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蝴蝶有多少種
蝶,通稱為"蝴蝶",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動物的統稱。全世界大約有 14000 多種,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中國有 1200 種。蝴蝶一般色彩鮮艷,身上有好多條紋,色彩較豐富,翅膀和身體有各種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達28~3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 0.7 厘米左右。蝴蝶和蛾類的主要區別是蝴蝶頭部有一對棒狀或錘狀觸角,蛾的觸角形狀多樣。
中文名稱
蝴蝶
拉丁學名
Rhopalocera
別稱
蛺蝶、胡蝶、浮蝶兒、蝶
界
動物界
門
節肢動物門
亞門
六足亞門
綱
昆蟲綱
亞綱
有翅亞綱
目
鱗翅目
亞目
錘角亞目
分布區域
美洲、亞馬遜河流域、亞洲、中國
英文名
butterfly
種類
粉蝶、蛺蝶、鳳蝶等
法文名
Le Papillon
蝴蝶標本蜘蛛螞蟻蝴蝶圖片蝴蝶的種類蠶寶寶蝴蝶圖片大全花昆蟲鳥窩
蝴蝶學史
蝴蝶被歸類為鱗翅目,世界上有數以萬計的物種都歸在這類下。蝴蝶從白堊紀起隨著作為食物的顯花植物而演進,並為之授粉,是昆蟲演進中最後一類生物。
英文名字由來
蝴蝶之所以叫butterfly的原因
butterfly 一詞源自古英文 buterfleoge,由 butere(butter)加 fleoge(flying creature)構成。
有一種流傳比較久遠的說法,因為蝴蝶喜歡偷吃奶油和牛奶,人們把它說成是長著彩色翅膀、喜歡偷吃奶油的精靈,所以叫它 butterfly。以上傳說也反映在蝴蝶的德語名稱之一 milchdieb,該詞相當於英文 milk-thief(偷奶賊)。
另有一種解釋說,其中 butter 是指蝴蝶的顏色;fly 這個本來就是泛指能飛行的昆蟲,而 butterfly 一詞最先可能指的是源自南歐冬季過後,出現的一種帶著硫磺色(合翅時較近於奶油色)的粉蝶。雄蝶前翅色澤澄黃,飛行時帶起一道溫暖的光線,被人們稱為 butter-colored fly。這個詞漸漸演變成 butterfly,並用來指涉所有種類的蝴蝶。
最美品種
88多渦蛺蝶(學名:Eighty-eight butterfly)
屬於鳳蝶科的一個物種,分布於南美洲,約有40餘種品種。因下層翅膀上的"8"字型圖案而得名。曾被評選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八種蝴蝶"之一。
紅帶袖蝶(學名:Heliconius melpomene)
屬於鳳蝶科的一個物種。世界著名"有毒"蝴蝶,主要分布在巴西一帶,該物種已有數百萬年的歷史。1999年巴西帶郵差蝴蝶在中國昆明展出,獲得中國觀眾認可、喜愛。由於其體表顏色很想當時葡萄牙國內郵差制服的顏色,故而得名郵差蝴蝶。
貓頭鷹環蝶(學名:Caligo eurilochus)
又名貓頭鷹蝶,取名自後翅翅底大而模擬的眼斑。屬於貓頭鷹環蝶屬的一個物種,是一種熱帶雨林蝴蝶,體型較大。由於此蝶幼蟲所寄主的植物是竹或鳳梨科植物,所以被視為害蟲。此蝶受到蝴蝶收藏家珍視。
外形特徵
