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黃山奇松的資料簡介
您好!
黃山松 學名:Pinus taiwanensis Hayata
英文名:Taiwan Pine,Huangshan Pine
科名:松科 Pinaceae
黃山松是由黃山獨特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變體。黃山松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黃山北坡在1500-1700米處,南坡在1000-1600米處。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岩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鑽勁,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頁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岩縫中存活、成長。地勢崎嶇不平,懸崖峭壁縱橫堆疊,黃山松無法垂直生長,只能彎彎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長。由於要抗暴風御冰霜,黃山松的針葉短粗,冠平如削,色綠深沉,樹乾和樹枝也極堅韌,極富彈性。黃山松的另一特點是,由於風吹日曬,許多松樹只在一邊長出樹枝。
黃山松奇在什麼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無比頑強的生命力,黃山的松樹是從堅硬的黃崗岩石里長出來的。它們長在峰頂、長在懸崖峭壁、長在深壑幽谷,鬱郁蔥蔥,生機勃勃。黃山松還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黃山松的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幹麴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朴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處松樹,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人們根據它們的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分別給它們起了貼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龍松、龍爪松、探海松、團結松等等。
黃山松姿態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於根部很深,黃山松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霜卻依然永葆青春。
玲瓏剔透的怪石,虯枝斜出的黃山松和浩瀚無邊的雲海堪稱黃山美景之「三絕」。而黃山的松樹更是以「奇」聞名於世。黃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樹那樣生長在泥土裡,而是靠著分泌一種酸性物質依山勢和風向紮根在高山峭壁夾縫中。它們不怕嚴寒,四季常青,形態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千姿百態,讓人眼花繚亂。玉屏樓上舉世聞名的迎客松,獨伸一枝的送客松,始信峰上霸氣十足的黑虎松,天都峰上探詢雲海的探海松——黃山之松不僅獨立生長,也有成林的樹木。當山風吹過,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為壯觀。
黃山之松,鬆鬆皆不相同,都獨具特色。而「黃山十大名松」更是這群「松家族」中的精品。
迎客松,黃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挺立在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之上,破石而生,壽逾千年,姿態蒼勁,枝葉平展如蓋,兩大側枝橫空斜出,似展臂迎客,頷首向五湖四海的賓朋致意。地處海拔1680米,樹高10.1米,樹齡越800多年,是黃山松中的「元老」。
望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玉屏峰至蓮花溝途中,立於石罅之中,枝葉蒼勁,姿態優美,俯望遊人,似在點頭致意。樹高5.6米,樹齡約450年。
送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立於玉屏樓右側道旁,虯干蒼翠,枝葉側伸,似作揖送客。樹高4.8米,樹齡約450年。
探海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立於卧雲峰陡腰,地處海拔1670米,樹高僅3.5米,枝葉茂盛,根扎懸崖,側枝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海,戲攪浮雲。樹齡約500年。
蒲團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玉屏索道上站附近,地處海拔1610米,樹身不高,側枝密集盤曲,針葉簇集冠頂,鋪展平整,狀似蒲團。樹高2.9米,樹齡約350年。
黑虎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白鵝嶺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處,傳說獅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時,見一黑虎卧於松頂,後尋黑虎不見,只見古松高大蒼勁,干枝氣勢雄偉,虎氣凜凜,故名為黑虎松。該松枝稠葉密,遮天閉日,覆蓋面積約百餘平方米。樹高8米,樹齡約450年。
卧龍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舊志列為九大名松之二。原先的卧龍松在文殊院道上,不知何年「破壁飛去」。現指卧龍松,橫生於卧雲峰懸崖石壁中,樹干分兩叉盤麴生長,角嶄髯張,似蒼龍卧坡。樹高2米,樹齡約300年。
麒麟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北海至清涼台路邊海拔1470米處,樹干1.5米處分作兩枝斜展伸長,兩翼高低錯落,狀如送子麒麟。樹高4.6米,樹齡約500年。
團結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打鼓峰海拔1520米處,鐵根盤結,側干眾多,6大主枝,團團簇簇,圍抱生長,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大團結。該松樹高17.4米,樹齡約400年。
連理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始信峰途中海拔1630米處,拔地而起,一根兩干,並蒂齊肩,如情侶相依。樹高20.6米,樹齡約400年。
豎琴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卧雲峰側的北坡,地處海拔1660米,主幹挺直,頂狀如傘,側干伸出成倒「U」狀,形似豎琴,又如古時官署中的轅門。有游道從轅門中穿過。樹高8米,樹齡約550年。
黃山松精神
「頂風傲雪的自強精神,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眾木成林的團結精神,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廣迎四海的開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獻精神」,人們來到黃山,不僅能感受到黃山松的美麗和堅強,更能從中感受到一種精神——黃山松精神。黃山松精神正是一種民族精神,一種時代精神。我們應該學習黃山松精神,頌揚黃山松精神,讓黃山松精神代代相傳。
B. 黃山長上除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還有哪些松
黃山名松上百,最著者為「黃山十大名松」:
迎客松:位於玉屏樓東,黃山標志。
送客松:位於玉屏樓右。2005年冬天枯死。後於玉屏樓右翼再找到候補松樹。
蒲團松:位於蓮花溪谷。
豎琴松:位於卧雲峰側北坡。
麒麟松:位於清涼台。
探海松:位於天都峰的鯽魚背旁。
接引松:位於始信峰。
連理松:位於散花塢與始信峰中間。
黑虎松:位於北海至始信峰岔道口。
龍爪松:位於始信峰。
C. 龍爪松的介紹
黃山十大松之一,它位於始信峰上,5根主側根裸露土表,粗大,扇形伸張,似蒼龍之爪,蒼勁有力,深扎岩中。 從連理松前行,過一小拱形石橋,上坡約百步即到。這是一株約400年樹齡的松樹。
D. 黃山奇松的資料
它們能在岩石縫中生存,生命力極強。它們的樹干挺拔,有參天氣勢。它們的松針又粗又長,富有活力。它們有不同的形狀和生長環境,這樣它們就具有各種各樣的名字。如:黑虎松、龍爪松、多子多孫松、雲海松、連理松、探海松、迎客松、送客松。
迎客松是黃山著名景點之一。它的外形為:頂部和普通的松樹一樣,下面越來越小,最後一個樹杈已經枯萎了。這棵松樹和黃山的其它松樹有所不同,因為它生長在懸崖上,和探海松有相似的地方。黃山的松樹和其它的松樹就是不一樣,別有韻味走在黃山中,能看到松樹遍布峰壑,破石而生,錯根盤結於危岩峭壁之上,或雄壯挺拔,或婀娜多姿,顯示著其頑強的生命力。迎客松、卧龍松、倒掛松、團結松、龍爪松、探海松、孔雀松,黑虎松……應有盡有,而且千姿百態,各俱神韻。有的像一把巨大的綠傘,撐開了殷勤地等你;有的像雲南的孔雀,抖動著美麗的羽毛,炫耀著自己獨有的魅力;有的像望穿秋水的伊人,在高處側著身子苦苦地把你眺望;有的則兀自獨立,高傲得像百年孤獨的麗人。
黃山松的生長方式很奇特,它們都紮根在岩石縫里,沒有泥土,枝丫都向一側伸展。不錯,漫山遍野的黃山松就是生長在這樣的一種環境。它們的根大半長在空中,象須蔓一般隨風搖曳著,為的是能夠更好的迎接雨露,擁抱陽光。這里山峰陡峭,土少石多,無法留住很多水分。但它們卻都能長得那麼蒼翠挺拔、雋秀飄逸!那麼,是誰在滋養著這些無本之木?是雲,是霧,還是黃山獨有的自然環境?為了生存,黃山松別無選擇。它以驚人的堅韌、剛強突破了生命的底線,創造了奇跡。生命能夠承受的底限到底是多少?也許十分,也許百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即便是自詡為世上最高級的動物的人類,也無法具體地回答這個問題。而黃山松卻以它的雋秀飄逸告訴世人:生命的承受力是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而現實生活中,我們都太輕易的放棄了我們努力就能得到的東西。我們很悲哀的喪失了我們應有的堅韌和剛強。
黃山是由火成岩(也叫火山岩)組成,它形成於地球造山運動時期,從那時到現在這許多許多萬年的時間里,硬度小的山岩因不斷受到風化和雨水沖擊而形成了深谷,硬度大的岩石便形成了陡峭如削的山峰突然,在一堵臨淵的絕壁上,我看到一棵樹身只有茶杯粗細的小松樹,似一口倒掛的金鍾一般點綴著絕壁的光禿;我感到它彷彿是寫在自然之書扉頁上的一首美妙的小詩,也彷彿是一道展示生命的意志和激情的獨特風景。
我對同行的夥伴說,我要是這棵小松樹,早被嚇死了,因為天天要面對這么高的山崖,每天早晨一睜眼,晚上睡覺前的那種恐懼,可能會使我連最起碼的生存勇氣都沒有了。
我盡量靠近仔細觀察,發現它根部的土壤少得可憐,它懸身於半空,盤根錯節地死死抓住岩壁,盡可能地向岩縫中更深的地方植根,吸取有限的一點養料。然而,在它身上卻看不出一絲孱弱。它的枝幹傲骨迎風地斜刺蒼天,用鬥志昂揚的姿態挑戰著命運。
對著這眼前的一幕我的心怎能無動於衷?我彷彿看到:在曾經過去的歲月里的某一個時刻,一隻粗心的鳥兒將一顆松仔偶然地銜落到那峭壁上的一道窄小的縫隙里;沒有想到這顆松仔得到了天地間的靈氣,竟然發了芽,長出的根須緊緊地抓住了那唯一可讓自己存身的縫隙,翠綠的葉子在還從未被綠色開墾過的空間里艱難地伸展著,伸展著;雖然它沒有山坡上那些青松的粗壯,也沒有玉屏樓前的迎客松的飄逸,但它卻以自己的方式展示了生命的神聖和尊嚴!像這顆松仔一樣,我們任何一個人不是也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之地和成長的環境嗎?但是,只要我們能像這棵臨淵的小松樹一樣去爭取自己的生存的空間,爭取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完美和偉大、神聖和尊嚴,我們就永遠不會愧對自然之母曾經給予過我們的充滿靈性和激情的生命…
也許,只有它,能再一次喚回我生命中遠逝的激情,帶我走出困惑給我驚喜甚至讓我超越。
絕壁之上的那棵小松樹後來一直出現在我的記憶中,以至它最後成了我心靈里的一道永恆的風景。 黃山的松樹為何能在石縫里生長
在舉世聞名的風景旅遊區黃山,光禿禿的岩石縫隙中生長著許多松樹,有的樹有好幾十厘米粗,年齡有幾百歲。黃山的松樹挺拔雄偉,給人以不怕艱難、不屈不撓的感覺。為什麼黃山的松樹能在石縫里生長呢?
