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95式步槍射擊正確姿勢是什麼樣的
抵肩射擊是正確的。
95式步槍射擊正確姿勢:
1. 雙手握持位置和力量分配:
左肘在槍身左下方適當位置著地外撐;右手虎口向前正握握把,手腕自然內合,右肘著地外撐,臂垂直於地面。由於95式自動步槍的彈匣緊挨握把後方,要盡可能克服其對右手腕部的內合造的影響,右手握把仍然堅持握實不握緊的原則。
2. 正確抵肩和選擇貼腮位置:
抵肩時應當將槍尾部切實抵於鎖骨以下,右大臂三角肌內側的肩窩處,身體右側與槍身在一直線上,在雙手握實槍的基礎上身體適當前跟,使肩窩與槍充分擠壓緊密,用整個身體承受武器後坐。
上體自然下塌,以加大身體觸地面積,最大限度地減少後坐力對命中精度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自然貼腮,克服由於瞄準基線升高帶來的貼腮不適應感,身體姿勢自然,無別扭感,瞄準線能自指向瞄準區中心。
3. 正確的瞄準景況和視力分配
瞄準時右眼通視覘孔,準星,目標,使覘孔中心,準星尖,目標點三點成一線。瞄準中難度
較大的是使準星尖正對圓形覘孔的中央,並保證其位置關系的穩定。
這就需要射手在使用95式自動步槍射擊時,把視力的70%注意力分配在覘孔和準星的位置關繫上,其餘部分放在目標上,實現清清楚楚看位置,模模糊糊看靶形。
4. 正確的擊發要領
擊發的過程中一定要強調是用右手食指第一節貼於扳機上,同時保證食指內側與槍身之間有不大的間隙,從而避免擊發時對槍產生橫向力的干擾。扣壓扳機的過程中用力要保持均勻,正直向後用力,切忌猛扣扳機。
(1)解放軍跪姿持槍圖片如何畫擴展閱讀:
步槍射擊:
是射擊運動中開展最普遍,比賽項目最多的一種。步槍的槍管長,裝有木托,瞄準射擊時雙手握槍,槍托抵肩,射手腮部貼於木托上,因而槍支晃動小,射擊精度高。
目前國際射擊運動使用的步槍有:口徑不超過8毫米的大口徑自選步槍和大口徑標准步槍;口徑為5.6毫米的小口徑自選步槍和小口徑標准步槍;口徑為4.5毫米的氣步槍。
步槍射擊有3種射擊姿勢:卧姿,立姿,跪姿。卧姿是步槍最基本的射擊姿勢。卧射時射手全身伏地雙肘支撐在地面上,身體重心低,穩定性好,優秀射手可以獲得極高的射擊密集度。立姿是最不穩定的射擊姿勢。射手站立射擊,身體重心高,無固定依託,槍支晃動大,瞄準和扣扳機都受到影響。
加強立射訓練是提高3種姿勢總成績的關鍵。跪姿的特點介乎卧姿與立姿之間。過去射手對跪射不夠重視,自從步槍3種姿勢的射擊順序確定為卧,立,跪之後,跪射在決定勝負的最後才進行,因而引起人們的重視。
步槍競賽項目的共同特點是射擊時間長,射擊速度慢,射擊精度要求高。例如具有代表性的小口徑自選步槍 3×40項目,射手要按卧,立,跪順序各射擊40發記分射子彈。規則還允許每種姿勢進行不記成績的試射,用以檢驗和校正槍支。
這個項目原規定射擊總時間為 6小時30分鍾,後經多次修改縮短時間,至1981年改為:卧射 1小時15分鍾,立射1小時45分鍾,跪射1小時30分鍾。但整個比賽時間仍長達近 5個小時,被人們稱為「射擊馬拉松」。鑒於步槍射擊特點,為創造優異成績,射手對槍支的調整,服裝的縫制,都很講究。
95式自動步槍:
是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208研究所研製的一款突擊步槍。主設計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朵英賢,屬於95式槍族一部分,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制式步槍之一。該步槍口徑5.8mm,為無托式結構,穩定性好;攜帶方便使其可全天候作戰,5.8毫米彈葯可在100米內擊穿8毫米鋼板並仍帶微弱殺傷力,殺傷力大。
95式為無托結構,自動方式為導氣式,閉鎖結構採用了回轉式閉鎖。發射狀態可以在單、連發之間調節。機械瞄準具為覘孔式照門。由於同屬一個槍族的關系,95式自動步槍和95式輕機槍之間的通用部件佔了不小的比例。其使用的供彈具有30發塑料彈匣和75發快裝彈鼓兩種。
95式的自動機採用短行程導氣式活塞以獲取後坐能量,在回轉機頭上有3個閉鎖凸筍,機頭與槍機框之間以圓柱體進行連接,圓柱體上有一個連體的開閉鎖及前後運動的帶動凸起。開閉鎖作用面在凸起的頂部,後坐帶動面則在凸起的根部。
