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村土葬地點
農村的墓地,在封建社會土地私有制的情況下,一般是設在自己家族買的土地里,整個家族集資建設墓地、管理墓地,並且劃出一定的土地為「」飯食地「,經營所得專門用於上墳祭。人民公社化土地歸公以後,這種現象絕跡,農村的墓地一般沿襲祖輩老墳地,需要建設新墳地,一般是和村委會打個招呼,經村委會同意後,便可建墳,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所以,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的農村,沒有統一的安葬點,仍然保持一個姓氏或一個家族一塊墓地的做法。但是,對於城區村或者土地緊張的農村,也有的地方集體建設公墓,統一進行安葬。但農村的公墓,通常是不收費的。
根據國家的《公墓管理暫行辦法》和公墓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等法規規定,公墓是為城鄉居民提供安葬骨灰和遺體的公共設施,分為公益性公墓和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是為農村村民提供遺體或骨灰安葬服務的公共墓地。經營性公墓是為城鎮居民提供骨灰或遺體安葬實行有償服務的公共墓地,屬於第三產業。
也就是說,農村建設公墓,屬於公益性的公墓,不收取費用。根據規定,建立公墓,要向公墓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同意後才能建設。農村的公益性公墓,由農村村民委員會建設,由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經批准建設的農村公益性公墓,不得向本村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不得對外經營殯儀業務。
《殯葬管理條例》第四條: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第二十條: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2. 磚砌墳墓長寬高各是多少米
磚砌墳墓長寬高各是6.3米,1.6米,2.4米。
立墳墓大小標准一是參照當地政府或政府部門的規范性文件,二是須遵守當地的風俗習慣或有利於公序良俗操作。有的地方風俗明確了「後不壓祖」的說法,即宗室後人的墳礌不能比上輩或祖輩的墳頭大。
墳墓立碑最好是內向和外向一致,也就是棺木坐向。如果原向有問題,需要改向,可以在立碑時(外向),從新選擇旺山旺向立碑。比如八遠的旺山旺向有六個:乾山巽向、巽山乾向、亥山巳向、巳山亥向、丑山未向、未山丑向等。可以結合用事、來龍等在其中找適合所用的坐向。
(2)農村墓地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殯葬管理條例》
第三條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的殯葬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對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禁止建立或者恢復宗族墓地。
第十條禁止在下列地區建造墳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三)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
(四)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3. 農村的墳墓,棺材在地下,為什麼還要在地表之上堆個小土堆
農村的墳墓,棺材在地下,還要在地表之上堆個小土堆的原因是為了使先人的墳墓更穩定。許多人在這片平原上耕作墳墓。如果弄平它,風吹日曬雨淋很有可能會倒塌,造成一定的塌方,讓這些棺木在外邊,對於會造成一定的恐慌,對死者也是不敬的。因此,製作這種土堆既方便了親人對他的祭拜,又能夠讓人們在燒紙的時候有一個儀式。
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就為他的父母建造了這樣的小土堆墳墓,經過後來孔子成聖,儒家學說被逐漸發展壯大,歷時數千年,孔子定下的這個土葬行為也被保留了下來,雖然現在的葬禮已經作了一些改變,但直到今天,葬禮仍在繼續,農村人民不必購買墓地和在墓地上噴灑灰燼,而是遵循古老的葬禮制度。
4. 農村墓坑要多大尺寸
棺材的尺寸有:
一二三的,即底一寸幫二寸天板三寸厚。
二三四的,即底二寸幫三寸天板四寸。
三四五的,即底三幫四天板五寸,俗稱三五板。
四五六的,即底四幫五天板六寸,也叫四六板。
棺材稱謂:
棺材又名老房,它是專為死者設的,做工非常精細。首先,看它的用料,通常,一般的因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大眾化的棺材用松木、柏木加工而成;上好的,特別講究的棺材就用很名貴的楠木或天然水晶石等精創而成。
而它的外型也是非常奇特的,前端大,後端小,呈梯形狀。在它的身上,所用的每一塊板材的斜面對靠,呈形後的每一部分也要體現出前大後小的斜面。正所謂棺材的材料又叫斜貨材料,兩個側旁和蓋卻又斜中帶弧,從材頭正面看,整個棺材好像是一根半邊圓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棺材