原來,松樹的適應能力很強,它的根在很少的一點土壤里就能夠生長,還能自己製造養料。另外,隨著松樹長大,樹根會分泌出酸性的汁液,這些汁液遇到花岩石、石灰岩等,能逐漸使它們變成粉末,形成土壤。正是因為松樹有著這些獨特的本領,所以即使是在光禿禿的石山上,松樹也能紮下根,茁壯成長。 黃山十大名松
奇松是黃山「四絕」之首,黃山無峰不石,無石不松。七十二峰,處處都有青松點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畫筆,把五百里黃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於是,景美了,山活了,風動了,雲涌了,雨多了,泉響了……連山石也有了靈氣。難怪古人說:「黃山之美始於松。」
黃山松,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黃山之巔,是植物學上一個獨立的品種,它盤根於危岩峭壁之中,挺立於峰崖絕壑之上,巨松高數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蒼勁挺拔,那姿態,美得讓人稱奇,奇得讓人叫絕。
黃山松千姿百態,或聳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雲;或虯根盤結,如蒼龍凌波;或矯健威武如猛虎歸山——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讓人倍感親切;豎琴松、連理松、探海松、讓人浮想聯翩……
黃山松的特點是針葉短而稠密,樹冠平整如蓋蒼翠欲滴,惹人喜愛。
且不說那展翅欲飛的鳳凰松,玉麒騰躍的麒麟松;也不說那輕歌低吟的豎琴松,纏綿親妮的連理松。單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無名松,就足以把黃山裝點得妙不可言。
而立於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則是千千萬萬黃山松中的至寶,她雍容端莊,儀態萬方,讓人魂牽夢繞,流連忘返。迎客松是黃山的代表和象徵,更是黃山人的化身和驕傲,她不僅被黃山人視為珍寶,更被中國人視為國寶。於是她的倩影走進了各族人民的心中,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如今,又伴隨著改革開放,和黃山旅遊事業的真正身為黃山人才惦量得出。發展而走出國,走向世界。
可是,迎客松畢竟已是壽逾千年的古鬆了。黃山人極為重視迎客松的保護工作。黃山園林局自1983年起,就為迎客松配備了一位專職特護,對她實行全天候科學守護。十多年來,迎客松未出現過任何意外。
黃山松,熱情而又穩重,好客卻不謙卑,親切略帶矜持,迎賓絕無虛意,她不僅描繪了黃山人的性格,更體現了中國人的風采!
·迎客松
迎客松挺立於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松名始見於民國《黃山指南》。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厘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千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此松被稱為黃山松的代表。姿態蒼勁,翠葉如蓋,剛毅挺拔,彬彬有禮,形象可愛。有詩贊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干年。」遊人到此,目睹此松,頓時游興倍增,紛紛攝景留念,引以為幸。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它的形象製作的。迎客松已蜚聲中外,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徵。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
·送客松
送客松在玉屏峰的道旁。此松虯干蒼翠,側伸一枝,形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有詩贊曰:「岩前倩影側枝伸,青翠容顏滿面春。黃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揮手送遊人。」
·陪客松
陪客松在玉屏峰前文殊台上。為四棵古松亭亭玉立,姿態秀麗,似長年累月既陪伴遊人觀景,又陪遊人小憩,故名「陪客松」。有詩贊曰:「玉屏樓上客如梭,美主年年忙張羅。不語奇松能職守,無間風雨笑顏多。」其旁石上有「果然」二字題刻。
·盼客松
從天都新道「天地一線」回首,可見此松。它伸展巨臂,姿態很像玉屏峰前的迎客松,似在盼望遊客登臨,故名「盼客松」。但長期僻居深山,寂寞千百年,自天都新道開通後才展現風采。今人有詩贊曰:「古松曠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盤。盼到天明終有客,願將青翠獻人間。」
·望客松
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蓮花溝的途中。松干粗矮,樹皮黝黑,樹冠密集而傾斜,姿態蒼勁優美,因其挺立高崖,似登高眺望遊客,故名「望客松」。有《相見歡·望客松》詞詠之:「千年久立高岩,笑顏堆。待客情深乍見,又分開。留難住,歡聲去,幾時回?望眼欲穿揮淚,盼重來。」
·蒲團松
清康熙八年《黃山志》列為九大名松之五。在玉屏樓至蓮花溝道中,老鷹石下。樹身高3米,側枝密集在2米高度,盤曲於四周,然後平伸,向北面傾斜,針葉簇集頂部,樹冠鋪展平整,狀如用蒲草編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團,故名。冠幅直徑10米,投影面達78平方米。清人丁廷健有詩詠曰;「蒼松三尺曲如盤,鐵干橫披半畝寬。疑是浮丘錢坐處,至今留得一蒲團。」詩中將蒲團松的形狀與浮丘得道的傳說聯系在一起進行描述,使蒲團松顯得更加神奇而富有魁力。今人亦有詩曰:「松冠平扁似鋪棉,形若蒲團半畝圓。大廈千間張錦綉,何如頂上好安眠。」
·探海松
探海松在天都峰頂,經過天橋,可望見一棵古松懸在危崖上,即為探海松。它有一側枝很長,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取海中之物。故名。相傳,有位仙人應邀去天都赳宴,行至橋上,只見雲海翻騰,浩氣臨空,於峰萬壑,倏忽變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將赴宴忘得一干二凈。另一位仙人東方朔見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猶似老松,不嘗他酒,獨飲海風,一醉千年,其樂無窮。」那仙翁一聽,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心想:這里比仙宮還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於是便搖身一變,化作一棵蒼勁的松樹,日夜飽飲海上的煙霞。這就是探海松。因其造型奇特,故舊志將它列入黃山「十大名松」。有詩詠之:「天都絕壁一松奇,古干傾斜勢欲離。要與龍王爭海域,側身欲跳舞披靡。」
·倒掛松
