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能與同伴友好相處
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孩子缺乏兄弟姐妹的手足情,所以在如何與他人相處方面經驗不足。但他們每天有三分之——的時間要和同齡人在一起度過校園生活,相處得好,孩子的心境平和愉快,身心健康發展,相處得不好,孩子就會孤獨煩躁,進而影響學習,生活,以致危害身心健康。
李瀾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五年級了。從小由爺爺奶奶照顧日常生活,由於長輩的溺愛,他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稍不順心,就會鬧別扭,經常因為一點小矛盾,與同學發生沖突。因此,他沒有要好的夥伴,比較孤獨。有時候,結交了新朋友,朋友邀請他去「串門」,或一起玩耍,他義表現得不是很樂意。一旦在外受到了冷遇,他又很在意,很傷心,偶爾會回家哭訴,在家長的鼓勵和教育下,雖然有時也能主動去向對方表示歉意,但有時別人仍然不理他,他感到很苦惱。家長也為孩子沒有夥伴及無法與同伴友好相處而感到擔心。
李瀾從小被長輩過分疼愛,從小缺乏與同伴之間的互相幫助,相互謙讓以及尊重他人的教育,養成了事事先考慮自己的習慣,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喜好,不在意別人的感覺,自然也就失去了夥伴。從李瀾回家哭訴在外的遭遇可以看出,他對大人過分依賴,自主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較差,他渴望友情,同時又不願意參加集體娛樂活動,說明他對與同伴親密相處存有心理障礙。孩子在家庭和學校里,屬於從屬地位,大多聽從家長和老師的安排,逐漸形成依賴心理,一旦脫離家長獨自活動,就會表現出消極,退縮的情緒。如何教會孩子與同伴相處呢?
1.教孩子一些基本的人際交往禮儀
可以在孩子剛學說話的時候就教他說-一些與人交往所需的話語,例如「你好」,「謝謝」等。在他開始與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就可鼓勵他練習說這些話。
2.家長應改變對孩子嬌寵溺愛的教育方式
引導他思考「為什麼小朋友不喜歡我』、「為什麼他們不願意理我」,「當我做了什麼,別人會顯得很高興-等問題,父母通過講故事、和孩子共演情景劇的游戲方式,也能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寬容他人、自己想辦法處理與朋友的關系等,讓孩子在這些活動中得到鼓勵,就能逐漸把新的經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會替別人著想,是提高孩子受歡迎程度的另外一種重要的社交技巧——總是能夠考慮到朋友的心情,在朋友傷心難過的時候能夠表示關懷,並且能夠讓同齡人更信賴他。
3.讓孩子獨自作客或招待客人
如果想訓練孩子的交際能力,可以讓孩子獨自到鄰居或親戚家去玩耍,這樣,就可以讓孩子用平時學會的一些交際語言進行練習。之所以讓孩子獨自去,是因為這樣孩子不會有—種依附心理,他必須親自與人打交道,這時的他是作為主要人物上場的,他自己不得不面對這些問題,這會促使他去思考,促使他學會與人交往,與他人和睦相處。如果是朋友到自己家來作客,可以讓孩子進行接待,從而讓孩子學會如何待人接物。特別是與孩子年齡差不多的小朋友到家采玩耍時,更要讓孩子親自做一回小主人。
4.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參加群體活動
諸如課外興趣小組,課外活動,除學校之外的少年宮,社區舉辦的敬老活動等,這些活動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此外,和同齡人一起參加群體活動還有利於孩子形成平等觀念,逐漸脫離對家長的依賴,孩子的發展能力和創造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和同伴的交往必須要在實踐中才能發展起采,與其他硅子之間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要慢慢讓破子學會自己處理。事事包辦代勞,為孩子出頭,是不可能讓孩子學到交往技能的。
『貳』 幼兒園有禮貌與他人友好相處優質課教案
游戲是幫助幼兒對別人形成積極的、關心的態度,形成有效的交往技能的社會化活動。 幼兒在與別人的相互關系中了解自己。 在同伴群體中交朋友、學習合作和解決沖突,表示友好和尊重。 游戲能夠促進幼兒的社會化,增強幼兒的歸屬感。
『叄』 如何培養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
孩子的小夥伴是孩子的小老師,小夥伴的聰明、勇敢,會啟發、激勵孩子;孩子的小夥伴也是一面鏡子,從小夥伴身上,孩子可以看到自己的優缺點。孩子的小夥伴在孩子的健康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長都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是小太陽,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但是孩子在與小夥伴交往過程中難免有點小磨擦。有些父母怕孩子受委屈、受欺負而不讓孩子與別的小朋友玩。這種做法往往造成孩子性格的孤僻、怯懦、膽小,以自我為中收的毛病。利於孩子成長的辦法是鼓勵孩子與同伴交往,教給孩子與同伴友好相處的方法:
1、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榜樣 家長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家長待人接物的態度和方法也會反映在孩子身上。如果父母能與家裡的長輩、同輩相處融洽,能與鄰里搞好關系,這就為孩子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因此,家長首先要能與尊長、鄰里、同事搞好關系,對孩子的小朋友要熱情、尊重。
