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上所有恐龍的圖片及名稱
恐龍總目
[ Class Dinosauria(Owen),1841 ]
蜥臀目
[ Order Saurischia Seeley, 1888 ]
獸腳亞目
Suborder Theropoda Marsh, 1881
虛骨龍次亞目
Infraorder Coelurosauria Huene, 1914
迅足龍科Family Podokesauridae Huene, 1914
⊙尹氏蘆溝龍 Lukousaurus yini Young, 1848
虛骨龍科 Family Coeluridae Marsh, 1881
⊙破碎中國虛骨龍 Sinocoelurus fragilis Young, 1942
⊙原始川東虛骨龍 Chuandongocoelurus primitivus He, 1984
似鳥龍科Family Ornithomimidae Marsh, 1890
⊙亞洲古似鳥龍Archaeornithomimus asiatiicus(Gilmore, 1933)Russell, 1972
竊蛋龍科Family Oviraptoridae Barshold, 1976
⊙嗜角竊蛋龍Oviraptor philoceratop Osborn, 1924
馳龍科Family Dromaeosauridae Mattew et Brown, 1922
⊙艾里克敏捷龍Phaedrolosaurus ilikensis Dong, 1973
⊙小巧吐谷魯龍 Tugulusaurus faciles Dong, 1973
⊙蒙古疾走龍Velociraptor mongoliensis Osborn, 1924
⊙ 傷齒龍科
肉食龍次亞目
Infraorder Carnosauria von Huene, 1920
巨齒龍科 Family Megalosauridae Huxley, 1870
⊙三疊中國龍Sinosaurus triassicus Young, 1948
⊙中國只脊龍Dilophosaurus sinensis Hu, 1992
⊙建設氣龍 Gasosaurus constructus Dong et Tang, 1985
⊙七里峽宣漢龍Xuanhanosaurus qilixiaensis Dong, 1984
異特龍科 Family Allosauridae Marsh, 1879
⊙上游永川龍 Yangchuanosaurus shangyouensis Dong et. al., 1978
⊙巨型永川龍 Yangchuanosaurus magus Dong et. al., 1983
⊙甘氏四川龍 Szechuanosaurus campi Young, 1942
⊙石油克拉瑪依龍 Kelmayisaurus petrolicus Dong, 1973
⊙大水溝吉蘭龍 Chilantaisaurus tashikouensis Hu, 1964
⊙毛兒圖吉蘭泰龍 Chiantaisaurus maortuensis Hu, 1964
⊙浙江吉蘭泰龍 Chilantaisaurus zhejiangensis Dong, 1979
⊙破碎金剛口龍 Chingkankousaurus fragilis Young, 1958
⊙廣西原恐齒龍 Prodeinodon Kwangshiensis Hou et. al., 1975
鄯善龍科 Family Shanshanosauridae Dong, 1977
⊙火焰山鄯善龍 Shanshanosaurus huoyanshanensis Dong, 1977
暴龍科Family Tyrannosauridae Osborn, 1905
⊙威肋阿爾伯脫龍 Albertosaurus periculosus Riabinin, 1930
⊙奧氏鷹龍 Alectrosaurus olseni Gilmore, 1933
?諺鐦ū┝? Tyrannosaurus luanchuanensis Dong, 1979
⊙霸王龍相似種 Tyrannosaurus cf. T. rex Hu, 1973
⊙特暴龍未定種 Tarbosaurus sp. Maleev, 1955
蜥腳形亞目
Suborder Sauropodomorpha von Huene, 1932
原蜥腳次亞目
Infraorder Prosauropoda von Huene, 1920
板龍科Family Platesauridae Marsh, 1895