蝴蝶體形大多在5~10cm之間,身體分為頭、胸、腹;兩對翅;三對足。在頭部有一對錘狀的觸角,觸角端部加粗,翅寬大,停歇時翅豎立於背上。蝶類觸角為棒形,觸角端部各節粗壯,成棒錘狀。體和翅被扁平的鱗狀毛。腹部瘦長。最大的是新幾內亞東部的亞歷山大女皇鳥翼鳳蝶,雌性翼展可達31厘米;最小的是阿富汗的渺灰蝶,展翅只有7毫米。口器是下口式;足是步行足;翅是鱗翅;屬於全變態。
蝴蝶翅膀上的鱗片不僅能使蝴蝶艷麗無比、還像是蝴蝶的一件雨衣。因為蝴蝶翅膀的鱗片里含有豐富的脂肪,能把蝴蝶保護起來,所以即使下小雨時,蝴蝶也能飛行。
生活習性
取食
蝶類幼蟲咬破卵殼孵化外出以後,有些種類略事休息,就直接啃食寄主植物;有些種類(例如紅眼竹弄蝶)則先行取食卵殼,然後取食植物;更有一些種類還需取食每次蛻皮時所蛻下來的舊表皮,例如菜粉蝶和斑緣豆粉蝶等。
蝶類幼蟲的取食對象,因蟲種而各有不同,大多數幼蟲嗜食葉片;有些種類,例如花粉蝶、橙斑襟粉蝶等嗜食花蕾;還有一些種類蛀食嫩莢或幼果,例如豆莢灰蝶蛀食嫩豆莢,梔子灰蝶蛀食梔子幼果。此外在灰蝶科中,有少數種類的幼蟲是肉食性的,例如,蚧灰蝶嗜食咖啡蚧,竹蚜灰蝶專以竹蚜為食,這種肉食性的種類在蝶類中是並不多見的益蟲。
取食植物葉子的幼蟲,如是第一齡的初期,常在葉背啃食葉肉,殘留上表皮,形成玻璃窗樣的透明斑,以後幼蟲食葉穿孔,或自葉緣向內蠶食;隨著蟲體長大,食量也越來越大。在一株植物上蟲口密度大的時候全株被啃食一空。
大部分蝴蝶吸食花蜜,就吸食花蜜的蝴蝶來說,它們不僅只吸花蜜,而且愛好吸食某些特定植物的花蜜,例如藍鳳蝶嗜吸百合科植物的花蜜;菜粉蝶嗜吸十字花科的植物的花蜜;而豹蛺蝶則嗜吸菊科植物的花蜜等等;部分不吸食花蜜的蝴蝶有竹眼蝶吸食無花果汁液;淡紫蛺蝶吸食病櫟、楊樹的酸漿;還有一部分蝴蝶會吸食葡萄的肉,在葡萄地中常見蝴蝶吸食。
活動棲息
蝶類幼蟲的活動和棲息的習性,也因蟲種而各不相同。從活動時間來看,一般種類都是在早晚日光斜射時出來活動。但是,有些種類(如菜青蟲等)是在白天活動的,也有一些種類(如許多弄蝶幼蟲)是夜出活動的。
活動規律
從活動的規律性來看,許多群棲性種類的初齡幼蟲,取食和棲息的活動是一致的(Ⅰ、Ⅱ 齡比較明顯),集中在一起取食或棲息,中華虎鳳蝶就是一例。更有一些蝶類如蕁麻蛺蝶的幼蟲經常數十成群地在蕁麻枝葉間吐絲作成亂網,猶如蜘蛛那樣匿居其中,藉以防禦外敵,而且同時取食和棲息,頗有規律。蝶類幼蟲的棲息場所,一般都很隱蔽,因此,在野外不很容易找到個別幼蟲。
棲息特點
有些蝶類的幼蟲常有綴葉為巢而隱居其中的習性,綴葉的方法因蟲種各有不同,有綴一葉的,有綴數葉的,各有各的式樣或技巧。香蕉弄蝶幼蟲能將香蕉葉的邊緣褶黏成巢而隱居其中,稻弄蝶則常綴聯數葉而巢居其中。有巢居習性或結網群棲習性的幼蟲,它們都在棲息處的近旁取食,絕不遠出,一有驚動,立即退入巢內躲藏,這與一般蝶類的棲息習性完全不同。
水是生物有機體在新陳代謝作用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成分。因此我們常常能看到蝴蝶停在潮濕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鹹味的水,最能吸引它們來飲。每當烈日臨空的炎夏正午,在窪陷的山路上,在溪邊,就有各式各樣的蝴蝶成群聚集在那裡吸水。
分布范圍
全球有記錄的蝴蝶總數大約有 20000 種,中國約佔2153 種,在鱗翅目158 科中,蝶類有18科。蝴蝶的數量以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出產最多,其次是東南亞一帶。世界上最美麗、最有觀賞價值的蝴蝶,也多出產於南美巴西、秘魯等國。而受到國際保護的種類,多分布在東南亞,如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國。在同一地區、不同海拔高度形成了不同濕濕度環境和不同的植物群落,也相應形成很多不同的蝴蝶種群。
