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豫州當日嘆孤窮,何幸南陽 有卧龍!欲識他年分鼎處,先生笑指畫圖中。」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無名氏……
---
史官有詩贊曰:
堪愛南陽美丈夫,願將弱主自匡扶。
片時妙論三分定,一席高談自古無。
先取荊州興帝業,後吞西蜀建皇都。
要知鼎足為形勢,預向茅廬指畫圖。
又詩曰:
南陽諸葛亮,高坐論安危。談笑分三國,英雄鎮四夷。
孫權承地利,曹操得天時。獨許劉玄德,西川創帝基。
毛本改為:
後人有詩贊曰:
豫州當日嘆孤窮,何幸南陽有卧龍!
欲識他年分鼎處,先生笑指畫圖中。
羅本中的詩,贊揚諸葛亮幫助劉備創立帝業,不是漢室的忠臣,故毛綸父子甚是不滿。
---------
歷朝歷代詠武侯諸葛孔明大全
一,[晉]劉弘
(祭文)
天子命我,與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
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蓋神物應機,大器無方,通人靡滯,大德不常.
故谷風發而騶虞嘯,雲雷升而潛鱗驤;
摯解褐於三聘,尼得招而褰裳,
管豹變於受命,貢感激以回庄,
異徐生之摘寶,釋卧龍於深藏,
偉劉氏之傾蓋,嘉吾子之周行.
夫有知己之主,則有竭命之良,
因所以我三分有漢鼎,跨帶我邊荒,
抗衡我北面,馳騁我魏疆者也.
英哉吾子,獨含天靈.豈神之祗,豈人之精?
何深之思,何德之清!異世通夢,恨不同生.
推子八陣,不在孫,吳,木牛之奇,則非般模,
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千井齋酎,又何密要!
昔在顛,夭,有名無跡,孰若吾儕,良籌妙劃?
臧文既沒,以言見稱,又未若子,言行並徽.
夷吾反玷,樂毅不終,奚比於爾,明哲守沖.
臨終受寄,讓過許由,負欹蒞事,民言不流.
刑中於鄭,教美於魯,蜀民知恥,河渭安堵.
匪皋則伊,寧比管,晏,豈徒聖宣,慷慨屢嘆!
昔爾之隱,卜惟此宅,仁智所處,能無規廓.
日居月諸,時殞其夕,誰能不役,貴有遺格.
惟子之勛,移風來世,詠歌余典,懦夫將歷.
遐哉邈矣,厥規卓矣,凡若吾子,難可究己.
疇昔之乘,萬里殊徒;今我來思,覿爾故墟.
漢高魂歸於豐沛,太公五世而返周,
想罔兩以彷彿,冀影響之有餘.
魂而有靈,豈其識諸!
二,[晉]桓溫
《八陣圖》
望古識其真,臨源愛往跡.恐君遺事節,聊下南山石.
三,[陳]陸瓊
《梁甫吟》
臨淄佳麗地,年少習名倡.似笑唇朱動,非愁眉翠揚.
掩映隨竿轉,和柔會瑟張.輕扇屢回指,飛塵亟繞梁.
寄言諸葛相,此曲作難忘.
二,[唐]李白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
漢道昔雲季,群雄方戰爭.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
赤伏起頹運,卧龍得孔明.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壯志吞咸京.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
三,[唐]杜甫
1.《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2.《詠懷古跡五首》之四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裡,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松柏巢水鶴,歲時伏蠟走村翁.
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3.《詠懷古跡五首》之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4.《(尚不明)》
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先生日此傾.
虎帳不聞施號令,麟台惟有著勛名.
空餘門下三千客,辜負胸中十萬兵.
好看綠陰清晝里,於今無復雅歌聲.
5.《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6.《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盜寇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7.《古柏行》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雲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
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
崔嵬枝幹交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幾因造化功.
大廈如傾要梁棟,萬年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剪伐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客鸞鳳.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才大難為用!
8.《夔州歌十絕句》之十
武侯祠堂不可望,中有松柏參天長.
干戈滿地客愁破,雲日如火炎天涼.
9.《閣夜》
歲暮陰陽催短景, 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 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 夷歌數處起漁樵.
卧龍躍馬終黃土, *音書漫寂寥.
10.《諸葛廟》
久游巴子國,屢入武侯祠.竹日斜虛寢,溪風滿薄帷.
君臣當共濟,賢聖亦同時.翊戴歸先主,並吞更出師.
蟲蛇穿畫壁,巫覡醉蛛絲.欻憶吟梁父,躬耕也未遲
11.《上卿翁請修武侯廟遺像缺落時崔卿權夔州》
大賢為政即多聞,刺史真符不必分.
尚有西郊諸葛廟,卧龍無首對江濆.
12.《武侯廟》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猶聞辭後主,不復卧南陽.
四,[唐]李商隱
1.《籌筆驛》
猿鳥猶疑未簡書,風雲長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如何?
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2.《武侯廟古柏》
蜀相階前柏,龍蛇捧閟宮.陰成外江畔,老向惠陵東.
大樹思馮異,甘棠憶召公.葉凋湘燕雨,枝拆海鵬風.
玉壘經綸遠,金刀歷數終.誰將《出師表》,一為問昭融!
五,[唐]羅隱
《籌筆驛》
拋擲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
惟余岩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
六,[唐]溫庭筠
《經五丈原》
鐵馬雲雕共絕塵,柳陰高壓漢宮春.
天清殺氣屯關右,夜半妖星照渭濱.
下國卧龍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寶帳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
七,[唐]白居易
《(尚不明)》
先生晦跡卧山林,三顧那逢賢主尋.
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外便為霖.
託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
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八,[唐]元稹
《(尚不明)》
撥亂扶危主,殷勤受託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
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如公存盛德,應嘆古今無!
九,[唐]岑參
《先主武侯廟》
先主與武侯,相逢雲雷際.感通君臣分,義激魚水契.
遺廟空蕭然,英靈貫千歲.
十,[唐]劉禹錫
1.《蜀先主廟》
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凄涼蜀故*,來舞魏宮前.
2.《觀八陣圖》
軒皇傳上略,蜀將運神機.水落龍蛇出,沙平鵝鸛飛.
波濤無動事,鱗介避餘威.會有知兵者,臨流指是非.
十一,[唐]武少儀
《諸葛丞相廟》
執簡焚香入廟門,武侯神象儼如存.
因機定蜀延衰漢,以計連吳振弱孫.
欲盡智能傾僭盜,善持忠節轉庸昏.
宣王請戰貽巾幗,始見才吞亦氣吞.
十二,[唐]雍陶
《武侯廟古柏》
密葉四時同一色,高枝千歲對孤峰.
此中疑有精靈在,為見盤根似卧龍.
十三,[唐]章孝標
《諸葛武侯廟》
木牛零落陣圖殘,山姥燒錢古柏寒.
七縱七擒何處在?茅花櫪葉蓋神壇.
十四,[唐]竇常
《謁諸葛武侯廟》
永安宮外有祠堂,魚水恩深祚不長.