倒掛松在蓮花峰道中,舊志所列九大名松之八。奇松似蒼虯逆懸,根莖怒生。此松已枯死。如今在去玉屏樓道中的「一線天」左側峰壁下。也有倒掛松,其根在上,盤生於石隙中,主幹倒長約1米又折向上伸出枝葉,如龍戲水.倒掛高空,形態奇特,獨具一格。
·望泉松
望泉松在盼客松附近,生於一懸崖峭壁上。古松巨大,斜向生長,樹冠伸向湯泉,似在探望湯泉之勝,故名「望泉松」。有詩詠曰:「大夫峰頂望溫泉,幾度滄桑已變遷。萬態風雲遮眼過,老松相伴有青煙。」
·貼壁松
貼壁松在天都新道「試膽石」下。古松高大挺拔,緊貼岩壁,故名「貼壁松」。其枝幹傾斜,向一側伸展,形態奇特。有詩贊曰:「貼壁而生足底堅,人間遙隔幾重煙。天崩地裂身猶健,哪怕嚴寒酷暑煎。」
有兩株。一株位於黃山白雲新道,從天海至步仙橋段的懸崖峭壁上,海拔1450米處。紮根於岩隙,主幹緊貼岩壁,樹枝向兩側舒展,形如一幅美妙的鐵畫。樹齡200年,高7.5米,干圍0.65米,冠幅直徑4米。另一株位於黃山天都新道「試膽石」下,海拔1700米處。高大挺拔,主幹緊貼岩壁,枝梢向前斜傾,形態奇異。此樹樹齡400年,高11米,干圍1.5米。
掛壁松
E. 這是什麼松
這就是松樹,很常見的。
松樹,(學名:Pinus)世界上的松樹種類有八十餘種,不僅種類多,而且分布廣,如分布於華北、西北幾省區的油松、樟子松、黑松和赤松,華中幾省的馬尾松、黃山松、高山松,秦巴山區的巴山松,以及台灣松和北美短葉松,多數是我國荒山造林的主要樹種。
松樹為輪狀分枝,節間長,小枝比較細弱平直或略向下彎曲,針葉細長成束。其樹冠看起來篷松不緊湊,「松」字正是其樹冠特徵的形象描述。所以,「松」就是樹冠篷松的一類樹。松樹堅固,壽命十分長。[1]
三針一束的三葉松有分布於秦嶺、關山林區的白皮鬆、川滇地區的雲南松、思茅松、華中華南引種的濕地松、火炬松等。四針一束的松樹種類少,僅美國加里福尼亞州有分布。另外,卵果松,拉威遜松是四針或五針束的。五針一束的松樹種類多,分布廣,有東北的紅松、西北西南幾省的華山松,還有喬松、廣東松、安徽五針松、大別山五針松、偃松、台灣果松等。絕大多數是高大喬木,高20~50米,最高可達75米(美國的糖松P.lambertiana),極少數為灌木狀,如偃松(P.pumila)和地盤松(P.yunnanensis) 。
中文學名
松樹
拉丁學名
Pinus
別稱
常綠樹
界
植物界
門
種子植物門
亞門
裸子植物亞門
綱
松柏綱
目
松柏目
亞目
科
松科
屬
松屬
種
松樹
分布區域
中國向東北還伸展到黑龍江
類別
林木類 針葉樹類
葯用
全身可入葯
英文名
pine tree
植物學史
相傳秦始皇曾到泰山,在現在的步雲橋北,忽然天下暴雨,幸而路邊有2株古老的松樹可以躲雨。因有護駕之功,秦始皇封其為「五大夫松」。意思是給松加官晉爵,屬於9級的官爵,如活至今,則有2200歲以上。不料1602年(相當明萬曆年間)泰山驟降雨,把五大夫松沖掉了。現存的3株是公元1730年(清雍正八年)補種的。但在離開五大夫松處不遠的一山坡上確有一株古松,人稱「望人松」的,樹齡已達2300歲,堪稱松樹年歲之冠軍。泰山普照寺內的六朝松已有1400歲了。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佛殿前有2株古松,傳系唐建中年間建寺時種的,有1100多歲了;樹高達30米,胸圍3米。在北嶽恆山有不少古松,多植於唐代,樹齡有千年。內蒙古自治區准格爾旗神山林場,有一株罕見的油松,高達25米,胸圍4.15米,被稱為油松王,據估算有近900歲了。
馬尾松在南方分布廣,廣西全州紹水鄉有一馬尾松,高達近40米,胸徑2米以上,樹齡有千多歲。
松樹不僅有古壽星,而且有的形態奇特,安徽九華山有一古松,在主幹3米處,分出3個分枝,中枝呈曲線上升狀,側枝之一側微曲且平緩下伸,另一側枝斜伸而略翹起,整個松如鳳凰展翅狀,人稱之為「鳳凰松」。江蘇連雲港的雲台山上有一奇松,樹干全長約15米,干粗1米多,主幹竟有8米多是卧在地面生長的,如卧龍之狀,幾度扭曲後又上升,成為一奇景。
安徽黃山以有奇松聞名於世,如玉屏峰文殊院附近的迎客松,唐朝即已有記述,有1500多歲了,樹干中部伸出7.6米長兩大側枝,如展臂迎客狀。許多松都生在石縫中,樹身和枝幹奇形怪狀。針葉又極短,這些都是黃山松。常以其形狀象形而名之;如倒掛松、飛龍松、龍爪松、連理松、蒲團松……[2]
形態特徵
松樹較幼時的樹冠呈金字塔形,樹枝多呈輪狀著生。幼苗出土、子葉展開以後,首先著生的為初生葉,單生,螺旋狀排列,線狀披針形,葉緣具齒。初生葉行使葉的功能1~3年後,才出現針葉,通常2、3、5枚成束,著生於短枝的頂端。每束針葉基部有葉鞘,早期脫落或宿存。葉肉組織中的樹脂道的位置在成年植株比較恆定,可分為外生、中生、內生3種類型。松樹針葉橫切面中可見1或2個維管束,特殊環境下可在雙維管束松樹中出現維管束合並的情況。球花單性,雌雄同株。球果多數由種鱗組成,成熟後木質化。種鱗的裸露增厚部分稱鱗盾,鱗盾先端的瘤狀突起稱鱗臍。有的樹種鱗臍具刺,有的無。球果成熟時種鱗張開,種子脫落;但少數樹種種鱗則長期保持關閉狀態。每個種鱗具種子2粒,種子上部具一長翅,少數具短翅或無翅[3]。
松樹最明顯的特徵是葉成針狀,常2針、3針或5針一束。如油松、馬尾松、黃山松的葉2針一束,白皮鬆的葉3針一束,紅松、華山松、五針松的葉5針一束。
松樹為雌雄同株植物,而且孢子葉成球果狀排列,形成雌、雄球花。雌球花單個或2一4個著生於新枝頂端,雄球花多數聚集於新枝下部。松樹的球花一般於春夏季開放,但花粉傳到雌球花上後,要到第二年初夏才萌發,使雌花受精,發育成球果(俗稱松塔或松球,不是果實)。球果於秋後成熟,種鱗張開,每個種鱗具兩粒種子。
松屬植物中的多數種類是高大挺拔的喬木,而且材質好,不乏棟梁之材。中國東北的「木材之王」——紅松、北美西部廣為分布的高大樹種(高達75米)—西黃松、原產於美國加州沿海生長速度最快的松樹——輻射松、原產於美國東南部的濕地松、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原產的加勒比松、廣布於歐亞大陸西部和北部的歐洲赤松等等,都是著名的用材樹種。
松樹的觀賞價值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中國,從皇家古典園林到現代居民家中都能見到松樹的倩影,例如北京北海、頤和園中的油松、白皮鬆,樹樁盆景中廣泛使用的五針松等,一些名山勝地,更是山以松壯勢、松以山出名。黃山的迎客松、華山的華山松、長白山的美人松……無一不令遊人贊嘆。
另外,松樹的樹根部位常常會有大型真菌生長。它們有的是木腐菌,可以對松樹進行分解,造成樹木根腐;有的是外生菌根菌,可以與松樹互換營養,防止樹木營養缺乏,從而導致影響生長。
成熟後高達45米,胸徑1.5米;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枝平展或斜展,樹冠寬塔形或傘形,枝條每年生長一輪,但在廣東南部則通常生長兩輪,淡黃褐色,無白粉,稀有白粉,無毛;冬芽卵狀圓柱形或圓柱形,褐色,頂端尖,芽鱗邊緣絲狀,先端尖或成漸尖的長尖頭,微反曲。
葉