如何看墳地風水-靠山近水,山主人丁水主財,相信這點風水常識大家都是知道的。墳背靠山可以令後世人丁興旺,墳前有水可以令財源滾滾。這都是墳地風水最基本的,好的風水位置離不開山水環繞,墳墓水口就好象人們住家的大門口,如果水去的方向有兩座高聳的大山,水從兩山之間流走,這叫兩山夾一水,水為財,被兩山夾住就是關攔夾拱有情而不願讓財流走之意。這樣的墓地屬於大貴之地,後代人大富大貴。
前朝朱雀、後靠玄武、左右抱穴,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是擇地首選。最佳的墓地風水選址正是如此,這是風水對墓地的周邊地形的總結,簡單一點的說就是四面環山,墳墓被山水環繞。中間是一個寬敞的盆地,風水所講的穴就是在這個盆地里。要是把先人埋在這個位置,也是最利的,這樣的位置擺下去。保你後代子孫能出富貴之人。
6. 農村的墳墓,棺材在地下,為什麼還要在地表之上堆個小土堆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人類歷史,還有農村地區。雖然許多人鄙視農村,但這並不妨礙農村人民的發展和適者生存。事實上,如果我們走在去農村的路上,也許我們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農村的好處,然後我們可以放下所有的預防措施和緊張,讓全身放鬆。
有時候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即使今天的葬禮改變了,它也改變了與葬禮相關的,但這種追溯墳墓的形式仍然有用。
7. 農村客家單獨墓地的樣式,有兩邊柱子形成門框,門框要鑲嵌大理石的,還要調上對聯。這個墓地的高3米
那個墓地門框的概念不是這樣的,客家人的墓地一般就和公墓里的差不多大 對聯就和中間石碑大小差不多 只是後面的農村裡攀比之風盛行 墳頭越修越大
像這樣的豪華墓地就簡直離譜 國家已經出台相關法律了
民政部關於貫徹執行《殯葬管理條例》中幾個具體問題的解釋
發布日期:2015-05-19
民政部關於貫徹執行《殯葬管理條例》中
幾個具體問題的解釋
(民事發〔1998〕10號 1998年9月16日發布施行)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
《殯葬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25號)(以下簡稱《條例》)已於1997年7月起施行。現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行政法規解釋許可權和程序問題的通知》(國辦發[1993]1 2號)精神,對貫徹執行中的幾個具體問題作如下解釋:
一、關於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問題《條例》第二章第九條第一款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這一規定是指:興建冠以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公墓、殯儀服務站等名稱的單位,必須經民政部門審批;不直接冠以殯葬設施名稱但從事殯葬服務項目的,該項目也必須經民政 部門審批。
二、關於骨灰堂性質的問題《條例》中所稱「骨灰堂」,是指鄉村公益性骨灰存放設施,而骨灰塔陵園等設施屬公墓范疇,應納入公墓的管理,嚴格控制其發展。
三、關於公墓審批問題 按照《條例》第二章第七條規定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公墓管理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要制定公墓建設規劃,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後,報民政部備案。在民政部同意前,暫停批建新公墓(含骨灰塔陵園等設施)。在民政部同意備案後,按照《條例》第二章第八條規定的審批許可權和公墓規劃審批。
四、關於公墓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問題《條例》第二章第十一條規定:「嚴格限制公墓墓穴佔地面積和使用年限。」這一規定是指:按《通知》要求,埋葬骨灰的單人、雙人合葬墓佔地面積不得超過1平方米,埋葬遺體的 單人墓佔地面積不得超過4平方米,雙人合葬墓不得超過6平方米;墓穴(含骨灰堂骨灰存放 格位)原則上以20年為一個使用周期。
五、關於強制執行范圍問題 《條例》第五章第二十條規定:「將應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這一規定是指:(一)在火葬區將應當火化的遺體進行土葬的;(二)在火葬區的公墓和公益性墓地以外埋葬骨灰並修建墳墓的;(三)在土葬改革區公墓和公益性墓地以外埋葬遺體並修建墳墓的。對於上述行為,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
8. 農村如何尋找一個合適的墓地
農村裡面非常重視蓋房,生孩子,然後就是選擇墓地,這就是生老病死所在的地方,也是我們的歸宿;所以人們對於選墓地還是非常重視的,好的墓地能給子孫帶來很多好處,富貴長久;那麼如何選墓地呢?