⊙許氏祿豐龍 Lufengosaurus huenei Young, 1941
⊙巨型祿豐龍 Lufengosaurus magnus Young, 1947
雲南龍科 Family Yunnanosauridae Young, 1942
⊙黃氏雲南龍 Yunnanosaurus huangi Young, 1942
⊙巨碩雲南龍 Yunnanosaurus magnus Young, 1947
近蜥龍科 Family Anchisauridae Marsh, 1885
⊙中國近蜥龍(兀龍)Anchisaurus(Gyposaurus) sinensis Young, 1941
美蘭龍科 Family Melanrosauridae von Huene, 1929
⊙中和金沙江龍 Chinshakiangosaurus zhongheensis Elaao, 1956
蜥腳次亞目
Infraorder Sauropoda Marsh, 1878
圓頂龍科 Family Camarasauridae Cope, 1877
蜀龍亞科 Subfamily Shunosaurinae Mclntosh, 1990
⊙武定昆明龍 Kunmingosaurus wudingensis Zhao, 1985
⊙炎齒原頜龍 Protognathosaurus oxyodon(Zhang, 188) Olshevsky, 1991
⊙岳氏三巴龍 Sanpasaurus yoai Young, 1944
⊙船城資中龍 Zizhongosaurus chuanchengensis Dong et al., 1983
⊙李氏蜀龍 Shunosaurus lii Dong, et. al., 1983
似鯨龍亞科 Subfamily Cetiosaurinae Ly dekker, 1888
⊙巴以酋龍 Datousaurus bashanensis Dong et Tang, 1984
巧龍亞科 Subfamily Bellusaurinae Dong, 1986
馬門溪龍科 Family Mamenchisauridae Young et Chao, 1972
馬門溪龍亞科 Subfamily Mamenchisaurinae Dong, 1992
峨嵋龍屬Genus Omeisaurus Young, 1939
⊙榮縣峨嵋龍 Omeisaurus junghsiensis Young, 1939
⊙斧溪峨嵋龍 Omeisaurus fuxiensis Dong et. al., 1983
⊙天府峨嵋龍 Omeisaurus tianfuensis He et. al., 1984
⊙羅泉峨嵋龍 Omeisaurus luoquanensis Li, 1988
馬門溪龍屬 Genus Mamenchisaurus Young, 1954
⊙建設馬門溪龍 Mamenchisaurus constructus Young, 1954
⊙合川馬門溪龍 Manenchisaurus hochuanensis Young et Zhao, 1972
盤足龍亞科 Subfamily Euhelopodinae Romer, 1956
⊙奇台天山龍 Tienshanosaurus chitaiensis Young, 1937
⊙戈壁克拉美麗龍 Klamelisaurus gobiensis Zhao, 1993
⊙湖泊嘉裕龍 Chiayusaurus lacstris Bohlin, 1953
⊙師氏盤足龍 Euhelopus zdanskyi Wiman, 1929
⊙廣西亞洲龍 Asiatosaurus kwangshiensis Hou et. al., 1975
⊙坦齒蒙古龍 Mongolosaurus hoplodon Gilmore, 1933
梁龍科 Family Diplodocidae Marsh, 1884
巨龍亞科 Subfamily Titanosaurinae Nopcsa, 1928
⊙耙齒納摩蓋吐龍 Nemegtosaurus pachi Dong, 1977
鳥臀目
[ Order Ornithischia Seeley, 1887 ]
鳥腳亞目
Suborder ornithopoda Marsh, 1871
異齒龍科 Family Heterodontosauridae Romer, 1966
⊙祿豐滇中龍 Diachongosaurus lufengensis Young, 1982
棱齒龍科 Family Hypsilophodontidae Dollo, 1882
⊙大山?m??龍 Xiaosaurus dashanpensis Dong et Tang, 1984