針葉2針一束,稀3針一束,長12-20厘米,細柔,微扭曲,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麵皮下層細胞單型,第一層連續排列,第二層由個別細胞斷續排列而成,樹脂道約4-8個,在背面邊生,或腹面也有2個邊生;葉鞘初呈褐色,後漸變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彎垂,長1-1.5厘米,聚生於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長6-15厘米;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於新枝近頂端,淡紫紅色,一年生小球果圓球形或卵圓形,徑約2厘米,褐色或紫褐色,上部珠鱗的鱗臍具向上直立的短刺,下部珠鱗的鱗臍平鈍無刺。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圓形,長4-7厘米,徑2.5-4厘米,有短梗,下垂,成熟前綠色,熟時栗褐色,陸續脫落;中部種鱗近矩圓狀倒卵形,或近長方形,長約3厘米;鱗盾菱形,微隆起或平,橫脊微明顯,鱗臍微凹,無刺,生於乾燥環境者常具極短的刺;種子長卵圓形,長4-6毫米,連翅長2-2.7厘米;子葉5-8枚;長1.2-2.4厘米;初生葉條形,長2.5-3.6厘米,葉緣具疏生刺毛狀鋸齒。
松樹葉
松樹是松科松屬植物統稱,常綠針葉喬木,雌雄同株。枝輪生,每年生一節或數節,冬芽顯著,芽鱗多數。芽鱗、鱗葉(原生葉)、雄蕊、苞鱗、珠鱗及種鱗均螺旋狀排列。鱗葉單生,幼時線形,綠色,隨後逐漸退化成褐色,膜質苞片狀,在其腋部抽出針葉(次生葉);針葉2、3或5針一束,生於不發育的短枝上,每束針葉的基部為膜質葉鞘所包圍。
花
雌雄同株,球花單性;雄球花單生新枝下部苞腋,多數聚生,雄蕊多數,花葯2,葯室縱裂,花粉具兩個發達的氣囊,氣囊和體接觸面較小,界限明顯,普遍都有顯著的幅緣;雌球花有1-4個生於新枝近頂端,具多數珠鱗和苞鱗,每珠鱗的腹面基部著生兩枚倒生胚珠,當年授粉,第二年便會迅速增大為球果。球果2年成熟,熟時種鱗張開,稀不張開,卵形、長卵形、近圓形或圓柱形,直立或下垂;種鱗木質,宿存,上面露出部分通常肥厚為鱗盾,有明顯橫脊或無橫脊,鱗盾的先端或中央多具瘤狀凸起或微凹的鱗臍,有刺或無刺,發育種鱗具2種;種子上部具上翅,子葉3~18,發芽時出土。
松樹花
果
松樹有些種結實較早,5~6年即可有少量結實,15~20年時顯著增多(馬尾松、油松、雲南松等);有些種結實很晚,如紅松在天然林條件下,要到80~140年才開始結實(但在人工林條件下,15~20年已開始結實)。大多數松樹結實有間隔性,每隔2~3年或更長的年度豐收一次。松樹雄球花位於新梢的基部,雌球花大多數見於主枝的軸端。球果成熟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少數熱帶松樹的雄球花和雌球花於冬末由芽中出現,大多數松樹的球花則於初春、春末或初夏由芽中出現。雄球花簇生,成熟前為綠色或黃至紅色,花粉脫落時為淺棕或棕色,成熟後不久即脫落。雌球花的出現緊接在雄球花以後,為綠色或紅紫色。傳粉時的雌球花近直立狀。傳粉後,鱗片閉合,球果開始緩慢的發育。約在傳粉後13個月以後的春季或初夏發生受精,繼而球果開始迅速生長,一般在第 2年的夏末和秋季成熟後,著球果成熟,它的顏色由綠、紫色逐漸轉變為黃色、淺褐色或暗褐色。大多數松樹球果成熟後不久鱗片即張開,種子迅速脫落(馬尾松、油松等);有少數松樹的鱗片張開和種子脫落過程要延續達幾個月之久。有些松樹,一部分或全部球果年內處於閉合狀態或在樹上不定期地張開。紅松球果大而重,成熟前後極易被風吹落。[4]
松樹果
生長環境
土壤要求
松樹可以生長在各種不同的土壤上。因針葉灰分含量低,能忍耐貧瘠土壤,但以種在疏鬆肥沃土壤上的生產力高。濕潤地區的松樹大多適宜酸性土壤。而有些松樹,如白皮鬆和油松,則能適應含鈣量多和pH高的土壤。松樹根系有菌根菌共生。主要為外生菌根的菌絲體形成鞘,包圍著短的側根,有利於根系對水分和養料的吸收。因而誘發菌根發育對有些松樹造林的成敗至關重要。大多數松樹不能生長在鹽漬土上,因而不能靠近海濱生長。但是有些松樹如由日本引種到中國的黑松,具有較強的抗鹽能力。
耐陰性
大多數松樹尤其是二針松是喜光樹種,耐陰性弱。其外形表現是樹冠稀疏,自然整枝高;生理上表現為補償點低;在成林特性上多為先鋒樹種。當原始林遭到破壞或火災後,它們很易發展起來而占據裸露空間。如中國南部地區常綠闊葉林破壞後,很易由馬尾松或雲南松代替。但這些松林並不穩定的,當它們形成適當的森林環境後,又為一些比較耐陰的基本成林樹種出現的主要是山楊和樺樹等闊葉樹,而後才出現紅松,並由於紅松具有耐陰和長壽的特點,最後又恢復它的優勢地位。除了紅松與山楊、樺樹的互相更替外,還有蒙古櫟(柞樹)與紅松互相更替的現象。
共16張
白皮鬆
抗旱性
松樹具有旱生結構:葉狹窄,角質層發達,表面積與容積之比小,氣孔下陷,厚壁組織充分發育。在生理上,它們和中生的闊葉樹種相比,更能忍耐缺水而不受傷害。在生態上,松樹是旱生植物。在不同氣候區分布的各種松樹多半都能生長在多石的、土層淺薄的乾旱生境。一般來說,二針松抗旱性比五針松強。過多的土壤水分對松樹生長不利。
生長氣候
松樹對陸生環境適應性強。它們可以耐受-60℃的低溫或50℃的高溫,能在裸露的礦質土壤、砂土、火山灰、鈣質土、石灰岩土及由灰化土到紅壤的各類土壤中生長,耐乾旱、貧瘠,喜歡陽光,因此是著名的先鋒樹種。中國是世界上裸子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僅從松科來看,就能充分表現出華夏大地是名副其實的「裸子植物故鄉」。在中國廣袤的山林原野中,不僅生長著茂盛的松樹、落葉松、雲杉、冷杉森林,而且在一些深山密林中還隱藏著許多極為珍貴稀有的松科樹種。在國家公布的第一批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中,松科植物就有39種,占總數(389種)的1/10。其中銀杉被列為一級重點保護植物,百山祖冷杉、金錢松等17種列為二級重點保護植物,黃枝油杉、樟子松等21種列為三級重點保護植物。
分布范圍
由於原產地地理分布的差異,在原產中國的松樹中,樟子松、新疆五針松、偃松最耐寒,對熱量要求最低。紅松對熱量要求也較低。赤松、油松、白皮鬆、華山松、高山松、黃山松、巴山松為暖溫帶和亞熱帶高海拔地區樹種,對熱量要求中等。馬尾松、雲南松、喬松和思茅松分布於更靠南的地區,要求較高的熱量。南亞松是熱帶松樹,對熱量的要求最高。對濕潤條件的要求,五針松一般高於二針松,但也因種而異。例如同為五針松的紅松和華山松,前者比後者要求更濕潤的條件;同為二針松的赤松和馬尾松對濕潤狀況的要求高於油松和雲南松。這與地理分布上隨經度而發生的替代現象有關。[5]
繁殖方法
松樹的苗木繁育主要採用種子育苗或者用枝條進行扦插,此外,另有由我國研究人員創立的直接用松樹的針葉束進行無性系苗木繁育的方法,即:針葉束育苗。
栽培技術
育苗技術
【種植育苗地選擇】
樹苗
育苗地應選擇土壤疏鬆、土層深厚的沙壤土,地勢平坦、排水良好、有灌溉條件的地塊為好。白皮鬆根系具有菌根菌共生,菌根菌對促進苗木生長具有良好作用,即可以促進苗木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提高苗木的抗旱、抗病能力。因此,白皮鬆育苗地宜連作。
【種子沙藏及催芽】
採用冬季室內層積沙藏及催芽。沙藏催芽應在土壤上凍前進行。選擇干凈且門窗完好的房屋進行全面消毒,把已消毒且濕度為60%左右的純沙堆放室內,用純布袋將種子與沙按1:3的比例裝好,使沙和種子體積占布袋總體積的30%~40%,然後將布袋平攤層埋沙中,沙堆上覆草簾,注意通風保濕防凍。翌年當種子有40%~50%裂口時即可播種。
育苗方式採用容器育苗或高低床育苗。苗床育苗採用條播,每畝播種量40~50公斤,播後覆蓋塑料薄膜或稻草,覆蓋的稻草應用1%濃度的福爾馬林或多菌靈溶液消毒。
【苗期管理】