2、鼓勵孩子多串門 多讓孩子串串門,可以使孩子的性格變得開朗、合群。孩子在串門的過程中會逐漸學到待人接物的態度和方法。當然,對串門的時間、地點和禮儀規范,家長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和控制。
3、教育孩子平等待人,不可以自我中心 同伴之間的交往原則是平等。如果孩子在與人交往時太霸道,處處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那麼,別的小朋友就會疏遠他、孤立他。而孩子霸道的性格往往是在家中形成的,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多為別人著想。比如,吃飯時,不要將自己愛吃的菜端到自己旁邊獨占;家中有人生病時,家長要讓孩子不要吵鬧,為病人著想。教育孩子適當地為別人著想可以使孩子減少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
4、要求孩子助人為樂、待人友好、與人合作 凡是那些被同伴接受的孩子,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助人、友好、合作、快樂和親社會;而那些被同伴排斥的孩子往往是那些攻擊性、破壞性強,易爭吵,好打鬥,懷有敵意和逃避作業的孩子。因此,家長如果要讓孩子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就要有意識地培養他好的性格與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不可對孩子百依百順,過於嬌縱;要教育孩子在解決矛盾時,要採取協商的方式解決,要給孩子講道理。
5、家長要給孩子以溫暖和關懷,不要用強制和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 幼年缺乏父母之愛和家庭溫暖的孩子容易形成破壞性、攻擊性的性格傾向;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往往被孩子仿效。
因此,孩子怎樣與同伴交往常常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方法的反映。家長最好用民主的方式(如尊重孩子,聽孩子合理的建議,給孩子講道理、參與孩子的活動等)去教育孩子。
『肆』 如何與同伴相處的手抄報
內容如何與同伴相處的手抄報
一、禮貌待人,熱情大方與同學見面主動熱情地打招呼,積極地態度有助於結交朋友,與同學交往要舉止大方,同時應顧及對方的興趣,愛好和風俗習慣,交談中不能粗言穢語,注意文明用語,業余時間、節假日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加強與同學相互溝通。
二、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新環境的不適應會碰到許多問題,這時最需要同學的相互關心和幫助,在這種情況下,能得到同學的真誠的關心和幫助,很可能就是好同學好朋友關系建立的起點。
三、為人謙虛,城市守信,謙虛時一種美德,一個人不論有多大能耐也不要妄自尊大,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生活背景不太一樣,經歷也不同,但都是經過高考的篩選,文化水平沒有太大的差別,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因此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相互交往要誠實,恪守承諾,講信用,不說大話,這樣才能贏得真正的友誼。
四、寬容大度,學會體諒,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在興趣、愛好、性格、氣質、生活習慣、文化修養等方面都存在差異,與同學朝夕相處,有時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思想水平不一樣,會有些行為摩擦和心理沖突,這是就需要我們互相謙讓,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處理問題上,求同存異,這樣友好相處就有了根本的保證。
五、克服自己的不良習慣。不良的行為習慣會影響我們在同學中的形象,如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勤洗衣服,鞋襪,不注意個人內務和宿舍,教室等環境衛生,講話粗言穢語等都容易讓同學產生不好的印象,有這些不良習慣的同學應盡快克服改正。
『伍』 如何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幼兒
同伴,在兒童社會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同伴,也就是年齡相仿、語言等發展相近的人。同伴關系主要是指,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兒童間的一種共同活動並相互協作的關系。
心理學家認為,同伴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動因,與同伴的良好交往是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心理學上著名的恆河猴實驗說明了這一點。
英國心理學家哈洛及其同事,飼養了一些只有母親生活在一起、剝奪了同伴交往機會的恆河猴,結果發現,這些只有母親的猴子形成了異常的社會行為模式。當他們與同齡猴子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傾向於迴避;當他們不得不接近同伴時,則表現出了很強的攻擊性,而且這種反社會傾向一直持續到成年。
