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奶牛的奶牛品種
世界上的奶牛品種主要有:荷斯坦牛(主要是黑白花牛,也有紅白花牛),娟姍牛(毛色為淡黃色或黃褐色),更 賽牛(毛色為黃褐色或褐黃色,帶有白斑,腹下,四肢下部,尾稍多為白色),愛爾夏牛(毛色為白色與桃紅或深紅相 間,頭部額至鼻樑,腹下,四肢下部及尾梢多為白色)等,但大多數國家飼養的奶牛品種,還是以荷斯坦奶牛為主 要品種,使奶牛的品種日趨單一化與大型化。荷斯坦奶牛具有產乳量高,產乳的飼料報酬高,生長發育快等特 點,受到各國飼養奶牛者的喜愛,在奶牛中飼養的比例不斷增加,其他奶牛品種日漸減少。在美國,日本,荷 斯坦奶牛占飼養奶牛總數的90%以上,英國佔64%,荷蘭,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都是以發展荷斯坦牛為主。
中國荷斯坦奶牛
中國飼養的奶牛是以「中國黑白花奶牛」為主。中國荷斯坦牛的原名為「中國黑白花奶牛」,於1992年更 名「中國荷斯坦奶牛」。該品種是利用引進國外各種類型的荷斯坦牛與中國的黃牛雜交,並經過了長期的選育 而形成的一個品種,這也是中國唯一的奶牛品種。中國荷斯坦牛多屬於乳用型;它具有明顯的乳用型牛的外貌 特徵。乳用牛的外貌特點是:全身清瘦,稜角突出,體格大而肉不多,活潑精神。後軀較前軀發達,中軀相對 發達,皮下脂肪不發達,全身輸廊明顯,前軀的頭和頸較清秀,相對較小,所以,從側面觀看,背線和腹線之 間成一三角形,從後望和從前望也是三角形。整個牛體像一個尖端在前,鈍端在後的圓錐體。乳牛的頭清秀而 長,角細有光澤。頸細長且有清晰可見的皺紋。胸部深長,肋扁平,肋間寬。背腰強健平直。腹圍大而不下垂。皮簿,有彈性,被毛細而有光澤。
乳房是乳牛的重要器官和部位。發育良好的乳房大而深、底線平、前後伸展良好。整個乳房在兩股之間附 著良好。四個乳頭大小適中,間距較寬。有薄而細致的皮膚,短而稀的細毛,彎曲而明顯的乳靜脈。
中國荷斯坦牛,因受荷蘭兼用荷斯坦牛的影響,近似兼用型。毛色一般為黑白相間,花層分明,額部多有白班 ;腹底部,四肢膝關節以下及尾端多呈白色,體質細致結實、體軀結構勻稱,泌乳系統發育良好,蹄質堅實。中國荷斯坦牛因在培育過程中,各地引進的荷斯坦公牛和本地母牛的類型不一,以及飼養條件的差異,其體型 分大、中、小三個類型。
大型:主要是用了從美國、加拿大引進的荷斯坦公牛與本地母牛長期雜交和橫交培育而成。特點是體型高 大,成年母牛體高可達136厘米以上。
中型:主要是引用從日本、德國等引進的中等體型的荷斯坦公牛與本地母牛雜交和橫交而培育成的,成年母牛 體高在133厘米以上。
小型:主要引用從荷蘭等歐洲國家引進的兼用型荷斯坦公牛與本地母牛雜交,或引用北美荷斯坦公牛與本 地小型母牛雜交培育而成。成年母牛體高在130厘米左右。
自上世紀70年代初以來,由於冷凍精液人工授精技術的廣泛推廣,各省、市、自治區的優秀公牛精液相互 交換,以及牛飼養管理條件的不斷改善,以上三種類型的奶牛,其差異也在逐步縮小。
中國荷斯坦奶牛(中國黑白花奶牛)產奶量高,但乳脂率較低,不耐粗飼,良好的飼料條件和飼養管理下,平均 305天產奶量可達到6500~7500公斤,乳脂率3.5%左右。
娟姍牛
娟姍牛是源自英吉利海峽傑茜島的進口奶牛,是英國政府頒布法令保護的珍貴牛種,其最大的優點就是乳質濃厚,乳脂、乳蛋白含量均明顯高於普通奶牛,優質乳蛋白含量達3.5%以上。
該品種在血統上與瑞士褐牛、德溫牛和凱瑞牛有關系,而與荷斯坦牛沒有關系。在該品種的早期培育過程中,曾被稱為奧爾德尼牛(Alderney)。1850年首批娟姍牛被引入美國,1868年美國娟姍牛俱樂部(American Jersey Cattle Club)成立,從事娟姍牛的商務運作。娟姍牛是主要乳用牛品種中最小的品種之一(凱瑞牛和德克斯特牛更小)。該品種與其他品種相比,耐熱性強並以其採食性好,乳脂、乳蛋白率較高而著稱。耐粗飼也是娟姍牛的一個重要特點。美國參加DHIA的娟姍牛約為160 000頭,以每年2%的速度逐年增加。
㈡ 國內都有那些優質牛種都產之那裡
我國引入的主要肉牛品種——西門塔爾牛
1、原產地及分布
西門塔爾牛原產於瑞士西部的阿爾卑斯山區,主要產地為西門塔爾平原和薩能平原。在法、德、奧等國邊鄰地區也有分布。西門塔爾牛占瑞士全國牛隻的50%、奧地利佔63%、前西德佔39%,現已分布到很多國家,成為世界上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乳、肉、役兼用品種之一。
2、外貌特徵
該牛毛色為黃白花或淡紅白花,頭、胸、腹下、四肢及尾帚多為白色,皮肢為粉紅色,頭較長,面寬;角較細而向外上方彎曲,尖端稍向上。頸長中等;體軀長,呈圓筒狀,肌肉豐滿;前軀較後軀發育好,胸深,尻寬平,四肢結實,大腿肌肉發達;乳房發育好,成年公牛體重乎均為800--1200千克,母牛650——800千克。
3、生產性能
西門塔爾牛乳、肉用性能均較好,平均產奶量為4070千克,乳脂率3.9%。在歐洲良種登記牛中,年產奶4540千克者約佔20%。該牛生長速度較快,乎均日增重可達1.0千克以上,生長速度與其他大型肉用品種相近。胴體肉多,脂肪少而分布均勻,公牛育肥後屠宰率可達65%左右。
成年母牛難產率低,適應性強,耐粗放管理。總之,該牛是兼具牛和肉牛特點的典型品種。
4、與我國黃牛雜交的效果
我國自20世紀初就開始引入西門塔爾牛,到1981年我國已有純種該牛3000餘頭,雜交種50餘萬頭。西門塔爾牛改良各地的黃牛,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據河南省舞鋼市報道,西雜一代牛的初生重為33千克,本地牛僅為23千克;平均日增重,雜種牛6月齡為608.09克,18月齡為519.9克,本地牛相應為368.85克和343.24克;6月齡和18月齡體重,雜種牛分別為144.28千克和317.38千克,而本地牛相應為90.13千克和210.75千克。
在產奶性能上,從全國商品牛基地縣的統計資料來看,207天的泌乳量,西雜一代為1818千克,西雜二代為2121.5 千克,西雜三代為2230.5千克。
雪龍黑牛
雪龍黑牛是經過多年精心研究和實驗,利用日本黑毛和牛與國內優良肉牛品種進行多元組合雜交,成功的開發和培育出了極具特色的雪龍和牛。在飼養中的雪龍和牛聽音樂`喝啤酒`喂熟食`飲溫水,在極其完善的生態環境中培育成長。經過精心飼養的雪龍和牛,具有極強的脂肪沉積基因,雪白的脂肪均勻有致的分布在桃紅色的瘦肉之中,猶如雪花一般美妙,入口即溶`甜嫩無比`回味無窮,是我國牛肉中的極品,完全可以與日本頂級牛肉相媲美。
