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奇石怎樣保養
關於奇石的保養,要按照不同的種類採用不同的方法。
密度小的奇石:這樣的奇石比較脆弱,清理時最好使用軟毛刷,不能使用清潔劑,硬毛刷或鋼絲刷會造成一定的損傷,在陳列過程中不能驟冷驟熱,否則容易開裂,平時最好罩上隔離罩,不能經常用不幹凈的手摩挲。此類型代表礦物有:綠松石、泥岩、碳酸鈣類(文石、鍾乳石、方解石)。
密度大的奇石:這類奇石相對較結實,不必要經常保養,清理時可以使用硬毛刷或者小錐子,必要時使用一些清潔劑,在平時陳列可以上一些硅油,有條件的玩家可以上白茶油。
特殊化合物類:這類奇石保養方法不同,大致有以下幾類:
石膏晶體、天然石鹽晶體:這類奇石只能用軟毛刷擦拭,不能招水,更不能放在很潮濕的空氣中,建議使用防塵罩。
方解石晶體:這類奇石易碎,不能收到外力,也不能長期摩挲,否則會失去光澤,只能使用軟布擦拭。
蛋白石、馬達加斯加瑪瑙類:這類奇石易失水開裂,在保存時建議保存在水中。
特殊類:某些奇石不宜光照,某些不宜乾燥/濕潤,某些不能與木製品放置。
❷ 提問:石頭怎麼截圖
....拜託...一個截圖軟體而已....又沒有什麼選項打開後,按Reject就推出,Accept就接受並進入程序然後可以選擇Acceleration(搖動觸發截圖),Audio(喊叫處罰截圖..囧),Light(擋住正面的光線感應器觸發截圖)按Quit就推出,按Hide就隱藏在後台運行,這個時候你可以隨時觸發截圖如果要改變觸發條件,按功能鍵就可以了截圖圖片保存在SD卡/ShootMe目錄下
❸ 石頭如何保存
奇石的保養方法與養護技術
一、奇石養護要訣
新採集來的奇石,如果沾有較多的泥土污垢,可用清水沖洗干凈,但切不可人工打磨,更不可加以雕琢。一打磨或雕琢,就失卻了它的最重要特色和屬性,這塊奇石可能就變得一文不值。有的奇石可以直接進入室內收藏、陳列,有的則需要在室外供養一年半載,每日用清水澆濕一兩次。為了讓石體風化度較均勻,每過一個月左右應給奇石翻一次身。
收藏、陳列在室內的奇石,有的可以繼續用「水養」方式養護。一兩天澆一次水,使它經常保持濕潤而有生氣,而後用干布擦拭,使其保持整潔。有人在養護奇石時給它塗上茶籽油、白油《一種礦物油)、上光蠟或凡士林等等,用絨布蘸蠟、油輕抹輕拭,用以保持奇石的光澤,避免石膚氣化、風化,被稱為「油養」。這就要特別注意不能破壞奇石的天然屬性。奇石越有滄桑感就越有價值,而油或蠟會堵塞石頭的毛細孔,妨礙它吸收空氣中的養料《這被擬人化為「呼吸」),使石頭不能顯示出它的老氣或滄桑感,雖然短時間內可能使體石的質地、色感更為顯露突出,但既延緩了石頭的「老化」,又可能使石體的光澤產生一種造作感。另外,過重的油蠟還會產生反潮現象,使石體表面變得一片灰白,遮掩了石頭的本真面目。因此,「油養」要掌握好技巧和尺度,而且這種養護方式並不適宜所有的奇石,不宜提倡。
二、賞石藏石與奇石養護
奇石的養護、收藏也須講究。奇石有的容易塵污、有的容易風化,要注意妥善收藏。有的可在其表面上塗上石蠟,有的人塗以茶油或衣車油,還有的塗以進口汽車用蠟,均用其保護奇石的表面並顯其色澤增強其美感。但有的人主張精美的奇石最好不要塗上油蠟之類的東西,那樣反而污染了美石,這也有些道理。除油養、蠟養外,有些奇石還可用水養,如雨花石、蛋白石、桃源石和某些鍾乳石。奇石的收藏有的還要注意防風化,即不能長期讓其雨淋日曬,如某些礦物類奇石,化石奇石,曝曬和冒風雨都會出現風化現象,損害其石質和光澤、色彩。有的要放於玻璃罩或壇罐中,妥加保護,特別是收藏珍貴而容易損害的礦物類石、化石。平時珍藏,賞玩時才取出。一般的奇石可收藏於櫥櫃或玻璃架上,架有易於即時觀賞之便,其數量也可較多,一般收藏者多這么放置。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藏石家將日漸增多,將會出現專門為收藏奇石用的櫥架。
三、供石的整治與保養
1.石傷養護
