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昆明古建築物分布
石寨山遺址
【石寨山遺址】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晉寧縣晉城西5公里處滇池之濱。1955年至1960年曾四次考古發掘,清理戰國至西漢滇國王族墓50座,出土文物4000餘件,包括一枚滇王金印。文物以青銅器最多、最精彩,這些青銅器上鑄刻了反映戰爭、祭祀、朝貢、勞動等廣闊的社會場面。這里有奴隸、奴隸主,有武士、平民,有巫覡、商人,還有少數隆鼻深目、虯髯異服者,顯然是外來人種。在青銅器形上,最有代表性的是銅鼓、貯貝器和被稱為"人類屋宇模型"的干欄式房屋,為國內其他地區所少有。有一件"詛盟祭祀"的器蓋上,僅銅鑄人物就有127個。還有一批"異形器物",如尖葉形銅��NB159�!⒊ぬ跣瓮�鋤、蛇頭形頸首無格青銅劍以及各種動物形兵器。青銅器還刻意突出了成百上千的動物形象,如牛、虎、蛇、豹、馬、羊、孔雀、鵜鶘、鴛鴦、青蛙、獒犬等。石寨山青銅器的製造,除採用陶范工藝外,對精密鏤空器物,還使用了當時世界上先進的"失蠟鑄造法"。��
王仁求碑
【王仁求碑】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安寧市鳴矣河鄉小石庄村蔥蒙卧山上。碑體為紅砂石,通高2.8米,寬1.5米,文34行,行53字,共1540字。額為隸書"大周故河東州刺史之碑"。唐代文學家閭丘均撰,王仁求之子王善寶書丹。碑立於武周聖歷元年(698),是昆明地區僅存的唐碑。此碑於明代被楊升庵發現時,沒於荒草中,因作詩曰:"荒涼誰過問,郡乘不曾知。"到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經金石學家王昶宣揚,聲名大振,許多學者和地方誌都把它收錄在冊,許多在雲南做官的人,離任時都要捶拓數份以為至寶。王仁求,安寧人,為河東州刺史。其祖出於太原,與?氏先祖相同,同為西��NB15A�0茁�之大姓。唐王朝擢用為將,平定蒙儉的侵擾,立有戰功。王氏領地正當滇東��NB15A�J蝦偷嵛髏墒現�間。此碑是研究唐王朝經略雲南的重要史料。��
東西寺塔
【東西寺塔】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昆明市區南部。原址為唐代常樂和慧光寺,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弄棟節度使王嵯巔派大匠尉遲恭韜所建。西塔曾在明弘治十二年(1499)大地震時傾倒,弘治十六年(1503)仿東塔重建;東塔在清道光十三年(1833)地震中傾圮,光緒九年(1883)復照西塔式樣重建,實是有趣的巧合,二塔皆保有唐代式樣。東塔高40.57米,系三級石台基密檐空心四方磚塔,平面邊長7.23米,牆厚2.7米。有螺旋木梯直通第十層。共13層,第一層最高,達10米,券門,有地宮,深1.5米,原置木雕坐佛一尊,今失。第二層至第十二層四面設龕,券頂,龕高0.52米,寬0.54米,各層置佛一尊,皆善男信女所捐。各層出檐以10層平磚疊澀而出,第二層作狗牙稜角,檐面寬從0.9米至1.1米不等。塔頂四角置銅制迦樓羅4隻,高2.03米。在雞喙內噙有管狀口笛,每當西南風勁吹之時,即嗚嗚鳴叫,聲聞遐邇。現口笛銹蝕,不再鳴叫。西塔形制與東塔相似,不同之處是無地宮。1984年維修時挖出大量糯米與黃泥的膠結物,其作用是加大基礎強度,這是明代建築技術的特徵。西塔體形略小,高36米,底邊長6.95米,塔身厚度2.5米。塔砧中偶有凸起斜方紋和寶塔圖,顯然是唐代原砧。東西寺塔是典型的雲南密檐方塔,它與內地同類型磚塔(如西安小雁塔)相比,具有鮮明的特徵。��
地藏寺經幢
【地藏寺經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昆明市區拓東路71號。又名大理國經幢,簡稱古幢,始建於宋代。1923年修整後,辟為古幢公園,現為昆明市博物館。這座大理國時期的石幢,七級八面,由五段砂岩雕刻組成。高6.5米,周雕密教佛、菩薩及天龍八部約300尊。大像高約1米,小像不足3厘米,刀法遒勁,精美絕倫,中外專家推崇為滇中藝術極品。明代以前全國有石幢600多座,然在一幢之上造像之多,內容之豐富、精美,實為空前。在石幢基座上陰刻漢文《造幢記》,共62行,622字,無年月。外形像座寶塔,八角七層,下面基層是一個八角形的須彌座,上面浮雕著八條盤龍,四角是地神蹲伏四邊;往上則有身披甲胄、手持斧鉞、腳踏鬼奴的四大天王。以上四層分別刻有釋迦牟尼說法圖,菩薩羅漢像,並裝飾配刻有樓閣殿宇;第六層刻梵文《佛頂尊勝陀羅尼咒》、《大日尊發願》、《發四宏誓願》等經典。此外還刻有漢文譯的《佛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從石幢所雕刻的題材看,宗教色彩異常濃厚,較當時中原的一些經幢雕刻的風格大相徑庭,雕刻手法除金剛像稍微粗獷外,其他佛像與建築物的構圖造型都很精美,線條明快細膩,最為生動,表現了高度的藝術技巧。從《造幢記》的文體來看,是駢文與散文兼行,充分反映了白族文化與漢文化的緊密關系。這在全國也是罕見的,被日本學者評價為中國絕無僅有之傑作。��
筇竹寺五百羅漢
