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龍鳳畫掛在卧室好嗎
龍鳳畫掛在卧室可以的呀,象徵龍鳳呈祥挺好的。卧室掛畫有關風水,按照風水上來說卧室不能掛以下幾種畫:
1、不掛過大床頭掛畫,床頭掛畫可以添加卧室之雅意,但以輕、短小為好,最忌厚重而且框很大的畫,如果有一個萬一的話,掛鉤掉落,當頭砍下,不死即傷,所以不得不注意。
2、不掛黑色調或顏色過深的畫,因為這樣的畫看上去有沉重壓抑之感,使人意志消沉、悲觀和做缺乏朝氣。也使得你每天晚上都不能安睡,離不開天天失眠的慘狀。
3、不掛抽象藝術圖畫如印象派、後現代派,顏色太深,凌亂不堪令人難以理解,會令家人情緒不定,運氣不穩,最好不掛。
4、不掛尖銳突兀之物如黑鷹、孤石瘦山的畫題材也不宜掛,貓畫也不宜掛,犯之可能產生禍害、失盜。
5、不掛瀑布大江大河,這種畫暗示卧室主人運勢會大起大落,人生安穩中求進,何嘗不可!
以上是關於卧室掛畫的幾點建議,給您做個參考!卧室畫掛得好,不僅可以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而且還可以增進夫妻感情呢!
2. 湖南長沙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鳳圖》所畫的是什麼
《人物龍鳳圖》,1949年2月出土於湖南長沙陳家大山楚墓。畫幅高31厘米,寬22.5厘米。畫面有一細腰長裙、面左做祝禱狀的貴族婦女,其上方有翅膀伸展,引頸張喙,動態似飛的鳳鳥;左方繪有張舉雙足,體態升騰向上的龍,表現墓主人在騰龍舞鳳的接引下將飛升天國的情景。
3. 龍鳳圖片
看看這個龍鳳呈祥
4. 人物龍鳳圖
藝術始終與人類的生產勞作密不可分,相輔相成。中華大家庭的各族人民在中華大地上繁衍生息,以自己的聰明智慧創造出了石窟藝術、建築藝術、書法、繪畫、雕塑、工藝及民間美術等各種藝術形式。正是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瑰寶豐富著世界藝術寶庫,它創造了人類藝術歷史不朽的奇跡,向世人展示著中國--這個東方大國底蘊深厚的藝術文明以及博大精深的藝術傳統。
當我們上溯歷史,追尋中華藝術神秘而悠遠的軌跡,那些距今已五千年之久的彩陶器皿上所描繪的美麗紋飾,無論是水波紋、旋轉紋、網紋或鋸齒紋等抽象的圖案,均或隱或顯地折射出當時的社會風貌;而那些具象動物紋、人物紋線條簡練,形象生動,顯示了遠古藝術家對事物質朴的敏感。
而比彩陶更為久遠的藝術形式則是那些敲鑿刻畫在斷崖峭壁上的岩畫。中國岩畫分布很廣,南部地區有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福建省;北部有陰山、黑河、阿爾泰山等。南部地區岩畫普遍用熾熱的血紅色調表現人們的祭祖及生產生活場面,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北部地區岩畫多表現狩獵、游牧、戰爭、舞蹈等題材。
帛畫是一種在絲布上面創作的繪畫作品。出土在湖南省長沙南郊楚墓的帛畫《人物龍鳳圖》是至今所知中國最早的繪畫作品;與在另一楚墓發掘的《人物御龍圖》並稱姐妹篇,專家認為兩圖大致確立了中國工筆畫的基本表現手法,在紙張出現之前,帛畫不斷發展,到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時,技法純熟,達到高峰。
魏晉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1年)是中國繪畫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連年的戰亂與頻繁的朝代更替使當時的學術思想分外活躍,從而促進了藝術的發展。石窟壁畫、墓室壁畫、石、磚刻及漆畫都具有相當規模,並且出現了開宗立派的專業畫家,被尊為畫祖的顧愷之和他的卷軸畫極具這一時期的代表性。
被喻為"畫聖"的唐代大畫家吳道子是一個高產畫家,據說他的作品寺廊壁畫便有300餘堵,有記錄的卷軸畫100多件,其中以佛教、道教題材為多,另有山水、花鳥、走獸等。吳道子用筆起伏變化,氣勢雄峻而疏朗,表現出內在的精神力量。唐朝(公元618--公元907年)是人物畫的繁盛時期。唐代中期,政權穩定,經濟富足,貴族間的享樂風氣十分盛行,以至最終發展影響到美術行業。擅長描繪宮廷女性的張萱和周P是這個畫派的代表人物,正是這二位畫家將人物畫的表現轉向現實生活,他們是貴族女性風俗畫的先驅,對以後中國仕女畫的創作具有重大影響。
