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圖片大全 > 如何匹配到圖片礦場

如何匹配到圖片礦場

發布時間:2022-06-16 01:47:16

① 英雄傳奇搶礦模式怎麼玩,礦場玩法介紹

游戲右下角的建築圖標,搶礦。
0.礦區選擇(徐州礦區至西域礦區切換)
1.戰報(包含該模式下的.防守,及進攻信息記錄)
2.我的礦產(當前已佔有的礦產)
3.我的軍團(可以配置軍團信息,布陣人物排前後,徵兵,帶兵管理)
4.搜索礦區(可以在當前礦區內切換,及查看礦產信息)
5.每日搶礦次數,及每次搶礦所佔冷卻時間.
6.礦產倉庫(在搶礦模式中所獲取的獎勵)
1.點擊礦產可以查看當前礦產信息
包含:礦產屬地,及類型,每30分所產的礦物,及其它佔有玩家,開采時間,自動保護時間。
2.軍團配置圖:
1.每個英雄帶兵上限為1000,預備兵默認上限是100萬
2.徵兵默認是徵到預備兵,部分情況需手動進行帶兵操作,徵兵與金幣是1:5.即1兵5金幣,1000兵5000金幣.
3.帶兵需調節 帶兵數的左右按鈕
4.布陣模式,即在回合戰斗中,英雄攻擊的先後.
5.軍團總戰力,顯示當前軍團在戰斗中的總戰力.
6.游戲中一些道具可以增加帶兵量,及帶兵強化,及增兵道具,例如初級徵兵令2000兵
1.雙方的總戰力說明,可比較.輸贏,也可能受布陣影響!
2.單個英雄的戰力在圖片下方以數字顯示.及紅色為血條
3.如不需查看戰斗過程,可以點擊跳過戰斗,將直接顯示戰斗結果~
4.個體英雄戰力,由英雄屬性強化及帶兵數所影響~!
5.戰斗結束後,將在戰斗結果中,顯示攻守方的信息:英雄,等級,帶兵數,損兵數,存兵數
6.隱含規則:攻方先動,攻方攻擊減去守方防禦=守方損失的士兵
單體英雄能力的強化及屬性說明
在游戲主操作界面,進入點將台.可以進入英雄強化界面哦。
說明:1.英雄精華可以強化英雄屬性!精英關卡中及活動中可以獲取!
2.該界面可以查看英雄的帶兵戰力及相關能強化的信息.

