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PS中如何確定照片的黑白場
首先來介紹場的概念:黑場是畫面中最黑的顏色,白場是畫面中最白的顏色,它們不一定是極端的黑色和白色,但也要達到一定程度的黑和白。關於場的作用: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我們拍的照片,我們正在處理的圖片的色階分配不均,要麼發黑,要麼發白,還有就是發灰了,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重新設置黑白灰場,來使得圖片的色階更為平衡,黑白對比更為自然。註:本人原創,望樓主採納,轉載註明@samurai西瓜
② 原色圖片和黑白圖片的區別
摘要 一個是三色(黑白灰),一個是彩色(三原色配的)
③ 0-255,0是黑還是白,255是黑還是白灰度圖和彩色圖是什麼區別
0是黑,255是白。灰度圖和彩色圖區別為:組成不同、通道不同、表示不同。
一、組成不同
1、灰度圖:灰度圖把白色與黑色之間按對數關系用灰度表示的圖像。
2、彩色圖:彩色圖是每個像素由R、G、B分量構成的圖像。
二、通道不同
1、灰度圖:灰度圖只有一個單獨的灰度通道。
2、彩色圖:彩色圖有多個疊加的彩色通道。
三、表示不同
1、灰度圖:灰度圖由單個像素點通過8位的灰度值(0-255)來表示。
2、彩色圖:彩色圖由R、G、B三個不同的8位的灰度值(0-255)來表示。
④ 素描黑白灰怎麼才可以畫出關系
首先,注意整體關系。
黑白灰關系:也就是畫面中的3個色塊,黑白灰這3個色塊,色差很大,但定位很難,因為任何一個色塊在畫面中都是相對而言的,如:老師嘴巴上經常提起一句話「畫面太灰」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確。
黑白灰關系在素描中就是畫面的整體調子關系,是組成黑白畫面基本關系的造型元素,一幅成功的素描,一定具備造型准確,明暗自然,主體突出,整體關系完整,這樣才具有藝術感染力。
觀察方法:
1、觀察畫面中的亮部是否最少佔到畫面中的3/1 。
2、暗面中的最重處應該只有一處,不應出現在多個點的存在。
3、灰面是暗面與亮面的中間色,灰面與亮面的區分是否層次分明。
(4)如何區分圖片黑白灰擴展閱讀:
把握黑白灰關系,達到處理的最佳效果,要先從觀察開始,不用的角度來看,明暗變化和黑白灰的處理是不用的,而一般在繪畫中會遇到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因為陽光照射在物體上而引發的物體明暗的對比變化,第二種是作者本人對於物體所處理的明暗度的對比變化。
素描不同於色彩,在創作中要拋開物體本身的顏色,因為通過黑白灰來表現物體的不同顏色的變化,就要處理好色塊,讓色塊的變化和遞進合理化。
⑤ 素描黑白灰關系、我總是分不開、怎麼才能很好的表現出來
一、素描的暗部包括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
1、明暗交界線的用筆要抓實、有力、要用多方向的線條,表現它的突出性和豐富性
2、反光是由暗部受到環境光影響而出現的暗部較亮的地方,反光越接近桌面,亮度越強。反光在亮也亮不過亮面,暗部在暗也有反光。反光的特點:柔和,用筆要輕、要勻、用線要簡單、調和。
3、投影用筆要輕快、流暢,用線要方向一致、符合透視。
二、中間灰部。
1、要嚴格地把灰部與暗部區別開。灰部屬於明部
2、要嚴格地區別灰部之間的明暗度。
3、要認真區別每一個灰面內的明暗變化。
4、要認真區別灰部與背景灰度
三、明部特點:線條需要比暗部的線條更加仔細、精確。
1、線條要表現結構。
2、線條要表現質感。
3、線條要表現美觀、自然,處理要果斷、肯定,盡量避免反復修改。
⑥ 人物素描畫如何用鉛筆區分黑白灰,該用哪些筆畫,如何畫出陰影,如何看出陰影的方向
頭發黑,臉白,脖子灰。用能夠區分出黑白灰的筆畫,眯著眼看整體的亮和暗就可以看出陰影的方向了。
⑦ 人物素描畫如何用鉛筆區分黑白灰,該用哪些筆畫,如何畫出陰影
黑白灰分別用8B,4B,2B的鉛筆,線條要清晰一點,陰影就會很有效果
⑧ 商業修圖中如何辨別出那些是臟色
