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PK究竟是什麼英文字母的縮寫
是PlayerKilling的縮寫形式,這是游戲中的一個專有名詞,意思是游戲中玩家相互戰斗的模式
Ⅱ PK是什麼意思/
pk
我們知道,術語是某一專門領域或學科中所使用的專門用語,語義上有嚴格的限定,要求精確和明晰,因而具有單一性的特點,適用范圍因受領域或學科的限制往往具有局限性。但是由於表達的需要,我們經常將它們擲用於非專業語境,那麼它們的語義就會發生變異,從而出現專業意義外的新意義,一旦這新意義和新用法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那麼此時專業詞語就擴大了原有的使用范圍,形成新義項。「PK」作為一個網路游戲的專門術語,開始一直「默默無聞」,經過《超級女聲》強有力的「宣傳」和「激活」,迅速突破其專業語境的限制,廣泛運用於非專業語境,在這個引申式泛化過程中,「PK」直接衍生出各種新意義,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種含義:
(1)對決、對打、對抗、單挑。例如:
(8)這場PK,勝數將由懂得自我營銷善於自我策劃的一方取得,因為在PK台上,同樣的姿色,人們總是被歌聲更嘹亮的所吸引。(《生活新報》2005年9月5日)
(9)可見,種種解釋,也互相「PK」著。(《都市快報》2005年8月31日)
(10)今天你PK了嗎?(《新京報》2005年9月30日)
例(8)是名詞性的「對決」「對抗」,而例(9)和例(10)則是動詞性的「對抗」、「單挑」,名詞性的和動詞性的往往依據句法位置可以作出准確的判定。
(2)擊敗、幹掉、淘汰。例如:
(11)李宇春做代言PK(掉徐靜蕾(《揚子晚報》2005年9月12日)
(12)有時候你PK了別人,有時候別人PK了你。(《浙江在線》2005年9月26日)
(3)搞定、決勝。例如:
(13)成功PK(錯誤身姿升學就業有保障(《生活新報》9 2005年10月4日)
(2)和(3)意義的「PK」為動詞性的。「PK」的詞義主要就是上述3種,但要對其詞義准確界定,比較困難,主要是由於其詞義本身還不穩定和它的內涵外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有的「PK」強調過程,有的則強調結果。特別是動詞性的和名詞性的「PK」並存,因此我們在理解「PK」的時候非要在掌握「PK」上述幾種主要的含義的基礎上,將其納入具體的語境(語句)中具體分析不可。
「PK」的廣泛流行和使用,除了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的媒介影響力外,更重要的是由「PK'』一詞本身特有的語用價值所決定的,其語用價值主要有以下幾點:
它滿足了人們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迎合趨新求變趨洋的公眾心態。以前說「單挑」「對打」等,現在用「PK'』顯得時尚有緊跟時代潮流之感,特別是「PK」還帶有異域情調,有人說這個詞語在英語中本來就沒有,是我們自己造的(2005年8月31日《都市快報》對「PK」有如下一段文字:不過,英國人和美國人都說,他們那兒根本沒有就沒有這一縮略語,從來沒有聽說過「PK」的。)不管它在英語中有無這個詞,還是我們自己創造的,漢語是語素文字而英語則是拼音文字,因此洋味還是褪不去的。
「PK」可以簡單生動地表達比較復雜的漢語語義,表義功能較高,基於它更加凝練簡練的風格,代表著新的發展趨向,符合語言的經濟性原則。
「PK」為同義格式提供了一種表義手段,比如體育比賽預告中說「中國隊對美國隊」,可以表示為「中國隊VS美國隊」,現在還可以用「中國隊PK美國隊」來表示。
字母詞「PK」使用快捷方便,便於與國際接軌。特別是在視覺上具有醒目凸顯的效果,字母詞在形式上不同於用漢字記錄的詞語,特別是夾雜在一堆漢字中可以起到凸顯的作用,給人視覺沖擊。
特定的語用價值決定了「PK」的存在和流行,但是它畢竟屬於一個字母詞,有其致命的弱點,「PK」作為一個首字母縮略拼寫詞(指一組詞中各主要詞的第一個字母或幾個字母縮合而成)同形形式較多,也即是具有多指性,看下面一個例句:
(14)根巴聯社報道,20日上午,巴基斯坦國際航空公司一架由卡拉奇飛往紐約的PK——717航班在伊斯蘭堡國際機場中轉後准備起飛時出現故障,飛機起落架16個輪胎全部爆裂。(《人民日報》2003年7月22日)
這例中的「PK」究竟指什麼呢,是生產飛機的公司名稱還是巴基斯坦國名的英語縮略呢?我們認為兩種都有可能性,不過指國家名稱的可能性更大。
「PK」另外一個致命的弱點是:「PK」畢竟是一個網路游戲的專業詞語,現在開始流行起來,適用人群有一些限制。據《法制日報》2005年9月16日的調查顯示,18——35歲的人全都知道「PK(對決)」的意思,36~50歲的接觸網路程度不同,情況有所不同。50歲以上的人接觸網路很少,知道的更少。由此可見,「PK」這樣的時尚詞往往一頭霧水。這兩個弱點決定了「PK」必須進行規范。關於字母詞的使用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有明確規定:漢語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國語言文字的,應當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釋。如下例就做到了這一點:
(15)玩網路游戲上癮是當前最令家長和社會各界頭疼的問題之一,而玩家之所以會著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些網路游戲要求玩家必須練級或PK(玩家之間相互攻擊)才能不斷提高自己在網路游戲中的地位和能力。(《人民日報》,2005年8月12日)
嚴格來說,只有象上述這例在字母詞「PK」後用漢字作注才是規范的用法,但是我們發現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直接以「PK」的形式出現的,特別是現在的大眾傳媒受版面的制約,往往不註明它的中文含義。這種情況下雖然不規范但是不影響表達和理解,「PK」由於受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的影響,收視率極高,這就使得「PK」成了一個極為常見的普遍性相當高的流行字母詞,但是也要注意區分場合。
「PK」這個流行詞語有其特定的語用價值但也有致命的弱點,因此我們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辨證的思想認識去進行實事求是地分析和處理,而不能一味指責,一棍子打死。「規范就是服務」,在漢語規范中進行觀察、研究和語值探求,「PK」究竟能走多遠,我們不如先「冷處理」,讓語言的使用者語言的發展規律對其進行「大浪淘沙」。
[email protected]整理
(劉合柱,雲南師范大學中文系)
Ⅲ 「PK」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全寫是什麼
現在,中國大陸、台灣常用的 pk, 在用英文的國家中,幾乎是沒有人使用。一般英文日常用語中,也根本就不會出現這個縮寫。而且完全也不可能出現在正規的報紙,雜志及網頁上。在英文版的谷歌上查詢,根本就查不到相關網頁。英文字典裡面也沒有這個解釋。因此,對於很多講英文的人來說,中國這個 pk 詞完全是一頭霧水。 這個縮寫可以說是又一個典型的中式英語(英文:Chinglish),完全就是中國人創造發明的。(例如:vs,ml)現在這個不倫不類的詞彙,到處泛濫,連中央電視台等國家機構的主持人,報紙,雜志,網頁都在亂用。讓很多海外華人、華僑聽了,看了,不知所雲。兒童游戲用的詞彙,居然全國通用,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墮落。在中國,請不要用英文縮寫,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誤解。何況很多人連中文都沒有學好。 堂堂中華,號稱有幾千年的歷史。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沒有這個 pk,是一樣的燦爛輝煌!隨著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文的確吸收了很多外來詞,想當年,中國的翻譯家學識淵博,功底深厚,始終以中文為大。