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黃蒿是什麼植物圖片
黃蒿一或二年生草本,有特殊氣味。莖直立,高40-90厘米,中等飼用植物。就是一種傳統的中草葯,帶有著濃烈的香氣。
② 黃蒿是什麼東西有圖片嗎
黃花蒿,又叫黃蒿,是菊科蒿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在國內各省。為中國傳統中草葯。其有效成分—青蒿素在抗瘧方面與傳統的奎寧類抗肌常冠端攉得圭全氦戶瘧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機
③ 黃蒿,豬毛蒿與北劉寄奴是一樣植物嗎
黃蒿,豬毛蒿,北寄奴(劉寄奴)圖片如下:
④ 「黃昊」是什麼植物,可能河南的朋友應該知道!!麻煩提供一張照片!!謝謝
黃蒿
形態識別:二年生雜草,株高100-150厘米,直立,上部分枝極多,全草具異香。根葉簇生,莖葉互生,均有柄;葉片為1-3回羽狀復葉,裂片長圓狀線形或闊線形,密生細毛及腺毛。頭狀花細小,兩性花黃色。
習性與危害:黃花蒿喜潮濕肥沃的土壤,在適宜的條件下,能長成如小樹一樣的大株叢。種子和幼苗越冬,解凍不久就返青,迅速生長根和簇葉,至7-8月開花,8-9月成熟。黃花蒿是大豆、玉米、小麥等作物的大敵。在晚秋和早春密被地面,迅速生長,強烈消耗地力和遮光。小麥機械收割時粗大莖稈還堵塞割刀和滾筒。
防除方法:⑴農業防除:秋翻地,實行晚秋或早春除草。⑵化學防除:苗期噴灑2,4-滴和2甲4氯等葯劑均可防除。
⑤ 黃蒿是什麼植物圖片
黃蒿一或二年生草本,有特殊氣味。莖直立,高40—90厘米,中等飼用植物。
別 稱
東北茵陳蒿、豬毛蒿 、臭蒿
1形態特徵編輯
一或二年生草本,有特殊氣味。莖直立,高40—90厘米,帶紫褐色,有多數開展或斜升的分枝。葉密集,長圓形,長1.5—3.5厘米,二或三回羽狀全裂,裂片絲狀條形或毛發狀,常密被柔毛
黃蒿(又名:豬毛蒿)(6張)
;上部葉3裂或不裂,葉背受蟲子產卵刺激會產生特殊結構。頭狀花序極多數,下垂,在莖及側枝上排列成圓錐花序;總苞近球形,直徑1—1.2毫米,邊花5—7朵
.雌性,能育,盤花4朵,不育。瘦果長圓形,長約0.5一0.7毫米。
地理分布: 黃蒿分布於我國東北、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東、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各省、區;國外分布在蒙古、蘇聯、日本、朝鮮、印度北部,歐洲也有分布。
⑥ 如下圖:請問這植物叫什麼名
種 名:豬毛蒿
學 名: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科:菊科
屬:蒿屬
異名:[1]豬毛蒿(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石茵陳、山茵陳、西茵陳、北茵陳(本草綱目),野同蒿、白蒿(救荒本草、植物名實圖考),掃帚艾(廣州植物志),土茵陳(南方省區俗稱)、東北茵陳蒿(東北、華北省區俗稱),濱蒿(西北省區俗稱),白頭蒿(河北),香蒿(河北 陝西),臭蒿(河北、內蒙古),米蒿(內蒙古),棉蒿、沙蒿(山西),白毛蒿、灰毛蒿、毛濱蒿(吉林),黃蒿(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小白蒿(陝西),迎春蒿、黃毛蒿(甘肅),白茵陳、白青蒿、毛毛蒿(四川),絨蒿(廣西),「阿各弄」、「伊麻干一沙里爾日」、「雅曼一沙里爾日」(蒙語名),「亞布泉」(維吾爾語名),「阿仲」(四川西部藏語名),「察爾旺」(青海藏語名)
【英文名】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科中文名】菊科 【科英文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蒿屬 【簡介】 多年生萆本或近一、二年生草本;植株有濃烈的香氣。主治: 中葯治黃疸型肝炎,膽囊炎,小便色黃不利,濕瘡瘙癢,濕溫初起。 蒙葯治肺熱咳嗽,喘證,肺膿腫,感冒咳嗽,「搏熱」,咽喉腫痛。