(1)、秦川牛為中國地方良種,是中國體格高大的役用牛種之一。
----秦川牛產於陝西省關中地區,因「八百里秦川」而得名,以渭南、臨潼、蒲城、富平、大荔、咸陽、興平、乾縣、禮泉、涇陽、三原、高陵、武功、扶風、岐山等15個縣、市為主產區。還分布於渭北高原地區。甘肅省慶陽地區原產早勝牛。70年代主要引用秦川牛改良,於1980年經省級鑒定,並入秦川牛。總頭數在70萬頭以上。關中地區自右以來種植苜蓿,也是歷代糧食主產區,農民對飼養管理和牛種選擇積累有豐富經驗。由於當地耕作精細,農活繁重,車輛挽具笨重,牛隻都比較大。選種遵循家農諺:「一長」「二方「三寬」「四緊」「五短」的要求;在毛色上非紫紅色不作種用,這些對現代秦川牛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體型外貌上,秦川牛屬較大型的役肉兼用品種。體格較高大,骨骼粗壯,肌肉豐滿,體質強健。頭部方正,肩長而斜。中部寬深,肋長而開張。背腰平直寬長,長短適中,結合良好。 薦骨部稍隆起,後軀發育稍差。四肢粗壯結實,兩前肢相距較寬,蹄叉緊。公牛頭較大,頸短粗,垂皮發達,鬐甲高而寬;母牛頭清秀,頸厚薄適中,鬐甲低而窄。 角短而鈍,多向外下方或向後稍彎。公牛角14.8厘米,母牛角長10厘米.毛色為紫紅,紅,黃色三種。鼻鏡肉紅色約佔63.8%,亦有黑色、灰色和黑斑點的,約佔32.2%。角呈肉色,蹄殼分紅、黑和紅相間三種顏色。
——在生產性能上經肥育的18月齡牛的平均屠宰率為58.3%,凈肉率為50.5%。肉細嫩多汁,大理石紋明顯。泌乳期 為7個月,泌乳量715.8+261.0千克。 鮮乳成分為:乳脂率4.70+1.18%,乳蛋4.00+0.78%,乳糖率6.55%,干物質率16.05+2。58%。公牛最大挽力為475.9+106.7千克,占體重的71.7%在鰵殖性能上,秦川母牛常年發情。在中等飼養水平下,初情期 為9.3月齡。成年母牛發情周期 20.9天,發情持續期平均39.4小時。妊娠期285天,產後第一次發情約53天。秦川公牛一般12月齡性成熟,2歲左右開始配種。秦川牛是優秀的地方良種,是理想的雜交配套品種。
(2)、魯西牛是中國中原四大牛種之一。 以優質育肥性能著。
——魯西牛主要產於山東省西南部的菏澤和濟寧兩地區,北自黃河,南至黃河故道,東至運河兩岸的三角地帶。分布於菏澤地區的鄆城、鄄城、菏澤、巨野、梁山和濟寧地區的嘉祥、金鄉、濟寧、汶上等縣、市。聊城、泰安以及山東的東北部也有分布。80年代初有40萬頭,現已發展到100佘萬頭。
—— 在體型外貌上,魯西牛體軀結構勻稱,細致緊湊,為役肉兼用。 公牛多為平角龍門角,母牛以龍門角為主。垂皮發達。公牛肩峰高而寬厚。胸深而寬,後軀發育差,尻部肌肉不夠豐滿,體軀明顯地呈前高後低的前勝體型。母牛鬐甲低平,後軀發育較好,背腰短而平直,尻部稍傾斜。關節乾燥,筋腱明顯。前肢呈正肢勢,後肢彎曲度小,飛節間距離小。 蹄質緻密但硬度較差。尾細而長,尾毛常扭成紡釺狀。被毛從淺黃到棕紅色,以黃色為最多,一般前軀毛色較後軀深,公牛毛色較母牛的深。多數牛的眼圈、口輪、腹下和四肢內側毛色淺淡。俗稱「三粉特徵」。 鼻鏡多為淡肉色,部分牛鼻鏡有黑斑或黑點。角色蠟黃或琥珀色。
——在生產性能上,據屠宰測定的結果,18月齡的閹牛平均屠宰率57.2%凈肉率49.0%,骨肉比1:6.0脂肉比1:4.23,眼肌面積89.1平方厘米。成年牛平均屠宰率58.1%,凈肉率為50.7%,骨肉比1:6.9,脂肉比1:37,眼肥面積94.2平方厘米。 肌纖維細,肉質良好,脂肪分布均勻,大理石狀花紋明顯。
——在繁殖性能上,母牛性成熟早,有的8月齡即能受胎。一般10-12月齡開始發情,發情周期平均22天,范圍16-35天;發情持續期2-3天。妊娠期平均285天,范圍270-310天。產後第一次發情平均為35天,范圍22-79天。
(3)、南陽牛是中國地方良種 ,在中國黃牛中體格最高大 南陽牛產於河南省南陽市行河和唐河流域的平原地區,以南陽、唐河、鄧縣、新野、鎮平、社旗、方城等8個縣、市為主產區。許昌、周口、駐馬店等地區分布也較多。
據1982年統計總頭數達80萬頭以上。而1991年底報道已發展到145萬頭,其中適齡母牛56萬頭,占牛群的38.6%。南陽地區所處地理位置較偏僻,填質堅硬,需要體大力強的只進行耕作和運輸,群眾素有選錙大牛 的習慣。群眾以舍飼為主,喂養精心,育成了大型牛隻。
——在體型外貌上,南陽牛屬較大型役肉兼用品種。體高大,肌肉較發達,結構緊湊,體質結實,皮薄毛細,鼻鏡寬,口大方正。角形 以蘿卜角為主,公牛角基粗壯,母牛角細。鬐甲隆起,肩部寬厚。背腰平直,肋骨明顯,薦尾略高,尾細長。四肢端正而較高,筋腱明顯,蹄大堅實。 公牛頭部雄壯,額微凹,臉細長,頸短厚稍呈弓形,頸部皺褶多,前軀發達。 母牛後軀發育良好。毛色有黃、紅、草白三種,面部、腹下和四肢下部毛色淺。鼻鏡多為肉紅色,部分南陽牛是中國黃牛中體格最高的。
——在生產性能上,經強度肥育的閹牛體重達510千克時宰殺,屠宰率達64.5%,凈肉率56.8%,眼肌面積95.3平方厘米。肉質細嫩,顏色鮮紅,大理石紋明顯。 南陽牛體格高,步伐快,挽車速度每1.1-1.4米,載重1000-1500千克時能日行30-40千米,是著名的「快牛「。 在繁殖性能上,南陽牛較早熟,有的牛不到1歲即能受胎。 母牛常年發情,在中等飼養水平下,初情期在8-12月齡。初配年齡一般掌握在2歲。發情周期17-25天,平均21天。發情持續期1-3天。妊娠期平均289.8天,范圍為250-308天。懷公犢比懷母犢的妊娠期長4.4天。產後初次發情約需77天。
(4)、皖南牛屬南方牛種,山地類型皖南牛主要產於安徽省長江以南的黟縣、歙縣、績溪、旌德及部門各縣和皖浙、皖贛交界的山區。 產區有牛約4.8萬佘頭,在盆谷漫灘平原所產的牛體型較大。當地牛耐濕熱晝夜放牧在山谷中,圍以牛欄,定期墊草和起圈。績溪、寧國等地尚有膘牛的習慣。
——在體型外貌上,皖南牛個子偏小,粗糙型的牛頭較粗重,細致型的牛頭較窄長而輕,體型類別較不一致。但皖南牛垂皮發達,公牛肩峰較高,背腰平直,且雙脊背牛較多,後臀肌肉豐滿。尾細長。四肢較短,蹄多黑色,質地堅實。毛色為褐色、灰褐、黃褐、深褐、黑色等,且具背線。
——在生產性能上皖地南青壯年牛屠宰率為50-55%,凈肉率45%,肉質細嫩,熟肥。在繁殖性能上,皖南牛5-6月齡出現性特徵,8-9月齡開始發情,2歲產犢。公牛10月齡即能配種。
