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圖片大全 > 竹片雕刻圖片大全

竹片雕刻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2022-06-29 02:15:11

『壹』 怎麼在竹片上雕刻圖案

應該有專門的美工刀可以雕刻 去專門的店裡問就可以了

『貳』 竹雕工藝的基本介紹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製品的國家,竹刻在中國由來已久。竹刻又稱竹雕,是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佛像、人物、蟹或蟾蜍之類的一種欣賞價值很高的工藝品。《清秘藏》載,宋高宗時有個名叫詹成的竹刻名家,能在竹片上刻成宮室、人物、花鳥、纖毫俱備,精妙絕倫。另據《圖畫見聞志》記載:「唐德州刺史王倚,家有筆一管……片間刻《從軍行》一鋪,人馬毛發,亭台遠水,無不精絕。」可見在唐宋時,中國的竹刻藝術已達到相當水平。
竹刻主要流行於中國南方各地,明代時的江南竹刻藝術已達到全盛時期,發展為各具特色的兩大流派,一派是以南京竹刻為代表的「金陵派」;一派是以上海嘉定竹刻為代表的「嘉定派」。至清明,嘉定已成為江南竹刻藝術的中心。嘉定派的創始人是明代的朱松鄰,他是一位善於詩文書畫的人,他在雕刻竹刻藝術品時,以筆法運刀法,勇於創新,為他人所不及。
竹雕形式豐富,除了圓雕、浮雕等不同表現形式之外,還引申出留青、貼黃、鑲嵌等工藝。竹雕作品依據品種和產地的不同,在工藝上又各有所長。建築多浮雕,擺件多圓雕,糕板雕則都是陰刻;寧波工以骨嵌著稱,潮洲工則以透雕見長。
雕刻手法主要有:圓雕,浮雕,留青,透雕,貼黃,鑲嵌。

『叄』 盆栽竹子都有什麼品種及圖片

適合盆栽的竹子主要有下面5個品種:

1、文竹,常年翠綠,骨節似竹,又擁有竹子的傲骨姿態,也被人們稱為「竹」。

『肆』 秋人的竹雕作品

秋人老師創作了很多的核雕作品,現在也開始創作竹雕作品,竹雕作品在核雕的基礎上更加精湛絕美。
創事
「我是在用核當紙,刻刀當筆,在心底最寧靜的那片天地里,用一生的時間去書寫我的人生感情!」這是鄒麗青給自己的「核雕人生」寫的注腳。
說起與核雕的結緣,是13歲那年的某一天。酷愛美術的鄒麗青在屋前發現了一個桃核,上面的自然紋理很像畫里的羊,他便用鉛筆刀刻了起來,之後把那隻「桃核羊」送給同學做生日禮物,看見同學如獲至寶的樣子,小小的秋人隱隱約約地感到:「這就是我的事業。」漸漸地,他手裡的鉛筆刀換成了刻刀,這刻刀一握便是20年。
為了學雕刻,高三的時候,鄒麗青打消了考大學的念頭,去了烹飪學校上了廚師班。他上廚師班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為了學燒菜,而是因為廚師班有食品雕刻這一課,這對他來說非常有用。
果然,在烹飪學校,他學到了雕刻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法,技藝也長進得很快。因為美術功底好,加上學習刻苦,原本三年的學業,他只用了一個學期就去實習了。但隨即在工作中他發現,食品雕刻的藝術價值不大,不管雕得多好,花多大精力,都保存不了多長時間。他還是想回到核雕的路子上來。
經同學介紹,鄒麗青到油竹專門學石雕。後來因為老師出國了,鄒麗青學石雕的生涯2年就結束了。
回到家的鄒麗青剛好又碰上了徵兵,他便應征入伍。
1998年,鄒麗青背著行囊去了沈陽軍區,開始了軍旅生活。在部隊里,一有時間,鄒麗青便拿起刻刀,對著桃核慢雕細刻。雕刻之餘,鄒麗青還跟當地的一個根雕師父學習根雕藝術。在他看來,無論是什麼雕,藝術都是相通的,他可以從根雕中找到很多靈感,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核雕水平。
2002年,考慮到自身的發展,鄒麗青向部隊提出申請,要求提前退役,被批准了。從部隊回來後,鄒麗青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核雕事業中來。
古語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為了核雕,鄒麗青曾兩度患了抑鬱症。第一次是在1998年的時候,那是他剛剛學完石雕回來,由於石雕原材料貴,雕刻時間很長,而且作品雕好了也不一定賣得出去,這對於家境貧寒的鄒麗青來講,生活的壓力使得他透不過氣來,最後得了抑鬱症。第二次是當兵回來後,當時他的雕刻風格受到很大爭議,褒貶不一,夾在贊揚和批評的中間,再一次地讓他患上了抑鬱症。
「學雕刻的人心一定要很靜,少和外人接觸,如果壓力無處釋放,就很容易得病。」想起當時的情境,此時的鄒麗青已經雲淡風清。
有經歷才能成長。苦過心志,勞過筋骨,餓過體膚,這位年輕的「80後」已然在核雕界擁有了很高的榮譽:2003年,他的核雕鑲嵌藝術獲得中國電視吉尼斯之最;2007年,應中國台北歷史博物館之邀,參加毫芒微雕藝術展;2010年,獲浙江省首批優秀民間文藝人才獎,市非物質文化遺傳代表性傳承人。他是核雕高鏤空創始人,創新了異形核和白點核雕藝術,同時還獨創了合核雕刻藝術。
問他是否考慮收徒弟時,他說暫時不帶徒弟,因為核雕是一種微雕,靠的是良好的視力,視力一旦下降,只能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正是自己創作的頂峰時期,如果帶徒弟的話會分散精力。同時,他也表示,四十五歲以後,會考慮收徒,把核雕藝術發揚光大。