【筇竹寺五百羅漢】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筇竹寺位於城西北14公里處玉案山。建於宋代大理國時期,屢遭破壞。明永樂十七年(1419)受火災,永樂二十年(1422)重修,歷時7年竣工。以後又經清咸豐、光緒年間重修。現存寺院便是清末遺制。著名的彩塑五百羅漢像,也就在這一時期完成。現筇竹寺由山門、鍾樓、天王殿、羅漢堂、廂房、大雄寶殿、後院服務部、華嚴閣、海會塔組成。主體建築布局東西向,南北對稱。寺院面積2.5公頃,森林山場面積629.5公頃,樹種以雲南松為主。山門內有明代孔雀杉兩株,其中一株胸徑1.44米,株高29米,冠幅直徑13米。五百羅漢是筇竹寺的重點文物,為四川師傅黎廣修所塑。光緒九年至十六年(1883~1890),黎廣修帶著他的弟子,嘔心瀝血7年,塑造了筇竹寺"梵音閣"、"天台來閣"及大雄寶殿兩廂的羅漢群像。二羅漢堂內各塑216尊,大雄寶殿68尊,共計500尊。羅漢堂內的泥塑分上、中、下三層排列,高度和真人一樣。黎廣修的這組創作,擺脫了佛教傳統泥塑那種正襟危坐、神情呆滯、千人一面的模式,以豐富的現實社會人物為模特兒,造型逼真,性格鮮明,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大雄寶殿內還有元仁宗延�倘�年(1316)立白話碑,又稱蒙漢文聖旨碑,是研究歷史、語言及雲南宗教史的珍貴資料。��
法華寺石窟
【法華寺石窟】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安寧市洛陽山小桃花村。法華寺為宋代大理段氏政權所建,原寺毀於清咸豐七年(1857)。其地野花爛漫,流水潺潺,人跡罕至。洛陽山峭壁如削,突兀而立。紅砂岩上鑿有24個洞窟。石窟分為四處。山壁最下層是第一處,並排圓雕兩菩薩,各高1.5米,是石窟中除了卧佛外,形體最大的造像。右雕觀世音菩薩,頭戴花冠,身著通肩袈裟,結跏趺坐,金剛座下有巨蓮兩朵;背光兩圈,上圈壓在下圈上,呈葫蘆狀。右邊並坐的菩薩亦頭戴寶冠,左手托尼珠,右手持一物已斷損,從頭旁殘存石雕看出是一寶幢,因此斷定是地藏菩薩。第二處石雕在二菩薩左後方大約30米處,是十八羅漢窟。每窟高80厘米,拱頂,內雕羅漢一尊,高約60厘米,像大部損壞,無頭。羅漢分三層,在一層正中,清康熙間有人刻"晚照"兩個大字,意即安寧八景的"夕陽晚照"。第三處在羅漢窟左10餘米處,有二窟。第一窟雕一人雙手抱膝垂首沉思,左衽右袒,是釋迦牟尼苦行圖。第二窟一人廣袖長衣,手捧碗盞,此即牧女獻乳。牧女身後緊跟水牛一頭,背負經籍,以牛角觸女衣。第四處遠在羅漢窟南100米之外,雕一涅磐佛,長4米,卧佛頭南面東,螺髻,通肩袈裟,袒胸跣足,曲肱而枕,神情悠然。窟外右壁有"法本輪谷天登"六字。��
曹溪寺
【曹溪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安寧市西北7公里處螳螂川西岸,龍山山腰。寺院布局隨山勢層層上升,沿中軸線有山門、韋陀殿、大殿、後殿。大殿前左右設鍾、鼓樓。寺始建於宋,但現存建築僅大殿為明嘉靖重建,其餘皆清代遺構。大殿重檐歇山,抬梁結構。面闊5間12.3米,進深5間11米。斗拱雄渾粗大,外檐上下均為十字拱。斗拱古樸,有宋元遺風。寺內文物薈萃,著名的有明脫紗西方三聖像,銅鑄大黑天神和南海三聖,以及南宋大木雕南海三聖。還有明末狀元楊升庵的二方碑,康熙雲貴總督的一方碑,皆文辭清白,為碑中上品。曹溪寺大殿是雲南現存古建築中年代最早,技術、藝術價值最高的建築。��
咸陽王墓
【咸陽王墓】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咸陽王是元代第一任雲南平章政事賽典赤・贍思丁的封號。他的墓有兩座,一在昆明市區五里多小學內。高2.8米,寬2.4米,長4米,四面鑲石,正面有袁嘉穀書刻"元咸陽王贍思丁墓"八字,左面刻有《元史・贍思丁傳》,右邊刻民國六年(1917)袁嘉穀所撰《重修咸陽王陵記》。墓上方有石雕檐形蓋板。墓築於一高台上,台正面設欄桿,兩旁有石階通道。民國初,昆明保廷梁重修王墓時,發現墓中無屍骨,僅有銅壺、浴巾,應為專供後人瞻拜的紀念冢。贍思丁的真身墓在松華壩馬耳山馬家庵村。此地天空地闊,野花滿山,墓南向,下部砌石,上部封土,高1.8米,闊1.4米,長2.6米。墳前右前方是其子納速剌丁墓,形制相同。1987年,昆明市文管會修復贍思丁父子墓,重立墓碑。贍思丁於至元十一年(1274)至至元十六年(1279)治滇期間,在政治上輕賦而重撫,著意改善民族關系,並進行行政改革,推行郡縣制;經濟上注重發展農業,大力開發水利事業,通六河,浚海口,築松華壩水庫,這些設施至今猶造福昆明人民;文化上創建文廟,購經史,推行中原先進的文化教育事業。他治滇6年,政績卓著,深得民心,死於任所。��
金剛塔
【金剛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昆明南郊官渡古鎮。初建於元至正年間(1341~1367),明天順二年(1458)重建,康熙年間重修。形似北京北海白塔的金剛塔,為磚石結構密宗塔,塔的下部為寬10.4米見方的須彌座式石台,台高4.7米,有十字貫通的四門券洞,建塔之初,人可以四面進出,故俗稱"穿心塔"。現塔基已下沉,門洞只剩1米多的翻拱部分在地面上,但塔身仍平穩端正。塔的上部,中央建主塔,四角配以小塔。四周有石雕圍欄。主塔的造型是,方形座上置瓮形經幢,頂上豎傘蓋,傘上有四天王小銅像分立四方。方形塔座上雕刻著獅、象、馬、孔雀等動物形象,四角各雕力士像一尊,造型生動。由塔基底至塔頂高16.5米。此塔系雲南省內僅有,對研究西南佛教史和古建築藝術均有重大價值。��
金殿
