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圖片大全 > 桂花雨的圖片如何畫

桂花雨的圖片如何畫

發布時間:2022-09-07 16:12:16

㈠ 《桂花雨》的作者簡介要簡短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溫州市甌海區人。曾任台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40餘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鄉甜》《萬水千山師友情》《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

㈡ 桂花雨說課稿

桂花雨說課稿

《桂花雨》這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第七課,下面是由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桂花雨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桂花雨說課稿一

《桂花雨》是現當代女作家琦君的名作。它主要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她的這篇文章非常優美,使人讀後真的象浸潤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濃郁而迷人的香氣中,感受著琦君那如雨般的思鄉之情。

雖然文章四溢琦君的這份濃濃的思鄉之情,不讀就無法理解其中豐富的意蘊,不讀就未能感受文中那濃濃的情感。因此,我在這堂課上以讀代講,以讀促情的做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抓文本用心讀

課文的理解靠讀,字詞的掌握靠讀,語感的領會靠讀,主題的把握靠讀,學生感情的融入也要靠讀。好的朗讀勝過繁瑣的講解。因此,在整堂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接觸範文,仔細揣摩,反復體味,內心融入。第一,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做到每讀一段都要有目的,不白讀;第二,選好讀的重點去讀,一篇課文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必須選擇有助於進行詞句訓練的、有助於挖掘文章主題的、有利於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內容作為重點來讀。我採用范讀、朗讀、默讀、自由讀、引讀、配樂讀、師生互讀等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若能長期堅持這項訓練,讓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由品賞朗讀到領悟情感自然就水到渠成。

二、在理解中美讀

在課堂上,要想吸收和積累生動的語言,就要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重點句讓學生展開想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味來。

1、為什麼說母親卻說:“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呢?我讓學生瀏覽課文,從中找出寫桂花香的句子,那個句子最能體現桂花香呢?學生找出:桂花開的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和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這兩句。 引導學生扣住關鍵詞體會的這兩句不同,這些詩句對桂花的形態、特點進行了恰當的描繪和解讀。學生通過與文中的語句進行進一步的對照,就更深刻地去理解母親所說的話了。 2、課文第三節的第一句:“搖桂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著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一個“纏”字既寫出了作者盼望搖桂花時的迫切心情,同時又把兒童對大人的糾纏耍賴的特點表現出來。學生讀文後,我問“老是纏著”是什麼樣的心情?學生:“期待的心情、希望的心情、迫切心情。……”接著,我讓學生試著練習讀,把這種期待與迫切的心情讀出來。為了理解“纏”這個詞,我用情境導讀 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起來就比較到位了。

三、在感悟中讀美

1、課文的第三小節,我先讓學生讀課文,找出可以體現出作者搖花時快樂心情的詞句:“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象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理解“使勁地搖”搖出了什麼?。自己盼望已久的事情發生了,應當是怎樣的心情呢?讓學生帶著歡樂的心情讀文,學生歡樂的心情體現得不夠充分,我又讓學生把歡樂的詞語帶到句中讀。這樣學生就自然理解了。②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讓學生看著畫面想像“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的歡樂情景。通過同桌共同享受著歡樂時刻,師生合作說話,來進一步享受“搖花樂”這一快樂時光。

2、理解: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時,我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難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樣嗎?為什麼?家鄉院子里的這棵桂花樹,凝聚著母親的母親的歡樂,母親的.辛勞,也有母親對家鄉深深的思念,通過師生合作說話引導學生體會到這是琦君奶奶對故鄉的贊美、對故鄉的思念)此時此刻,學生再去讀母親的話,自然會產生深深地情感。

桂花雨說課稿二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評委,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五年級上冊《桂花雨》。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教學反思這五個方面來像大家闡述我的這堂課:

一、說教材

《桂花雨》這篇課文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對家鄉的思念。本文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課文有8個自然段。文章先寫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因為“它的香氣真是迷人”。第四、五、六自然段寫童年的“搖花樂”。 作者琦君以童年時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這種情感集中體現在“搖花樂”這一場景之中。第七、八自然段寫母親愛家鄉的桂花,“我”愛童年的“桂花雨”。教材中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在桂花樹下搖桂花的歡樂的情景。教學中能讓學生根據插圖來理解學習課文內容,想像搖桂花的歡樂,可以增強教學效果。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從教材編排上來看,本組課文都是思鄉懷鄉之作,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讀書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思戀、摯愛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品味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本課課文內容和課型特點,我擬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2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香飄十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品味優美句子和經典詞語,體會作者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並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為了讓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更集中,更突出,我把第一和第二個目標在課前就已經拜託郭老師幫我完成,所以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是在完成第三個目標,具體為:

品味優美句子和經典詞語,體會作者搖桂花的快樂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藉助想像和情景對話,想像搖花的快樂。

這也是我這節課要完成的重點。

教學難點為: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三、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我將教學方法確定為情景教學法、以讀代講法和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法。

1、情景教學法。利用插圖來想像課文的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使學生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在課堂上我爭取以一個學習夥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習中去,適當的點撥,引導學生訓練語言、積累語言、感悟快樂、體會感情。

3、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這篇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在教學中我把指導朗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像、讀中積累。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課文

開課伊始,我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對雨的印象。然後導入新課,從而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使學生能以積極的態度進入課堂。在這一環節順帶介紹作者,也是為了後面學生理解課文盡量形成情感鋪墊。

(二)、復習檢測,整體感知

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同學們對課文的內容已經有了整體的感知,為檢測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我先引出問題:“作者對兒時陣陣的桂花雨有怎樣的感受,用一個字來形容,你覺得是哪個字?”其實這個這個問題也是為了把學生帶入這一節課的情感體驗之旅。

(三)、研讀搖桂花三個自然段,體會感情

課文四、五、六自然段是作者回憶童年搖花趣事的段落,同時更是情感激盪的幾個段落,而這種感情更是集中在幾個句子當中。所以我把這節課重點的突破放在三個句子上:

※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在這一環節我採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讓學生欣賞句子的生動,體會其中飽含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充分朗讀,讓學生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想像與作者一起感受搖桂花的快樂,學生看圖想像邊表演邊說搖桂花的動作,和作者一起分享童年的歡樂。然後激發學生想像的翅膀,說出:“桂花像什麼一樣落下來?”使學生在讀、悟、說、想的學習過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讓學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覺地得到了語言文字訓練。以情促練,又讓學生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感受快樂,進入語言學習的奇妙境界

(四)、升華情感,品悟鄉愁

母親的話語是文章情感積淀的一個句子,但也是本節可學生難以闖關的一個句子。但是在前面感情體驗的基礎上,這一句的理解,也就是文章難點的突破上,也就顯得輕而易舉了。

最後通過一個寫話練習檢測大家這節課的學習成果。

五、說教學反思

;

㈢ 桂花雨是怎麼樣的

《桂花雨》是一篇抒情文章,表現了作者以童年時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純朴的情感,這種情感集中體現在搖桂花這一場景之中。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是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是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㈣ 《桂花雨》的中心思想

主要回憶了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字里行間彌漫著作者淡淡的思鄉情懷和對故鄉美好生活的懷念。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一個「浸」字,形象地寫出了桂花的香氣,桂花不僅花開時香,晾幹了泡茶、做餅也同樣香氣彌漫。桂花,永遠香在人們的心理。它的香,已不受季節的束縛,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們的生活。



(4)桂花雨的圖片如何畫擴展閱讀:

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故鄉是近海,八月正是台風季節。母親稱之為「風水忌」。桂花一開放,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來台風啊。」她擔心的第一是將收成的稻穀,第二就是將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

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後院子走一遭,嘴裡念著,「只要不來台風,我可以收幾大籮,送一斗給胡宅老爺爺,一斗給毛宅二嬸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原來桂花是糕餅的香料。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聞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成熟時,就應當「搖」,搖下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如任它開過謝落在泥土裡,尤其是被風雨吹落,那就濕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搖桂花」對於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著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母親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

可是母親一看天空陰雲密布,雲腳長毛,就知道要來台風了,趕緊吩咐長工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篾簟,幫著抱住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親洗凈雙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


㈤ 桂花雨 怎麼畫

一棵桂花樹在圖上孤單地佇立,落下了一片片的雪花,不過不是真的雪花,而是桂花.....