播後25天~30天幼苗帶殼出土,約15天殼自行脫落,此期要防止鳥獸破壞。種殼脫落後應加強立枯病的預防,每周用多菌靈、硫酸亞鐵2次~3次交替噴灑幼苗。用硫酸亞鐵的濃度為0.3%~0.5%水溶液,前面一人噴葯,後面一人緊跟噴水沖洗,否則容易發生葯害。幼苗生長過程中要適時適量澆水,注意鬆土除草。
白皮鬆幼苗生長緩慢,第一年苗高僅4厘米~5厘米,第二年10厘米左右,4年~5年生苗高30厘米~40厘米,10年生苗高1米左右。苗木在培養過程中要經過2次~3次移植才能培育成大苗。通常1年~2年生苗進行第一次移植,再培育1年~2年上山造林。5年生苗進行第二次移植,8年~10年生苗進行第三次移植。經過第三次移植後,就可以應用於園林綠化。
栽植造林
栽植造林技術因苗木的種類而異。容器苗帶土坨,栽植過程中根系不易受損傷,因而成活率較高。造林技術也較簡單。裸根苗在起苗栽苗過程中,細小的活動根多半受損傷,其成活決定於根系的再生能力和環境條件,同時也要受苗木質量、年齡、栽植季節和栽植方法諸因素的影響。移植苗由於根系發達、根莖比大,成活率一般高於原生苗。造林苗齡主要取決於樹種,紅松一般以2~3年生苗為宜,但在採伐跡地雜草繁茂地段,則以3~4年生苗為宜。華北地區油松雨季造林多用1.5年生苗,春季造林多用2年生苗或移植苗。馬尾松則用1年生苗甚至用秋季播種翌春出土的百日苗造林。一般以早春為適宜的造林季節,而在春旱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則可選擇多雨的7、8月造林。有穴植和縫植兩種栽植方法,都要保持苗根濕潤,栽植時注意使根系舒展,覆土後踏實。對於受傷的和過長的側根栽前可適當修剪。在乾旱地區造林可採取各種削弱地表蒸發的措施。苗木的配置,一般是每個栽植點栽1株,但也有叢植的,即每個栽植點栽2~4株。叢植對提高成活率和促進幼樹生長有利。松樹造林密度以每公頃4444株(株行距⒈5×1.5米)為宜,也可採取每公頃3333株(株行距1.5×2.0米),甚至2500株(株行距2×2米)的。
松樹純林容易發生病蟲害和火災,生產力也低,因此不管採用栽植或直播造林,都要注意營造混交林。混交類型要經過長期試驗才能確定。在中國東北地區,常見的與紅松天然混交的樹種有紫椴、楓樺、魚鱗雲杉、紅皮雲杉、臭冷杉等。
病蟲防治
常見病害有煤污病、葉斑病,可用0.5%~1%波爾多液,在梅雨季節前一個月,每10天噴葯l次,連續3次,即可起到防治效果。主要蟲害有大蓑蛾、紅蠟介殼蟲、紅蜘蛛等,可用敵敵畏1200~1500倍液噴殺之,也可用40%樂果1500倍液噴殺。[7]
苗期最常見而嚴重發生的是猝倒病,症狀有出土前的種子腐爛,以及出土後的頂腐、立枯、猝倒等類型。馬尾松苗期的松苗葉枯病有時也為害嚴重。葉部病害常見的有松針銹病、松落針病及馬尾松赤枯病。後兩種多發生在立地較差,土壤瘠薄,生長不良的林分。幹部病害有皰銹病和五針松皰銹病,是世界重要的森林病害,在歐洲、北美曾毀掉大量五針松林;中國東北地區的紅松人工幼林也受害嚴重。馬尾松、黃山松在窩風、高濕、多櫟樹的林分,則有松瘤銹病發生;松根白腐病也頗為常見。
松毛蟲
是松樹最主要的食葉害蟲,常造成極大的損失。松茸針毒蛾主要危害馬尾松與油松,在廣西常與馬尾松毛蟲混同發生,能猖獗成災。松針小卷蛾、大袋蛾等的幼蟲也為害嚴重。新松葉蜂在不同分布區間歇性成災。微紅梢斑螟幾乎遍布全國,是鑽蛀主梢的最主要害蟲,使側枝叢生或因更替主梢而樹干彎曲。松梢小卷蛾,也能使主梢受害枯萎。球果螟為害球果。針葉樹天牛和小蠹是鑽蛀為害枝、乾的大害蟲,可使松樹成片死亡,但一般不侵害健康木。華山松大小蠹侵害健康的華山松,能猖獗成災。松十二齒小蠹、落葉松八齒小蠹和雲杉八齒小蠹也能侵害健康木。松干蚧是一類刺吸為害枝乾的毀滅性害蟲。防治時應貫徹適地適樹、合理混交、良好的撫育管理等以營林措施為主的原則,必要時可輔以葯劑防治。
松材線蟲
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發現,以後相繼在江蘇、安徽、廣東和浙江等地成災,幾乎毀滅了在香港廣泛分布的馬尾松林。近距離傳播主要靠媒介天牛,如松墨天牛,攜帶傳播;遠距離主要靠人為調運帶疫(帶松材線蟲的天牛)的苗木、松材、松木包裝箱及松木製品等進行傳播。被松材線蟲感染後的松樹,針葉黃褐色或紅褐色、萎蔫下垂,樹脂分泌停止,在樹幹上可觀察到天牛侵入孔或產卵痕跡,病樹整株乾枯死亡,木材藍變。嚴重威脅用材林。由於擴展迅速,現已對黃山、張家界等風景名勝區的天然針葉林構成了巨大威脅。病原線蟲通過媒介昆蟲松褐天牛補充營養時從傷口進入松樹木質部,寄生在樹脂道中,大量繁殖後遍及全株,造成導管阻塞,植株失水,蒸騰作用降低,樹脂分泌急劇減少和停止。在夏秋季針葉失水萎蔫褪綠變黃色至紅褐色,松樹整株枯死,且紅色針葉當年不脫落,樹干有大量天牛寄生痕跡,木質部呈藍色。
病害
(1)松樹外觀正常,樹脂分泌減少,蒸騰作用下降,在嫩枝上往往可見松褐天牛啃食樹皮的痕跡;
⑵針葉開始變色,樹脂分泌停止,除松褐天牛補充營養的痕跡外,還可發現產卵刻槽;
⑶大部分針葉變為黃褐色,萎蔫,可見松褐天牛的蛀屑;
⑷針葉全部變為黃褐色至紅褐色,病樹整株乾枯死亡。控制辦法,人工伐除病死樹,防止疫區木材攜帶該種或天牛擴散傳播,袋裝熏蒸殺滅松墨天牛,利用天敵管氏腫腿蜂,防治天牛。
F. 黃山十大奇松那幾個
黃山十大名松
迎客松 挺立於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壽逾八百年。樹高10米左右,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此松被稱為黃山松的代表蜚聲中外 ,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徵。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
黑虎松 在北海至始信峰岔道口,此松主幹粗壯,針葉蒼翠,氣勢雄偉,一派虎氣,且冠蓋濃綠近於黑, 酷似一隻黑虎卧於坡下,故稱「黑虎松」。
探海松 在天都峰頂,經過天橋,可望見一棵古松懸在危崖上,即為探海松。它有一側枝很長,傾伸前海 ,猶如蒼龍探取海中之物。
蒲團松 在玉屏樓至蓮花溝道中,老鷹石下。樹身高3米,側枝密集在2米高度,盤曲於四周,然後平伸,向北面傾斜,針葉簇集頂部,樹冠鋪展平整,狀如用蒲草編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團,故名。冠幅 直徑10米,投影面達78平方米。
卧龍松 橫生於卧雲峰東側懸崖石壁中。在樹干20厘米處,分兩枝盤屈生長,頂枝反側融為一體,作伏卧 狀,昂首挺立,頗有蒼龍凌波之勢!
鳳凰松 在海心亭東200米處。此松地徑30厘米,主幹低矮,在樹高40厘米處,分為兩條核干,一枝昂然斜 伸,宛若鳳凰引頸;一枝平展四射,恰似鳳凰開屏。
龍爪松 位於去始信峰道中,從連理松前行,過一小拱形石橋,上坡約百步即到。這是一株約400年樹齡的
古松 其根系粗大,主根深扎岩中,另外5根粗壯的支根,全部裸露在外,狀若龍爪,故名。遊人過此,無不贊 嘆。
連理松 在自黑虎松去始信峰途中左側。此奇松拔地而起,在離地2米處樹分兩干,並蒂齊肩,亭亭直上,直至頂端,且粗細、高低幾乎一模一樣,至今生機盎然,神采不衰。攜手同游黃山的青年戀人和中、老年夫婦 ,都樂意在此松下攝影留念,感受這株古松的神韻,為自己美滿幸福的愛情生活作證。
轅門松 在卧雲峰東隅。奇松主幹挺直,頂如傘狀,另伸一千,形作倒「U」狀,宛如古時官署中的轅門, 故名「轅門松」。
孔雀松 在白鵝嶺去七O一電視台轉折的途中。松狀如綠色孔雀昂首挺立,一松枝向白鵝嶺方向屈伸,猶如 孔雀翹首,後有幾枝似孔雀的翅膀和尾羽。它正欲展羽翼,似要向南飛,故名「孔雀松」。
