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得了冠心病想運動又該怎麼鍛煉呢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過上了健康的生活,然而還是有很多疾病困擾著我們,危害著我們的健康,就比如說冠心病,那麼我們如果得了冠心病應該怎樣運動才能夠更加健康的生活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冠心病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冠心病吧。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常常被稱為“冠心病”世界衛生組織將冠心病分為5大類:心絞痛、無症狀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和猝死5種臨床類型。臨床中常常分為穩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 ,以上就上我們常說的冠心病。
以上呢就是我對於冠心病鍛煉的一些看法,希望對大家有用。
⑵ 冠心病應怎樣鍛煉
首先,在清晨睡桓後,不要急於起床,要採取仰卧姿勢,靜卧數分鍾,同時用手在胸部做自我按摩,然後輕輕活動四肢,待感覺比較舒適時再起床,先慢慢坐起來,稍停,再緩緩下床,從容不迫地穿衣,使剛從睡夢中醒來的身體逐步適應日常活動。若操之過急,可引起心率和血壓較大的波動.
洗漱時,宜用溫水,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因為驟然的冷水刺激可致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還可誘發心絞痛及心肌梗塞。晨起後最好能馬上飲一杯白開水。因為經過一夜的代謝,血液粘稠度增高,易誘發心肌梗塞和腦血栓,飲水後既可稀釋血液,又可促使血液中的代謝廢物盡快排出體外。在大小便時應學會自我放鬆,輕輕用力,切忌急於排空而用屏氣,便後也不要驟然站起。
.少吃動物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黃、魚子、動
物內臟等。少吃肉,多吃魚和豆製品,多吃蔬菜、水果。
2.節制飯量,控制體重。
3.限制食鹽的攝入,每日以10克(2錢)以下為宜。
4.如有高血壓應在醫師指導下長期服用降壓葯物,使血壓保
持在正常或較低水平。
5.不吸煙,節制飲酒。
6.生活要有規律,避免過度緊張和情緒波動。保持大便通暢
、睡眠充足。
7.可做輕微的體育活動,如打太極拳、做廣播操、散步等。
8.常備緩解心絞痛的葯物,以便隨時服用。若有持續疼痛或
服葯不能緩解,應立即到就近的醫院急診
冠心病患者注意事項
1.少吃動物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黃、魚子、動
物內臟等。少吃肉,多吃魚和豆製品,多吃蔬菜、水果。
2.節制飯量,控制體重。
3.限制食鹽的攝入,每日以10克(2錢)以下為宜。
4.如有高血壓應在醫師指導下長期服用降壓葯物,使血壓保
持在正常或較低水平。
5.不吸煙,節制飲酒。
6.生活要有規律,避免過度緊張和情緒波動。保持大便通暢
、睡眠充足。
7.可做輕微的體育活動,如打太極拳、做廣播操、散步等。
8.常備緩解心絞痛的葯物,以便隨時服用。若有持續疼痛或
服葯不能緩解,應立即到就近的醫院急診。
冠心病人工作注意事項
冠心病人,一般仍可參加工作,但應注意:1、不能參加重體力勞動;2、不能從事精神緊張,特別是負有生命責任的工作,如司機、飛機駕駛員等;3、不能作十分緊張的工作,如趕任務,加班加點;4、工作中應注意休息,如心率超過每分鍾110次或出現脈律不齊時,應休息。工作中如出現心慌、氣短、胸痛應立即停止工作。
⑶ 冠心病患者可以運動嗎怎樣控制心率對心臟有好處
當然可以了,有句名言說,生命在於運動,雖然生病了,但仍然可以做一些簡單柔和的運動,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運動地時候只要注意適量就行,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下面有幾種可以使心率處於一個正常范圍地活動,可以嘗試一下。
說到冠心病,很多人一段時間後都會害怕。事實上,不管患了什麼病,最重要的是保持樂觀的情緒。所以就算有冠心病,還是可以出來多做運動,呼吸新鮮空氣,這對自己的病情也很有幫助。