【金殿】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名銅瓦寺、太和宮。位於距市區東北7公里的鳴鳳山(又名鸚鵡山)巔,坐東向西,是雲南著名的道觀。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明崇禎十年(1637),雲南巡撫張鳳翮將銅殿移至賓川雞足山天柱峰。清康熙十年(1671),平西王吳三桂重建現存這幢銅殿,供北極真武銅像。這座銅殿規模比原拆走的更大、更精,佔地200平方米,重檐歇山頂,周匝迴廊。脊樑上正書"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大呂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王吳三桂敬築"。面闊3間7.8米,進深6.15米。殿四面各設一堂六抹隔扇門,前後各10扇,左右各8扇,共36扇。殿外有一對銅亭,供奉龜蛇二將,殿前豎有高桿日月七星旗。近有建築、小亭、旗桿,均為青銅鍛鑄而成。1977年以後,國家逐年投入巨資,修建了兩條上山公路,修葺了一、二、三天門和太和宮的古建築,成立了文物陳列室。1983年在銅殿以南的鳴鳳山最高處建了一幢29米高的鍾樓,鍾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呈十字形,三層三十六戧角。鍾樓三樓穹頂下懸掛著一口大銅鍾,此鍾鑄於明永樂二十一年(1423),鍾高3.5米,口徑周長6.7米,重13.84噸,原掛在昆明城南宣化樓上,最初用作報時,後用於報警。1953年拆除宣化樓,將鍾移至古幢公園,後移至金殿保護。在鍾樓周圍油杉林中修築步道、亭子,在山林中拓建游覽區,建成佔地30多公頃的"昆明園林植物園"。植物園包括:溫室區,萬株山茶花園,鸚鵡園,木蘭園,薔薇園,櫻花區,月季區,雪松草坪園,竹類植物園,水景園等。現金殿風景名勝區已發展園地60多公頃。��
馬哈只墓碑
【馬哈只墓碑】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晉寧縣昆陽鎮月山鄭和公園馬哈只墓前。馬哈只是鄭和之父,墓前三碑並立,正中即馬哈只墓碑,額篆"故馬公墓誌銘"。碑座為一巨龜。碑為紅砂石,高1.6米,寬0.93米,楷書,文14行,行28字,碑陰右上角有鄭和回鄉掃墓題記。在馬公碑銘右側,並立夏光南所撰《鄭和太公墓誌銘跋》青石碑一通,立於民國24年(1935);左側並列邑人武良英書刻的《明史・三保太監鄭和傳》青石碑,也刻於民國24年。��
大觀樓
【大觀樓】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昆明市區西南大觀公園內。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雲南巡撫王繼文倡議近華浦內挖一大湖塘,建樓二層,名大觀樓。清道光八年(1828)雲南按察史翟錦光將樓改建為三層。咸豐三年(1853)咸豐皇帝御賜"拔浪千層"金匾額,現仍懸掛在樓檐。大觀樓地處滇池北濱,與滇池西岸的太華山隔水相望,風景秀美壯麗,再加上它有眾多著名楹聯、匾額和名人書法,遊人漸多,遂成名勝之地。特別是孫髯的180字長聯,更是為人稱道。1950年辟為公園,並將周圍的魯園、庾園、馬園、陳園、柏園、李園、丁園等八家私家花園、別墅先後交給大觀公園管理,擴大游覽區,使公園面積達38公頃,其中陸地14公頃,水面24公頃。��
雲南陸軍講武堂
【雲南陸軍講武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昆明市內翠湖西岸。創建於清宣統元年(1909),就原武備學堂和陸軍小學堂擴建,當時主要為培養新軍中下級軍官。初期由雲貴總督督辦,第二年由李根源任總辦(相當於校長),在校教官大都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並有許多人參加了同盟會。講武堂向學員灌輸孫中山的革命思想,秘密建立同盟會組織,傳閱進步書刊,使該校成為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一座堡壘。講武堂原址包括今科技館、省圖書館范圍,現僅存主體建築一幢,布局為走馬轉角樓式磚木結構大四合院,二層樓房各邊長120米,進深10米,高12米,南樓為閱兵樓,是重點所在,高15米。院內為操場。學校設步、騎、炮、工四個分科,每期一年至一年半不等,到1928年止,共舉辦了23期。一些傑出的革命將領曾畢業於講武堂,如朱德是第一期丙班畢業生,葉劍英是第十二期學生,周保中是第十七期學生。自第三期起,講武堂還招收了許多來自朝鮮、越南的學生,如朝鮮的崔庸健是第十八期學生。越南胡志明也多次秘密選派青年來講武堂學習,為其抗法斗爭造就了一批軍事骨幹。在雲南"重九起義"、"護國運動"以及後來的抗日戰爭中,講武堂師生前仆後繼,流血犧牲,表現出高度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為民族解放、為反法西斯立下不朽功勛。��
朱德詩碑
【朱德詩碑】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朱德贈映空和尚詩文碑。現存於昆明市區東郊曇華寺公園內。碑體青石,高1.22米,寬0.55米。碑文分序、詩兩部分,共15行,計331字,楷書,立於1922年正月。序文表達了朱德十年從戎,血戰沙場的經歷。他本意掃除專制,恢復民權,詎料國事日非,內訌外患,依然黑暗世界,前途渺茫,報效無門。詩中明寫映空,實訴自己之隱痛,真實反映了朱德在尋求革命真理過程中的思想狀況。同年朱德辭官赴歐洲參加中國共產黨。映空和尚(1864~1922),昆明人,時為曇華寺住持。��
皎平渡
【皎平渡】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祿勸彝族自治縣境內金沙江邊,距昆明190公里。1935年5月1日到9日,中央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共3萬餘人,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指揮下,用僅有的7隻木船,從皎平渡勝利地渡過天塹金沙江,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1994年5月9日,在皎平渡建造"紅軍渡江紀念碑"。
聶耳墓
【聶耳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昆明市郊西山公園內。墓園佔地1200平方米。背依青山,前臨滇池。墓園呈雲南月琴狀,七個花壇表示七個音階。墓穴位於月琴發音孔上,圓形,直徑3.8米,由24塊墨石壘砌,象徵聶耳24歲年輕的生命。墓上安放著直徑1.5米漢白玉雕刻的花圈。墓碑正面刻郭沫若手書"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背面刻郭沫若撰寫的墓誌銘。墓後屏風牆上刻有以萬里長城、義勇軍進行曲和群眾抗日救亡等內容組成的大型浮雕和田漢當年的悼詩。墓前方有漢白玉雕高3.2米的聶耳全身像一尊。墓左側建有接待室及墓園管理用房。1985年墓園整修一新,於7月17日在西山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暨新墓落成典禮。
一二・一四烈士墓
【一二・一四烈士墓】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昆明市區雲南師范大學內。1945年11月25日,西南聯合大學、雲南大學6000餘師生呼籲和平,反對內戰,要求民主,反對專制,遭到當局阻撓破壞。師生們不甘屈服,奮起罷課。12月1日,國民黨當局派遣特務、軍警沖進學校,向赤手空拳的師生投擲手榴彈,於再、潘琰、李魯連、張華昌等4人中彈犧牲,10餘人受重傷。這就是震驚全國的一二・一慘案。面對屠刀,青年們沒有退讓,並得到全省、全國青年學生的聲援。為紀念烈士,學生罷課聯合會決定,用當時社會各界人士的捐款,在西南聯大校園內(即現址)修建四烈士墓。1946年3月17日,在舉行有3萬人參加的出殯示威遊行後,將四烈士安葬於此。1981年起政府對墓園進行了整修,並在墓旁修建了一二・一運動紀念館,展出有關圖片、文物。四烈士墓,掩映在青竹和翠柏中。墓道前方矗立著兩根石柱,石柱頂端是鮮紅的火炬,基座上刻有聞一多先生撰寫的《一二・一運動始末記》。墓後石屏為自由神鵰:無數青年跟隨自由女神,呼喚光明。浮雕下,刻有感情深摯的悼詩。
王德三等烈士墓
【王德三等烈士墓】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王德三、吳澄、馬登雲三位烈士墓地。坐落在昆明北郊黑龍潭公園內。墓呈圓堡形,墓前雕有永久性的花圈,四周有石欄桿,周圍種植有茂盛的雪松、翠柏、萬年青等常綠樹木。王德三,雲南祥雲縣人。1898年生,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為中共雲南省委第一位省委書記。由於叛徒出賣,不幸於1930年被捕,同年12月英勇就義,年僅32歲。吳澄,女,昆明市人。1900年生,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共雲南地下黨省委委員。1930年因叛徒出賣被捕,同年12月與王德三同時犧牲,年僅30歲。馬登雲,回族,昆明市人。1910年生,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被捕,同年9月1日被殺害,年僅19歲。三位烈士原葬於昆明東郊郭家凹,1961年遷葬於黑龍潭公園墓地。
梅樹村前寒武系界線層型剖面
【梅樹村前寒武系界線層型剖面】位於昆明市晉寧縣昆陽鎮。由"下震旦紀澄江組"等多種地質層標准剖面組成。1983年國際地聯界線工作者會議確認梅樹村剖面為"震旦系-寒武系界線層型剖面",並裝置"金釘"標志,成為中國第一條被國際選用的地層層型剖面。它對研究地球歷史,探索生命起源和進化,尋找與這些地層有關的礦藏資源具有重大意義。
安寧溫泉
【安寧溫泉】雲南省著名風景療養區。位於距昆明市區30多公里的安寧市溫泉鎮,以"天下第一湯"著稱於世。泉區位於螳螂川畔,四周林木蔥蘢,空氣清新。泉水屬淡碳酸氫鹽鈣質熱水,水溫在43℃~45℃之間,適於沐浴和飲用,對人體有多種療效。安寧溫泉發現於東漢初年,開發較早,到明朝經楊一清、楊慎、徐霞客等著名人士著文介紹,聲譽鵲起。郭沫若、董必武等在此療養時曾賦詩稱頌。近年已辟為療養度假區。
嵩明黑龍潭
【嵩明黑龍潭】位於昆明市嵩明縣白邑鄉。為盤龍江水源之一。其地林木茂盛,風景優美,有古戲台等建築,為古人求雨之地。龍潭位於山腳,方圓半畝。潭畔有廟,其上有"盤江昭佑"匾,為清光緒皇帝御筆。
富民河上洞
