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F22猛禽戰斗機資料
F-22猛禽(F-22 Raptor)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波音和通用動力公司公司聯合設計的新一代重型隱形戰斗機。現在是唯一在服務的「第五代戰斗機」[1][2]。它將成為21世紀的主戰機種。主要任務為取得和保持戰區制空權,將是F-15的後繼型號。
F-22是美國於21世紀初期的主力重型戰斗機,它是目前最昂貴的戰斗機。它配備了主動相控陣雷達、AIM-9X近程空對空導彈、AIM-120C中程空對空飛彈、向量推力引擎、先進整合航電與人機介面等。在設計上具備超音速巡航(不需要使用後燃器維持)、超視距作戰、高機動性、對雷達與紅外線匿蹤(隱身)等特性。據估計其作戰能力為現役F-15的2到4倍。將會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成為世界重型戰斗機的霸主。研發F-22的的技術也同時應用到了F-35「閃電Ⅱ」(Lightning II)身上。
開發歷程
本計劃原稱作先進戰術戰斗機
1971年美國戰術空軍指揮部提出的下一代戰機的研發計劃。這個計劃帶動諸多1970年代的小型研究計畫,美國空軍原先打算於1977年到1981年之間以兩組原型機進行試飛,可惜因預算不足而取消。當年美國戰機的設計重點是對地攻擊為第一優先,只要求空戰時有足夠自衛的能力。
1979年時,美國空軍將對地攻擊和空戰性能的重要性提升到同一層次。
1982年美國空軍面對蘇聯戰斗機的快速發展,以及美國空軍准備使用F-15E與F-16擔任對地攻擊的任務、F-117進入試飛階段,對地攻擊的需求已經不是那麼重要。當年10月,最終定案的計畫正式在最後一次公開會議上提出。ATF的技術要求將以下五個特點集在一架飛機上,即低可偵測性(隱身性)、高度機動性和敏捷性、不需使用後燃器即可作超音速巡航(而不是只滿足於以往使用後燃器短時間超音速沖刺)、有效載重不低於F-15和具有飛越包括第三世界戰區在內的所有戰區的能力。面對如此先進的設計要求,F-22必須採用一切已有的世界級航空頂尖技術。 與YF-23的競爭試飛後,YF-22被美國空軍選中繼續研發。 一項對提議在1986年7月發布,由兩個團隊,洛克希德、波音、通用動力和諾思羅普、麥克旦尼爾道格拉斯被在1986年10月承擔一個50個月的試驗/ 確認階段,導致兩部原型機,YF-22和YF-23的飛行試驗。 1991年4月23日結束的美國空軍的設計和試飛競爭宣布洛克希德的YF-22獲勝。當時預計將有650架被定購。
1990年9月F-22的原型機試飛。
1997年9月EMD型飛機首飛。
2002年開始交付生產型飛機。
2004年形成初步作戰能力。F-22在原型機時的編號為「YF-22」,發展型時為「F/A-22」。
2005年在美國空軍正式服役的量產型則為「F-22A」。最初計劃采購750架,經過兩次削減最後確定的采購數量是179架,現已交機50架。
F-22的試驗和改良十分細致和周到,因為美國空軍認為「F-22並非今日所需,而是為了對付明天的威脅。因此,我們不是為了解決今天的問題在研製,而是要回答今天所能預料的明天會出現的所有可能的問題。我們考慮的是美國空軍明天的空中優勢。因此F-22必須組合有最好的匿蹤、超音速巡航。一體化航空電子系統、敏捷性以及作為制空權所需的對空、對地致命的打擊和支援性。」
[編輯] 投入生產
第一批生產的F-22於2003年1月14號交付給內華達州內利斯空軍基地並在2003年10月27日完成「獨立初始作戰試驗與評價」。到2004年, 共51架F-22猛禽戰斗機已全部交付使用。
2006年,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其他1,000家公司組成的猛禽的開發小組,連同美國空軍,獲得了Collier Trophy獎,這是美國航空領域的最賦名望的獎項。美國空軍將獲得在七個現役作戰分隊之中抽調的F - 22,並且由空軍預備隊和國家空軍自衛隊戰斗中隊三個部門共同執行飛行和維護任務。