在那輪明亮的月亮下,思鄉的遊子在望著天空,那是雨么?不是,那是桂花樹上飄落的桂花......

㈥ 桂花雨的形近字

《桂花雨》中的形近字是杭和航,籮和蘿。

一、杭

指浙江杭州。

二、航

1、船。

2、行船。也指飛機、宇宙飛船的飛行。

航的組詞

一、航運 [ háng yùn ]

泛指水上運輸。

二、航天 [ háng tiān ]

指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間或太陽系空間飛行。

三、航空 [ háng kōng ]

以飛機、飛船等飛行器載運人或物在空中飛行。

四、航海 [ háng hǎi ]

駕駛船隻在海洋上航行。

㈦ 桂花雨教學反思

桂花雨教學反思3篇

《桂花雨》我國著名女作家琦君寫的,語言文字尤其的美。下面是由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桂花雨》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篇一:《桂花雨》教學反思

《桂花雨》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寫了作者兒時在家鄉搖落桂花的情景,充滿了對家鄉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第二單元是課文都是與懷念家鄉的遊子心情有關,因此在設計本課時,我結合單元導讀和之前學過的古詩詞引導學生了解了借景、敘事抒情的表達方法,並引相關詩詞讓學生體會通過景物和敘事來抒發思鄉之情的方法。進而帶著對這種寫法的認識來學習《桂花雨》這一課,思考作者通過那些景物和事情來表達思想之情。這是學習本單元的重點,掌握了方法,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水到渠成。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先讀課文前的導讀部分,思考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桂花帶給“我”哪些快樂?為什麼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的桂花香”?這兩個問題對學生來說都有一定難度。課文中桂花帶給我的快樂有些地方比較明顯,有些地方比較含蓄,所以學生較為容易找出搖桂花的快樂,但是無法尋到桂花糕、桂花香、桂花茶的快樂,在課堂教學中,我的引導不夠充分。後來聽鍾老師的課,發現她這一點做得很充分。她讓學生找到描寫桂花的句子,再帶著感情朗讀,再利用評讀來滲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從中感受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接著讓學生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特別是讓學生扮演作者,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後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她的課堂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線,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和理解,自己發現問題,並在讀書、思考、討論和交流中解決問題,掌握學習方法。這是我在課堂上做得不夠的地方,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太少,學生聽老師說,懶得去思考,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另外,我在教學中對於課文中重點詞語的品讀不夠。在介紹桂花的“香”這一特點時,學生都找到了“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我准備抓住重點詞語通過品讀感悟語言文字,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我通過“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與“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換句式訓練來強調桂花香,卻忽視了一個“浸”字的獨特作用。尤其是一個“浸”字,這里可以嘗試學生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來代替“浸”字,通過他們自主的比較,體會詞語的含義,比可培養他們推敲詞語的良好語言習慣。有人說語文教學應該少一點知識的灌輸,少一點理性的分析,把教學的重點轉移到指導並幫助學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語言上來,這是語文教學本體的回歸。我覺得這話說得好,我今後的'教學在這方面一定要加強,才能避免課堂教學蜻蜓點水。