『伍』 如何用竹片雕刻項墜 要雕刻出圖案 只是簡單的小動物那種

你需要先在竹片上畫出圖案,再用刻刀進行雕刻。

竹子的生長是纖維狀,刻刀要求最好是很鋒利。

建議你先在竹片上練習,如果是實在雕不了。你可以委託竹雕師傅幫你雕。

『陸』 竹雕的主要流派

任何藝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總會形成流派。中國竹雕藝術於明末清初成熟後,流派也逐漸形成並展示出來。中國民間收藏的竹雕器件,也不乏明清時期的流派名家作品。 自明代正德、嘉靖之後,竹刻藝術發展十分迅速,幾乎每個時期都有一些傑出的藝術家涌現出來。當時,大部分竹刻高士都集中在江蘇嘉定和金陵一帶,一些士人便將這些精工典雅的作品,根據雕刻技法和風格特徵劃分流派,於是出現了嘉定派。嘉定派生產中心主要是在江蘇嘉定(今上海嘉定縣),以「深刀刻法,即奏刀深峻,窪隆淺深,可五六層」為主要特徵,作品能表現出豐富的畫面層次及立體效果,因此在中國竹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嘉定派最早的創始人是朱鶴,在嘉定竹刻藝術中,以朱鶴、朱纓、朱稚征祖孫三代最為著名,被譽為「嘉定三朱」。「嘉定三朱」的基本風格,在明代就有評價,稱其「花鳥規撫徐熙寫意,人物山水在馬、夏之間,畫道以南宋正法,刻竹則多崇尚北宋。蓋以刀代筆,為簡老朴茂,逸趣橫生」。這就是說:「嘉定三朱」的竹雕花鳥畫,與五代時期著名畫家徐熙的文人畫一脈相承,注重「水墨」,而且多為粗筆寫意,計有大寫意、小寫意,兼工帶寫等技法,頗能傳達文人的高雅、「野逸」之氣;「嘉定三朱」的竹雕山水畫,與南宋時期著名畫家馬遠、夏圭為代表的畫風相仿。馬遠的山水畫一反北宋山水畫全景式構圖方法,畫面重心偏於邊角,「或峭峰直上而不見其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其腳,或近山參天,近景突出」,屬於截取扼要部分的章法安排。夏圭的畫作亦愛取一邊一角,作「截景式」山水。所以,畫史上有「馬一角、夏半邊」之稱。嘉定三朱竹雕的山水畫面,也是「截景式」,所以逸趣橫生。
繼竹刻大家朱鶴之後,其子朱嬰、其孫朱稚征在嘉定竹刻中也頗負盛名。「嘉定三朱」的傳人甚眾,據《嘉定縣志》、《竹人錄》記載,嘉定派麾下的名手大家不下二三十人,其中,秦一爵、沈兼、吳之瑤、封賜祿、周灝、施天章、顧珏、蔡時敏等,尤為世人所重。嘉定派竹雕得到了清代康雍乾嘉時期(1662-1820),達到了黃金盛世,嘉定由此被稱為「竹刻之鄉」,嘉定派成為名聞遐邇、光耀千秋的竹雕流派,對後世影響深遠。 嘉定派竹雕當中,由於時代的不同,各人的文化藝術素養又不一樣,所以名家作品都有他們各自的個性特性。 明中葉至清道光年間,在竹雕藝術上能與嘉定派齊驅並駕的,是濮澄開創的金陵派。金陵派竹雕以淺刻、簡刻為主要特徵。這種技法雕鏤不深而層次不減,表面略加刮磨,卻古樸有味,雖看似了了幾筆,卻意境深遠。
金陵派對圓雕運用頗為講究,對材質選擇很嚴,雕刻時善於因形取勢,不多作人工修飾。金陵派還擅長於竹雕書法,使中國的傳統竹雕平添了濃郁的文人氣息。這都是金陵派竹雕藝術的魅力所在,也是它的主要特徵的具體表現。然而,金陵派竹雕自濮澄創立後,得其親授或直接受其影響者寥若晨星。濮澄之後,僅潘西風、方 的成就最為卓著,名聲日隆,因此被後人視作金陵派藝術承傳的兩大支柱。此後,因嘉定派竹雕在各地盛行而受到一定的沖擊,最終,影響式微,幾近失傳。 徽州竹雕
