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圖片大全 > 風箏設計圖片大全

風箏設計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2022-08-10 12:36:36

㈠ 北京沙燕風箏製作過程 詳細些 (如果可以附上圖)

中腹應按雙方計,尾竹上端中線尋;

下端長短如何定,橫設架子首尾平;

托紙中間方四塊,兩膀各四必相等;

頭部迎風腹為主,尾竹要軟好瀉風;

襠肥紙闊單面軟,迎風不會左右傾;

關於歌訣的釋義是這樣的:「四四法」是指從頭到尾根(風箏兩腿中間的檔)共是四個長度單位,「一頭二腹一尾根」是指風箏頭腹和檔長分別為一、二、一個長度單位。為方便理解,圖一在繪畫時是按比例繪制的,讀者在製作時可以參考圖一。

北京風箏 沙燕兒製作圖解 圖一

「上條平直須堅硬,下條扁軟勢隨形」這是對上下膀條竹條相對軟硬的要求,對於初學者來說,上膀條的硬度要稍稍硬一些,而下膀條相對於上膀條來說要軟一些,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在剛開始學習製作沙燕風箏的時候 ,一般不容易確定上下膀條的硬度,這時您可以這樣進行區別,如果製作完成的風箏在放飛的時候,在其他方面方面都正常的情況下,風箏放飛時總是旋轉,這時你可以初步判定風箏的膀條偏硬,通常解決的方法有兩個,一上將上下膀條的硬度降低,即減少膀條的寬度或是厚度,一般以減少膀條的厚度來解決。另一方法是將膀條後邊的風兜增大,以利於瀉風使風箏飛行穩定。為了能夠保證風箏骨架製作完成以後能滿足飛行的要求,特別建議在剛開始學習製作風箏的時候,不要靠用線勒成硬翅的風兜,由於在剛學習製作風箏骨架的時候,手工技藝不熟練,削成的竹條不均勻,在用線勒風兜時,容易產生兩邊膀兜不一致的情況,使得風箏做成以後不能正常放飛。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剛開始學習製作風箏的時候,可以在削好竹條以後,用煨烤的辦法,將上下膀條基本煨成要求的弧度,然後再用線輕輕勒一下即可,這樣風箏硬翅兩邊形成的風兜就基本一致了。

北京風箏 沙燕兒製作圖解 圖二

圖二是一個700毫米規格的肥燕上、下膀條的尺寸,由於圖形對稱,只畫了一半,表示的竹條的厚度,寬度為3毫米,圖中尺寸單位為毫米。為便於理解,竹條厚度的圖示尺寸未按比例畫出。

對於初學者來說,在剛開始削制竹條的時候,不容易將竹條削的對稱,一個簡易的方法就是:可以將膀條用寬一些的竹條,均勻地由厚到薄削制,然後對劈為二,再削成要求的寬度,先用酒精燈煨成一定的弧度,然後把這兩根竹條綁成一根膀條即可。

在圖二中,括弧內標注的尺寸是下膀條的竹條厚度。可以看出,上膀條的厚度比下膀條的厚度要大一些,也就是歌訣中上膀須硬的要求。這主要是因為硬翅沙燕風箏的受力點在靠近上膀條的緣故。

北京風箏 沙燕兒製作圖解 圖三

圖三是頭腹竹條和尾條的的連接示意圖。尾條的上端在腹條的中間部位,由於腹條下端的緣故,一般為了保證骨架的方正,尾條在與腹條下端相接處,將尾條在這里稍微煨彎一下,如圖三中虛線所示。還有一種處理的辦法是,將尾竹條的上端不要位於腹條的中部,而是稍微向下一點,這樣也可保證骨架的方正,圖中尾條的長度沒有標出,主要是因為尾條的長度是在膀條紮好以後,要用細線勒成風兜,由於風兜後仰角度的不同,膀翅的寬度未定,只有將風兜勒好以後,再定尾條的長度。開始的時候,尾竹條可以先按560mm計。尾條的上端3mm,寬3 mm,下端寬2mm,厚2mm,同樣也是用寬一些的竹條先削成一根條子,然後再對劈一分為二。

架子的扎結順序如下:

先將上下膀條與頭、腹條用細線綁在一起,注意上下膀條要放在頭腹竹條的前面,且有竹青的一面朝前。腹條的下端在下料的時候要每邊長出10mm,綁好後再用鉗子剪去。然後將尾竹條的上端削成楔形,在腹條中間用刀切一小口,將尾條插入其中用乳膠粘在一起,並用線綁好其與腹條中部和與下膀條相交的兩點即可。

傳統的沙燕風箏是三根提線,上二下一,對於初學者來說,我們建議您綁二根提線,在上綁條和下綁條的正中間各綁一根提線,這樣的作用在於,二根提線的調整要比三根提線容易得多。當風箏飛起來向某一方向偏的話,只須將上提線向這個方向移一些即可。

沙燕的繪畫有著一定的規則,這主要是因為這種風箏歷史悠久的緣故,因為已經有了不少的定式形成,當然,您也可以進行各式各樣的改進和創新。

㈡ 風箏怎麼做有什麼形狀

簡要做法風箏的形狀: 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鳥、昆蟲、動物及幾何立體等,而 圖案方面,主要由個人喜好而設計,有宣傳標致,動物、蝶、飛鳥等,琳琅種種。 風箏的建造材料除了絲絹、紙張外,還有塑膠材料造的,骨桿有竹篾,木材及膠棒來造,近來有人設計一種無骨風箏,它的結構是引入空氣於絹造的風坑之內,今風箏形成一個輕輕飄的氣枕,然後乘風於上。中國、馬來亞、菲律賓及日本等,亦有一種大形的風箏,每到風箏節就將它放到忍藍的天空,該等風箏之尺碼由十至二十尺不等。骨桿則用大竹升來造,由百多人來放。 做風箏的工具: 漿糊、 紙刀 做風箏的材料: 竹篾、紗紙條、馬拉紙 方形風箏的特點: (1)這種四方形的風箏,現在用得最多,最普遍。 (2)風箏的骨架,單單用兩支組成非常簡單。 (3)做法雖然簡單,可是樣子的變化非常多,加些工夫可以做出很 多東西。 做法: 1. 首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再用 刀將竹篾破開,約三份之一粗度,然後修半形,因為稍後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將馬拉紙裁成一個四方,長約24吋,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之用。 2. 到此時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著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將它貼好。 3. 最後一步就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 4. 風箏的尾巴是平衡風箏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之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而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有一個重量今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了斜的一方。 5. 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將線扎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技藝概況中國風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高超的技藝,這點早已為世人所公認。但要認真研究起來,記述中國風箏的詳細資料卻不多,而專述中國風箏具體技藝的資料就更少。中國傳說曹雪芹所著的「南鷂北鳶考工志」是一個記述中國風箏技藝的專著,但至今不只還見不到此書的全文,就連此說是否屬實,曹氏是否確有廢藝齋集稿這套著作,也還缺少足夠的旁證材料,學術界還在爭論之中,沒有結論。從主觀願望上講,我們很希望曹氏或其他先人能為後代留下一本有關中國風箏技藝的寶貴資料,供今人繼承和發展。但希望不能代替事實,我們只能等待著這方面新的發現。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流傳的譜式了。如傳說宋徽宗的「宣和風箏譜」是較早的一本,但至今乃未見到。其他就是各風箏世家或風箏玩家個人收集的譜式了,今天還能找到一些。中國雖然這些譜式各有局限,但必竟是可貴的資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30年代金鐵庵著的「風箏譜」一書較有價值,不足之處是沒有圖,這也許是由於當時印刷出版條件和資金的限制有圖而未印出來。中國除「譜」外還有一種可貴的實物資料——「條」,即製作某種風箏骨架所用的標准竹條,這一般都是在大批生產風箏的世家中代代相傳的,如北京「風箏哈」家就有一捆流傳幾代的「條」。這就補充了「譜」上只有畫面,沒有骨架或只有骨架而沒有具體竹條尺寸和粗細變化的不足,使風箏技藝的流傳更加完整。在文字、圖畫和實物之外,中國民間工藝的技藝傳授主要靠「口傳心授」,這就是在民間藝人中使用的「訣」。這是為了好教好記和保密所用的「歌訣」或「切口」。由於藝人的文化水平所限,這些歌訣或切口往往有音無字、或有字無形,在流傳中丟失、修改、訛誤很多。中國對風箏技藝的討論主要是以上述流傳下來的有限的文化遺產做為歷史背景的參考,以現存的傳統中國風箏為根據,用科學的工藝技術和飛行力學原理進行分析,希望它能為今後中國風箏技藝的推廣和發展提供一點參考。由於本人的水平有限,不當之處還望各位專家學者,前輩同好,有識之士和青少年朋友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批評指正。傳統中國風箏的技藝概括起來只有四個字:扎、糊、繪、放。簡稱「四藝」。簡單地理解這「四藝」即扎架子,糊紙面,繪花彩,放風箏。但實際上這四字的內涵要廣泛得多,幾乎包含了全部傳統中國風箏的技藝內容。如「扎」包括:選、劈、彎、削、接。「糊」包括:選、裁、糊、邊、校。「繪」包括:色、底、描、染、修。「放」包括:風、線、放、調、收。