⊙鴻鶴鹽都龍 Yansaurus hungheensis He, 1979
⊙拾遺工部龍 Gongbusaurus shiyii Dong et. al., 1983
⊙五彩灣工部龍 Gongbusaurus wucalwanensis Dong, 1989
⊙蘭氏靈龍 Agilisaurus louderbacki Peng, 1990
禽龍科 Family Iguanodontidae Cope, 1869
原巴克龍屬 Genus Probactrosaurus Rozhdestvensky, 1966
⊙戈壁原巴克龍 Probactrosaurus gobiensis Rozhdestvensky, 1966
⊙阿拉善原巴克龍 Probactrosaurus alashanicus Rozhdestvensky, 1966
鴨嘴龍科 Family Hadrosauridae Cope, 1869
鴨嘴龍亞科 Subfamily Hadrosaurinae Lambe, 1918
⊙姜氏巴克龍 Bactrosaurus johnsoni Glmore, 1933
⊙黑龍江滿洲龍 Mandschurosaurus amurensis Riabinin, 1930
⊙蒙古計氏龍 Gilmoreosaurus mongoliensis Brett-Surman, 1975
譚氏龍屬 Genus Tanius Wiman, 1929
⊙中國譚氏龍 Tanius sinensis Wiman, 1929
⊙金剛口譚氏龍 Tanius chingkankoensis Young, 1958
⊙萊陽譚氏龍 Tanius laiyangensis Zhen, 1976
⊙南雄小鴨嘴龍 Microhadrosaurus nanshiungensis Dong, 1979
⊙巨型山東龍 Shantungosaurus giganteus Hu, 1974
櫛龍亞科 Subfamily Saurolophinae Brown, 1914
⊙富蘊牙克煞龍 Jaxartosaurus fuyanensis Wu, 1972
⊙棘鼻青島龍 Tsintaosaurus spinorhinus Young, 1958
劍龍亞目
Suborder stegosauria Marsh, 1880
華陽龍科 Family Huayangosauridae Galton, 1990
⊙奧氏大地龍 Tatisaurus oehleri Simmons, 1965
⊙太白華陽龍 Huayangosaurus taii Dong, et. al., 1982
劍龍科 Family stegosauridae Marsh, 1877
⊙凹甲劍節龍 Stegosaurides excavatus Bohlin, 1953
⊙關氏嘉陵龍 Chialingosaurus kuani Young, 1959
⊙多棘沱江龍 Tuojiangosaurus multispinus Dong, et. al., 1977
⊙江北重慶龍 Chungkingosaurus jiangbeiensis Dong, et. al., 1983
⊙平坦烏爾禾龍 Wuerhosaurus homheni Dong, 1973
⊙拉烏拉芒康龍 Monokosaurus lawulacus Chao, 1983
甲龍亞目
Suborder Ankylosauria Osborn, 1923
甲龍科 Family Ankylosauridae Brown, 1903
⊙明星天池龍 Tianchiasaurus nedegoapeferima Dong, 1993
⊙薄甲北山龍 Peishansaurus philemys Bohlin, 1953
⊙谷氏繪龍 Pinacosaurus grangeri Gilmore, 1933
⊙結節蜥甲龍 Sauroplites scutiger Bohlin, 1953
⊙腫頭黑山龍 Heishanosaurus pachycephalus Bohlin, 1953
角龍亞目
Suborder Ceratopsia Marsh, 1890
朝陽龍科 Family chaoyangosauridae Zhao, 1983
⊙遼西朝陽龍 Chaoyangosaurus liaoxinensis Zhao, 1983
鸚鵡嘴龍科 Family Psittacosauridae Osborn, 1924
⊙蒙古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mongoliensis Osborn, 1923