⑷ 有冠心病的中老年人怎樣保健運動方面,飲食方面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後使動脈官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多發生在40歲以後,男性多於女性,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我過近年來發病率有增高趨勢。病因迄今未明,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可能因脂質代謝失常而易於透入血管內膜,在動脈壁上形成粥樣斑快,並由於血管內膜的損傷,血小板活性激發而聚集,冠狀動脈由於其解剖結構特點容易發生粥樣硬化。發生冠心病危險因素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體重、高年齡。此外,與吸煙、腦力活動緊張、飲食不當遺傳、好強性格及體內微量元素缺乏等也有一定關系。
冠心病的預防及其療法:
預防冠心病應該從人們的生活習慣,飲食、運動等多方面著手,葯物預防也十分重要。運動處方視患者個人狀況而定,適當的鍛煉或運動能改善心臟血液灌注,增加冠狀動脈的側支循環,起到保護和改善心臟功能的作用。飲食要維持平衡均勻,多食海洋魚類、蔬菜、水果、豆類、橄欖油等都可以有效地預防冠心病。
冠心病治療預防葯物中現代中葯復方丹參滴丸既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又具有降膽固醇、甘油三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全身和心臟微循環;抗氧化自由基;保護心肌細胞等多層次、多靶點、多系統作用。個個作用點都在冠心病始發的要害部位。因此,堅持服用復方丹參滴丸對於預防治療冠心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冠心病預防的四大對策:
心血管病四大防線及預防對策
根據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全球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為1700萬,在每三個死亡的人中就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這一數字到2020年預計增加50%,而且死亡人數的80%分布在低中等收入國家。從2000年到2020年,心肌梗死將在各種死因中從第五位上升為第一位,腦卒中將從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
「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一個系統的過程,吸煙、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以及近來為人們關注的代謝綜合征等危險因素可看作是疾病的上游,有時在一個人身上可集中多種危險因素。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些危險因素在人群中越來越普遍地存在,並向青少年發展。心血管疾病從危險因素到出現臨床症狀,這中間大概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但遺憾的是,有相當多的病人從來沒有症狀和先兆,突然發生心肌梗死、腦卒中甚至意外的死亡。即使能夠救治成功,患過心肌梗死的病人最後在慢性的疾病發展過程中會出現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現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及發達國家共同面臨的新挑戰。」
針對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同仁醫院心血管中心胡大一教授呼籲加強心血管病預防,層層設防,阻斷疾病的發生和進展。他提出需要構建四條防線:
第一條防線是防發病,即做好一級預防。它的核心內容是對多種危險因素的綜合控制。首先要改變傳統醫療實踐和模式。「上醫治未病」,「目前我們用過多的力量去針對疾病下游,如介入治療及搭橋等技術是十分必要的,但它只能針對已到晚期或有嚴重後果的情況。我們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疾病的上游,強調預防。」二要從傳統的以經驗為基礎的模式轉向循征醫學的模式,即所有的干預措施應有研究證據。第三,組建多學科的聯盟。過去,高血壓學會只管高血壓,糖尿病學會只管糖尿病等等。這一情況已不適合在一個人身上有多種危險因素的情況。只有多學會的聯合行動,齊抓共管,在一個平台上共同治理多重危險因素,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要預防危險因素,我們還要預測患者在未來的10年、20年的發病風險和死亡風險,再根據不同危險程度劃分出不同的人群,對不同人群提出不同的干預措施。第四,改變專科醫生和社區醫生脫節的局面。只有將臨床研究的重大成果轉化為廣大醫生包括社區醫生規范的醫療實踐,才能達到減少疾病的社會效益。如他汀類葯物可以減少1/3的心血管疾病的發病,但這類葯物用得太晚、太少、太短,很多醫生大都是在心肌梗死3-6個月後才開始用葯。介入治療對緩解病人症狀確實有好處,但遺憾的是它並不改善病人的預後,介入治療只有和他汀類葯物手拉手,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病人的預後。