供石在採集過程中、運輸過程中,常會發生不小心碰破損傷石膚石肌的事。如石傷較明顯,可先用金剛石進行打磨,修整,再將原石放置於露天石架。石架最好不用鋼鐵塑料製品,以水泥製品為好。原石在石架上經受日曬雨淋,養護者定時澆水,時間一長,石膚自然風化,自然變色,直到整塊供石在質感、色感方面完全調和為止,再遷入室內觀賞。
2.室外養石
除了有石傷的,其他供石新採集來後也應先在室外供養半年至一年時間,並每日澆水一二次。為了顧及風化度均勻,一個月左右應將供石翻一次面。
3.室內養石
適宜於水盤的供石一般可以用水養的方式。一兩天澆水一次,使它經常保持溫潤而有生氣。不宜一直噴水的供石也應經常用干布擦拭,使其保持整潔。
除了水養,有的藏石家喜歡將石油養。他們認為,油養可以保持石之光澤,避免石膚氣化、風化。使用的保養油有凡士林、 油臘、上光臘等,用絨布蘸臘、油輕抹輕拭。也有將石臘化成液體後塗刷供石的,效果確也顯著。但作為長期保養的供石,其實應該避免上油臘。雖然這類物質在短時期內可以使石之質地、色感更為突出,但也相對阻隔了石頭的老化,因為油臘會堵塞石 頭的毛細孔,會妨礙石頭的呼吸,即妨礙它吸收空氣中的養料,使石頭久久不能顯得老氣。而且,上油後的奇石之光澤, 有一種造作感,過重的油臘還會產生反潮現象,致使石之表面變得一片灰白,遮掩了石頭的清清面目。總的看來,油養是得不償失,不值得提倡的。
以上是現代人的養石技巧,再介紹一則古人養石的技巧。明人所著《志雅堂雜抄》雲:「以煮酒腳塗靈璧石,其黑如漆,洗之不脫,極妙。」此法是否靈驗,不妨一試。
供石的價值高低與其出土流傳年份極有關系,時間愈久,石頭色澤愈古樸歸真,石體會發出成熟的幽光,這種難以確切言傳的石表形象,行話稱作包漿。包漿愈凝重愈好。包漿的形成,最主要原因當然在於長時期的輾轉流傳,但藏主的關心愛護也很有關系。俗話說:養石即養心。有的藏石家喜歡將質優膚細 形美的供石置於茶桌書案,在喝茶聊天或閱報看電視時以雙手撫摩,使手氣、手潤通過毛細作用滲入石膚、石體,久而久之,包漿漸起,令人愈加寶愛。
四、靈璧石的收藏原則與保養的方法
1.靈璧石的收藏原則
第一、精品原則。這是廣大石友必須追求的,特別是初涉石友,不要因在哪裡的石館看過,或在書上、畫冊中見過類似的,模樣相近,或者成交出售過類似奇石,甚至賣過多少錢等等因素的影響或干擾。一定要確定:只有精品靈璧石才具有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所以,在選擇或購買時要多比較多選擇,最好多聽聽資深專家和有過豐富收藏經驗人士的意見,這種請教和學習十分必要。
第二、個別原則。靈璧石種類繁多,如何根據資源稀有情況和個人愛好,明確選擇自己所要收藏的方向和靈璧石種。力求無論在數量上,還是精品檔次品位上,要有獨立獨特的風格,要力爭在這個品類中或一個地區范圍內有一定影響面,甚至追求「收藏大家」,或獨占鰲頭。如有人主攻象形磬石,有人主攻山水景觀,有人主攻白馬龜紋石,有人主攻白靈石等。
第三、展示交流原則。自己收藏的靈璧石是否屬於精品,如何界定,一定要克服「肯定自己、否認他人」的不良心態。要多展示交流,具體地說就是:一要多與資深收藏者交流看法,多請他們來認定。二要多看石館、石展,所謂的標價很高、談論最多的精品,分析對照自己的藏品可以界定。三要多參加大中型石展,參展參評,要相信專家們在理論上、綜合評定方面還是比較准確的,找出自己藏品的品位,不好的可作「商品石」處理,這樣既可收回成本,也可集中財力購買更多精品。展示的另一層含義是,精品在家裡擺放,如位置、幾架、燈光等,亦要考慮最能表現藏品的觀賞性,以達到收藏、觀賞的雙層效果。
第四、與時俱進原則。主要是多了解外界包括本地區、其他省份、全國直至國際,對靈璧石收藏的認識、觀點、變化趨勢,即了解目前各方面的行情,調整自己收藏中的不合時宜的方面,不斷提高收藏的准確率和收藏價值。
2.關於靈璧石的保養方法
第一、收藏時,應將藏品處理好。即刷凈、上臘(一般以地板臘為好)盤潤,這與打磨、修飾是兩碼事,這是收藏精品所必需的。
第二、保持清潔。包括藏品和幾座,不得有灰塵附著,用干布「天天打掃」,個別用布蓋、玻璃罩也是必要的。