② 礦物識別方法和工作流程

目前,礦物識別制圖的方法是特徵譜帶識別和基於相似性測度的識別:①利用岩石礦物的特徵譜帶構造識別技術,該方法相對直觀,簡單可行,但是單一的特徵往往造成岩石礦物的錯誤識別,其精度難以達到工程化應用的需求,同時對成像光譜數據的信噪比、光譜重建的精度要求較高;②從岩石礦物光譜的整體特徵出發,與成像光譜視反射率數據進行整體匹配、擬合或構造模型進行分解,這也是目前研究的重點,能有效地避免因岩石礦物光譜漂移或光譜變異而造成的單個光譜特徵的不匹配,並能綜合利用弱的光譜信息,避免局部性特徵(如單一特徵構建的識別方法)造成識別的混淆,識別的精度高。
對於成像光譜上百個波段而言,數據量非常之大,尤其在目前無論是航空成像光譜數據,如AVIRIS、CASI、HyMap等,還是在軌的航天成像光譜數據,如Hyperion航帶都普遍比較窄,一般在3~10km,給大面積應用帶來很多不便,增加了大面積數據處理的難度,並使工作量在目前微機配置的條件下成倍增加。因此,無論是從岩石礦物光譜的局域特徵還是整體特徵開展對礦物的識別,在保證識別精度要求的條件下進行工程化的處理,必須探索新的技術流程。
在對成像光譜數據特徵與識別方法的比較研究中,結合工作實際以及進行工程化處理的初步要求,在確保識別精度的條件下,設計出標准資料庫光譜+光譜-特徵域轉換+礦物識別方法的技術流程。該流程的主要作用:
(1)直接開展蝕變礦物的識別與信息提取:在對試驗區岩石類型、構造、熱液活動以及礦產綜合研究的基礎之上,提煉與礦化關系密切的蝕變礦物,利用標准庫的光譜或野外實測光譜作為參考光譜。
(2)進行光譜域與特徵域的轉換,實現數據減維與數據壓縮,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成像光譜數據波段上百,不同的航帶寬度與記錄長度使單次處理的數據量達1Gbytes,中間過渡文件單航帶可達10Gbytes;在以前的處理中常常將航帶分割成較小的區域進行處理後再進行拼接,利用MNF技術可以將整個光譜域空間轉換到特徵域空間,消除原有光譜向量間各分量之間的相關性,從而去掉信息量較少雜訊較高的向量,使數據處理從成百的光譜域集中到去噪的特徵域中進行,減低數據量,縮短數據處理時間,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
(3)特徵分離,增加不同礦物的可分性,提高礦物識別的精度:在成像光譜數據MNF變換並剔除雜訊波段的特徵域空間中,不同的波段被賦予了不同的物理或數學意義,地物的光譜特徵在特徵域發生分離,地物的細微特徵得到放大,增加了數據的可分性。
4.4.2.1 光譜特徵域轉換
光譜解析度的提高,一方面提高了數據的分類識別的精度以及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數據的容量,也使數據高冗餘高相關。有效的數據壓縮與特徵提取勢在必行。一般地,利用傳統的主成分變換進行相應的變化,衍生出一系列的成像光譜數據壓縮與特徵提取方法,如MNF變換(Kruse,1996;Green et al.,1998),NAPC(Lee et al.,1990)、分塊主成分變換(Jia et al.,1998)以及基於主成分的對應分析(Carr et al.,1999)等。空間自相關特徵提取(Warner et al.,1997)、子空間投影(Harsanyi et al.,1994)和高維數據二階特徵分析(Lee et al.,1993;Haertel et al.,1999)也得到相應的重視。利用非線形的小波、分形特徵(Qiu et al.,1999)也在研究之中。
主成分分析(PCA)是根據圖像的統計特徵確定變換矩陣對多維(多波段)圖像進行正交線性變換,使變換後新的組分圖像互不相關,並且把多個波段中有用信息盡可能地集中到少數幾個組分圖像中(圖4-4-1)。一般地,隨著主成分階次的提高,信噪比逐漸減小。但在波段較多時並不完全符合這一規律。
為改善主成分在高光譜維中的數據處理能力,相應地利用最大雜訊組分變換(MNF)的方法(甘甫平,2001;甘甫平等,2002~2003)。該方法是利用圖像的雜訊組分矩陣(ΣNΣ-1)的特徵向量對圖像進行變換,使按特徵值由大到小排序的變換分量所包含的雜訊成分逐漸減小,而圖像質量順次提高。Σ為圖像的總協方差矩陣,ΣN為圖像雜訊的協方差矩陣。MNF相當於所有波段雜訊方差都相等時的主成分分析,因此可分為兩步實現,第一步先將圖像變換到一個新的坐標系統,使變換後圖像雜訊的協方差矩陣為單位陣;第二步再對變換後的圖像施行主成分變換。此改進的演算法稱為「雜訊調節主成分變換(NAPC)」。
對P波段的高光譜圖像
Zi(x),i=1,2,…,p (4-4-1)
可以假設
Z(x)=S(x)+N(x) (4-4-2)
這里,ZT(x)={Z1(x),…,Zp(x)},S(x)和N(x)分別為Z(x)中不相關的信息分量和雜訊分量。因此,
Cov{Z(x)}=∑=∑S+∑N (4-4-3)
∑S和∑N分別為S(x)和N(x)的協方差矩陣。因此,可以定義第i波段雜訊分量,
Var{Ni(x)}/Var{Zi(x)} (4-4-@4)
選擇線形轉換,MNF變換可以表示為
成像光譜岩礦識別方法技術研究和影響因素分析
在變換中,確保
成像光譜岩礦識別方法技術研究和影響因素分析
同時,為使雜訊與信息分離,S(x)分別與Z(x)和N(x)正交。
圖4-4-1 MNF變換的特徵值曲線
MNF有兩個重要的性質,一是對圖像的任何波段作比例擴展,變換結果不變;二是變換使圖像矢量、信息分量和加性雜訊分量互相垂直。乘性雜訊可通過對數變換轉換為加性雜訊。變換後可針對性地對各分量圖像進行去噪,或舍棄雜訊占優勢的分量。MNF變換的特徵值曲線如圖4-4-1。
4.4.2.2 特徵分離
在MNF變換後的特徵域中不同波段具有不同物理與數學意義。比如變換後的第1波段表示地物的亮度信息,第7 波段或第8 波段表示地形信息。在MNF變換中,通過信號與雜訊分離,使信息更加集中於有限的特徵集中,一些微弱信息則在去噪轉化中被增強。同時在MNF轉換過程中,使光譜特徵向量集匯聚,增強分類信息。
圖4-4-2是一些礦物光譜通過MNF變換前後的曲線剖面圖,從右圖可見信息與雜訊分別有序地集中在一些有限的波段內。通過舍棄雜訊波段或其他處理,相應地降低或消除雜訊的影響。同時信息也比原始數據更易區分。
4.4.2.3 礦物識別
礦物識別主要選用光譜相似性測度的方法。基於整個譜形特徵的相似性概率的大小,能有效地避免因岩石礦物光譜漂移或光譜變異而造成的單個光譜特徵的不匹配,並能綜合利用弱的光譜信息。
圖4-4-2 礦物光譜MNF變換前後特徵比較
基於整個光譜形特徵的識別方法主要有光譜角技術、光譜匹配濾波、光譜擬合與線形分解等。利用大氣校正後的重建光譜數據,可選擇性地利用上述礦物識別技術開展端元礦物的識別。光譜角方法可直接選擇端元礦物進行匹配,最終生成二值圖像,簡單易行,在閾值合理可靠的前提下能夠獲取較高的識別精度。
在成像光譜岩礦地質信息識別與提取方法中,光譜角技術是一種較好的方法之一(王志剛,1993;劉慶生,1999)。光譜角識別方法是在由光譜組成的多維光譜矢量空間,利用一個岩礦矢量的角度測度函數(θ)求解岩礦參考光譜端元矢量(r)與圖像像元光譜矢量(t)的相似性測度,即:
成像光譜岩礦識別方法技術研究和影響因素分析
這里,‖*‖為光譜向量的模。參考端元光譜可來自實驗室、野外測量或已知類別的圖像像元光譜。θ介於0到π/2,其值愈小,二者相似度愈高,識別與提取的信息愈可靠。通過合理的閾值選擇,獲取礦化蝕變信息的二值圖像。
4.4.2.4 閾值的選擇與航帶間信息的銜接
無論是光譜角技術還是光譜匹配以及混合光譜分解,都存在對非礦物信息的分割,因此閾值的選擇是一個必須面臨的重要問題。這不僅關繫到所識別礦物的可靠度,也關繫到礦物分布范圍大小的界定。同時由於是分航帶提取,不同航帶間因大氣校正的誤差和雜訊的影響而使同一地物的光譜特徵存在差異,可能使所提取的礦物空間展布特徵在航帶之間所有診斷和一致性,增加了制圖的困難。因此對於閾值的選擇,需遵循以下原則:在去除明顯假象信息、保留可靠的礦化蝕變信息情況下考慮整體的一致性以及航帶的過渡性。
4.4.2.5 技術流程
結合成像光譜數據預處理,根據實際應用情況,可以總結出成像光譜遙感地質調查工作的技術流程,如圖443所示。
編輯於 2020-01-19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金融與管理優選「時代華商」金融投資班
值得一看的金融與管理相關信息推薦
解決企業資本發展,實現金融投資與商業模式創新金融與管理選時代華商金融與管理助你企業實現產品與金融與管理的雙引擎發展,為企業插上資本的翅膀!
本月126人已撥打電話咨詢問題
咨詢
廣州時代華商人才培訓股份有限...廣告
浙江榮陽工程評估咨詢有限公司,安全風險評估
值得一看的風險評估相關信息推薦
榮陽咨詢安全風險評估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咨詢體系,從現狀評估,解決方案,研發設計
ideal-link.cn廣告
礦物識別方法和工作流程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馬上提問
garlic 正在咨詢一個職場問題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FRM認證相當於碩士學位
獲得FRM認證,加入全球風險管理精英社群。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登錄了解認證詳情。
廣告2021-04-19
任務了解礦物鑒定的工作過程
一、礦物樣品的採集 樣品採集是礦物鑒定的基礎工作,是為了獲得工作對象。採集樣品時應注意其代表性、典型性及目的性。樣品的採集要根據其分布情況及均勻程度選取適當的大小規格,以便研究礦物的宏觀及微觀特徵、結構構造特點以及共生、變化關系,並注意顆粒大小及嵌布關系等特徵。此外,還需要採集用於測定化學成分、內部結構、形態及物理性質等方面的樣品。根據對礦物研究的目的性及礦物在岩石或礦石中的分布狀況決定採集樣品的數量。對於晶形完善或晶面復雜的礦物晶體,在採集時必須小心謹慎,切勿隨意損壞。 二、礦物的分選方法 在對某種礦物進行成分、結構或物性研究時,常常需要把這種單礦物從集合體中挑選出來。試樣的純凈與否,是決定研究結果是否正確的關鍵,而從礦物集合體中選取極為純凈的單一礦物是非常復雜的工作,往往因為分選對象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方法。 在分選之前,常常必須進行「碎樣」。也就是將礦物集合體進行破碎,以便使所需的礦物與其他礦物分開。數量多時可採用破碎機破碎,數量不多也可用鐵缽人工破碎。破碎粒度主要視礦物單體的粒度而定,一般情況下需要粉碎至0.2~0.4mm之間。在粉碎的同時,必須用適當的篩網過篩,以便進行粒度分級並防止「過粉碎」。在通常情況下,過篩後0.2mm以上的樣品需達1千克或更多些,以便保證從中提取足夠數量的單礦物。 樣品破碎後,接著就是把所需礦物從碎樣中分選出來。如需要的試樣數量不多,則可在雙目鏡下用針逐粒挑選;如需要的試樣數量比較多,並且手選困難又費時,則可用其他儀器進行分選。主要方法有下列幾種: 重力分選 根據礦物密度的不同,可以採用淘洗和重液分離 (有時需用離心機分離); 磁力分選 根據礦物的磁性強弱不同,利用磁鐵、電磁鐵進行分選; 浮游分選 根據礦物對浮油劑的不同吸附性進行分選; 介電分選 根據礦物的介電常數 (ε)不同來分離礦物,例如黑鎢礦 (ε=15)、鈮鉭鐵礦 (ε=20)、方解石 (ε=6.3)、無色透明石英 (ε=4.5)等分選效果良好; 形態分選 根據礦物的形態不同 (如呈片狀、柱狀或粒狀)來分離礦物。 礦物分選工作,盡管目前已經有許多方法,但仍不能解決礦物分選的全部問題。特別對細小礦物及高密度礦物的分選尚屬困難。 近年來,電磁重液分選、高頻介電分選、超聲波浮選、重力分選 (礦泥搖床)和重液變溫分選等方法得到推廣使用。其中電磁重液分選法可將非磁性礦物按密度進行分離,它甚至可使密度大的金和鉑分開;高頻介電分選目前只限於對數十種礦物的分離,要求礦物最小粒度大於15~20μm;重力分選儀所分離的礦物最細可達10μm;超聲波浮選主要是利用超聲波產生空蝕現象使細小礦物崩解,同時利用適當捕集劑,以產生浮游分選礦物的目的;重液變溫分選主要用於分離某些物理性質較相近或同一種礦物之不同世代個體的分選上。 經上述種種方法分選出的單礦物樣品,為了保證其純凈度,最後必須經過雙目鏡下的檢查和挑純。 三、礦物的肉眼鑒定 礦物的肉眼鑒定是藉助肉眼和放大鏡、體視顯微鏡以及一些簡單的工具 (如小刀、磁鐵、條痕板等)對礦物的外表特徵 (如晶形、顏色、光澤、條痕、透明度、解理、硬度、密度等)進行觀察,從而鑒定礦物的簡便方法。一個具有鑒定經驗的人,利用肉眼鑒定方法,就能正確地把上百種常見礦物初步鑒定出來。肉眼鑒定法對於結晶粗大,並具顯著特徵的礦物,效果較好。 肉眼鑒定看起來簡單,但要達到快速准確,需要經過一定的訓練。特別是對細粒礦物的晶形、解理的觀察,需要反復實踐和對比,積累經驗,才能熟練掌握。肉眼鑒定礦物有一定的局限性,某些特徵相似的礦物,或者是顆粒很細小的礦物和膠態礦物,往往難以鑒別,必須採用其他方法。但是肉眼鑒定仍然是進一步鑒定和研究的基礎。因為通過肉眼鑒定,可以初步估計出礦物的種或族,由此決定選用什麼方法進行精確的鑒定和研究。因此,肉眼鑒定礦物是一個地質工作者必須熟練掌握的基本技能。 四、儀器鑒定 用肉眼鑒定仍然確定不了的礦物,就需要藉助一定的儀器設備進行鑒定。藉助儀器對礦物進行鑒定的方法很多,應根據研究目的,按照有效、准確和快速的原則進行選擇。 藉助儀器鑒定礦物的方法包括: 1)檢測礦物化學成分的方法:簡易化學試驗、光譜分析、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激光光譜分析、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極譜分析、化學分析和電子探針分析; 2)通過測定礦物某種物性或晶體結構數據從而可定出礦物種屬的方法:密度測定、熱分析、顯微鏡觀察、電子顯微鏡觀察、X射線分析、紅外光譜分析、穆斯堡爾效應; 3)研究礦物形貌的方法:測角法、電子顯微鏡觀察; 4)其他專門方法:包裹體研究、穩定同位素研究等。