㈢ 現在養繁育母牛,都選紅花凈臉這是為什麼
現在養牛都想養紅花清潔臉,磁化清潔臉。這就像娶媳婦一樣。就像誰不想找漂亮的一樣,看著就不順眼。但是長得漂亮能吃飯嗎?能用錢嗎?相反,這樣的兒媳結婚後只能更加擔心,風險也很大。紅花、自畫像凈臉也是人們感官上的問題,確實投機的價格越來越高,同樣的條件比黃百華貴上千韓元。這種牛比較適合小販販運。到家後見利而去,風險相對較低。但是不適合普通養殖戶或准備開發長期養殖的朋友。這種牛本錢大,風險高,本錢慢。而且,繁殖力和出育率不一定比普通花強,有些甚至趕不上硫化氫。而且,不是所有的自畫像都比黃花雨貴。主要取決於牛的品種、骨骼和形體。因為體型不好或繁殖能力不強的母牛,花圃再好也沒有價值,沒有人願意。因為品種股價才是決定牛繁殖力和生長速度的重要指標。不管是黑貓還是白貓,能抓住老鼠的都是好貓。
養殖母牛投資相對較大。根據目前的牛行情,800斤左右的良種青年母牛至少需要1萬2千韓元/頭,買20頭母牛需要24萬韓元的投資。基礎設施投資、飼料投資等加起來至少需要40萬韓元以上,很多人想繁殖牛,但沒有力量。良種母牛成年後體重在1100斤以上,膳食建築質量按體重的2.8%計算,每天要吃30.8斤,精料平均每天要吃3斤,雜食27.8斤。這樣計算的話,一年需要1095斤的精料和10147斤的雜料,精料用玉米、大豆粉、麥麩。
㈣ 梗塞牛和愛爾夏牛區別
梗塞牛和愛爾夏牛區別:
愛爾夏牛(Ayrshire)屬於中型乳用牛,原產於英國艾爾夏郡。廣西、湖南等省區曾有引進。
愛爾夏牛(AYRSHIRE) 愛爾夏牛起源於蘇格蘭,1837年引入美國。
在每天兩次擠奶的情況下,該品種中終生產奶超過45000公斤的母牛已佔相當的比例。趨勢表明,該品種的平均年產量為8181公斤奶,含乳脂4%,乳蛋白3.5%。
成熟的愛爾夏牛體重為450公斤,為紅白花牛,其紅色有深有淺,變化不一。
更賽牛屬於中型乳用品種,原產於英國更賽島。
該島距娟姍島僅35千米,故氣候與娟姍島相似,雨量充沛,牧草豐盛。
1877年成立更賽牛品種協會,1878年開始良種登記。
19世紀末開始輸入中國,1947年又輸入一批,主要飼養在華東、華北各大城市。在中國純種更賽牛已絕跡。
㈤ 中國西門塔爾牛百科
西門塔爾牛原產於瑞士,並不是純種肉用牛,而是乳肉兼用品種。但由於西門塔爾牛產乳量高,產肉性能也並不比專門化肉牛品種差,役用性能也很好,是乳、肉、役兼用的大型品種。從1990年山東省畜牧局牛羊養殖基地引進該品種。此品種被畜牧界稱為全能牛。我國從國外引進肉牛品種始於20世紀初,但大部分都是新中國成立後才引進的。西門塔爾牛在引進我國後,對我國各地的黃牛改良效果非常明顯,雜交一代的生產性能一般都能提高30%以上,因此很受歡迎。
目 錄
1品種介紹
1.1 原產地及分布
1.2 外貌特徵
1.3 生產性能
1.4 肉用特點
1.5 黃牛雜交
1.6 評價與展望
1.7 防疫保健
2牛舍建設
2.1 場址選擇
2.2 設計原則
2.3 牛場配置
1品種介紹
原產地及分布
西門塔爾種公牛
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引進西門塔爾牛在本國選育或培育,育成了自己的西門塔爾牛,並冠以該國國名而命名。中國西門塔爾牛品種於2006年在內蒙古和山東省梁山縣同時育成。中國西門塔爾牛由於培育地點的生態環境不同,分為平原、草原、山區三個類群,種群規模達100萬頭。該品種被毛顏色為黃白花或紅白花。三個類群牛的體高分別為130.8、128.3和127.5厘米;體長分別為165.7. 147.6和143.l厘米。各類群核心群種牛的遺傳基礎已達到遺傳同質化水平。 犢牛初生重平均41.6千克,6月齡體重199.4千克,12月齡重324千克,18月齡434千克,24月齡592千克。產奶量平均4300千克,乳脂率4.0%。屠宰實驗結果,屠宰率平均61.4%,凈肉率50.0%,眼肌面積90.5平方厘米。早期生長快是該品種的主要特點之一。因此,將成為我國未來牛肉生產的重要利用品種。
外貌特徵
該牛毛色為黃白花或淡紅白花,頭、胸、腹下、四肢及尾帚多為白色,皮肢為粉紅色,頭較長,面寬;角較細而向外上方彎曲,尖端稍向上。頸長中等;體軀長,呈圓筒狀,肌肉豐滿;前軀較後軀發育好,胸深,尻寬平,四肢結實,大腿肌肉發達;乳房發育好,成年公牛體重乎均為800--1200千克,母牛650——800千克。
生產性能
西門塔爾牛乳、肉用性能均較好,平均產奶量為4070千克,乳脂率3.9%。在歐洲良種登記牛中,年產奶4540千克者約佔20%。該牛生長速度較快,均日增重可達1.35-1.45千克以上,生長速度與其他大型肉用品種相近。胴體肉多,脂肪少而分布均勻,公牛育肥後屠宰率可達65%左右。
成年母牛難產率低,適應性強,耐粗放管理。總之,該牛是兼具奶牛和肉牛特點的典型品種。
西門塔爾牛分布,北在我國東北的森林草原和科爾沁草原,南至中南的南嶺山脈和其山區,西到新疆的廣大草原和青藏高原等地。各地的自然環境變化極大,夏季平均最高氣溫中南地區的30℃,到東北的0℃,冬季最低平均氣溫從南方的15℃到北方的-20℃,絕對最高最低氣溫則變化更大。各地的年平均降水量,自200mm到1500mm不等,海拔最高的達3800m,最低的僅數百米。因此,土壤、作物、草原草山的植被類型差異懸殊,西門塔爾牛均能很好適應,除西藏彭波農場地處3800m以上宜從犢牛階段引種以外,各地均可自群繁殖種畜。
肉用特點
體格大、生長快、肌肉多、脂肪少:西門塔爾牛公牛體高可達150-160厘米,母牛可達135-142厘米。腿部肌肉發達,體驅呈圓筒狀、脂肪少。早期生長速度快,並以產肉性能高,胴體瘦肉多
西門塔爾牛
而出名。在雜交利用或改良地方品種時的優秀父本。
具有典型的肉用性能:不同品種的牛,在體格、體型方面是不同的,這使牛的生長率、產肉量和胴體組成方面表現出較大差異。西門塔爾牛在育肥期平均日增重1.5-2公斤,12月齡的牛可達500-550公斤。而地方品種的牛日增重僅有0.7-1公斤,可見差距之大。肉的營養價值高:肉牛蛋白質含量高達8%-9.5%,而且人食用後的消化率高達90%以上。牛肉脂肪能提供大量的熱能。牛肉的礦物質含量是豬肉的2倍以上。所以牛肉長期以來倍受消費者的青睞。
肉品等級高:西門塔爾牛的牛肉等級明顯高於普通牛肉。肉色鮮紅、紋理細致、富有彈性、大理石花紋適中、脂肪色澤為白色或帶淡黃色、脂肪質地有較高的硬度、胴體體表脂肪覆蓋率100%。普通的牛肉很難達到這個標准。
