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找張圖片,好像是一個古巴革命者,背景是紅色的……
應該就是他。
切·格瓦拉,出生於阿根廷的馬克思主義革命者和古巴游擊隊領導人。他參與了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革命,推翻了親美的巴蒂斯塔獨裁政權。在古巴新政府擔任了一些要職之後,格瓦拉於1965年離開古巴,在其它國家繼續發動共產革命。在玻利維亞,他在一次由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的軍事行動中被捕,並於1967年10月9日被玻利維亞軍隊殺害。死後,他成為了第三世界共產革命運動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運動的象徵。有大量文藝作品以他的名字命名。
『貳』 紅色地圖的各地圖集
全國測繪地理信息部門按照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統一部署,結合本地特點,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精心開展「紅色地圖」編制和服務工作。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衛星測繪應用中心自主研發了「紅色天地」系統,並於此前為中國網路電視台和光明網聯合舉辦的紀念建黨90周年專題活動「紅鏡頭」徵集和新聞發布會提供了技術支撐;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基於「天地圖」推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專題地圖網站——偉業宏圖;中國地圖出版集團精心編制了《毛澤東光輝歷程地圖集》;北京市結合北京地圖網,在互聯網上發布了革命歷史博物館、重要人物故居、重要歷史事件發生地等專題地圖;江西作為紅色資源大省,推出了基於安源、井岡山、南昌、瑞金四個紅色搖籃的江西省紅色地圖;陝西編制了《黨中央在延安紅色地圖集》,開發了紅色革命在陝西信息系統;江蘇省編制完成了《紅色江蘇地圖》,將在省委慶祝大會、省級機關表彰大會上使用,並向省各大中小學校免費贈閱;山西省的系列「紅色地圖」,直觀再現了山西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英雄歷史;安徽、河南、四川、海南等地精心編制了本省紅色旅遊圖和專題圖;甘肅、浙江、上海等地分別推出和發布了本地紅色地圖互聯網系統。
全國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共研製互聯網紅色地圖信息系統10餘個,包括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衛星測繪應用中心製作的「紅色地圖」、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製作的「偉業宏圖」、陝西省製作的「紅色革命在陝西」、黑龍江省製作的「白山黑水紅色游」;紅色地圖集有6種,包括《湖南紅色地圖集》、《黨中央在延安紅色地圖集》等;紅色專題圖數十種,包括《湖北省紅色地圖》、《河北省紅色經典》等。
『叄』 以紅色革命為主題的圖畫
去北京博物館看
『肆』 英雄人物圖片
朱德: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階。四川儀隴人。1909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後在滇軍任營長、副團長、團長、旅長。曾參加護國、護法戰爭。1922年赴德國留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到蘇聯學習軍事,次年回國。1927年在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副軍長。1928年參與領導湘南起義,建立工農民主政權,同年4月,率起義軍上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紅軍)第四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長。1930年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軍團長,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毛澤東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勝利。1933年春和周恩來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月,在黨中央召開的遵義會議上,嚴正批判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堅決擁護和支持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在長征途中,對張國燾的分裂紅軍和叛黨活動,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八路軍總指揮(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任總司令)。