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引導學生融入課文描繪的生活情境。在體會“搖花樂”時,“纏”字寫出了作者急切心情,“使勁”、“喊”寫出了搖桂花的快樂,同時反映出他對桂花的喜愛。可是在學習這幾個重點詞語時,詞語的含義學生體會得不夠深。而我用自己的講解讓學生理解,而沒有用回憶生活、聯系生活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包含的情感。講“纏“字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回憶生活中類似“纏”父母的情景。但在引導學生體會“搖花樂”時,如果讓學生們站起來加上動作搖一搖,接著說“那伴著陣陣芳香的‘桂花雨’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啊?”,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維,去深入想像,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喊”時的心情,再次加上動作來喊一喊,相信學生們的情感就能徹底激發出來了。當然,這需要激情和熱情,而我就是缺乏這個。

課文最後我試圖通過母親心思的討論,母親話語的品讀,更加深刻地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可是這么多的問題一個個套給學生,卻始終沒能達到學生與文本的共鳴。於是,還是我自己自說自話解釋了母親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其實,對於這些深刻難懂的問題,可以留給學生小組討論,在交流中體會、思考。

另外,在時間安排上,我要盡量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自主學習,當然自主學習不是把時間都留給學生,而是要有老師適當有效的引導和監督。在提問內容和理答方式上要注意避免重復答案或者簡單的鼓勵,而是要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引導、激勵性的評價。在備課時,要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內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同時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地、主動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提高課堂提問質量。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有親和力的人,但是看了視頻才知道原來是張苦瓜臉,從頭到尾沒有笑過,因為一直覺得自己笑起來很醜,以後要注意課堂上多一些微笑。課堂上從容了許多,但還不夠淡定,對於課堂中出現的冷場不能有效地扭轉, 常因為緊張忘記了課堂程序。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之前對於自己的教學沒有清醒的認識,如今看了視頻會發現很多細節的問題和根本性問題,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對照自己,努力改進。

篇二:《桂花雨》教學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筆調,寫下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故鄉的懷念。文筆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開篇明旨,寫小時候我喜歡桂花,因為它的香氣、童年的搖花樂,文章後半部分,寫母親愛家鄉的桂花。

面對這樣的文章,每一段都非常優美,很難取捨。在第一次對文本進行解讀後,我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

一、談話營造閱讀期待,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在這個塊面的教學上,抓住一個“浸”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二、享受搖花樂,體悟母親的思鄉情懷

藉助朗讀,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畫面,從畫面中點出這是思鄉之雨、回憶之雨。這樣的處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搖花的樂,花雨的美,牽出對童年的懷念,對故鄉有留戀,讓作者魂牽夢縈。但是,在把這種對教材的解讀實施在課堂教學後,我們卻發現這樣的問題:教師在對文本進行細讀後,過於拘泥於文本,覺得文本中的很多枝枝葉葉都值得學生去體悟,都想跟學生交流、享受,想把教師自已對文本的解讀來觸動學生。學生在下面聽著老師很激情得投入著,他們的情感體驗遠沒有老師那麼強烈,甚至說是很少的。我們認真地檢討,發現我們老師的教學思路其實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學生的學路是非常不清晰的,他們很吃力地跟著老師在文本中跳來跳去,而面對文本、潛心閱讀、自我感悟的東西是並不多的。

於是,一個這樣的問題擺在了眼前:如何使教師的解讀與學生的認識走在一起?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感情強加於學生,而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引導學生發現,於是我們對教學的順序進行了如下調整:

1、從課題入手,營造閱讀期待:

什麼是桂花雨?然後定格文章第5自然段,分享桂花雨的美麗,體會那份搖花的快樂。

2、品讀“浸”字,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3、對比母親的話,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過家鄉的桂花:

這里,出示杭州滿覺隴的桂花,的確是非常美非常香,但是為什麼母親還是認為家鄉的桂花更香更美呢?迴文再讀,再次品味那搖花樂,那桂花香。於是這份快樂更樂,這份花香這香,情感上自然也就提升到了思鄉的層面。

這樣的處理,不僅老師的教路非常清晰,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師也以一個學習夥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習中去。