因此,有很多外來詞已經被中國人普遍接受和使用。例如:幽默,羅曼蒂克,等等。 曾幾何時,在當代中國,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的文字缺乏興趣,卻喜歡引用英文單詞。(例如:vs,ml等。)這其實是對自己文字的一種糟蹋。如此下去,中文是否很快就會象日文一樣,變得亂七八糟了呢?是否,以後的中文字典里,還要加入外文單詞的解釋呢?更何況,pk 在英文國家完全不通用。正如同韓國人的端午節在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 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如果中國人繼續糟蹋自己的文字,有朝一日,中文恐怕也會被韓國人申請為他們的文化遺產了。 因此,強烈建議大家為了珍惜自己國家的文化,捍衛中華文化,保衛中國字的完美無缺! 愛國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寫中文的時候只用漢字。 PK的淵源 PK有兩個淵源:一個是指網路游戲中的玩家之間彼此對打,源於英文Players Killing或者Player Killer的縮寫,意思是玩家殺手,指玩家與玩家間的較量,以一方生命(游戲中)的終結為直接目的所進行的對抗。國內外的網遊玩家普遍達成共識,中國玩家喜歡PK,可能與中國淵源久遠的歷史背景有關,在諸侯割據、戰火紛飛的年代誕生出的英雄故事,總能流傳百世,讓後人回味無窮。網路游戲中恰恰能夠提供一個相似的群雄崛起的大環境,讓那些身在和平年代的玩家們過一把或英雄或梟雄癮。 至於PK所起源的網路游戲,比較多的說法是來自1990年代初的文字網路游戲MUD。也有一個說法是,這一詞出於著名的網路游戲《UO》(國內譯為「網路創世紀」),PK這個詞從MUD時代就廣為流傳,玩網游的人不知道PK是什麼意思,簡直是不可思議的。 另一個「淵源」是指足球里的罰點球,也就是Penalty Kick的縮寫,引意為一對一單挑,只有一方能贏。 也有一個說法是,PK其實是punch and kick的縮寫,源於TV game的格鬥游戲,直譯為拳打腳踢,引申為格鬥和對戰。 PK這個詞雖跳脫出遊戲和體育的范疇不久,但很多的時尚事件讓PK的使用率火速上升,如火如荼的湖南衛視主辦的超級女聲,更是把PK這個詞彙推向千家萬戶,《超級女聲終極PK》專輯熱賣就是明證。正確的中文說法,應該是終極比賽,或者決賽。《超級女聲》的節目中一個叫「PK」的環節使這個詞家喻戶曉。「PK」就是兩名實力相當的歌唱選手進行比拼,最後只有一人勝出,另一人淘汰出局。例如對超級女聲的報道中,有這樣的文字:「隨著《超級女聲》比賽的日益白熱化,每次比賽中的PK環節都讓人看得心驚肉跳。「能不能不PK」成了觀眾中的一種聲音,且越來越響亮。」 PK成為名詞 玩家殺手/專職殺害其他玩家,Player/Killer PK成為動詞 PK這個詞流行起來的原因和口語使用有關,劈!劈!!劈!!劈K!!多過癮!!,而且眾多玩家在玩MUD的時候,看到「本MUD禁止/不提倡PK」的時候,就已經以為這是一個動詞了,於是就有了,「我把你PK了」,「我今天被PK了多少多少次」,「明天的演講比賽我必須PK掉對手」等等這些表達。 現在,「PK」一詞的使用率急劇上升,甚至出現在一些比較正式的場合。 PK的衍生解釋 術語是某一專門領域或學科中所使用的專門用語,語義上有嚴格的限定,要求精確和明晰,因而具有單一性的特點,適用范圍因受領域或學科的限制往有局限性。但是由於表達的需要,我們經常將它們擲用於非專業語境,那麼它們的語義就會發生變異,從而出現專外的新和新用法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那麼此時專業詞語就擴大了原有的使用范圍,形成新義項。「PK」作為一個網路游戲的,開始一直「默默無聞」,經過《超級女聲》強有力的「宣傳」和「激活」,迅速突破其專業語境的限制,廣泛運於非專業語境,在這個引申式泛化過程中,「PK」直接衍生出各種新意義,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種含義: 一,對決、對打、對抗、單挑。