角立一方初退舍,擬稱三漢更圖王.
人同過隙無留影,石在窮沙尚啟行.
歸蜀降吳竟何事,為陵為谷共蒼蒼!
[唐]薛逢
《題籌筆驛》
天地三分魏蜀吳,武侯倔起贊訏謨.
身依豪傑傾心術,目對雲山演陣圖.
赤伏運衰功莫就,皇綱力振命先徂.
出師表上留遺懇,猶自千年激壯夫.
唐]薛能
《籌筆驛》
葛相終宜馬革還,未開天意便開山.
生欺仲達徒增氣,死見王陽合厚顏.
流運有功終是擾,陰符多術得非*.
當初若欲酬三顧,何不無為似有鰥.
[唐]汪遵
《南陽》
陸困泥蟠未適從,豈妨耕稼隱高蹤.
若非先主垂三顧,誰識茅廬一卧龍?
[唐]李山甫
1.《代孔明哭先主》
憶昔南陽顧草廬,便乘雷電捧乘輿.
酌量諸夏須平取,期刻群雄待遍鋤.
南面未能成帝業,西陵哪忍送宮車.
九疑山下頻惆悵,曾許微臣水共魚.
2.《又代孔明哭先主》
鯨鬣翻騰四海波,始將天意用干戈.
盡驅神鬼隨鞭策,全罩英雄入網羅.
提劍尚殘吳郡國,垂衣猶欠魏山河.
鼎湖無路追仙駕,空使群臣泣血多.
[唐]胡曾
1.《南陽》
世亂英雄百戰餘,孔明方此樂耕鋤.
蜀王不自垂三顧,爭得先主出舊廬.
2.《五丈原》
蜀相西驅十萬來,秋風原下久裴回.
長星不為英雄住,半夜流光落九垓.
3.《瀘水》
五月驅兵入不毛,月明瀘水瘴煙高.
誓將雄略酬三顧,豈禪征蠻七縱勞.
[唐]崔道融
《過隆中》
玄德蒼黃起卧龍,鼎分天下一言中.
可憐蜀國關張後,不見商量徐庶功.
[唐]周曇
《蜀先主》
豫州兵敗信途窮,徐庶推能薦卧龍.
不是卑詞三訪謁,誰令玄德主巴邛.
3 歷朝歷代詠武侯詩詞大全
十五,[南唐]李中
《讀蜀志》
鼎分天地日,先主力元微.魚水從相得,山河遂有歸.
任賢無間忌,報國盡神機.草昧爭雄日,君臣似此稀.
十六,[宋]陸游
1.《游諸葛武侯書台》
沔陽道中草離離,卧龍往矣空遺祠.
當年典午稱滑賊,氣喪不敢當王師.
定軍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風想像梁父吟,尚憶幡然答三顧.
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餘.
世上俗儒寧辦此,高台當年讀何書?
2.《病起書懷》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城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館.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3.《感惜》
五丈原頭秋色新,當時許國欲忘身.
長安之西過萬里,北斗以南惟一人.
往事以如遼海鶴,余年空羨葛天民.
腰間白羽凋零盡,卻照清溪整角巾.
4.《書憤》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5.《二月二十四日作》
棠梨花開社酒濃,南村北村鼓冬冬.
且祈麥熟得飽飯,敢說谷*復傷農.
崖州百里竄酷英,湖南幾時起卧龍.
但願諸賢集廊廟,書生窮死勝封侯.
6.《暮歸馬上作》
石筍街頭日落時,銅壺閣上角聲悲.
不辭與世終難舍,惟恨無人粗見知.
寶馬俊游春浩盪,江漏豪飲夜淋漓.
醒來剩欲吟梁父,千古隆中可與期.
7.《喜譚得稱歸》
少鄙章句學,所慕在經世.諸公薦文章,頗恨非素志.
一朝落江湖,爛漫得自恣.討論極王霸,事業窺草渭.
孔明景略間,卻立頗秕睨.從人無一欣,對食有三喟.
譚侯信豪攜,可共不朽事.天涯再相間,握手更拭淚.
欲尋西郊路,斗酒傾意氣.浩歌君和我,勿作尋常醉.
8.《過野人家有感》
縱轡江皋送夕暉,誰家井臼映荊扉?
隔籬犬吠窺人過,滿箔蠶飢待葉歸.
世態十年看爛熟,家山萬里夢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陽未必非.
9.《感秋》
秋色關河外,秋聲天地間.壯士感此時,朝鏡凋朱顏.
一身寄空谷,萬里夢天山.噫鳴怒眥裂,憤激悲涕潸.
古來真龍駒,未必置天閑.長松倒澗壑,委棄同蓁菅.
得志未可測,淡笑濟時艱.凜然出師表,一字不可刪.
10.《懷舊》
狼煙不舉羽書稀,幕府相從日打圍.
最憶定軍山下路,亂飄紅葉滿戎衣.
11.《山南行》
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繩大路東西出.
平川沃野望不盡,麥隴青青桑鬱郁.
低近函秦氣俗豪,鞦韆蹴鞠分明曹.
苜宿連雲馬蹄健,楊柳夾道車聲高.
古來歷歷興亡處,舉目山川尚如故.
將軍壇上冷雲低,丞相祠前春如暮.
國家四紀失中原,師出江淮未易吞.
會看金鼓從天下,卻用關中作本根.
12.《溪上雜言》
溪上之丘,吾可以休.溪中之舟,吾可以游.
一裘雖弊可度風雪虐,一簞雖薄未有旦夕夏.
愧於此心鼎食其敢飽,負其所學蟬冕增吾羞.
古人誰謂不可見,黃卷酋能睹生面.
百穀嶷嶷知稷功,九州茫茫開禹國.
巍巍成功亦何有,治亂但如翻覆手.
逢時皆可致唐虞,比身管樂寧非苛.
樹桑釀酒蕃鳥豚,是中端有王業存.
一朝遇合得施沒,千載始知吾道拿.
13.《諸葛書台》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台猶在誰復登.
隆中魚水三分業,江上風雲八陣騰.
還向綸巾瞻氣象,尚留祠廟傍邱陵.
憑欄一嘯吟梁父,銅雀高高未曾變.
14.《彌牟八陣原上》
漢中四百天所命,老賊方持太阿柄.
區區梁益豈足支,不忍安坐觀異姓.
遺民亦知王室在,閏位那干天統正.
公雖已沒有神靈,猶假賊手誅鍾鄧.
前年我過沔陽祠,再拜奠俎衰淚迸.
潔齊請作送迎詩,精忠大義神其聽.
十七,[宋]王安石
1.《諸葛武侯》
漢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黃.群盜伺昏黑,聯翩各飛揚.
武侯當此時,龍卧獨摧藏.掉頭梁父吟,羞與眾爭光.
邂逅得所從,幅巾起南陽.崎嶇巴漢間,屢以弱攻強.
暉暉若長庚,孤出照一方.勢欲起六龍,東回出扶桑.