蝴蝶有5種視錐細胞,比人類多兩種,也就是可以感受除紅光、藍光、綠光外其他兩種我們無法命名的顏色。
繁殖方式
繁殖過程
蝴蝶是完全變態的昆蟲,即一生會經過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
卵
蝴蝶的卵一般為圓形或橢圓形,表面有蠟質殼,防止水分蒸發,一端有細孔,是精子進入的通路。不同品種的蝴蝶,其卵的大小差別很大。蝴蝶一般將卵產於幼蟲喜食的植物葉面上,為幼蟲准備好食物。
幼蟲
幼蟲孵化出後,主要就是進食,要吃掉大量植物葉子,幼蟲的形狀多樣,多為肉蟲,少數為毛蟲。蝴蝶危害農業主要在幼蟲階段。隨著幼蟲生長,一般要經過幾次蛻皮。
蛹
幼蟲成熟後要變成蛹,幼蟲一般在植物葉子背面隱蔽的地方,用幾條絲將自己固定住,之後直接化蛹,無繭。
成蟲
蛹成熟後,從蛹中破殼鑽出,但需要一定的時間使翅膀乾燥變硬,這時的蝴蝶無法躲避天敵,屬於危險期。翅膀舒展開後,蝴蝶就可以飛翔了,蝴蝶的前後翅不同步扇動,因此蝴蝶飛翔時波動很大,姿勢優美,所謂"翩翩起舞",來源於蝴蝶的飛翔。一般蝴蝶成蟲交配產卵後就在冬季到來之前死亡,但也有的品種會遷徙到南方過冬。
交尾繁殖
一般蝶類的雄蝶比雌蝶要早些羽化。之後,雄蝶到處飛翔,根據雌蝶散發的性信息素覓尋羽化不久的雌蝶追逐交尾。
在交尾之前,需要經過一個求婚過程,其中雌蝶的花紋和顏色及其信息素起著重要的作用,另外,外生殖器結構必須相配。一隻棲息在葉上的雌蝶,如果是已經交尾過的,當雄蝶飛臨時,它就平展四翅而將腹部高高翹起,絕不起飛,那是雌蝶不接受交尾的表示,因此雄蝶繞飛一陣,然後飛離;反之即行交尾。
有時一隻不需要交尾的雌蝶,當其在空中飛翔時,可能遇到好幾只雄蝶追逐求愛,緊逼和繞圈飛舞,難解難分,一起上升到高空,此時雌蝶突然挾翅而下,急速降落,此種逃遁使雄蝶如墜迷途,不知雌蝶所在,因而雌蝶得以脫身。
雌蝶的該種"逃婚"本能頗為有趣。還有一些蝶類如絹蝶科的大部分種類,雌蝶在交尾之後,在交尾囊開口處的基部,生長出各種各樣的交配後衍生物一枚,成為阻止再交尾的障礙物,是鑒別種的一大特徵。
蝶與飛蛾
區別之處
蝶類特點
(1)多數蝶類翅膀正面的鱗粉色澤亮麗,翅表面不被毛絨。少數蛺蝶科的蝶類後翅根部被有較明顯的毛絨。
(2)多數蝶類有頂端膨大的棒狀觸角。
(3)蝶類四翅合攏豎立於背上休息的方式。
(4)蝶類軀幹上被毛稀疏(需與蛾類比較)。
(5)蝶類腹面可見的後翅根部呈弧形(貼接式),無翅韁。有助於飛行的速度提升,是因為蝶類在白天活動普遍飛行速度快於蛾類。
(6)蝶的蛹赤裸,無繭。
(7)蝴蝶的活動時間嚴格定義在白天。
飛蛾類特點
(1)蛾子不分晝夜地飛,大多數都是棕色或者黑色,很少有幾種顏色與蝴蝶一樣鮮艷。
(2)多數蛾類觸角頂端呈針尖樣彎曲或整個觸角呈羽毛狀,少數蛾類(天蛾科、斑蛾科)由於白天活動所以觸角與蝶類相似。
(3)蛾類多數都是將四翅平鋪休息。
(4)蛾類軀幹部被毛一般都很濃密,就像天蛾科的蛾類飛行期間很容易與蜂鳥混為一談。
(5)大多數蛾類的腹面後翅根部是平滑的,弧度很小,這跟蛾類在夜間飛行速度慢有關。
(6)蛾的蛹有繭。例如,蠶絲就是從蠶蛾的繭提取的。
相同之處
成蟲體表及翅上被有鱗片,口器虹吸式。
幼蟲大都是植食性,頗多為農業害蟲。
完全變態。
都有三對足。
物種天敵
蝴蝶的天敵主要有:螞蟻、甲蟲、鳥、蠅、蜥蜴、蛙、蟾蜍、螳螂、蜘蛛、黃蜂、寄生蜂等。