【富民河上洞】位於昆明市富民縣城西南5公里處。因洞下螳螂川奔流不息,故名。洞前兩峰峙立,上段古樹蔥蘢,下段峭壁如削,江中水流湍急,山光水色相輝映,為富民絕勝之地。洞口南向,洞內鍾乳林立,其景觀可分為三段:第一段為"洞中南海"。鍾乳斑斕生輝,奇趣無窮,有鍾乳石"南海觀音"端坐於蓮台之上,庄嚴肅穆,惟妙惟肖。第二段為"水晶宮"。迎面石壁猶如一座五彩錦屏,兩側鍾乳石酷似蓮花,水珠落地,鏗然有聲。第三段為"龍女後宮"。"宮女""彩娥"侍立,靜候"龍女"出遊。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游覽考察,1930年古生物學家賈蘭坡等在洞內採集到大熊貓等古生物化石,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關注。
石林奇觀
【石林奇觀】國家重點風景區。位於距昆明市區90公里的路南彝族自治縣境內。是2.5億年前大地構造運動留下的神奇傑作。石峰拔地而起,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加之四季如春的氣候、彝族撒尼風情,更是蜚聲海內外。石林景區包括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雲洞、奇風洞、長湖、月湖、大疊水7個景點,面積350平方公里。其中,大小石林景點石峰突兀,岩柱一般高達20~60米,形狀奇詭,千姿百態,令人遐想聯翩,構成了如"阿詩瑪"、"鳳凰梳翅"、"雙鳥渡食"、"象踞石台"、"母子偕游"、"漫步從容"、"十八相送"、"飛龍大馬"、"萬年靈芝"、"出水觀音"、"劍峰池"等神情生動、意境無窮的景觀。乃古石林(又稱黑松岩)地下石林雲湖相映,地下溶洞地河交疊,有"梁祝相會"、"仙人棋台"、"將軍布陣"、"孔雀戲鳳"、"巨象回眸"等似真似幻的景觀,令人目迷神醉。芝雲洞全長452米,洞內廣處如大廳,可容數百人,狹處如巷道,屈身始得出入,洞中有洞,宛如迷宮,其中小芝雲洞的"迎客廳"、"仙人雲游"、"水簾洞"、"雲杉擎天"、"懲妖堂"等景觀,堪稱奇趣天成。大疊水舊稱疊水燕雲、飛龍瀑,是雲南省最大、最壯觀的瀑布之一。瀑布從巴江谷口噴出,落差98米,頂寬30米,底寬80米,霧騰珠跳,如玉帛從天飄舞而降,對面峭石聳立,猶如威武的石將軍鎮守著飛龍。長湖面積3.94平方公里,有水面0.8平方公里。山中水,水中山,湖中的蓬萊、瀛洲、方丈諸島上林木蔥翠,湖水清澈,湖邊長著色彩繽紛的水草,湖周怪石嶙峋,自然植被保護完好,環境幽靜迷人。石林自80年代開放以來,遊客逐年上升,年接待遊客最多達150萬人次。
滇池風景區
【滇池風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區。位於昆明市區南部。滇池是高原陷落湖,形成於1200萬年前的一次強烈地殼運動。南北長40公里,東西寬3~12.5公里,湖水最深處10米;蓄水12.89億立方米,最大蓄水量15億立方米,湖面約300平方公里,為全國第六大淡水湖泊。昆明盤龍江、寶象河、金汁河、柴河、大河等20多條河水注入滇池,形成滇池水系。滇池湖水由西南面海口(現又鑿一西園隧洞)西流,經螳螂川、普渡河北入金沙江。環繞滇池,分布著許多風光綺麗的風景名勝點和療養地,主要有"萬里雲山一水樓"大觀樓,天然浴場海埂,滇中名勝之首西山公園,峭壁千仞、氣魄雄偉的羅漢山,花紅水碧、霞光掩映的西園,楊升庵祠和徐霞客紀念館,山勢飛來、湖光掩映的觀音山,深處柳蔭的療養地白魚口,奇石玲瓏、恍若幻境的石城,山旋水涌、漁村含霧的海口,鄭和故里的月山公園;內有浮雕的石將軍洞,湖濱漁村的牛戀鄉,水清魚肥的金錢洞,新石器遺址石寨山,滇池歷史文化發祥地晉城,山秀泉幽、松濤簇擁的盤龍寺,舊石器時代遺址龍潭山,呈貢新建的三台山公園,滇池東岸沙灘上的柳林,距今2400餘年的天子廟遺址;萬紫千紅的斗南花街,具有濃郁風情的跑馬山,歷史文化古鎮官渡,傳統的民族貿易中心小板橋等。僅滇池周圍就有市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景點共41個。近年在滇池海埂建起規模宏大的雲南民族村和雲南民族博物館,展示雲南省25個少數民族的文化、藝術、風情、服飾等,每年接待遊客800多萬人次。
九鄉風景區
【九鄉風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區。位於昆明市宜良縣城東北45公里的九鄉區。地處昆明至石林旅遊線中區,直線距石林10公里,距昆明98公里。是一個以溶洞景觀為主體的綜合性風景旅遊區,也是昆明地區洞穴數量最多、景觀最為豐富的一處溶洞群落。溶洞總數達數百個,規模宏大,風格多樣,類型齊全。其中的三腳洞、大沙壩溶洞、仙人洞、白象洞、蝙蝠洞等尤具旅遊價值。溶洞多為橋穴形,石形千姿百態,溶洞曲折幽邃,石鍾乳姿態萬千,曾有"溶洞博物館"的譽稱。1990年在景區內的張口洞發掘出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古生物化石2000餘件,人齒化石41枚,石器2000件,地層剖面完整清晰。
以上來源網路
② 清代許從龍的五百羅漢圖
廬山博物館收藏的清代畫家許從龍所繪《五百羅漢圖》,對外展出以來,引起了前來參觀的中外學者、專家的極大興趣。
《五百羅漢圖》立軸,原有200幅,現存112幅。每幅縱274厘米,橫125厘米,紙本設色。畫面鈐有江蘇布政使金世揚朱文方印及康有為鑒賞印等。1980 年列為國家一級藏品。
作者許從龍,字佐王,號虎頭,浙江嘉善人。後移居江蘇常熟。生卒不詳。據清代魚翼《海虞畫苑略》所載,許氏「卒年八十有二。其畫山水花鳥,得宋元筆法,尤工仙釋佛神,奇異狀形,匠心而出,不資粉本,自成一家。」
許從龍在金世揚的全力支持下,費時六年,精心創作,於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繪成此圖。康熙五十一年(1712)分裝八箱,由江蘇運至江西廬山,供奉於廬山棲賢寺。