2007年8月中旬,美國空軍與之前合作多年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續簽了一個價值50億美元的到2011年的生產合同,從2008年起,F-22 猛禽戰斗機開始以每年20架的速度生產。
在2007年8月29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舉行了完成「第一百架猛禽戰斗機」生產里程碑的慶祝儀式,這架將會交付美國空軍服役的戰斗機的生產序號是05-4100。
② f22戰斗機圖片(要正發射導彈的)
有圖有真相
③ F22戰機到底是第幾代戰機
如果按照美軍歐洲盟軍標準是第四代戰機,如果按照俄軍標准那就是五代機,中國標准四代戰機,這款戰機是世界最為先進的一款戰機之一,其它國家無法與之抗衡 與F35組成目前為至世界最強的高低空戰斗搭配組合。
F-22「猛禽」(英語:F-22 Raptor)戰斗機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和波音聯合研製的單座雙發高隱身性第五代戰斗機。F-22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服役的第五代戰斗機。
F-22於本世紀初期陸續進入美國空軍服役,以取代上一代的主力機種F-15鷹式戰斗機。洛克希德·馬丁為主承包商,負責設計大部分機身、武器系統和F-22的最終組裝。計劃合作夥伴波音則提供機翼、後機身、航空電子綜合系統和培訓系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宣稱,猛禽的隱身性能、靈敏性、精確度和態勢感知能力結合,組合其空對空和空對地作戰能力,使得它成為當今世界綜合性能最佳的戰斗機。
但由於F-22的製造成本過高、俄羅斯和中國的第五代戰斗機的計劃延遲導致的缺乏清晰空對空作戰任務、猛禽的出口禁令和其它使用計劃(包括F-35和無人機)都使得F-22的生產計劃提前終止。2009年4月,美國國防部建議停止新訂單,經國會批准最終采購187架戰斗機。 《2010財年國防授權法》致使缺乏生產更多F-22的資金。2011年12月13日最後一架F-22的上線儀式在多賓斯空軍預備役基地舉行。
戰斗機是如何分代的
世界各國的戰斗機分代更新是軍用飛機中最快的,也是型號最多的。
按年代分:50年代初到50年中期算第一代,那時的戰斗機型號有
美國的:F——84,F——86,F——100,
前蘇聯:米格——15,米格——17,米格——19,
中國的:是仿製蘇聯的米格機,稱殲——5,少量的殲——6。
這一代的戰斗機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發動機的進氣口都在機頭前,進攻時主要靠航空機關炮消滅對手,所以近戰格鬥是家常便飯,飛機的速度還是在亞音速,作超音速飛行也是很暫短的,導彈還剛剛發明,遠不如機關炮管用,機關炮的口徑在20——37mm之間,這一時期的飛機性能差不多,各有千秋。
這個年代的代表機型是美國的F——86和前蘇聯的米格——17。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飛機的型號有好多。
美國的:F——101,F——102,F——103,F——104,
前蘇聯:米格——21,米格——23,蘇——9,
中國的:仍舊是殲——5,殲——6,少量的殲——7。
這一代的戰斗機有一個共同特點,速度快,高空高速性能好,超音速戰斗機出現了,進攻的主要武器基本是機關炮,導彈開始使用,效果還不是最好,飛機的外形向多樣化發展,美國飛機的發動機進氣口向機身兩側發展,騰出機頭裝雷達;而前蘇聯則基本保持機頭進氣的模式,後期的飛機也開始朝兩側發展。飛機的機翼採用三角翼和既薄又短的短翼,
這一時期的典型飛機是F——104和米格——21。
整個60年代可以算戰斗機的第二代,代表飛機有
美國的:F——105,F——106,F——111,F——4,F——5
前蘇聯:米格——21,蘇——9,蘇——11,米格——23,蘇——15
中國的:沒有變,還是殲——5,殲——6