第二條防線是防事件。即已發病的病人,能不能讓他長期穩定,不出現心肌梗死?其中穩定斑塊、抗栓治療是防事件的關鍵,沒有血栓就沒有事件。早期使用他汀類葯物,既可發揮降脂以外的穩定斑塊的作用,又可以改善內皮細胞,抗炎症。聯合使用不同機制的抗血栓葯物,不但是新的研究方向,而且已成為新的醫療實踐。抗栓的第二個部分就是抗凝血霉。抗凝血霉的重大進展是低分子肝素的研製成功,低分子肝素與靜脈肝素效果相同甚至比它更好,它會在很多領域中取代普通肝素;而戊糖的效果又好於低分子肝素。這一葯物的一大特色是不論性別、年齡、體重、手術時間,每天一次,固定劑量2.5毫克,沒有劑量的差別,這就方便了病人,保證了安全用葯。
第三條防線是防後果。如果出現了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嚴重後果,就要考慮如何盡快地、用科學的手段規范地救治病人。醫院組建胸痛中心,開通綠色通道,家屬應及時送患者去醫院挽救生命。無論是溶栓還是介入治療,都要強調時間。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作為病人,只要有胸痛就要上醫院以爭取獲救的機會。對於低危險病人應聯合使用不同的、及時的抗栓葯物,對於高危險病人應該及早地介入干預,早期使用他汀類葯物。
第四條防線是防復發。「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成功挽救病人後,做好二級預防,防止再次梗死,防止意外死亡,減慢或防止心力衰竭的發生。首先要重視生活方式的改變,得過心肌梗死的病人必須戒煙,並使用預防葯物,如阿司匹林、β阻滯劑、他汀類降脂葯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選擇有效的葯物,還要達到有效的劑量。國內目前存在很多衛生資源的浪費,不是品種不對,就是用葯劑量不對,沒有使病人得到應有的保護。不能片面地計算一片葯的價錢,要從宏觀上計算衛生成本。通過預防減少事件,減少住院,這才是最大的節省。
「醫生要堅持以病人為中心,醫生是病人疾痛的治癒者。醫生做什麼是一方面,但首要考慮的是病人最需要的,而不是我們在病人身上能做什麼。大家都很忙,忙於做介入,忙於做搭橋,這是必要的但是不夠的。」胡教授如是說。未來工作的重點是預防心血管病,為此醫生要堅持「ABCDE」的預防對策。A:阿司匹林、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B:β阻滯劑、控制血壓;C:降膽固醇、戒煙;D:糖尿病控制、合理飲食;E:運動,病人教育,社區工作。
----------------胡大一教授講話摘要
心衰的自我防護
心力衰竭患者採用科學的手段自我保護,是延緩病情進展、防止病情惡化的關鍵環節。患者要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控制好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如針對高血壓引起的心力衰竭,通過長期治療把收縮壓及舒張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可以減少心力衰竭發生的危險。
預防可促發心力衰竭的因素,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
●預防呼吸道感染
已有心力衰竭病症但病情穩定的人若發生呼吸道感染,則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劇惡化。因此,在感冒流行季節或氣候驟變情況下,患者要減少外出,出門應戴口罩並適當增添衣服,患者還應少去人群密集之處。
●掌握好活動量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但切忌活動過多、過猛,更不能參加較劇烈的活動,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選擇清淡少鹽飲食
飲食應少油膩,多蔬菜水果。對於已經出現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鹽的攝入量。鹽攝入過多會加重體液瀦留,加重水腫,但也不必完全免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定要戒煙、戒酒,保持心態平衡,不讓情緒過於興奮波動,同時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合理用葯