惜哉淪中路,怨者為悲傷.豎子祖遺策,猶能走強梁.
2.《感舊》
慟哭楊顒為一言,余風今日更誰傳.
區區庸蜀支吳魏,不是虛心豈得賢?
十八,[宋]文天祥
《懷孔明》
斜谷事不濟,將星殞營中.至今出師表,讀之淚沾胸.
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世以成敗論,操懿真英雄.
十九,[宋]鄧剡
《酹江月.驛中別言》
水天空間,恨東風不惜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
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聲雲滅.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二十,[宋]辛棄疾
1.《賀新郎》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卧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鶴,蹙踏松梢殘雪.要破帽,多添華發.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液,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2. 《滿江紅》
笳鼓歸來,舉鞭問,何如諸葛.人道是,匆匆五月,渡瀘深入.白羽風生貔虎噪,青溪路斷猩鼯泣.早紅塵,一騎落平岡,捷書急.
三萬卷,龍韜客.渾未得,文章力.把詩書馬上,笑驅鋒鏑.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蟬卻自兜鍪出.待刻公,勛業到□雲,浯溪石.
二十一,[宋]程珌
《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
天地本無際,南北竟誰分.樓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難論.卻似長江萬里,忽有孤山兩點,點破水晶盆.為借鞭霆力,驅去附昆侖.
望淮陰,兵冶處,儼然存.看來天意,止欠士雅與劉琨.三拊當時頑石,喚醒隆中一老,細與酌芳尊.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
二十二,[宋]吳泳
《上西平.送陳舍人》
跨征鞍,橫戰槊,上襄州.便匹馬,蹴踏高秋.芙蓉未折,笛聲吹起塞雲愁.男兒若欲樹功名,須向前頭.
鳳雛寒,龍骨朽,蛟渚暗,鹿門幽.閱人物,渺渺如漚.棋頭已動,也須高著局心籌.莫將一片廣長舌,博取封侯.
二十三,[宋]朱敦儒
《水龍吟》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為吳山留顧.雲屯水府,濤隨神女,九江東注.北客翩然,壯心偏感,年華將暮.念伊,嵩舊隱,巢,由故友,南柯夢,遽如許!
回首妖氛未掃,問人間,英雄何處?奇謀報國,可憐無用,塵昏白羽.鐵鎖橫江,錦帆沖浪,孫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淚流如雨.
二十四,[宋]宋京
《孔明讀書台》
君不見孔明書台遺廟旁,古書不見台荒涼.
卧龍未起蜀天遠,茅廬日日空南陽.
赤符光寒白水涸,秣陵王氣猶能作.
璋若嬰兒操虎狼,脫去荊州殊不惡.
十倍奇才安用書?此台昔時知有無?
蜀人思君識故處,未若江水存兵圖.
黃冠所居門第改,只有坊名今尚在.
安得台前見古人,秋風重聲類書帶.
二十五,[宋]王剛中
《彌牟鎮孔明八陣圖》
我稽八陣圖,規模載方冊.朅來鎮西蜀,夔門送迭石.
賦詩百數字,字字究來歷.進涉漢川西,彌牟鎮之北.
平原列堆阜,灘石同一式.細思作者意,孔明有深策.
高峰或為谷,灘石存遺跡.江海復桑田,平原猶可覓.
古今兩處存,千載必一得.再歌遂成篇,當有智者識.
[宋]錢勰
《成都詩》
武侯千載有餘靈,磬石刀痕尚未平.
巴婦自饒丹穴富,漢庭還負碧砮征.
雨經蜀市應和酒,琴到臨邛別寄情.
知有忠臣能叱馭,不論雲棧更崢嶸.
[宋]蘇軾
1.《隆中》
諸葛來西國,千年愛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勝悲.
誰言襄陽野,生此萬乘師.山中有遺貌,矯矯龍之姿.
龍蟠山水秀,龍去淵潭移.空餘蜿蜒跡,使我寒涕垂.
2.《八陣磧》
平沙何茫茫,彷彿見石蕝.蹤橫滿江上,歲歲沙水逝.
孔明死已久,誰復辨行列.神兵非學到,自古不留訣.
至人已心悟,後世徒妄說.自從漢道衰,蜂起盡*傑.
英雄不相下,禍難久連結.驅民市無煙,戰野江流血.
萬人賭一擲,殺盡如沃雪.不為久遠計,草草常無法.
孔明最後起,意欲掃群孽.崎嶇事節制,隱忍久不決.
志大遂成迂,歲月去如瞥.六師紛未整,一日英氣折.
惟餘八陣圖,千古壯夔峽.
二十六,[元]鮮於必仁
《雙調折桂今.諸葛武侯》
草廬當時樓桑,任虎戰中原,龍卧南陽.八陣圖成,三分國峙,萬古鷹揚.
出師表謀謨廟堂,梁父吟感嘆岩廊,成敗難量.五丈秋風,落日蒼茫.
二十七,[元]阿魯威
《蟾宮曲.詠史》
問人間誰是英雄?又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卧龍,便成名八陣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二十八,[元]查得卿
《折桂令.懷古》
問從來誰是英雄?一個農夫,一個漁翁.晦跡南陽,棲身東海,一舉成功.八陣圖成名卧龍,六韜書功在非熊.霸業成功,遺恨無窮.蜀道寒雲,渭水秋風.
二十九,[元]虞集
《雙調折桂令.席上偶談蜀漢事》
鑾輿三顧茅廬.漢祚難扶,日暮桑榆.深渡南瀘,長驅西蜀,力拒東吳.美乎周瑜妙計,悲夫關羽雲殂.天數盈虛,造物乘除.問汝何如,早賦歸歟.
三十,[明]李東陽
《五丈原》
五丈原頭動地鼓,魏人畏蜀如畏虎.
營門不開呼者怒,揮戈指天天宇漏.
將星墜空化為土,煉石心勞竟何補.
侯歸上天多舊武,羽為前驅飛後拒.
鬼魂不逐降王車,長為英孫朝烈祖.
三十一,[明]楊基
《感懷》
鄧禹南陽來,仗策歸光武.孔明卧隆中,不即事先主.
英雄各有見,何必問出處.孫曹與更始,未可同日語.
向非昭烈賢,三顧猶未許.君子當識時,守身如處女.
三十二,[明]楊慎
《武侯廟》
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日又曛.
舊業未能歸後主,大星先已落前軍.
南陽祠宇空秋草,西蜀關山隔暮雲.
正統不慚傳萬古,莫將成敗論三分.
三十三,[明]陳恭尹
《蜀中》
子規啼罷客天涯,蜀道如天古所嗟.
諸葛威靈存八陣,漢朝始終在三巴.
通牛峽路連雲棧,如馬瞿塘走浪花.
擬酹昔賢魚水地,海棠開遍野人家.
三十四,[明]曹學伊
廣漢南來近蜀都,江城辨色已馳驅.
曉雲不散彌牟鎮,春草橫生八陣圖.