1.素描的黑白灰沒有拉開,導致整個畫麵灰濛蒙一片,看著拉不開關系,看著很臟,結構不清晰。亮面部分包括帽子、頭發以及臉部,可以看到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明暗關系,先得畫面很「平」。用圓形代表「白」、方形代表「灰」、三角形代表「黑」。可以看到原圖的黑白灰節奏本身已經使得相鄰的顏色容易混淆、不清晰。
2. 色彩傾向不明確,導致畫面「臟」。著里就不得不說「暗部統一」問題了。那為什麼暗部要統一?不論是亮部還是暗部,受光都是統一的,而亮暗統一了才能表現出受光是統一的。結構和色彩都是暗部和亮部統一對比存在的,不能單獨分開。
3. 固有色的區分/辨別不明確,導致的臟:黑白灰中的灰部即物體的固有色,那麼給亮暗部做好冷暖的區分跟統一,是解決畫面「臟」的關鍵點,不然就是在畫單色素描。
⑨ 如何加強素描線條練習,有效區分黑白灰層面
在紙上單純的為練習線條而練習是沒有用的,初學大多用兩厘米的短線條線條臨摹或寫生簡單石膏體練起。首先分清明暗兩面,明暗交界處,靠近暗面,大約是明暗交界線的位置,找到明暗交界線是非常重要的。明暗交界線是所畫物品顏色最深的地方。從亮面——暗面,應該是白-灰-明暗交界線-黑。但黑一定不能黑過明暗交界線,切記!如果光源多,自然光條件下,明暗交界線不止一條一定要找准。不要執迷於黑白灰的定律,如果畫玻璃,陶瓷,不銹鋼一類的物品,暗面也會有亮的地方,明暗交界線才永遠都是黑的。線條腰肢,不要連。
⑩ 如何表現畫面黑白灰
繪畫構圖中,黑、白、灰的分布對各畫種都非常重要,是至關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一環。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只要黑白灰的布局不亂,畫面就不會亂。有些本應該是十分成功的作品,卻因為黑白關系沒有處理好而使整體結構零亂。因此,畫面黑白灰關系的布局和處理是繪畫形式語言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的結構線或基本的構圖形式確定之後,我們必須馬上設計黑、白、灰和小色彩畫稿,有時構圖一開始就同時考慮了黑白灰和色彩的結構形式。這對於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表達構思特色、加強形象的感染力、增強藝術效果等有直接和積極的作用。我們有時說某一張畫畫「灰」了,或畫「花」了,往往是黑、白、灰的關系沒有處理好。形成黑、白、灰色塊的因素一般說來有三個方面。一是光線照射,受光面為「亮」,形成「白」,背光部為「暗」,形成「黑」,其餘為過渡的「灰」色。二是固有色相自身形成的黑白灰關系,例如黑頭發、白臉頰,明亮的天空、深重的山巒等等。三是主觀安排,畫家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進行黑白灰的分布和設計,有意組織成符合美學原理的畫面布局。這,在裝飾畫和抽象作品中運用較多。黑白灰的處理,一般的規律是遇黑變白,逢白襯黑,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以黑取形,以白取光,黑白相間,灰色相連,在大黑大白之間,用灰色過渡,感性出手,理性收斂。做到畫面的主要部分醒目耐看,次要的部分概括,瑣細的地方概括統一。總之,我們在考慮黑、白、灰的色塊布局時,既要尊重客觀表現對象的自然秩序,又需要畫家有意安排和主觀強調,仔細斟酌畫面的黑白灰結構。一、畫面基調的不同感受作品的內容有歡快和沉鬱之別,動靜不同,我們在確立黑、白、灰畫面基調時都應與之諧調。如果說我們把黑、白、灰比作音樂中的低、高、中音,三者互相對比和襯托,但要有一個主要的傾向即基調。畫面黑白成分和面積的多少決定了畫面的黑白基調,不同的基調可以產生不同的感情。黑、白多,灰少,大效果強烈,黑、白少,灰多,基調柔和,優美。一般說來,以暗調子為主的畫面給人的感受比較深沉、悲壯、嚴肅、傷感;往往帶有恐怖感,壓抑感和神秘感,有時又有出奇地幽靜感。畫面以淺色為主的基調,帶給人的心理感受比較明快、亮麗、活潑、舒暢、喜悅。灰調子為主的色調則給人以柔和、纏綿、怡然、富麗的印象。似乎不帶明確的情緒傾向,但處理得當,也能達到強烈效果,而且感情向以畫面內容為轉移,具有極大的主動性。即使同樣數量的黑白,由於畫面的結合和安排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基調和感情。