金世揚少游匡廬,被廬山的山川勝景所陶醉,樂之曰:「將來得志,必以名績酬謝山靈。」後擢任江蘇布政使,為實現少年諾言,遂有請許從龍畫五百羅漢像供奉棲賢寺之舉。經過二百多年的風風雨雨,至解放初期,五百羅漢圖先後損失88幅。經有關部門撥款,將尚存的112幅重新裝裱,移交廬山博物館收藏至今。
自佛教傳入中國後,宣揚羅漢的繪畫作品不少,大多隻有十八羅漢或十六羅漢,象許從龍這樣二百幅巨畫,出自一人之手,五百羅漢躍然紙上的大型作品尚屬少見,因而受到許多文人學士的贊賞。康有為寫道:
圖寫羅漢三百幅,變幻雄奇似貫休。
如如不動鎮廬阜,千古同傳許虎頭。
http://www.51766.com/www/detailhtml/1000004293.html
這里有2幅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E%E5%B0%D9%C2%DE%BA%BA%CD%BC&in=21&cl=2&cm=1&sc=0&lm=-1&pn=20&rn=1
1幅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E%E5%B0%D9%C2%DE%BA%BA%CD%BC&in=24&cl=2&cm=1&sc=0&lm=-1&pn=23&rn=1
1幅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E%E5%B0%D9%C2%DE%BA%BA%CD%BC&in=25&cl=2&cm=1&sc=0&lm=-1&pn=24&rn=1
1幅
呼~累死了....
③ 我想要幾張杭州靈隱寺五百羅漢圖片
這里只能傳一張圖片
杭州靈隱寺羅漢堂
④ 「十八羅漢」是哪十八羅漢,他們分別叫什麼名字
十八羅漢是哪十八個人
http://www.ztdec.com/old/culture/fxwh/fxwc/sfsj/sblh.htm
http://www.qkxj.com/shownews.asp?newsid=790
舉 羅漢:迦諾迦跋厘隋閣,是一位托化緣的行者。
伏虎羅漢:賓頭盧尊者,曾降伏過猛虎。
喜慶羅漢:迦諾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辯家。
看門羅漢:注茶半托迦尊者,為人盡忠職守。
靜坐羅漢:諾距羅尊者,又為大力羅漢,因過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無窮。
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傳說出生時就有兩條長眉。
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以論"耳根清凈"聞名,故稱挖耳羅漢。
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馴象師。
乘鹿羅漢:賓羅跋羅多尊者,曾乘鹿入皇宮勸喻國王學佛修行。
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於心中。
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常只手舉起伸懶腰,而得此名。
托塔羅漢:蘇頻陀,是佛陀所收最後一名弟子,他因懷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用功。
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過江似蜻蜓點水。
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常背一布袋笑口常開。
降龍羅漢:慶友尊者,傳說曾降伏惡龍。
笑獅羅漢:羅弗多尊者,原為獵人,因學佛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
沈思羅漢:羅羅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十八羅漢由來
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
十八羅漢的出現,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偏好有關。「十八」這個數是一個吉數,中國文化中的許多數量表達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藝」、「十八學士」等。佛教中也有許多「十八」,如「《十八部論》」、「十八界」、「十八變」、「十八層地獄」等,「十六羅漢」變為「十八羅漢」顯然與這種「十八」情結有關。十八羅漢是在十六羅漢的基礎上加上另兩位而形成的。
最早記錄這件事的是宋代蘇軾,他在《自南海歸過清遠峽寶林寺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羅漢》一文中,一一列舉出十八羅漢的姓名。前十六位羅漢即《法住記》辛械氖��蘚好��略霾溝牧轎宦蘚海�謔�呶皇恰扒煊炎鷲摺保�礎斗ㄗ〖恰返淖髡摺5謔�宋皇恰氨鐾仿�鷲摺保�庥氳諞晃黃涫凳峭�晃唬�徊還�桓鯰萌�疲�桓鯰米鴣貧�選:罄矗�未�九淘凇斗鸌嬙臣啤肪砣���刑岢魴錄�猓�銜�謔�呶揮κ清紉蹲鷲擼�謔�宋揮κ薔�講�咀鷲擼�簿褪恰八拇舐蘚骸敝脅輝凇笆��蘚骸敝械哪橇轎弧?