自愧書生行部日,得知丞相苦心無?
由來沃野稱千里,處處桑麻望不孤.
三十四,[清]乾隆
孝能竭力王祥覽,忠以捐軀顏昊真.
所遇由來殊出處,端推諸葛是完人.
三十五,[清]趙翼
《定軍山》
將星夜落蜀山雲,丹兆歸來葬定軍.
與賊誓終不兩立,斯人功競限三分.
豐碑曾墜居人淚,翠柏猶森故相墳.
志決身殲遺憾在,至今忍誦出師文.
三十六,[清]張澍
《芥航兄為余刊諸葛忠武侯集,用除夕元旦韻致謝》
扶漢勛名渺絕塵,遺文何幸棗梨新.
孤忠謇謇時籌筆,雅緻昭昭早許身.
八卦風雲今作響,三巴牛馬昔疑神.
平陽相後尋篇目,想見綸巾羽扇人.
三十七,[清]顧炎武
《諸葛丞相渡瀘》
火山橫日幕,銅澗亘天徼.亂樹雲南國,交繩火外橋.
枕戈穿通赭,帶甲上召珧.深思危大業,隆眷初先朝.
更有親賢表,宮廷告百僚.
三十八,[清]張問隆
《武侯坡》
西望成都桑,東望陳倉樹.隆中歸夢絕,終老三巴路.
英雄不可為,臨風淚如注.
三十九,[清]李調元
1.《武侯祠》
南陽原是一名儒,魚水君臣萬古無.
孺子不才非治命,托臣討賊是良圖.
心悲王業三分鼎,力盡偏安六尺孤.
綿竹雙忠俱血食,可憐累世為捐軀.
2.《八陣圖歌》
有客騎馬來新都,逢人指點說彌牟.
森然魄動下馬拜,武侯八陣遺荒墟.
緬古軒皇授神術,布袖抗衡森紀律.
卦義微參數更靈,井字成形制尤密.
蚩尤殲戳著奇功,千載獨傳諸葛公.
五行操算由天授,六花變換非人工.
是日高壠狐兔嘯,四面林椏鵝鸛叫.
車廂折沖鳥翔火,飛翼浮沮龍騰跳.
橫天鶴列平成行,匝地魚麗不可釣.
憶昨三聘翻然悔,茅廬原為蒼生起.
身比管樂殆過之,心折關張良有以.
圖成犄角誰能攻?羽扇綸巾何從容!
畏蜀當年同畏虎,得狗如今羨得龍.
惜哉出師方盡瘁,內蠻跳跋分其勢.
車蒙未得驅中原,鋸齒空教吞虜地.
事壞硅當挽天回,心傷不獨指星墜.
至今怒氣郁沙麓,屢遭鏟平仍磔卓.
戰場殘廢為民田,往往犁邊拾古鏃.
月黑時聞金鼓聲,天陰疑有鬼神哭.
君不見棋盤市,夔州城,今人不少能兵者,黑白秤中總不清.
四十,[清]唐材
《七星關武侯祠》
駔軻巨浪斷崇山,丞相祠堂控百蠻.
銅鼓春喧千社雨,靈旗飛耀七星關.
名垂伊呂身先病,敵遇孫曹勢轉艱.
今日風流巾扇盡,英雄下馬淚潸潸.
四十一,[清]王士祺
《彌牟道中望八陣圖遺址》
落日彌牟道,霜風百戰場.青天回玉壘,遠樹出華陽.
陸海三都闊,雄圖八陣荒.卧龍虛故跡,駐馬惜降王.
四十二,[清]楊雲錦
《諸葛井》
吟成梁甫耽高卧,卻感真龍惠顧堅.
盡瘁臣心傳兩表,偏安王業冠當年.
力噓火井回炎運,更辟靈根導醴泉.
遺恨膚功勞九仞,千秋用汲一潸然.
四十三,[民國]黎東方
1.《滿江紅.長江赤壁》(上闋)
滾滾長江,浪淘盡,英豪俊傑.
嘆蜀相,鞠躬盡瘁,出師未捷.
借箭東風燒赤壁,撫琴天水悲明月.
至今留,兩表見忠貞,空心血.
2.《和杜甫〈蜀相〉》
錦城翠柏早成林,丞相祠堂最足欽.
自有丹心昭日月,長留華表矢忠忱.
三分天下隆中策,六齣祁山漢幟臨.
昭烈帝陵呵護在,英雄終古感知音.
3.《和楊慎〈武侯祠〉》
茅廬三顧懷先主,諸葛畫謀史跡聞.
劍閣關山愁落葉,錦城江水漾秋分.
回想蜀漢爭雄日,悵望峨眉入暮雲.
五丈原頭想往事,猿啼巫峽綠紜紜.
四十四,李九齡
《讀〈三國志〉》
有國由來在得賢,莫言興亡是循環.
武侯星落周瑜死,滅蜀降吳似等閑.
四十五,姚梅樂
《古隆中》
荊襄自古隱高賢,滿樹金花競秀妍.
悟對酬知謀一統,頻煩折節歷三顧.
壟畝躬耕留遺貌,虹橋立馬即景觀.
草廬千秋無俗物,寧靜志遠譽人間.
四十六,無名氏
1.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臣!
2.為國平蠻統大兵,心存正道和神明.
耿恭拜井甘泉出,諸葛虔誠水夜生.
3.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
直虛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4. 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
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
5. 失守街亭罪不輕,堪嗟馬謖妄談兵.
轅門斬首嚴軍法,拭淚猶思先帝明.
6.孔明妙策勝孫龐,耿若長星照一方.
進退行兵神莫測,陳倉道口斬王雙.
7.悍勇張苞欲建功,可憐天不助英雄.
武侯淚向西風灑,為念無人佐鞠躬.
8.伏弩齊飛萬點星,木門道上射雄兵.
至今劍閣行人過,猶說軍師舊日名.
9.羽扇綸巾擁碧瞳,七擒妙策制蠻王.
至今溪洞傳威德,為選高原立廟堂.
11.劍閣險峻驅流馬,斜谷崎嶇駕木牛.
後世若能行此法,輸將安得使人愁?
12.谷口狂風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
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
13.諸葛先機識魏延,已知日後反西川.
錦囊遺計人難料,卻見成功在馬前.
14.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
只因先主叮嚀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15.數萬陰兵繞定軍,致令鍾會拜靈神.
生能決策扶劉氏,死尚遺言保蜀民.
16.陰平峻嶺與天齊,玄鶴徘徊尚怯飛.
鄧艾裹氈從此下,誰知諸葛有先機.
17.南陽三顧情何深,卧龍一見分寰宇.
先取荊州後取川,霸王圖業在天府.
18.孔明六齣祁山前,願以只手將天補.
何期歷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
19.豫州當日嘆孤窮,何幸南陽有卧龍.
欲識他年分鼎處,先生笑指畫圖中.
20.南陽卧龍有大志,腹內雄兵分正奇.
只因徐庶臨行語,茅廬三顧心相知.