㈢ 風箏的製作方法及相關圖片

竹子是製作風箏骨架的主要材料。選取壁厚3-5厘米的竹子削成竹片,利用竹片的韌性做風箏的骨架。根據自己的愛好製成各種各樣的風箏骨架,比如蜻蜓狀、蝴蝶狀。
紙是蒙糊風箏的主要材料,以質薄纖維長而均勻,富有韌性,耐濕耐沖擊,色澤白而潔者為佳。把紙糊在骨架上,再繫上線,風箏就做好了。

㈣ 小學風箏節手抄報的參考設計圖

導語:風箏是春秋戰國是時期魯班發明的,原叫紙鳶,有叫木鳶。那時,風箏是一種童孩的玩具,而現在,則是老少皆宜的可以休身養性的玩具。我記得一個魯迅的故事:小時候,魯迅的弟弟做了一個風箏,可是魯迅把它毀了。因為他認為弟弟不務正業,貪玩。但等魯迅長大後,讀了外國小說家的書後,才明白放風箏是孩子的童心,不可以扼殺,因此,他對當年的事十分悔過。

小學風箏節手抄報的參考設計圖片1 小學風箏節手抄報的參考設計圖片2 小學風箏節手抄報的參考設計圖片3

寫放風箏的作文

陽春三月,陽光明媚,我們借著大好春色去山旁放風箏。

風箏是春秋戰國是時期魯班發明的,原叫紙鳶,有叫木鳶。那時,風箏是一種童孩的玩具,而現在,則是老少皆宜的可以休身養性的玩具。我記得一個魯迅的故事:小時候,魯迅的弟弟做了一個風箏,可是魯迅把它毀了。因為他認為弟弟不務正業,貪玩。但等魯迅長大後,讀了外國小說家的書後,才明白放風箏是孩子的童心,不可以扼殺,因此,他對當年的事十分悔過。

風箏的原理是與小鳥差不多的:風箏的正面是受風面。而後面是沒有壓力的,會使風箏升上天空,在尾部的 “ 條條 ” 則可以保持風箏的平衡。

既然我們知道了風箏的原理,便可以做風箏了。先拿來幾條竹條子,最好是一樣長的鋪在地上,擺出一個風箏的骨架,再用單面膠把每個竹條交錯處固定住,再把風箏多餘部分裁掉,把紙裹住骨架,粘好,再把 “ 尾巴 ” 裝上,這樣一個風箏就做完了。我們在風箏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和心願,再把風箏放飛,就會願望實現的。於是我們在風箏上寫下了五花八門的心願。馬上就要放飛了。

我們來到了一個山坡上,開始放起了風箏。這風箏呈正方形,露出一截 “ 尾巴 ” ,身披一條五顏六色的綵衣,看著都讓人眼花燎亂。開始放了,我拿起線拚命地向前跑,不過風箏卻沒有向上飛,而是向我奔來,似乎對我十分感興趣,我心裡十分著急,希望風箏快點飛上天啊,終於風箏被我 “ 感化 ” 了,飛上了天空,開始自由自在地飛翔。它一會兒上,一會兒下,又一會兒左右搖擺,十分逍遙,兩根尾翼不停飄動,它的身形令我想起輕盈的小鳥,可是,旁邊的大樹不開心了:憑什麼你比我還高,哼!氣死我了,拉你下來。想罷,我的風箏掛在了樹上,剛才還羨慕能飛的風箏的小草,這會兒樂了,捂著肚子,笑彎了腰,風婆婆一看,很生氣,一口氣,把風箏又飛上了天,把大樹、草吹得呼呼響,讓大樹和草不敢再幸災樂禍了。