其實,這樣的生成過程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當我們在仔細解讀文本後,滿心歡喜地想把這種閱讀體驗帶給學生時,卻由於學生的一下子難以達到這種體驗,使教學效果備案阻滯不前,於是再三修改、再實踐。不過,與其說是痛苦,不如說是一種教學的磨勵。

篇三:《桂花雨》教學反思

今天學校讓上交一篇生本課的教學反思,正好昨天講的《桂花雨》一課,感覺還不錯。就隨便寫寫吧!<<桂花雨>>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文中彌漫著作者淡淡的思鄉情緒和對故鄉美好的回憶。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我在寫教學設計時,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線,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和理解,自己發現問題,並在讀書、思考、討論和交流中解決問題,掌握學習方法。並通過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說一說自己不能忘記的人和事,在閱讀學習中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的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的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我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再利用評讀來滲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從中感受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的學習方法,這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然後從學生從讀懂的地方入手,因勢利導,然後步步深入,漸入佳境。對於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搖桂花”的快樂,我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從領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角色朗讀和讓學生說說這樣讀的理由,在閱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

在引導學生感受“桂花雨”的時候,我藉助課件提問,從課文當中找出什麼是”桂花雨“,用課文中的原句回答。孩子們找到後,我又藉助課件上的圖片,讓孩子們再次感受“桂花雨”的情景。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其中的感情。

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這時需要學生靜心體會,默默感受,特別是母親的那句話以及作者懷念童年的那份情。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通過讀來感悟。在回憶童年的時候,孩子們都積極的發言。在交流過程當中體會到作者和母親的那份深情。最後,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說說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行情感和能力的遷移。

後來小組以采訪的形式讓組員們分享,最後每一組選出一個代表和大家分享。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熱烈的討論,在孩子們分享的過程中,我看到孩子們在說自己的家鄉時,臉上的喜悅之情是我們課堂上很少見到的。這時的我也被他們感染了,和孩子們分享了我小時候的趣事。孩子們都聽得津津有味,有的還說去我的家鄉呢!嘿嘿,一個有山、有水、有花、有野果、有松鼠的地方……還有最親、最愛的人。也許是對家鄉的懷念吧,感覺以前的事物都是那麼的美好!

每次一寫到自己的家鄉,總是受不住筆。嘿嘿……言歸正傳,我覺得教學不是教師唱獨角戲,離開了“學”就無所謂“教”,也就是說教學要從重視教師“教”的構思,轉向重視孩子“學”的引導。我們一直在提倡生本課堂,要相信孩子,讓孩子在充分自學中思考、記憶、分析,發現問題,提出疑點,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解決問題,獲得知識,這樣所獲得的知識才扎實牢固。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給孩子們多一些的理解與表達的空間,讓孩子們去感受,去體驗,去嘗試,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哦!

;
閱讀全文

與桂花雨的圖片如何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要看靜心女孩動漫圖片 瀏覽:717
精剪女生短發後面精雕刻視頻圖片 瀏覽:103
女生腿膝蓋受傷纏紗布圖片 瀏覽:455
word文檔里圖片如何高清導出 瀏覽:56
美女與微圖片 瀏覽:172
女孩拿酒杯傷心的圖片 瀏覽:58
博君一肖漫畫圖片可愛q版 瀏覽:513
王姓圖片文字 瀏覽:707
visio圖片如何編輯 瀏覽:775
不讓圖片旋轉怎麼搞 瀏覽:644
疊衣服技巧的圖片 瀏覽:529
女舞蹈衣服圖片 瀏覽:690
word怎麼倒圖片 瀏覽:418
紅酸枝茶桌圖片價格 瀏覽:403
word帶圖片的底紋 瀏覽:877
拼多多上賣東西怎麼用別人的圖片 瀏覽:259
圖片文字怎麼編輯成視頻 瀏覽:201
歐尼減齡發型圖片 瀏覽:586
道家美女背影圖片 瀏覽:38
動漫圖片情侶紫色 瀏覽: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