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圖片大全 > 輕微痛風的手指症狀圖片如何治療

輕微痛風的手指症狀圖片如何治療

發布時間:2022-09-14 05:36:20

1. 痛風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痛風的症狀,在急性期的時候,主要會表現為受累關節迅速出現紅腫熱痛、活動受限,通常起病比較急驟,多在夜間發作,而且往往會由於酗酒或者勞累等誘發。慢性關節炎則會表現為關節的逐漸腫脹、畸形,也會形成痛風石,另外,還會導致痛風性的腎臟病變,可表現為血壓增高、血尿、蛋白尿或者腎功能衰竭等。在治療方面,急性期主要是應用抗炎葯物來控制症狀,比如秋水仙鹼、依託考昔片或者小劑量糖皮質激素。病情緩解期的時候,則需要加用降尿酸葯物,比如別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馬隆等來進行治療。

2. 痛風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1、痛風的症狀
痛風惡化的表現1:發作頻率增加
有些痛風患者很久不發病,就放鬆了警惕,該吃吃該喝喝,結果造成體內血尿酸水平不斷升高,最終導致痛風發作越來越頻繁。以前可能幾年發作一次,但是如果慢慢變成一年發作幾次,甚至一個月發作幾次,那真的要引起重視了。
痛風頻繁的發作或是每次發作時間都很長,就要及時到醫院接受正規治療了,即使這個時候再想靠忌口來降尿酸,可能已經晚了。如果血尿酸水平一直降不下來,還有可能對關節造成永久性損傷。
痛風惡化的表現2:出現痛風石
痛風的最根本問題是高尿酸血症,當我們血液中的尿酸水平較高時,尿酸就會從血液中析出形成尿酸鹽晶體,沉積到身體各個關節處。
如果尿酸長期控制不當,尿酸鹽結晶越積越多,就會轉變為痛風石。當體內痛風石數量越來越多時,就要考慮是否手術切除了。
痛風惡化的表現3:痛風發生轉移
原本痛風只是在大腳趾的地方開始發病,但是過了幾年,慢慢轉移到了踝關節、膝關節、手指等部位,這個時候就說明痛風病情惡化了。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之為「轉移性痛風」,是比較嚴重的一種痛風形式,如果不加以控制,那麼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痛風惡化的表現4:腎臟出現病變
我們身體中很多代謝廢物都是由腎臟排泄的,尿酸就是其中一種。尿酸有兩種排泄方式,一種是腸道排泄,一種是腎臟排泄。腸道排泄的尿酸少之又少,大多還是由腎臟排泄。
所以一旦尿酸含量過多,就會給腎臟造成一定的負擔,長此以往,則會使腎臟受到損傷,嚴重的還會出現尿毒症甚至死亡。如果身體出現以上4種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避免因為拖延導致病情惡化,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了。
2、痛風的治療方法
痛風的病患上了就很難徹底的治療好的,但當通風發作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哪些方法去緩解呢?
2.1、冰敷止痛
可以減輕疼痛,但是不要直接拿冰塊敷在皮膚上,最好的而方法是拿冷凍的冰袋來敷。
如果家裡面沒有冰的話,就用放在冰箱下層的冷凍裡面,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把濕毛巾放進去冰凍上10分鍾也是可以的,直接敷在疼痛的位置就可以的,一次5分鍾就好,時間不能太長的。
2.2、葯物緩解
如果疼的實在是受不了的話可以先採用一些消炎止痛類的葯物進行快速的消炎和止痛,但是一定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適量的使用,不要自己擅自用葯。
2.3、睡前應該用溫水泡腳
每天要泡30分鍾左右,泡到身體微微出汗為止,這樣可以緩解痛風發做疼痛。
其實痛風患者最好的止痛方法,就是每天晚上泡一次腳,每次的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泡腳就是刺激全身的細胞動起來,並且刺激血液循環,讓疼痛的位置血液循環起來,從而減輕疼痛的程度。

