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葫蘆圖片
☞十分詳細的參考資料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A%F9%C2%AB&t=3
Ⅱ 怎樣折葫蘆的做法圖片大全
一步,將正方形的紙張折疊成為雙三角形的,然後把兩邊的角往中間進行折疊;
第二步,將葫蘆的兩角往中間折疊,背面也是如此;
第三步,用手將壓痕壓平;
第四步,將其打開,然後照著圖中的虛線進行折疊;
第五步,其餘的幾面折疊方法也是一樣的;
第六步,用嘴吹氣進去;
第七步,手工製作葫蘆完成。
Ⅲ 我有個葫蘆想在上面畫點東西,畫什麼好,可以發幾張圖片嗎最好簡單點的,謝謝
你可以畫一個陰陽魚,
也可以寫個福字上去,
也可以寫壽字上去
畫個龍或鳳,
都可以,
不過要以吉慶的佳!
Ⅳ 找7張葫蘆的圖發給我,如下圖的那種類型的圖片,不要立體,就跟下圖類型一樣的
Ⅳ 在葫蘆上面怎樣畫畫啊
在葫蘆上彩繪非常有創意,大致需要以下幾個步驟:
6 最後勾邊,也可以用啞光漆塗高光。
雕刻葫蘆也很容易:
雕刻葫蘆需要經過選胚、繪制和著色三大工序。當葫蘆成熟下架後,我們應選擇外表端正、光滑無暇的葫蘆作為雕刻對象。
摘下葫蘆之後,我們要將其刮皮、醋洗、暴曬至接近於古董畫土黃色,這時胚子完成。
將葫蘆雕刻想要的圖片,然後用麥秸灰和豆油攪拌均勻,深抹在葫蘆上面。
最後用干凈的布將灰擦掉,凹槽裡面的油灰可以讓圖案更加逼真,用不褪色。
Ⅵ 葫蘆是什麼樣子
葫蘆形態特徵如下:
葫蘆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具溝紋,被粘質長柔毛,老後漸脫落,變近無毛。
葉柄纖細,長16-20厘米,有和莖枝一樣的毛被,頂端有2腺體;葉片卵狀心形或腎狀卵形,長、寬均10-35厘米,不分裂或3-5裂,具5-7掌狀脈,先端銳尖,邊緣有不規則的齒,基部心形,彎缺開張,半圓形或近圓形,深1-3厘米,寬2-6厘米,兩面均被微柔毛,葉背及脈上較密。卷須纖細,初時有微柔毛,後漸脫落,變光滑無毛,上部分2歧。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單生。
雄花:花梗細,比葉柄稍長,花梗、花萼、花冠均被微柔毛;花萼筒漏斗狀,長約2厘米,裂片披針形,長5毫米;花冠黃色,裂片皺波狀,長3-4厘米,寬2-3厘米,先端微缺而頂端有小尖頭,5脈;雄蕊3,花絲長3-4毫米,花葯長8-10毫米,長圓形,葯室折曲。
雌花花梗比葉柄稍短或近等長;花萼和花冠似雄花;花萼筒長2-3毫米;子房中間縊細,密生粘質長柔毛,花柱粗短,柱頭3,膨大,2裂。
果實初為綠色,後變白色至帶黃色,由於長期栽培,果形變異很大,因不同品種或變種而異,有的呈啞鈴狀,中間縊細,下部和上部膨大,上部大於下部,長數十厘米,有的僅長10厘米(小葫蘆),有的呈扁球形、棒狀或構狀,成熟後果皮變木質。種子白色,倒卵形或三角形,頂端截形或2齒裂,稀圓,長約20毫米。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Ⅶ 葫蘆樣子是什麼
在網路上打網路查葫蘆,就看到了葫蘆的圖片
Ⅷ 請幫我找一下各種葫蘆的圖片
網上很多,下載幾個滿意哦
Ⅸ 葫蘆畫的葫蘆題材畫
另一類葫蘆畫,便是以葫蘆為題材所作的中國畫。在古代,揚州畫派的羅聘、金農等便有葫蘆畫傳世,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唐雲、朱屺瞻、丁衍庸等人也都曾有過創作葫蘆畫的藝術經歷。在當代中國畫壇,以葫蘆為題材創作葫蘆畫著稱的莫過於學者畫家朱萬章。朱萬章現為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書畫鑒定家、學者,著有《書畫鑒考與美術史研究》等論著20餘種,同時兼擅繪畫,以畫葫蘆著稱,被譽為學者型文人畫,作品分別被廣東省檔案館、廣東省博物館、嶺南美術館、肇慶學院美術館、廣東南海博物館、廣東順德博物館等機構收藏,先後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舉辦展覽,出版有《一葫一世界:朱萬章畫集》等。
純真老辣的朱萬章葫蘆畫
郭燕冰