有的葯物治標迅速,可很快緩解症狀,而有的葯物則需要長期服用才能改善心臟功能,延長壽命。利尿劑,這是惟一能控制體液瀦留的葯物,但不能單獨用來控制心力衰竭,使病情穩定。洋地黃制劑(地高辛)則通過增加心肌收縮力等作用減輕患者症狀。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開博通、蒙諾等),所有左心收縮功能減退的心力衰竭病人都要用,除非病人對這類葯物有禁忌症或不能耐受,但這類葯的應用要早期開始,並長期使用才能降低死亡率,延長壽命。β-受體阻滯劑,所有左室收縮功能不良的心力衰竭病人,在病情穩定的條件下都可以用,但絕不是用葯越多越好,而是要少而精,並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葯。
冠心病的臨床類型
目前,冠心病分類、分型較多,且比較混亂。公認的臨床分型是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分型為標准,即:心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 心絞痛又可分為勞力性心絞痛和自發性心絞痛。
(1)勞力性心絞痛 可分3類:
①新發生的心絞痛,這是指勞力性心絞痛,症狀發生於1個月以內。
②穩定型勞力性心絞痛,指勞力性心絞痛,症狀在1~3個月以上穩定不變者。
③惡化勞力性(轉劣型,增劇型)心絞痛,心絞痛誘因不變,但疼痛發作次數、程度及持續時間明顯轉劣。
(2)自發性心絞痛 指休息狀態下發作的心絞痛。其中將心絞痛發作時伴ST段抬高者,稱為變異型心絞痛。 新發生的勞力性心絞痛、轉劣型及自發性心絞痛屬不穩定型心絞痛。 冠心病中的心力衰竭,如病人無心肌梗死的臨床或心電圖證據,這一診斷只能是臆測的。
另外,心律失常可為冠心病的唯一症狀。在這種情況下,除非作冠狀動脈造影證實有冠狀動脈病變,否則也只能屬於假設性診斷。
防治冠心病的膳食原則
因為營養與冠心病的關系非常密切,因此制定合理的膳食原則對防治冠心病至關重要。 防治冠心病的合理膳食原則如下:
1 減少每日膽固醇的攝取。膽固醇的攝入量不應超過300mg/日,或100mg以下/每千卡總熱量。
2 脂肪的攝入,不應超過總熱量的30%,其中飽和脂肪酸應控制在占總熱量的10%以內。增加多不飽和脂肪酸、使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值宜為 7∶1∶1 。
3 食用復合碳水化合物,少吃或不吃蔗糖或葡萄糖等簡單的碳水化合物。
4 總熱量限制在標准量以內,使體重維持在標准水平,如果超重(標准體重±5公斤為正常) ,應進一步限制總熱量,或適當增加體力活動。
5 提倡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食用豆製品,食用液體植物油。
6 盡量少吃富含飽和脂肪酸或膽固醇過多的肥肉、動物油、高脂奶品及蛋黃、動物內臟等食品。
7 不要將飲用水軟化。
8 減少鈉的攝入,以氯化鈉計,每人的攝入量應首先爭取達到10克/日以下,將來能減至5g /日以下為最好。
9 飲酒:不飲或少飲,每日量不超過30g。
冠心病病人為何應少吃食鹽
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壓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調查資料發現,有相當比例的冠心病病人患有高血壓,而高血壓又有促進冠心病發展的作用。因此,控制高血壓並設法降低血壓水平,對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鈉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心排血量,直接增加心臟負擔,對心臟血流供應不足的冠心病人是不利的。目前普遍認為,鈉攝入量在促進高血壓發病中起著一定的作用。流行病學資料表明,食鹽每日攝入高達20克的日本北部人,高血壓發病率可高達40%,明顯高於食鹽每日攝入約5克的北美愛斯基摩人的發病率。研究還證明:平均每天少攝入5克食鹽,平均舒張壓可降低0.53千帕(4毫米汞柱)。因此,對已患有高血壓的病人,限制食鹽可作為一種非葯物性治療手段。
那麼,冠心病病人應限制多少食鹽為宜呢?這要根據病人是否同時患有高血壓,以及高血壓的病情來決定。有人提出較為嚴格的限鹽量,規定每日不超過5克。有的人較難做到並堅持。筆者認為,應根據自己的情況,逐漸限制食鹽用量,使自己的口味漸漸習慣於低鹽膳食。具體做法是:烹調時在菜餚出鍋前將鹽撒在食物上,鹽味便可以明顯地感覺出來;還可利用糖、醋、香料等調味品,來增加食物味道,以減少食鹽用量。目前市場上出售的低鈉鹽,也是限鹽(限鈉)的一個較好的選擇。