3. 痛風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症狀
由於尿酸在人體血液中濃度過高,在軟組織如關節膜或肌腱里形成針狀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症。一般發作部位為大拇指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長期痛風患者有發作於手指關節,甚至耳廓含軟組織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風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熱、劇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發作,可使人從睡眠中驚醒。痛風初期,發作多見於下肢。痰瘀阻滯,經絡不通是造成痛風的主要原因,鎮風貼集名貴葯材之所長,疏通氣血,打破痰瘀阻滯,恢復骨關節功能,使骨關節部位靈活自如。
治療
一般得了痛風是比較難根治的,只有通過各種方法控制、緩解。比如:

1.限制食物嘌呤攝取量
尤其應該限制攝取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動物內臟、魚蝦類、蛤蟹等海味、肉類、豌豆等。有學者建議,每日嘌呤攝取量應在100~150mg以下。
2.調整飲食結構
蛋白質飲食每日控制在1g/kg,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50~60%,少吃糖果等。
3.鼓勵選食鹼性食品
如蔬菜、馬玲薯、甘薯、奶類等,水果如柑桔等生理上稱為鹼性食物。增加鹼性食品攝取,可以降低血清和尿酸的酸度,甚至使尿液呈礆性,從而增加尿酸在尿中的可溶性。
4.限制總熱量的攝入
根據病人理想體重,按休息狀態計算,通常不超過每日105~126kJ(25~30kcal)/kg體重。
為了預防和治療痛風飲食上應做到三多三少:
l.多飲水少喝湯
血尿酸偏高者和痛風患者要多喝白開水少喝肉湯魚湯雞湯火鍋湯等,白開水的滲透壓最有利於溶解體內各種有害物質,多飲白開水可以稀釋尿酸加速排泄,使尿酸水平下降,湯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飲後,不但不能稀釋尿酸反而導致尿酸增高。
2.多吃鹼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
痛風患者本身有嘌呤代謝紊亂尿酸異常,如果過多吃酸性食品會加重病情不利於康復,而多吃鹼性食物能幫助補充鉀鈉氯離子維持酸鹼平衡。
3.多吃蔬菜少吃飯
多吃菜有利於減少嘌呤攝入量增加維生素C增加纖維素少吃飯,有利於控制熱量攝入限制體重減肥降脂。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期的患者應忌食高嘌呤食物如:酵母胰臟濃縮肉汁、肉脯、沙丁魚、鳳尾魚動物心臟等可吃葡萄、橘子、山楂、番茄、蘋果、咖啡、茶、奶蛋、海藻類等低嘌呤偏鹼性食物切忌喝啤酒。

4. 痛風的症狀與治療方法

痛風是一種由於嘌呤生物合成代謝增加,尿酸產生過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那麼,對於痛風有什麼治療方法嗎?接下來,我就和大家分享痛風的症狀與治療方法,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痛風的症狀:
1、無症狀期

血清尿酸鹽濃度隨年齡而升高,又有性別差異,這一階段主要表現為血尿酸持續或波動性增高,從血尿酸增高到症狀出現時間可長達數年至數十年,只有在發生關節炎時才稱為痛風。

2、急性關節炎發作期

是原發性痛風最常見的首發症狀,好發於下肢關節,以拇趾及第一跖趾關節為多見,初發時為單關節炎症,反復發作則受累關節增多,痛風的發作表明血尿酸濃度長時期過飽和而導致大量尿酸鹽在組織中沉積。

3、間歇期

痛風發作持續數天至數周可自然緩解,不留後遺症而完全恢復,而後出現無症狀階段,稱為急性發作間歇期,此後可再發,約60%患者1年內復發,間歇期也有長達10餘年者。

4、痛風石

及慢性關節炎期 未經治療或治療不佳的患者,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軟骨,肌腱,滑囊液和軟組織中,痛風石為本期的常見表現,常發生於耳輪,前臂伸側,跖趾,手指,肘部等處,尿酸鹽在關節內沉積增多,炎症反復發作進入慢性階段而不能完全消失,引起關節骨質侵蝕缺損及周圍組織纖維化,使關節發生僵硬畸形,活動受限,隨著炎症的反復發作,使病變越來越加重,嚴重影響關節功能,早期防治高尿酸血症,病者可無本期的表現。
痛風的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治療目的在於:

(1)用抗炎葯物終止急性發作。

(2)每天預防性應用秋水仙鹼以防止反復急性發作(若發作頻繁)。

(3)通過降低體液內尿酸鹽濃度,預防單鈉尿酸鹽結晶進一步沉積和消除已經存在的痛風石,預防性保護措施應針對兩個方面,即防止骨,關節軟骨侵蝕造成的殘疾和防止腎臟損傷,特殊療法應根據本病所處不同時期及病情輕重選用,應治療同時存在的高血壓,高脂血症及肥胖症。

1、一般處理

蛋白質攝入量,限制在1g/(kg·d)左右,不進高嘌呤食物(動物心,肝,腎,沙丁魚等),嚴格戒酒,避免誘發因素,鼓勵多飲水,使尿量在2000ml/d以上,當尿H 濃度在1000nmol/L(pH值6.0以下)時,宜服鹼性葯物,如碳酸氫鈉1~2g,3次/d,使尿H 濃度維持在630.9~316.3nmol/L(pH值6.2~6.5)為宜,若晨尿呈酸性時,晚上加服乙醯唑胺250mg,可使尿保持鹼性,增加尿酸溶解度,防止結石形成,同時,不應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葯物,如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噻),呋塞米,乙胺丁醇,吡嗪醯胺和煙酸等。

2、急性關節炎期的治療

應絕對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關節負重,持續至關節疼痛緩解後72h左右方可逐漸活動,應盡早應用下列葯物控制關節炎,緩解症狀。

(1)秋水仙鹼:對控制痛風性關節炎具顯著性療效,當為首選,一般於服葯後6~12h症狀減輕,24~48h約90%以上的患者可得到緩解,常規劑量為每小時0.5mg或每2小時給1mg口服,直至症狀緩解或出現腹瀉等胃腸道副作用或雖用至最大劑量6mg而病情尚無改善時,則應停用,靜脈注射秋水仙鹼能迅速奏效,胃腸道副作用少,用法:秋水仙鹼2mg,溶於10ml生理鹽水,緩慢注射(注射時間不短於5min),如病情需要,隔6h後可再給予1mg,一般24h總劑量應控制在3mg以內,但應注意:如果靜脈注射時葯液外漏,則可引起組織壞死,應嚴加防範,此外,秋水仙鹼除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外,尚可導致骨髓抑制,肝細胞損害,脫發,精神抑鬱,上行性麻痹,呼吸抑制等,因此,原有骨髓抑制及有肝,腎功能損害患者劑量應減半,並密切觀察,血白細胞減少者禁用。

(2)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對不能耐受秋水仙鹼的患者尤為適用,此類葯物與秋水仙鹼合用可增強止痛效果,但應在餐後服用,以減輕胃腸道反應,常用的葯物有吲哚美辛,吡羅昔康(炎痛喜康),萘普生,布洛芬,保泰松和羥布宗等,其中以吲哚美辛應用最廣,本類葯物一般在開始治療時給予接近最大劑量,以達最大程 度地控制急性症狀,然後,在症狀緩解時逐漸減量。

①吲哚美辛:開始劑量為50mg,每6小時1次,症狀減輕後逐漸減至25mg,2~3次/d,此葯可有胃腸道刺激,水鈉瀦留,頭暈,皮疹等副作用,有活動性消化性潰瘍症者禁用。

②布洛芬:常用劑量為0.2~0.4g,2~3次/d,通常2~3天內可控制症狀,該葯副作用較小,偶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及肝轉氨酶升高,應加以注意。

③保泰松或羥布宗:初始劑量為0.2~0.4g,以後每4~6小時 0.1g,症狀好轉後減為0.1g,3次/d,該葯可引起胃炎及水鈉瀦留,偶有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有活動性潰瘍病及心功能不全者忌用。