轉戰晉察冀魯豫等省,建立和擴大抗日根據地。1940年冬,提出「南泥灣政策」,對發展大生產運動,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對陝甘寧邊區的封鎖,作出了重大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協助毛澤東組織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隨後又和毛澤東一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指揮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奪取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是中共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八屆中央副主席,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第一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伍』 關於紅色革命的手抄報要寫些什麼內容,畫什麼圖啊
可以畫紅旗,還可以畫英雄人物,例如,毛澤東,雷鋒,不會畫可以查一查!可以寫毛澤東寫的☞七律·長征哦!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陸』 革命歷史故事手抄報圖
1968年2月3日,河北省革命委員會在石家莊成立。在此之前,河北日報社軍管組從保定(當時報社在保定)帶來一批同志來到石家莊,說是參加省革委會成立大會的報道工作。來到後,省革委領導讓出版《河北日報》。5日,河北省革命委員會機關報--《河北日報》在省會石家莊出版。
剛到石家莊,我們從保定來的這些同志住在石家莊市一家旅館--向陽飯店。在這里編報,暫由石家莊日報代印。人們在保定搞了幾年「文革」,想編稿不能編稿,勁頭都憋足了,懷著「為紅色政權」辦報的心情,日夜加班,這股子干勁別提多高了。
出了一個多月的報紙,每天的報樣都是經軍管小組和省革委宣傳組審閱後才准付印。發表的地方稿,多是由省革委宣傳組點題或授意而組織發的。這樣,向省革委「送審稿件」就成了一大難題。我們送審報樣時,先找省革委宣傳組的盛蔭泉同志。老盛高高的個子,一口天津話,愛抽煙。省會在天津市時,他在《共產黨員》編輯部工作,後來調到了省革委。人們愛給他開玩笑,都叫他「盛錫福」(天津市一家很出名的老字鞋帽商店的名字)。可老盛對好多稿子又做不了主,常常由他領著我們再找省革委的領導。往返折騰,送審一個稿子,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3月中旬,省革委決定將裕華路7號河北糧食幹部學校的校址,劃歸河北日報社作為社址,並抽調省內駐軍和原北局以及省直的一些幹部,加上報社的少數編輯、記者和工人,組成新的辦報班子,開始在糧食幹校辦報。
9月30日,有一條新華社播發的時事稿,「闖下了塌天大禍」。這就是震驚全國的「九·三0」迫害新聞工作者的嚴重事件。這天,阿爾巴尼亞黨政代表團訪華,黃永勝陪同阿爾巴尼亞貴賓從上海抵京。報社編輯在處理這一稿件時,把新華社發的兩條消息並在一起發。上副題是「中阿兩黨兩國人民的革命戰斗友誼達到新高潮」。兩行主題分別是「巴盧庫同志率阿黨政代表團到京 數十萬人夾道最熱烈歡迎 周恩來總理盛宴歡迎來自反帝反修斗爭前線的阿爾巴尼亞戰友」。下副題是「周恩來總理和巴盧庫同志先後在宴會發表重要講話 康生、姚文元、謝富治、吳法憲、溫玉成等同志出席宴會」。黃永勝陪同巴盧庫從上海抵京,在到京迎接的消息名單中沒有他。由於這兩條消息並發,下副題中沒有標出黃永勝的名字。
當時由於派性十足,有人將此事當成「特大事件」告別了「中央文革」。1968年10月9日下午,「中央文革」領導小組通知正在北京的河北省革命委員會兩位主要領導人,立即去人民大會堂。當時「中央文革」小組的主要成員都在聲。江青發難說,這個問題很嚴重,你們趕快回去處理。
當晚,省革委兩位主要領導人乘飛機趕回石家莊,連夜召開會議,決定進行「嚴肅處理」,勒令《河北日報》停刊整頓。
10月10日下午,在河北商業幹部學校禮堂召開河北日報、河北廣播電台在石家莊全體人員大會。會場內外,戒備森嚴。省革委兩位領導人主持大會並講話,宣布這是一起「反革命事件」,階級敵人「在背後捅了我們一刀子」。當時,剛由省派到報社任領導小組組長的馬耀章,在參加大會時正同我坐在一起,當會議還沒有開始時,他還戴著眼鏡看明日要出版的報紙大樣。大會宣布「反革命事件」後,馬耀章還沒有完全弄清是怎麼回事,就當場遭到逮捕。馬耀章曾為主持當天大會的省革委的一位領導人當過八、九年秘書,在逮捕馬耀章的大會上,他說對馬「不甚了解」,是省革委宣傳組「推薦的」等等。會後人們對這位省革委領導人議論紛紛,說他「真不夠意思」,把秘書給「出賣」了。