⊙中國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sinensiss Young, 1953
⊙奧氏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osborni Young, 1931
⊙固陽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gugangensis Zhen, 1981
⊙新疆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xingiangensis Sereno et. Chao, 1988
⊙梅勒營鸚鵡嘴龍 Psittacosaurus meileyingensis Sereno et. al., 1988
原角龍科 Family Protoceratopsidae G ranger et Gregory, 1923
⊙戈壁微角龍 Microceratops gobiensis Bohlin, 1953
⊙凹齒微角龍 Microcera tops sulcidens Bohlin, 1953
⊙安氏原角龍 Protocera tops andrewsi Granger et Gregory, 1923
腫頭龍亞目
Suborder Pachycephalosauria Osmolska et Maryansky, 1976
平頭龍科 Family Homalocephalidae Dong, 1978
⊙紅土崖小腫頭龍 Micropachycephalosaurus hongtuyanensis Dong, 1978
⊙岩寺皖南龍 Wannanosaurus yangsiensis Hou, 1977
慢龍目(現已歸入獸腳亞目)
Order Segnosauria (Barsbold et Perly, 1980) Dong, 1992
南雄龍科 Family Nanshiungosauridae Dong, 1995
⊙短棘南雄龍 Nanshiungosaurus brevisinus Dong, 1979
② 誰知道異特龍的資料
異特龍
身長:10-12米,最大的有15米長
身高: 站立大約5米高,臀高約2米
體重:3噸
時代:侏羅紀後期
食物:肉食
分布地區:北美洲、澳洲、非洲
種類:龍盤目獸腳亞目奔龍科。
異特龍英文名字(Allosaurus)的含義是「帶頭盔的蜥蜴」,是侏羅紀晚期的大型食肉恐龍。1883年,M.P. Felch 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發現了第一隻異特龍化石。後來在科羅拉多州又發現了60多隻異特龍化石。這一終極殺手的面目才漸漸為人所熟知。
以體型而言,異特龍雖然比暴龍略小一號,但是和暴龍相比起來,異特龍具有比暴龍粗大,且更適合於獵殺草食恐龍的強壯前肢,因此有部分科學家認為異特龍才是地球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獵食動物。它們最早在北美洲侏羅紀晚期生活,1億5000萬年前,它們在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和中國的原野上成群捕食獵物,所向無敵。是侏羅紀最兇殘的恐龍之一。
異特龍頭部非常大,頭骨長達1米。異特龍下顎是咬合的,上下顎可以前後移動,便於撕裂獵物。異特龍有一個血盆大口,可吞食大塊的肉類,一張嘴可以一下子吞下一頭小豬。它有著70枚非常大而堅固的牙齒,不僅鋒利,而且還有倒構,每顆牙有4英寸長。所有的牙齒都向後彎曲,正好用於咬開獵物的肉,而且還能防止咀嚼的過程中肉往外掉,獵物被它咬住就休想逃出來。如果某個牙齒脫落了或在戰斗中被扭掉了,一個新的牙齒會很快長出來填補這個空缺。它的尾巴又粗又長,後腿高大粗壯,有三隻帶爪的趾,但前臂小而短,也有三隻帶有鋒利尖爪的趾,這些爪子足有6英寸長。
③ 40種恐龍的名字
40種恐龍的名字1,腕龍
腕龍是蜥腳下目的一屬恐龍,生活於晚侏羅紀,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臘文的「βραχιων」(前臂)及「σαυρος」(蜥蜴)結合而來,因它的前肢比起後肢大很多。腕龍是曾經生活在陸地上的最大的動物之一,亦是所有最有名的恐龍之一。
2,異特龍