④吡羅昔康(炎痛喜康):作用時間長,20mg/d,一次頓服,偶有胃腸道反應,長期用葯應注意周圍血白細胞數和肝,腎功能。

⑤萘普生:抗炎鎮痛作用較強,而胃腸道反應較輕,口服0.25g,2~3次/d。

(3)糖皮質激素:對急性關節炎的發作具有迅速緩解作用,但停葯後容易復發,且長期應用易致糖尿病,高血壓等並發症,故不宜長期應用,僅對用秋水仙鹼,非甾體類抗炎葯治療無效,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證者,可考慮短期使用,一般用潑尼松(強的松)片10mg,3次/d,症狀緩解後逐漸減量,以免復發。

(4)抽吸關節和液,隨後注入皮質類固醇酯也可控制痛風急性發作,根據受累關節的大小,注入強的松龍叔丁乙酯10~50mg,ACTH80u單劑量肌內注射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和靜脈用秋水仙鹼一樣,特別適用於術後不能服葯的痛風發作的病人,多關節發作時,也可短期應用強的松,如20~30mg/d,偶爾需聯合應用幾種葯物治療痛風急性發作。

(5)除特殊療法外,還需要注意休息,大量攝入液體,防止脫水和減少尿酸鹽在腎臟內的沉積,病人宜進軟食,為了控制疼痛,有時需要可待因30~60mg,夾板固定炎症部位也有幫助,降低血清尿酸鹽濃度的葯物,必須待急性症狀完全控制之後應用。

3、間歇及慢性期的治療

雖經上述治療但症狀仍不宜控制,反復發作者,可用小劑量秋水仙鹼維持治療,方法:0.5~1.0mg/d,在用葯過程中應密切注意秋水仙鹼對骨髓的可能抑製作用和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合理應用具有抑制尿酸合成與促進尿酸排泄的葯物,控制高尿酸血症,使血尿酸水平維持在360 μmol/L(6mg/dl)以下。

這兩類葯物均無抗炎,止痛作用,通常依據患者的腎功能及24h尿尿酸排泄量進行選擇,如果腎功能正常,24h尿尿酸排泄量小於3.75mmol者,可選用促進尿酸排泄的葯物;如腎功能減退,24h尿尿酸排泄量大於3.75mmol者,則應應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葯物。

(1)抑制尿酸合成的葯物:主要有別嘌呤醇,為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它可抑制黃嘌呤氧化酶,使次黃嘌呤和黃嘌呤不能氧化為尿酸,因而可迅速降低血尿酸濃度,減少痛風石及尿酸性結石的形成,若合用促進尿酸排泄的葯物,可加快血尿酸水平的下降,並動員沉積在組織中的尿酸鹽,溶解痛風石,常用劑量為100mg,2~4次/d,病情需要時可增至200mg,3次/d,直至血尿酸濃度降至360μmol/L(6mg/dl)後,逐漸減量,用葯初期可能會因血尿酸轉移性增多而誘發急性關節炎發作,此時可加用秋水仙鹼治療,少數患者使用本葯可發生過敏綜合征,表現為發熱,過敏性皮疹,腹痛,腹瀉,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等,應提高警惕,一般經停葯和對症治療均可恢復,個別患者可發生嚴重的上皮組織中毒性壞死溶解,急性脈管炎,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害等,甚至大面積的肝壞死,病情危重,應積極搶救治療,通常副作用多見於有腎功能不全者,因此,伴有腎功能損害的患者,使用劑量應酌情減少並密切觀察,此外,老年患者使用此葯也應謹慎。

(2)促進尿酸排泄的葯物:此類葯物主要通過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尿酸排泄而降低血尿酸水平,適用於腎功能正常,每天尿酸排泄量不高的患者,對於24h尿尿酸排泄量大於3.57mmol(600mg)或已有尿酸性結石形成者,應用此類葯有可能造成尿路梗死或促進尿酸性結石的形成,故不宜使用,為避免用葯後因尿中尿酸排泄量急劇增多而引起腎臟損害及腎結石,故應注意從小劑量開始,同時應口服碳酸氫鈉3~6g/d,以鹼化尿液;並多飲水,保持尿量在2000ml/d以上,某些葯物如噻嗪類利尿葯,呋塞米,乙胺丁醇,吡嗪醯胺,煙酸等,可抑制尿酸的排泄,應避免同時使用。