傳統「徽州四雕」之一。徽州建築多為磚木石結構,竹樓極少,故竹雕用於建築物的裝飾較為少見。 徽州竹雕一般以徽州盛產的毛竹為原料,以刀代筆,因材施藝,運用線刻、淺浮雕、深浮雕等工藝,雕出各種書畫。這些作品,有名人的書法墨跡;有名勝古跡的山川風貌;有民間傳說的神話故事;有珍禽異獸的千姿百態,題材極其廣泛。竹雕主要用於擺設裝飾,如常見的工藝品,包括屏風、告屏、掛屏、插花瓶、文具盒、牙簽盒、煙灰盒、茶葉簡、帽商、筆筒、筷筒、楹聯、腕枕、餐具等。都飾以竹雕。 將竹子從中剖開,形成兩塊半弧形竹片可以用來製作包柱的雕刻楹聯,一般將字雕成陰文,填以石綠色料,懸於廳內,古色古香。有的還在半弧形竹片上雕成畫面,用作建築物的裝飾部件,但多數是獨立成畫、雕刻較為精細。竹雕有的用漆,有的保持竹質本色;即使用漆,一般也都用淺色,或用桐油塗於表面,既有光澤,又能透出竹質纖維的脈理,以達清新淡雅的審美效果。
徽州古稱「新安」,地處皖南。明清時期,那裡文風日盛,逐步形成業儒傳統,並誕生了著名的「新安文化」。歷史上,徽州不僅以產紙、墨、硯著名,磚雕、木雕、石雕並稱「徽州三雕」,在海內外享有盛譽,而且竹雕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有驕人業績。因此,隨著嘉定、金陵、浙江三個藝術流派的興起,「徽派竹雕」也很快顯明於世。
「徽派竹雕」的代表人物有吳元滿、李希喬、張立夫和程文在等。吳元滿是明末安徽人,精通書法,擅長篆刻,尤喜「六書」研習。因此,竹雕獨顯文字風采,並以金石碑體為主,運刀時都能和運筆一樣得心應手。形成了渾如三代鼎彝的獨特藝術風格。李希喬是清初著名的竹雕大師,號「石鹿山人」,他的竹雕既有吳元滿書法入竹的風緒,又有新創,簡筆刻畫如竹石、人物山水臂擱、筆筒,線條簡潔、流暢,畫面清麗而富有意韻。張立夫是清代道光、咸豐年間成名的竹雕大師,以多才多藝飲譽江南。以雕版、刻漆為業,多有建樹,竹雕作品也獨具一格。
如今徽州傳統四雕的發展也融入了高新技術,傳承中國傳統手工藝精華和現代高新技術結合,助推徽州四雕發展步入一個嶄新起點。
典型的代表有:黃山徽州竹藝軒雕刻文化有限公司 中國徽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其董事長朱弘先生為朱熹第二十九代傳人,其代表作品《蘭亭雅集圖》竹雕香筒的入選北京國家博物館。如今黃山徽州竹藝軒雕刻有限公司正加快旅遊與文化深度結合,形成集雕刻文化展覽、現代雕刻科技實驗、徽州雕刻手工技藝展示、雕刻文化研究、朱氏家族文化研究、精雕藝術品生產、徽派古建築雕飾藝術創作、文化產品包裝、雕刻雕塑文化創意愛好者俱樂部、文化交流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並在全國成立1200家竹藝軒連鎖加盟店,打造黃山市乃至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旅遊文化產業。 明清兩代的竹雕,除了地區形成的流派藝術之外,還有一些雕刻家在繼承前人、推陳出新方面做出了貢獻,發明了有別於地區流派之外的新技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耀、張步清、馬根仙、鄧孚嘉、尚勛、時學庭和時鈺兩兄弟等人。

