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貓頭鷹的外貌是什麼樣的
去網路找圖片,找完整的。
2. 國內常見的貓頭鷹有哪些種類(最好有圖片)
國內常見的貓頭鷹種類有:
一、鬼鴞(學名:Aegolius funereus)是鳥綱鴟鴞科的鳥類,雌雄羽色相同。額、頭頂及枕部褐色,有白色橢圓斑。面盤白色外側羽緣褐色。胸以下為白色,有褐色縱斑。翅褐色。
3. 猴頭鷹與貓頭鷹的區別
一、頭部不同
猴頭鷹:即為倉鴞,頭大而圓,面盤白色,有時沾棕,特別是眼先棕色,眼周淺棕色。面盤四周圍有一棕色或橙黃色領環,頸側及肩淺棕黃色,微具黑褐色及白色斑點。
貓頭鷹:頭大而圓,眼周的羽毛為輻射狀,臉盤由細羽的排列而成,面形似貓。周身羽毛大多為褐色,散綴細斑,稠密而松軟。
二、體形大小不同
猴頭鷹:猴頭鷹是中型鳥類,體長33-39厘米,翼展85-93厘米,體重470-570克。
貓頭鷹:貓頭鷹的體形大小多樣,體長最大有90厘米,也有不及20厘米的。
三、棲息環境不同
猴頭鷹:猴頭鷹喜歡棲息於開闊的原野、低山、丘陵以及農田、城鎮和村莊附近森林中,喜歡躲藏在廢墟、閣樓、樹洞、岩縫和橋墩下面,特別喜歡在農家的谷倉里棲息。
貓頭鷹:貓頭鷹大多棲息於樹上,有些種類也棲息於岩石間和草地上。
四、繁殖方式不同
猴頭鷹:猴頭鷹每年繁殖2次,第一次從3月到6月初,第2次從9月到12月。
貓頭鷹:貓頭鷹的繁殖一般從3月至5~6月,有的種類較早,1月就已經開始繁殖。
4. 請問這是什麼貓頭鷹
中國很普通的貓頭鷹野生的
5. 貓頭鷹長什麼樣子
該目鳥類頭寬大,嘴短而粗壯前端成鉤狀,頭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盤,部分種類具有耳狀羽毛。雙目的分布,面盤和耳羽使本目鳥類的頭部與貓極其相似,故俗稱貓頭鷹。
6. 中國貓頭鷹有多少個品種
中國的貓頭鷹大約有26種,均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大多數種類幾乎專以鼠類為食,是重要的益鳥,而且貓頭鷹是唯一能夠分辨藍色的鳥類。貓頭鷹眼周的羽毛呈輻射狀,細羽的排列形成臉盤,面形和眼睛像貓,因此得名為貓頭鷹。
目下分3科:原鴞科、草鴞科和鴟鴞"chīxiāo"科。原鴞科已滅絕;草鴞科世界有10種,中國有3種;鴟鴞科世界有126種,中國有24種。
常見的種類有:紅角鴞、雕鴞、鵂鶹(xiūliú)、長耳鴞和短耳鴞。
(6)貓頭鷹圖片大全大圖擴展閱讀:
倉鴞只是貓頭鷹的一種。在我國南方有一種貓頭鷹非常近似於倉鴞,它就是草鴞。草鴞的臉型很像猴子,因而很多人叫它猴面鷹。草鴞經常出沒於墳場墓地,飛行時飄忽不定,鳴叫聲尖利刺耳,常令人聯想起墓地里游盪的野鬼孤魂。實際上,草鴞之所以在墳地出沒,是由於那裡有豐富的野鼠可供它們捕食。
我國另一種常見的貓頭鷹是長耳鴞。它們明顯的特點是耳羽非常長,約有3厘米左右。這種貓頭鷹是典型的以捕鼠為生的種類。貓頭鷹有一種奇特的習性,它們把食物中不消化的部分都從嘴裡吐出來,因吐出來的東西是成團的,所以科學家稱它為食團.
