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賞析朱自清的《春》春花圖運用了什麼記敘順序順序
先寫桃樹、杏樹、梨樹上的花兒爭相開放的情景,然後寫花下的蜜蜂和蝴蝶飛舞,最後寫草叢上掉落的野花。由高到低寫出了一幅美妙的春花圖。第四段寫春花,先寫樹上的春花,再寫地上的野花,所以順序是從高到低。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寫出花兒競相開放的特點,也寫出了花兒的多。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寫出了花色艷的特點。
「花里帶著甜味兒」寫出花味兒甜的特點。
附《春》第四段原文: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1)朱自清是如何將花圖片擴展閱讀
該文的主題思想即對自由境界的嚮往。朱自清當時雖置身在污濁黑暗的舊中國,但他的心靈世界則是一片澄澈明凈,他的精神依然昂奮向上。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把他對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將他對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鑄到文章中去。熔鑄到詩一樣美麗的語言中去。從而使整篇文章洋溢著濃濃的詩意,產生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滿了敘不完的詩情、看不盡的畫意。他將人格美的「情」與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創造了情與景會、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朱白清在這篇僅僅30個句子的簡短散文中。運用了二十多處修辭手法,頻率之高,令人驚詫。
作品是以「春」貫穿全篇,由盼春、繪春、頌春三個部分組成,逐層深入、環環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辭格來作為《春》的「顏料」,淋漓盡致地描繪出那幅五彩繽紛的早春圖。
Ⅱ 朱自清的春中第四段作者寫春花從哪幾個角度進行觀察描寫的
從形、色、味、態四個角度進行觀察描寫的。寫出了花朵多,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突出花的「爭相鬥妍」,且體現出春的熱鬧和可愛。花的鮮艷的色彩,寫出花色美,花的甜,對春天的喜愛。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是「排比」、「連環」及「擬人」幾種修辭格連用,將桃花、杏花、梨花的競相開放描繪得非常生動、非常形象。「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將三個「比喻」修辭格連著使用。
而這三個比喻句又組成排比句。作者從色彩的角度,將桃花、杏花、梨花描繪得多姿多彩,鮮艷奪目,而且非常逼真。確是花卉爭榮,各不相讓。這些個花兒,充滿了生命的芬芳,也使整幅春景圖的色彩更為豐富、潤澤。
「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用的是「通感」和「排比」修辭格。「花」是視覺,作者把它移植到味覺,說是「帶著甜味」。
看著春華想到秋實——滿樹的「桃兒、杏兒、梨兒」,著實讓人過足了喜獲水果豐收之癮。這樣的想像不僅拓寬了描繪的視野,更從另一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用的「擬人」修辭格。
一個「鬧」字。將蜜蜂人格化,非常貼切。這樣的描寫既表現出聲響。隱含著一片喧鬧沸騰,更寓意著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是「比喻」的連用及「比喻」、「擬人」修辭格的套用。
草叢里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非常生動。正是這些小野花,與別的花兒一起組成春花大家族,將春天大地裝扮得分外靚麗妖繞。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滿了敘不完的詩情、看不盡的畫意。他將人格美的「情」與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創造了情與景會、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朱白清在這篇僅僅30個句子的簡短散文中。運用了二十多處修辭手法,頻率之高,令人驚詫。作品是以「春」貫穿全篇,由盼春、繪春、頌春三個部分組成。
逐層深入、環環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辭格來作為《春》的「顏料」,淋漓盡致地描繪出那幅五彩繽紛的早春圖。
Ⅲ 朱自清的文章《春》朱自清是怎樣描繪文中五副畫面的
本文作者以優美的筆觸,抓住了春景的特點,通過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五幅圖畫,准確,生動地描繪了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的春天圖景,贊美了春天給人帶來的活力,希望和力量,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與贊美之情以及對未來的美好。
1、春草圖
描繪出春天嫩草勃發如茵景色。先寫出了春草的旺盛、多和新,接著寫出人在春草地上的活動與感受,點明春草帶給人們的歡樂。
2、春花圖
描繪了春天百花競放爭春的景象,特別著力於色彩與香味的描繪,又通過具體的三種花與無名的各種野花相照應,進一步展示了春意的濃郁。
3、春風圖
描繪了春風的和煦與清新。春風無形、無色、無味的,如何描寫?通過觸覺、嗅覺、聽覺和視覺把空靈的春風居然描繪得有聲有色,有味有感,有情有形。
4、春雨圖
描繪了春雨的細密輕柔和潤物無聲的特點。先突出春雨多、細、密、柔特點,然後描繪春雨中特有的景象,特別是雨中夜景圖更是把細密綿綿的春雨描繪得如此靜謐、安詳、平和,另人不禁對南方的春雨格外嚮往。
5、迎春圖
是五幅圖中唯一主要寫人的。它抓住中國民間「春早人勤」的特點,從「天上」引向「地上」,引出地上「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一片熱鬧的景象,展示了一幅春意盎然鬧人間的圖畫,在寫人時又突出了景,再次顯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3)朱自清是如何將花圖片擴展閱讀:
五幅圖詳細賞析:
1、春草圖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作者不僅寫出了春草的嫩綠、綿軟,而且還攝下了它對人的誘惑力:人們在草地上「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這里的綠茵,已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們生活的親愛的伴侶——景物變成了情物。