『柒』 中國古代人民把竹子做成哪些工具

1、竹筒

竹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也指寫了字的竹片。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牘比簡寬厚,竹製稱竹牘,木製稱木牘。

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因此人們又稱信為「尺牘」。

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2、竹根雕

竹根雕是以竹根為材料雕刻而成的傳統工藝品,主要產地是江蘇南京以及上海嘉定,曾有「嘉定派」與「金陵派」之分。

中國用竹子做的藝術品有竹刻、竹根雕、竹子盆景、竹臂擱等。在南方地區,生長著茂密的竹林。

竹子作為一種植物,對於古代文人來說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話雖是宋代文豪蘇東坡用來表達自我的精神世界,但同時也映襯出這位大詩人對竹的喜愛。

歷代喜愛竹的文人墨客並非只有蘇東坡一位,魏晉時期的嵇康、阮籍、山濤等七人「相與友善,游於竹林、號為七賢」七人共以竹自喻,世稱「竹林七賢」。

3、竹椅

在農業時代,因竹材取得容易,可塑性大,原料充足、低廉,且生長周期短,於是先人便利用竹來編製成竹椅,竹椅較現代的沙發更涼快且通風,為崇尚環保的人們視為時尚家居的新選擇。

竹椅就是竹材製成的椅子,一般挑選較為成熟的原竹為材,主要架構為不同粗細的竹管,應用竹傢具製作的烘彎、鑽孔、榫接、打竹釘等製作方法組合而成,其形式有方形、六角形、扶手靠背形等竹椅。常見的竹椅有餐椅、學士椅、太師椅及乳母椅等。

4、爆竹

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古代沒有火葯和紙張時,人們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因竹子焚燒發出「噼噼叭叭」的響聲,故稱爆竹。節日或喜慶日燃放,這種習俗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

在現代的傳統節日、婚禮喜慶、各類慶典、廟會活動等場合幾乎都會燃放爆竹,特別是在春節期間,爆竹的使用量超過全年用量的一半。

5、竹簾

竹做的簾子,尤指掛在門口或窗戶的簾子,是漢族竹編工藝的一種。古代太後或皇後臨朝聽政,殿上用竹簾遮隔,則稱為垂簾聽政。

竹簾採用慈竹為原料,以手工技術為主,藉助簡單而巧妙的木結構機械,抽成細如毫發的竹絲,經過20多道工序手工製作,織成薄如蟬翼、形似錦帛的獨特竹簾工藝品,給人古樸典雅的感覺,讓空間充滿書香氣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根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爆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簾

『捌』 我國最早的「竹雕」作品出現在什麼時期

它是百雕之祖,始於六朝時期,但其歷史要遠比六朝悠久。據商周以前的文獻記載,竹雕在我國的歷史甚至要比殷商時期的甲骨刻畫出現的還要早。綜合考證,考古學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製品的國家。說起刻記、雕琢這種技藝,我們要從筆墨紙硯發明之前說起,人類最初對事物的記載都是運用結繩記事,或者用自然界有顏色的礦物質畫在岩壁上的方式,但與此同時人類已經掌握了很多工具的使用,諸如打制、磨製石器,運用木棍、竹棍等自然界原有的在長度或者硬度上占優勢的,可以方便取材靈活使用的東西。