異特龍,又名躍龍或異龍,是蜥臀目獸腳亞目肉食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異特龍是種中型的二足、肉食性恐龍,身長8.5米,最大9.7米,體重1.5~3噸最重3.6噸。它們生存於晚侏羅紀,約1億5500萬年前到1億3500萬年前。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後,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於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後,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探究實驗的一般方法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資料分析法等.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藉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實驗方案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一般步驟:發現並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並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收集和分析資料也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資料的途徑有多種.去圖書管查閱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收索.其中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數據以及音像資料等.對獲得的資料要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答案和探究線索
④ 所有恐龍的名稱及圖片
1)雷龍
有些恐龍的身軀十分龐大,像雷龍就是一個例子。在侏羅紀時,地球上的氣候溫暖而潮濕,到處都有青蔥的森林,因為這些豐富的植物性食物,帶來了草食性恐龍的繁榮,雷龍在這個時後也活躍於現在北美洲的平原上。
雷龍的體重約在三十五公噸到五十公噸之間,它那粗壯的腿,有如樹干一樣;長長的脖子,直立起來有七層樓房那樣高,可以說是地球有始最大的動物。雷龍的身體雖然大得驚人,性情卻很溫和,平時以溫帶森林中的植物為食,有時會走入沼澤里,由於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它身體的沉重負擔,同時也能躲避像異特龍般凶暴的肉食性恐龍的攻擊。
(2)三觭龍:
劍龍和角龍身上的骨板和骨片,只能用做被動的防衛,而沒辦法做還擊,到了觭龍出現,情勢才逐漸改觀。三觭龍是觭龍中體積最大的,頭上長著兩只長矛似的角,另外一隻角突起於眼睛和鼻孔之間。這樣尖銳的武器,連最可怕的肉食恐龍都要讓它三分。
(3)劍龍:
出現於一億五千萬年前的劍龍,它最大的特徵就是背部聳起的兩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著尖棘。劍龍是草食性的恐龍,行動緩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龍最好的防衛了。
(4)甲龍:
劍龍身上有骨板保護,但骨板遮不到的地方,仍然易受攻擊。當劍龍逐漸絕跡,全身披著骨板的甲龍(犰狳龍)便代之而起。甲龍好像刀槍不入的坦克車,連霸王龍對它也無可奈何。
(5)霸王龍:
霸王龍(暴龍)是肉食性恐龍中最大也是最殘暴的,霸王龍出現的時間已經是恐龍時代的最末期,距離現在大約八千萬年前。霸王龍的身體高達十四公尺,體重大約十公噸,它的後腳十分粗大強壯,甚至能各自撐起一隻犀牛。
從霸王龍的化石發現,它的每一顆牙齒,都大如一個成人的手掌,即使是眼睛也比人頭還大。雖然身體大部份都大得驚人,但是霸王龍的一對前肢卻是既小又短,短得甚至於沒有辦法把食物送入口中,兇手龍也和霸王龍有相同的習性,是很兇猛的動物。
〔6〕鴨冠龍:
鴨冠龍與霸王龍一樣,出現於恐龍時代的末期。鴨冠龍最特別的地方在頭部,它那扁而長的顎骨,像鴨的嘴巴,所以有了鴨冠龍這樣的名字。過去人們以為鴨冠龍的生活與鴨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並且以水中植物為生。後來科學家研究鴨冠龍化石的時候發現,它們並不是吃水草為生的,而是以岸上的樹木為食物,鵝冠龍也有同樣的習性。