但是,到清代乾隆年間,皇帝和章嘉呼圖克圖認為第十七位羅漢應是降龍羅漢即迦葉尊者,第十八位應是伏虎羅漢,即彌勒尊者。皇帝欽定,自此十八羅漢就以御封為准了。藏傳佛教十八羅漢的第十七位是釋迦牟尼的母親摩耶夫人,第十八位是彌勒。十八羅漢取代十六羅漢後,影響越來越大。十八羅漢的石窟雕像不多,但在寺廟中則比較常見,一般塑在大雄寶殿中,作為釋佛或「豎三世佛」的環衛存在。
回答者:yyfreeliang - 魔界至尊 十八級 5-25 10:38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好
100% (1) 不好
0% (0)
其他回答共 4 條
舉 羅漢:迦諾迦跋厘隋閣,是一位托化緣的行者。
伏虎羅漢:賓頭盧尊者,曾降伏過猛虎。
喜慶羅漢:迦諾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辯家。
看門羅漢:注茶半托迦尊者,為人盡忠職守。
靜坐羅漢:諾距羅尊者,又為大力羅漢,因過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無窮。
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傳說出生時就有兩條長眉。
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以論"耳根清凈"聞名,故稱挖耳羅漢。
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馴象師。
乘鹿羅漢:賓羅跋羅多尊者,曾乘鹿入皇宮勸喻國王學佛修行。
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於心中。
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常只手舉起伸懶腰,而得此名。
托塔羅漢:蘇頻陀,是佛陀所收最後一名弟子,他因懷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用功。
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過江似蜻蜓點水。
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常背一布袋笑口常開。
降龍羅漢:慶友尊者,傳說曾降伏惡龍。
笑獅羅漢:羅弗多尊者,原為獵人,因學佛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
沈思羅漢:羅羅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十八羅漢由來
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
十八羅漢的出現,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偏好有關。「十八」這個數是一個吉數,中國文化中的許多數量表達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藝」、「十八學士」等。佛教中也有許多「十八」,如「《十八部論》」、「十八界」、「十八變」、「十八層地獄」等,「十六羅漢」變為「十八羅漢」顯然與這種「十八」情結有關。十八羅漢是在十六羅漢的基礎上加上另兩位而形成的。
最早記錄這件事的是宋代蘇軾,他在《自南海歸過清遠峽寶林寺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羅漢》一文中,一一列舉出十八羅漢的姓名。前十六位羅漢即《法住記》中列的十六羅漢名,新增補的兩位羅漢,第十七位是「慶友尊者」,即《法住記》的作者。第十八位是「賓頭盧尊者」,這與第一位其實是同一位,只不過一個用全稱,一個用尊稱而已。後來,宋代志盤在《佛祖統計》卷三十三中提出新見解,認為第十七位應是迦葉尊者,第十八位應是君徒缽嘆尊者,也就是「四大羅漢」中不在「十六羅漢」中的那兩位。
但是,到清代乾隆年間,皇帝和章嘉呼圖克圖認為第十七位羅漢應是降龍羅漢即迦葉尊者,第十八位應是伏虎羅漢,即彌勒尊者。皇帝欽定,自此十八羅漢就以御封為准了。藏傳佛教十八羅漢的第十七位是釋迦牟尼的母親摩耶夫人,第十八位是彌勒。十八羅漢取代十六羅漢後,影響越來越大。十八羅漢的石窟雕像不多,但在寺廟中則比較常見,一般塑在大雄寶殿中,作為釋佛或「豎三世佛」的環衛存在。
回答者:肥鼠 - 探花 十級 5-25 10:38
十八羅漢是哪十八個人
http://www.ztdec.com/old/culture/fxwh/fxwc/sfsj/sblh.htm
http://www.qkxj.com/shownews.asp?newsid=790
舉 羅漢:迦諾迦跋厘隋閣,是一位托化緣的行者。
伏虎羅漢:賓頭盧尊者,曾降伏過猛虎。
喜慶羅漢:迦諾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辯家。
看門羅漢:注茶半托迦尊者,為人盡忠職守。
靜坐羅漢:諾距羅尊者,又為大力羅漢,因過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無窮。
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傳說出生時就有兩條長眉。
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以論"耳根清凈"聞名,故稱挖耳羅漢。
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馴象師。
乘鹿羅漢:賓羅跋羅多尊者,曾乘鹿入皇宮勸喻國王學佛修行。
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於心中。
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常只手舉起伸懶腰,而得此名。
托塔羅漢:蘇頻陀,是佛陀所收最後一名弟子,他因懷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用功。
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過江似蜻蜓點水。
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常背一布袋笑口常開。
降龍羅漢:慶友尊者,傳說曾降伏惡龍。
笑獅羅漢:羅弗多尊者,原為獵人,因學佛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