第三、安全穩定。一般地說,精品的靈璧石不僅有很好的收藏價值,更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穩定安全不受碰撞,不受損壞,在收藏保養過程中要「警鍾長鳴、安全終生」。
第四、干濕保養。靈璧石如果長期處於乾熱乾燥的環境中,原有的石肌、石膚可能出現干皴,光線變暗現象,可以用濕布輕輕沾石,背面多濕水,給石「補水」,始終保持溫潤、飽滿狀態。嚴重者可找專業人員重新處理:刷洗、上臘、上光等方法。
以上是本人依據實踐中學習靈璧石研究專家和收藏大家以及石農中的一些成功做法,簡單談談個人的認知和體會,難免以偏蓋全、不夠恰當,敬請廣大石友參考時注意。
五、奇石表面保養
江河石一般只需用清水浸泡數小時,再用棕刷或絲瓜筋將其青苔、水垢刷洗掉即可。如滲雜有海藻、貝類等附著物,可使用1:5的稀釋冰醋酸浸泡,半天至一天後,即行脫落,然後再反復用清水沖刷漂洗,直到滿意為止。適宜於水盤的供石一般可以用水養的方式。一兩天澆水一次,使它經常保持溫潤而有生氣。不宜一直噴水的供石也應經常用干布擦拭,使其保持整潔。
除了水養,有的藏石家喜歡將石油養。他們認為,油養可以保持石之光澤,避免石膚氣化、風化。使用的保養油有凡士林、 油臘、上光臘等,用絨布蘸臘、油輕抹輕拭。也有將石臘化成液體後塗刷供石的,效果確也顯著。但作為長期保養的供石,其實應該避免上油臘。雖然這類物質在短時期內可以使石之質地、色感更為突出,但也相對阻隔了石頭的老化,因為油臘會堵塞石 頭的毛細孔,會妨礙石頭的呼吸,即妨礙它吸收空氣中的養料,使石頭久久不能顯得老氣。而且,上油後的奇石之光澤, 有一種造作感,過重的油臘還會產生反潮現象,致使石之表面變得一片灰白,遮掩了石頭的清清面目。總的看來,油養是得不償失,不值得提倡的。
❹ 如何更好的保存石頭的初始顏色 (現實世界的)
(二)供石的保養
1.石傷養護 供石在採集過程中、運輸過程中,常會發生不小心碰破損傷石膚石肌的事。如石傷較明顯,可先用金剛石進行打磨,修整,再將原石放置於露天石架。石架最好不用鋼鐵塑料製品,以水 泥製品為好。原石在石架上經受日曬雨淋,養護者定時澆水,時間一長,石膚自然風化,自然變色,直到整塊供石在質感、色感方面完全調和為止,再遷入室內觀賞。
2.室外養石 除了有石傷的,其他供石新採集來後也應先在室外供養半年至一年時間,並每日澆水一二次。為了顧及風化度均勻,一個月左右應將供石翻一次面。
3.室內養石 適宜於水盤的供石一般可以用水養的方式。一兩天澆水一次,使它經常保持溫潤而有生氣。不宜一直噴水的供石也應經常用干布擦拭,使其保持整潔。 除了水養,有的藏石家喜歡將石油養。他們認為,油養可以保持石之光澤,避免石膚氣化、風化。使用的保養油有凡士林、 油臘、上光臘等,用絨布蘸臘、油輕抹輕拭。也有將石臘化成液體後塗刷供石的,效果確也顯著。但作為長期保養的供石,其實應該避免上油臘。雖然這類物質在短時期內可以使石之質地、色感更為突出,但也相對阻隔了石頭的老化,因為油臘會堵塞石 頭的毛細孔,會妨礙石頭的呼吸,即妨礙它吸收空氣中的養料,使石頭久久不能顯得老氣。而且,上油後的奇石之光澤, 有一種造作感,過重的油臘還會產生反潮現象,致使石之表面變得一片灰白,遮掩了石頭的清清面目。總的看來,油養是得不償失,不值得提倡的。 以上是現代人的養石技巧,再介紹一則古人養石的技巧。明人所著《志雅堂雜抄》雲:「以煮酒腳塗靈璧石,其黑如漆,洗之不脫,極妙。」此法是否靈驗,不妨一試。 供石的價值高低與其出土流傳年份極有關系,時間愈久,石頭色澤愈古樸歸真,石體會發出成熟的幽光,這種難以確切言傳的石表形象,行話稱作包漿。包漿愈凝重愈好。包漿的形成,最主要原因當然在於長時期的輾轉流傳,但藏主的關心愛護也很有關系。俗話說:養石即養心。有的藏石家喜歡將質優膚細 形美的供石置於茶桌書案,在喝茶聊天或閱報看電視時以雙手撫摩,使手氣、手潤通過毛細作用滲入石膚、石體,久而久之,包漿漸起,令人愈加寶愛。
❺ 海邊河邊撿的小石頭如何保存泡在水裡好嗎謝謝!
