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南酸棗】和【黃皮】是同一種植物嗎
是不同的兩種植物,黃皮屬於芸香科植物的熱帶水果樹,南酸棗為亞熱帶漆樹科植物用材樹種。
南酸棗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Roxb.) Burtt et Hill
漆樹科Anacardiaceae南酸棗屬
別名:南酸棗酸棗醋酸樹厚皮樹花心木
② 這是什麼樹的果子
這是不能吃的,我們老家有很多這樣的果子。是給鳥兒吃的。
③ 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被發現,南酸棗是什麼
提起南酸棗,很多北方的朋友根本就沒有聽過這種物種。但是提起酸棗糕,相信很多人還是吃過的這種酸棗糕,南酸棗又名化龍果、四元果,是一種漆樹科的植物。而它也是一種速生造林的物種,它的樹皮以及葉子都可以用來烤膠,而它的果實更是可以用來生食或者做成各種食物,也可以釀酒。
當然很多南方的朋友小時候是吃過這個果子的,畢竟一些地方會專門做酸棗糕,這種酸棗糕酸酸甜甜又非常軟糯,自然而然也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喜愛。當然現在的酸棗糕也是非常貴的,也比不上家裡所做的味道。但對大家來說,有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形態是可以被想像的。
當然它的果核也是活性炭的主要原料,而在阿姆渡遺址中就存在很多的南酸棗的存留。這也證明遠古的先民已經發現南酸棗的果實能夠食用。當然南酸棗核還發現於跨湖橋和田螺山。現在南酸棗所做的食物也是很多的,味道也比較好,吸引了很多人。不過這次發現的南酸棗化石對我國乃至世界的意義都是非常大的。
④ 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長啥樣子
這顆被發掘出來的南酸棗其實就是一顆化石,表面上看著乾乾巴巴,顏色也是黑黢黢的。這顆南酸棗是在福建漳浦發現的,與其說它是一顆化石,不如說它是一顆植物中的木乃伊。它是通過脫水乾枯的方式將原本的找的形態保留了下來。這顆果實的發現也證實了,我們現在所吃的棗是由南酸棗演變而來的,並且證明了棗的原產地是在我國。
果肉呈一種漿狀,整個花期在4月,果期在8~10月。而南酸棗還有著很好的保護水土的作用,其果木高大樹皮和葉都可以用來煉制膠,果實既可以食用又可以用來釀酒。而且它的樹皮和果實都可以作為中葯使用,有著消炎解毒,止血止痛的功效,還能夠用來治療燒傷燙傷等。可謂是渾身上下都是寶,而且科學家通過對其形態生物特徵以及基因的分析也證實了藍酸棗是現代棗的祖先。
⑤ 南酸棗的形態特徵有哪些
南酸棗(Choerospondias axillaries)為漆樹科落葉喬木。在我國分布於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福建、浙江。日本、印度也有。南酸棗植株高達30米。樹干端直,樹皮灰褐色,淺縱裂,老則片狀剝落。奇數羽狀復葉,小葉7~15片,卵狀披針形,幼枝及萌芽枝之葉有粗鋸齒。4月開紫紅色花,雌雄異株或雜性異株,雄花和假兩性花排列成圓錐狀聚傘花序,雌花單生葉腋。核果橢圓形,9~10月成熟,黃褐色。
南酸棗
⑥ 這是什麼果子
中文學名 南酸棗
拉丁學名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 Burtt et Hill
. 別 稱 五眼果、四眼果、酸棗樹、貨郎果、連麻樹、山棗樹、鼻涕果
⑦ 南酸棗(山棗、五眼果)如何生長
學名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Roxb.)Burrt&Hill(Spondias acillaris Roxb.)
英名 Axillary mombin
漆樹科(Anacardiaceae)南酸棗屬(Choerospondias)植物。本屬僅一種,野生於我國西南部和華南低至中海拔疏林中。印度、日本也有分布。落葉喬木,樹高7~13m,著花的小枝粗壯,無毛,枝條紫黑色,皮孔圓點狀凸起,紅褐色。奇數羽狀復葉,長20~25cm,葉軸微被毛;小葉7~15片,對生,紙質,長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6~10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部偏斜。花雜性異株,有雄花、不孕性兩性花與雌花三種,雄花與不孕性兩性花著生於圓錐花序上,花序長4~12cm,花小,直徑0.3~0.4cm,花瓣淡紫色;雌花較大,單生於枝條上部的葉腋間,具梗。核果卵形,長2~2.5cm,直徑1.4~2cm,兩端圓形(圖4-7)。本種適應性強,生長快,可用種子繁殖,6~8年結果。南酸棗植株形態與嶺南酸棗較相似,但南酸棗枝條黑色,葉片深綠色,葉脈較多,果實較大,種子也較大,橢圓形,頂部有5個孔。果味甜,可鮮食,亦可釀酒。南酸棗性味酸澀寒,具消食滯功能,治食滯腹痛。糖拌五眼果、南棗子煮雞蛋,都是葯膳。樹皮可入葯,據介紹:樹干二層皮研末調油可塗水火燙燒傷,有涼血解毒,止血、止癢的功效。
圖4-7 南酸棗
1.葉片 2.果實
(許曉霖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