沈思羅漢:羅羅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回答者:david_gui - 總監 九級 5-25 10:38
十八羅漢是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的,因此,先說十六羅漢。
佛經中講,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他們遵佛的囑托,不入涅盤,常住人間,普度眾生。最早北涼、道泰譯的《入大乘論》中說:「尊者賓頭盧、尊者羅骺羅如是等十六諸大聲聞----守護佛法,」但未列出其餘十四人的名字。最早十六羅漢的名字,是從何處來的呢?是唐、玄奘法師譯的《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簡稱《法住記》)中最早記載的。
「阿羅漢」有三義:
其一曰「殺賊」,殺滅煩惱之賊;
其二曰「應供」,謂應受人天供養;
其三曰「無生」,謂不在受生死輪回的束縛,已達不生不滅的境界。
十六羅漢的名稱:賓頭盧突羅奢(俗稱「坐鹿羅漢」)、迦諾迦伐磋(「喜慶羅漢」、知一切善惡法)、迦諾迦跋厘惰奢(「舉缽羅漢」)、蘇頻陀(「托塔羅漢」)、諾矩羅(「靜坐羅漢」)、跋陀羅(「過江羅漢」、意思為賢者)、迦理迦(「騎象羅漢」、佛的侍者)、伐奢羅弗多羅(「笑獅羅漢」、意思為「金剛子」)、戍博迦(「開心羅漢」、意思為「賤民」或「男根斷者」,出家前是個宦者)、半托迦(「探手羅漢」、意思為「路邊生」)、羅骺羅(「沉思羅漢」、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那伽犀那(「挖耳羅漢」、意思為「龍軍」,習慣上稱「那先比丘」)、因揭陀(「布袋羅漢」)、伐那娑斯(「芭蕉羅漢」)、阿氏多(「長眉羅漢」、佛的侍者)、注荼半托迦(「看門羅漢」、是半托迦的弟弟)。
十六羅漢的形象:是後來的藝術家憑著自己的想像畫出來的,原本沒有定型的形象。現存最早的十六羅漢雕像在杭州煙霞洞,是吳越王的妻弟發願所造。
後來如王維、貫休、李公鱗、張僧鷂、仇英等著名畫家都畫過十六羅漢圖。
十八羅漢是怎麽來的呢?古代的中國人認為「九」是吉利數,因此總認為「十六」沒有「十八」(兩個「九」)好,如「十八般武藝」、「十八學士」----唐朝以後,十六羅漢又被加了兩個尊者,成「十八羅漢」。
最早知道「十八羅漢」的是北宋的蘇東坡,他自民間得到蜀、簡州、金水張氏所畫之「十八羅漢圖」,但十八羅漢的名字蘇東坡卻未列出。
宋代的志磐在其《佛祖統記》中認為:第十七位羅漢和第十八位羅漢應該是迦葉尊者與君徒缽嘆尊者(《彌勒下生經》中記載)。
直到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和章嘉呼圖克圖活佛認為:十八羅漢的最後兩位應該是降龍羅漢(迦葉尊者)和伏虎羅漢(彌勒尊者),降龍伏虎很合中國人的口味,在加上是欽定,從此十八羅漢便被規定了下來。
西藏認為嘎沙雅巴尊者是降龍羅漢,納達密答喇尊者是伏虎羅漢。
有些寺廟除十六羅漢外,另加上玄奘和彌勒,或錯將第一尊者賓頭羅跋羅惰奢分為二人再加慶友,有的將《因果見識頌》作者摩那羅多和《法住記》作者難提密多羅認為是降龍和伏虎,都不對。
五百羅漢:他們的來歷,有以下幾種說法。
其一指跟隨佛祖聽法傳道的五百弟子,其二指參加印度佛教史上第一次結集三藏或第四次結集三藏的五百比丘,其三指言五百羅漢為五百大雁所化(見《賢愚經》),其四說五百羅漢的前身是五百蝙蝠(見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其實,在任何佛經中都沒有記載五百羅漢的名號,「五百」,只是言其多而已。
至於五百羅漢怎麽到中國以及他們的名字----略!不過,由於五百羅漢人數眾多,面孔一時難以分清,以至有些人借機混了進來,硬充羅漢。如成都寶光寺的羅漢堂內,康熙和乾隆分別被塑為奢夜多尊者和直福德尊者。
在佛教中,羅漢所證的果次於佛和菩薩,因此地位也比他們低,他們住的地方只能叫「堂」而不能叫做「殿」的。
羅漢的修行非常好,所以是「金身」,但從普度眾生的角度來考察,就很難說了。
因此,菩薩的地位要比他們高的多。菩薩為了入世救世,有時甚至犧牲自我,不計個人得失,是這些「小乘」羅漢不能比的。在很多的佛經中,釋迦牟尼佛經常呵罵阿羅漢,說他們是「焦芽敗種」,自私自利,是應該向菩薩好好學習的。
回答者:幽池綠影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5-25 10:39
十八羅漢一般在寺院的大殿 兩側多奉有十八羅漢像。這是因 為佛在涅盤以前,囑咐了十六位 大阿羅漢,讓他們不要涅盤,常 住世間為眾生培福德。其名字: (一)賓度羅跋羅惰闍,(二) 迦諾迦迦伐蹉,(三)迦諾迦跋 厘惰闍,(四)蘇頻陀,(五) 諾距羅,(六)跋陀羅,(七) 迦理迦,(八)伐闍羅弗多羅, (九)戍博迦,(十)半托迦, (十一)羅怙羅,(十二)那迦 犀那,(十三)陀,(十四)伐 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 六)注荼半托迦(見《法住記》 和《十六羅漢因果識見頌》)。 五代以後或加上《法住記》的作 者難提密多羅和《因果識見頌》 作者摩拿羅多二人,成為十八羅 漢;或錯將第一尊賓度羅跋羅惰 闍分為二人,再加上難提密多羅 (慶友),而作為十八羅漢的。
⑤ 五百羅漢圖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五百羅漢圖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本站提供的小說《五百羅漢圖》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網路文學作品,五百羅漢圖最新章節以及文字均由小說閱讀網網友上傳和維護
五百羅漢圖的作者為:金驚鴻,閱讀更多金驚鴻的書籍,請到各大書店或網店購買閱讀。 五百羅漢圖全文閱讀適用於在PC電腦中閱讀,五百羅漢圖TXT版下載適用於在掌機、PDA、商務通、手機中閱讀。
特殊部隊的職業軍人金驚鴻,奉國家之命來到廣佛市爭奪即將被外國人買走的佛教瑰寶《五百羅漢圖》……,卻邂逅了幾位驚艷絕美的女人……,到底,她們紛紛的風情,是否會是主人公一生的思念?日本靖國魂、美國約翰家族、法國梵克家庭、神秘的中國佛教密修者,最後誰是勝者?
「都三十二歲了,想不到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做保安,靠!」阿金用力地將小半截煙屁股丟在地上恨恨地想,真想將安排任務的老頭子痛扁一頓。其實阿金同志是一個社全主義制度下的有為青年,並不是對保安這個工種有什麼意見,況且阿金同志認為——社會主義制度下,工種是沒有貴賤之分的……
⑥ 五百羅漢里有個吹笛的叫什麼名字
菩薩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