竹雕蟠松杯 明代

及至晉朝,便出現了竹製的筆筒,據史書記載,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所用的筆筒就是由斑竹雕刻而成十分精緻。至唐代後竹雕漸漸被文人雅士們熟識並開始追捧,再到明清竹刻、竹雕器物大盛,其雕刻技藝要遠比前代高超,其工藝上乘之物成為皇室、官府大員們身份的象徵,有些名家的竹雕作品甚至到了千金難求的地步,正因為如此竹雕作品成為了中國美術史和中國文物品類中的一大類,其所蘊含的文化內容仍需現代的文化學者們去鑽研和學習~

『玖』 宋代的竹刻的變化是什麼樣的

到宋代時,竹雕藝術出現了一些較重大的變化,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首先,宋代是古代歷史上文化最發達的時期,已經形成一支龐大而又有文化修養的文人士大夫階層,他們的藝術審美思想與要求,帶動了包括玉雕、竹雕在內的整個雕刻工藝領域的發展。

這時,竹被文人們視為純潔、正直的象徵,經常出現在詩書文學作品中,最著名的如蘇軾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詩人田園的「心虛異眾草,節盡愈凡木」就更將竹擬人化了,正因為竹在文人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竹雕工藝備受重視。

竹子歲寒而不凋,文人喻為堅忍不拔;竹子身姿挺拔,文人喻為剛正不阿;竹子通身有節,文人喻為氣節貞操堅毅;竹子中空,文人喻為虛懷若谷;竹子枝葉婆娑,迎風搖曳,文人喻為清雅瀟灑,君子之風;竹子節節向上,文人喻為壯志凌雲;竹子剖開後,條分縷析,編成各種用具,文人喻為無私獻身……這些都是當時文人不遺餘力詠竹的淵源所在。

同時,宋元時期竹雕出現藝術化傾向,竹雕精品和竹雕藝人被廣為頌揚。

據元代陶宗儀《輟耕錄》記載,南宋時期有藝人詹成,他所雕刻的竹鳥籠「四面皆花版,於竹片上刻成宮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鳥,纖毫具備,其細若縷,且玲瓏活動」。可見其竹雕技藝之高,作品之精美。