先生爾時年三九,收拾琴書離隴廟.
先取荊州後取川,大展經綸補天手.
縱橫舌上鼓風雷,談笑胸中換星斗.
龍驤虎視安乾坤,萬古千秋名不朽.
21.古來豪傑稱三國,西蜀東吳魏之北.
卧龍才智誰能如,呂蒙英銳真奇特.
22. 人生切莫恃英雄,術業精粗自不同.
猛虎尚然逢惡獸,毒蛇猶自怕蜈蚣.
七擒孟獲奇諸葛,兩困雲長羨呂蒙.
珍重宋江真智士,呼延頃刻入囊中.
23. 通天徹地,能文會武,廣交四海豪英.胸藏錦綉,義氣更高明.瀟灑綸巾野服,笑談將白羽麾兵.聚義處,人人瞻仰,四海久馳名.韻度同諸葛,運籌帷幄,殫竭忠誠.有才能冠世,玉柱高擎.遂使玉麟歸伏,命風雷驅使天丁.梁山泊軍師吳用,天上智多星.
24. 寧靜致遠仙人訓,老驥伏櫪烈士詠.
花開花落自有時,不計春夏與秋冬.
25. 董卓專權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
當時諸葛隆中卧,安肯輕身事亂臣.
茅廬諸葛親曾住.早賺出抱膝梁父.笑談間漢鼎三分,不記得南陽耕雨.嘆西風卷盡豪華,往事大江東去.徹如今話說漁樵,也算是英雄了處.
B. 林俊傑的所有歌百度雲盤資源
鏈接: https://pan..com/s/1ftUuHW4Dn2jRBa-ugGwp4g
林俊傑(JJ Lin),1981年3月27日出生於新加坡,祖籍中國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華語流行樂男歌手、音樂人、潮牌主理人。
C. 跳槽很常見,跳槽的原因有哪些
在職人員場上工作中,大部分人的第一目標全是為了更好地幸福的生活,在這個基礎上才可以進一步牽涉到工作和理想化。可是很多情況下,初入職場日常生活並並不是不盡人意,一旦工作上的某種階段不如意,很多人會挑選換工作。那麼換工作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換工作的三類普遍緣故
一、薪水太低
常言說的好:識時務者為俊傑,水往低處流。大家工作中除開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之外,也期待自身投入的體力能夠獲得越來越多的收益。而在職人員場中,收益最立即的表現便是薪水。目前針對絕大多數初入職場人來講,最須要的也是錢財。
每一個人都需要日常生活,住房貸款、購車貸款等花費,壓在絕大多數初入職場人的頭頂,促使大家迫不得已「向錢看」。
因為工作內容的難題,一些公司會給職工分配內容多或是解決不了的每日任務,這時候安於現狀的職工非常容易發生厭煩的心態,因而換工作的根本原因就容易表述了。此外,一些不擅於與人相處的職工非常容易被孤立,為了更好地讓自身工作中更順意,一部分人也會換工作跳槽。
此外,一些不擅於與人相處的職工非常容易被孤立,為了更好地讓自身工作中更順意,一部分人也會換工作跳槽。
目前很多人對常常換工作的人不屑一顧,覺得那就是不端莊的一種主要表現。實際上這兒想說,有關換工作我們不能片面性的判斷對錯。恰當是否,重點在於立足點和機會。
D. 楊紫和秦俊傑為何分手他們是和平分手嗎
分手月八月可以說是真的有毒。對於娛樂圈來說,簡直是一個「分手月」。闞清子和紀凌塵的分手令人覺得惋惜,也有不少因為出軌而分手的被連續爆出,被網友們看了個遍,經常有分手消息被爆出,張若昀唐藝昕或是關曉彤鹿晗會不會躺槍,下一個會是他們嗎?但幸運的是,這兩對還算比較穩固,要說到張若昀和唐藝昕戀情倒是堅韌不拔了,目前還沒有一點不合的消息,鹿晗關曉彤是之前一起去日本玩,看來這兩對的感情還是不錯的,但這幾天還有另外一對宣布正式分手,這讓網友們很是吃驚,他們就是楊紫和秦俊傑了!
這探完班才幾天,8月12日就宣布分手。猜測應該是那天二人沒談妥。在外人眼中的親昵探班。現在卻成了分手告別了!然而,雙方工作室在聲明中都表示分手與其他人無關!可能兩個人真的是和平分手的呢?可是看楊紫探班時的表情,網民們說:感覺還是有些不太對勁。再看看現在的戀愛婚姻,很多宣傳最喜歡用「童話故事般的愛情」,其實這個世界上哪裡來的這么多的童話故事,有的都是現實利益的考量,安徒生的童話世界從來都是反映當下社會罷了。
E. 求秦俊傑壁紙最新粉絲含淚整理一刻相冊資源嘛~跪求!謝謝!!!
秦俊傑
點擊鏈接-查看所有圖片-打開一刻相冊-可批量下載/無限存儲
秦俊傑,1991年9月1日出生於福建省廈門市。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流行樂歌手。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2010級表演系本科班。2013年12月,因在古裝劇《龍珠傳奇之無間道》中飾演康熙而嶄露頭角;2014年3月,主演青春偶像劇《風和日麗》,飾演劇中的賽車手李海松,並參演了青春勵志劇《滿城盡帶黃金甲》,飾演三皇子元成;同年4月,他還主演歷史武俠劇《秀麗江山之長歌行》,在劇中則飾演了光武帝劉秀第四子漢昭帝劉弗陵。
F. 蓋世俊傑電影在什麼軟體上可以看
在愛奇藝上可以看。
一、簡介
《蓋世俊傑》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劉家豪監制,李力持、葉成康執導,周星馳、吳鎮宇、藍潔瑛、羅慧娟、吳孟達等主演的古裝武俠劇集,全劇共30集,於1989年4月3日在香港無線電視翡翠台首播。
該劇講述了浪盪子段飛,本是江湖名門正派的領頭羊「穹蒼派」掌門人的兒子,但他卻對功夫以及江湖恩怨毫無興趣,反而喜歡做生意。但最終他還是捲入了一場兄弟之間以及正邪之間的生死搏鬥。
二、劇情
對親子段飛(周星馳飾)反有不及。樓性傲慢,目空一切,為求滅陽稱霸,竟利用愛人雪雁(藍潔瑛飾),手段卑污,後更不惜修煉邪派玉女神功,變成不男不女的大狂魔。飛淡薄名利,不喜江湖爭斗,但卻屢遭逼害,為報父仇,與大理國護法及妻李珠(羅慧娟飾)聯手,並冒險煉成極樂神功,與樓作生死一戰。
穹蒼派上一代弟子古峰(吳孟達飾)及段海(劉江飾)為破解叛徒古艷陽(吳孟達飾)的玉女神功,不惜盜取祖傳極樂神功秘笈,段海失手殺死同門,古峰被迫頂罪,古峰被追跳崖。海對峰有愧,撫養其子古玉樓(吳鎮宇飾)成人,視為己出。
G. 拔尖 出眾 翹楚 俊傑這幾個詞語怎麼排序
排序方法如下:
俊才——1、.卓越的才能。2、才智卓越的人。
可替換的詞:
俊彥——傑出之士,賢才。
賢才——才智出眾的人。
英才——指才華傑出的人。
俊傑——才智出眾的人。
豪傑——一般指才能出眾的人。
翹楚——比喻傑出的人材或突出的事物。
H. 這些經典的創造者現在都怎麼樣了
網路知道 > 理工學科 > 環境學 相關內容 添加到搜藏已解決
截至2008年底,廣東污水處理能力率先突破多少萬噸/日?