網路:步槍射擊 網路:95式自動步槍
『貳』 敬禮的士兵(簡易畫)。
敬禮是一種禮儀,分為舉手禮、注目禮、舉槍禮和少先隊禮等。行禮表示尊敬,用於書信結尾表示尊敬,對人恭敬,以禮相待。
軍禮,指:1.舊時指軍中的禮儀。西周五禮之一,是用於征伐,是軍事活動方面的禮節儀式。 2.軍人的禮節;軍中的禮節。包括舉手禮、注目禮、持槍禮。
軍禮的由來:
軍禮,是軍隊中使用的嚴肅禮節。當今世界各國的軍禮,其由來有兩種傳說:
一種傳說,英國軍隊奮力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女王為凱旋歸來的將士舉行了一次壯觀的祝捷大會。在會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親自為有功的將士頒發獎品。當時,為了維護女王的尊嚴,特別規定將士領獎時,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對女王平視。這一動作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軍禮。
軍禮的演變:
古羅馬的帝國騎士在相遇時,有舉起盔甲上的面甲的傳統。據說這是為了表示敬意和騎士精神;同時,還可向同伴顯示臉部,以免被誤殺。到中世紀,西歐的武士都丟掉了面甲,舉面甲的傳統也就演變為脫下頭盔或帽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後,其軍隊為簡便起見,正式把脫帽致禮的傳統改為用手接觸帽檐或一束頭發(在不戴帽時)。
英國軍人敬禮時手心外翻,表示手中沒有武器;而且雙腳並攏,成立正姿勢,表示軍人氣魄。
由於行禮主要是為了表示敬意,因而在實行軍銜後,便由同時相互舉手改為下級向上級首先敬禮,爾後上級還禮。
世界各國軍隊的軍禮動作雖各有不同,但舉手接觸帽檐這一點卻大多是一致的。
各類敬禮:
1、在軍禮徒手敬禮都是五隻手指,立正右手的手掌攤平,手心微微向內中指微觸眉梢。
2、童軍徒手敬禮都是三隻手指頭,立正右手手掌攤平手心微微向「外」中指微觸眉梢。這三隻手指頭有人釋意為三達德或是三條諾言,對中國童子軍來說並沒有錯。
但比較正確的說法(或是另一個較為世界所公認的說法)是:靠近自己的食指代表對自己負責;中指朝上代表對上蒼負責;無名指朝外代表對他人或對社會負責,大拇指壓住小拇指除了避免小指翹起來外,也代表了大幫小,強扶弱的意思。
3、幼童軍的兩指禮源自於叢林奇談,代表的是狼的耳朵,並不是智仁勇中少了哪一個;幼童軍跟稚齡童軍不同的是幼童軍兩指是張開的,稚齡是閉合的(代表狼寶寶還沒長大耳朵還沒開)。不過在國外幼童軍或稚齡都多采三指禮不用二指禮了。
4、如果只是敬禮(比如說學校的升旗或是軍隊等等),還是以五指禮為主;若是穿著童軍制服、童軍與童軍間、童軍活動或聚會場合,應行三指禮。
『叄』 軍人的持槍低姿匍匐是什麼樣子的
低姿匍匐:
在遮蔽物高約40厘米時採用。其要領:右手掌心向上,槍面向右,虎口卡住機柄,余指握住背帶,槍身緊貼右臂內側;或右手虎口向上,握住背帶環處,食指卡槍管,使槍置於右小臂上。
前進時,屈回右腿,伸出左手,用右腿和左臂的力量使身體前移,同時屈回左腿,伸出右手,再用左腿和右臂的力量使身體繼續前移,依此法交替前進。
其他匍匐姿勢:
1、高姿匍匐前進。在遮蔽物高約60厘米時採用。其要領:攜槍的方法同低姿匍匐,也可兩手橫托握槍,槍托向右。前進時,以兩小臂和兩膝的內側支撐身體前進。
2、側身匍匐前進。在遮蔽物高約60厘米時採用。其要領:則槍的同時向右轉身,左小臂著地,左大臂向前傾斜,左腿彎曲,右腳靠近臀部著地,右手持槍,用左臂的支撐力和右腳的蹬力使身體前移。
3、高姿側身匍匐前進。在遮蔽物高約80~100厘米時採用。其要領:收槍的同時屈左腿於腹下,以左手、左小腿的外側將身體撐起,右手提槍,以左手的撐力和右腳的蹬力合身體前稱。
持槍姿勢:
手臂挺直,使槍,手臂在一條直線,並垂直於身體,左手順勢插握自己身體左側部,右手虎口抓握槍柄,食指輕輕扣動扳機成待擊發狀態。
瞄準准備擊發時,右手抓握槍時力度要適中,不能過度用力死板,也不能任隨槍擊發時跳動,自我感覺合適即可,同時右眼,準星,槍身成一條直線直指目標,做到有意瞄準,在無意識中扣動扳機將子彈射擊。