①丙磺舒(羧苯磺胺):初始劑量為0.25g,2次/d,2周後逐漸增至0.5g,3次/d,最大劑量不應超過2g/d,約有5%的患者可發生皮疹,發熱,胃腸道反應等副作用。

②磺吡酮(苯磺唑酮):為保泰松的衍生物,其促進尿酸排泄的作用較丙磺舒強,副作用亦相對較少,與丙磺舒合用具有協同作用,初始劑量一般為50mg,2次/d,漸增至100mg,3次/d,最大劑量為600mg/d,該葯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潰瘍病患者慎用。

③苯溴馬隆:具有較強的利尿酸作用,常用劑量為25~100mg,1次/d,副作用輕微,少有皮疹,發熱和胃腸道反應。

(3)輔助療法:所有痛風患者都需要攝入大量液體,每日至少3L,尤其是以前患有慢性尿酸結石患者更應如此,服用碳酸氫鈉或檸檬酸三鈉5g,每日3次,使尿液鹼化,臨睡前服用乙醯唑胺50mg,能有效鹼化晨尿,注意避免尿液過鹼化,因為這可能促進草酸鈣結晶沉積,因為葯物完全可以有效降低血清尿酸鹽濃度,所以通常不需要嚴格限制飲食中嘌呤含量,在痛風靜止期應設法減輕肥胖病人的體重,正常皮膚區域的巨大痛風石可以手術切除,其他的痛風石均應通過適當的降低血尿酸治療緩慢地解決,為使腎結石崩解可考慮使用體外超聲波碎石術。

4、並發急性腎衰竭的治療

由尿酸性腎病所致者,應立即給予乙醯唑胺500mg,其後為250mg,3次/d,同時,靜脈補充足夠的水分,適量滴注1.25%碳酸氫鈉液,為增加尿量,可靜注呋塞米40~100mg,此外,應盡早給予別嘌醇,初始劑量為8mg/(kg·d),3~4天減為100~300mg/d,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顯著者,可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腎盂或輸尿管尿酸性結石所致尿路梗阻也可引起急性腎衰竭,除使用別嘌醇和鹼化尿液外,可先行經皮腎造口術,以緩解尿路梗阻,待病情穩定後再去除尿路結石。

5、飲食控制

減少外源性嘌呤來源,避免食入含嘌呤的飲食如動物內臟,魚蝦類,肉類,豌豆等;防止過胖,一般不主張飲酒,提倡多飲水,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ml以上。

(二)預後

痛風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無腎功能損害或關節畸形者經有效治療一般都能維持正常生活和工作,更不會影響壽命,但如果治療不當,急性關節炎的反復發作可引起較大痛苦,有關節畸形和腎石病者則生活質量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腎功能損害嚴重者,預後較差。

當今,痛風已遍及全世界,這與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教育的程度密切相關,但是不能因為痛風是一個古老的疾病而有所忽視,現在越是先進的國家,發病率越高,特別是經濟富裕的國家和地區,因此,痛風的防治及預後還與重視的程度等有關。
痛風的中醫治療方法:
1、急性發作期

【癥候】病人發熱、頭痛、關節明顯紅腫、脹痛,證屬風濕熱痹。

【治法】治宜清熱利濕、祛風通絡。

【方葯】方用四妙散加味湯。

2、真寒假熱型

【癥候】關節紅腫、疼痛,口渴不欲飲,苔白兼黃,脈洪無力。

【治法】以滋陰補腎、清利濕熱。

【方葯】方用六味地黃湯,加桂枝、刨附片以溫經通脈散寒;加木瓜、川牛膝以活血舒筋通絡佐以引葯下行。

3、慢性期

【癥候】關節疼痛,反復發作,灼熱明顯減輕,關節僵硬、畸形,活動受限。

【治法】治宜調理氣血,補益肝腎,酌加通經活絡、活血化瘀療法。

【方葯】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

4、痛風石瘺

【癥候】證屬久病氣衰,陰寒內積、寒阻血凝、肌膚失養、破潰成瘺。

【治法】治以濟生腎氣丸內服,每次1丸,每日2次,外敷回陽玉龍膏,以暖血生肌;