黃牛雜交
我國自20世紀初就開始引入西門塔爾牛,到1981年我國已有純種該牛3000餘頭,雜交種50餘萬頭。西門塔爾牛改良各地的黃牛,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山東省畜牧局牛羊養殖基地實驗證明,西雜一代牛的初生重為33千克,本地牛僅為23千克;平均日增重,雜種牛6月齡為608.09克,18月齡為519.9克,本地牛相應為368.85克和343.24克;6月齡和18月齡體重,雜種牛分別為144.28千克和317.38千克,而本地牛相應為90.13千克和210.75千克。在產奶性能上,從全國商品牛基地縣的統計資料來看,207天的泌乳量,西雜一代為1818千克,西雜二代為2121.5 千克,西雜三代為2230.5千克。
評價與展望
西門塔爾牛早在二十世紀初就參與我國三河牛的形成。建國以來,我國從五十年代有計劃地引進西門塔爾牛,經40多年的繁育對比,尤其在乳、肉生產性能和役用性能方面,發現西門塔爾牛在較大范圍內有良好效果。 西門塔爾牛的產乳潛力很大,目前尚未得到正常的發揮,如果擴大純種繁育,對鞏固乳品基地有極大好處。在東北、西北和四川盆地邊緣地區以及內地某些山區將可發展成純種繁育體系。在農區,對乳肉、乳役兼用牛的培育已在山西、浙江等省取得明顯效果,一代雜種在農區利用作物秸稈的情況下,一天可擠乳3.15kg。在飼草條件不夠充足的地區,雜交代數不宜過高,雜交體系將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防疫保健
西門塔爾牛的防疫保健,西門塔爾易地育肥的特點之一,是架子肉牛的流動性大,幾百千米,幾千千米距離當今公路交通條件下,1~2天內便可到達。西門塔爾牛易地育肥技術的推廣打破了原業一家一戶小農經濟經營及省,地,縣的西門塔爾牛養殖格局。大大促進了我國肉牛飼養業的發展,大大提高了我國肉牛養殖的飼養水平。架子肉牛的流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感染有害病菌的機會也增加了。因此,要十分重視和做好架子肉牛的防病保健。才能確保架子肉牛易地育肥的健康發展。 提高西門塔爾的飼養效益的重要技術措施是實施現代化的肉牛育肥技術,如高密度飼養,圍欄育肥,自由採食與自由飲水等,每一頭西門塔爾牛佔有的圍欄面積僅4平方米左右。在這樣的密集的環境條件下,如何使西門塔爾牛少生病。不生病。只有加大力度做好育肥肉牛的防病保健,,才能確保育肥肉牛健康生長。
在最短暫的時間里,獲得最高的肉牛養殖效益。這是肉牛養殖戶的最大心願。育肥肉牛沒有健康壯實的身體很難達到肉牛養殖者的期盼的要求。只有主動做好育肥肉牛的防疫保健,才能確保較高的西門塔爾肉牛效益
剛開始發展西門塔爾牛生產,規模很小,產奶量少,往大型乳品加工企業送劃不來,有些養牛戶乾脆不擠奶,只供犢牛飲用,孰不知這樣會影響西門塔爾牛以後的產奶性能。因此,西門塔爾牛散養戶應積極開辟當地的牛奶銷售市場,堅持正常擠奶,維持西門塔爾牛的正常產奶水平。
西門塔爾牛
喂草料時間
西門塔爾牛犢喂料過早或過晚,對其生長發育和健康都不利。實踐證明,牛犢3周齡開始喂給草料最為適宜。
西門塔爾養殖區
西門塔爾牛犢在3周齡以內,前胃(瘤胃、網胃、瓣胃)都很小,不具備消化草料的能力,也沒有微生物和纖毛蟲存在,只能靠吃乳汁進入真胃供吸收利用。此時喂給草料,會加重牛犢前胃的負擔,引起疾病。如果喂草料過晚,胃腸得不到鍛煉,前胃生長發育慢,容積過小,也會影響生長發育和健康。西門塔爾牛犢3周齡以後,前胃迅速增大,而且由於接觸少量食物和飲水,微生物隨著口腔進入前胃,這時,牛犢開始出現反芻。此時開始喂鮮嫩的青草、野菜、優質干青草、粉碎的精飼料等,並隨著周齡的增長增加喂量及粗飼料的數量,既可避免引起疾病,又可使前胃發育加快,促進瘤胃內微生物和纖毛蟲的繁殖,使其消化飼草和飼料的功能逐漸加強,為牛以後採食大量的粗飼料,長大個、多增重打下良好基礎。
2牛舍建設
場址選擇
牛場要(綠色 環保 生態)
牛場場址的選擇要有周密考慮,統盤安排和比較長遠的規劃。必須與農牧業發展規劃、農田基本建設規劃以及修建住宅等規劃結合起來,必須適應於現代化養牛業的需要。所選場址,要有發展的餘地。
1、地勢高燥。肉牛場應建在地勢高燥、背風向陽、地下水位較低,具有緩坡的北高南低,總體平坦地方。切不可建在低凹處、風口處,以免排水困難,汛期積水及冬季防寒困難。
2、土質良好。土質以沙壤土為好。土質松軟,透水性強,雨水、尿液不易積聚,雨後沒有硬結、有利於牛舍及運動場的清潔與衛生乾燥,有利於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發生。
3、水源充足。要有充足的合乎衛生要求的水源,保證生產生活及人畜飲水。水質良好,不含毒物,確保人畜安全和健康。
4、草料豐富。肉牛飼養所需的飼料特別是粗飼料需要量大,不宜運輸。肉牛場應距秸稈、青貯和乾草飼料資源較近,以保證草料供應,減少運費,降低成本。
5、交通方便。架子牛和大批飼草飼料的購入,肥育牛和糞肥的銷售,運輸量很大,來往頻繁,有些運輸要求風雨無阻,因此,肉牛場應建在離公路或鐵路較近的交通方便的地方。
6、衛生防疫。遠離主要交通要道、村鎮工廠500米以外,一般交通道路200米以外。還要避開對肉牛場污染的屠宰、加工和工礦企業,特別是化工類企業。符合獸醫衛生和環境衛生的要求,周圍無傳染源。
7、節約土地。不佔或少佔耕地。
8、避免地方病。人畜地方病多因土壤,水質缺乏或過多含有某種元素而引起。地方病對肉牛生長和肉質影響很大,雖可防治,但勢必會增加成本。故應盡可能避免。
設計原則
牛舍設計圖
修建牛舍的目的是為了給牛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保障牛的健康和生長的正常運行。花較少的資金、飼料、能源和勞力,獲得更多的畜產品和較高的經濟效益。為此,設計肉牛舍應掌握以下原則。
1、為牛創造適宜的環境。一個適宜的環境可以充分發揮牛的生產潛力,提高飼料利用率。一般來說,家畜的生產力20%取決於品種,40%-50%取決於飼料,20%-30%取決於環境。不適宜的環境溫度可以使家畜的生產力下降10-30%。此外,即使喂給全價飼料,如果沒有適宜的環境,飼料也不能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畜產品;從而降低了飼料利用率。由此可見,修建畜舍時,必須符合家畜對各種環境條件的要求,包括溫度、濕度、通風、光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氨、硫化氫,為家畜創造適宜的環境。