這一代的戰斗機有一個共同特點,速度快,高空高速性能好,戰斗機向多功能方向發展,導致攻擊機的產生,專門用來對付地面目標,典型的有
美國的:A——4,A——5,A——6,A——7
前蘇聯:米格——27,雅克——28,蘇——22/24
中國的:沒有大變化,殲——6大批裝備,少量殲——7
70年代可以算戰斗機的第三代。是戰斗機發生質的變化,從原來單一求飛得快飛得高向高機動性和靈活性發展,電腦的出現,使機載設備得到了更新,雷達是戰斗機的必備設備,導彈是主要攻擊武器,由於設備的增加,飛機有向重型化發展,飛機的性能有極大的提高,許多新的戰術動作也由此產生,戰斗機用導彈攻擊可以從遠距離外偷偷地襲擊,戰斗機和攻擊機的型號也多了許多,主要型號如下。
美國的:F——14,F——15,F——16,F——18,前蘇聯:米格——25,米格——29,米格——31,蘇——27,蘇——30,
中國的:殲——6,殲——7,殲——8少量裝備
這一時期的攻擊機的型號有
美國的:A——10,A——12 ,A/F——18,F——117
前蘇聯:蘇——19,蘇——25,雅克——38
中國的:強——5
由於前蘇聯的解體,美國失去了最大的競爭對手和威脅,所以在70年代到90 年代,戰斗機沒有大的發展,只是在性能上加以完善改進。經過幾次局部戰爭,幾乎是美蘇兩國武器在這些國家的試驗對斗,逐步暴露出各自的問題。但是前蘇聯沒有因為國家解體導致經濟困難而放棄戰斗機的研究和發展,他們的蘇式戰斗機發展了一大系列,性能大大超過了美國現有的裝備,歐洲也不甘落後,先後發展了所謂的三代半戰斗機,性能和美國戰斗機不分仲伯。
美國為了始終領先於世界的武器市場,開始研製第四代戰斗機,F——22,F——35,
俄羅斯當然也不甘落後,他們也發展了蘇式家族,推出了蘇——35,蘇——37,
中國的改革發展也造出了新戰斗機,殲——8Ⅱ,FC——1梟龍,殲——10猛龍,和仿製俄羅斯蘇——27的殲——11,以及專門攻擊地面目標的FBC——1飛豹。
第四代戰斗機的特點是:
具有超機動性能,可以作超音速巡航,可以同時攻擊多個目標,可以垂直短距起降,多用途,具有隱身功能。
目前僅有美國的F——22,F——35能夠達到這些標准,其他各國的戰斗機只能達到部分性能。由於昂貴的製造價格,就連財大氣粗的美國也有點力不從心,紛紛削減生產數量,用第三代戰斗機補充。
④ f22戰斗機圖型及尺寸
機長
18.90米[15]
翼展
13.56米
機高
5.08米
翼面積
78.04平方米
空重
19,70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
38,000公斤
動力系統
2× 普惠F119-PW-100渦扇發動機
推力
2×104千牛、2×156千牛(加力)[16]
參考性能
最大速度
2.25 馬赫(1500英里/小時,2410公里/小時)
航程
1,600海里(1,840公里,2,960公里)
作戰半徑
410海里(759公里)[17]
實用升限
19812米
爬升率
Not Publicly Available
翼負荷
375公斤/平方米, -3.0 / +9.0克
推重比 1.26[16]
機載武裝
機炮
1門20mm M61A2火神式機關炮,配有480發炮彈
導彈
4個外掛點,2個內置彈倉(2,270公斤)
⑤ 世界10大先進戰斗機最好附上圖片
一、F-22A「猛禽」(美國)
F-22是美國於21世紀初期的主力重型戰斗機,它是目前最昂貴的戰斗機。它配備了可以不發射電磁波,用敵機雷達波探測敵機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和探測范圍極遠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IM-9X(響尾蛇)近程格鬥空對空導彈、AIM-120C(AMRAAM)中程空對空導彈、推重比接近10的F-119渦扇引擎、先進整合航電與人機介面等。在設計上具備超音速巡航(不需要使用後燃器維持)、超視距作戰、高機動性、對雷達與紅外線隱身性(隱身)等特性。據估計其作戰能力為現役F-15的2到4倍。將會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成為世界重型戰斗機的霸主。研發F-22的的技術也同時應用到了下一代F-35上。