後來,哈洛及其同事將恆河猴與其母親分開撫養,但一直和同伴待在一起。他們發現,這些只有同伴的猴子相互之間形成了強烈的依戀。
這個事例說明了同伴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同伴關系在某種意義是彌補了他們喪失父母之痛,同伴之間的互相幫助、互相促進使得他們能夠順利成長。
所以,同伴關系在兒童生活中,尤其是在兒童個性和社會性發展中起著成人無法取代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環境因素之一。
良好的同伴關系對兒童的促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同伴可以滿足兒童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兒童在同伴集體中被同伴接納並建立友誼,這個過程使的兒童能夠產生歸屬感。
如果這時候兒童在集體中佔有一定地位,受到同伴的贊許和尊重便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滿足,這些都有利於兒童的發展。
2、同伴交往為兒童提供了學習他人反應的機會
兒童在與同伴交往中,學習著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關系、保持友誼和解決沖突;怎樣對待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怎樣對待敵意和專橫;怎樣對待競爭與合作;怎樣處理個人與小團體的關系等。
這一切都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與父母不同,同伴既是平等的,又是鐵面無私的。
同伴對兒童的影響,主要通過強化、模仿和同化的機制實現的。同伴榜樣在改變兒童行為和態度中具有很大潛力。兒童常模仿同伴的行為並將其同化到自己的行為結構中去。
3、同伴還是兒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參照框架
兒童常從同伴那裡獲得一些不便或不能從成人那裡得到的知識和信息,他們或許相互交流、或許有著自己的思考。
在同伴集體中,當發生規范沖突時,兒童會考慮到同伴提供的信息和團隊規范,會表現出從眾行為。
同伴既可以給兒童提供關於自我的信息,又可以作為兒童與他人比較的對象,在相互交往中形成一定的規范框架。
4、同伴還是兒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個來源
當兒童面臨陌生或恐怖情景時,同伴(一個好朋友)在場可以起到與父母同樣的作用,即解除緊張和壓抑。
幼兒同伴關系發展的階段
通常來看,兒童同伴關系發展大致有幾個階段:
※在嬰兒期,因為家人的照顧,同伴關系只是在最鬆散的意義上存在著,這個時期的孩子社會交往非常有限。
※進入幼兒園,兒童與同伴的接觸次數增加,他們不再把成人作為唯一的依靠對象。他們開始主動尋找同伴,喜歡和同伴共同參與一些活動,與同伴的交往比以前密切、頻繁和持久。
※3~7歲,兒童還沒有形成友誼的概念。兒童間的關系只是短暫的游戲同伴關系。這個時期的友誼還很不穩定,往往與實利和物質屬性及其鄰近性相關系。
※4~9歲,這個時期的兒童要求朋友能夠服從自己的願望和要求。如果順從自己就是朋友,否則就不是朋友。
※6~12歲,這個時期的兒童對友誼的交互性有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顯的功利性特點。
※9~15歲,親密的共享階段,兒童發展了朋友的概念,認為朋友之間可以相互分享,要互相保持信任和忠誠,甘苦與共。這一段時期的友誼具有穩定性,但是有強烈的排他性和獨占性。
爸爸媽媽們可根據孩子處於哪個階段,有針對性的找到一些幫孩子建立夥伴關系的方法。
發展良好夥伴關系的幾點建議
首先,學會把孩子的愛埋在心裡,不溺愛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家庭中特殊的一員,應該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是平等的,大家應該互相幫助、互相照顧,自己更應該尊敬長輩、孝敬長輩。
其次,教育孩子要尊重別人。教育孩子懂得在交往中尊重別人,尊重別人其實是別人尊重自己的基礎。
第三、讓孩子學會分享。要讓孩子明白,好東西大家一起吃才有味道,好玩的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
第四、讓孩子學會寬容。告訴孩子別計較別人的無意冒犯。另外,家長還應幫助孩子全面地評價別人,要多看別人的長處,別老抓著別人的缺點不放,否則是很難與朋友友好相處的。
當然,對處於幼兒期的孩子來說,同伴交往中,產生沖突在所難免,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諱疾忌醫,因為怕孩子間有沖突、被打傷而讓孩子遠離夥伴,這樣的方法並不可取。
『陸』 怎麼才能和同事相處融洽
我們的工作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樣一種現象,有人處處受歡迎,有人處處得罪人,這就是人與人之間,同事與同事之間溝通出現了問題。
同事間在進行嚴於溝通時首先應該懂得說什麼,不該說什麼,與同事講話要講究方式方法,不可因為自己一時之快,直言不諱,而觸擊了別人的傷痛,使別人不愉快,講話時要認清形勢,分清場合,不要因為不合時宜的批評使人面子上過不去,從而使對方懷恨在心,為人說話小心謹慎可使自己置身於進退自如,攻守有餘的位置,牢牢把握住人生的主動權,這無疑是有益的,有句老話「多吃飯身體好,少說話威信高」就是告訴我們少說話多辦事,以免禍從口出。