G. 介紹龍爪松和孔雀松的外表20字!!!急急急急急!!!謝謝你!!!
龍爪松:主根深扎岩中,另外5根支根裸露在外,狀若龍爪,故得名。
龍雀松:松狀如孔雀昂首挺立,松枝向遠處屈伸,如孔雀翹首,幾枝似孔雀的翅膀和尾羽
H. 黃山的十大名松倒底是那十個
黃山十大名松: 1、迎客松;2、送客松;3、探海松;4、蒲團松;5、連理松;6、麒麟松;7、豎琴松;8、黑虎松;9、接引松、10、龍爪松。 ================================ 黃山十大名松 的黃山「 送客松 」已枯死 十大名松之一 的「 迎客松 」是黃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挺立在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之上,破石而生,壽逾千年,姿態蒼勁,枝葉平展如蓋,兩大側枝橫空斜出,似展臂迎客,頷首向五湖四海的賓朋致意。迎客松名始見於民國時期的《黃山指南》,該樹樹高10.1米,胸徑65.6厘米,冠幅10.7米×13.7米,兩只巨臂斜出7.6米。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有著名巨幅鐵畫《迎客松》。 除迎客松、送客松外,其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八大名松分別是: 探海松 ,立於卧雲峰陡腰,地處海拔1670米,樹高僅3.5米,枝葉茂盛,根扎懸崖,側枝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海,戲攪浮雲。樹齡約500年。「 蒲團松 」,位於玉屏索道上站附近,地處海拔1610米,樹身不高,側枝密集盤曲,針葉簇集冠頂,鋪展平整,狀似蒲團。樹高2.9米,胸徑35厘米。樹齡約350年。 被遊客寄予純潔愛情含義的「 連理松 」,位於始信峰海拔1630米處,拔地而起,一根兩干,並蒂齊肩,如情侶相依。樹高20.6米,樹齡約400年。「 麒麟松 」生於北海至清涼台路邊海拔1470米處,樹干1.5米處分作兩枝斜展伸長,兩翼高低錯落,狀如送子麒麟,樹齡約500年。 位於卧雲峰北坡的「 豎琴松 」以形取勝,它主幹挺直,頂狀如傘,側干伸出成倒"U"狀,形似豎琴。「 黑虎松 」生於白鵝嶺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處,傳說獅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時,見一黑虎卧於松頂,後尋黑虎不見,只見古松高大蒼勁,干枝氣勢雄偉,虎氣凜凜,故名為黑虎松。該松枝稠葉密,遮天蔽日,覆蓋面積約百餘平方米。 「 接引松 」所在的名景區始信峰三面臨壑,唯有東南與另一峰相隔丈許,早先斷木為橋,以渡遊客,此松生於兩峰隔谷邊緣,清代文人劉大櫆記述:「北岸有松,橫枝直抵南岸。」似在接引遊人。後改木橋為石橋,名「渡仙橋」,游者仍扶此松枝過橋。另有「 龍爪松 」也頗受遊客青睞,它位於始信峰上,5根主側根裸露土表,粗大,扇形伸張,似蒼龍之爪,蒼勁有力,深扎岩。
推薦於 2017-12-15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5個回答
20黃山旅遊_第一次去黃山旅遊必看
根據文中提到的黃山為您推薦
我去安徽已經去過2次了,之前是2個人去的,後面是全家人去的,感覺前面去的被坑了,花了很多冤枉錢,所以寫了這篇黃山旅遊旅遊,希望能幫到大家
湖南海聯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廣告
去黃山旅遊?宰客嚴重嗎?求黃山實用旅遊攻略,重謝!
值得一看的黃山相關信息推薦
答:剛從黃山玩回來,黃山真的漂亮,此生不去必定遺憾!我去玩了6天,花了1500左右,這是我走過的行程,分享給你…
武漢來了老弟旅遊咨詢服務有限...廣告
3條評論
l7788iu8
你上面寫的少了個松,陪客松
查看全部3條評論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2020全新黃山旅遊旅遊攻略,黃山導游精編版,省錢-真香!
黃山及周邊A級景區全覆蓋的精編版旅遊攻略,吃-玩-住-行高品質行程策劃,避坑神器,玩的盡興還更省錢,要來黃山旅行的你還不趕緊收藏!
廣告2020-10-15
黃山的十大名松是哪些?
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團松、黑虎松卧龍松、麒麟松、團結松、連理松、豎琴松 望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玉屏峰至蓮花溝途中,立於石罅之中,枝葉蒼勁,姿態優美,俯望遊人,似在點頭致意。樹高5.6米,樹齡約450年。送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立於玉屏樓右側道旁,虯干蒼翠,枝葉側伸,似作揖送客。樹高4.8米,樹齡約450年。探海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立於卧雲峰陡腰,地處海拔1670米,樹高僅3.5米,枝葉茂盛,根扎懸崖,側枝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海,戲攪浮雲。樹齡約500年。蒲團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玉屏索道上站附近,地處海拔1610米,樹身不高,側枝密集盤曲,針葉簇集冠頂,鋪展平整,狀似蒲團。樹高2.9米,樹齡約350年。 黃山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編輯 黃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志,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四絕三瀑」,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徵,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贊嘆:「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被後人引申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15贊·249瀏覽2019-08-06
黃山上的十大名松是哪十大(按順序說老師回答)
十大名松 迎客松,黃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挺立在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之上,破石而生,壽逾千年,姿態蒼勁,枝葉平展如蓋,兩大側枝橫空斜出,似展臂迎客,頷首向五湖四海的賓朋致意。地處海拔1680米,樹高10.1米,樹齡越800多年,是黃山松中的「元老」。 [1]望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玉屏峰至蓮花溝途中,立於石罅之中,枝葉蒼勁,姿態優美,俯望遊人,似在點頭致意。樹高5.6米,樹齡約450年。 送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立於玉屏樓右側道旁,虯干蒼翠,枝葉側伸,似作揖送客。樹高4.8米,樹齡約450年。 探海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立於卧雲峰陡腰,地處海拔1670米,樹高僅3.5米,枝葉茂盛,根扎懸崖,側枝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海,戲攪浮雲。樹齡約500年。 蒲團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玉屏索道上站附近,地處海拔1610米,樹身不高,側枝密集盤曲,針葉簇集冠頂,鋪展平整,狀似蒲團。樹高2.9米,樹齡約350年。 黑虎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白鵝嶺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處,傳說獅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時,見一黑虎卧於松頂,後尋黑虎不見,只見古松高大蒼勁,干枝氣勢雄偉,虎氣凜凜,故名為黑虎松。該松枝稠葉密,遮天閉日,覆蓋面積約百餘平方米。樹高8米,樹齡約450年。 卧龍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舊志列為九大名松之二。原先的卧龍松在文殊院道上,不知何年「破壁飛去」。現指卧龍松,橫生於卧雲峰懸崖石壁中,樹干分兩叉盤麴生長,角嶄髯張,似蒼龍卧坡。樹高2米,樹齡約300年。 麒麟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北海至清涼台路邊海拔1470米處,樹干1.5米處分作兩枝斜展伸長,兩翼高低錯落,狀如送子麒麟。樹高4.6米,樹齡約500年。 團結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打鼓峰海拔1520米處,鐵根盤結,側干眾多,6大主枝,團團簇簇,圍抱生長,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大團結。該松樹高17.4米,樹齡約400年。 連理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始信峰途中海拔1630米處,拔地而起,一根兩干,並蒂齊肩,如情侶相依。樹高20.6米,樹齡約400年。 豎琴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卧雲峰側的北坡,地處海拔1660米,主幹挺直,頂狀如傘,側干伸出成倒「U」狀,形似豎琴,又如古時官署中的轅門。有游道從轅門中穿過。樹高8米,樹齡約550年。
6贊·298瀏覽2017-11-16
黃山十大名松都有什麼?