一邊放風箏,一邊我又想起了徐文長的詩句 ——“ 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 ” 。

其實,放風箏是一項益於身心的活動,家長不應該扼殺小孩的這種愛好。

㈤ 如何製作風箏給製作圖片

纏出一個風箏的外框。把棉線拉緊,然後把棉線的兩頭系成一個結。在木框的四端被棉線纏過的缺口處,每處都再用棉線用力繞幾圈後拴緊。現在,風箏的框架已經完成。

把風箏的框架放在一張宣紙上,以便做出一個樣本。橫著的竹片應該在下面貼緊宣紙。用鉛筆畫出樣本。要畫在沿著風箏框架線周圍外2.5厘米處,以便允許多出的邊折過來蓋住棉線。沿著畫好的線,小心地剪出樣本。然後把多出來的宣紙折上包住棉線,用膠水把它們黏緊。現在,用一根棉線系在橫向竹片的一端的缺口處,把這根竹片弄彎曲約10厘米的彎度,然後把棉線的另一端系在橫向竹

片的另一端。在兩根竹片的交接處的地方弄一個小孔,用一條大約150厘米長的細線,把這細線的一端通過小孔拴到木棒交叉處,為了使風箏平穩,便需要不斷調整。這種風箏不需要尾巴,並且,在風力較小的情況下,也可以飛起來。

㈥ 自己做風箏怎麼能飛起來

1、風箏圖樣的設計
設計風箏圖樣時,將紙對折,設計圖只要畫右邊即可,利用燈光透視畫另一面,

2、剖竹的方法
將竹子鋸成需要的尺寸先劈半。再劈半架木片,用刀的反面擊打裂開。削去竹子的內竹結,不可以為了美觀去除外竹節,以免造成竹子斷裂。劈竹子時,如果竹片粗細不均勻,劈刀應該往粗片處施加壓力。

3、整形

用刨刀刨平或用小刀刮平。烤火除外,不可隨意彎曲,以免傷及竹片纖維。 兩根竹條先讓一邊完全對齊,左手拿緊竹條放平,右手放開,用細鉛筆,在長竹約1/2處,同時在兩根竹條上畫一橫線 長竹不要動,將短的一根反轉過來和長竹比對,有差距時對齊長竹的記號,在短竹畫第二次記號。取短竹上兩點的中心點,此點就是短竹長度的中心線。 竹條內面向下,小刀刃放在中心線上,秤秤重量,看兩邊是否平衡。也可以將一短竹的中心點放在主軸上,試試其是否會平衡。雙手輕壓,使其彎曲,視弧度是否均勻。

4、骨架的固定
竹條先畫上記號,用酒精燈熏烤,熏烤時,竹片不可離火過近或過久,竹條受熱時,雙手宜稍加用力於竹條兩端,使其彎曲。竹條過干時,要浸水約2小時。
烤翅膀時,翅膀末端需比設計圖高約5公分,使其粘上風箏布時,有彈性撐開。比照設計圖之角度,糊上白膠,用棉線,以十字形交叉綁牢。比照設計圖綁翅膀,兩翅膀尾端須向上高約5公分。

5、剪裁
裁剪翼面時,多留1公分為粘竹部份。

6、糊面
在骨架上糊白膠,白膠無比塗在外竹節處,千萬不要塗在內竹節。塗好後貼於布上,如果蒙面是絹,下料時應注意經緯。

7、裝飾美化
可使用奇異墨水上色,如果要調淡顏色,可以加上甲笨稀釋。也可使用水性的廣告顏料等…

8、提線
提線時,要提在風箏的正面(沒有竹條的那一面),左圖為提線的最佳位置,提線的角度可視風箏的大小、構造、重量及風的強弱而調整角度。而提線的長度為風箏主體寬度的1/2最適宜。

