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蘿卜簡介
蘿卜(學名:Raphanus sativus L. )十字花科蘿卜屬二年或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100厘米,直根肉質,長圓形、球形或圓錐形,外皮綠色、白色或紅色,莖有分枝,無毛,稍具粉霜。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花白色或粉紅色,果梗長1-1.5厘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1史學研究蘿卜的原始種起源於歐、亞溫暖海岸的野蘿卜,蘿卜是世界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遠在4500年前,蘿卜已成為埃及的重要食品。中國各地普遍栽培。2蘿卜根作蔬菜食用;種子、鮮根、枯根、葉皆入葯,種子消食化痰,鮮根止渴、助消化,枯根利二便,葉治初痢,並預防痢疾,種子榨油工業用及食用。1(概述圖參考:中國植物圖像庫3)
㈡ 野胡蘿卜有什麼功效
野胡蘿卜
野胡蘿卜為傘形花科植物野胡蘿卜daucuscarotal. 的嫩葉、根。
野胡蘿卜嫩葉每百克含水分90 克,蛋白質3.8 克,碳水化合物1.9 克,
脂肪0.56 克,粗纖維0.6 克,還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四川中葯志》載野
胡蘿卜「性寒、味苦微甘,有小毒」。《分類草葯性》載「殺蟲,解酒毒,
消腫,消氣,化痰。」
學名:daucus carota linn.
英文名:wild carrot
科名:傘形科 umbelliferae
二年生草本,高15—120厘米。莖單生,有倒糙硬毛。根生葉薄膜質,長圓形, 2回至3回羽狀多裂,最後裂片線形至披針形,長2—15毫米,寬0.8—4毫米,頂端尖銳,有小凸頭,光滑或有糙硬毛,葉柄長3-12厘米,有鞘;莖生葉近無柄,有葉鞘,最後裂片通常細長。傘梗長10—55厘米,有倒糙硬毛;總苞有多數苞片,葉狀,羽狀分裂,少有不裂的,邊緣膜質,有絨毛,裂片細長,細線形或線形,長3—30毫米,反折;小總苞有線形、不裂或羽狀分裂的小苞片;傘輻多數,長2—7.5厘米,緊貼,結果時傘外緣的傘輻向內彎折;花白色、黃色或談紅色。果實圓卵形,長3-4毫米,寬2毫米。花期5—7月。
產各地,野生於田邊、路旁、曠野草叢中;分布於全國各地。
果實供葯用,有驅蟲的功效;果實可提取芳香油
㈢ 知道什麼是地蘿卜嗎
地蘿卜學名豆薯,屬草質纏繞藤本植物,根塊狀,紡錘形或扁球形,肉質。
主要價值:
豆薯種子含魚藤酮可作殺蟲劑,防治蚜蟲有效。
豆薯食用部分為肥大的塊根,其皮薄而韌、肉質潔白、嫩脆、香甜多汁,食用無渣,且略帶豆腥味,生食或熟食後具有生津止渴、清涼去熱、解酒毒、降血壓等功效。
(3)野生地蘿卜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病蟲防治:
病害:
菌核病:主要為害豆薯的幼苗莖基部以及成株。
幼苗莖基部呈水漬狀腐爛,可引起猝倒;成株受害多在近地面的莖部、葉柄和葉片上發生水漬狀淡褐色病斑,邊緣不明顯,常引起葉或莖基部腐爛。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30%的灰核殺星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20%異菌·多菌靈懸浮劑1500-2000倍液或40%的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病毒病:主要為害豆薯的葉片。病葉變黃,嚴重時植株上部葉片全變黃,形成上黃下綠,植株矮化,並伴有明顯的落葉。
防治方法:可用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1.6%胺鮮酯水劑2000倍液或1.45%病毒必克500倍液噴霧防治。
蟲害:
地上害蟲(主要有斜紋夜蛾、甘藍夜蛾、小菜蛾、豆卷葉螟):主要為害豆薯的葉片。
防治方法:可於低齡幼蟲期用20%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3000-5000倍液、蟲蟎腈1500倍液進行噴殺。
地下害蟲(主要有蠐螬、地老虎、螻蛄、蚯蚓等):主要為害豆薯的塊根。
防治方法:可分別於主蔓摘心後和塊根膨大初期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灌根2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蘿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