黃山十大名松 迎客松 挺立於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壽逾八百年。樹高10米左右,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此松被稱為黃山松的代表蜚聲中外 ,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徵。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 黑虎松 在北海至始信峰岔道口,此松主幹粗壯,針葉蒼翠,氣勢雄偉,一派虎氣,且冠蓋濃綠近於黑, 酷似一隻黑虎卧於坡下,故稱「黑虎松」。 探海松 在天都峰頂,經過天橋,可望見一棵古松懸在危崖上,即為探海松。它有一側枝很長,傾伸前海 ,猶如蒼龍探取海中之物。 蒲團松 在玉屏樓至蓮花溝道中,老鷹石下。樹身高3米,側枝密集在2米高度,盤曲於四周,然後平伸,向北面傾斜,針葉簇集頂部,樹冠鋪展平整,狀如用蒲草編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團,故名。冠幅 直徑10米,投影面達78平方米。 卧龍松 橫生於卧雲峰東側懸崖石壁中。在樹干20厘米處,分兩枝盤屈生長,頂枝反側融為一體,作伏卧 狀,昂首挺立,頗有蒼龍凌波之勢! 鳳凰松 在海心亭東200米處。此松地徑30厘米,主幹低矮,在樹高40厘米處,分為兩條核干,一枝昂然斜 伸,宛若鳳凰引頸;一枝平展四射,恰似鳳凰開屏。 龍爪松 位於去始信峰道中,從連理松前行,過一小拱形石橋,上坡約百步即到。這是一株約400年樹齡的 古松 其根系粗大,主根深扎岩中,另外5根粗壯的支根,全部裸露在外,狀若龍爪,故名。遊人過此,無不贊 嘆。 連理松 在自黑虎松去始信峰途中左側。此奇松拔地而起,在離地2米處樹分兩干,並蒂齊肩,亭亭直上,直至頂端,且粗細、高低幾乎一模一樣,至今生機盎然,神采不衰。攜手同游黃山的青年戀人和中、老年夫婦 ,都樂意在此松下攝影留念,感受這株古松的神韻,為自己美滿幸福的愛情生活作證。 轅門松 在卧雲峰東隅。奇松主幹挺直,頂如傘狀,另伸一千,形作倒「U」狀,宛如古時官署中的轅門, 故名「轅門松」。 孔雀松 在白鵝嶺去七O一電視台轉折的途中。松狀如綠色孔雀昂首挺立,一松枝向白鵝嶺方向屈伸,猶如 孔雀翹首,後有幾枝似孔雀的翅膀和尾羽。它正欲展羽翼,似要向南飛,故名「孔雀松」。
596贊·11,288瀏覽2017-09-02
黃山松的十大名松是什麼
十大名松: 迎客松 迎客松挺立於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松名始見於民國《黃山指南》。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厘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千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此松被稱為黃山松的代表。姿態蒼勁,翠葉如蓋,剛毅挺拔,彬彬有禮,形象可愛。有詩贊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千年。」遊人到此,目睹此松,頓時游興倍增,紛紛攝景留念,引以為幸。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它的形象製作的。迎客松已蜚聲中外,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徵。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 ·送客松 送客松在玉屏峰的道旁。此松虯干蒼翠,側伸一枝,形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有詩贊曰:「岩前倩影側枝伸,青翠容顏滿面春。黃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揮手送遊人。」 ·陪客松 陪客松在玉屏峰前文殊台上。為四棵古松亭亭玉立,姿態秀麗,似長年累月既陪伴遊人觀景,又陪遊人小憩,故名「陪客松」。有詩贊曰:「玉屏樓上客如梭,美主年年忙張羅。不語奇松能職守,無間風雨笑顏多。」其旁石上有「果然」二字題刻。 ·盼客松 從天都新道「天地一線」回首,可見此松。它伸展巨臂,姿態很像玉屏峰前的迎客松,似在盼望遊客登臨,故名「盼客松」。但長期僻居深山,寂寞千百年,自天都新道開通後才展現風采。今人有詩贊曰:「古松曠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盤。盼到天明終有客,願將青翠獻人間。」 ·望客松 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蓮花溝的途中。松干粗矮,樹皮黝黑,樹冠密集而傾斜,姿態蒼勁優美,因其挺立高崖,似登高眺望遊客,故名「望客松」。有《相見歡·望客松》詞詠之:「千年久立高岩,笑顏堆。待客情深乍見,又分開。留難住,
I. 我要黃山奇石的圖片,和對圖片的一些文字說明
黃山歷史悠久,遠在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51世紀,我國母系氏族社會的後期,人類就已經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山區勞動生息了。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時期,這里就居住著一支叫山越的先民。山越乃百越中的一支。在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先屬吳,吳亡屬越,越亡屬楚。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實行郡縣制,這里為會稽郡屬地。南朝時開始設置新安郡,郡府搬遷又始終未離開新安江上游,徽州古稱新安,其源蓋出於此。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詔改為徽州。關於徽州名稱的起源,一說因其境內有徽嶺、徽水、大徽村等,州則因地得名;另一說趙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耀他對這一地區的失而復得。此二說並存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歷代沿用至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的時候,就是摘取安慶、徽州二府首字作為省名的。
徽派文化底蘊豐富,內涵深廣,是我國三大區域文化(藏學、敦煌學、徽學)之一,涵蓋了哲、經、史、醫、科、藝諸多領域。黃山市位於皖浙贛三省結合部,群山環抱之中,古代徽州歷來有「山深不偏遠,地少士商多」之說。每當中原戰亂之秋,這里就成了藏龍卧虎之地,它既是亂世的世外桃源,又是治世的人才寶庫。古徽州文風昌盛,教育發達,「十家之村,不廢誦讀」,因此歷史上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燦若繁星。《辭海》的單列條目中,徽州名人有50多人,列全國各州府之首。據不完全統計,明清兩代中進士542人,舉人多達1513人,「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四世一品」者並不鮮見。明清時代徽商稱雄商界長達二、三百年,有「無徽不成鎮」之說。徽商賈而好儒,「官、賈、儒」三位一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徽州文化,歷史上各種人才應運而生,學術研究異彩紛呈。例如,活字印刷術創始人畢升,宋代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明清三朝元老、軍機大臣許國(歷仕明嘉靖、隆慶、萬曆)、曹振鏞(歷仕清乾隆、嘉慶、道光),富可敵國的大鹽商鮑漱芳,著名戲劇家汪道昆,醫學家汪機、汪昂,徽墨、歙硯高手李廷、李少微,新安畫派的創立者和近代著名代表漸江、黃賓虹,哲學家戴震,理財家王茂蔭(馬克思《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中國人),珠算大師程大位,近代教育家、學者有陶行知、胡適,音樂家張曙,還有工程技術專家詹天佑、鄭復光,孫中山元帥府秘書長、近代法學家徐謙等,都是徽州人。同時,由徽商興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盆景、徽墨歙硯、徽派建築、徽雕、徽刻、徽劇、徽菜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現已發現地面文物4900多處,其中列入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的45處。直至今日,黃山大地上仍遍布古橋、古塔、古亭閣、古宗祠、古牌坊,猶如一座天然的歷史大博物館。
J. 黃山奇松有哪些
黃山奇松,以石為母,以雲為乳,七十二峰,處處都有青松點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畫筆,把五百里黃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且不說那展翅欲飛的鳳凰松,玉麒騰躍的麒麟松;也不說那輕歌低吟的豎琴松,纏綿親昵的連理松。單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無名松,就足以把黃山裝點得妙不可言。正因有了遍布峰林溝壑的黃山松,於是,黃山的景美了,山活了,風動了,雲涌了,雨多了,泉響了……連山石也有了靈氣。難怪古人說:「黃山之美始於松。」俗話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黃山松針葉短硬,樹冠扁平,頸干粗韌,葉色濃綠,盤根於石,傲然挺拔,生態適應性極強,1961年,著名林學家鄭萬均等通過考察和鑒定發現黃山松與台灣松其實是同一樹種。 黃山松,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黃山之巔,是植物學上一個獨立的品種,它盤根於危岩峭壁之中,挺立於峰崖絕壑之上,巨松高數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蒼勁挺拔,那姿態,美得讓人稱奇,奇得讓人叫絕。 黃山松千姿百態,或聳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雲;或虯根盤結,如蒼龍凌波;或矯健威武如猛虎歸山——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讓人倍感親切;豎琴松、連理松、探海松、讓人浮想聯翩…… 黃山松的特點是針葉短而稠密,樹冠平整如蓋蒼翠欲滴,惹人喜愛。 且不說那展翅欲飛的鳳凰松,玉麒騰躍的麒麟松;也不說那輕歌低吟的豎琴松,纏綿親妮的連理松。單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無名松,就足以把黃山裝點得妙不可言。 而立於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則是千千萬萬黃山松中的至寶,她雍容端莊,儀態萬方,讓人魂牽夢繞,流連忘返。迎客松是黃山的代表和象徵,更是黃山人的化身和驕傲,她不僅被黃山人視為珍寶,更被中國人視為國寶。於是她的倩影走進了各族人民的心中,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如今,又伴隨著改革開放,和黃山旅遊事業的真正身為黃山人才惦量得出。發展而走出國,走向世界。可是,迎客松畢竟已是壽逾千年的古鬆了。黃山人極為重視迎客松的保護工作。黃山園林局自1983年起,就為迎客松配備了一位專職特護,對她實行全天候科學守護。十多年來,迎客松未出現過任何意外。
編輯本段生長環境
黃山松,是植物學上一個獨立的品種,是以黃山命名的兩針葉松樹,廣布於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諸省及河南南部、湖北東部,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峰山頂、陡坡、山脊、裸岩等地段。黃山松針葉短硬,樹冠扁平,頸干粗韌,葉色濃綠,盤根於石,傲然挺拔,生態適應性極強,在懸崖陡壁上形成樹冠平展的旗形樹,在平緩的山坡或山脊上形成不同年齡級的黃山松林,姿態各異,構成景區獨特的景色。黃山松的外形與華北、西北的油松極為相似,故過去很長時間里人們一直把黃山松當作油松。1936年,中國植物學家來黃山進行實地考察,經鑒定認為黃山松針葉短,微細,樹脂的數量、位置與油松截然不同,是一種新樹種,因為這一科學現象是在黃山首次發現,所以就以黃山來命名這一樹種。1961年,著名林學家鄭萬均等通過考察和鑒定又發現黃山松與台灣松其實是同一樹種,於是將黃山松與台灣樹合並為一種,改學名為PINUS TAIWANENSIS,仍保留「黃山松」這一中文學名。
編輯本段種類
最著名的黃山松有:迎客松(位於玉屏樓的石獅前面),陪客松(位於玉屏樓正對面的懸崖上),送客松(位於玉屏樓的右邊,現已枯死),蒲團松(位於蓮花溪谷),鳳凰松(位於天海),棋盤松(位於平田石橋),接引松(位於始信峰),麒麟松(位於北海賓館和清涼台之間),黑虎松(位於北海賓館和始信峰之間),探海松(位於天都峰的鯽魚背旁邊),團結松——這就是黃山的十大名松。過去還曾有人編了《名松譜》,收錄了許多黃山松,可以數出名字的松樹成百上千,每顆都獨具美麗、優雅的風格。