9、提線綁接辦法
不論是上提線或是下提線,其末端都要綁在竹條上,此為了防止緩扣、滑脫。

10、放飛線與提線的連接
單環活結連接放線穿過抗扭接頭緩,繞放線一圈,在圈上打一個活結,拉緊鎖住。

為了防止線打結,可用抗扭頭——釣魚用

㈦ 風箏圖案怎麼設計

風箏設計有好多種抽象的,寫實的,卡通的,寓意的,抽象的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越讓人看不懂,再者就是看著像某個東西冥冥之中又是另一種東西。寫實根據哪個季節或者哪個節日設計任務或者節日主題的。卡通的可以隨便做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寓意在風箏上設計初自己認為美好的寓意的圖案。------希望你能滿意! (印第安小伙)

㈧ 風箏的製作方法及圖片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普通風箏的做法一般是採用竹子做骨架,紙做肉。 竹子是製作風箏骨架的主要材料。選取壁厚3-5厘米的竹子削成竹片,利用竹片的韌性做風箏的骨架。根據自己的愛好製成各種各樣的風箏骨架,比如蜻蜓狀、蝴蝶狀。 紙是蒙糊風箏的主要材料,以質薄纖維長而均勻,富有韌性,耐濕耐沖擊,色澤白而潔者為佳。把紙糊在骨架上,再繫上線,風箏就做好了。 紙風箏的做法: 用細竹簽 :2長(40-50厘米,十字交叉作骨架),4短(圍邊框,做成長方形的比較穩固平衡) 牢牢綁好(用細鐵絲,或用保證粘力夠強的強力膠), 糊紙,選紙要有韌性,不能薄不能脆,沿邊框糊結實,過程中保證紙完整平整,不能有一點破損,否則飛不起來; 粘尾巴,用較輕的紙兩條,寬約5-8厘米,長度在3米-10米間(如有特殊需要可更長),兩條分別粘於主體同一邊上的左右兩端(若主體為長方形,粘在較短邊),保證粘好後兩條尾巴長度相等 綁線,四條線端分別固定在主體四角,提拉在一處(使線呈四棱錐)在手中拉緊,打結(線要拉的正,保證力度平均) 把風箏線繫上,完成 這時,你還可以在做好的風箏上塗上你喜歡的色彩,鑲上花邊,或者繫上絲帶,掛上紙環。但不能影響風箏在空中的飛翔,因為附件太多了會使風箏飛翔失衡。 風箏的形狀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鳥,昆蟲,動物及幾何立體等,而 圖案方面,主要由個人喜好而設計,有宣傳標致,動物,蝶,飛鳥等,琳琅種種. 風箏的建造材料除了絲絹,紙張外,還有塑膠材料造的,骨桿有竹篾,木材及膠 棒來造,近來有人設計一種無骨風箏,它的結構是引入空氣於絹造的風坑之內,今風 箏形成一個輕輕飄的氣枕,然後乘風於上.中國,馬來亞,菲律賓及日本等,亦有一 種大形的風箏,每到風箏節就將它放到忍藍的天空,該等風箏之尺碼由十至二十尺不 等.骨桿則用大竹升來造,由百多人來放. 一、 蝌蚪風箏 圖一所示為蝌蚪風箏的骨架圖及拴線圖。為方便網友製作,特地加上比例尺網格。這種風箏製作起來非常簡單,對材料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按圖製作均能達到放飛的目的。該風箏所用竹條骨架只有橫豎兩根,風箏的製作尺寸一般寬在450 毫米左右為宜,太大太小均不適宜。以寬450毫米為例,橫竹條寬度和高度分別為3和3毫米,若為減少些自重,在邊梢部位可以對稱地削到寬高均為2毫米。由於這種風箏在結構上屬於半硬拍子類風箏,放飛時需要的風力一般在3級左右,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不必對竹條的寬厚顧慮太多。若結構重一些,放飛時需要的風力稍大一些而已。 豎竹條的寬厚均為 3.5毫米,長為620毫米。將橫豎竹條十字綁在一起,蒙面材料可以採用皮紙、宣紙、無紡布、塑料薄膜、絹、尼龍綢等均可,若採用紙質的話,在邊線處應用細線包邊,以防止扯裂。