四、蘇-35S「側衛」(俄羅斯)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蘇-27戰斗機的橫空出世,「側衛」家族的各個成員開始頻繁現身於世界各國的航空航天博覽會,不斷地展示自身的獨門絕技,並陸續成為了多個國家空軍的主力作戰飛機。然而,隨著國際戰斗機市場的不斷變化,尤其是一些第五代戰機的相繼推出後,蘇-30系列戰斗機已經逐漸失去了競爭優勢,難以再現昔日輝煌。為了今後10年內在戰斗機市場上占據一定份額,蘇霍伊公司又不失時機地利用了正在研製之中的第五代戰斗機的一些尖端技術,在確保空戰性能明顯優於世界上所有的第四代戰斗機的基礎上,正在竭盡全力打造一種號稱第4++代的多用途戰斗機,它就是「側衛」家族的最新也是最後一名成員——蘇-35超機動性多用途戰斗機。
五、EA-18G「咆哮者」(美國)
2009年2月,一直默默無聞的「超級大黃蜂」卻創造了一個奇跡:號稱從無敗績的F-22「猛禽」,居然在實戰對抗中被EA-18G「咆哮者」擊落。而EA-18G正是在F/A-18E/F「超級大黃蜂」基礎上開發的美國海軍最新型電子戰機。EA-18G的基礎型號F/A-18E/F「超級大黃蜂」,雖然按照第四代戰斗機的標准來看,機動性、隱身能力、雷達設備、武器配置都不很突出,但作為一種多用途戰斗機卻能在各項性能上保證一定水準,從而在綜合性能達到優秀的標准。另一方面,「超級大黃蜂」機體擁有充分的可擴展潛力,令其擁有更強的作戰靈活性,可滿足不同用途的作戰需要。EA-18G的成功,就是這種性能拓展優勢的充分體現。
六、F-15SG「先進攻擊鷹」(美國)
雖然F-15已經誕生30多年,但至今仍是波音公司的重要出口產品。今年5月,波音正式向新加坡空軍交付最新型的F-15SG「攻擊鷹」多用途戰斗機,該機也成為目前F-15系列中最先進的型號。F-15SG配備了AN/APG-63(V)3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頭盔顯示系統、高精度瞄準吊艙等先進設備;配備高性能的F110-GE-129發動機,作戰半徑超過1800公里,最大載彈量10噸,綜合性能較美軍自用產品有過之而無不及。
七、EF-2000「台風」(歐洲)
多年來,「台風」一直是西方除F-22外最先進的戰斗機,同時也是造價排名第二的戰斗機。不過,隨著F-15K和F-15SG的問世,升級工作緩慢的「台風」在性能指標上已經不再領先,在與美國三代改進型戰機的市場競爭中多次失敗。目前生產型的「台風」仍採用ECR-90「捕手」脈沖多普勒雷達,在和美國多款已改裝AESA雷達的三代改型戰機相比,在實戰性能方面大為吃虧。雖然「台風」擁有優異的超機動性能,以及豐富而先進的武器系統,但8000萬美元的單價令其費效比不甚良好。目前,除英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等歐洲國家外,僅有中東富國沙烏地阿拉伯高價訂購了「台風」。
八、「陣風」(法國)
「陣風」是一款能力全面、性能比較均衡的中型戰斗機,即能空中格鬥,又能對地攻擊,還能作為航母艦載機,甚至可以投擲核彈(F3型)。目前,世界上真正屬於這類「全能通用型戰斗機」的新型戰機,除「陣風」外,只有美國現役的F/A-18E/F,以及F-35。
九、F-2(日本)
日本的F-2戰斗機,一直被認為是F-16的改進型。但該機的機體設計已經和F-16有了較大差別,而且機載設備、武器系統乃至電傳操控系統的軟體,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完全可以認為是一種全新的戰斗機。
十、F-16E/F「隼」(美國)
F-16是一種「低檔配置」的輕型戰斗機,其機體結構限制了其性能的提高。F-16採用機體較小巧的單發布局,比起雙發戰斗機自然大大減少了采購和維護的費用,但在實際使用中的可靠性隨之降低.而且單發布局限制了F-16增大航程、載重、機動性能的改進潛力。因此,F-16的改進一般集中於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方面。由於F-16的先進性能、多樣化的作戰能力、充分的改進餘地,美國空軍計劃在21世紀的頭25年內繼續使用和改進F-16戰斗機。