最後應指出,鉀鹽是可以保護心肌細胞的。促進鈉排泄的降壓葯,常常增加鉀排泄,造成體內缺鉀。因此,膳食中於限鹽(限鈉)的同時,應多吃含鉀的食物,例如五穀雜糧、豆類、肉類、蔬菜和水果均含有一定量的鉀。動物性食品雖大多含鉀比蔬菜、水果高,但鈉含量、膽固醇含量較高,而蔬菜、水果含的鈉極少,所以,應多吃水果、蔬菜來補鉀。含鉀高的食物有菠菜、蘿卜、捲心菜、芹菜莖、南瓜、鮮豌豆、檸檬等,均可選食。
冷水浴對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危害
冷水浴俗稱冷水澡,包括冷水淋浴、冷水擦身、冷水浸浴及冬泳等多種形式。冷水浴可以增加體質,提高抗寒能力,對推遲衰老,防治疾病十分有利,目前不僅許多中、青年人喜歡冷水浴,而且也吸引了許多老年人。然而對於有冠心病的病人來說,不適當地進行冷水浴常可導致嚴重的不良後果。我們曾見過一些老年冠心病病人,第一次用冷水擦身就誘發了嚴重的心絞痛。還有的因天氣炎熱,出了大汗後,立即行冷水浴而誘發了急性心肌梗死。這是什麼原因呢?大家都知道熱脹冷縮這個通俗的道理吧。人體的血管,如冠狀動脈也是如此,如遇到突然寒冷的刺激,常可引起血管收縮和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發生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因此,對於年高體弱,尤其患有高血壓病、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不宜洗冷水浴。對於體質較好的老年人,要慢慢進行適應性鍛煉,先用溫水擦身,繼用涼水,再用冷水試擦,慢慢適應後,才可用冷水浴,而且時間不要太長,動作不要太猛,必要時要准備保健葯盒。
冠心病患者如何過冬
寒冷對患者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可謂是雪上加霜。寒冷不僅可引起血管強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還可誘發高血壓、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及腦血管意外等病,甚至是致命性心率失常。因此,除了定期到醫院進行診斷、檢查外,還可按照下列處方進行保健,將可防患於未然,順利過冬。
注意保暖,冬季早晚溫差較大,中老年人又習慣早鍛煉,應有適宜的「溫度緩沖」;出門時注意添加衣服。防止溫差過大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應在清晨醒後養神5分鍾再起床活動。清晨人體的血管應變力最差,驟然活動易引發腦血管疾病,甚至腦溢血、中風等。
注意保持淡泊寧靜、樂觀自信的情緒,不大喜大悲、劇烈運動。所謂「靜益壽、躁損壽」講的就是這個人生哲理。
不可盲目進補,冬季雖是養生、進補的最佳季節,但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這時萬不可盲目進補,應飲食清淡,保持膳食營養均衡。宜多食豆類、水果、牛奶、瘦肉等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切忌辛辣、油膩。早上起來喝一杯溫開水以降低血黏度和促進腸蠕動。
採用合適的葯物進行積極治療與預防,警惕「葯物性中風」。有些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葯物除了對肝、胃具有明顯的副作用外,冬季服用還易提高血管緊張度、改變血液黏稠度,導致心腦血管病發作,甚至引起「葯物性中風」。降壓、鎮痛等葯物也應謹慎服用。因此,治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⑸ 有冠心病的人,做哪些運動比較合適
急性心梗發作的患者,也是絕對禁止活動的。包括走路,大小便這些看起來非常普通的日常活動,都有可能加重心臟工作的負擔,引發急性心衰甚至猝死。對於大部分普通人,我們建議患者中等強度運動,每周4-7次,每次30分鍾,這有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當然,普通健康人也可以做高強度運動,每次25分鍾,一周3次就可以達到效果。
運動強度過低,運動效果不佳。運動強度過大,你容易感到不舒服。所以,我認為你最佳的運動強度是中等強度運動量,在運動過程中,能夠感到輕微的心率增快,但是不會感到任何不舒服。因為這些運動是屬於低至中等強度的運動,以耐力性運動為主的運動。長期進行這種運動能提高機體的攜氧能力,提高心、肺功能。
⑹ 冠心病患者的如何康復呢
冠心病的治療方法有葯物、心臟搭橋手術和心臟支架手術。選擇哪種方法的依據是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病人目前已經接受正規治療沒有?