著名的絹本設色長卷《清明河上圖》出於宋代畫家張擇端之手,這幅描繪北宋都城清明時節景象的作品,既是一件偉大的現實主義繪畫藝術珍品,同時,又為後人提供了了解北宋時期大都市中商業、手工業、民俗、建築、交通工具等情況的形象資料,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獻價值。
唐朝(公元618--公元907年)是人物畫的繁盛時期。唐代中期,政權穩定,經濟富足,貴族間的享樂風氣十分盛行,以至最終發展影響到美術行業。擅長描繪宮廷女性的張萱和周昉是這個畫派的代表人物,正是這二位畫家將人物畫的表現轉向現實生活,他們是貴族女性風俗畫的先驅,對以後中國仕女畫的創作具有重大影響。著名的絹本設色長卷《清明河上圖》出於宋代畫家張擇端之手,這幅描繪北宋都城清明時節景象的作品,既是一件偉大的現實主義繪畫藝術珍品,同時,又為後人提供了了解北宋時期大都市中商業、手工業、民俗、建築、交通工具等情況的形象資料,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獻價值。
江南蘇州,史稱"吳門",這里人傑地靈,文人薈萃,明朝時許多著名畫家在這聚會,形成一個強大畫派,人稱吳門畫派。吳門畫派領袖沈周和文徵明、唐寅及仇英,統稱"吳門四家"。他們重視繼承前代人的筆墨傳統,關注作品中的氣韻神采,將對風格的追求作為藝術的重要目的。更由於他們本身深厚的文化修養,出發於各自的美學追求,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吳門畫派的筆墨技巧和表現對意境的營造,對後代具有很大的影響。清朝初年,作為明朝(公元1368--公元1644年)遺民的朱耷(八大山人)、石濤、髡殘和弘仁,先後削發當僧人,被後人稱為四大高僧畫家。他們利用傳統藝術形式,面向自然,面對人生,抒發心胸志向,表達真情實感。同時,他們還重視筆墨情趣,在創作中尋求超然寧馨的感覺,以撫慰歷受折磨與煎熬的心靈。
5. {人物龍鳳錦畫}是我國最早畫的絲上的繪畫,線條流暢,構思奇物,象徵性強,龍鳳引導死者魂升天。唐朝的作
是《人物龍鳳帛畫》
戰國中期晚段。長31厘米,寬22.5厘米。帛畫呈長方形,質為深褐色平紋絹,用墨繪成,兼用白粉,但多脫落,以寫意手法繪人物及龍鳳。。畫的主體為一婦女,身著綉有雲紋的廣袖長袍,腰束寬頻,下擺前後分張,像倒懸的牽牛花,雙手合掌,作祈禱之狀。婦女站在一彎月形物之上,應即表示立於龍船之上。婦女姝上方有一夔一鳳。鳳鳥昂首展翅,一足前伸,一足後伸,尾瓴上卷到頭部上方,現得強健有力。鳳鳥前方有一豎垂的龍,一足前伸,另一足已不甚清,尾部捲曲。1949年,在長沙東南郊楚墓出土。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
6. 帛畫《人物龍鳳圖》是什麼時期的作品
1949年,在長沙東南郊楚墓中發現了一幅畫在白色絲帛上的繪畫,後來定名為《人物龍鳳圖》帛畫。這就是迄今所知的中國最早的繪畫作品。
這幅兩千三百多年前的古畫,是葬儀中使用的旌幡,雖然已經斑駁模糊,但依然能夠看到畫中所描繪的情景:畫中一位側身婦女,闊袖長裙,雙手合十,像在祈禱。婦人頭頂上有一隻騰空飛舞的鳳鳥,尾羽向上捲起,左邊一條體態扭曲的龍,正向上升騰,因為有一隻足已經剝落,看上去好像只有一隻腳,所以曾經被誤認為是(傳說只有一足)。對於這幅畫的內容,研究者有多種推測,有人認為,這個婦人就是墓主人的肖像,前頭的龍鳳正引導她升天,有的認為這幅畫描繪了女巫在為墓中的死者祈禱並以龍鳳引導升天的巫術繪畫。還有專家認為,鳳與龍的爭斗代表了善與惡的斗爭,女子正在為善良戰勝邪惡而祈禱。究竟何者為確,尚有待進一步探討。
這幅畫是用流暢挺勁的線條勾勒出來的。有些部分填了墨色,也有些染色的痕跡。人和龍鳳的造型都有一定的裝飾性。畫中沒有背景,但飽滿而富有動感的構圖仍使畫面顯得完整而充實。
帛畫呈長方形,質為深褐色平紋絹,以寫意手法繪人物及龍鳳。畫幅中是一位側身直立合手祈禱的貴族婦人,身著寬袖長袍,細腰垂譬,神態虞誠,花袍上飾雲狀花紋,婦人腳踏一半月狀物,似為龍舟,亦可釋為彎月,婦人前上端繪有高頸昂首、尾翎卷翹、輕盈飄逸向上飛躍的鳳鳥,與鳳相對應處繪有伸腳卷尾,軀體彎屈,扶搖升騰的黃龍。
出土地點:湖南長沙楚墓
外形尺寸:長31厘米,寬22.5厘米
製作年代:戰國中期晚段
7. 龍鳳呈祥怎麼畫呀
繪畫在技術層面上,是一個以表面作為支撐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顏色的做法,那些表面可以是紙張或布,加顏色的工具可以通過畫筆、也可以通過刷子、海綿或是布條等。