將蒙面材料和竹條粘在一起,在尾部粘上寬40毫米,長1500-3000毫米的用與蒙面材料相同或是不同的材料做成的尾巴(特別提醒:嚴禁使用金屬膜及其它導電材料製作蒙面和尾巴)。按照圖示比例拴上提線,對於初學者,剛開始綁放飛提線時,由於沒有經驗,總是擔心綁不好,其實,只要注意觀察學習,很快就會掌握的。為了便於放飛時進行調整,一開始可以將放飛線的長度留的長一些。對於拍子一類的風箏,由於其放飛結構的特殊性,您在綁放飛線時,如果拴的長短不合適,也只是影響放飛的角度而已。這時反而有利於您學習和掌握提線的調整。由於這種風箏的平衡主要是靠長長的尾巴,所以對風箏製作過程中的骨架要求並不是很高,是一種適宜初學者製作的風箏。放飛時將橫條背面用細線拉住,使風箏變成弧形面,在風的作用下容易瀉風,使得風箏飛行穩定。 關於蝌蚪風箏的蒙面繪畫比較簡單,相信青蛙蝌蚪您總是見過的,如果想省事的話,可以將整個風箏以墨色染黑即可,放飛到天空中的效果也是有趣的。為了突出蝌蚪風箏搖擺的放飛效果,在風箏放飛起來以後,只要增加或減少尾巴的長短即可。如果飛行中的風箏特別平穩,可以逐漸減少尾巴的長度以增加風箏的搖擺,不過,這是以犧牲風箏的穩定為代價的。 圖二 二、王字風箏 王字風箏,由其骨架形同王字而得名,北京人所稱「屁簾兒」即指它。在各地均可見到這種風箏的影子,是許多喜歡放風箏而又沒有專業製作經驗的朋友都能製作放飛的一種「大眾風箏」,如圖二所示。 同蝌蚪風箏一樣,這種風箏的製作尺寸也不宜過大,寬度在550毫米左右為宜。總共4根竹條組成骨架,骨架竹條尺寸同上邊的蝌蚪基本一樣,對竹條的製作精度要求不是很嚴,風箏的飛行穩定同樣也是依靠長長的尾巴來平衡的。 以550毫米寬的風箏為例,三根橫向竹條的長寬可以一致,(短的一根也可略為小一些),長寬厚度均為3.5-4毫米,蒙面及兩根尾巴的材料同上。同蝌蚪風箏一樣也是拴兩根提線。風箏的彩繪可以在蒙面上繪制各種卡通圖畫,人物繪畫等,一種很有創意的繪畫是:在蒙面上繪出一個孩子的頭部,而長長的尾巴繪成其長長的辨子。您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圖三 三、八卦風箏 八卦風箏是傳統的中國風箏,在大江南北到處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一般來講,八卦風箏適宜在風箏較大的情況下放飛,放飛的經驗表明:風力越大,風箏的放飛角度越大。因為屬於硬拍子類,沒有瀉風的地方,所以風箏的風行狀態和風力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風力大小不穩定的話,八卦風箏在飛行的時候,一揚一落,非常有趣。圖三是八卦風箏的骨架圖,八卦風箏製作簡單,對製作的材料,綁扎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只要按照下邊的要求去做,一般都可以達到放飛的目的。 八卦風箏得名於風箏的外形,因其為八角而來,因於中國傳統的八卦相吻合,故多稱謂八卦,在繪畫上,一般多繪以傳統的八卦圖形。八卦的骨架由兩個正方形的架子組成,一般的正方形骨架大小在500-1000mm之間。只是兩個正方形的大小要求一致, 根據風箏的大小,500mm大小的可以只設一根堅向竹條,如圖三。大於此規格的要設十字形骨架,竹條的大小要大一些,在厚度方向比寬度大一些。以500毫米的八卦風箏為例,構成正方形的四根竹條寬高均為3毫米,長500毫米。用削好的竹條綁成兩個正方形骨架,然後按圖示將兩個正方形綁在一起形成八角即可。風箏的蒙面材料同上邊二種風箏採用的一樣。風箏的提線為三根,位置如圖所示。同蝌蚪風箏一樣,在放飛時,在風箏的中心部位上也用細線將風箏拉成弧形,以利於風箏在飛行時瀉風。(如果不拉成弧形,風箏同樣也能飛行,你不妨試試)。 八卦風箏的繪畫,一般都有是採用傳統的八卦圖案。八卦風箏的尾巴一般採用的是在細線繩上綁上紙穗的方法。