【方葯】以乾薑、肉桂、草烏、南星化寒痰,活死肌;以赤芍、白芷散滯血,生肌肉。

5、合並尿路結石

可取具有鹼化尿液和促進尿酸結石溶解作用的青皮、陳皮、金錢草煎湯內服,加用鴨跖草,兼有降尿酸和利尿作用。

看了“痛風的症狀與治療方法”的人還看:

1. 痛風的有效治療方法

2. 痛風治療的中醫葯方

3. 老人痛風的治療方法

4. 老年人痛風的治療方法

5. 輕微痛風的症狀有哪些

痛風是一種以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關。


痛風急性發作如何治療?

降尿酸治療

對於急性痛風頻繁發作(>2次/年),有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或痛風石的患者,或者在痛風急性發作緩解2周後,推薦進行降尿酸治療。

降尿酸治療的目標是預防痛風關節炎的急性復發和痛風石的形成,幫助痛風石溶解。

將患者血尿酸水平穩定控制在360μmol/L以下,有助於緩解症狀,控制病情。可選擇的降尿酸葯物——金菊輕風`飲。

採用含有的烏梢蛇,葛根,顯脈旋覆花,茯苓、金銀花等多種材都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使身體能夠更好地吸收,溶解關節結晶,解決大部分的痛風引起的關節疼痛的問題,增加尿酸排泄。

6. 手指痛風的症狀有哪些啊手指痛風該怎麼辦啊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多數患者發作前無明顯徵兆,或僅有疲乏、全身不適和關節刺痛等。典型發作常於深夜因關節痛而驚醒,疼痛進行性加劇,在12小時左右達高峰,呈撕裂樣、刀割樣或咬噬樣,難以忍受。受累關節及周圍組織紅、腫、熱、痛和功能受限(圖1)。多於數天或2周內自行緩解。首次發作多侵犯單關節,50%以上發生在第一跖趾關節,在以後的病程中,90%患者累及該部位。其次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關節,肩、髖、脊柱和顳頜等關節少受累,可同時累及多個關節,表現為多關節炎。部分患者可有發熱、寒戰、頭痛、心悸和惡心等全身症狀,可伴白細胞升高、紅細胞沉降率增快和C-反應蛋白增高等。一般治療進低嘌呤低能量飲食,保持合理體重,戒酒,多飲水,每日飲水2000ml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涼受潮、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穿舒適鞋,防止關節損傷,慎用影響尿酸排泄的葯物如某些利尿劑和小劑量阿司匹林等。防治伴發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冠心病等性痛風性關節炎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冷敷,疼痛緩解72小時後方可恢復活動。盡早治療,防止遷延不愈。應及早、足量使用以下葯物,見效後逐漸減停。急性發作期不開始降尿酸治療,已服用降尿酸葯物者發作時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動,延長發作時間或引起轉移性發作。(1)非甾類抗炎葯(NSAIDs):非甾類抗炎葯均可有效緩解急性痛風症狀,為一線用葯。非選擇性非甾類抗炎葯如吲哚美辛等常見不良反應為胃腸道症狀,必要時可加用胃保護劑,活動性消化性潰瘍禁用,伴腎功能不全者慎用。選擇性環氧化酶(COX)-2抑制劑如塞來昔布胃腸道反應較少,但應注意其心血管系統的不良反應。(2)秋水仙鹼:是治療急性發作的傳統葯物,一般首次劑量1 mg,1小時後予0.5 mg,12小時後根據需要可給予0.5mg,每日三次。秋水仙鹼不良反應較多,主要是胃腸道反應,也可引起骨髓抑制、肝損害、過敏和神經毒性等。不良反應與劑量相關,腎功能不全者應減量使用。低劑量(如0.5 mg,每日2次)對部分患者有效,不良反應明顯減少,但起效較慢,因此在開始用葯第1天,可合用非甾類抗炎葯。(3)糖皮質激素:治療急性痛風有明顯療效,通常用於不能耐受非甾類抗炎葯和秋水仙鹼或腎功能不全者。單關節或少關節的急性發作,可行關節腔抽液和注射長效糖皮質激素,以減少葯物全身反應,但應除外合並感染。對於多關節或嚴重急性發作可口服、肌肉注射、靜脈使用中小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如口服潑尼松20~30 mg/d。為避免停葯後症狀「反跳」,停葯時可加用小劑量秋水仙鹼或非甾類抗炎葯。