懸賞分:0 - 解決時間:2009-6-20 20:32
提問者: 俊5566 - 試用期 一級 最佳答案
如漢高祖劉邦。此人出生於沛縣一富戶家庭,但他自小就不願老老實實地務農或經商,不事「生產作業」,卻「好酒及色」,「多大言,少成事」,常常呼朋引類喝酒吃肉,無錢則賴帳,欠錢不還。為此,他遭到父親的痛斥,指責他不及乃弟會發家致富。這個流氓習氣很濃的劉邦後來得了天下,做了皇帝,仍沒有完全擺脫流氓的心理與口吻,竟然對他老父舊事重提,意洋洋地責問其父說:「某業所就孰與仲多?」竟將整個中國作為他的個人產業,「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於辭矣」。
如蜀漢昭烈帝劉備。他本是販草鞋出身的小商販,史載他「好結交天下豪傑」,實則喜歡混跡江湖。他沒有讀過什麼書,也沒有什麼學問,卻學得「喜怒不形於色」,善於吹噓自己,一見漢獻帝,馬上抬出「臣乃中出靖王之後,孝景皇帝膝下玄孫……」,其實毫無「法律根據」,但他卻藉此取得「皇叔」的政治資本。
如魏武帝曹操。他那「寧叫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的人生哲學,他那狡詐多變的權術與時哭時笑的虛偽做作,他在鎮壓敵與攻城屠城時的兇殘,時時流露出他十足的流氓腔調。
南北朝與五代十國時天下大亂,開國皇帝中流氓無賴出身的就更多了。如南朝陳武帝陳霸先、五代時的梁太祖朱溫、漢高祖劉知遠、周太祖郭威、前蜀主王建等出身都是市井平民或農民,但都不務正業,有的還結幫進行販賣私鹽等違法活動。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實際上的開國皇帝。此人被史家稱為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好皇帝,但他身上流氓氣也不少。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親兄李建成與親弟李元吉,還把建成的五個兒子、元吉的五個兒子也都殺了,把兄弟家的美女、珍寶都據為己有。事後他握父皇唐高祖李淵責難,就一方面陳兵宮外,一方面自己奔到宮內報告父皇,假裝悲慟,跪地抱住老父哭喊媽媽,甚至吮吸其父乳頭,意在打動父親追念亡妻而原諒與支持與掌權。
魯迅說:「中國的開國皇帝都有些流氓氣。」――這是符合歷史事實的。正因為這樣,這些取得最後勝利的皇帝們才常常得意地嘲笑安分守己的農民為「愚民」,嘲笑循規蹈矩的知識分子為「書生氣」。
[編輯本段]娃娃皇帝
開國皇帝取得了政權,登上了皇位。他是將政權、將天下江山視作他一人的私產的。私產決決不可轉讓給別人,這就是皇權的不可轉讓原則。他要佔據這個職位到永久。因而皇位們都企求長生不老。但是當死亡仍不可避免地到來時,他們就只得將位傳給自己最親近、最相信的人――兒子。這就是皇位世襲制。即使皇子尚在幼年,甚至還在襁褓之中,也仍然由其繼位。這樣,中國歷上就出現了許多娃娃皇帝。
據統計,中國歷史上共有29個娃娃皇帝。最早的是西漢昭帝,公元前86年登上皇位;最晚的是清代最後一個皇帝宣統,公元1909年做了皇帝。這其中年齡最小的首推東漢殤帝劉隆,他剛出生100天,就被擁立為皇帝。其他在10歲以下做皇帝的有:東漢的沖帝和東晉的穆帝2歲;北魏的孝文帝和清朝的宣統帝3歲;清朝的光緒帝4歲;東晉的成帝、北魏的孝明帝、南宋的恭帝5歲;清朝的順治帝與同治帝6歲;後周的恭帝和元朝的寧宗7歲;西漢的昭帝、東漢的質帝、三國的吳廢帝、清代的康熙帝等7人為8歲;西漢的平帝、東魏的孝靜帝等4人為9歲;東漢的和帝與三國時的魏廢帝等5人為10歲。至於在16歲以下稱帝的則不勝枚舉了。
娃娃做皇帝,當然不能管理國家大事,總是由太後、外戚或權臣攝政。這些攝政者往往根據自己的政治需要攬權營私,玩弄娃娃皇帝於股掌之上,甚至任意廢立誅殺,或取而代之。娃娃皇帝若能活到成年,為收回權力,又往往與攝政者展開死斗爭,演成慘劇。這種政治鬧劇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使皇宮充滿了刀光劍影與血腥氣。王莽鴆殺漢平帝與末帝、梁冀毒死漢質帝、康熙帝囚禁鰲拜等權臣以及慈禧太後殘暴地處置光緒帝等,就是著名的事例。在統治者忙於爭奪權力與血腥屠殺時,國家正常的政治經濟活動往往中斷,人民生活在痛苦與恐怖之中。
[編輯本段]白痴皇帝
如果繼承皇位的不是個娃娃,而是個呆傻的白痴,那就成了白痴皇帝。白痴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娃娃皇帝那麼多,但為害卻更大。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白痴皇帝是西晉惠帝司馬衷。他本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嫡次子,由於其兄司馬軌早死,他就成了嫡長子,被立為東宮太子。當時,負責教養太子的東宮官員都知道太子是個白痴,但為了維護嫡長子的繼承製以及自己未來的帝師地位,便合夥長期對晉武帝陷瞞真相。到晉武帝死,司馬衷即位做了皇帝,是為晉惠帝,其白痴真相便再也隱瞞不住了。有一次他出外聽到青蛙叫聲,便傻乎乎地問侍從:「為官乎?為私乎?」意思是這些青蛙是公家所有是私人所有的?侍從聽了哭笑不得,無法回答,只得敷衍道:「在官田為官,在私田為私」。有一次,全國鬧飢荒,老百姓沒飯吃,餓死無數。這個白痴皇帝聽了大臣匯報後,感到很奇怪,竟問待臣說:「老百姓既無飯吃,何不食肉糜?」這荒唐的話語成為千古笑話。王公大臣們知道惠帝是個白痴後,便都心懷不軌起來:爭權奪利者有之,結黨營私者有之,覬覦皇位者有之。最後終於爆發了骨肉殘殺的「八王之亂」,導致「五胡」入侵,天下擾攘,生靈塗炭。惠帝本人在糊糊塗塗做了17年皇帝後,也受盡磨難,被人下毒而死。不久,西晉滅亡。
另一個白痴皇帝是東晉帝司馬德宗。他是晉孝武帝的嫡長子,從小又痴又啞,「雖寒暑之變,無以辨也」。痴呆得分不清春夏秋冬。孝武帝生前就知道這個兒子是白痴,但為了維護皇位世襲與嫡長繼承製,仍不得不立他為太子。這樣,司馬德宗於公元397年做了皇帝,是為晉安帝,自然是一位白痴皇帝,根本不能理政,必然導致大權帝落,王公大臣各顯神通,把朝政搞得一塌糊塗。最後,這位白痴皇帝被權臣劉裕派人縊死。不久,東晉也就滅亡了。