墳墓
3、如果找了很久沒有合適的;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墳墓風水非常好,屬於天造的;但是有時候找不到那麼好的,就只能人來造,人造的缺陷很多,因為細節注意不到;也知道簡單說,這個難度也確實大,比如為了改變水流,可以改道或者修橋,一切就是留住財氣,改東西必然找懂的人,我也不精通,只是聽說改錯了會給後代帶來不良後果;
在前幾年聽說來一個算命的,有個老太太讓算算命,算命的說你的命別人幫你算過而且改了命運,結果老太太沒過2天,好好的就死了;所以命運修改一定要注意,劃痕東西確實存在,不是沒有道理,但是還是要多做好事,自然福報多;
妹子養豬經驗分享。如果大家喜歡就多點贊,轉發,評論,這對我很重要。有問題私信我就可以;
9. 農村墓地上下輩之間的埋葬方法
長輩都埋在晚輩的頭位上面,一般都是頭北腳南方位的。總體家族墓地呈金字塔形,塔尖安置高祖太祖{爺爺}之類輩分的,下面就是高祖太祖的兒子一輩的,兒子腳下就是孫子一輩的。
比如東北西南向口:
1、最東北方向的第一座墳是整個家族的最長輩,頭部東北、腳部西南。
2、其腳下葬其子,比如其有三個兒子,長子居其左前方、次子居其正腳下方、三子居其右前方;就是活人面對其墳時,活人的右手邊是其長子,左手邊是其三子,次子居中,其子的三座墳距離相等;
3、每一輩都按此葬法安排。若某輩其中一人子嗣較多,即按子嗣數量擴大子嗣的上一輩兄弟墳墓之間的距離,這樣,好安排子嗣多的一方或幾方。最高輩就像是三角形的頂點,越往下往後子嗣越多,像個無盡的三角形。輩與輩之間的距離間隔兩米左右即可。
安葬儀式:
民間原本多以土葬為主,因葬地有限,因而火化漸成風氣,火化過程基本上比照土葬儀式進行,如擇妥火化的時辰,事先向火葬場辦理登記,火化前先由孝家祭拜,火化後由家屬親見火葬場人員將骨揀入骨灰罐內,所以「火葬」即等同土葬。
孝子捧骨灰罐「進塔」,也是需要擇定時辰,先在納骨塔前祭拜,由於塔位多為八卦形,擇妥座向,於擇定的時辰將骨灰罐(揀骨則為骨罐)移入塔位,祭拜後即完成儀式。
10. 農村的墳墓,棺材明明在地下,為什麼還要在地表堆個小土堆呢
對於城市中的人來說,如果家人或者親戚去世之後,多半會選擇火葬,然後把骨灰埋在墓地中。而對於很多農村人家來說,親人去世之後還是會選擇土葬的。土葬的方式就是把親人的遺體放置在棺材中,然後在某些地方挖出三四米的深坑,再把棺材放進去填上土。不過,為什麼要在地表堆個小土堆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以上,就是農村的墳墓為什麼會在地表堆個土堆的原因。一方面,是傳統思想傳承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挖出來的土恰好能堆出一個小土堆。這一點,跟城市中火葬肯定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