自古以來,書畫鑒定專家兼善書畫者代有其人,遠至南齊的謝赫、宋代的蘇軾、明代的董其昌,近至啟功、謝稚柳,均是一代名手,其學說在歷史長河中影響甚巨,不但創造或引領了一個時代的審美風尚,更成為中國書畫史上不可繞行的里程碑。這些耆老名宿名留青史,他們創造的精神財富亦流傳後世,惠澤綿長。朱萬章有多年的書畫鑒定經驗,畫作的真、偽、優、劣在他面前一覽無遺,只言片語人皆寶之。所以,朱萬章的身份毋庸置疑首先是一位學者、文人,而他的書畫則屬於文人書畫。
文人書畫歷來注重意境,朱萬章的畫作尤需從此高度觀看,否則難以領會其中之真趣。多年積累的書畫鑒定經驗使朱萬章的畫作未出手已奠定了高屋建瓴的基礎,在他的畫作面前,繪畫創作中的構圖、章法、題材等諸多應用技巧,均已化作浮於表面的形式,如同「伯樂相馬,不辨雌雄」的故事一樣,畫作中存在著一種需要透過表面的語言程式去觸摸的關乎靈魂本真的內容,因為他的畫作中表述的是純粹的精神家園,正如石濤所說,皆為心畫。
中國書畫藝術的傳統語境中有一個重要的觀點:讀畫如讀人,畫品即人品。要做到人畫合一,是很難的。有多少人經過數十年的研習,走了無數的彎路,始能尋得蹊徑,或是終生未能窺見真諦。但是在朱萬章這里,他輕而易舉地做到了。正是由於他為人一貫真誠坦然,才能輕易做到畫如其人,表裡如一。一種符合自己的,擁有個人語言風格的表達符號,常常需要長時間的提煉,但朱萬章沒有從基礎處拾級而上,反而一出手已令人高山仰止。其中的道理,就如同佛教的律宗和禪宗,為求佛法真昧,律宗要求研習戒律,禪宗提倡頓悟成佛。而朱萬章能得此書畫因緣,初涉繪畫就能直奔藝術本真,本人以為,皆是他努力修行得來的善果。他勤勞、堅忍、敏思、篤行,十年如一日地鑽研書畫研究事業,如今已經邁入第21個年頭了,也因此養成了高水準的鑒賞眼光。
朱萬章的畫作特徵可以用四個字形容:純、真、老、辣。乍看之下,這幾個字是相互矛盾的,純真一般形容未經世事的狀態,老辣則是飽經滄桑的結果。而在飽經滄桑之後仍然能進入一種純真的精神境界,則極為難得。
老、辣兩特徵集中體現在用筆上,常言道:書畫同源。從王維、蘇軾等文人繪畫開始,就提倡以書法入畫,直到當代書畫家仍以畫面能見筆為上乘。朱萬章的畫作處處見筆,用筆頓挫、曲張有致、徐疾變換,顯得蒼老盤曲,用筆非常老道,似乎每一筆都由他多年來蘊藏於胸中的古畫名跡中滌盪而出。這里不得不提到,朱萬章對畫作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如同一個高速運轉的大型數據處理器,每件經他過目的畫作都井然有序地羅列在冊,時代、人物、詳情,歷歷在目,如數家珍。這些多次出現的線條也體現了他本人的審美風格,他所欣賞的,正是這種百折不撓的生命力。
純、真除了形容筆墨形態,同時形容了某種精神上的內容。朱萬章指導學生鑒定書畫時常說「大俗大雅」,這一審美觀點在他的作品亦有所體現,在題材選取方面,「葫蘆」有「福祿」之意,是相當大眾的,但朱萬章曾多次表達過他對漢族民俗文化的喜愛;他的用色常顯明艷,喜用藤黃、朱膘、胭脂、花青、紫色,然而筆墨輕松,隨意點染,因而呈現出一種未經修飾,天然不造作的純真姿態。
在眾多畫作中,尤能體現這幾個特徵的經典作品是《一葫一世界》,本來,在一個畫面上能看到純、真、老、辣四字並存已是極不容易,偏偏這幅作品的各個特徵在各自的范疇中猶自擴張到了極致的境地,簡直讓讀畫者喜極而泣。老辣的藤條揮霍著線條的魅力,自由、曲張,散發著生命的韌性和力度;散落的紫藤花以「畫意不畫形」之致彰顯了一種天然、拓落的生活態度;而真正能體現出作者本意的,卻是那一尊端坐的葫蘆,端莊齊整,方圓有度,懷抱著一顆赤子之心,靜謐而安穩,任由時間流淌,世事穿梭。
其它如《消夏圖》、《秋意圖》、《紫藤葫蘆圖》等幾件作品,其線條、墨韻都有可圈可點之處,斑駁的墨跡、曲張的線條,處處蘊含著難以預料的變化,忽遠忽近,驟淡又濃,給人以無盡的驚喜和韻味。
在現今圓熟、職業化的藝術風氣中,朱萬章「寧拙勿巧」的筆墨顯得別有一番文人鐵骨錚錚的格調,而明艷的色調又傳達出內心積極進取的正能量,輕松隨意的筆調表達了為人處世的寬容和隨遇而安,端莊默然的葫蘆則象徵著他安身立命的原則。所以,一葫一世界,自從與書畫結緣,他便擁有了他的葫蘆,擁有了他的世界,而他的世界將為世人所熟知、景仰 。
Ⅹ 我想要幾張簡單的立春的葫蘆的剪法,要圖片的
找到一些,只能發出來一張,我給發到這個網頁上,有好多個葫蘆的剪紙。
http://hi..com/lpwxu6012/blog/item/208c1123f6bc80f8d6cae2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