這個表是2012的10大先進戰斗機。我只是轉的。
但是我個人認為
1.F-22猛禽
2.T-50
3.SU-47「金雕」
4.F-35閃電II攻擊戰斗機
5.SU-35「側衛」
6.F/A-18E.F」超級大黃蜂「
7.ATD-X,心神
8.F-15E(J-20因為沒有實戰實驗第八位候補)
9.EF-2000歐洲台風戰斗機
10.KFX」風洞「
F/A-18E/F型事實上實用性和性價比都比F-35強,只是因為現在城市戰爭比較多,城市戰爭F-35比較適合。
J-10其實只是SU-27的改進版,其實比SU-27還不如,只是性價比比SU-27低很多。
T-50俄羅斯蘇霍伊公司開發的新型隱形戰斗機,在1980年代末,蘇聯開始研發新一代戰機,以取代當時的主力機種米格-29和蘇-27;當時的發展計劃衍生出了蘇-47和米格1.44兩種機型。2002年,蘇霍伊公司獲選主導「未來戰術空軍戰斗復合體」(PAKFA)的發展,融合蘇-47和米格1.44的技術,製造出了T-50原型機。
SU-47代號北約小木桶控制性比F-22還要好的一款機型,更高的升阻比、更高的纏斗操控能力、亞音速時更高的航程、改良過的抗失速和反尾旋(anti-spin)特性、改良過的高迎角穩定度、更低的最小空速、更短的起降距離。
F-22就不多介紹了,但是如果你留意,J-20的平面圖你會發現J-20就是SU-47的小前翼+T-50的機翼+F-22的機尾+台風的引擎設置的四不像抄襲戰斗機。
心神,是日本三菱重工新一代的戰斗機,TRDI稱之為「先進技術驗證機」(ATD-X:-X),為用於日本新一代戰斗機先進技術的實際飛行、技術驗證的機體。
風洞是印度拍板,和俄羅斯聯合研發的新一代隱形戰斗機,技術源於T-50的基礎,號稱先進中型戰機(AdvancedMediumCombatAircraft,簡稱AMCA)採用了雙GTXKaveri渦扇發動機,未來3年將會有共計20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到開發計劃。估計先進中型戰機的訂單將會超過250架。
⑥ 求F22猛禽戰斗機的詳細圖片
你看看下列幾張圖片或許有幫助:
1、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F22&in=21624&cl=2&lm=-1&pn=45&rn=1&di=5942512350&ln=1&fr=&ic=&s=0&se=&sme=0&tab=
2、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F22&in=23738&cl=2&lm=-1&pn=156&rn=1&di=3891239865&ln=1&fr=&ic=&s=0&se=&sme=0&tab=
3、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F22&in=275&cl=2&lm=-1&pn=864&rn=1&di=17762152020&ln=1&fr=&ic=&s=0&se=&sme=0&tab=
4、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F22&in=12454&cl=2&lm=-1&pn=934&rn=1&di=3004967085&ln=1&fr=&ic=&s=0&se=&sme=0&tab=
5、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F22&in=20176&cl=2&lm=-1&pn=1113&rn=1&di=10578957420&ln=1&fr=&ic=&s=0&se=&sme=0&tab=
⑦ f22什麼時候服役
F22於2005年開始服役,是美國一型單座雙發高隱身性第五代戰斗機,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服役的第五代戰斗機 。