後又召開大會,逮捕了參與夜班工作的報社一般編輯吳語楨。老吳由於長期值夜班,身體消瘦,在逮捕他那天,在台上暈倒好幾次,只見工宣隊揪住他的衣服,幾次把他揪起來,非叫他站著坐「噴氣式」不行。接著,又將參與當時辦報、與此事毫不相乾的河北日報兩名中層幹部--張石鎖、周公衡揪出來並反復進行批鬥。
這一來,報社內部可「亂」了。參與在向陽飯店和糧幹校辦報的河北日報十多名工作人員,都成了批判的重點。大字報鋪天蓋地而來,「文革」中流行的「坐噴氣式」、「熬鷹」全用上了。一時間白色恐怖籠罩著報社。在大批判中,硬說報社有個「馬、吳、張、周(即馬耀章、吳語楨、張石鎖、周公衡四同志)反革命集團」,非要把「階級敵人挖出來」不可。由於我參加了這一時期的辦報,也成了被批判的重點之一。給我貼的大字報大都記不清了,其中有兩張大字報我還記得。一張是用印報的滾筒紙寫的,一米多寬,十多米長,大字報從三樓直到底層,上寫桌面大的字:「行士文你跑不了!」這張大字報就這幾個字,沒有具體內容,猛一看挺嚇人。另一張貼在了我辦公室的樓前,標題是「行士文是個神秘人物!」大字報上羅列了我十幾條「罪狀」。
10月11日,報上刊登省革委會《關於<河北日報>暫時停刊進行整頓的決定》。決定說:「自今年2月《河北日報》出刊以來,由於階級敵人的破壞和搗亂,多次出現嚴重的反革命事件。因此,經省革委會第四次全體會決定,自明日起《河北日報》暫時停刊進行徹底的清查和整頓。」
後來,這起冤案終於平反了,那是在十多年以後的1979年7月22日。中共河北省委了出《關於為「九·三0」事件平反的決定》。決定說「《河北日報》'九·三0'事件中受害的同志徹底平反,恢復名譽,推倒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一切誣蔑不實之詞」。決定說:「1968年10月11日河北省革命委員會關於《河北日報》暫時停刊進行整頓的決定是錯誤的,予以撤銷。」
1979年7月下旬 ,省委召開河北日報、河北電台人員大會,宣布了這一平反決定。
『柒』 中國的革命英雄有哪些(有圖片)
著名的有:【黃興】、【宋教仁】、【陳天華】、【蔡元培】、【章炳麟】、【陳其美】等。
『捌』 五星紅旗的紅色代表什麼五星又代表什麼
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紅色代表著中國人民的紅色革命,大五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個小五星代表四個社會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象徵著由四個社會階級組成的全國人民。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和政協主席團通過的制旗辦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長方形,紅色象徵革命,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大團結,星用黃色象徵紅色大地上呈現光明。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3/10,居左;四星較小,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1/10,環拱於大星之右側,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表達億萬人民心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如似眾星拱北辰。旗桿套為白色,以與旗面的紅色相區別。
曾聯松:國旗設計者。他想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是以五角星作為自己的標志的,而且中國共產黨又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進而決定用五角星來象徵它。而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則指出當時人民由四個社會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組成,因此他決定用四顆小五角星來象徵由四個社會階級組成的人民。在確定了五顆金星的位置和大小後,他於八月中旬將自己的設計「紅地五星旗」寄給了籌備會,並最終被採納。
『玖』 中國共產黨黨旗的紅色圖面及圖案的象徵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黨旗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徵和標志。旗面為紅色,綴有金黃色黨徽圖案。紅色象徵革命,黃色的錘子(榔頭)、鐮刀代表工人和農民的勞動工具,象徵著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著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拾』 長沙的革命紅色景點有哪些