由於此姿勢需達到射擊穩定的時間長,在運動過程中射擊的穩定性差,一般不適用於實戰射擊。
『肆』 中國人民解放軍敬禮動作要領
要領:上體正直,右手取捷徑迅速抬起,五指並攏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約2厘米處(戴無檐帽或者不戴軍帽時微接太陽穴,與眉同高),手心向下,微向外張(約20度),手腕不得彎曲,右大臂略平,與兩肩略成一線,同時注視受禮者。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行的軍禮主要有三種:即舉手禮、注目禮、舉槍禮,此外採取立正、握手、問好、室內脫帽等形式也是軍人的禮節之一。而舉手敬禮必須頭戴軍帽,換言之就是因為頭戴軍帽才舉手敬禮,並且舉手時中指要微微接觸到帽檐;注目禮通常是應該舉手敬禮而又不便舉手的時候,主要是軍人沒戴帽子時,或手中提物品時,或進行閱兵式和迎送軍旗時;舉槍禮主要用於閱兵時。此外軍人入室必須脫帽,這也是軍隊內務條令的明確規定。
身著制服的人員(包括軍人和警察等等),在室內參加會議和活動,或接受獎勵時,因為在室內「應當脫帽」,就不應該舉手敬禮,因為沒有戴帽子不能行舉手禮,否則讓人感到不合規范,不倫不類的,十分滑稽可笑,就好像身穿長袍馬褂還系著一條領帶一樣。脫帽時如要表達敬意可行注目禮,或握手點頭問好。或者就直接戴著帽子上台敬禮領獎。
『伍』 解放軍持槍禮有幾種
就一種。
行禮方法:
1、行禮時口令:向右看——敬禮。要領:右手將槍提到胸前,槍身垂直並對正衣扣線,槍面向後,離身體約10厘米,槍口(半自動步槍準星護圈)與眼同高,大臂輕貼右脅;同時左手接握表尺上方(持半自動步槍時虎口對准槍面並與標尺上沿取齊),小臂略平,大臂輕貼左脅;同時轉頭向右注視受禮者,並目迎目送(右、左轉頭角度不超過45度)。
2、禮畢時口令:禮畢。要領:行舉手禮者,將手放下;行注目禮者,將頭轉正;行舉槍禮者,將頭轉正,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前踵(半自動步槍托底鈑)輕輕著地,同時左手放下,成持槍立正姿勢。
就我軍而言,常用的敬禮方式包括:舉手禮、注目禮、持槍禮。雖然在條令中對於這三種方式的使用場合和敬禮方式均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僅有前兩種敬禮方式為全軍統一,而持槍禮各部隊可能有所不同。
以使用56式半自動步槍為例,按照條令規定,行持槍禮時,應當右手用力將槍身提至身體前方,左手移握彈倉部位。
『陸』 持槍換跪姿據槍要領
就閱兵而言,進行分列式時的執槍方式基本分為四種:
第一種,肩槍。就是使用槍背帶,把槍背於右肩後,記得好像是四九年開國大典閱兵中的步槍方隊就使用這種方式。
第二種,托槍。就是右手握步槍槍托底部,將槍斜靠在右肩上,這種方式我國使用的不多,西方國家主要使用這種動作。
第三種,端槍。就是今年預備役使用的那種動作。
第四種,掛槍。就是如今年各兵種徒步方隊那樣。
單就我國近幾次閱兵而言,主要是後兩種,84年、99年多為端槍,今年主要是掛槍。其原因主要在於武器的外形和兩種執槍方式的特點。就步槍手而方,端槍比較適合槍身較長,而且有明顯獨立槍托的武器,比如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沖鋒槍、81式自動步槍,而且槍身越長,動作幅度越大,外觀上就更加威猛,這幾種槍中又以56式為最,這也是我軍自56式槍族後已經換裝81、95兩代,而依然以56式半自動做為禮賓用槍的原因。另外,端槍動作的精彩之處還不在於端槍的姿勢,其最大的亮點是端槍、肩槍互換的過程,軍內講叫做「劈槍」,分為三把槍、三步腿,整齊劃一的動作可給觀者以足夠的震撼。而掛槍相對而言比較適合槍身較短的武器。
而目前部隊大量使用的95式,由於槍身較短,而且是無托結構,如果做端槍動作,不僅其粗大的機匣部隊不便於握執,而且由於槍身較短,在做劈槍動作時由於沒有足夠的動作幅度,不僅沒有應有的氣勢,還會顯得比較混亂。同理,如女民兵方隊使用的85輕沖、水兵方隊的95短突和武隊的防暴槍那樣比較短小的武器,同樣不適合端槍,而只能採取掛槍方式。
採取哪種執槍方式不是以是否裝掛刺刀為標准,95式同樣可以裝掛刺刀,但即使加掛了刺刀也做不出劈槍的動作。