自衛方式
警戒色
郵差蝴蝶,翅膀紅黑相間,其艷麗的斑紋明顯表示,這種蝴蝶是有毒的,捕食者應該遠離它們。而其實際無毒。
擬態
枯葉蛺蝶(Kallima inachis),屬於蛺蝶科。世界著名的擬態蝴蝶。分布於中國的西南部和中部,喜馬拉雅的低海拔地區。停息時,兩面三刀翅緊緊收豎立,將身子深深地隱藏著,展示出翅膀的腹面。腹面全主古銅色,秋天酷似枯葉,也常常隨著季節變化,色彩和形態都和葉色無異。一條縱貫前後翅中部的黑色條紋和細紋,很像樹葉的中脈和支脈;後翅的末端拖著的條和葉柄十分相似的"尾巴",枯葉蛺蝶靜止在樹枝上,很難分辨出是蝶還是葉來。
蝶類為了避害求存,除了前述的警戒色和擬態之外,尚有採取種種自衛方式用以嚇退外敵的本能,例如:
線紋紫斑蝶雄蝶在被捉時,能在其腹端翻出一對排攘腺迅即散發惡臭,使食蟲鳥類等天敵不得已而舍棄,得免於害。
鳳蝶幼蟲在其前胸前緣背面中央,具有臭角一枚,當其受驚時,叉形臭角立即向外翻出,臭液揮發,惡臭難聞,使敵厭棄而免其害。
又如寬尾鳳蝶的 Ⅴ 齡大幼蟲在受驚而翻出臭角時,還使三胸節鼓凸呈特大的三角形,配合其上的三大黑斑,形成毒蛇樣的威嚇姿態,籍以自衛。
更如紅角大粉蝶的 Ⅴ 齡大幼蟲在受驚時,能抬舉起蟲體前五節,配合其腹面特有的斑紋,酷似攻擊前的眼鏡蛇的姿態,恐嚇外敵,籍以自衛,耐人尋味。
翅膀用途
蝴蝶翅膀就像飛機的兩翼,讓蝴蝶利用氣流向前飛進;蝴蝶翅膀上豐富多彩的圖案,令人贊嘆不已。但是,它們多彩的翅膀不僅僅是為了讓人們大飽眼福。五彩繽紛的顏色是用來隱藏、偽裝和吸引配偶的。由哈羅德·范因斯坦(Harold Feinstein)撰寫的新書《100 種蝴蝶》,向人們展示了非常漂亮的蝴蝶、飛蛾的圖片。
美麗翅膀
這個南美物種(右圖)被稱為"88 蝶(Eighty-eight butterfly)",分布在南美,約有 40 余種。其
Ⅱ 廚房常見的蟲子類型圖片有哪些
廚房常見的蟲子有:
1、蟑螂
Ⅲ 喜鵲是什麼樣子的
雄性成鳥:頭、頸、背和尾上覆羽輝黑色,後頭及後頸稍沾紫,背部稍沾藍綠色;肩羽純白色;腰灰色和白色相雜狀。翅黑色,初級飛羽內翈具大形白斑,外翈及羽端黑色沾藍綠光澤;
次級飛羽黑色具深藍色光澤。尾羽黑色,具深綠色光澤、末端具紫紅色和深藍綠色寬頻。頦、喉和胸黑色,喉部羽有時具白色軸紋;上腹和脅純白色;下腹和覆腿羽污黑色;腋羽和翅下覆羽淡白色。
雌性成鳥:與雄鳥體色基本相似,但光澤不如雄鳥顯著,下體黑色有呈烏黑或烏褐色,白色部分有時沾灰。幼鳥:形態似雌鳥但體黑色部分呈褐色或黑褐色;白色部分為污白色。
生活習性
喜鵲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常成3-5隻的小群活動,秋冬季節常集成數十隻的大群。白天常到農田等開闊地區覓食,傍晚飛至附近高大的樹上休息,有時亦見與烏鴉、寒鴉混群活動。
性機警,覓食時常有一鳥負責守衛,即使成對覓食時,亦多是輪流分工守候和覓食。雄鳥在地上找食則雌鳥站在高處守望,雌鳥取食則雄鳥守望,如發現危險,守望的鳥發出驚叫聲,同覓食鳥一同飛走。
飛翔能力較強,且持久,飛行時整個身體和尾成一直線,尾巴稍微張開,兩翅緩慢地鼓動著,雌雄鳥常保持一定距離,在地上活動時則以跳躍式前進。
Ⅳ 毒螞蟻種類大全,最好有圖片
毒螞蟻種類有:紅火蟻、子彈蟻、小黃家蟻、牛頭犬蟻、行軍蟻
Ⅳ 螞蟻,日常生活的圖片。
螞蟻是非常勤勞的小動物,螞蟻的力氣非常大,非常有團隊精神。
Ⅵ 這是什麼螞蟻