一、長沙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點)
劉少奇故居
劉少奇故居是一棟坐東朝西,土木結構的普通江南農舍,共有房屋21間半,其中瓦房16間半,茅房5間。故居前臨碧水,背靠青山,左有參天古樹,右為村民農舍,環境十分優雅。始建於1871年,於1959年開始對外開放,在「文革」中被迫關閉並遭到破壞,1980年少奇同志平反後再次恢復對外開放。現在的故居為原狀陳列,除按原貌恢復了原有的茅房和瓦房外,還陳列了190餘件展品,通過這些展品,再現了湖南農家的典型風貌和劉少奇在這里學習和活動的部分場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少奇紀念館
位於劉少奇故鄉湖南省寧鄉縣花明樓鄉。1984年籌建,1988年開放。有8個展室、1個聲像廳和2個懷念亭,主體建築3100平方米。紀念館西南面的山地上,有高7.1米(基座高3.1米,銅像高4米)的劉少奇銅像。故居在紀念館北面約250米的地方,是一棟半茅半瓦的土木結構農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秋收起義會師舊址紀念館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位於瀏陽縣文家市鎮西街頭。舊址坐南朝北,佔地約5000平方米,1964年維修,復原有前敵委員會會址、毛澤東等部隊主要領導的卧室、戰士住房及伙房、會師操坪等處。1966年舊址對外開放,1977年在舊址西側興建「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展出有秋收起義的大量文物、照片及1930年毛澤東、朱德率部在文家市殲敵獲勝和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的有關資料。2002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公布舊址和紀念館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同年,舊址和紀念館實施了全面的維修和改建,運用聲、光、電、雕塑、繪畫、多媒體等多種現代成列手法,將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向觀眾進行了全新的展示。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楊開慧故居
楊開慧故居位於長沙縣開慧鄉板倉,距長沙市65公里。楊開慧(1901-1930),是毛澤東同志的夫人,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至1927年,隨毛澤東在上海、武漢、湖南等地開展工人、農民運動。1930年被國民黨殺害於長沙識字嶺,遺體葬於板倉。毛澤東在江西致函悼念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楊開慧故居始建於清末,是一棟古老平房,分上、中、下三棟,東西兩邊有廂房,中間是天井。院內植桂花樹和女貞樹,院西為菜地,前為池塘,背倚青山,環境幽雅,秀麗和諧,辟有楊開慧、楊開明、楊展、毛岸英等烈士的事跡陳列室,並陳列有毛澤東寫給楊開慧的詩詞、信件、中央領導的題詞。
楊開慧紀念館
楊開慧紀念館位於長沙縣開慧鄉開慧村,由楊開慧同志故居、楊開慧烈士陵園及板倉教育活動中心三部分組成。楊開慧故居是一座古老的土木結構平房,分別設"楊開慧生平事跡陳列室"和"毛岸英生平事跡陳列室",1972年9月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開慧烈士陵園距故居約300米,主體佔地4003平方米。墓穴上方有一座全黑磨光大理石貼面的巨型毛澤東手書金字《蝶戀花·答李淑》淑詞碑,墓有方有楊開慧漢白玉雕像。板倉是湖南省首批確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活動中心大樓內設愛國主義教育報告廳,黨和國家領導人為開慧烈士題詞陳列廳等。
嶽麓山(門票)景區
嶽麓山也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課堂,這里長眠了辛亥革命時期為推翻帝制,實現共和而獻身的先烈;為捨生取義而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還長眠了抗日戰爭時期為抵禦外侮而浴血疆場,以身殉國的中國軍民。
那一座座為他們樹立的豐碑墓誌,永遠昭示和激勵著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構成了嶽麓山的一幅幅悲壯肅穆的人文景觀。其山脈屬南嶽衡山,古人把嶽麓山列為南嶽七十二之一,稱為靈麓峰。南北朝劉宋時《南嶽記》載:「南嶽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嶽麓為足。故名嶽麓。據地質學考證,嶽麓山奠基於古生代,形成於中生代,發展於新生代,距今三億余年。
二、湘潭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