有些人天生就是直性子,與別人說話總是不顧場合,有時雖然是好心卻不知不覺的傷害了對方,在工作中交往的都是同行,說話十分講究,直來直去很容易得罪人,一旦知道因為說話得罪了人,要盡力找機會向對方道歉,以求得來諒解,但不能經常這樣,因為自己太直得罪人而要以賠禮道歉取得別人原諒,常此下去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口是心非,有以這樣做,應該找出自己錯誤原因,從而徹底改正這些毛病。
而且千萬不要在背後議論同事,即使有人開頭,也要盡量避免這種話題,日常生活中遇到別人在你面前說另一個人的壞話時,千萬要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要被她的話左右你的思想,更不能學習他的做法,這是同事間最大的忌諱,不僅傷害到別人,也給自己惹來一身的麻煩,同事之間以友好、和諧為重,這需要我們用心來經營。
同時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學會忍讓,人與人之間要真誠「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就是這個意思。別人不願和你在一起,一定是有不值得別人親近的地方,不願和你相處,一定你有討厭人的地方。要反省自己言行是否有不妥的地方,是否對別人造成傷害,從而學會道歉,對接近對方,同時對方多一些溝通與交流。
在與同事溝通和交流之前必須要搞清談話內容和事實,要洞悉同事的臉色和行動,要尊重對方的意見,不要說些對方不愛聽的話語,要給對方留有說話的餘地,適當保持積極的心態,主動去接觸同事,用自己的真情和愛心盡可能的去幫助別人,使同事關系盡快地親近起來。
在同一個單位工作,彼此間免不了會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與同時發生矛盾後,爭取積極主動找對方溝通,拋開昔日成見,真誠和善對待對方,剛開始時,對方可能心存介意。認為這是一個圈套,經過一段時間後矛盾就會解決。
同事之間友好和平、快樂相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不是件復雜的事,但一定要用心,也只有處理好同事之間的關系,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完善。
『柒』 論述題:對幼兒來說,在具體的游戲情境中,怎樣才能做到與同伴友好相處是他們面臨的一個挑戰
在當代社會中,不管是經濟活動,還是文化活動,都要求人們進行廣泛的協調合作,互相信任、互相依存。為了使我們的教育對象今後能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我們的教育必須面向未來,面向世界。我們必須教幼兒學會互相合作、互相信賴、互相依存。
幼兒同伴間的交往與合作,能逐步幫助孩子們認識到各自才能與品質的多樣性,認識到自助與助人、「靠自己拼搏」與「為別人喝彩」一樣重要,推動著幼兒的發展。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身子女,自私、任性的個性品質越來越顯現出來,因此,促進孩子與同伴間的交往與合作就顯得非常的重要。
『捌』 入園後,孩子怎樣和小夥伴相處有哪幾種可能性
寶寶之所以會發展為不同性格,與父母和家庭對他的教育是有很大關系的,所以,如果你想讓寶寶未來更好,充足的愛和正確的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玖』 如何幫助學生與同伴更好地交往
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與同伴交往
活動主題:架設友誼的橋梁
活動目標: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幫助學生認識同學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性;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人際交往常識。
活動准備:1.教師與學生、與同事的合影;2.課前,將課桌排成圓圈;3.准備測試題目、名人幽默語言等課件。
活動形式:游戲、短劇、講述與討論。
活動過程:一、熱身運動
1.串名字游戲:我是x x旁邊的x x,我是x x旁邊的x x旁邊的x x。2.學動物的叫聲(先獨自表演,再挑選一位不太熟悉的人,同時用嘴大聲學動物叫)。3.一分鍾拍手游戲。
二、創設情境
同學們,在學校學習生活中離不開與同學的交往,在交往中大家都結交了許多的朋友。你喜歡與什麼樣的人交朋友呢?
播放歌曲《找朋友》,伴著歡快的音樂,我們來找自己的朋友(指名二人找)。在大家面前,把自己的朋友介紹一下,讓大家看——看,也可以說說你為什麼選他做朋友?
小結:大家都有這樣多的好朋友,說明我們大家都很注意同學之間的交往。陳老師也有很多朋友(出示照片)。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和支持,我非常感謝他們。我們都從朋友那得到過幫助和關心。要想得到更多的朋友,就必須學會人際交往。
三、智慧泉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每天都要與家人、朋友、老師、同學相處。也經常會碰到一些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需要別人的幫助。或者看到別人需要幫
助。大家在相處的時候,煩惱接踵而至,那麼把在交往中的煩惱說出來好嗎?
游戲:蒙眼前進
將學生分為三組,一組是觀察者,另外二組輪換蒙眼過障礙物,看哪組最先到達。幫助的人絕對不能開口說話。交換角色,繼續游戲。
請大家交流各自在游戲中的感受及觀察者的感受。
小結:只有當人體驗到需要幫助時的欣慰,你才能深切理解幫助的重要意義。所以,今天同學們從這個游戲中學到的第一個人生體驗是要樂於幫助別人。
一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同時也不能忘記關心、幫助他人。助人為樂是一個人的可貴品質,也是人際關系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