2、春花圖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僅果樹之花爭相鬥妍,而且野花遍地,萬紫千紅。眾花還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無數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蝴蝶翩翩起舞。
這些描寫,活現出春意盎然的氣氛。作者不以再現自然花色為滿足,還特意馳騁想像的翅膀寫道:果樹之花「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想像不僅拓寬了描寫的視野,更從未來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愛。
3、春風圖
較之春花來說,春風是不容易描寫的。朱自清寫春風,主要抓住了兩點,一是春風的柔和,二是它具有傳聲送味的作用。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詩句,來狀寫春風的溫暖。
柔和。他猶恐讀者不易領會,馬上來了一句人人能領會的摹寫:「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濕潤的空氣里醞釀」。
作者從傳味角度寫春風。不僅強化了春的氛圍,也將此段與上兩段關於草、花的描寫自然地連接起來。春風還把春鳥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與輕風流水應和著」。作者從多方位描寫春風,把這個本來不易表現的事物也寫得栩栩如生。
4、春雨圖
朱自清寫南方的春雨連綿:「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這種雨,使樹葉子「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雨夜,一點點黃暈的燈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這儼然是一幅春雨農耕圖了。
5、迎春圖
前四幅畫面以寫自然景色為主,這幅畫面則突出人的作為:「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在春天,花兒「趕趟兒」地開;人們為了迎春,「也趕趟兒似的」走出家門。在春天,花卉爭榮,各不相讓;人們「一年之計在於春」,也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Ⅳ 朱自清的《春》第四自然段寫春花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寫出了哪些特點
第四段中作者從色彩的角度,將桃花、杏花、梨花描繪得多姿多彩,鮮艷奪目,而且非常逼真。確是花卉爭榮,各不相讓。這些個花兒,充滿了生命的芬芳,也使整幅春景圖的色彩更為豐富、潤澤。
Ⅳ 朱自清的<春> 中『春花圖』的賞析 200字左右!!!!跪求
賞析: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花兒們競相開放的場景。還通過嗅覺的描寫,寫出了花的香。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得像雪。這句寫出了花兒顏色的漂亮和艷麗。並運用了聯想的修辭手法,如: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他全身心地動用自己的視覺、嗅覺、聽覺、想像、幻想,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與撫愛。在這里,大自然是如此美好,人的生命也變得如此美好。在美的自然中,朱自清深切地體驗到了生命的自由、活力和燦爛,展現了他赤子一般的情懷和天真無邪的個性。
(5)朱自清是如何將花圖片擴展閱讀: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滿了敘不完的詩情、看不盡的畫意。他將人格美的「情」與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創造了情與景會、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朱自清在這篇僅僅30個句子的簡短散文中。運用了二十多處修辭手法,頻率之高,令人驚詫。作品是以「春」貫穿全篇,由盼春、繪春、頌春三個部分組成,逐層深入、環環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辭格來作為《春》的「顏料」,淋漓盡致地描繪出那幅五彩繽紛的早春圖。
Ⅵ 朱自清的春中在描繪每幅圖畫分別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春草圖:形象化的寫作手法,一個鑽字,把春草發芽的動感寫的活靈活現。春花圖:人格化的寫作手法,把花朵爭相開放,在草叢中眨眼擬人化的寫出來,讓這些畫面鮮艷生動。
春風圖:多種感官方面的寫作手法,用聽覺,視覺,觸覺多方面的描寫給我們帶了春風拂面的真實感受。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凸顯春風的柔和。
春雨圖:動靜結合、遠近交替的寫作手法,展現出春雨的細密綿長和滋潤。迎春圖:動感十足的寫作手法,從天到地到人,一切皆在動,一切皆充滿新生的能量。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滿了敘不完的詩情、看不盡的畫意。他將人格美的「情」與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創造了情與景會、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朱白清在這篇僅僅30個句子的簡短散文中。運用了二十多處修辭手法,頻率之高,令人驚詫。作品是以「春」貫穿全篇,由盼春、繪春、頌春三個部分組成,逐層深入、環環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辭格來作為《春》的「顏料」,淋漓盡致地描繪出那幅五彩繽紛的早春圖。
《春》——在這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
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並成就他的治學。
《春》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朱自清筆下的「春景圖」,不是他故鄉江浙一帶的那種溫暖潮濕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種壯闊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畫家筆下那種如實臨摹的寫生畫。