2、要符合生產工藝要求,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和畜牧獸醫技術措施的實施。肉牛生產工藝包括牛群的組成和周轉方式,運送草料,飼喂,飲水,清糞等,也包括測量、稱重、采精輸精、防治、生產護理等技術措施。修建牛舍必須與本場生產工藝相結合。否則,必將給生產造成不便,甚至使生產無法進行。
3、嚴格衛生防疫,防止疫病傳播。流行性疫病對牛場會形成威脅,造成經濟損失。通過修建規范牛舍,為家畜創造適宜環境,將會防止或減少疫病發生。此外,修建畜舍時還應特別注意衛生要求,以利於獸醫防疫制度的執行。要根據防疫要求合理進行場地規劃和建築物布局,確定畜舍的朝向和間距,設置消毒設施,合理安置污物處理設施等。
4、要做到經濟合理,技術可行。在滿足以上三項要求的前提下,畜舍修建還應盡量降低工程造價和設備投資,以降低生產成本,加快資金周轉。因此,畜舍修建要盡量利用自然界的有利條件(如自然通風,自然光照等),盡量就地取材,採用當地建築施工習慣,適當減少附屬用房面積。畜舍設計方案必須通過施工能夠實現的,否則,方案再好而施工技術上不可行,也只能是空想的設計。
牛場配置
牛場內建築物的配置要因地制宜,便於管理,有利於生產,便於防疫、安全等。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做到整齊、緊湊,土地利用率高和節約投資,經濟實用。
牛舍設計圖
1、牛舍。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東西氣候相差懸殊。東北三省、內蒙古、青海等地牛舍設計主要是防寒,長江以南則以防暑為主。牛舍的形式依據飼養規模和飼養方式而定。牛舍的建造應便於飼養管理,便於採光,便於夏季防暑,冬季防寒,便於防疫。修建牛舍多棟時,應採取長軸平行配置,當牛舍超過4棟時,可以2行並列配置,前後對齊,相距10米以上。
2、飼料庫。建造地位應選在離每棟牛舍的位置都較適中,而且位置稍高,即乾燥通風,又利於成品料向各牛舍運輸。
3、乾草棚及草庫。盡可能地設在下風向地段,與周圍房舍至少保持50米以遠距離,單獨建造,既防止散草影響牛舍環境美觀,又要達到防火安全。
4、青貯窖或青貯池。建造選置原則同飼料庫。位置適中,地勢較高,防止糞尿等污水入浸污染,同時要考慮出嵙時運輸方便,減少勞動強度。
5、獸醫室,病牛舍。應設在牛場下風頭,而且相對偏僻一角,便於隔離,減少空氣和水的污染傳播。
6、辦公室和職工住舍 設在牛場之外地勢較高的上風頭,以防空氣和水的污染及疫病傳染。養牛場門口應設門衛和消毒室、消毒 。
3效益分析
簡介
一:幼牛期,每天每頭牛需要青貯玉米桿 5--8 斤,可以少量用一些酒糟或其他一些雜草。需精細料 3 --5 斤,包括玉米面 60% ,麥麩 30% (豆餅或棉籽餅、菜籽餅)任選一樣 10% 。 30 頭牛每天需一市斤食鹽,每隔兩星期牛舍消毒一次,定期預防免疫。牛進圈後間隔一周開始驅蟲,初次與第二次要間隔四天,兩次可以用驅蟲凈去清。
育肥期:每天每頭牛需草 8--12 市斤,精細料 5--8 斤,後期追肥每天需草 12--15 斤,精細料 8--10 斤,青草加量 30% 。
二:一頭體重 300 斤左右的改良肉牛公牛牛犢,需投資 1900--2100元左右,每月平均用草 300 斤左右,折現金 30 元上下。精細料每月 240 斤左右,折現金 150 元上下。如牛有各種疾病的預防與食鹽,每月按 30 元計算。飼養 200 頭牛需飼養員 2 人,籌備草料與管理 2 人。人均工資每月按 600 元計算,飼養半年總計工資一萬四千四百元。每頭牛合工資費用不過 80 元。如每月平均生長 120 斤那麼半年就可以生長 720 市斤,加上原來買的 300 斤總計就可以達到 1000 斤以上。就可以算出每頭牛的飼養成本如下 ( 一 ) :每頭有牛需投資 1300 元左右(二):運輸、檢疫等各種費用預計 100 元左右(三):飼養與管理工資 100 元左右(四):草加精細料共計 1100 元左右(五):疾病預防與食鹽 200 元左右(六):每頭牛到出欄總計費用 4600--4800 之間
三:飼養六個月加上買牛時的體重按 1000 斤計算每頭牛可賣到 6800--7100 元左右,除去上述每頭牛的全部費用 4600--4800 元那麼一頭牛的純利潤就是2200-2300 元,在管理不好的情況下也不低於飼養半年也不低於 2000 元。
食牛肉十大裨益
1.牛肉富含肌氨酸
山東梁山縣畜牧局牛羊外調基地--改良種公牛
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它食品都高,這使它對增長肌肉、增強力量特別有效。在進行訓練的頭幾秒鍾里,肌氨酸是肌肉燃料之源,它可以有效補充三磷酸腺苷,從而使訓練能堅持得更久。
2.牛肉含維生素B6
蛋白質需求量越大,飲食中所應該增加的維生素B6就越多。牛肉含有足夠的維生素B6,可幫你增強免疫力,促進蛋白質的新陳代謝和合成,從而有助於緊張訓練後身體的恢復。
3.牛肉含肉毒鹼
雞肉、魚肉中肉毒鹼和肌氨酸的含量很低,牛肉卻含量很高。肉毒鹼主要用於支持脂肪的新陳代謝,產生支鏈氨基酸,是對健美運動員增長肌肉起重要作用的一種氨基酸。
4.牛肉含鉀和蛋白質
鉀是大多數運動員飲食中比較缺少的礦物質。鉀的水平低會抑制蛋白質的合成以及生長激素的產生,從而影響肌肉的生長。牛肉中富含蛋白質:4盎司瘦裡脊就可產生22克一流的蛋白質。
5.牛肉是亞油酸的低脂肪來源
牛肉中脂肪含量很低,但卻富含結合亞油酸,這些潛在的抗氧化劑可以有效對抗舉重等運動中造成的組織損傷。另外,亞油酸還可以作為抗氧化劑保持肌肉塊。
6.牛肉含鋅、鎂
鋅是另外一種有助於合成蛋白質、促進肌肉生長的抗氧化劑。鋅與谷氨酸鹽和維生素B6共同作用,能增強免疫系統。鎂則支持蛋白質
的合成、增強肌肉力量,更重要的是可提高胰島素合成代謝的效率。
7.牛肉含鐵
鐵是造血必需的礦物質。與雞、魚、火雞中少得可憐的鐵含量形成對比的是,牛肉中富含鐵質。
8.牛肉含丙胺酸
丙胺酸的作用是從飲食的蛋白質中產生糖分。如果你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不足,丙胺酸能夠供給肌肉所需的能量以緩解不足,從而使你能夠繼續進行訓練。這種氨基酸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它能夠把肌肉從供給能量這一重負下解放出來。