所以,陶宗儀情不自禁地贊揚詹成:「求之二百餘年,無復此一人。」其雕藝之高、做工之細、構思之妙,堪稱為後人學習的楷模,影響深遠。

宋代的竹刻,實物中的代表作是寧夏「西夏八號陵」發現的《人物花園景》竹雕殘片,用浮雕法刻人物,後面襯有用陰刻法雕刻的花園景物。

『拾』 無錫留青竹刻的雕刻方法

竹子經處理晾曬變成淡黃色,表皮與下面的基底顏色相近,反差不明顯。但是「人養玉、玉養人」的道理對竹子一樣通用,留青刻品愈經把玩摩挲,基底部分變色越快。那些峰巒枯石、溪流雲靄、梅蘭竹菊等元素所建構的畫韻詩意,便會漸次顯現在觀者面前,這往往需要一個人的大半生時間去把玩親近,方可造就它達到圓熟瑩潤的境界。
三步完成竹刻,一件留青竹刻的完整製作過程包括采竹、煮青、雕刻三個步驟。第一步,是採伐竹材。無錫留青竹刻的傳統選材地,是在浙江省東部的嵊州市,竹子品種是我國長江以南最常見的毛竹,採伐時間在冬季最冷的春節前後。所選竹株,又以三年齡的毛竹為宜。嵊州數十萬畝毛竹,主要用於建築、造紙或製作竹炭、竹醋、制葯原料。喬先生每兩年進一次山,每次採伐幾根便足以敷用。而最終精選每根竹子合用的部分,也僅能選出三四節而已剖開後的竹片,要進行第二個步驟,煮青。將竹片層層疊放在柴鍋里,旺火煮開。水煮可去除竹肌裡面的糖分,加入明礬可以促進這個過程,並殺除可能存在的寄生蟲和蟲卵。沸水煮開持續半個小時左右,青綠的竹皮變成暗淡的黃綠色,此時需要進行一個很重要的步驟,擦凈竹皮表面附著的油脂。水煮處理後的竹片,還要經過幾個月的晾曬陰干,細細揀選篩除其中有裂有殘疵者,方可進入下一步創作階段。色彩單一的竹材,在竹刻家看來,並不簡單。竹材截面分為三部分。分別是竹皮、竹肌、竹黃。表皮竹筠質地最為堅密細膩,沒有明顯的筋絡纖維,水煮晾曬後顏色變淺變白。下面竹肌,靠近竹皮部分纖維緊密細膩,年代越久遠,色澤會越來越深,呈現琥珀般棕紅色,寶光流溢,滋潤晶瑩。因此也被稱作竹玉。竹肌越向內層纖維越少,質感越粗。最內一層稱作竹黃,質地最軟。留青雕刻包含五個步驟,依據竹材使用情形,通常竹刻藝術品可分為三類:竹雕器、翻黃器和留青竹刻。而留青竹刻,是運用竹皮與竹肌的質地、顏色對比來創作。通常畫面實體部分留青,去除竹皮現出竹肌部分作為背景。無錫雙契軒針對不同階段,配合不同的刀具。所用刻刀有圈邊刀,起地刀,圓口刀。每一刀型又各分大小尺寸,總計十餘支。留青雕刻包含五個步驟:分別是畫稿,圈邊,起地,分筠,平地。第一步,畫稿。無錫留青竹刻,以花鳥、山水、金石書法題材為多。因留青之故,需要畫面元素的邊緣勾勒清晰,因此工筆畫最適宜。第二步,是圈邊,用圈邊刀圈出保留竹皮的邊緣。這一步很關鍵,因為竹皮剝去不可復原,過程是不可逆的。所用圈邊刀,是單面刃平口或斜口窄刃。運刀時刃口朝向去青的一面,以免破壞留青邊緣輪廓,用刀的鋒尖向前運行。圈邊很像是工筆畫裡面的線描,需要長期練習才能達到不生不澀、流暢自如、行刀如運筆,一氣呵成的境界。第三步,起地,是指去除竹皮,露出竹肌。這一階段使用平口起地刀,刀刃斜面向下緊貼竹面,向前推鏟。行刀時注意用力均勻,尤其是不能下刀過重。因為通常竹皮層不足半個毫米,僅相當於七八根頭發相疊的厚度。下面就是被稱作竹玉的竹肌表層,是竹材最漂亮的部分。這一層一旦破壞,無法補救。第四步,分筠。筠,是竹皮,所謂分筠,是用刻刀在竹皮上刮出深淺層次,相當於工筆畫里的渲染著色。分筠是留青竹刻最具特色的核心技術,因為要在幾根頭發厚度的竹皮上分出層次,以表現筆墨濃淡。如此細微且不容差錯,這無疑需要付出極大的專注與細致。分筠所用刀具為斜口圈邊刀或圓口刀,運用刀鋒在竹皮上刮刻。復雜的分筠之後,是更為細致耗時的第五步工藝,修整竹玉層,使之平整光滑,稱為平地。用平口起地刀細細刮磨,並隨時修整瑕疵,平地工序通常需要往復五六次,才能最終完成。一件留青作品大功告成,少則一個月,多則一年乃至數年。刀法技巧之外,還需要竹刻傢具備較高的書畫造詣,這也是留青竹 刻至今仍屬於小眾藝術品,而且傳世品不多的原因。

閱讀全文

與竹片雕刻圖片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可愛長嘴的圖片 瀏覽:23
美女騎戰車圖片 瀏覽:259
word圖片被表格遮擋無法選中 瀏覽:307
飄色發型圖片 瀏覽:925
昂克賽拉價格及圖片 瀏覽:737
真誠信任圖片大全 瀏覽:804
怎麼畫手圖片 瀏覽:215
圖片上面的字如何設置 瀏覽:714
word文檔怎麼把圖片全覆蓋 瀏覽:912
qq名片男生圖片大全 瀏覽:205
ps如何把圖片邊框外的圖片刪除 瀏覽:133
word圖片調整大小時表格不變 瀏覽:471
小學白色絲襪圖片大全 瀏覽:817
禮賓中山裝衣服圖片 瀏覽:677
製作衣服圖片高清 瀏覽:236
手機二維碼怎麼圖片 瀏覽:464
簡單的掛盤圖片 瀏覽:614
新娘盤發圖片大全簡單易學 瀏覽:756
美女美胸車模圖片 瀏覽:511
關於友誼的圖片手繪圖簡單 瀏覽: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