海邊撿到的小石頭最好用淡水清洗一遍,這樣不會被鹽分腐蝕,保存時間更長
❻ 在新疆五彩灘雅丹公園撿了一些石頭,該如何保存,是放在水裡浸著還是有玻璃罩著,有沒有放射
天然石材一定有輻射,不過及其微量。
你可以用石蠟油塗抹後,放書架上。
❼ 石頭是否可以保存
你的石頭是奇石。行內稱為化石。因為看不到圖片,也不知道大小。可以收藏,好好保存。
❽ 有人說是雨花石誰告訴是什麼石頭怎麼保存我想做吊墜可以嗎
是雨花石,天天把玩或者直接佩戴即可,把玩的話會越來越潤,好看
❾ 岩石標本資源保存技術規程
前言
岩石標本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為了岩石資源能有序、准確而有效地入庫保存,特製定《岩石標本資源保存技術規程》,以確保岩石標本資源的長期安全保存和有效使用。
岩石標本資源保存需要一定的標本庫存條件,有些特殊岩石標本的保存還需特製的容器,岩石標本入庫要求入庫登記、標本有序存放、借出簽約和歸還登記等一系列過程,為了有效保存管理這些標本資源,特製定本規程。
本規程附錄A、附錄B為規范性附錄。
本規程由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提出。
本規程起草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本規程起草人:蘇尚國。
本規程由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負責解釋。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岩石標本的保存范圍及所用術語,包括標本庫的條件、岩石入庫要求、入庫記錄、標本登記,以及交換標本、接受贈送標本信息記錄。
本規程適用於博物館、研究機構等保存收藏岩石標本。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總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的所有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規程,然而,鼓勵根據本規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規程。
GB/T2260—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GB/T9649.9—2009 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 第9部分:結晶學及礦物學
3 術語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規程:
a.標本庫(specimen storeroom):儲藏標本的庫房及其設施。
b.標本櫃(specimen cabinet):儲藏標本的木櫃或鐵櫃,內有很多格抽屜以便系統有序地存放標本。
c.標本盒(specimen box):擺放標本的盒子。
4 標本庫條件
標本庫應具有固定空間及堅固、密閉與通風的功能,包括防火、防盜、防震、防潮、防蛀、防紫外線、防風化等,對於有些特殊岩石標本還需要有調節溫度和濕度的設施(空調)。
5 保存
5.1 標本入庫要求
——必須是整理好的、乾燥的、整潔的和有科學意義和保存價值的標本。
——標本上應標注野外採集號。
——應填寫相應的入庫登記卡片,入庫登記卡片將作為重要的原始資料保存。
5.2 登記
5.2.1 登記內容
——岩石標本入庫前應登記存檔卡片,登記內容包括樣品編號、資源名、產地、地質產狀、資源提供者、資源採集日期等,對有測試數據的樣品還應標注,具體登記內容見附錄A。
——岩石標本或薄片上僅記錄標本編號,樣品編號不清晰者,應重新書寫。
5.2.2 登記研究標本還應同時記錄以下信息
與標本相關的出版物,出版物的信息包括作者姓名、論文題目、書刊名稱、出版年份、頁碼,較詳細的還應該註明標本所在的具體圖版、圖片號碼等。
5.3 標本的放置
a.普通規格手標本應放置於大小合適、不含腐蝕性物質的標本盒中。這些標本盒再放置到標本櫃的抽屜中。
b.較大的手標本也可直接有序地擺放到標本櫃的抽屜中。