9.牛肉含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對細胞的產生至關重要,而紅細胞的作用是將氧帶給肌肉組織。維生素B12能促進支鏈氨基酸的新陳代謝,從而供給身體進行高強度訓練所需的能量。
10.牛肉的食用多樣化
如果連續幾周甚至幾個月日復一日地食用,雞胸顯得令人生厭。牛肉則不同,後腿肉、側腹肉、上腰肉和細肉片在滋味和口感上都有所不同,與單調乏味的雞胸肉的確不可同日而語。
精心喂養
母牛懷孕後,一般表現性情溫馴,行動穩重,食慾旺盛,被毛光亮,容易上膘。懷孕初的1月~2月齡,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若喂給變質、發霉或有毒的飼
料,容易引起胚胎早期中毒死亡;母牛的日糧營養不全面,缺乏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也可能引起胚胎中途停止發育,所以母牛懷孕初的1月~2月齡的飼
養管理是保證胎兒正常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此時胎兒所需營養物質必須相對地全面,一般來說母牛可從採食幼嫩青草中得到滿足,但在秋後、冬季和早春,牧
地草質粗糙,多數農戶以曬乾草和農作物秸稈等粗料補喂母牛,放牧不足,則應適當地補喂精料。母牛懷孕3月齡後,胎兒發育逐漸增快,應逐漸增加精料的飼喂
量,可用黃豆40%、玉米30%、大麥20%、小麥10%,用溫水浸泡6小時~8小時,磨成漿,再添加相當於黃豆等飼料總量10%~15%豆餅、 5%~8%糠麩、1%
食鹽、3%~5%骨粉,每天給孕牛補喂2次~3次,每次喂給混合精料0.5公斤~2公斤,青年母牛還應適當地增加精料喂量。母牛懷孕6月齡後,孕牛喂料(包括
粗料)的總容積不宜過大,應少喂勤添。母牛臨產前兩個月,胎兒增重達到犢牛出生時體重的60%~70%,母牛還要積貯一定量營養物質以備產後哺乳。此階段
精料喂量應增加到懷孕前期的兩倍左右,而且飼料要力求新鮮、多樣化,幼嫩的青菜、胡蘿卜等青綠多汁飼料則可多喂。禁止喂給馬鈴薯、酒糟和未經去毒處理
的棉籽餅或菜籽餅,禁喂霉爛變質、過冷、酸性過重或摻有毒角、毒草(如鬧陽花、無刺含羞草等)的飼料。母牛產前一個月,應適當控制粗料的喂量,盡可能
喂給些質地柔軟的飼料,如氨化或鹽化秸稈、青綠多汁飼料,精料中增加麩皮喂量,以利通腸利便。母牛分娩前10天左右,應根據牛的消化、食慾狀況,減少飼
料的喂量。產前2天~3天,母牛體質好,乳房膨脹大並伴有腹下水腫,應減少原日糧1/3~1/2的喂量,以防母牛分娩初期乳量過多和乳汁過濃而引起母牛乳房
炎、回乳和犢牛消化不良而下痢;對於比較瘦弱的母牛,若在產前一星期乳房干癟,除減少粗料喂量外,還應適當增加麻餅、豆餅、豆漿或豆渣等富含蛋白質的
催乳飼料,以及青綠多汁的輕瀉性飼料,以防母牛產後缺奶。另外,懷孕母牛的飼料和飲水要保持清潔衛生。
二、細心管理
懷孕2月~3月齡時,由於胎兒胎盤和母體胎盤沒有完全形成、結合,而較易引起流產,因此在放牧時應防止母牛跑跳、急走;懷孕5月~6月齡的母牛應逐漸
安排輕役,停止打場等轉圈勞動,盡可能不下水田耕作,以防折傷腹部引起動胎流產。天氣過冷或過熱不要使役;使役時切忌打冷鞭、走陡坡或轉急彎;一般使
役 1.5小時~2小時應休息10分鍾~15分鍾,每晝夜保證有16小時~18小時的休息和反芻時間。母牛懷孕最後一個月應停止使役,放牧時切忌把牛趕到過高過陡
的山坡或崎嶇不平的山崗處,注意防寒風暴雨侵襲。初產母牛和乳房發育不良的母牛,產前20天左右,可每天早晚用40℃~50℃的溫水熱敷乳房,這樣不僅有利
於母牛乳房發育,有利於產後進行人工輔助犢牛哺乳。孕牛圈舍要保持通風乾燥,光線充足,並勤除糞便,天天換墊草。母牛進出欄舍要防止擠迫。母牛產前 7
天~10天,牛舍應徹底清掃干凈,地面挖換新土,然後用2%~3%燒鹼水噴灑消毒,牆壁用20%石灰乳粉刷消毒,牛床上墊以軟短墊草。如母牛產期未到意外地
發生胎犢動盪,腹痛不安,時起時卧,拱腰努責,小便頻繁,陰道內流出粘液或血水等,即為動胎表現產犢症兆,須緊急治療。其治療方法是:①內服燒酒 250
毫升~500毫升,給予輕度麻醉抑制努責和陣縮;②輕症動胎者,肌肉注射黃體酮10毫升~15毫升;③如因血熱官燥,母牛陰道內流出血水,配合內服薴麻根安胎
物,即鮮薴麻根90克、仙鶴草120克、艾葉30克,煎水內服;④呈習慣性流產的母牛,為達到預防和治療目的,可在母牛懷孕5個月後,每隔一月內服一付保胎安
全散,即全當歸30克、川芎15克、菟絲子30克、炒白芍15克、川貝母15克、黃芩30克、荊芥9克、原朴12克、艾葉9克、炒枳殼15克、羌活9克、甘草9克、黑杜仲
15 克、續斷30克、故紙18克,共為細末,生薑15克為引,同調內服。
種公牛使用
西門塔爾牛利用年限為6-8年左右。只有正確使用公牛,才能延長公牛的利用年限。
當種公牛長到16-18月齡、體重達到560千克以上,就可以開始調教配種或采精,青年牛每周兩次,到2歲時再轉入正常配種或采精,每周2-3次。
密度在8億/毫升以上可適當采3回。
養牛經驗
西門塔爾種公牛
(一)買牛先看相 如到集市買肉牛時,首先應選購嘴大、鼻孔大、眼有神、體型較長、腿粗,尾巴有力的牛,這樣的牛吃得好,健康無病。另外,還要結合毛皮和臀部,要求皮膚輕有彈性,臀的毛皮多而軟,一抓一大把,這樣的牛長肉多,育肥快、經濟效益高。
(二)「三定三看」飼養法 三定是:一定專人飼養。以便掌握牛吃料情況,觀察有無異常現象發生,有利於及早採取措施;二定飼喂時間。一般是早上5時、上午10時、下午5時,分3次上槽,夜間最好能補喂1次,每次上槽前先喂少量乾草,然後再拌料,2小時後再飲水,夏季可稍加些鹽,以防脫水;三定喂料數量,不能忽多忽少。三看是:看吃食狀況;看糞便,掌握消化是否良好;看反芻。
(三)抓好三項管理措施 一是夏季喂完牛後,要把牛拴在通風的樹蔭下,或背蔭、涼棚下,以防中暑;冬季要拴在背風向陽處,牛舍要採取保暖措施。二是要經常刷試牛體,能促進血液循環多增膘。三是拴牛繩要短,減少運動量,最好一牛拴一樁,以利增重育肥。