正確的中文應該是決賽,例如: 這場PK,勝數將由懂得自我營銷善於自我策劃的一方取得,因為在PK台上,同樣的姿色,人們總是被歌聲更嘹亮的所吸引。(《生活新報》2005年9月5日) 二,擊敗、幹掉、淘汰。例如: 可見,種種解釋,也互相「PK」著。(《都市快報》) 三,打架、斗毆 四,泛指兩件對等事物的比較,對比。目前有網頁瀏覽器比較、媒體播放器比較、笑話比較、電子郵件客戶端比較等 PK的語用價值 PK的廣泛流行和使用,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的媒介影響力外,更重要的是由「PK'』一詞本身特有的語用價值所決定的,其語用價值主要有以下幾點: 它滿足了人們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迎合趨新求變趨洋的公眾心態。以前說「單挑」「對打」等,現在用「PK'』,對於某些人來說顯得時尚有緊跟時代潮流之感,特別是「PK」似乎還帶有異域情調。 其實就是崇洋媚外,糟蹋中文。 PK畢竟屬於一個字母詞,有其致命的弱點,「PK」作為一個首字母縮略拼寫詞(指一組詞中各主要詞的第一個字母或幾個字母縮合際航空公司一架由卡拉奇飛往紐約的PK—717航班樣的時尚詞往往一頭霧水。這兩個弱點決定了「PK」必須進行規范。例如,2005年8月12日,《人民日報》上曾有這樣的報道文字:「玩網路游戲上癮是當前最令家長和社會各界頭疼的問題之一,而玩家之所以會著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些網路游戲要求玩家必須練級或PK(玩家之間相互攻擊)才能不斷提高自己在網路游戲中的地位和能力。」 嚴格來說,只有象上述這例在字母詞「PK」後用漢字作注才是規范的用法,直接以「PK」的形式出現而沒有漢字詮釋則都是不規范的。 早期 也就online game還沒盛行時 PK 應該是泛指 Penalty Kick 的意思 也就足球場上的12碼罰球 "Penalty" 犯規處罰的意思 後來 在正規時間內分不出勝負 而必須利用點球來決勝負時 點球也被稱為"Penalty"了 然而"點球"應該是沒有帶"犯規處罰"的意思 由於 點球是守門員和踢球員的一對一 因此PK後來也被引用為"單挑"的意思 近十年 Online Game 的盛行 網路用語也因此不停的產生 PK (Player kill 殺玩家) 於是產生 然而 常玩OG的玩家應該了解 我們常用的PK應該是泛指"單挑" 而非"殺玩家" 所以個人覺得 在網路上常見的PK 應該是"Penalty kick" 而非 "Player kill" 事實上 大家應該都有共識 Pk 所指的用意是什麼 而且 在使用上也沒什麼代溝 例如:來pk啦 你也知道他是找你單挑的意思 PK 應該是泛指 Penalty Kick 的意思 據國際足協規定,在足球決賽(淘汰賽)的賽制中, 兩方球隊歷經上下半場各四十五分鍾的賽事後, 若雙方仍是平手的狀況,則再延長上下半場各十五分鍾, 這三十分鍾稱之為驟死賽(Golden Goal),先進球的一方獲勝。 若是在驟死賽中,兩隊仍無人進球,延長賽時間終了, 則進入第二階段的PK大戰(Penalty Kick)。 PK戰中,兩隊各選出五名隊員,輪流踢十二碼罰球, 哪一方的進球數多,就是最後贏家。 有人說,「PK」這個流行詞語有其特定的語用價值但也有致命的弱務」,在漢語規范中進行觀察、研究和語值探求,「PK」究竟能走多遠,不如先「冷處理」,讓語言的使用者語言的發展規律對其進行「大浪淘沙」。 現在PK已更多的被K.O.代替,隨著強調個性的發展,PK已成了很多人的口頭禪,而要求個性解放的人覺得PK已經過時了,現在流行的K.O其實也是網路游戲的用語Knock Out。
Ⅳ PK是什麼意思
1.有兩種解釋:
傳統游戲和網路游戲中的:
Player Kill: 去殺電腦或者其他的玩家。
運動中的
Point Kick: 足球中的點球。
超女中她們用的是Point Kick,聽起來好聽一些。
2.
PK一詞最早流行於文字MUD(又稱為泥巴)游戲
PK 含義等同於「謀殺」,唯一不同的是,謀殺是一種罪,而PK沒有褒貶色彩。在MUD游戲中,PK僅僅就是指不需要理由的殺人行為
=Player Kill
3.