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白痴皇帝是唐順宗李誦。他是唐德宗的嫡長子,本聰慧異常,學問過人,但在行宗病逝前四個月,突然中風,變得又痴又啞。唐德宗是一位精明皇帝,但他在發現太子痴啞以後,也無法不讓李誦繼位。李誦繼位,即為唐順帝,在位僅一年。在這一年中,朝政為王叔文、王?掌握,得到朝臣柳宗元、劉禹錫、韓泰等人支持,進行了著名的「永貞革新」(永貞為順宗年號)。但因這次革新損害了宦官與藩鎮的利益,遭到他們的聯合反對。唐順宗被迫退位當太上皇,皇位由順宗之子李純繼承,是為唐憲宗。二王與柳、劉諸人自然均遭貶逐。無辜的順宗也因受到驚嚇於次年死去。唐朝政局經歷了一次激烈的動盪,宦官專權與藩鎮跋扈的局面加劇。
白痴做皇帝,無不使政局動盪,國家多難。這是專制政治的惡果,也是封建社會的悲劇。
[編輯本段]皇帝壽命
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清高宗弘歷(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
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70)等。
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
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嬴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後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嬴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沖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周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
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幾歲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深遠。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過40年的有11位,
包括遼聖宗(49年)、明神宗萬曆帝(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劉備的兒子阿斗、蜀後主劉禪(40年)。
在位超過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緒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過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遼太宗(20年)、順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禎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則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後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豐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滿十年的皇帝超過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約兩百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兩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滿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顏承麟,從登基到駕崩僅有半天時間。很多皇帝登基時未滿周歲,還在吃奶,下面是這些皇帝登上皇位時的年齡統計。
五代十國的楚武穆王馬殷,75歲才登基,堪稱大器晚成。
武則天66歲才登基;
吳三桂66歲自封周前帝;
三國劉備60歲才登極;
漢高祖劉邦54歲稱帝;
袁世凱52歲自封中華帝。
從統計數字看,51歲到60歲稱帝者有25位;
41歲到50歲稱帝者有45位;
31歲到40歲稱帝者有63位;
21歲到30歲稱帝者有73位;
11歲到20歲稱帝者有93位;
5歲到10歲稱帝者有33位,
五歲以下稱帝者有11位。30歲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計210位。
康熙七歲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歲駕崩;
宋仁宗八歲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歲歿;
明神宗九歲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歲卒;
秦始皇13歲登基,做了36年皇帝,
49歲死;漢武帝15歲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歲卒。
他們做了一輩子皇帝,整部歷史就是皇帝史,然而,更多的是幼年儲君一登基便被殺,想長命點還是不要當沒有權力的太子,生在帝皇家未必是件好事,分分鍾人頭落地。每次改朝換代,就是一次血洗宮廷。到底有幾位皇帝能善終?
[編輯本段]皇帝的姓氏
(一)劉姓:54個
1西漢:漢高帝劉邦,漢惠帝劉盈,漢少帝劉恭,漢少帝劉弘,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 劉徹,漢昭帝劉弗陵,昌邑王 劉賀,漢宣帝劉詢,漢元帝劉奭,漢成帝劉驁,漢哀帝劉欣,漢平帝劉衍,孺子劉嬰。
2更始帝 劉玄。
3東漢:漢光武帝 劉秀,漢明帝 劉庄,漢章帝 劉炟,漢和帝 劉肇,漢殤帝 劉隆,漢安帝 劉祜,漢少帝 劉懿,漢順帝 劉保,漢沖帝 劉炳,漢質帝 劉纘,漢桓帝 劉志,漢靈帝 劉宏,漢後少帝 劉辯,漢獻帝 劉協。
4蜀漢:漢昭烈帝 劉備,漢後主 劉禪。
5(漢 前趙):光文帝 劉淵,昭武帝 劉聰,隱帝 劉粲, 劉曜。
6南朝(劉宋):武帝 劉裕,少帝 劉義符, 劉劭,孝武帝 劉駿,前廢帝 劉子業,明帝 劉彧,後廢帝 劉昱,順帝 劉淮。
7後漢:高祖 劉知遠,隱皇帝 劉承佑
8南漢:高祖 劉岩,殤帝 劉玢,中宗 劉晟,後主 劉鋹