9瀏覽2020-01-16
面對一種不知名的礦物你從哪些方面進行觀察,用什麼方法研究
肉眼鑒定礦物主要是根據礦物的顏色、光澤、條痕、解理、硬度的特點來進行鑒定工作。那麼肉眼鑒定礦物所需的簡易工具有:瓷板(用來刻劃條痕)、小刀(用來刻硬度)、放大鏡(用來看解理特點等)。有時還可以隨身帶一小瓶鹽酸、小磁鐵。 肉眼鑒定礦物所需的簡易工具:小刀、放大鏡、磁鐵、瓷板。 絕大多數礦石是多種礦物緊密連生的混合物,在手標本上鑒別較困難,往往不可能全部識別清楚。因此,礦石中礦物的鑒定、礦物粒度測定、礦物解離度測定、礦石結構分析以及選礦產物的礦物學分析等工作常用顯微鏡來完成。 在選礦過程中大部分脈石礦物在可見光中透明,而大多數重要的金屬礦物經常是不透明的。在鑒定和研究透明礦物工作中,應用最廣泛且成熟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據透明礦物晶體光學原理,利用偏光顯微鏡進行研究。這種研究法是將礦石或岩石磨成0.03mm厚的薄片,在鏡下觀察可見光通過晶體時所發生的折射和干涉現象,測定礦物晶體的光性常數,如晶形、顏色、解理、突起、干涉色、雙折射率、消光類型和消光角、延長符號、雙晶、軸性、光性正負、光軸角等,並有成套完整的光性數據可供查閱,從而達到鑒定礦物,研究礦石的結構和構造等目的。 在鑒定和研究不透明金屬礦物時,應用最多的是反光顯微鏡又稱礦石顯微鏡或礦相顯微鏡,其類型較多,各有特點,新型顯微鏡不僅可偏、反兩用,並附有許多供定量測定使用的附件。反光顯微鏡的主體結構和基本原理與偏光顯微鏡相同,但前者帶有一個垂直照明器。 用反光顯微鏡鑒定礦物,要將礦石磨製成光片,置於鏡下,光源通過照明器內的反射器,將光線向下反射到礦石光片表面上,再從光片表面向上反射到目鏡,即可觀察和鑒定不透明礦物的光學性質。如觀察晶體的形態和結晶習性、解理和裂理、雙晶、環帶構造、連晶、粉末顏色、硬度、塑性、顏色及多色散、反射率、雙反射效應、均質性和非均質性、偏光色、內反射、旋轉性質以及對標准浸蝕試劑的反應和各種元素的顯微化學試驗等。
27贊·746瀏覽2017-09-01
如何利用礦物鑒定礦物?
物理方法:用礦物的一些物理性質來區分礦物,這是最簡單實用的方法,是我們在野外鑒定的主要方法,這些物理性質主要有:1)形狀:片狀、腎狀、鮞狀、菱形、立方狀、板狀、緻密狀、短柱狀等。2)顏色 礦物的顏色是最容易引起注意的。分為三種:自色—礦物本身所固有的顏色。它色—礦物中混入雜質,帶色的氣泡所導致的顏色。假色—由礦物表面氧化膜、光線干涉等作用引起的顏色。3)條痕:礦物粉末的顏色。將礦物在白瓷板上刻劃後留下粉末的顏色。它可以消除假色,減弱他色,保存自色,但礦物硬度一定要小於白瓷板。具體簡單的物理方法區別,准備2個道具,第一是一把小刀,第二是一塊白色瓷磚。石英:玻璃光澤 透明,解理較好,硬度比小刀大,小刀劃不出明顯的痕跡出來長石:玻璃光澤 比石英硬度稍小 比較常見,主要是鈉長石和鉀長石滑石:白色,半透明,硬度很低,可以用指甲畫出痕跡出來,放在舌頭上還有種粘的感覺。螢石:具很強熒光,用小刀可以刻出明顯痕跡。長石分兩大類——正長石(鉀長石)和斜長石,二者區別在於兩組解理的夾角,正長石等於90度,斜長石小於90度 一般顏色多樣,有些正長石顯肉紅色,是由於含有鐵的原因黃鐵礦:淺黃銅黃色,表面常具黃褐色錆色。放在白色瓷磚上劃出的條痕綠黑或褐黑。強金屬光澤菱鐵礦:一般為晶體粒狀或不顯出晶體的緻密塊狀、球狀、凝膠狀。顏色一般為灰白或黃白黃銅礦:很容易和金礦混淆。從它的顏色和條痕當中鑒別出來,它和黃鐵礦相像,但是硬度不如黃鐵礦。鑒定時,指甲刻不出明顯痕跡,但如果是金礦的話,指甲可以劃出痕跡。 參考資料: 地質學基礎
443瀏覽2019-11-08
礦物標本資源整理技術規程
前言 為提高礦物標本的可用性,特製定《礦物標本資源整理技術規程》,用以規范化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標本資源的整理工作,使標本整理同標本的科學研究緊密結合起來。 本規程對礦物標本的整理提出了從去包裝、清理、觀察、研究、鑒定、定名到資料整理過程的共14項內容,對各項內容的工作方法作了簡要說明,內容較全面並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本規程附錄A—附錄C為規范性附錄,附錄D為資料性附錄。 本規程由國家自然科技資源共享平台提出。 本規程起草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本規程起草人:何明躍。 本規程由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負責解釋。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礦物標本整理的內容、步驟和方法。 本規程適用於自然科技資源平台建設礦物標本資源的整理。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不適用於本規程,然而,鼓勵根據本規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規程。 GB/T9649.9—2009 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 第9部分:結晶學及礦物學 GB/T17366—1998 礦物岩石的電子探針分析試樣的制備方法 北京分析儀器廠,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核磁共振波譜儀及其應用.北京:科學出版社,1974 陳允魁.紅外吸收光譜法及其應用.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3 迪安JA.分析化學手冊.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李哲,應育浦.礦物穆斯堡爾譜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潘兆櫓.結晶學及礦物學.北京:地質出版社,1993 (蘇聯)索洛多夫尼柯娃著,鄧常思譯.礦物鑒定指南及鑒定表.北京:地質出版社,1957 王嘉蔭.普通礦物鑒定.北京:商務印書館,1952 王濮,潘兆櫓,翁玲寶等.系統礦物學.北京:地質出版社,1982 謝廣元.選礦學.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1 袁耀庭.野外礦物鑒定手冊.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58 曾廣策.簡明光性礦物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89 張國棟.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1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編.薄片內透明礦物鑒定指南.北京:科學出版社,1970 Criddle A J,Stanley C J.Quantitative data file for ore minerals,3rd ed.Chapman ﹠ Hall, London,1983 Dunn P J,Mandarino J A.Formal definitions of type mineral specimens.Mineralogy and Petrology,1998,38,(1),77~79 Ernest H Nickel,Joel D Grice.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及礦物命名委員會關於礦物命名的程序和原則.岩石礦物學雜志,1999,18(3):273~285 Joseph A Mandarino.礦物標本類型(形式)的正式定義.岩石礦物學雜志,1987,6(4):372~373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規程: a.礦物(mineral):主要是由地殼及其鄰層中化學元素通過地質作用形成的(也包括宇宙中形成的)天然單質或化合物。它們具有一定的化學組成和內部結構,在一定的物理化學條件范圍內穩定,是組成岩石和礦石的基本單元。 b.礦物標本的整理(mineral specimen neaten):是礦物標本收集(主要是採集)後,為了進一步對標本進行科學研究的准備工作。根據礦物標本資源描述標准將礦物標本分為標本、薄片、光片、模型(模具)及其他。 c.新礦物的礦物標本(type mineral specimen):用以確定礦物種的考證樣品。新礦物的標本稱為標准標本。可根據所提供測試數據的情況分為以下三種: ——全型標本(holotype):由作者提出的單一標本,該標本能取得所有原始描述中的數據。 ——附型標本(cotype):由作者確定的,可以取得原始描述中的定量級數據的那些標本。附型標本只是用以提供定量數據,而不是所有必須的數據。 ——補型標本(neotype):當全型及附型標本遺失後,雖經一切辦法找原標本仍無結果時,修訂者或重新研究者所選定的標本,用以代表失落的標本,即使該標本經過實驗研究與原有全型與附型標本化學式及晶胞常數有微細差別,但只要確定屬於同種,也可作為補型標本。所有補型標本須經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及礦物命名委員會(CNMMN)、國際礦物學會(IMA)批准。 4 礦物標本的整理 4.1 概念 對獲得的礦物標本進行整理的工作包括標本的清理、修復、編號、登記、建檔以及與該標本有關的圖像、資料的收集歸檔工作。 4.2 整理工具 手套、刷子、小鏨子、尖針、小鐵錘、小號水槍、放大鏡、摩氏硬度計、未上釉的瓷板、磁針、小刀、黏結劑、記錄本、記錄筆、編目卡片。 4.3 標本編號的工具 油漆、油漆刷、膠布、編號筆。 4.4 標本盛放的材料 ——軟紙、海綿和棉花:包裝材料,避免礦物原始晶體受到損壞,亦可作為細小完整晶體的包裝用。 ——標本盒:盛放礦物標本。 ——玻璃瓶:主要用於存放易潮解、易氧化的礦物標本及較小的礦物標本。 4.5 工作環境的要求 整理標本的場地要有足夠的空間、相應的工作台,可以將標本展開擺放,同時整理室還要有良好的通風和採光設備。 4.6 整理的內容與方法 4.6.1 去包裝 拆除包裝箱,順序拿出每件標本,對照裝箱登記單,核對每件標本包裝上的編號及野外記錄號,按序排放。 4.6.2 清理標本 用細軟的刷子清除標本表面的灰塵、泥土等附著物(可利用小鏨子、尖針等剔除)。再把標本清洗干凈,將原始標簽一同放入托盤內。 4.6.3 標本觀察與研究 利用肉眼(可借用放大鏡、雙目鏡)觀察和研究礦物的形態、表面物性特徵,共生及伴生礦物之間的時空分布特點。選定切光(薄)片的部位以及測試方法。若所選測試方法是對單礦物進行分析,則需要選單礦物,單礦物樣品純度越高越好,步驟包括破碎和分選,後者可分為手選、重選、浮選、磁選及電選等。 4.6.4 標本鑒定和研究 將一個礦物標本正確無誤定名,鑒定工作需要運用各種礦物鑒定方法並結合野外定名或原始資料,與已知礦物查對,正確定名。對未知礦物提出進一步鑒定方案。鑒定報告需