問:「超級女聲」火了,「PK」一詞也火了。請問「PK」來源於哪句英文?作何解釋?如何使用?(網友:一曲難忘)
答:「PK」是英文「Play Kill」的簡稱,來源於網路游戲中「殺人」的玩法,在游戲玩家中使用較多,是「兩人對決,殺個你死我活」的意思。
隨著「超級女聲」的熱播,該節目中一個叫「PK」的環節使這個詞也家喻戶曉了。「PK」就是兩名實力相當的選手進行比拼,最後只有一人勝出,另一人淘汰出局。例如:
隨著《超級女聲》比賽的日益白熱化,每次比賽中的PK環節都讓人看得心驚肉跳。「能不能不PK」成了觀眾中的一種聲音,且越來越響亮。
現在,「PK」一詞的使用率急劇上升,甚至出現在一些比較正式的場合。
Ⅳ pk大小寫。
VS:versus 「X對X」的意思
PK:penalty kick 「對決」的意思
Ⅵ "PK"是什麼意思
本意
PK(Player Killer),「玩家殺手」,這一詞最早出於著名網路游戲《UO》(國內譯為「網路創世紀」),意為玩家殺手,後來逐漸由一個名字演變為動詞,用於指代在游戲中玩家間的互相砍殺和競技;近兩年來隨著國內網路游戲市場的興起該詞條被引入國內,多被濫用。
衍生解釋
我們知道,術語是某一專門領域或學科中所使用的專門用語,語義上有嚴格的限定,要求精確和明晰,因而具有單一性的特點,適用范圍因受領域或學科的限制往往具有局限性。但是由於表達的需要,我們經常將它們擲用於非專業語境,那麼它們的語義就會發生變異,從而出現專業意義外的新意義,一旦這新意義和新用法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那麼此時專業詞語就擴大了原有的使用范圍,形成新義項。「PK」作為一個網路游戲的專門術語,開始一直「默默無聞」,經過《超級女聲》強有力的「宣傳」和「激活」,迅速突破其專業語境的限制,廣泛運用於非專業語境,在這個引申式泛化過程中,「PK」直接衍生出各種新意義,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種含義:
(1)對決、對打、對抗、單挑。例如:
(8)這場PK,勝數將由懂得自我營銷善於自我策劃的一方取得,因為在PK台上,同樣的姿色,人們總是被歌聲更嘹亮的所吸引。(《生活新報》2005年9月5日)
(9)可見,種種解釋,也互相「PK」著。(《都市快報》2005年8月31日)
(10)今天你PK了嗎?(《新京報》2005年9月30日)
例(8)是名詞性的「對決」「對抗」,而例(9)和例(10)則是動詞性的「對抗」、「單挑」,名詞性的和動詞性的往往依據句法位置可以作出准確的判定。
(2)擊敗、幹掉、淘汰。例如:
(11)李宇春做代言PK(掉徐靜蕾(《揚子晚報》2005年9月12日)
(12)有時候你PK了別人,有時候別人PK了你。(《浙江在線》2005年9月26日)
(3)搞定、決勝。例如:
(13)成功PK(錯誤身姿升學就業有保障(《生活新報》9 2005年10月4日)
(2)和(3)意義的「PK」為動詞性的。「PK」的詞義主要就是上述3種,但要對其詞義准確界定,比較困難,主要是由於其詞義本身還不穩定和它的內涵外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有的「PK」強調過程,有的則強調結果。特別是動詞性的和名詞性的「PK」並存,因此我們在理解「PK」的時候非要在掌握「PK」上述幾種主要的含義的基礎上,將其納入具體的語境(語句)中具體分析不可。
「PK」的廣泛流行和使用,除了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的媒介影響力外,更重要的是由「PK'』一詞本身特有的語用價值所決定的,其語用價值主要有以下幾點:
它滿足了人們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迎合趨新求變趨洋的公眾心態。以前說「單挑」「對打」等,現在用「PK'』顯得時尚有緊跟時代潮流之感,特別是「PK」還帶有異域情調,有人說這個詞語在英語中本來就沒有,是我們自己造的(2005年8月31日《都市快報》對「PK」有如下一段文字:不過,英國人和美國人都說,他們那兒根本沒有就沒有這一縮略語,從來沒有聽說過「PK」的。)不管它在英語中有無這個詞,還是我們自己創造的,漢語是語素文字而英語則是拼音文字,因此洋味還是褪不去的。
「PK」可以簡單生動地表達比較復雜的漢語語義,表義功能較高,基於它更加凝練簡練的風格,代表著新的發展趨向,符合語言的經濟性原則。
「PK」為同義格式提供了一種表義手段,比如體育比賽預告中說「中國隊對美國隊」,可以表示為「中國隊VS美國隊」,現在還可以用「中國隊PK美國隊」來表示。
字母詞「PK」使用快捷方便,便於與國際接軌。特別是在視覺上具有醒目凸顯的效果,字母詞在形式上不同於用漢字記錄的詞語,特別是夾雜在一堆漢字中可以起到凸顯的作用,給人視覺沖擊。