當我們考慮畫面結構時,應該以黑、白、灰的概念去歸納物象的色相,抓住黑白基調和對比進行處理。如黑包白、白包黑、上黑下白、上白下黑、黑白穿插、黑白相間、黑白造勢等,即用黑和灰襯托亮的主體物,用亮的背景襯托灰或深的主體物,深背景去襯托亮的主體物;用亮的背景襯托黑的主體物等。概括程度越高,畫面效果就越響亮,越能吸引觀眾的視線。我們要注意的是,無論採用那種調子,都應有自身黑白灰的對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做到亮調子不飄,暗調子不悶,灰調子不灰。知白守黑,這是中國畫的構圖理論,其實也是一種黑白關系。我們既要重視畫面上黑的部分,又要重視畫面上白的部分。黑與白都要精心安排,尤其注意黑白灰的概括作用。空白處要有大小變化,形狀不雷同,不出現完全規則的等邊三角形、方形、圓形、菱形等。總的要求是要拉開黑白灰三大關系的距離,減弱小的對比,使一切小的變化服從大關系的對比。二、要有節奏和對比黑白對比的重復,產生了黑白的節奏,是黑白形式美的重要組成部分,畫面缺乏黑白節奏將導致畫面的單調和無序。畫面是否鮮明、強烈,在於黑白兩色的確立。無論是以亮調子為主的畫面,還是以暗調子為主的畫面,都要有最亮和最深的「兩極」,說得絕對一點,一幅畫面,對比最強烈的地方只能有一處,其餘的要從屬於最強者。避免大關系的混亂,這如同音樂中的定音鼓,給人以振奮和強列的感受,否則就會「灰」。音樂的旋律是樂曲的生命,黑白的旋律同樣是畫面的靈魂。一首樂曲有高潮,一幅畫面的黑白也有中心,這個黑白旋律的中心,則是黑白對比最強的地方,畫面最「跳」的部分。灰色是一種性格溫和的調子,它容易與「他人相處」,起到調節、豐富畫面的作用。為了取得構圖的豐富、強烈、節奏、韻律,黑、白、灰往往是交錯布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當然這種交錯在面積上是有主次和重點之別的,刺激強度大的色塊相對集中,否則,平平庸庸一大攤,畫面因無聚散而花亂。我們來看這樣的一個例子。見蔣躍所作的示意圖。黑與白的色塊和位置相同,容易導致畫面呆滯和沉悶。大面積的黑要留些小面積的白在其中,使之生動、透氣;同樣,大面積的白也要加些黑在其中,使之豐富、多彩、有分量。黑、白的形要有錯落,注意疏密位置,灰面的走向要注意聚和散,氣韻相貫,才不至於平平淡淡、悶悶沉沉。物象要圍繞黑白的形進行,可疊可破,可繞可旋,務求把黑與白的形襯托出來。三、黑、白、灰的平衡畫面的黑白構成還要考慮到黑白的均衡關系,即使畫面大的框架是平衡的,但黑白灰處置不均衡,同樣會不均衡。前面已經談到,黑、白、灰三者給人的量感不同,黑為重,有收縮感;灰次之,有平穩感;白為輕,有擴展感。構圖中的各種色塊起到鎮定全局的「壓腳戲」作用。黑、白、灰三者的面積、位置與圖形對畫面的均衡、變化、統一等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布局時,一定要考慮它們之間的相互平衡關系。這種平衡類似畫面布局時所考慮的那樣,要中軸線的概念,有量的比例關系。四、黑白的統一和諧調黑白的千變萬化,必須要諧調,統一才有美的價值。離開了和諧,對比和豐富的藝術效果導致畫面的雜亂無章。黑白的統一和諧調是指一幅畫中黑白藝術形式上的一致性和黑白表現手法上的統一性,畫面一定要以某一種藝術形式保持一致。要協調就要使畫面黑白的形既有變化又不能花亂。如果畫面中兩塊最大的黑,在面積上相同,一定是呆板的;如果這兩塊黑在形狀上又沒有變化,那就更難看。但是,黑與白的色塊相並置,具有強烈的對比作用。因此,不能多和亂,否則會導致花和散。事實上黑、白、灰的安排並不都是事先有一個黑白灰形式的固定想法,然後再去湊合。而是在安排各種物象的同時,自然形成一個調子,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調整,使之更符合視覺美感。處理的具體辦法是把畫面上的全部形象、人物、道具都進行概括,作為幾個色調單位來對待。在構圖的時候,把它們安排在相應的黑白灰色階上,一方面依照形象,背景所需的色調;另一方面依照整個畫面的黑白韻律和節奏,把兩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全盤設計,求得對比中有和諧,和諧中有變化。變化中有統一,達到具有形式美感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