7. 手上痛風怎麼治療

手痛風的治療是需要改善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上不要吃含有嘌呤類的食物,比如動物內臟、魚蝦、海蟹、肉類等,還有啤酒和白酒、碳酸飲料等。
至於吃葯的話,還是要看你的自身情況來定,最好去醫院看看。

8. 手指痛風的症狀有哪些 解析手指痛風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形成手指痛風痛風主要是因體內尿酸過多引起,尿酸是嘌呤代謝產物,平時由尿液中排出,若身體內尿酸偏高時,有時會發生疼痛症狀,如急性關節痛、急性痛風發作,若痛風沒有妥善治療,以後會有痛風結石、關節炎、關節畸形及腎臟結石等發生。
老年人痛風與年輕人典型痛風發作部位不一樣,一般痛風發作多侵犯下肢的大腳拇趾第一關節,而超過65歲老年人的痛風則多侵犯上肢,特別是手指關節,
手指關節痛:
1、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為手指的近端指關節受累,有晨僵現象(早晨手指發僵、握拳困難)晨起關節僵直持續時間長,通常持續幾個小時,多關節痛、常為對稱性、遊走性的特點。手X線改變多有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
2 指關節骨性關節炎
手指關節疼痛,腫脹,關節內有骨性增長物—骨刺。多發生在手指末端指關節, 也可發生在手指之間的關節。增生性關節炎一般年齡較大,多在40歲以上首先出現在一個或幾個手指,隨之,累及其他手指。患病的關節可紅腫,疼痛。晨起關節僵直比較常見,可以比較重,但持續時間短,少於20分鍾。X線檢查有骨質增生表現。
手指麻痛
手指的感覺神經是由頸段脊髓分出的神經根分布到手和手指上的,當某些部位的神經發生損傷、炎症、腫瘤、受壓等引起感覺異常時,就會出現手指麻痛。
預防痛風發生,重在控制尿酸量。在日常生活中,若屬於高危險群民眾或健康檢查抽血發現尿酸偏高時,均可採用飲食控制。飲食控制三大原則為:避免喝酒,特別是啤酒、少吃含種子的食物、油炸食物、內臟、魚皮、海產以及避免暴飲暴食,還有避免一次攝取含大量嘌呤食物,如蘆筍、沙丁魚、火鍋湯、動物內臟等。

閱讀全文

與輕微痛風的手指症狀圖片如何治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一張從無色變到有色的圖片 瀏覽:714
雙魚座女動漫圖片 瀏覽:910
學生裝發型圖片 瀏覽:676
男生肥胸圖片 瀏覽:281
非常簡單吉他譜圖片 瀏覽:526
圖片中花式字母怎麼寫 瀏覽:121
超萌女孩漫畫圖片 瀏覽:629
折紙大全立體動物簡單圖片 瀏覽:523
word怎麼對圖片塗鴉 瀏覽:388
燒紙包袱皮怎麼寫圖片 瀏覽:62
高清圖字圖片 瀏覽:243
男生室內健身後背圖片 瀏覽:65
東風啟辰D60價格及圖片 瀏覽:837
芭比娃娃的圖片簡單漂亮的 瀏覽:98
古裝衣服掛件圖片 瀏覽:900
美女學校風景圖片 瀏覽:30
套套套套圖片那個那個女孩 瀏覽:840
如何在word右側空白處放圖片 瀏覽:921
女孩側景圖片 瀏覽:640
男生傷心痛苦流淚的動漫圖片 瀏覽: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