(四)粗糧細喂,科學搭配 盛產玉米地區,牛的主要飼草可以是玉米秸,非玉米產區,因地制宜。鍘草時要求是寸草鍘四刀,原則是越細越好,草細牛愛吃,易消化、省飼料。精料喂的數量和品種比例要因時適當掌握。新購進的架子牛,一般都是長時間少喂或不喂精料,如果精料突然飼喂過多,牛容易消化不良,反而長膘慢。因此,剛買來的牛日食量一般在1.5-2千克精料為宜。各種料的比例是:玉米面30%、麥麩60%、豆餅面10%、食鹽1-2錢,用水化開拌在料內。10天後再逐漸加精料,出欄前半月,精料量加到每頭牛日糧5-7千克。冬春兩季的料比可適當調劑一下。
4良種養殖
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組織實施好2009年全國畜牧良種補貼項目工作,2009年9月3-5日,農業部畜牧業司、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和全國畜牧總站於吉林省長春市聯合舉辦了全國畜牧良種補貼項目管理與技術培訓班。
出席開班典禮領導和專家有農業部畜牧業司王智才司長、陳偉生巡視員、全國畜牧總站谷繼承站長、鄭友民副站長,吉林省畜牧業管理局賈濤局長、魯俊副局長,中國農業大學張沅教授等。參加培訓班的還有來自各個良種補貼項目省級畜牧獸醫部門的相關負責同志,部分種公牛站站長與技術人員,以及中央電視台、吉林省電視台、《農民日報》、《中國飼料》、《飼料廣角》、《中國牧業通訊》等新聞媒體的記者共計150餘人。
西門塔爾飼養區
最後全國畜牧總站谷繼承站長作培訓班總結講話,他首先肯定了此次培訓班的成效,並就做好2009年畜牧良種補貼項目提出具體要求: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不斷提升項目實施的執行力;二是規范操作程序,嚴格管理,不斷提升項目實施的推動力;三是抓好技術培訓,發揮專家指導作用,不斷提升項目實施的創新力;四是廣泛宣傳,增強工作透明度,不斷提升項目實施的引導力;五是強化監督檢查,注重項目實效,不斷提升項目實施的督查力;六是加強標准化種公畜站建設,發展配套服務網路,不斷提升項目實施的支撐力!
㈥ 現在養繁育母牛,都選紅花凈臉這是為何
西門塔爾第一代牛,只要是紅牛白頭,就是第一代。最不好的西門塔爾牛,婦找對像有誰不願找個漂亮的,看的就順眼。但話說回來長的好看就能頂飯吃嗎,能當錢花嗎。相反這樣的媳婦婚後你只能多操心,風險大。養牛也一樣,紅花、紫花凈臉也是人們的一種感觀問題,確被炒作的價格第二代,形體好的紅白花,黃白花。就是第二代。第三代,形體好,大白頭4個白腿,白尾巴,白杜皮。一個人健康不健康,看他的臉和膚色,臉面上沒有一點色斑痘印,膚色紅潤透明。
相對來說這個身體素質較常人要好很多。那麼這句話我想也適用牛,因為咱農民都知道,牛通人性,基因組織和人類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身上的白花不能亂。只缺其中在實際的配種操作中,因為現在基本上都選擇冷凍受精,公牛的品質也同時影響了牛犢的品質,從遺傳上講,紅花凈臉母牛產仔後的犢牛遺傳性能並不能得到百分百的保證。
塔爾牛、夏洛萊牛、利木贊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及皮埃蒙特牛等,每個品種均具有各自的品種優勢實在不好說哪個品種好,不過總體而言最具養殖優勢的莫過於西門塔爾牛,下面答主則詳細介紹一下西門塔大型肉牛,即西門塔爾牛、利木贊牛、安格斯牛、夏洛萊牛、神戶肉牛等。這些肉牛品種很優秀,但是價格很貴,一頭300斤牛犢需要8000元以上。
㈦ 肉牛哪個品種好 公牛和母牛哪個
西門塔爾牛
該牛毛色為黃白花或淡紅白花,頭、胸、腹下、四肢及尾帚多為白色,皮肢為粉紅色,頭較長,面寬;角較細而向外上方彎曲,尖端稍向上。頸長中等;體軀長,呈圓筒狀,肌肉豐滿;前軀較後軀發育好,胸深,尻寬平,四肢結實,大腿肌肉發達;乳房發育好,成年公牛體重乎均為800--1200千克,母牛650—800千克。圖片來源於山東誠志牛羊驢繁育場。成年母牛難產率低,適應性強,耐粗放管理。總之,該牛是兼具牛和肉牛特點的典型品種。
利木贊牛
利木贊牛毛色為紅色或黃色,口、鼻、眼田周圍、四肢內側及尾帚毛色較淺,角為白色,蹄為紅褐色。頭較短小,額寬,胸部寬深,體軀較長,後軀肌肉豐滿,四肢粗短。平均成年體重:公牛1100千克、母牛600千克;在法國較好飼養條件下,公牛活重可達1200—1400千克,母牛達800—900千克。 利木贊牛產肉性能高,屙體質量好,眼肌面積大,前後肢肌肉豐滿,出肉率高, 在肉牛市場上很有競爭力。集約飼養條件下, 犢牛斷奶後生長很快,10月齡體重即達408千克,周歲時體重可達480千克左右,哺乳期平均日增重為0.86—1.0千克;因該牛在幼齡期,8月齡小牛就可生產出具有大理石紋的牛肉。因此,是法國等一些 歐洲國家生產 牛肉的主要品種。 夏洛萊牛
夏洛萊牛
最顯著的特點是被毛為白色或乳白色,皮膚常有色斑;全身肌肉特別發達;骨骼結實,四肢強壯。夏洛萊牛頭小而寬,角圓而較長,並向前方伸展,角質蠟黃、頸粗短,胸寬深,肋骨方圓,背寬肉厚,體軀呈圓筒狀,肌肉豐滿,後臀肌肉很發達,並向後和側面突出。成年活重,公牛平均為1100—1200千克,母牛700—800千克。
魯西黃牛
魯西黃牛產地主要產於 山東省西南部的菏澤和濟寧兩地區,典型的有山東誠志牛羊驢繁育場,北自 黃河,南至黃河中道,東至運河兩岸的三角地帶。我縣80年代初有40萬頭,現已發展到100餘萬頭。
據屠宰測定的結果,18月齡的閹牛平均屠宰率57.2%凈肉率49.0%,骨肉比1:6.0脂肉比1:4.23,眼肌面積89.1平方厘米。成年牛平均屠宰率58.1%,凈肉率為50.7%,骨肉比1:6.9,脂肉比1:37,眼肌面積94.2平方厘米。肌纖維細,肉質良好,脂肪分布均勻,大理石狀花紋明顯。生長發育快、周歲體尺可長到成年的79%,體重相當出生重的10.1倍。個體高大、公牛體高146.3cm,體長160.9cm,胸圍206.36cm,體重685.18kg,最大體重1040kg。皮質好,加工後不出萌眼。性情溫順,體壯抗病,便於飼養管理。
神戶肉牛
神戶牛肉是日本特產,主要產區是日本但馬地區,但並非所有神戶出產的牛都可以叫做「神戶牛」。據河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有關人士介紹,真正的神戶牛要求非常嚴格。首先它血統必須很純正;其次,入選的牛必須是處女牛,否則吃起來會有輕微的乳臭;此外,還要經過脂肪混雜率、顏色、細膩度等項目的評定,四五級以上的才有資格稱為「 神戶牛肉」。