F-22戰斗機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和波音公司聯合研製,於21世紀初期陸續進入美國空軍服役,以取代F-15戰斗機。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主承包商,負責設計大部分機身、武器系統和F-22的最終組裝。計劃合作夥伴波音公司則提供機翼、後機身、航空電子綜合系統和培訓系統。
(7)f22戰斗機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殲20與F22對比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0月2日報道稱,中國很可能是美國在今後50年裡唯一勢均力敵的對手。雖然不太可能爆發沖突但美國必須作最壞的打算。
在所有現代常規戰爭中,空中力量和空中優勢都將發揮重要作用。對美國來說,在被美國空軍F-X計劃的產物最終取代之前,洛克希德-馬丁的F-22「猛禽」隱形戰斗機,將一直是確保空中優勢的最佳武器。
目前對中國這款飛機的了解還不多。它可能是專門為攻擊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力量投送能力而設計的飛機,甚至都不屬於戰斗機的范疇。
這是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一部分。這款飛機的性能可能被優化,用於打擊美軍加油機、空中預警機、聯合監視與目標攻擊雷達系統(JSTARS)飛機等支援力量,甚至攜帶遠程巡航導彈,攻擊美國在該地區分散的基地和航母。
報道稱,一些跡象顯示,殲-20首先是一款攻擊型戰機,但它也擁有強大的空對空能力。與美國的F-35戰斗機一樣,最新的殲-20原型機機頭下似乎擁有光電瞄準系統。該系統可能是EOTS-89光電瞄準系統。空優戰斗機是不需這種感測器的。
報道猜測,還有跡象表明,中國的這款飛機攜帶了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據稱,該雷達可能正在由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進行測試。然而,這些消息目前無法得到證實。
能證明殲-20戰機正在被優化,使其具備攻擊能力的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或許是,它的機身巨大,但機翼相對較小。它還可能擁有大型武器艙。這樣的配置可以在超音速攻擊機上良好地運行,但對於必須維持高轉速的空優戰斗機來說,卻並不理想。
報道稱,此外,中國尚未擁有為體積如此之大的空優戰斗機提供動力的發動機技術。事實上,中國還無法證明自己有能力生產任何可適用於殲-20戰機的飛機發動機。但攻擊機並不需要出色的推力重量比。
另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像F-22和F-35這樣的短程戰術戰斗機,並不適合在西太平洋執行任務,因為這里幅員遼闊,基地分散。中國也受到同樣的地理限制。這意味著像F-22和F-35這樣的飛機,在遠距離執行任務時需要加油機的協助。
中國壓制美國及其盟友的空中力量的最合理的方式,不是硬碰硬地對抗,而是打擊它們的飛行能力。這包括瞄準美國的基地、加油機和通信節點。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殲-20可能成為中國建立空中優勢的手段。在這個意義上,殲-20優於F-22。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F22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美媒:殲20能與F22對抗?一關鍵作用更加重要
⑧ F22猛禽戰斗機的性能如何
1 美國F22猛禽戰機技術性能簡介
全球目前只有美國設計製造完成兩款真正的第四代戰斗機F22、F35,歐洲和俄國的戰斗機不是無法達到第四代戰機的全部要求,就是還在論證測試階段。美國F22戰斗機代表了當今技術的最高水平,是目前作戰效能最強的戰斗機。F22戰機1990年首次試飛,2005年服役。