㈨ 風箏製作方法大全圖解

製作風箏所需要的工具材料主要有竹材、紙、顏料、糨糊、捆綁骨架用線和施放拴線等材料,以及小刀、剪刀、小鋸條、鉛筆、毛筆、蠟燭或酒精燈等工具。

骨架材料—竹材

毛竹(楠竹)材質堅硬,強而韌,篾性良好,是製作各類風箏的良好材料。

桂竹用於製作風箏主要受力部分。

水竹竹型中等偏薄,可用於製作風箏的細部骨架。

慈竹竹質柔軟,力學強度較差,但材質較輕,可用於製作中型風箏的直桿。

(PS:竹材質輕、纖維直而密(皮部),有一定的強度、韌性和彈性加工方便,便於劈成各種規格的條易於彎曲,而且定型後不易變形,但剛性不如木材。)

綁扎和施放材料—線繩

傳統風箏的綁扎用線,最常用的有棉線、絲線。近年多用尼龍線,但很松滑,容易自行脫落。目前一般喜用白色的滌綸線。

放飛所用的拴線傳統上多用棉線、麻線和絲線。棉線質地柔軟,價格便宜,但不夠結實,只適合放飛小型風箏;麻線較棉線結實,價格也不貴,適合放飛。大型風箏,但質地較硬絲線既結實又柔軟,而且耐磨,是理想的材料,只是價格較前二者昂貴些。現代風箏的拴線還可使用化纖材料的線製品,如滌綸線、尼龍線等。

蒙面材料——紙、絹

傳統風箏的蒙面以紙、絹為主。

現代也使用其他多種新材料 風箏蒙畫所用的紙要求溫度變化所引起的變形小,所以要選用纖維長、有韌性、薄而輕、透氣量小、著色性好的手工紙。如綿紙、皮紙、寓紙、高麗紙等。現代也選用符合條件的機制紙。

紙的選擇取決於風箏的大小、部位、飛行條件和著色要求等多種因素。

其中主要受制於風箏的大小。一般來說,風箏越小,用紙越薄,越輕柔。

絹重量輕、強度大、著色性能好,是傳統風箏的常用蒙面材料,但成本較高。

有的用人造纖維紡織品代替絹。蒙面用紡織品大都要經過先期處理,即用膠礬混合液浸濕後晾乾熨平,既減小透氣性,也便於繪畫時的著色。也有使用未經膠礬處理過的"生"絹蒙面,另有其特殊效果。

大型風箏的蒙面往往要使用復合材料,即用綿紙或皮紙托裱後的絹。這種材料強度大,氣密性好,著色性好,具有單獨的紙或絹無法比擬的性能。

閱讀全文

與風箏設計圖片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發型九風格圖片大全 瀏覽:345
word圖片怎麼局部擦除 瀏覽:314
男生圖片頭像大全大圖 瀏覽:434
我姓郭的文字圖片唯美 瀏覽:250
美女和鮮花圖片傷感 瀏覽:840
女女接吻動漫圖片 瀏覽:992
短發女生頭像手繪頭像圖片 瀏覽:211
鮮花畫成美女裙子圖片 瀏覽:360
感傷動漫的圖片 瀏覽:4
漫畫哭泣女孩圖片 瀏覽:753
迪麗熱巴爆光圖片大全 瀏覽:774
線描兒童畫圖片大全 瀏覽:140
光大銀行文字圖片 瀏覽:442
西藏地區高清圖片 瀏覽:375
男生圖片唯美高清背景圖 瀏覽:313
c如何讀取圖片 瀏覽:362
瓷器底款圖片及價格 瀏覽:183
三隻小可愛跳舞圖片 瀏覽:503
圖片動漫男孩 瀏覽:810
我的世界物品圖片如何保存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