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朝花夕拾手抄報
我認為要從這幾個方面考慮:
1.《朝花夕拾》的主要內容 ,作者簡介,寫作背景
2.你讀了《朝花夕拾》後的感想
3.學習《朝花夕拾》作者的寫作手法 (這項有沒有都行)
4.寫一些《朝花夕拾》里的精彩片斷
5在報底畫一些小花,一個小孩在撿花,報頭畫一抹夕陽,再加一些別的景物,就OK啦!
② 關於朝花夕拾的手抄報
魯迅原名周樹人,筆名魯迅,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少年時代在家塾學習詩書經傳,喜歡野史雜錄和民間繪畫藝術。1898年就讀於洋務派創辦的南京江南水師學堂,數月後重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路礦學堂,開始接觸新學。1902年到日本留學。4月入弘文學院,1904年4月結業,6月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這一時期開始參加各種民族民主革命活動,廣泛涉獵西方近代科學文藝書刊。最早的一篇譯述文章《斯巴達之魂》前半部分發表於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後半部分載於第9期);同年在東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譯科幻小說《月界旅行》。1906年棄醫學文,希望以文藝改造國民精神。籌辦文藝雜志《新生》,未果,轉而在《河南》雜志發表《人之歷史》、《摩羅詩力說》、《文化偏重論》等重要論文。與周作人合譯《域外小說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辛亥革命後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1911年用文言寫了第一篇小說《懷舊》,思想特色和藝術風格,都與後來小說相同,捷克學者普實克認為它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先聲」。1912年2月應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職,後隨教育部遷往北京。1918年5月開始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發表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此後3年間陸續在《新青年》發表小說、新詩、雜文、譯文50餘篇,並參與《新青年》編務。1920年8月被聘為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文科講師。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傳》在《晨報副刊》連載。1923年,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吶喊》出版。1926年出版《彷徨》。除了小說,魯迅還寫了很多具有獨特風格的雜文,以《隨感錄》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發表。1925年出版雜文集《熱風》。此後幾乎每年都有雜感集問世。
20年代中期,參與創辦《莽原》周刊、《語絲》周刊和文學社團末名社。1927年初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1927年8月到廈門大學任教授。同年10月抵上海,從此定居上海,專事寫作。1928年與郁達夫創辦《奔流》雜志。193O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他是發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領導人,曾先後主編《萌芽》、《前哨》、《十字街頭》、《譯文》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作者說,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陸續發表於《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魯迅在廣州重新加以編訂,並添寫《小引》和《後記》,1928年9月結集時改名為《朝花夕拾》。於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為作者所編的《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書局重排出版。書的封面為陶元慶所繪。
等重要文學期刊。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對貓的厭惡和仇恨的《狗·貓·鼠》;懷念長媽媽又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阿長與<山海經>》;批判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的《二十四孝圖》;表現封建家長制陰影的《五猖會》;描繪迷信傳說中的勾魂使者《無常》;寫童年之事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揭露庸醫誤人的《父親的病》;描寫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的《瑣記》;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范愛農》。《朝花夕拾》將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社會改革的巨大熱情。
創作《朝花夕拾》時魯迅已是文壇舉足輕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慘案後,魯迅寫了《紀念劉和珍君》等文章,憤怒聲討反動政府的無恥行徑,遭到反動政府的迫害,不得不過起顛沛流離的生活。他曾經先後避居山本醫院、德國醫院等處。盡管生活艱苦,還寫了不少的散文詩和《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三篇散文,它們後來與魯迅在慘案發生之前寫作的《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一起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魯迅接受了廈門大學的聘請,南下教書,但他在廈門大學只待了四個多月,因為他發現廈門大學的空氣和北京一樣,也是污濁的。 魯迅在這里見識了種種知識分子的丑惡嘴臉,毫不留情地進行抨擊。魯迅雖然不喜歡廈門大學,但他對自己擔任的課程卻傾注了全力,他上的課很受學生的歡迎。在繁忙的教學之餘,魯迅寫了很多作品,這其中就包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和《范愛農》五篇散文。這五篇散文與在北京創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構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熱心網友
③ 七年級朝花夕拾與西遊記手抄報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包含《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共計10篇。
《狗·貓·鼠》——通過對貓和鼠的一些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所謂的「正人君子」並闡述作者仇貓的原因。
《五猖會》——對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擊,表達了作者對此的厭惡之情。
《無常》——描繪迷信傳說的勾魂使者,諷刺了當時自稱「正人君子」的軍閥統治文人。
《阿長與〈山海經〉》——本文通過記敘「我」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八件事,刻畫了一位雖然沒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對生活有著美好希望,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的普通保姆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懷念,祝願之情。
《二十四孝圖》——批評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通過對百草園自由歡樂生活和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父親的病》——揭露庸醫害人和對封建孝道的不認同。
《瑣記》——介紹魯迅先生沖破封建束縛,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的一段故事。
《藤野先生》——本文回憶藤野先生對自己親切關懷和嚴格教誨,贊揚了他的政治熱忱,嚴謹治學和博大胸懷,抒發了感激和懷戀之情,並追述自己當年棄醫從文的思想變化過程,表現了思戀老師的教導,認真做人的決心。
《范愛農》——追敘作者在日本留學時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倍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魯迅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④ 《朝花夕拾》的手抄報照片
望採納
⑤ 初中《朝花夕拾》讀書手抄報一等獎
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相信很多人都拜讀過,魯迅先生是以回憶的方式寫出了這本書,大多用了凝練的筆法摘取那些深藏在記憶里的生活片段加以描述,選擇具有象徵意義的情節和細節描寫了人物的神情、心態。今天中華板報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簡單好看的朝花夕拾手抄報圖片,朝花夕拾,我們一起來畫一份漂亮的朝花夕拾手抄報吧!
⑥ 《朝花夕拾》手抄報素材。作者介紹,內容介紹,背景介紹,讀後感悟評價的
摘要 創作背景:
⑦ 朝花夕拾的手抄報怎樣做
《朝花夕拾》:掌握作者及全書內容(概括內容、對其評價)、主要作品篇目及其主要內容所涉及到的人物形象及其特點。
1.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並第一次使用「魯迅」這個筆名;中篇小說《阿Q正傳》、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彷徨》等。
2.全書簡介 :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後改名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的「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對朝花夕拾書名進行解析:早上的花晚上來撿,就是成年時回憶往事。《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歷與體驗的文字。它既有溫馨的回憶又有理性的批判,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社會改革的巨大熱情。
⑧ 朝花夕拾手抄報 初一 簡單 漂亮 步驟
朝花夕拾手抄報,你可以按照這幾個版塊來設計。例如,朝花夕拾簡介,魯迅個人簡介說明。因為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作品。講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代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
然後再搭配一個魯迅人物圖,背景可以搭配一些花草啊,樹啊等等作為修飾,這樣一款漂亮手抄報就做好了。
⑨ 《朝花夕拾》手抄報簡單好看字又少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大都寫愛與回憶其給我感觸大反抗舊勢力散文《狗貓鼠》了篇文章針對正人君子魯迅譏諷們散布流言、表面上戴著面具實際上只為自己好處罷了,只為自己好處假裝成幅正義化身樣子也表述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時而副媚態等特性憎恨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弱小者同情和對暴虐者憎恨《朝花夕拾》
⑩ 以《朝花夕拾》為主題的手抄報
小題1:如「火花」「萌芽」「文學之星」「新視窗」等。 小題1:言之成理皆可。 小題1:語言優美,言之成理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