2005年4月26日美國空軍公布了正式服役的首批次的F/A-22EMD猛禽戰斗機部分性能:
機全長:18.9米
機全高: 5.08米
翼展寬:13.56米
翼面積:78.03平方米
空重:16000公斤(最新推估)
全備起飛:≥35000公斤
內載燃油:14375L(這是根據F119發動機的耗油量結合F22的航程估算的)
搭載彈量:2270公斤(全內載)
搭載彈量:≥9000公斤(含外掛,一說可達12tons)
機身材料重量比:42%鈦合金,23%復合材料,15%鋁合金,20%其它
升限:18288米
可控迎角機動:超過正負60度
實際超音速巡航速度:1.72馬赫(超過YF22指標15%)
最大速度:2.0馬赫
加速能力:54秒(超過YF22指標2%)
海平面爬升率:355米/秒
最大G限:-3G/+9G(人體正常操作限度)
瞬間盤旋角速率:30度/秒
加速能力:(自200節加速至1馬赫)小於30秒
美國F22採用了比美國F117A的分段模擬後合成隱身設計更先進、更全面和精確的設計技術。
美國F22正面雷達反射率為0.0065平方米(俄制蘇27正面反射為10平方米)
F22側面雷達反射率為2~3平方米,僅為蘇27側面雷達反射率的1/100。
F22同樣使用了先進的紅外隱身技術,通過噴流冷卻矩形噴口,垂尾、平尾、尾撐向後延伸,可遮蔽發動機噴口的紅外線輻射,蒙皮採用波音公司的TopCOAT紅外抑制塗料,有效降低了超音速巡航時產生的紅外輻射。F119發動機也才有了紅外抑制措施,在推力下降2%-3%的情況下就能將紅外輻射強度下降80%,可使紅外輻射波瓣寬度變窄,有效縮小了紅外製導導彈的可攻擊范圍。
優於F22採用了新式隱身設計,使得雷達波散射中心和紅外輻射中心改變,使得敵方的雷達制導導彈和紅外製導導彈脫靶量增加,此外F22也裝備了新式智能紅外誘餌彈,和先進拖拽式雷達誘餌彈。
洛馬工程師聲稱,F-22的隱形性能將能使其安全接近S-300級防空單位至約24-25公里左右的距離,但是如果使用JDAM的話,其能攻擊S-300的有效距離也差不多就是如此(所以美軍目前才在積極開發能自F/A-22彈艙發射,射程從400-600公里至1000-1850公里不等的高低配巡航導彈)
澳大利亞國防部的評估:
俄制NO11相控陣雷達(SU-35/SU-37/SU-47的雷達配備)能偵測的最大距離/R-77空對空導彈尋標器(AGAT9B-1103M / 9B134能追蹤到的最大距離 / R-77尋標器能鎖定的最大距離
F15/SU27 (正面RCS: 5-10m2): 180-200KM / 70-80KM / 15-20KM
F/A-18 C (正面RCS: 1-2m2) : 140-165KM / 45-55KM / 10-15KM
RAFALE B/C (正面RCS: 0.5m2): 90-95KM / 25-35KM / 8-10KM
F/A-18 E/F (正面RCS: 0.1m2): 75-85KM / 20-25KM / 7-8KM
F-22A (正面RCS : 0.01m2以下): 15-18KM / 5-6KM / 1-2KM
美國F22戰斗機除了採用隱身和抑制紅外輻射的方法隱身外,還採用了先進的電磁波射頻管理抑制技術,FA-22的射頻管理技術使敵方不要指望截獲F22的雷達波束來探測它的存在,因為如果不採用先進的電磁波射頻管理抑制技術將反而更容易被敵方發現。
FA-22採用先進的APG-77有源相控陣雷達,美國APG-77雷達除了傳統的雷達功能外,還集成了情報偵查、電子干擾、通信等功能,並支持無源定位探測能力。APG-77雷達的掃描速度極快,減小了被敵方截獲和識別的概率,同時符合美軍低可截獲(LPI)要求。APG-77採用的低可截獲技術包括根據目標探測需要控制發射功率,偽裝碼擴譜等。
APG-77雷達還具有非合作目標識別能力(NCTR),可不通過容易被截獲的敵我識別問答裝置對遠方目標進行識別分類。非合作目標識別能力(NCTR)原理是,依靠APG-77雷達的逆向合成孔徑技術的極高解析度(達到30厘米)對遠方迎頭飛行的戰斗機的發動機轉動葉片的回波進行分析處理,計算遠方戰斗機的發動機的葉片數量和轉速進行敵我識別。