冠心病患者的居家康復需始終堅持做到28個字:健康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心理平衡、堅持服葯、定期復查,才能穩定病情,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
更多注意事項請在網路搜一下「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和預防措施包括哪些內容」,應該有所幫助。
⑺ 得了冠心病後,怎麼做才能讓更加健康
引言:得了冠心病之後,一定要按照醫生的指導建議服用冠心病的葯物,這樣是能夠幫助改善心肌缺血,減輕疾病症狀的。平時也要減輕體重,避免抽煙喝酒這類的壞習慣,盡量避免這些危險的因素把發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如果患有三高的一定要積極的進行治療,這樣才能夠將心腦血管發生的幾率降到最低。平時也要健康飲食,減少含鹽量,過高食物攝入不利於冠心病病情的控制,要堅持低糖低脂低鹽的飲食,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減少膽固醇的時候,如果平時也要多多的運動,堅持適量的運動,是能夠幫助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平常也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做到勞逸結合。
最後冠心病是無法根治的,所以要做好預防,平時要多去檢查一下自己的身體,如果快上班生病之後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按時服葯才能夠控制好冠心病。
⑻ 得了冠心病應該怎樣運動呢
冠心病患者的運動盡量要選擇保持勻速的運動,比如散步、快走、廣場舞、打太極等等。而且要避免劇烈的運動,保持每天在下午或者是晚上的時候做一些有氧運動,對患者的身體也會有一定的好處。
患者在運動的時候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著急緊張,而且運動前後的時候也應該避免情緒的激動,不然都會容易對心臟造成一定的影響。心絞痛發作三天內,心肌梗死後半年之內的病人不宜做一些比較劇烈的運動,不然對病情的恢復也有不好的影響。
患者在運動的時候,還需要選擇空氣比較好的地方。一定要注意腳下的路要平坦一些,以防摔倒,對自己身體造成傷害。還需要控制好運動時間。一般冠心病患者運動的時間最好是在三十分鍾到六十分鍾以內,不能時間太長。因為一直持續長時間的運動,會讓患者感覺到勞累,這樣也會影響到冠心病的病情的。
⑼ 冠心病患者怎樣鍛煉對心臟好
心臟發病的重要原因還有一個是缺乏運動。在同一環境里生活的人,經常坐著不動的,患冠心病比經常活動者高出2倍。 運動對心臟有什麼好處呢?運動可以促使心臟的小血管擴大、延長、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狀況,改善血液中脂質代謝。運動還有助於改善心肌代謝,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臟的代謝功能。此外,還能提高血液的纖維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血凝過高,對預防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很有幫助。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是防治心臟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要保護心臟,我們建議以下一些鍛煉方式: 體育鍛煉表 1.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外周血管擴張,具有增強心功能,降低血壓,預防冠心病的效果。對於參加運動時會引起心絞痛的人來說,可以改善病情。每次散步可堅持20分鍾至1小時,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體狀況允許者可適當提高步行速度。 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於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時間應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不必強求。 3.太極拳:對於高血壓病、心臟病等都有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體力較好的患者可練老式太極拳,體力較差者可練簡化式太極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體弱和記憶力差的可以只練個別動作,分節練習,不必連貫進行。 體育鍛煉注意事項: 1.任何人,如果在運動結束10分鍾後,心跳次數每分鍾仍在100次以上,則不應再加大運動量,應根據情況適當減少運動量。 2.運動量應從小到大,時間從短到長,循序漸進。 3.進餐與運動至少間隔1小時以上。 4.運動最適宜的溫度是4℃-30℃。 5.運動時若出現頭暈,頭痛,心慌,惡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時,應立刻停止,必要時需就醫。 此外,有一點要提醒大家,不宜清晨鍛煉。根據國外學者測定,上午6時至9時是冠心病和腦出血發作最危險的時刻,發病率要比上午11時高出3倍多。另外,人體在上午時段交感神經活性較高,隨之而來生物電不穩定性增加,易導致心律失常,可能出現室顫,引起猝死。還有,人的動脈壓在上午較高,增加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的可能性,導致急性冠脈綜合症的發作。所以,大家在進行體育鍛煉時,要避開心血管事件「高峰期」,將時間安排在下午及傍晚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