特定的語用價值決定了「PK」的存在和流行,但是它畢竟屬於一個字母詞,有其致命的弱點,「PK」作為一個首字母縮略拼寫詞(指一組詞中各主要詞的第一個字母或幾個字母縮合而成)同形形式較多,也即是具有多指性,看下面一個例句:
(14)根巴聯社報道,20日上午,巴基斯坦國際航空公司一架由卡拉奇飛往紐約的PK——717航班在伊斯蘭堡國際機場中轉後准備起飛時出現故障,飛機起落架16個輪胎全部爆裂。(《人民日報》2003年7月22日)
這例中的「PK」究竟指什麼呢,是生產飛機的公司名稱還是巴基斯坦國名的英語縮略呢?我們認為兩種都有可能性,不過指國家名稱的可能性更大。
「PK」另外一個致命的弱點是:「PK」畢竟是一個網路游戲的專業詞語,現在開始流行起來,適用人群有一些限制。據《法制日報》2005年9月16日的調查顯示,18——35歲的人全都知道「PK(對決)」的意思,36~50歲的接觸網路程度不同,情況有所不同。50歲以上的人接觸網路很少,知道的更少。由此可見,「PK」這樣的時尚詞往往一頭霧水。這兩個弱點決定了「PK」必須進行規范。關於字母詞的使用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有明確規定:漢語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國語言文字的,應當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釋。如下例就做到了這一點:
(15)玩網路游戲上癮是當前最令家長和社會各界頭疼的問題之一,而玩家之所以會著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些網路游戲要求玩家必須練級或PK(玩家之間相互攻擊)才能不斷提高自己在網路游戲中的地位和能力。(《人民日報》,2005年8月12日)
嚴格來說,只有象上述這例在字母詞「PK」後用漢字作注才是規范的用法,但是我們發現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直接以「PK」的形式出現的,特別是現在的大眾傳媒受版面的制約,往往不註明它的中文含義。這種情況下雖然不規范但是不影響表達和理解,「PK」由於受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的影響,收視率極高,這就使得「PK」成了一個極為常見的普遍性相當高的流行字母詞,但是也要注意區分場合。
「PK」這個流行詞語有其特定的語用價值但也有致命的弱點,因此我們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辨證的思想認識去進行實事求是地分析和處理,而不能一味指責,一棍子打死。「規范就是服務」,在漢語規范中進行觀察、研究和語值探求,「PK」究竟能走多遠,我們不如先「冷處理」,讓語言的使用者語言的發展規律對其進行「大浪淘沙」。
Ⅶ 急求字母pk的個性寫法
GK.vNx-)0(
Ⅷ 跪求-PK是英語中那兩個的首寫字母
PK(Player Killer),「玩家殺手」,這一詞最早出於著名網路游戲《UO》(國內譯為「網路創世紀」),意為玩家殺手,後來逐漸由一個名字演變為動詞,用於指代在游戲中玩家間的互相砍殺和競技;近兩年來隨著中國的網路游戲市場的興起該詞條被引入到中國,多被濫用。
衍生解釋
(1)對決、對打、對抗、單挑。例如:
(8)這場PK,勝數將由懂得自我營銷善於自我策劃的一方取得,因為在PK台上,同樣的姿色,人們總是被歌聲更嘹亮的所吸引。(《生活新報》2005年9月5日)
(9)可見,種種解釋,也互相「PK」著。(《都市快報》2005年8月31日)
(10)今天你PK了嗎?(《新京報》2005年9月30日)
例(8)是名詞性的「對決」「對抗」,而例(9)和例(10)則是動詞性的「對抗」、「單挑」,名詞性的和動詞性的往往依據句法位置可以作出准確的判定。
(2)擊敗、幹掉、淘汰。例如:
(11)李宇春做代言PK(掉徐靜蕾(《揚子晚報》2005年9月12日)
(12)有時候你PK了別人,有時候別人PK了你。(《浙江在線》2005年9月26日)
(3)搞定、決勝。例如:
(13)成功PK(錯誤身姿升學就業有保障(《生活新報》9 2005年10月4日)
(2)和(3)意義的「PK」為動詞性的。「PK」的詞義主要就是上述3種,但要對其詞義准確界定,比較困難,主要是由於其詞義本身還不穩定和它的內涵外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有的「PK」強調過程,有的則強調結果。特別是動詞性的和名詞性的「PK」並存,因此我們在理解「PK」的時候非要在掌握「PK」上述幾種主要的含義的基礎上,將其納入具體的語境(語句)中具體分析不可。