⑨ 美國F22戰斗機
F-22「猛禽」(英語:F-22 Raptor)戰斗機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和波音聯合研製的單座雙發高隱身性第五代戰斗機。F-22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服役的第五代戰斗機。
F-22於21世紀初期陸續進入美國空軍服役,以取代第四代的主力機種F-15鷹式戰斗機。洛克希德·馬丁為主承包商,負責設計大部分機身、武器系統和F-22的最終組裝。計劃合作夥伴波音則提供機翼、後機身、航空電子綜合系統和培訓系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宣稱,猛禽的隱身性能、靈敏性、精確度和態勢感知能力結合,組合其空對空和空對地作戰能力,使得它成為當今世界綜合性能最佳的戰斗機。
但由於F-22的製造成本過高、俄羅斯和中國的第五代戰斗機的計劃延遲導致的缺乏清晰空對空作戰任務、猛禽的出口禁令和其它使用計劃(包括F-35和無人機)都使得F-22的生產計劃提前終止。2009年4月,美國國防部建議停止新訂單,經國會批准最終采購187架戰斗機。 《2010財年國防授權法》致使缺乏生產更多F-22的資金。2011年12月13日最後一架F-22的上線儀式在多賓斯空軍預備役基地舉行。
總體評價:
具體來講,F-22在機載電子設備、機動性能、武器配置方面整體領先於世界其他各種先進戰機,而超音速巡航能力和隱身性能則是多數戰斗機尚未能實現的能力,在指標統計上甚至根本無法量化對比。蘇-27/蘇-30系列在機動性能上可以勉強和F-22一拼,歐洲台風戰斗機和陣風戰斗機在更換相控陣雷達後在電子設備上可以勉強達到F-22的水準(尚未實現),但這些飛機在其他性能方面則都要有所欠缺。尤其是F-22先進的隱身能力,足夠將蘇-27等四代戰機的雷達探測距離降低到10~20千米的誇張程度,完全能夠抵銷四代機和四代半機的大半全部作戰能力。
F-22更加具有優勢的是其未來發展的潛力,隨著新型空空導彈和火控軟硬體的不斷升級,再加上機體側面相控陣部件的加裝,F-22的發展僅僅是剛剛開始。
不過,造成F-22最大的缺陷也是其高性能導致的價格高昂,接近2億美元的單機報價令美國人自己也望而卻步。2007年裡,美國空軍為了爭取增加F-22的訂購數量,不斷發起宣傳攻勢,甚至利用F-15事故造成全體F-15罷飛的「空防危機」。
盡管F-22價格高昂,還是有些國家不滿足於「低檔」的F-35,希望采購F-22獲得局部地區的絕對空中優勢,日本就是典型。但美國決策部隊並沒有考慮增加出口以降低F-22成本,由此提高空軍裝備數量,至今仍拒絕對外出售F-22。
機長:18.90米
翼展:13.56米
機高:5.08米
翼面積:78.04平方米
空重:19,70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38,000公斤
動力系統:2× 普惠F119-PW-100渦扇發動機
推力:2×104千牛、2×156千牛(加力)
最大速度:2.25馬赫(1500英里/小時,2410公里/小時)
航程:1,600海里(1,840公里,2,960公里)
作戰半徑:410海里(759公里)[16]
實用升限:19812米
翼負荷:375公斤/平方米, -3.0 / +9.0克
推重比:1.26[15]
機載武裝:
機炮:1門20mm M61A2火神式機關炮,配有480發炮彈
導彈:4個外掛點,2個內置彈倉(2,270公斤)
⑩ F22的規格以及能配備什麼類型的武器
MK80系列炸彈的全名為低阻力通用炸彈,是美國以及許多國家使用中的無導引、傳統炸葯的空用炸彈
最後一項RCS面積是指雷達散射截面,是戰斗機隱身性能的一項指標
以上是對F22戰機的規格和性能裝備分析。
但是如果你問「能」裝配什麼類型的武器,那就多了,基本上只要不超出飛機的最大載重,經過專業技術人員改裝都是可以的,關鍵要看如何搭配才能發揮最大戰斗性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