③ 成礦因素的最佳匹配

一般礦床的形成需要多種成礦因素的有利組合或匹配,而超大型礦床更需要各種成礦因素的良好匹配或最佳匹配。礦質、流體(運礦介質)、能源(成礦動力)是成礦的三個基本要素。在具備這三要素的前提下,有利的成礦環境、合適的運礦通道和礦石堆積場所,以及導致礦質大量持續穩定堆積的物理化學作用和有關控制因素等的動態的最佳組合,是形成超大型礦床的基本因素。如果礦質、流體、能源有充沛供應,成礦機制穩定持續,有局部集中的礦石堆積場所,有足夠長的成礦時間,則有可能形成超大型礦床。

正是由於在特定的時間、空間條件下,成礦因素的最佳匹配是很少見的,是地質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極小概率事件,因此,超大型礦床是罕見的。

④ 礦質的儲集

1.成礦圈閉和成礦場地准備

礦石堆積場地即礦床定位場所,也稱儲礦場。促使成礦物質在一個局部的構造-岩石中聚集的條件和機制在傳統礦床學文獻中稱為「成礦圈閉(Ore-forming Trap)」或「構造-岩相圈閉」。在礦床礦田構造研究中被大量描述的容(儲)礦構造,實際上就是以構造因素為主的成礦圈閉。斷裂裂隙構造是最常見的儲礦空間,尤其是不同斷裂的交叉部位。兩種地質體的接觸部位也是常見的儲礦構造,如不同地層岩性界面、地層不整合或假整合面、岩體與地層接觸帶,以及不同期次侵入岩體之間的接觸面等。此外,背斜構造鞍部、喀斯特溶洞等也是常見的成礦圈閉構造。至於不同構造、不同岩相的交叉復合部位更是理想的成礦圈閉條件。

成礦圈閉研究注重具體的控礦構造和岩石條件的觀測與分析。類似成礦圈閉一詞的還有法國地質學家LaffitteP提出的Metallotect(裴榮富譯為「成礦構造場」),原意指「有利於元素富集以形成礦床的任何地質因素(構造、岩相、地球化學……),也可稱為成礦控制」(《地質辭典》,1983)。Guilbert和Park(1986)認為,Metallotect主要用來討論成礦區帶和成礦時代中的有利成礦因素,如地質構造、岩相或地球化學因素對成礦所作的貢獻,著重突出某一種單個的因素。

成礦場地准備(Ground Preparation)一詞在英文礦床學文獻中常見,它指含礦主岩在礦石堆積前發生的有利於成礦的變化,這些變化使主岩更有利於接受含礦流體並與流體發生作用。成礦場地准備有幾種途徑,例如,增加岩石孔隙度和改變岩石的物理化學性質等都有利於含礦流體的匯集。場地准備的類型取決於圍岩性質和作用介質的類型———熱、流體、構造或是它們三者的復合。硅化、白雲岩化、重結晶化是常見的場地准備,又如去白雲岩化中鎂的移出,增加岩石孔隙,這也是場地准備的一種。

成礦場地准備在有些地方就是成礦的早期階段。例如,冷卻岩基周圍的熱、構造和流體的演化過程中圍岩熱變質、接觸交代與礦石沉澱就是一個持續的序列作用。以小秦嶺金堆城超大型鉬礦床為例,由圍岩角岩化→岩體和圍岩的裂隙網脈→含鉬石英網脈體,而角岩化和裂隙網脈化既是成礦場地准備,又是鉬礦的早期成礦階段(浸染狀礦化階段)。

很多成礦場地准備是化學的,即形成有利成礦的化學空間。例如,圍岩中硅的加入和再組織,如硅化、碧玉化、次生石英岩化等,使岩石變脆變硬,受應力時易破碎,形成角礫化帶或網狀裂隙帶,有利於成礦流體的充分活動和成礦物質的充填和交代。很多熱液礦床中金屬礦物產在硅化破碎帶中或硅化脈中就是證明。