多年生草本或近一、二年生草本;植株有濃烈的香氣。主根單一,狹紡錘形、垂直,半木質或木質化;根狀莖粗短,直立,半木質或木質,常有細的營養枝,枝上密生葉。莖通常單生,稀2-3枚,高40-90(-130)厘米,紅褐色或褐色,有縱紋;常自下部開始分枝,枝長10-20厘米或更長,下部分枝開展,上部枝多斜上展;莖、枝幼時被灰白色或灰黃色絹質柔毛,以後脫落。基生葉與營養枝葉兩面被灰白色絹質柔毛。葉近圓形、長卵形,二至三回羽狀全裂,具長柄,花期葉凋謝;莖下部葉初時兩面密被灰白色或灰黃色略帶絹質的短柔毛,後毛脫落,葉長卵形或橢圓形,長1.5-3.5厘米,寬1-3厘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3-4枚,再次羽狀全裂,每側具小裂片1-2枚,小裂片狹線形,長3-5毫米,寬0.2-1毫米,不再分裂或具1-2枚小裂齒,葉柄長2-4厘米;中部葉初時兩面被短柔毛,後脫落,葉長圓形或長卵形,長1-2厘米,寬0.5-1.5厘米,一至二回羽狀全裂,每側具裂片2-3枚,不分裂或再3全裂,小裂片絲線形或為毛發狀,長4-8毫米,寬0.2-0.3(-0.5 )毫米,多少彎曲;莖上部葉與分枝上葉及苞片葉3-5 全裂或不分裂。頭狀花序近球形,稀近卵球形,極多數,直徑1-1.5(-2)毫米,具極短梗或無梗,基部有線形的小苞葉,在分枝上偏向外側生長,並排成復總狀或復穗狀花序,而在莖上再組成大型、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草質、卵形,背面綠色、無毛,邊緣膜質,中、內層總苞片長卵形或橢圓形,半膜質;花序托小,凸起;雌花5一7朵,花冠狹圓錐狀或狹管狀,冠檐具2裂齒,花柱線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4-10朵,不孕育,花冠管狀,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花柱短,先端膨大,2裂,不叉開,退化子房不明顯。瘦果倒卵形或長圓形,褐色。花果期7-10月。[1]
⑦ 黃花蒿(我們老家叫黃蒿,採回來曬干以後當時是黃色的,過了兩年葉子就變黑了!
找當地政府,農業局、商業局等都要負責!
⑧ 這是什麼草啊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 是菊科艾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為我國傳統中葯。其有效成分—青蒿素在抗瘧方面與傳統的奎寧類抗瘧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機理。在青蒿素的基礎上開發出了多種衍生物雙氫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青蒿琥酯(Artesunate)、蒿甲醚(Artemether)、蒿乙醚(Arteether),均有抗瘧、抗孕、抗纖維化、抗血吸蟲、抗弓形蟲、抗心律失常和腫瘤細胞毒性等作用。目前青蒿素用於瘧疾防治的價值已被人類認識和接受,世界衛生組織已把青蒿素的復方制劑列為國際上防治瘧疾的首選葯物。
http://ke..com/view/453208.htm
⑨ 這是什麼可以泡水喝,特別苦,四川分布較廣,圖中只是植物的一個分支,好像是蒿類
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一年生草本。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具縱棱線。葉子互生,莖中部的葉子二回羽狀分裂,線形小裂片。夏季開花,頭狀花序半球形,多數,成圓錐狀,花管狀,外面為雌花,內層為兩性花。
含揮發油,也含艾蒿鹼 ( abrotanine, C21H22N2O)及苦味素等。入葯,但非中葯「青蒿」之正品。據報道,本種有清熱、涼血、退蒸、解暑、祛風、止癢之效,作陰虛潮熱的退熱劑,也止盜汗、中暑等,但本種不含「青蒿素」,無抗瘧作用。《本草綱目》等古本草書記述的「青蒿花色淡青,淡黃色」者可能是本種;《救荒本草》與《野菜博錄》所載「邪蒿」亦為本種。
中葯青蒿,為菊科植物黃蒿Artemisia annua L.的乾燥地上部分的地上部分。花蕾期採收,割取地上部分,切碎,曬干。古名「菣」(qìn)。清熱解暑,除蒸,截瘧。用於暑邪發熱,陰虛發熱,夜熱早涼,骨蒸勞熱,瘧疾寒熱,濕熱黃疸。是一種廉價的抗瘧疾葯。青蒿莖圓柱形,上部分枝,長30至80厘米,直徑0.2至0.6厘米;表面黃綠色或棕黃色,具縱棱線;質略硬,易折斷,斷面中部有髓。葉互生,暗綠色或棕綠色,卷縮易碎,完整者呈三回羽狀深裂,小裂片矩圓形或長橢圓形,兩面被短毛。氣香特異,味微苦,有清涼感。以色綠,葉多,香氣濃者為佳。
中文學名:青蒿
拉丁學名:Artemisia carvifolia
別稱:草蒿,廩蒿,茵陳蒿、邪蒿,香蒿,蘋蒿,黑蒿,白染艮
二名法:Artemisia carvifoli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目:桔梗目
科:菊科
亞科:管狀花亞科
族:春黃菊族
屬:蒿屬
亞屬:蒿亞屬
種:青蒿
亞種:大頭青蒿
分布區域:尼泊爾、印度、日本、越南、朝鮮、緬甸,中國大陸
拉丁名:Artemisia carvifolia
⑩ 黃蒿+是茵陳的1種
俺們這兒叫白蒿,不知嫩那裡叫黃蒿的是甚麼,不過茵陳是1種野菜,表面有些小絨毛,看起來有些發白,如果發黃應當不是吧,搜索1下圖片對照1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