9北漢:世祖 劉旻,睿宗 劉鈞,少主 劉繼恩,英武帝 劉繼元
(二)李姓:48個
1成漢:景帝 李特,武帝 李雄,哀帝 李班,幽公 李期,昭文 李壽,末主 李勢
2西涼: 武昭王 李暠,李歆,李恂
3唐朝:唐高祖 李淵,唐太宗 李世民,唐高宗 李治,唐中宗 李顯,唐殤帝 李重茂,唐睿宗 李旦,唐玄宗 李隆基,唐肅宗 李亨,唐代宗 李豫,唐德宗 李適,唐順宗 李誦,唐憲宗 李純,唐穆宗 李恆,唐敬 宗 李湛,唐文宗 李昂,唐武宗 李炎,唐宣宗 李忱,唐懿宗 李漼,唐僖宗 李儇,唐昭宗 李曄,唐哀帝 李柷
4後唐:庄宗 李存勖,明宗 李亶,閔帝 李從厚,末帝 李從珂
5南唐:烈祖 李升,元宗 李璟,後主 李煜。
6西夏:太祖 李繼遷,太宗 李德明,景宗 李元昊,毅宗 李諒祚,惠宗 李秉常,崇宗 李乾順,仁宗 李仁孝,桓宗 李純佑,襄宗 李安全,神宗 李遵頊,獻宗 李德旺,末帝 李睍
(三)曹姓:6個
曹魏:魏武帝 曹操,魏文帝 曹丕,魏明帝 曹睿,魏邵陵厲公 曹芳,高貴鄉公 曹髦,魏元帝 曹奐。
(四)柴姓:2個
後周:柴榮 柴宗訓
(五)陳姓:7個
南朝陳:陳高祖 霸先,世祖 蒨,廢帝 伯宗,高宗 頊,季帝 叔寶
五胡十六國 陳涼王國 陳安
(六)段姓:2個
1西燕:段隨
2北涼:段業
(七)馮姓:2個
北燕:馮跋,馮弘
(八)苻姓:8個
前秦:苻洪,苻健,苻生,苻堅,苻宏,苻丕,苻登,苻崇
(九)郭姓:1個
後周:郭威
(十)呂姓:4個
後涼:懿武帝 呂光,隱王呂紹,靈帝呂纂,建康公呂隆
(十一)孟姓:2個
後蜀:高祖 孟知祥,後主 孟昶
(十二)慕容姓:16個
1前燕:襄公 慕容廆,文明帝 慕容皝,景昭帝 慕容儁,幽帝 慕容暐
2後燕:成武帝 慕容垂,惠愍帝 慕容寶,昭武帝 慕容盛,惠文帝 慕容熙
3西燕:慕容泓,威帝 慕容沖,慕容覬,慕容望,慕容忠,慕容永
4南燕:獻武帝 慕容德,末主慕容超
(十三)冉姓:1個
冉魏:冉閔
(十四)武姓:1個
武周:武曌
(十五)石姓:10個
1後趙:明帝 石勒,海陽王 石弘,武帝 石虎,義陽王 石世,新興王 石遵,石鑒,石祗
2後晉:高祖 石敬瑭,少帝 石重貴
(十六)司馬姓:15個
晉朝:武帝 司馬炎,惠帝 司馬衷,懷帝 司馬熾,愍帝 司馬鄴,元帝 司馬睿,明帝 司馬紹,成帝 司馬衍,康帝 司馬岳,穆帝 司馬聃,哀帝 司馬丕,海西公 司馬奕,簡文帝 司馬昱,孝武帝 司馬曜,安帝 司馬德宗,恭帝 司馬德文
(十七)孫姓:4個:
孫吳:吳大帝 孫權,吳廢帝 孫亮,吳景帝 孫休,吳末帝 孫皓
(十八)王姓:9個:
1新:王莽
2前蜀:高祖 王建,後主 王衍
3閩:太祖 王審知,嗣王 王延翰,惠宗 王延鈞,康宗 王昶,景宗 王曦,殷帝 王延政
(十九)蕭姓:18個
1南齊:高帝 蕭道成,武帝 蕭賾,鬱林王 蕭昭業,海陵王 蕭昭文,明帝 蕭鸞,東昏侯 蕭寶卷,和帝 蕭寶融
2南梁:武帝 蕭衍,臨賀王 蕭正德,簡文帝 蕭綱,豫章王 蕭棟,武陵王 蕭紀,元帝 蕭繹,閔帝 蕭淵明,敬帝 蕭方智
3西梁:宣帝 蕭詧,明帝 蕭巋,後主 蕭琮
4遼:蕭太後 蕭綽,蕭撒葛只
(二十)楊姓:7個
1隋:文帝 楊堅,煬帝 楊廣,恭帝 楊侑
2楊吳:太祖 楊行密,烈宗 楊渥,高祖 楊渭,睿帝 楊溥
(二十一)姚姓:3個
後秦:武昭帝 姚萇,文桓帝 姚興,末主 姚泓
(二十二)秦姓:2個
秦:始皇帝 趙政,二世 胡亥
(二十三)宇文姓:6個
北周:文帝 宇文泰,孝閔帝 宇文覺,明帝 宇文毓,武帝 宇文邕,宣帝 宇文贇,靜帝 宇文衍
(二十四)元姓:11個
1北魏:孝文帝 元宏,宣武帝 元恪,孝明帝 元詡,幼主 元釗,孝庄帝 元子攸,長廣王 元曄,節閔帝 元恭,安定王 元朗,孝武帝 元修
2東魏:孝靜帝 元善見
3西魏:文帝 元寶炬,廢帝 元欽
(二十五)趙姓:18個
宋朝:宋太祖 趙匡胤,宋太宗 趙光義,宋真宗 趙恆,宋仁宗 趙禎,宋英宗 趙曙,宋神宗 趙頊,宋哲宗 趙煦,宋徽宗 趙佶,宋欽宗 趙桓,宋高宗 趙構,宋孝宗 趙眘,宋光宗 趙敦,宋寧宗 趙擴,宋理宗 趙昀,宋度宗 趙禥,宋恭帝 趙顯,宋端宗 趙昰,趙昺
(二十六)朱姓:19個
1後梁:太祖 朱溫,廢帝 朱友珪,末帝 朱瑱
2明朝:太祖 朱元璋,惠帝 朱允炆,成祖 朱棣,仁宗 朱高熾,宣宗 朱瞻基,英宗 朱祁鎮,代宗 朱祁鈺,憲宗 朱見深,孝宗 朱佑樘,武宗 朱厚燳,世宗 朱厚熜,穆宗 朱載垕,神宗 朱翊鈞,光宗 朱常洛,熹宗 朱由校,思宗 朱由檢
還有幾個未漢化的少數民族姓氏
(二十七)愛新覺羅姓:12個
清朝: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高宗 愛新覺羅弘歷,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文宗 愛新覺羅奕詝,穆宗 愛新覺羅載淳,德宗 愛新覺羅載湉,遜帝 愛新覺羅溥儀
(二十八)勃兒只斤姓:15個
元朝:太祖 鐵木真,太宗 窩闊台,定宗 貴由,憲宗 蒙哥,世祖 忽必烈,成宗 鐵穆耳,武宗 海山,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英宗 碩德八剌,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天順帝 阿速吉八,文宗 圖帖睦爾,明宗 和世剌,寧宗 懿璘質班,順帝 妥懽帖睦爾
(二十九)乞伏:4個
西秦:宣烈王 乞伏國仁,武元王 乞伏乾歸,文昭王 乞伏熾盤,末主 乞伏慕末
(三十)禿發:3個
南涼:武王 禿發烏孤,康王 禿發利鹿孤,景王 禿發傉檀
(三十一)拓跋:15個
代:拓跋猗盧,拓跋普根,拓跋始生,平文帝 拓跋鬱律,惠帝 拓跋賀傉,煬帝 拓跋紇那,烈帝 拓跋翳槐,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北魏:道武帝 拓跋珪,明元帝 拓跋嗣,太武帝 拓跋燾,南安王 拓跋余,文成帝 拓跋浚,獻文帝 拓跋弘
西魏:恭帝 拓跋廓
(三十二)完顏:10個
金朝:太祖 完顏阿骨打,太宗 完顏晟,熙宗 完顏亶,海陵王 完顏亮 ,世宗 完顏雍,章宗 完顏璟,衛紹王 完顏永濟,宣宗 完顏珣,哀宗 完顏守緒,末帝 完顏承麟
(三十三)耶律姓:13個
遼朝:太祖 耶律阿保機,遼東丹王 耶律倍,太宗 耶律德光,世宗 耶律阮,穆宗 耶律璟,景宗 耶律賢,聖宗 耶律隆緒,興宗 耶律宗真,道宗 耶律洪基,天祚帝 耶律延禧
西遼:耶律大石,耶律夷列,耶律直魯古
(三十四)赫連姓:3個
夏:赫連勃勃,赫連昌,赫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