重結晶常是火成岩基「預熱」(Preheated)圍岩的結果,圍岩因重結晶而增加孔隙度,從而有利於礦液的運移。這也是一種成礦場地准備。

2.儲礦場及其形成機制

儲礦場是在一定成礦地質構造背景上產生的有利成礦的地質、物理、化學因素的耦合場,它不是一個單純的空間概念,而是各種控礦要素的耦合,以達到成礦物質巨量濃集的效應。

形成儲礦場有三個基本條件:①有足夠的礦石堆積空間,這些空間可以是原已存在的,如熱液充填的岩石洞穴(如岩溶溶洞);也可以是在成礦過程中逐步擴展的,如含礦裂隙的脈動式擴張形成的復合礦脈;②有利於礦石沉澱的物理化學因素,常稱為地球化學障、構造物理化學障或地質動力障,指物理化學性質和動力學性質的突變帶、臨界帶和耦合帶等;③具有封閉礦液使之匯聚而不分散的圈閉(封閉)條件,包括構造圈閉、化學圈閉或二者的復合圈閉。氧化還原界面和湖、海、洋的水體底界包括其中的次級窪地也可起到圈閉成礦的作用,如海底火山活動或噴流熱液形成的塊狀硫化物礦床。

儲礦場的形成常起因於一定地質構造背景下的成礦構造動力型式的突變,使成礦路徑在開放體系中由非平衡態的物理化學條件驟變為相對平衡態的物理化學條件,並且在一個時期內這種驟變反復出現,從而釋放出大量能量,產生了有利成礦的構造動力,使非平衡態-相對平衡態的成礦流體呈振盪狀態並處在混沌態的邊緣,從而發生成礦組分的高度濃集和堆積成礦。

組成儲礦場最基本的成礦動力型式有:

(1)界面成礦(包括邊緣成礦、臨界成礦、界面成礦)

邊界成礦指有利成礦的各種尺度地質體的邊緣和界面,有大陸邊緣、板塊邊緣、地體邊緣、斷裂帶邊緣、盆地邊緣、侵入體邊緣,以及地層界面、岩相界面、氧化還原界面等。這些地質體的邊緣經常是物理、化學、生物、應力和流體的突變地帶(地段),在不同的地質體間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顯著交換,因而也是成礦的有利場地。

(2)突變成礦(轉變成礦)

突變成礦包括導致成礦的溫度、壓力、速度、濃度、Eh值、pH值、fS2、fO2等參量的轉換,岩相和岩性轉換、構造應力場轉換等,主要是這些轉換的急變、突變部位,也可稱為梯度帶。這些轉換(轉變)中的突變地段常能引起成礦作用的發生。

(3)耦合成礦(多場耦合成礦)

耦合成礦包括礦源場、流體場、熱場(能量場)、應力場等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耦合,形成礦石沉澱條件的最佳匹配,構成儲礦場。這幾個場的概念是在大量礦產勘查、礦床研究的基礎上概括提出的,可以用地質、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方法對各場的基本范圍加以圈定。如礦源場可採用區域地球化學方法,結合區域地質調查,圈出地球化學塊體、地球化學場等以代表礦源場。流體場可用前述的追溯流體運動路徑的方法加以圈定。現代熱場可採用地熱測量(地表、地下),古老的熱場可採用岩石礦物學方法、地幔岩包體法和同位素地球化學法等加以圈定。而構造應力場可用構造應力測量、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等方法加以釐定。在分別求得各個場的時空位置的基礎上,將它們加以疊合,得到綜合場圖,即可大體顯示成礦作用當時各成礦要素(礦源、流體、熱、應力)的耦合狀況,從而勾劃出成礦時儲礦場的特徵。

(4)疊加成礦

疊加成礦也稱疊加復合成礦,是指早期時代成礦作用發生後,又經過以後地質時代的成礦作用,兩者重疊在同一空間,如粵北地區泥盆紀熱水沉積礦床與燕山期岩漿熱液成礦的疊加(大寶山礦床、凡口礦床)。

兩個成礦系統在一個儲礦場的重疊有多種形式,參見圖3-10。

圖3-10 疊加成礦場的多種形式(據姚書振,2010

疊加成礦的關鍵是成礦區內有持續性的構造活動。例如,對南秦嶺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控礦構造研究表明(翟裕生等,1998),控制熱水沉積成礦的同生斷裂,既是同生熱水沉積成礦的通道,其毗鄰地段常產有層狀金屬礦床;又因其在後來地質作用中又重新活動(包括擴大、擴深),成為岩漿熱液上升通道和就位場所,因而使後生礦床與同生礦床疊合一起。因此,同生斷層的多期次活動是形成疊加型礦床的重要基本條件。

在實際研究中,邊界成礦、突變成礦、耦合成礦這三者經常是同時具備,不易分割的。邊界主要指空間,突變與耦合是其動力機制。疊加成礦則造成儲礦場的復雜狀態,要經過詳細的實地調查和綜合研究,查明儲礦場的演變過程並判斷其動力型式,以便為成礦預測指出方向。

⑤ 飢荒怎樣才能快速找到礦場和豬王

找豬王要先找豬村,有豬村不一定有豬王,有豬王必有豬村,你沿著卵石路走,因為豬村一定在卵石路附近,這樣只需要走一條線,不需要把整片地圖的視野都刷出來

礦場則是看土地,越荒蕪的土地出現礦場的幾率越大,偶爾能見到石頭地的就是比較荒蕪的,如果你找到一大片石頭地,那基本都有礦場

⑥ WOW誰知道下工程學和采礦是配對的么還有就是采礦50了以後去哪裡相應等級的礦多

先聲明,這個不完全是我的原創,很大程度上借鑒了別人的經驗,然後再加上點自己的實際體會。本人部落,采葯地點均是以部落為主。

寧神花1低等級地圖平原,外觀為一淡藍色小花,形狀像喇叭花銀葉草1低等級地圖樹下,森林中較多,外觀為藍紫色灌木,部落的銀松森林和貧瘠之地中部相當多以上2種最方便的採集方法:貧瘠的十字路口周圍有3個綠洲,依次跑過來能連續不間斷採集……地根草15低等級地圖岩石峭壁區域,外觀類似人參,多長在山腳,小D做任務需要5個,其他沒什麼太大用處魔皇草5010-20等級地圖平原,比如說貧瘠的迅猛龍平原,外觀為一紅色花朵。石南草7010-30等級地圖樹下.外觀為一棕綠色根狀雨燕草N/A沒有這種草,只能在上兩種草中發現,卻是極其重要的草葯(15秒加50%移動的那個,還有烹飪用來做給盜賊使用的+100能量的茶.是伺服器後期最貴的草葯之一)荊棘藻85各種等級地圖水下。比較好的採集方法:在佐拉姆海岸的水裡順著海岸游一圈下來,一般都能採到10個跌打草10020-40等級地圖陰影處發現,較難辨識,貧瘠之地能找到,灰谷和凄涼也有。野鋼花115多在山頂上,外觀為一黃色小花,南貧瘠之地的山頂能採集到,做防禦葯水必備,還算比較值錢,畢竟這個東西既能升技能又能賺錢……墓地苔120墓地比較多。比較好的地方是暮色森林烏鴉嶺的墓場、凄涼地的科多墳場野非常多,剃刀高地副本中也有發現.凄涼之地那個圖上刷科多的地方固定有2處,外觀為一綠色液體,上有屍骨.皇血草125幾乎是最多見的草葯了,平原地帶中間經常有,後期鍛造提升好感度的任務要用到,所以也是很有用的草活根草150隻在水邊才能發現。比較好的採集地方:悲傷沼澤、塵泥沼澤枯葉草16030-40級地圖灌木處可以發現,綠色草葉。盜賊致盲的原料,非常重要,也非常值錢。主要採集地點:悲傷沼澤金棘草170?35-50級地圖岩石處發現,金色植物.有的地方很多,如果想專門去採集,推薦悲傷沼澤。悲傷沼澤實在是個采葯寶地,有的葯都是好葯啊……紫蓮花感覺用到過,但是用的地方不多。幾個採集地點:加基森南面有個像廢墟,有任務NPC的地方有幾個。辛特藍有很多,菲拉斯厄運門口也不少。卡德加的胡須18535-50級地圖樹下發現,金綠色大型灌木。阿希拉高地的枯木村有不少,荊棘谷也有,不過荊棘谷聯盟多,部落玩家去采葯要小心。我推薦的採集地點是——悲傷沼澤,對,悲傷沼澤……冬刺草195奧特蘭克山脈有,只在白色雪地上生長,外觀為白色花朵.火焰花205沙漠地圖多有發現,荒蕪之地,塔納里斯,詛咒之地,都有很多.外觀是紅色小花.野葡萄藤,是做HP和MANA各加1-1000葯水的材料.也是許多裁縫、皮匠、工程的材料.也可以在40級左右巨魔身上打到.太陽草230要在40級以上的地圖平原才能發現,外觀金色小草.新特蘭東部和菲拉斯有。推薦採集地點:辛特蘭盲目草235悲傷沼澤最多,滿地找吧.外觀並不明顯.採集地點顯然是——悲傷沼澤……幽靈菇245這個東東是高等級草里最難得的了,因為一次只能採到一個,而且是一些高級好葯劑的重要原料。主要採集地點3個,一個是瑪拉頓副本,一個是辛特蘭隱匿石邊上的山洞,另外一個是東厄運。格羅姆之血250有惡魔的地方都有這種草,推薦採集地點:凄涼之地的XXXX會所。阿爾薩斯之淚這個東西……隨便看看吧,真沒什麼用,剃刀高地副本里有瘟疫花費伍德,東西瘟疫之地都有,外觀紫色草葉。高級葯水必備。黃金參長的像蘿卜似的東西.高等級地區平原有.高級葯水必備。山鼠草高等級地圖懸崖上才有,安格洛環形山這個圖上比較多,環形山的西邊飛龍巢穴里也有大量發現。非常重要,高級葯水必備。夢葉草高等級地圖有很多,做高等級元素傷害防護葯水用.推薦採集地點:環形山黑蓮花最高等級的草了吧,是拾取後綁定的,做FLASK配方必須。論壇有專門的帖子說刷黑蓮花的地點,還有配圖,我就不多說了。