白蟻(termite,white ant),亦稱蟲尉。白蟻是自然環境中存在的能夠高效降解木質纖維素的昆蟲之一,隸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網翅總目,是一種半變態完全社會性昆蟲。地球陸地2/3面積上有白蟻分布,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各大洲中僅南極洲尚未發現白蟻活動的痕跡。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凈初級生產量佔到陸地生態系統的50-60%。白蟻巢群中具有多種不同品級的個體,各品級白蟻各司其職、分工協作。白蟻的品級包括繁殖蟻、兵蟻、工蟻和若蟻,繁殖蟻又有原始型繁殖蟻和補充型繁殖蟻之分。原始型繁殖蟻是從母巢中分飛出來的長翅型繁殖蟻,後配對脫翅建立巢群,當巢內原始蟻王蟻後衰老或死亡後,補充型繁殖蟻就會補充或替代有蟻王蟻後進行繁殖以保持巢群穩定。[1]
中文學名
白蟻
別稱
蟲尉,大水蟻
界
動物界
門
節肢動物門
亞門
六足亞門
無脊椎動物冷知識大全
秒懂短視頻,讓科普更有趣
進入頻道
精品薦讀
白蟻:傑出的美食家、園藝家和建築家
作者:熱點說
外形特徵
白蟻具有昆蟲的基本特徵,體長一般由幾毫米到十幾毫米,有翅成蟲的長度約為10-30毫米,但多年生蟻後由於生殖腺的發達,腹部極度膨大,整個體長可達60-70毫米,有的種類的蟻後甚至可超過100毫米。其體軀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可以自由轉動,生有觸角、眼睛等重要的感覺器官,取食器官為典型的咀嚼式口器,前口式。胸部分前胸、中胸、後胸三個體節,每一胸節分別生一對足。有翅成蟲的中、後胸各生一對狹長的膜質翅。前、後翅的形狀、大小幾乎相等,等翅目的名稱就由此而來。腹部10節,雄蟲生殖孔開口於第9與第10腹板間;雌蟲第7腹板增大,生殖孔開口於下,第8和第9腹板則縮小,多數種類有一對簡單的刺突,位於第9腹板中緣,第10腹板兩側生有一對尾須。白蟻體軀幾丁質化的程度隨著不同種類有不同變化,一般有翅成蟲的體壁幾丁質化高,且硬,工蟻體壁幾丁質化較淺,而軟。體軀的毛隨種類而異,有多有少,有的近於裸露。體色由白色、淡黃色、赤褐色,直到黑色不等。但大多種類的體色較淺淡,近於乳白色。[3]
白蟻為喜溫昆蟲,分布以赤道為中心,向南北展開,緯度越低,種類越多。其分布范圍古北區北界為45°N,新北區為52°30′N,新熱帶區南界為45°25′S。中國除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寧夏、青海和新疆尚未發現外,其餘各省區都有分布和為害。其中,散白蟻分布北界約為40°N,土白蟻為35°N,家白蟻為32°~33°N,堆砂白蟻28°N左右。中國長江以南,種類多,密度大。[3]
類型劃分
白蟻是多形態、社會性昆蟲,所有個體都生活在群體之中,大群體可包含100萬以上個體。群體成員多態性,分若干類型,通常由工蟻、兵蟻和繁殖蟻組成。[1]
一般每個家族可分為兩大類型:
繁殖型
生殖型又稱繁殖蟻,指有性的雌蟻和雄蟻,它們的職責是保持舊群體和創立新群體,分原始繁殖蟻和補充繁殖蟻兩類。
繁殖型分為長翅型(第一型)、短翅型(第二型)、無翅型(第三型)三種。[1]
1.長翅型(第一型)
Ⅶ 容易引螞蟻的花圖片大全及花名
洛拉多 鮮紅色鑲白邊的鬱金香
緬梔子 俗稱雞蛋花 很可愛的
矢車菊
石蒜(白的比較好看)
紫菀
那不勒斯玫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