雙龍松
黃山松盤根於危岩峭壁之中,挺立於峰崖絕壑之上,或倚岸挺拔,或盤曲虯勁,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卧、忽起。巨松高數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蒼勁挺拔。那姿態,美得讓人稱奇,奇得讓人叫絕。 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的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岩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鑽勁,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過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質和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葉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被黃山松吸收,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岩縫中存活、成長。由於大部分黃山松都有是依峭壁而生,植物天生的喜光性,向陽性和求取水份的本能,使得黃山松的枝枒都明顯地向一邊傾斜。正是因為地理環境和陽光、雲霧、風霜等氣候條件的影響,造化出黃山松千姿百態的奇狀。
連理松(冬)
黃山松是黃山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1990年,黃山列入《世界雙遺產名錄》,其中有54棵古樹名木被列入了《名錄》,這54棵古樹名木中有32棵就是黃山松。 黃山松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卻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於黃山松的根扎得很深,能夠汲取岩石深處的養份,黃山才松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雪卻依然永葆青春。
龍爪松
黃山松是黃山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數出名字的松樹成百上千,每顆都獨具魅力。黃山園林部門從1982年3月開始,陸續為黃山古樹名木登記建檔,目前已完成110株古樹名木的登錄工作,其隸屬21科、32屬、36種。 黃山松的觀賞價值自然不用多說,黃山松同時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南唐李廷珪曾用黃山鬆鬆煙為原料,製作出豐肌膩理,光輝如漆,
經久不褪,香味濃郁的佳墨,直到今天,李廷珪墨仍然是文房四寶之一徽墨中的一個響當當的品牌。 黃山松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渾浪漫的詩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誘發藝術家無限的遐想和創作激情,並且付之筆端,躍然紙上,攝入鏡頭。
豎琴松(冬)
黃山是「黃山文化」的發祥地,而黃山松則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渾浪漫的詩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誘發藝術家無限的遐想和創作激情,並且付之筆端,躍然紙上,攝入鏡頭。因此,以黃山為題材的文藝作品大量涌現,這些文藝作品不僅有鮮明的藝術特色,而且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藝寶庫。 明末清初,有一批畫家寄情黃山,描繪黃山的美景,如漸江、石濤、查士標、梅青、虛谷、雪庄,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石濤。現代名家有黃賓虹、汪采白、張大幹、傅抱石、劉海粟、李可染等,他們筆下的黃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為中國山水畫寶庫中留下了珍貴的遺產,形成了黃山畫派。黃山松則是他們筆下最重要的創作對象之一。
探海松與石筍峰
古往今來,詠贊黃山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最早吟詠黃山的文學作品出現在唐代,大詩人李白游歷黃山,寫下了《送溫處士歸[白鵝峰舊居》和《贈黃山胡公暉求白鷳(有序)》兩首,最早記述黃山的游記是宋代吳龍翰的《黃山記游》,作於宋咸淳戊辰(1268)年,明萬曆年間潘之恆編纂的《黃海》,就記載了宋代、元代、明代的一些名人游黃山所寫的游記。據不完全統計,從晚唐到清末,描寫黃山的詩詞歌賦就有近3萬首,後人寫黃山的詩文就更加不計其數了。
倒掛松
倒掛松在蓮花峰道中,舊志所列九大名松之八。奇松似蒼虯逆懸,根莖怒生。此松已枯死。如今在去玉屏樓道中的「一線天」左側峰壁下,也有倒掛松。其根在上,盤生於石隙中,主幹倒長約1米又折向上伸出枝葉,如龍戲水。倒掛高空,形態奇特,獨具一格。
望泉松
望泉松生長在盼客松附近,生於一懸崖峭壁上。古松巨大,斜向生長,樹冠伸向湯泉,似在探望湯泉之勝,故名「望泉松」。有詩詠曰:「大夫峰頂望溫泉,幾度滄桑已變遷。萬態風雲遮眼過,老松相伴有青煙。」
貼壁松
貼壁松在天都新道「試膽石」下。古松高大挺拔,緊貼岩壁,故名「貼壁松」。其枝幹傾斜,向一側伸展,形態奇特。有詩贊曰:「貼壁而生足底堅,人間遙隔幾重煙。天崩地裂身猶健,哪怕嚴寒酷暑煎。」 有兩株。一株位於黃山白雲新道,從天海至步仙橋段的懸崖峭壁上,海拔1450米處。紮根於岩隙,主幹緊貼岩壁,樹枝向兩側舒展,形如一幅美妙的鐵畫。樹齡200年,高7.5米,干圍0.65米,冠幅直徑4米。另一株位於黃山天都新道「試膽石」下,海拔1700米處。高大挺拔,主幹緊貼岩壁,枝梢向前斜傾,形態奇異。此樹樹齡400年,高11米,干圍1.5米。
望客松
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蓮花溝的途中。松干粗矮,樹皮黝黑,樹冠密集而傾斜,姿態蒼勁優美,因其挺立高崖,似登高眺望遊客,故名「望客松」。有《相見歡·望客松》詞詠之:「千年久立高岩,笑顏堆。待客情深乍見,又分開。留難住,歡聲去,幾時回?望眼欲穿揮淚,盼重來。」 清康熙八年《黃山志》列為九大名松之五。在玉屏樓至蓮花溝道中,老鷹石下。樹身高3米,側枝密集在2米高度,盤曲於四周,然後平伸,向北面傾斜,針葉簇集頂部,樹冠鋪展平整,狀如用蒲草編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團,故名。冠幅直徑10米,投影面達78平方米。清人丁廷健有詩詠曰;「蒼松三尺曲如盤,鐵干橫披半畝寬。疑是浮丘錢坐處,至今留得一蒲團。」詩中將蒲團松的形狀與浮丘得道的傳說聯系在一起進行描述,使蒲團松顯得更加神奇而富有魁力。今人亦有詩曰:「松冠平扁似鋪棉,形若蒲團半畝圓。大廈千間張錦綉,何如頂上好安眠。」 探海松
探海松在天都峰頂,經過天橋,可望見一棵古松懸在危崖上,即為探海松。它有一側枝很長,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取海中之物。故名。相傳,有位仙人應邀去天都赳宴,行至橋上,只見雲海翻騰,浩氣臨空,於峰萬壑,倏忽變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將赴宴忘得一干二凈。另一位仙人東方朔見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猶似老松,不嘗他酒,獨飲海風,一醉千年,其樂無窮。」那仙翁一聽,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心想:這里比仙宮還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於是便搖身一變,化作一棵蒼勁的松樹,日夜飽飲海上的煙霞。這就是探海松。因其造型奇特,故舊志將它列入黃山「十大名松」。有詩詠之:「天都絕壁一松奇,古干傾斜勢欲離。要與龍王爭海域,側身欲跳舞披靡。」 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 迎客松: 迎客松
迎客松在玉屏樓左側,倚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一側枝椏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態優美。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 迎客松挺立於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松名始見於民國《黃山指南》。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厘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千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此松被稱為黃山松的代表。姿態蒼勁,翠葉如蓋,剛毅挺拔,彬彬有禮,形象可愛。有詩贊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干年。」遊人到此,目睹此松,頓時游興倍增,紛紛攝景留念,引以為幸。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它的形象製作的。迎客松已蜚聲中外,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徵。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 從天都新道「天地一線」回首,可見此松。它伸展巨臂,姿態很像玉屏峰前的迎客松,似在盼望遊客登臨,故名「盼客松」。但長期僻居深山,寂寞千百年,自天都新道開通後才展現風采。今人有詩贊曰:「古松曠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盤。盼到天明終有客,願將青翠獻人間。」 陪客松: 位於黃山玉屏峰前文殊台上,海拔1670米處。四棵古松,猶如仙女,亭亭玉立,姿態秀麗,常年累月在此陪伴遊人觀景,故名。樹齡均已500年,均高5米。東側兩棵,干圍1.15米;西面兩棵,干圍1米。冠幅直徑均為5米。陪客松正對玉屏樓,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正陪同遊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 送客松: 送客松高4.8米,樹齡約450年,立於玉屏樓右側道旁,虯干蒼翠,側伸一枝,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 黃山延綿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黃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為母,頑強地紮根於巨岩裂隙。黃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干曲枝虯,千姿百態。或倚岸挺拔,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卧、忽起,「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黃山松是由黃山獨特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變體。黃山松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黃山北坡在1500-1700米處,南坡在1000-1600米處。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岩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鑽勁,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葉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岩縫中存活、成長。地勢崎嶇不平,懸崖峭壁縱橫堆疊,黃山松無法垂直生長,只能彎彎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長。由於要抗暴風御冰霜,黃山松的針葉短粗,冠平如削,色綠深沉,樹乾和樹枝也極堅韌,極富彈性。黃山松的另一特點是,由於風吹日曬,許多松樹只在一邊長出樹枝。黃山松姿態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於根部很深,黃山松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霜卻依然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