「PK」的廣泛流行和使用,除了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的媒介影響力外,更重要的是由「PK'』一詞本身特有的語用價值所決定的,其語用價值主要有以下幾點:
它滿足了人們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迎合趨新求變趨洋的公眾心態。以前說「單挑」「對打」等,現在用「PK'』顯得時尚有緊跟時代潮流之感,特別是「PK」還帶有異域情調,有人說這個詞語在英語中本來就沒有,是我們自己造的(2005年8月31日《都市快報》對「PK」有如下一段文字:不過,英國人和美國人都說,他們那兒根本沒有就沒有這一縮略語,從來沒有聽說過「PK」的。)不管它在英語中有無這個詞,還是我們自己創造的,漢語是語素文字而英語則是拼音文字,因此洋味還是褪不去的。
「PK」可以簡單生動地表達比較復雜的漢語語義,表義功能較高,基於它更加凝練簡練的風格,代表著新的發展趨向,符合語言的經濟性原則。
「PK」為同義格式提供了一種表義手段,比如體育比賽預告中說「中國隊對美國隊」,可以表示為「中國隊VS美國隊」,現在還可以用「中國隊PK美國隊」來表示。
字母詞「PK」使用快捷方便,便於與國際接軌。特別是在視覺上具有醒目凸顯的效果,字母詞在形式上不同於用漢字記錄的詞語,特別是夾雜在一堆漢字中可以起到凸顯的作用,給人視覺沖擊。
特定的語用價值決定了「PK」的存在和流行,但是它畢竟屬於一個字母詞,有其致命的弱點,「PK」作為一個首字母縮略拼寫詞(指一組詞中各主要詞的第一個字母或幾個字母縮合而成)同形形式較多,也即是具有多指性,看下面一個例句:
(14)根巴聯社報道,20日上午,巴基斯坦國際航空公司一架由卡拉奇飛往紐約的PK——717航班在伊斯蘭堡國際機場中轉後准備起飛時出現故障,飛機起落架16個輪胎全部爆裂。(《人民日報》2003年7月22日)
這例中的「PK」究竟指什麼呢,是生產飛機的公司名稱還是巴基斯坦國名的英語縮略呢?我們認為兩種都有可能性,不過指國家名稱的可能性更大。
「PK」另外一個致命的弱點是:「PK」畢竟是一個網路游戲的專業詞語,現在開始流行起來,適用人群有一些限制。據《法制日報》2005年9月16日的調查顯示,18——35歲的人全都知道「PK(對決)」的意思,36~50歲的接觸網路程度不同,情況有所不同。50歲以上的人接觸網路很少,知道的更少。由此可見,「PK」這樣的時尚詞往往一頭霧水。這兩個弱點決定了「PK」必須進行規范。關於字母詞的使用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有明確規定:漢語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國語言文字的,應當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釋。如下例就做到了這一點:
(15)玩網路游戲上癮是當前最令家長和社會各界頭疼的問題之一,而玩家之所以會著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些網路游戲要求玩家必須練級或PK(玩家之間相互攻擊)才能不斷提高自己在網路游戲中的地位和能力。(《人民日報》,2005年8月12日)
嚴格來說,只有象上述這例在字母詞「PK」後用漢字作注才是規范的用法,但是我們發現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直接以「PK」的形式出現的,特別是現在的大眾傳媒受版面的制約,往往不註明它的中文含義。這種情況下雖然不規范但是不影響表達和理解,「PK」由於受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的影響,收視率極高,這就使得「PK」成了一個極為常見的普遍性相當高的流行字母詞,但是也要注意區分場合。
「PK」這個流行詞語有其特定的語用價值但也有致命的弱點,因此我們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辨證的思想認識去進行實事求是地分析和處理,而不能一味指責,一棍子打死。「規范就是服務」,在漢語規范中進行觀察、研究和語值探求,「PK」究竟能走多遠,我們不如先「冷處理」,讓語言的使用者語言的發展規律對其進行「大浪淘沙」。
Ⅸ 請問電視上、網路上經常會出現pk這字母,pk表示什麼
單挑,1 VS 1的意思.
也有某些地方說起來含有"撲街"的意思(罵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