真實地、充分地活在你的生活中。
⑵ 完全接納自己,讓自己心智變成熟的哪幾個步驟,送給每個迷茫的人
想做一個思維成熟女人實際上並非易事,因為這個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也要您有涅盤重生的氣魄。可是啊,成為一個思維成熟女人也是一件很過癮的事,你能變得有能力抵抗蒙蔽和愚昧,並且能享受生活中每一個考驗產生的美妙體會。所以就算學習的過程非常困難,我們也應該為了加倍努力。那麼接下來就送給大家10個使自己思維變成熟的流程,這也是自己和身邊很多人在歷經的過程當中總結出的,希望能對全部已經茫然的人也有幫助。
⑶ 如何全然的接納自己
第一步,勇於「直面自我」:
在成長中的各個階段,我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採用各種防禦機制來避免自己受到創傷。這也導致了,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心理能量去面對難題時,就很難做到直面自我。
這時候,我們不妨通過依靠締結一段結實可靠的關系,慢慢的去建立這種安全的關系,解除防禦機制,讓我們能在安全感充滿的情況下,有更多的心理能量去直面這個「不完美」的自己。然後重塑之前的自我認知,建立對自我認知的客觀評價。
第二步,走出自戀和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詞,雖然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一個人有完美主義傾向似乎更多的是指這個人存在自我要求過高,苛責自己的現象。但在很多情況下,完美主義還可能是由於這個人的過於自戀導致的。
許多心理研究證明:當一個人用不正常的、完全高於人類的標准要求自己時,其內心深處是隱含了一個信念,就是這個人他不能讓自己甘於做一個凡人,普通人。所以當ta認為自己未達到那個標准時,便會陷入自卑之中,無法自拔。
然而,「成熟」是需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要懂得每個人都有其局限和弱點的。若我們長期用那種自己無法完成的要求來苛責自己,不僅會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用於內心的自我建設,更是容易導致我們在現實的成功這件事上裹足不前。
當一個人對自己了解的越深的時候,自然也就會對別人理解的越深,對人性的很多規律就知道的越多,也就不會再拘泥於自卑不自卑,因為沒有任何自卑的需要。
一個自我接納的人能接受自己和他人,不會為自己或他人的缺點所困擾,感到內窘與不安,他們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現狀,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願望,同樣也寬容地對待他人的弱點和問題,從容地生活。
真正的「接納自我」式的「改變」,並不是讓我們認識到自己弱點後,改變這個弱點,然後變成像別人一樣好,而是在自己的基礎上努力變成更好的自己
⑷ 如何有效接納自我 詳細�0�3
⑸ 如何接納自己
#每天學點心理學# #情感#
【擁抱自己內在的黑暗面】
化解內在的傷痛,關系就會自然改善 。
接納自己,就是去擁抱自己內在的黑暗面,面對自己內在各種不舒服的感覺,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
當你去看見自己內在的傷痛時,一開始,你會覺得非常痛苦,很想逃開;但如果可以試著與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待在一起,它就會逐漸的化解。每一次你經驗自己內在的痛苦,它就會一點一滴的消失。
當不再恐懼看見自己的負面情緒,越來越能夠面對它、覺知它、經驗它,與它待在一起時,這些負面情緒就會逐漸離開,不再困擾我們。
當內在的傷痛逐漸消失時,你會發現對自己感到越來越自在;因為你再也沒有什麼需要去隱藏的了,也沒有什麼需要去閃躲的了,你就能自在的做自己。
⑹ 如何學會接納自己
你接納自己嗎?假如這個問題難以回答,我們不妨換個問題:你喜歡照鏡子嗎?愛對著鏡子笑的人是能悅納自我的人,而看著鏡子愁眉苦臉或拒絕照鏡子的人,多半對自己很苛責。這是因為,人接納自我是從接納自己的身體和面部特徵開始的。對自我的不接納就像鏡子上的裂縫,心情明媚時,並不影響自己的美好形象,但當挫折襲來時,裂縫會「砰」地炸開,讓鏡子里的那個自己四分五裂。所以,接納自我有助心理健康。心理學家給出7條能幫你接納自我的建議。 1.對自己表達「愛」。想像一下,如果生活在充滿責備、懷疑、不屑的環境里,你會有怎樣的感受?要逃出這個環境,就請直視鏡子里的自己,大聲說「我喜歡自己,我允許自己更快樂!」 2.寫下自己的優點。「人類是缺點收藏家」,一位心理學家這樣說。我們能寫出一堆自己的缺點,卻看不到自己的長處。想悅納自我,就請記下:我今天克服了哪些困難?完成了哪些目標?比之前有哪些進步?有誰表揚了我?經常翻看這些話,你會變快樂。 3.選對朋友圈。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跟誇獎你和給你自信的人交往吧。如果有人不斷抱怨自己的生活,不斷把他的負面情緒傳染給你,很少給你鼓勵和承認,那麼,請離他遠一點。 4.寬容犯錯的自己。對過去的不滿和遺憾會阻礙自我接納。實際上,錯誤並不代表失敗,那隻是我們成長的機會。所以,當遺憾發生時,不妨問自己3個問題:我承擔得起這些遺憾么?我值得被原諒么?在當時的情況下,這種選擇給我帶來什麼好處?然後,感謝接納犯錯的自己,繼續前進。 5.澄清自己的內在意願。很多時候,對自己的苛責源於不合理的信念。當對自己失望時,不妨想一想,我希望做成什麼樣子?做成這樣,會讓我獲得什麼?獲得的這些為什麼對我這么重要?我現在的做法,是不是一定會妨礙自己達成這些? 6.莫以善小而不為。當你幫助別人的時候,來自他人的良性反饋會讓你對自己有更好的評價。而且,當你發現自己對別人的生活有積極影響時,你會覺得自己很美。 7.允許自己自私一點。很多人覺得不該發脾氣,不該小氣、自私。但事實上,這都是人類共同的弱點,偶爾為之是我們的天性。因此,別苛責自己。當我們對自己足夠寬容時,別人也會給你更多的愛,讓你覺得自己值得被愛。 需要說明的是,悅納自我並不是要你對自己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我們還是要審視自己,發現不足,對那些可以控制的部分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