初期在(閃金鎮)那采「銅礦」,因為那的礦點也多刷得也快,一半在一個小時就能到50了。帶了50就學中級的了,學了就去(濕地)采「錫礦」偶爾還有「銀礦」這樣一在一個小時就可以練到125學高級。這就要介紹幾個礦點了,其實也就是那個洞(在濕地的北面偏左,瀑布邊,很好找)。到了125就慢了。那就要到(千針石林)去采了。在這可以采「鐵礦」和「錫礦」運氣好還可以採到「銀礦」在這到了175就要走了。現在就可以去(荒蕪之地)或者(是奧特蘭克山脈)(凄涼)也還可以,主要是看山多的地方礦就多。到了後期滿300了就可以去(東瘟疫之地)掙錢了。

50級的話可以去東西瘟疫之地,或者冬泉那裡也可以的,礦都很多,燃燒平原也可,就是路過的LM會比較多。。。很郁悶

就這么多了~好累。。。

⑦ 怎樣到拉布朗礦場

1.打開地圖,點擊拉布朗礦山,到達拉布朗礦山口.

2.打敗礦口的人(打過一次以後就用不著了),點擊洞門的石頭,用星星魔法打破那個陣,就可以進入拉布朗銅礦場了.

3.點擊門左邊的電路,點擊第一個和第三個,門就開了.進入拉布朗金礦場.

4.點擊門前的帽子,得到礦帽,進去

5 到了最裡面,用星星魔法打下上面大水晶塊,再用星星魔法打燈,就亮了.

⑧ 英雄傳奇礦場怎麼玩 礦戰搶礦攻略

首先要選好自己在 無憂堾奇 要去的位置,然後在礦場開放的時間段
1、要招兵
2、帶兵上限1000最好招滿
3、英雄星級 等級 印 越高越好(評分高攻高防高)
4、站每排最多2個 讓攻高的站後面

⑨ 飢荒游戲怎麼樣找到礦場

不停的探索,沿著那些樹林走就會發現礦場,礦場有很多蜘蛛和高鳥

⑩ 成礦系統分析

1.成礦系統劃分

區內的礦床類型,已有較系統的研究,其類型特徵和實例參見表7-5。

按照含礦建造岩石組合、礦源場和礦床組合類型(是否含硼礦),可劃分出兩個成礦亞系統,即里爾峪組的含硼鎂成礦亞系統和大石橋組的鎂成礦亞系統(表7-6)。

2.成礦物質來源

成礦物質是成礦系統中的物質基礎,根據鎂質非金屬礦床主要成分,可以看出,鎂質碳酸鹽岩建造鎂質非金屬成礦系統的成礦物質主要是Mg,B,Si等元素。主要有幔源、殼源、海水源和大氣降水源,構成了較為復雜的礦源場系統。

(1)鎂質來源

根據岩相特徵、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和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徵分析,里爾峪組硼、鎂礦床的鎂質來源主要是火山物質,而大石橋組鎂質礦床的鎂質來源則主要是海水。

1)大石橋組菱鎂礦與白雲石大理岩中缺乏火山岩,而且發育大量變余的沉積組構。菱鎂礦層內還見疊層石,從岩相特徵看菱鎂礦和白雲石是沉積成因的。

2)菱鎂礦和白雲石大理岩的稀土含量接近。一些難遷移元素Ti,Zr,Nb,V等的含量均小於或接近於海相碳酸鹽岩的含量,說明菱鎂礦和白雲石大理岩是海相成因的。

3)菱鎂礦和白雲石碳同位素δ13C(PDB)值接近,其變化范圍是-2.9%~+0.3%,平均值接近於零,說明岩石中碳的海水來源。氧同位素δ18O(SMOW)值也接近,它們的變化范圍是+7.93‰~+17.05‰,平均值接近於+10‰。

4)大量菱鎂礦、藻類菱鎂礦和藻白雲石大理岩共生的事實可能是大量鎂質生物來源的證據。Valdiya(1968)提出,藻類在菱鎂礦形成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來自北方古陸含鎂質或鎂鐵質岩石的風化作用也為沉積盆地增加了鎂的含量。

(2)硼質來源

關於遼東硼礦床中硼鎂的來源比較復雜,既有火山噴發、又有熱水沉積或海相睸湖蒸發等多種形式。主要證據如下:

1)硼礦床的容礦岩石與含硼岩系變粒岩段的火山岩常呈互層狀整合產出,區內硼礦床的厚度及規模均與含硼岩系火山岩厚度成正相關;

2)有大量熱水沉積的硅質岩,角礫狀等熱水沉積組構和電氣石類礦物(彭齊鳴,1999);

3)含大量鹼金屬和鈉長石化等地幔射氣來源組分;

4)礦石與火山岩之間成礦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硫、碳、硼同位素分布特徵一致。

表7-5 鎂質碳酸鹽岩建造主要鎂質非金屬礦床成因類型

續表

表7-6 遼東古元古代裂谷帶鎂質碳酸鹽岩建造鎂質非金屬礦床成礦系統簡表

(3)硅質來源

沉積階段硅質來源有兩類,一類是常見的陸源碎屑沉積,另一類是熱水沉積岩。後者的硅質條帶或條紋狀穩定產出,經變質後常形成石英岩和透閃岩、透輝岩。變質成礦期硅質來源主要是成礦圍岩,少量來自成礦流體。

可以認為,鎂質碳酸鹽岩建造是這類礦床形成的主要礦源層和儲礦場所,其早期物質來源可能與古元古代遼東裂谷的地幔隆起、岩漿演化形成有關的火山岩和熱水流體有關,它們為硼、菱鎂礦大規模成礦作用提供了巨量成礦物質。

3.成礦流體輸運

(1)成礦流體動力

本區成礦流體的驅動力主要有構造應力、熱力、圍岩壓力等動力類型。

本區早期裂谷以拉張運動為主,導致上地殼開裂,大量火山物質噴流地表,形成里爾峪組下部火山岩。這一減壓作用可造成深部流體運移到較淺部位甚至地表。裂谷帶內地幔上拱和射氣作用,也導致裂谷帶內地殼溫度升高。上升的熱流可以加速地殼內流體循環和溶解成礦物質,並沿盆地邊緣同生斷裂上升,形成大規模礦化-熱水沉積岩和硼-菱鎂礦層。

在裂谷閉合期,南北向的擠壓構造應力為成礦流體加壓,上覆岩層的壓力和圍岩壓力以及殘餘地幔或熱點使地殼熱流值升高,它們都是成礦流體的驅動力。較高壓力的成礦流體(熱鹵水)沿剪切帶上升,並與圍岩交代,形成大規模礦化,如滑石礦床。