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啟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靈釀造出來的一幅藝術圖畫。在這幅圖畫中,隱藏了他太多的心靈密碼。
Ⅶ 春 朱自清 作者在文中依次描繪了五幅美麗的圖畫,分別是
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
1、春草圖
描繪出春天嫩草勃發如茵景色。先寫出了春草的旺盛、多和新,接著寫出人在春草地上的活動與感受,點明春草帶給人們的歡樂。
2、春花圖
描繪了春天百花競放爭春的景象,特別著力於色彩與香味的描繪,又通過具體的三種花與無名的各種野花相照應,進一步展示了春意的濃郁。
3、春風圖
描繪了春風的和煦與清新。春風無形、無色、無味的,如何描寫?通過觸覺、嗅覺、聽覺和視覺把空靈的春風居然描繪得有聲有色,有味有感,有情有形。
4、春雨圖
描繪了春雨的細密輕柔和潤物無聲的特點。先突出春雨多、細、密、柔特點,然後描繪春雨中特有的景象,特別是雨中夜景圖更是把細密綿綿的春雨描繪得如此靜謐、安詳、平和,另人不禁對南方的春雨格外嚮往。
5、迎春圖
是五幅圖中唯一主要寫人的。它抓住中國民間「春早人勤」的特點,從「天上」引向「地上」,引出地上「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一片熱鬧的景象,展示了一幅春意盎然鬧人間的圖畫,在寫人時又突出了景,再次顯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五幅圖詳細賞析:
1、春草圖
(1)作者從三個方面描寫春草圖:
①質感:嫩嫩的。寫出了小草柔嫩的特點。
②顏色:綠綠的。用綠色來象徵春天裡生機勃勃的景象。
③生命力:用「鑽」字寫出了小草頑強的生命力,這種鑽不是一下子鑽上來的,而是偷偷地鑽上來,寫出了小草在春的催發下不聲不響地長出來的樣子。
(2)用的比較好的詞:
①「偷偷」二字寫出不經意間,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態,也表現出作者的驚喜之情。
②「鑽」則寫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擠勁,顯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3)作者在描繪春草圖中要穿插小孩的畫面的作用:
小草和小孩子都處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氣,最活潑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命力最為旺盛。
在春草圖中,作者將小草的畫面和小孩子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交相輝映,使得整個春草圖顯示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2、春花圖
(1)運用修辭的作用:
①擬人,寫春花報春的氣勢。
②比喻,寫春花色彩的艷麗。
③通感,寫春花氣味的甜香。
④襯托,寫春花數量的巨大。
⑤比喻,寫春花種類的繁多。
(2)總的特點:春花萬紫千紅,爭芳奪艷。從中,我們看到,五句話,寫了五層意思,層次極為分明,都圍繞著春花寫,中心十分突出。
3、春風圖
(1)作者寫春風的基本思路:
先寫風的溫和,再寫風的香氣,後寫風的和悅。
(2)把春風比成母親的手的原因:
母親的手的普遍特點是溫順柔和,而父親的手的特點是粗獷剛毅。因此,這一比喻從觸覺的角度非常巧妙地寫出了春風的溫暖和柔情,把本來看不到摸不著的風形象化了。
4、春雨圖
(1)春雨圖的特點:
「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寫出了春雨細密、輕盈的特點。
(2)寫法上的特點:
由靜景到動景,從人物到景物,由近到遠。
5、迎春圖
第2~6自然段著重寫景,第7自然段著重寫人。寥寥幾筆。天上地下,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都寫到了。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無限好的美景。
一年之計在於春,「計」,計劃。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計劃,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工夫:時間。
這一部分繪春是全文的重點。細筆描繪,繪聲繪色繪態,繪動繪靜,語言非常生動。
Ⅷ 春花圖按怎樣的順序來描繪春花的
《春》中春花圖記敘順序:由高到底。
先寫桃樹、杏樹、梨樹上的花兒爭相開放的情景,然後寫花下的蜜蜂和蝴蝶飛舞,最後寫草叢上掉落的野花。由高到低寫出了一幅美妙的春花圖。
原文片段: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8)朱自清是如何將花圖片擴展閱讀:
該文的主題思想即對自由境界的嚮往。朱自清當時雖置身在污濁黑暗的舊中國,但他的心靈世界則是一片澄澈明凈,他的精神依然昂奮向上。
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把他對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將他對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鑄到文章中去。熔鑄到詩一樣美麗的語言中去。從而使整篇文章洋溢著濃濃的詩意,產生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春》——在這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
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並成就他的治學。《春》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
朱自清筆下的「春景圖」,不是他故鄉江浙一帶的那種溫暖潮濕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種壯闊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畫家筆下那種如實臨摹的寫生畫,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啟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靈釀造出來的一幅藝術圖畫。在這幅圖畫中,隱藏了他太多的心靈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