在藝術用語的層面上,繪畫的意義亦包含利用此藝術行為再加上圖形、構圖及其他美學方法去達到畫家希望表達的概念及意思。
繪畫在美術中佔大部分。
8. 三千年前龍鳳長什麼樣子古代畫上有龍鳳的樣子嗎
“龍的傳人”、“鳳凰涅槃”,龍鳳文化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相傳華夏人以龍為圖騰,東夷人以鳳為圖騰,二者最終文化融合形成華夏聯盟後,龍鳳文化便傳承了下來。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龍鳳信仰上到統治階級、下到黎民百姓都廣泛傳播,歷代帝王更是以真龍天子自居。
從此陶蓋上可以看出,龍的形象是率先被藝術化的,而鳳的形象則是在龍的形象藝術化一定程度後,開始發生的改變。相傳,龍圖騰起初是軒轅部落的象徵,後來隨著黃帝不斷吞並了其他部落,龍的形象不斷加上其他部落的圖騰,特別是和炎帝組成聯盟後,龍圖騰和麒麟圖騰相融合,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東夷部落的鳳圖騰卻很少變動,直到華夏聯盟最終形成後,龍鳳形象才開始共同不斷演變。
9. 龍鳳圖,一般龍是在畫面的左邊還是在右邊
應該是龍在左鳳在右,龍代表男性,鳳代表女性,男左女右戰國出土的《人物龍鳳圖》是鳳在右邊,後世圖案多為龍在右邊(竊以為按照古時從右往左
10. 人物龍鳳帛畫的名畫賞析
在歷史上,「玉」「帛」曾並稱,且有象徵權力與富有之意,帛畫以白色絲織物為載體。出土於戰國晚期楚墓的帛畫,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具有獨立意義的完整的繪畫作品。至今發現的有四件,除這幅1949年在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鳳帛畫》外,還有《御龍帛畫》、繒書四周的畫像和另外一幅畫面已無法看清的畫像。
《人物龍鳳帛畫》畫面的下部偏右繪一側身站立的婦女,頭後挽一插有冠飾的發髻,細腰,身著綉有卷雲紋的寬袖長袍,袍尾曳地,並向兩邊張開,狀如花瓣,細腰上系著很寬的腰帶。這種造型樣式與青銅器上的人物有相似之處,但因這是絹上線描,更見流暢之韻,人物唇口與衣袖上施點硃色,使畫面增加生機。婦女的兩手向前伸出,彎曲向上,作合掌狀。
婦女的前方繪有一隻展翅飛舞的鳳,它引頸抬頭,尾上的兩根翎毛清晰可見,鳳的雙足一前一後,一曲一伸,有力的腳爪呈現出騰踏邁進的姿態。婦女的前上方,與鳳相對的,是一條體態扭曲、向上升騰的龍(一說為夔),龍頭生有雙角,身上有一道道環形紋飾,雙足張舉。龍和鳳的動態與婦女的靜態形成了對比,全圖將人物置中而周圍留有大量的空間,動態物體卻置於邊緣而沒有多少空間,在空間感覺上造成了一種對比中的和諧,使三個形象構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畫中勾勒用筆流暢,線條曲直配合得當,用色十分講究,顯得協調並富有裝飾意味,很顯然,作者是經過精心設計處理過的。
這是一幅帶有迷信色彩的風俗畫,畫中的婦女在向墓中死者祝福。據史料記載,當時楚國有一種習俗觀念,希望死者靈魂得以超脫,所以也有人認為,畫中婦女就是墓主人,她在祈求龍鳳引導她升入天國,以求得再生。
中國畫以線造型的傳統手法,在這幅圖中表現得非常明顯。畫中的龍和鳳均用線條描繪,造型簡潔明快。畫中婦女形象的面貌、身段、動勢都具有鮮明的古代女性的特徵,如游絲的細線似乎帶有一種節奏感。不過,細看也能看出早期繪畫的稚拙,如在這幅畫中人物面部刻畫就比較粗略。
1973年,在長沙楚墓又出土了一幅與《龍鳳人物帛畫》一樣都具有祈禱意義的作品——《馭龍圖》,而且這幅畫與《龍鳳人物帛畫》的時代也大體相同,我們可以從這兩幅圖中了解戰國中期我國繪畫中的不同風貌及不同手法。
又名《晚周帛畫》、《夔鳳美女圖》,1949年出土於湖南長沙陳家大山一座戰國楚墓中。「帛畫」是指古代繪在絲織物上的圖畫。畫中描寫一端莊高髻的婦女側身而立,雙手合掌,細腰,袖口寬松,長裙曳地,體態優美。婦女的上方畫一隻展翅飛舞的鳳和一條蜿蜒向上升騰的龍。根據當時楚國的習俗並結合文物考證,此畫的婦女形象即是墓主人,作品的主題是表現龍鳳引導死者即墓主人靈魂升天。人物合掌祝禱,神態莊重虔誠,處於靜態;與動態的龍和鳳形成對比,使整個畫面構成對比中的和諧。此畫在絲織品上以墨線勾勒,用筆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