誰最先發現了恐龍
曼特爾夫婦
在英國南部的蘇塞克斯郡有一個叫做劉易斯的小地方。180年前,這里曾經住著一位名叫曼特爾的鄉村醫生。這位曼特爾先生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心,特別喜愛收集和研究化石。行醫治病之餘,他常常帶著妻子一起爬山涉水去尋找和採集化石,足跡踏遍了周圍有岩層出露的溝溝坎坎。久而久之,曼特爾夫人也成了一位「自然之友」和化石採集高手。
雙 龍
雙 龍的身體較為粗壯,頭骨高大,顎骨發達,嘴裂很大,滿嘴的牙齒像鋒利的小刀子一樣,牙齒的前後邊緣上還有小的鋸齒,這些特徵顯示它可以撕碎任何捕獲到的獵物,然後將大塊的肉吞進腹中。此外,雙 龍的頭骨上在眼睛後面的部位都有孔,這些孔使為了更好地附著那些牽動顎骨的肌肉用的,因此雙 龍撕咬的力量一定非常強大。科學家推測,雙 龍可能是侏羅紀早期生態系統中最殘暴、最兇猛的食肉動物。
⑤ 所有恐龍圖片名字大全
1、霸王龍
霸王龍即雷克斯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特里赫特期(MAA)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霸王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14.7米。
⑥ 恐龍的種類名稱和圖片(恐龍有多少種呢)
6、雙冠龍⑦ 《侏羅紀世界2》中有哪些恐龍
恐龍迷們翹首以盼的《侏羅紀世界2》終於上映了。這部由斯皮爾伯格監制的科幻大片頗有復古之風,似乎能把人拉回《侏羅紀公園》的時代。
美頜龍,圖片來自BigBadToyStore。
30年來,許多新的研究顛覆了我們對恐龍的認知。比方說,如果按現在的復原方法,美頜龍、迅猛龍等獸腳類恐龍很可能會被安上一身的羽毛。但《侏羅紀世界》並沒有這樣,延續了《侏羅紀公園》的老派美學。
這樣的外貌,倒真是戳我們這些老粉絲的心。
好了,恐龍介紹完畢。看完這篇文章的你,再看《侏羅紀世界2》就不會抓瞎了。
⑧ 恐龍的種類有哪些分別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特徵
1、建設氣龍。是一種小型的原始食肉性恐龍,體長4米,重約130-140公斤。其主要特點是頭大而輕穎,側扁尖銳的牙齒呈匕首狀,頸子短,後肢強壯有力,趾端長有尖銳的利爪,善於兩足快速奔跑,捕食其他動物,是大山鋪恐龍動物群中可怖的捕獵者。
2、甘氏四川龍。四川龍(學名Szechuanosaurus)是一屬中華盜龍科恐龍。它生存於侏羅紀晚期的亞洲。它的外表有點像小型的異特龍,體重約100-150公斤,身長約8米。
3、石油克拉瑪依龍。是獸腳亞目、肉食龍次亞目、異特龍科、克拉瑪依龍的一個種。肉食性,體長約6米,生活在白堊紀早期,主要分布在中國,化石發現於新疆的鄂爾多斯盆地,材料是一些頜骨的碎片。克拉瑪依龍是白堊紀早期一種大型的食肉類恐龍。
4、暴龍科。是一個廣泛稱謂,是指那些頭部巨大,前肢短小的食肉動物。也是地球上最後的食肉性恐龍之一。暴龍科所有成員除了分布的地域、年代、個頭大小等些許不同外,都具有相同特徵,其中最大的是雷克斯暴龍。
5、馳龍科。是群類似鳥類的獸腳亞目恐龍。它們是群體型中至小型的肉食性恐龍,繁盛於白堊紀。在非正式的用法里,它們通常被稱為「盜龍(Raptor)」。
主要區別:
恐龍與其它爬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的站立姿態和行進方式,恐龍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態,其四肢構建在其軀體的正下方位置。
大部分的蜥臀目恐龍都具有往前突出的恥骨,而鳥臀目恐龍的每根恥骨都向後傾斜。除臀部結構不同外,兩類恐龍在生活及行為特徵上也不同。蜥臀目恐龍包括以四肢行走的草食性蜥腳類恐龍,以及幾乎用兩肢行走的肉食性獸腳類恐龍。
蜥腳形類主要生活在晚三疊世至白堊紀,它們絕大多數都是大型的素食恐龍。頭小,脖子長,尾巴長,牙齒成小匙狀。
蜥腳亞目的著名代表有產於我國四川、甘肅晚侏羅紀由19節頸椎組成的脖子長度約等於體長的一半的馬門溪龍,世界上已知體形最大的陸地動物——易碎雙腔龍。
獸腳類生活在晚三疊世至白堊紀。它們大多為肉食性,兩足行走,趾端長有銳利的爪子,頭部很發達,為最聰明的一類。嘴裡長著匕首或小刀一樣的利齒,暴龍是著名代表,其餘如異特龍、南方巨獸龍、棘龍等也頗具名氣。
網路--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