(2)成礦流體運移路徑

根據成礦區岩礦石組構研究,結合區域構造和礦床(點)區域分布特徵,本區成礦流體運移路徑可以辨認出以下幾點:①本區里爾峪組電氣石、硅質岩的大量出現是熱水流體的主要標志;②電氣石化、滑石化、綠泥石化、蛇紋石化和水鎂石化等是成礦流體交代蝕變的結果;③硼礦床定向分布是受古流體通道大型斷裂帶控制的;④滑石礦床內縱向剪切帶和北東向剪切帶是滑石成礦流體運移通道;⑤碳酸鹽岩層岩石孔隙和岩溶發育,礦液沿岩石的孔隙運移,其上、下均有隔水層,對礦液具屏蔽作用。總之,在構造和岩漿熱等動力作用下,成礦流體沿運移通道上升至成礦有利地段沉積和富集。

4.成礦物質的富集與儲存

(1)成礦物質大規模富集的原因和方式

遼東硼、鎂大規模富集的主要原因和堆積成礦方式如下:

1)物理化學條件改變。

含礦流體p-V-t-x(壓力、體積、溫度、組分等),以及pH值,Eh值,fO2,fS2等值的改變能造成礦質的沉澱和聚集。這是成礦作用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蒸發盆地中,由於熱流體的加入引起溫度的升高和化學成分的變化,包括pH值、Eh值的變化。構造作用,尤其是斷裂階段,封閉體系的裂開造成流體壓力的下降,流體的分離,從而引起熱液礦物的結晶。在斷裂封閉階段,斷裂後流體壓力的下降和更深源流體的上升將有助於石英沉澱,由於流體壓力下降而不能混合的流體則有利於碳酸鹽沉澱。

2)流體濃縮。

蒸發作用是主要的方式。本區B,Mg都是經過蒸發作用沉積的。鹽湖水的大量蒸發析出使得鹽湖水體中成礦物質因濃縮而富集,從而促進一部分過飽和物質結晶沉澱而堆積聚集。

當成礦流體沿斷裂帶上升至地殼表部,或由擠壓構造轉向張性構造時,流體突然減壓,導致流體沸騰,使大量氣體逸出,並使流體鹽度增大和礦質富集。

3)流體混合。

流體的混合是常見的成礦方式。本區發生了多種流體的多次混合作用。在鹽湖沉積期,有富硼、鎂地熱泉注入湖水,並與湖水發生混合,還有地表富CO2及含鎂水體匯入湖水,使鹽湖水體富集CO2和硼鎂質。變質成礦期有含水礦物脫水形成的變質水,並發生封存海水、熱鹵水與變質熱液的混合,促進流體中SiO2的溶解和水/岩反應。

4)水/岩反應。

水/岩反應是產生成礦流體的一個重要條件。地下熱水溶解富含硼、鎂、硅質的火山岩和鎂質碳酸鹽岩,並與圍岩反應,如綠泥石化、滑石化、碳酸鹽化、鈉長石化、硅化,使水和雜質減少,成礦流體多次濃縮,造成礦質的沉澱。

5)生物作用。

遼東大石橋組菱鎂礦的富藻類、碳同位素特徵等表明鎂礦層有機質的存在。在流體運移過程中,有機質的加入能改變流體的pH值、Eh值和氧化還原條件,因而導致有用組分的沉澱富集。

(2)儲礦場及其形成機制

儲礦場,也稱礦石堆積場地或礦床定位場所。從遼東硼、鎂質非金屬礦床的成礦特點,組成儲礦場的主要成礦動力型式有耦合成礦和疊加成礦兩個基本型式:

1)耦合成礦。

耦合成礦包括礦源場、流體場、熱場(能量場)、應力場等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耦合,形成礦石沉澱條件的最佳匹配,構成儲礦場。硼鎂礦床的礦源場是鎂質碳酸鹽岩建造。流體場早期由蒸發鹽湖的水體和富硼、鎂、硅的熱泉水和富CO2的陸表水和地下水構成,中期由封存的海水、熱鹵水、變質水構成,晚期由大氣降水、岩漿水和變質水的混合水構成。熱場是裂谷張裂時地幔隆起、岩漿活動和地幔射氣影響的熱能,以及區域變質期的構造動力。應力場是裂谷張裂時南北向的張性應力場和區域變質期南北向的擠壓應力場,晚期是北東-南西向的擠壓和北西-南東向的伸展構造應力場。上述諸場的耦合是形成儲礦場的重要原因。

2)疊加成礦。

早期沉積成礦作用發生後,又經過後期的變質成礦作用,兩者重疊在同一空間。遼東的硼、鎂礦床早期是同生沉積成礦,後期是變質改造成礦,晚期是熱液改造成礦,因而使後生礦床與同生礦床疊合一起。

上述遼東的兩類儲礦場是相互交叉和重疊的。沉積成礦期形成沉積耦合儲礦場,變質成礦期又形成變質耦合儲礦場,改造成礦期還形成改造耦合儲礦場,這三類耦合儲礦場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遼東復雜的大規模的硼鎂礦床成礦系統。

5.成礦系統作用過程

根據以上研究成果,遼東鎂質非金屬礦床經歷了三個主要的成礦期,即古元古代的沉積成礦作用、古元古代末的變質改造成礦作用和印支期—燕山期表生改造成礦作用。根據成礦物質來源和成礦條件的差異,此成礦系統又可分為兩個成礦亞系統,即里爾峪組硼鎂成礦亞系統和大石橋組鎂成礦亞系統。

(1)沉積成礦作用過程

在古元古代,南北兩側不斷拉張,幔源物質上拱,造成火山噴發。規模較大的富含硼的火山活動帶來大量成礦物質,而在其之後卻出現了乾旱氣候條件。在火山岩之上形成「鎂質碳酸鹽+鎂質硼酸鹽+硫酸鹽」組合的蒸發岩沉積。

1)里爾峪組硼鎂成礦亞系統。

里爾峪組含硼岩系沉積期屬優地槽構造環境,遼東硼礦除與火山活動有關外,還與蒸發作用有關。硼、鎂成礦盆地是遼東裂谷中的三級局部熱鹵水盆地。僅靠鹵水的蒸發,較難使硼酸鹽充分沉澱,形成巨大的硼礦床。區內硼礦床中,一般下盤有4~46m的鎂質大理岩或者富鎂的大理岩,其上才是緻密塊狀的硼酸鹽礦層,說明該成礦盆地早期是富含Mg2+的鹵水,Mg2+除滿足沉澱鎂碳酸鹽岩外,還有足夠剩餘,因而當富硼的熱泉噴出海底進入盆地後,由於不同成分和物理化學條件的流體的混合,改變了蒸發盆地的物理化學條件,如鹵水溫度的降低,特別是與Mg2+的相互作用,導致鎂硼酸鹽的迅速大量沉澱,因而不同成分溶液在成礦盆地中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超大型硼礦床的條件。

2)大石橋組鎂成礦亞系統。

含礦建造沉積相(由北而南):濱岸碎屑岩相→閉塞台地相→沿岸灘壩相→半閉塞台地相→開闊台地相。其中閉塞台地相形成於平均低潮線以下的沉積區,其沉積環境可能代表古陸邊緣的睸湖。因當時氣候乾熱,睸湖內海水蒸發量較大,海水鹽度不斷提高,Mg2+、Ca2+等離子含量較高,且Mg2+/Ca2+值較大,CO2-3也較豐富。

目前所知,遼東鎂質非金屬礦床沉積成礦作用至少存在以下兩種形式:

1)化學沉積成礦作用蒸發環境下,睸湖中白雲石首先沉澱,當睸湖中Mg2+富集到足夠程度,並有足夠的CO2-3時,發生菱鎂礦沉澱。

2)生物化學沉積成礦作用大石橋組菱鎂礦岩層中大量疊層石說明菱鎂礦沉積有生物的參與。現代疊層石研究認為,藻類一般形成方解石和白雲石,很難形成菱鎂礦;但元古宙時,全球海水中Mg2+普遍較高,起初疊層石吸收Ca2+,Mg2+形成白雲石,海水中Ca2+減少,而Mg2+相對增高,疊層石也可吸收Mg2+形成菱鎂礦。

(2)變質改造成礦作用過程

變質成礦作用包括區域變質成礦作用和後期的熱液蝕變成礦作用,由於這些作用,發生了礦質的進一步富集和新礦物的生成,即變質改造成礦作用。兩個成礦亞系統雖然經歷了相同的變質和變形作用過程,但因礦源層物質的差異,成礦系統產物也是有所不同的。