c.標本盒上都放有岩石標本標簽,標簽上記錄包括標本號、岩石名稱、產地、時代、地質產狀、採集人、採集日期等。
5.4 標本的排列
5.4.1 按產地
標本被劃分為本國的和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標本,同一地區標本盡量放在一起。
5.4.2 按岩石類型
對於同一地區的標本,盡量將相同岩類的標本放在一起。
5.4.3 其他
研究單位的標本也可按岩石類型排放,在各岩石類型之下,進一步的編排是根據標本入庫的順序(往往也是標本發表的順序)放置。
6 管理
6.1 標本儲存位置
標本入庫後在標本入庫卡片中應標明標本號、抽屜號、標本櫃號(見附錄A)。
這些信息應記錄到登記簿並錄入資料庫中。
6.2 檢查
標本入庫後應定期進行檢查,每一次查看標本的保存情況都應有詳細記錄,如發現問題要及時採取措施。
6.3 館藏條件
收藏標本的目的在於對這些標本的再利用,而館藏條件是保存好標本的首要條件。對於一般標本的保存不需要特殊的保護,但對於一些特殊標本,如珍貴、稀缺標本和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標本,則應有標注,以便提供特殊的保存條件。
6.3.1 一般標本的館藏要求
一般岩石標本的儲藏條件是乾燥、通風的環境,並具有防潮、防蟲、防火、防震、防盜、防紫外線等功能。
6.3.2 特殊標本的館藏要求
a.含硫化物標本的館藏要求:含硫化物標本中,由於硫容易揮發,最好保存在密封容器中,一般保存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的密封容器中並加有硅膠乾燥劑,這種條件下相對濕度可達30%,符合硫化物的保存要求。容器要透明,從各方向都可看到標本。如果要打開容器,要記錄下打開的時間或標本被取出時間。
b.鹽類標本的館藏要求:鹽類標本易潮解,因而也必須放入密封、乾燥的容器中。
c.含微生物岩石樣品的館藏要求:含微生物岩石標本保存條件要求較高,要求利用空調來調節濕度和溫度;普通標本的保存溫度應保持在16~18℃為宜;避光;標本儲藏櫃由抽屜和櫃門組成,櫃門具有緊密「密封」的性能,每次使用之後,都要把櫃門關上,櫃門在抽屜內部和外部環境之間起到緩沖作用,最重要的是它盡可能地保持了抽屜內部環境的穩定。
d.放射性樣品的館藏要求:對於含放射性元素的樣品,應放入特製的鉛容器內,鉛容器應放入防輻射的標本櫃中,這些標本櫃應放入單獨的儲存室,一般沒有防護設備的人員不得隨意進入。
6.3.3 薄片/光薄片標本的保存條件
對於珍貴的薄片/光薄片標本應放入特製的木質標本盒中,以便薄片平躺於盒中,這樣薄片不易脫膠。一般薄片/光薄片放於普通薄片盒中即可。薄片/光薄片需要保存於恆溫恆濕的環境。
6.3.4 電鏡樣品的保存條件
貯存於恆溫恆濕且無塵的環境中。
7 交換、捐贈岩石標本
a.標本登記:建立交換、捐贈岩石標本的目錄,其中包括標本來源的個人(或單位)資料及與標本有關的信息和數據。
b.對新接受的標本應進行檢查,並請有關專家確定其是否有保存價值,按保存價值確定其保存條件。
c.其他同上。
8 借用登記
在借用岩石標本之前,必須確定各種岩石標本的共享方式,標本共享方式包括:①公益性共享;②公益性借用共享;③合作立項研究共享;④知識產權性交易共享;⑤純資源性交易共享;⑥資源租賃性共享;⑦資源交換性共享;⑧行政許可性共享;⑨收藏地共享。如果是有償共享還需確定借用標本的費用。
岩石標本借用方式包括:①岩石標本觀察;②磨製光薄片;③磨製光薄片+化學分析樣。
借用者必須在規定的限度內處理標本。
借用者通過網上檢索所需樣品,填寫借用登記單,應記錄借用者姓名,借用目的(重新研究、查閱對比等)、借用標本的登記號、借用日期、歸還日期等,借用單格式見附錄B。
標本庫管理人員將在半個月內請標本庫專家組對借用單進行審定和授權,借用者可以通過現場索取、郵寄等方式借用樣品及相關資料,並簽署保證不損壞所借出標本、薄片及有關資料並按期歸還的承諾。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岩石標本存檔卡片
表A.1 岩石標本存檔卡片
附錄B
(規范性附錄)
岩石標本借用單
表B.1 岩石標本借用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