1、湘潭市韶山(門票)市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
毛澤東故居
毛澤東故居名為上屋場,坐落於茂林修竹、青翠欲滴的小山沖中。房屋是一棟坐南朝北,泥磚青瓦,土木結構,南方常見的普通農家住房。堂屋正門楣掛「毛澤東同志故居」金字紅木匾,為鄧小平書寫。1961年3月1月,國務院公布毛澤東同志故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毛澤東紀念館
毛澤東紀念館位於毛澤東故居南約500m,坐東南朝西北,為鋼筋水泥、磚木混合結構。建於1964年,原稱毛澤東同志舊居陳列館,1982年改為現名。建築面積約5000㎡。館內主要陳列毛澤東同志的生平業績,共分8個室:第一室,少年、青年學生時代;第二室,中共創立時期;第三室,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四室,土地革命時期;第五室,抗日戰爭時期;第六室,解放戰爭時期;第七、第八室,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另設了3個專題陳列室,即毛澤東的革命家庭、韶山風物耐人思、國際友人在韶山。還附有一個中南海豐澤園毛澤東故居復制陳列。
2、湘潭市湘潭縣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
彭德懷故居
彭德懷故居位於湘潭縣烏石鎮烏石村,距湘潭城區6公里。彭德懷故居四周土牆圍繞,附近竹木蔥郁,是具有典型江南風格的普通農舍。1958年、1961年,彭德懷曾兩次回鄉,1961年回鄉調查時在此居住34天,接待來訪的幹部、群眾2000多人次,並在此擬寫5份農村調查材料供中共湖南省委參考。故居堂屋門楣上,嵌有鄧小平題寫的「彭德懷同志故居」匾額。還有彭德懷親手撰寫的門聯「為善最樂,見惡必除」。彭德懷的弟弟彭金華、彭榮華,都於1940年10月前後犧牲,遺體合葬在屋後面的山丘上。1998年10月彭德懷百年華誕之際,故居全面維修、復原,並按彭德懷1961年回鄉時原貌陳列。同年正式對外開放,前來瞻仰的觀眾絡繹不絕。
彭德懷紀念館
彭德懷紀念館位於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烏石村烏石峰下,依山而建,與彭德懷銅像遙相呼應,總面積3100平方米。富有濃厚地方色彩的馬頭牆門廊、青灰瓦屋頂以及灰白牆鑲著的仿宋窗欞,既有古老的楚湘神韻,又有較強的時代感。紀念館採用中國傳統庭院式布局,圍繞序廳,疏密有致地設立了4大展廳共8個展室。序廳為一個寬敞的八邊形,正牆由三組紅色高浮雕組成,分別表現的是:血戰羅霄、百團大戰、抗美援朝。正中一座半身圓雕,塑造了解放戰爭中的彭德懷。側面是兩幅壁畫,主題為「致力於軍隊革命化、正規化建設」、「和人民群眾心連心」。整個序廳以極富感染力的藝術作品,高度濃縮再現了彭德懷史詩般的英雄業績和偉大的人格魅力。紀念館陳列分4個部分,共20個章節,用了300多張照片和一大批珍貴藝術展品,採用了聲、光、電等多種表現手段,生動、藝術地再現了彭德懷偉大、光輝、戰斗的一生。1998年被評為』98全國文物系統十大陳列展覽精品之首。
三、岳陽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點)
平江起義舊址
平江起義舊址原為天岳書院,位於平江縣開發區,佔地面積5948平方米,建築面積3907平方米。1928年7月22日,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在此領導和發動了著名的「平江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館內有:平江起義史料陳列、彭德懷同志光輝業績陳列、膝代遠、黃公略生平陳列、光榮的平江起義團陳列,展品包括珍貴實物136件,圖片162張,包括當年平江起義部隊使用過的機關槍、子彈以及平江工農武裝使用過的土槍、土炮等,資料翔實,內容豐富,真實地反映了彭德懷元帥及其領導的平江起義對創建人民軍隊、開辟湘鄂贛革命根據地、保衛中央蘇區、建立人民共和國所做出的卓越貢獻。1982年天岳書院辟為平江起義紀念館,陳雲同志為其題寫「平江起義紀念館」匾額,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公布為全國第二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4年國家下發文件將平江起義舊址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任弼時故居
任弼時(1904一1950年)故居位於汨羅市弼時鎮唐家橋,107國道1536公里處,南距長沙40公里,北與屈子祠、岳陽樓(門票)連成一線。故居始建於清代,土木結構,前有池墉,後傍小山,蒼松翠竹,環境幽雅。前後共三進,面闊三間,兩側均帶有天井,另有廂房、雜屋。第二進明間辟為紀念室,次間和附房作陳列室,展出一批珍貴照片和實物資料,其中有長征途中吃剩的半截牛皮褲帶和延安時期他紡織的衣服。正門門額懸掛鄧小平親筆題寫的「任弼時同志故居」匾額。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四、郴州市紅色旅遊景點