南陽牛
南陽牛是中國優良的黃牛地方品種。體大力強,行走快速,適應性強,產肉性能良好。原產河南省 南陽盆地的白河和 唐河流域的平原地區。1985年據南陽地區 8個縣(市)統計,約有南陽牛68萬頭。該品種頭型適中,角形復雜,鼻鏡多為肉色。皮薄毛細,被毛以深淺不等的黃色為多,也有紅、草白等色。頸短厚,略呈弓形。肩峰隆起,體格高大而結實,前軀發達。四肢筋腱明顯,蹄大而堅實。成年公牛體重平均650
秦川牛
秦川牛毛色以紫紅色和紅色居多,約占總數的80%左右,黃色較少。頭部方正,鼻鏡呈肉紅色,角短,呈肉色,多為向外或向後稍彎曲;體型大,各部位發育均衡,骨骼粗壯,肌肉豐滿,體質強健;肩長而斜,前軀發育良好,胸部深寬,肋長而開張,背腰平直寬廣,長短適中,薦骨部稍隆起,一般多是斜尻;四肢粗壯結實,前肢間距較寬,後肢飛節靠近,蹄呈圓形,蹄叉緊、蹄質硬,絕大部分為紅色。
成年公牛體重600-800千克。易於育肥, 肉質細致,瘦肉率高,大理石紋明顯。18月齡育肥牛平均日增重為550克(母)或700克(公),平均屠宰率達58.3%,凈肉率50.5%。
晉南牛
晉南牛產於 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下游的晉南盆地,是我國著名的地方優良黃牛品種之一。晉南牛早期曾參與中國荷斯坦牛的雜交育種。
延邊牛
延邊牛又稱 朝鮮牛,延邊牛是東北地區優良地方牛種之一,也是我國五大肉用牛品種之一,分布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區的延吉、和龍、汪清、琿春及毗鄰各縣;黑龍江省的寧安、海林、東寧、林口 、湯元、樺南、樺川、依蘭、勃利、五常、尚志、延壽、通河,遼寧省寬甸縣及沿鴨江一帶。
公牛體重480 千克,母牛體重380千克。產肉性能良好,易肥育,肉質細嫩,肌肉橫斷面呈大理石狀。屠宰率一般為40%~48%,凈肉率為35%,短期育肥後,屠宰率可達54%,凈肉率42%。
㈧ 西門塔爾牛的品種有哪些
西門塔爾牛的品種有:
1.瑞士西門塔爾牛是世界著名的乳肉兼用品種,目前繼續向乳肉兼用方向發展,育種者在改善西門塔爾牛乳房形狀的同時,選育重點趨向於提高其肥育性能和肉品質。
2.德國西門塔爾牛由引進的瑞士西門塔爾牛與本地斑點牛雜交培育形成,故又稱德國花斑牛。主要分布於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州和巴登-符騰堡州及西南部的薩爾州。生產類型為乳肉兼用型,在德國存欄量很大,目前約600餘萬頭成年母牛,僅次於德國荷斯坦牛,占第二位。
3.法國西門塔爾牛包括法國東部的紅白花牛、阿邦當斯牛和蒙貝利亞牛。法國紅白花牛又稱東部紅白花牛、汝拉薩克牛,原產於法國中東部,現以享特瑪納、凱爾多爾、巴士林等省分布較多。蒙貝利亞牛屬乳肉兼用品種,原產於法國東部的道布斯(Doubs)縣,1889年始建蒙貝利亞牛良種登記。2007年有泌乳母牛68.5萬頭,是法國主要乳用牛品種之一,其產奶量僅次於荷斯坦牛,居法國第二位。蒙貝利亞牛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抗病力、耐粗飼,適宜於山區放牧,具有良好的產奶性能、較高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目前已出口到40多個國家。
4.中國西門塔爾牛我國於20世紀5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集中從國外引進西門塔爾牛種牛,經與各地黃牛品種雜交、對雜種後代橫交固定,培育出大型乳肉兼用中國西門塔爾牛。在中國草原、平原、山地和丘陵等地區廣泛推廣,到2008年末全國有純種西門塔爾牛3萬余頭,各代改良牛600萬余頭。
5.奧地利西門塔爾牛又稱奧地利花斑牛、山地花斑牛,屬乳肉兼用品種。主要分布於奧地利沿多瑙河流域及季羅爾東部地區,目前奧地利飼養的牛中63%為西門塔爾牛。
此外,許多國家以西門塔爾牛為主要育種素材分別育成了豐富多彩的新品種,在歐洲各國多為乳肉兼用品種,例如,俄羅斯的西門塔爾牛和塞切夫牛、捷克紅白花牛。在美洲主要培育成純肉用型,在美國還育成了全黑色西門塔爾牛和全黃色西門塔爾牛。在阿根廷和巴西等肉牛大國,西門塔爾牛為放牧類型。在南非、納米比亞、波札那為肉乳兼用型。在美國西門塔爾牛與婆羅門牛經復雜雜交育成了辛婆羅牛,是熱帶的主要肉用牛品種之一。
㈨ 關於中國的奶牛種類
中國只有荷斯坦奶牛。
中國飼養的奶牛是以「中國黑白花奶牛」為主。中國荷斯坦牛的原名為「中國黑白花奶牛」,於1992年更 名「中國荷斯坦奶牛」。該品種是利用引進國外各種類型的荷斯坦牛與中國的黃牛雜交,並經過了長期的選育 而形成的一個品種,這也是中國唯一的奶牛品種。
中國荷斯坦牛多屬於乳用型;它具有明顯的乳用型牛的外貌 特徵。
乳用牛的外貌特點是:全身清瘦,稜角突出,體格大而肉不多,活潑精神。後軀較前軀發達,中軀相對 發達,皮下脂肪不發達,全身輸廊明顯,前軀的頭和頸較清秀,相對較小,所以,從側面觀看,背線和腹線之 間成一三角形,從後望和從前望也是三角形。
整個牛體像一個尖端在前,鈍端在後的圓錐體。乳牛的頭清秀而 長,角細有光澤。頸細長且有清晰可見的皺紋。胸部深長,肋扁平,肋間寬。背腰強健平直。腹圍大而不下垂。皮簿,有彈性,被毛細而有光澤。
(9)紅白花母牛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中國荷斯坦牛,因受荷蘭兼用荷斯坦牛的影響,近似兼用型。毛色一般為黑白相間,花層分明,額部多有白班 ;腹底部,四肢膝關節以下及尾端多呈白色,體質細致結實、體軀結構勻稱,泌乳系統發育良好,蹄質堅實。
中國荷斯坦牛因在培育過程中,各地引進的荷斯坦公牛和本地母牛的類型不一,以及飼養條件的差異,其體型 分大、中、小三個類型。
大型:主要是用了從美國、加拿大引進的荷斯坦公牛與本地母牛長期雜交和橫交培育而成。特點是體型高 大,成年母牛體高可達136厘米以上。
中型:主要是引用從日本、德國等引進的中等體型的荷斯坦公牛與本地母牛雜交和橫交而培育成的,成年母牛 體高在133厘米以上。
小型:主要引用從荷蘭等歐洲國家引進的兼用型荷斯坦公牛與本地母牛雜交,或引用北美荷斯坦公牛與本 地小型母牛雜交培育而成。成年母牛體高在130厘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