1)里爾峪組硼、鎂礦床成礦亞系統。

根據含硼建造內典型的變質岩石共生組合及其變質礦物的研究,確定含硼建造遭受了中壓角閃岩相的區域變質作用(t=620~650℃,p=0.5GPa)(王培君,1996)。在此溫壓條件下,結合王秀璋(1964,1965,1974)所做硼酸鹽礦物的水熱合成實驗,將幾種重要的硼酸鹽工業礦物的化學反應式推斷如下:

成礦系統論

成礦系統論

上式說明反應(2)~(5)進行時,放出大量CO2,才使遂安石得以存在。

2)大石橋組鎂成礦亞系統。

最初的白雲岩、菱鎂礦層形成後,隨著上覆沉積物的加厚和地熱梯度的增加,一些礦物重結晶和含水礦物脫水。呂梁運動使遼東裂谷閉合,遼河群寬甸群褶皺變質,沉積的菱鎂礦和白雲岩在區域變質-混合岩化過程中進行了第二次富集,白雲岩、菱鎂礦改造為白雲石大理岩和粗粒狀菱鎂礦。同時,由於含礦建造發生的綠片岩相-角閃岩相區域變質作用和富SiO2熱液交代作用,在構造有利部位形成滑石、綠泥石礦床。

滑石交代作用通過兩種方式進行,在貧石英的含石英菱鎂礦大理岩中主要是由含硅酸的熱液與圍岩中的菱鎂礦反應形成滑石;在富石英的石英(化)菱鎂礦大理岩中,在成礦熱液作用下圍岩中的菱鎂礦和石英完全變為活動組分,互相置換組成新礦物滑石,成礦熱液在交代中起了促進和平衡作用,被交代的石英化菱鎂礦大理岩中的石英脈、石英「鮞粒」和石英晶簇仍保持其原有的外表形態。

成礦熱液交代含石英菱鎂礦大理岩和硅化菱鎂礦大理岩形成滑石按下式:

成礦系統論

成礦熱液交代含石英白雲石大理岩和硅化白雲石大理岩形成滑石按下式:

成礦系統論

(3)後生改造成礦作用過程

變質礦床形成後隨地殼折返,接受改造,特別是在印支期—燕山期花崗岩成岩時熱能的驅動下,在大氣降水的參與下,形成塊狀水鎂石、海泡石礦床。根據野外礦床岩石組合及礦石、脈石礦物的共生特點和它們之間的交代關系,可辨認出三期熱液變質作用:

1)蛇紋石化作用期。

當岩體侵入到地層淺部時,開放、半開放體系礦源層中的大氣降水受岩體熱能的驅動形成淺成循環熱水。白雲岩、菱鎂礦首先與流體中少量的SiO2形成蛇紋石(岫岩玉)或蛇紋石化大理岩。隨著溫度的進一步升高,流體剩餘的二氧化硅與蛇紋石形成滑石及鎂橄欖石等二氧化硅不飽和礦物。

此時,水鎂石開始出現,並伴隨有水鎂石交代蛇紋石、滑石、鎂橄欖石,蛇紋石又交代鎂橄欖石的反應。此階段的溫度在300~400℃之間。

成礦系統論

上述反應可以解釋在遼東地區的大部分水鎂石礦中,經常有蛇紋石與水鎂石共生,以及在一些水鎂石礦體中(如徐家台水鎂石礦),殘余有鎂橄欖石團塊的原因。

2)水鎂石成礦期。

當隨著體系反應的進行,且H2O的分壓增大時,菱鎂礦大量轉變成水鎂石。中酸性岩漿侵入,與鎂質碳酸鹽岩發生接觸變質。

3)纖維狀海泡石化期。

富含Mg2+,SiO2的熱液在菱鎂礦、白雲石大理岩裂隙中緩慢沉澱、充填形成纖維狀海泡石。

6.成礦系統模式

綜上所述,將遼東地區鎂質非金屬礦床成礦系統模式概括如下(圖7-7):

1)成礦地質背景:古元古代大陸裂谷背景下的陸相裂陷-海相睸湖沉積,中生代太平洋板塊向亞洲東部邊緣的俯沖,形成構造-岩漿弧帶。

2)成礦時代:古元古代(2.3~1.9Ga)沉積成礦,古元古代末(1.9Ga)變質改造成礦,印支、燕山期(250Ma~130Ma)後生疊加改造成礦。

3)含礦建造控礦:陸相蒸發盆地相-淺海相火山-沉積盆地蒸發岩鎂質碳酸鹽岩建造;變質建造-綠片岩相-角閃岩相鎂質大理岩建造。

4)古岩相控礦:里爾峪沉積期中央凹陷區火山沉積岩帶蒸發盆地沉降中心控制硼礦沉積,變質改造成礦為硼礦-菱鎂礦-滑石-蛇紋石-石棉-透輝石-透閃石。大石橋沉積期北緣斜坡區鈣鎂碳酸鹽岩相控制菱鎂礦-白雲石,變質後是菱鎂礦-滑石-綠泥石-水鎂石成礦帶。

5)構造控礦:區域復背斜、向斜的兩翼,特別是向斜,易於保存不被剝蝕;次級褶皺控礦,軸部或接近軸部破碎帶、剝離構造、層間滑脫構造帶、韌性剪切帶,屬張-剪性應力環境,是成礦容礦空間;早期區域性斷裂構造是熱液成礦的成礦通道,後期斷裂構造對礦體破壞和改造。成礦構造有時是多種構造復合交叉集合體。

6)岩漿岩體的控礦:主要是印支期—燕山期的中酸性花崗岩,是菱鎂礦、白雲石分解和水化的熱源,形成塊狀水鎂石、纖維狀海泡石等。

7)流體控礦:早期富硼、鎂、硅火山熱液或熱泉水形成蒸發岩系,高鹽度鹵水使硼鎂石、白雲石、菱鎂礦沉積;晚期熱鹵水、富鎂、硅變質流體對鎂質碳酸鹽岩建造改造生成滑石、綠泥石、蛇紋石、等鎂硅酸鹽和透輝石、透閃石等鈣鎂硅酸鹽礦物,後期大氣降水、變質流體、少量岩漿水(局部)改造成水鎂石、海泡石。

8)主要成礦作用:沉積成礦作用,包括熱水沉積、生物沉積成礦作用;變質改造成礦作用,包括重結晶、熱液交代和充填作用。

9)三個主要成礦期:沉積成礦期、變質改造成礦期和後生改造成礦期,但以變質改造成礦為主。

10)成礦系統產物:鎂質非金屬礦床成礦系列,里爾峪組硼-鎂成礦亞系列,大石橋組鎂成礦亞系列,七個常見的礦床組合和硼、鎂礦化異常帶。

圖7-7 遼東地區古元古代裂谷帶鎂質非金屬礦床成礦系統模式(據陳從喜等,1998)

11)成礦系統的保存與變化:古元古代末期主成礦系統形成後,經受多次構造變形重就位,使礦體復雜化,後期菱鎂礦-滑石礦體部分改造成水鎂石、海泡石礦體。

閱讀全文

與如何匹配到圖片礦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術花盆和花的圖片簡單 瀏覽:149
水果怎麼擺好看圖片 瀏覽:540
千與千尋人物圖片大全 瀏覽:245
委屈漫畫圖片女孩 瀏覽:403
背景圖片簡約可愛清新 瀏覽:928
圖片狼抱著一個女孩 瀏覽:172
文檔中圖片如何快捷設置大小 瀏覽:259
貂蟬去衣服圖片大全 瀏覽:96
美女背影高清壁紙圖片全屏 瀏覽:65
圖片如何設置標題 瀏覽:810
漂亮文字動態圖片大全 瀏覽:66
七天打卡表可愛圖片 瀏覽:39
波波頭發型效果圖片 瀏覽:660
圖片插入word中無法選中怎麼辦 瀏覽:225
大叔洗衣服的圖片 瀏覽:450
Word里圖片置頂如何加空格 瀏覽:207
蔣丞圖片高清動漫 瀏覽:307
放美女和平精英圖片 瀏覽:389
黑鼻子可愛圖片 瀏覽:856
word轉換pdf時圖片丟失 瀏覽: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