宜章縣湘南暴動指揮部舊址
位於宜章縣城關鎮,原為宜章女子學校。1928年1月,朱德、陳毅等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一部分隊伍,由廣東折回湖南,在此舉行了「年關暴動」,建立了湘南第一個紅色政權宜章蘇維埃政府,並把部隊改編,正式組成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舊址為四棟兩層建築物的四合院,一棟在坪東,一棟在坪西,相互對峙著。中坪北面原有一棟簡易樓房,樓下有兩耳房和一廳堂,中廳是起義指揮部及朱德、陳毅等的住房,兩側為紅軍戰士營房。1979年對舊址進行了全面維修,按原貌作了復制陳列,現已辟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衡陽市紅色旅遊景點
衡東縣羅榮桓故居
羅榮桓故居位於湖南省衡東縣榮桓鄉南灣村。坐西朝東、磚木結構、單層二進五開間設外廊,建於1914年。1915年上半年,13歲的羅榮桓與家人從新大屋遷居到此,至1927年4月離開家鄉走上革命道路,他在這里斷斷續續度過了12個春秋。當年,羅榮桓把家鄉當作從事革命活動的實驗基地,在這里留下了一串串光輝的足跡。1983年10月羅榮桓故居公布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11月經修復後正式對外開放,胡耀邦同志題寫了「羅榮桓故居」牌匾;1995年被公布為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被國家列入「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同年又被湖南省旅遊協會評選為「湖南百景」之一;2005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全民國防教育基地」;同年又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6年被評為第四屆「中國紅色旅遊市場遊客滿意十佳景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六、張家界市紅色旅遊系列景點
賀龍故居
賀龍故居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洪家關村。故居是一棟坐北朝南、四扇三間的普通木房,原是賀龍祖父賀良仕於清道光午間修建的,後為賀龍的父親賀仕道所繼承。賀龍和他的姐姐、妹妹、弟弟都出生在這里,並在這里度過了他們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由於他們家人口多,賀龍父親將這三間房用木板隔成六間。正中一間為堂屋,門首紅底金字匾額上的「賀龍故居」四個字為鄧小平手書。1919年,由賀龍祖父修建的這棟普通民房被反動「神兵」燒毀,不久由賀龍父親重修,到1925年擴建成四合院。1929年又被當地反動團防陳策勛拆毀,只剩下槽門和一壁殘牆。文化革命時期賀龍遭到誣害被打倒,剩下的殘牆也被搗毀,屋基被平整為稻田。現在的賀龍故居是1977年省縣兩級政府撥款按舊居原貌修復的。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將賀龍故居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賀龍紀念館
賀龍紀念館於1996年建成,館內共展出賀龍一生中各個時期的圖片337幅,文物文獻138件。展覽共分「執著的救國救民抱負」、「卓越的無產階級軍事家」、「傑出的新中國體育事業的奠基者」、「軍隊和國防建設的重要領導人」、「賀龍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等五部分,全名地展現了賀龍戰斗的一生,光輝的一生。紀念館除了對遊人開放,還辟為省、市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已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景區」名錄並入選「全國三十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
七、湘西自治州紅色旅遊景點
永順縣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
該館位於張家界旅遊核心服務區的中心位置,與世界級名山張家界相互襯托,相得益彰,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館舍為四合井院落,東、西、北3棟15間木房是保存完好的革命舊址建築群,始建於清末,曾是西洋傳教士使用的天主堂,紅軍進駐之後,這里便成了孕育和產生影響中國革命歷史進程和決定中國前途和命運的偉大事件、偉大軍隊和偉大人物的地方,從這里走出去166位開國元帥將軍。院內石板塌潔凈悠古,常青樹蓊蓊鬱郁,鮮花四季常開,肅穆與清新兩美兼備,遊人與過客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