單兵先進了,但閱兵中少了不少的氣勢,這個矛盾看來實在不好解決。
『柒』 持槍的方式有講究,現代軍隊到底有多少種持槍的方式
提起持槍的姿勢,你能想到什麼?單手拎著機槍,另一隻手拖著彈鏈進行掃射的蘭博?其實在軍事專家的眼中,蘭博的這種射擊方式和娛樂差不多,先不提是否能夠抵抗住如此強大的後座力。單單是這種射擊方式,就會讓子彈飛的到處都是,完全就是在浪費彈葯。其實軍事發展到今天,單兵的射擊方式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轉變,而且每一種槍械都有多種對應的射擊方式。比如手槍就有單手,偉佛式,還有中軸線式。其實射擊方式的改變往往是由槍械或者防具的改變而改變的。
其實在現代的軍警作戰中,普遍追求兩槍胸,一槍頭的射擊方式。而不再追求一槍爆頭。倒不是現代軍警技術退步了,而是現代軍警已經開始總結經驗,在實戰中人的精神高度緊張,射手的肌肉也會高度緊張。這就造成射手在射擊的時候,精度下降非常厲害。而人的胸部是非常大的目標,所以先通過射擊胸部讓人失去反抗能力,再通過補槍的方式擊殺就是非常好的選擇了。
『捌』 軍人如何敬禮才是標準的敬禮姿勢
《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第二十二條 敬禮、禮畢和單個軍人敬禮
敬禮分為舉手禮、注目禮和舉槍禮。
(一)敬禮
1、舉手禮
口令:敬禮。
要領:上體正直,右手取捷徑迅速抬起,五指並攏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約2厘米處(戴卷檐帽、無檐帽或者不戴軍帽時微接太陽穴,約與眉同高),手心向下,微向外張(約20度),手腕不得彎曲,右大臂略平,與兩肩略成一線,同時注視受禮者。
2、注目禮
要領:面向受禮者成立正姿勢,同時注視受禮者,並目迎目送,右、左轉頭角度不超過45度。
3、舉槍禮
舉槍禮用於閱兵式或者執行儀仗任務。
口令:向右看——敬禮。
要領:右手將槍提到胸前,槍身垂直並對正衣扣線,槍面向後,離身體約10厘米,槍口與眼同高,大臂輕貼右脅;同時左手接握表尺上方,小臂略平,大臂輕貼左脅;同時轉頭向右注視受禮者,並目迎目送,右、左轉頭角度不超過45度。
(二)禮畢
口令:禮畢。
要領:行舉手禮者,將手放下;行注目禮者,將頭轉正;行舉槍禮者,將頭轉正,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前踵輕輕著地,同時左手放下,成持槍立正姿勢。
(三)單個軍人敬禮
要領:單個軍人在距受禮者5—7步處,行舉手禮或者注目禮。
徒手或者背槍時,停止間,應當面向受禮者立正,行舉手禮,待受禮者還禮後禮畢;行進間(跑步時換齊步),轉頭向受禮者行舉手禮,並繼續行進,左臂仍自然擺動,待受禮者還禮後禮畢。
攜帶武器(除背槍)等不便行舉手禮時,不論停止間或者行進間,均行注目禮,待受禮者還禮後禮畢。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稱為三大條令,也被統稱為「共同條令」。
中國人民解放軍「共同條令」,以法規的形式規定了軍隊日常活動,包括建立正規的戰備、訓練、工作、生活秩序等最基本的行為規范。三部條令互相補充、共同形成相對完整的規范體系。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是全軍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內外關系以及正規的內部秩序,履行職責,培養優良作風和進行行政管理的依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是全軍維護紀律、實施獎懲的依據;《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是全軍隊列訓練和隊列生活的依據。共同條令不僅規范了軍人的行為模式,而且規范了軍人行為的法律後果。在眾多的軍事法規中,共同條令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基本法規,是保障我軍各項法規貫徹執行的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