鳥類學家分析了1000個長耳鴞的食團後發現,長耳鴞的食物中97%是鼠類。在繁殖季節里,長耳鴞在幼雛沒有孵出前就大量捕捉老鼠,貯存起來。有人說長耳鴞嗜鼠成性,這是因為它們見鼠必殺,盡管有時它們殺死鼠後並不食用。由此看來,長耳鴞是一種極有用的益鳥。
7. 貓頭鷹的種類有那幾種
貓頭鷹的種類 倉鴞只是貓頭鷹的一種。在我國南方有一種貓頭鷹非常近似於倉鴞,它就是草鴞。草鴞的臉型很像猴子,因而很多人叫它猴面鷹。草鴞經常出沒於墳場墓地,飛行時飄忽不定,鳴叫聲尖利刺耳,常令人聯想起墓地里游盪的野鬼孤魂。實際上,草鴞之所以在墳地出沒,是由於那裡有豐富的野鼠可供它們捕食。 我國另一種常見的貓頭鷹是長耳鴞。它們明顯的特點是耳羽非常長,約有3厘米左右。這種貓頭鷹是典型的以捕鼠為生的種類。貓頭鷹有一種奇特的習性,它們把食物中不消化的部分都從嘴裡吐出來,因吐出來的東西是成團的,所以科學家稱它為食團,鳥類學家分析了1000個長耳鴞的食團後發現,長耳鴞的食物中97%是鼠類。在繁殖季節里,長耳鴞在幼雛沒有孵出前就大量捕捉老鼠,貯存起來。有人說長耳鴞嗜鼠成性,這是因為它們見鼠必殺,盡管有時它們殺死鼠後並不食用。由此看來,長耳鴞是一種極有用的益鳥。 雪鴞是生活在北極附近的一種貓頭鷹,它們也是捕鼠行家。雪鴞的主要食物是旅鼠。有趣的是,雪鴞產蛋的多少跟旅鼠的多少密切相關:旅鼠多的年份,它們產蛋也多。在旅鼠極其豐富的年份里,雪鴞的產蛋量要比平常多2倍(有時能產13枚);反之,在旅鼠缺乏的年份,雪鴞就減少產蛋量,有時甚至根本不產蛋。因此有人風趣他說,雪鴞生兒育女的多少要看它「胃口」的好壞。值得一提的是,雪綢跟其他貓頭鷹還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它們慣於白天捕食。鷹鴞跟雪鴞有相似的繁殖習性,它們也是隨著主要食物的多少來調整每年的產卵量。從外表看,鷹鴞更像鷹。它們的臉盤很小,眼也不像其他貓頭鷹那樣向前集中,而且不論白天還是夜晚均能活動、捕食。但研究表明,它們是地道的貓頭鷹,所以人們給它起名叫鷹鴞。鷹鴞跟其他貓頭鷹一樣,也吐出含獸毛、鳥羽、骨胳等的食團。有人還看到過一個奇特的現象:一隻鷹鴞吞食了一條松鴞腿,但松鴞腿太長,這只鷹鴞不能把腿全部吞進去。結果,鷹鴞就讓松鴞腳留在口外,待松鴞腿上的肌肉被消化掉以後,它又將腳連同未消化的腿骨吐了出來。 紅角鴞是廣泛分布在我國的一種小型貓頭鷹,它們的身長只有20厘米左右,比鵪鶉大不了多少。紅角鴞就是傳說中王剛美麗的妻子的化身。每年春夏,在山野叢林中,它那哀怨的叫聲隨夜風吹來給人一種凄涼感覺。紅角鴞頭上生育兩簇直立的耳羽,看上去像兩只小角,紅角鴞也因而得名。紅角鴞全身羽毛呈紅褐色,胸、腹部發白,腳和嘴都是淡灰色。它們以毛羽等墊巢,卵是圓圓的,顏色純白,看去很像乒乓球。紅角鴞身體小,所以不太善於捕鼠,而主要以昆蟲為食,其中包括大量的蝗蟲、蛾類、甲蟲和蟬。因而紅角鴞也是非常有益的鳥。 最大的貓頭鷹是雕鴞。這種貓頭鷹體長近1米,體態魁梧。過去,雕鴞經常被人捕獲並拿到鳥市上去賣。在野生環境中,雕鴞除了捕食鼠類外,也能捕殺蛇類,而且兇猛程度不亞於鷹、雕。這種兇猛的貓頭鷹在人類的捕殺和對棲息地的大量破壞下已經很少見到了。 要不要保護貓頭鷹,目前已不存在爭論,因為人們已經認識它們對人類的益處。鳥類學家們發現,貓頭鷹的自然死亡率非常高。法國鳥類學家巴德維安在1972~1977年研究過1000對貓頭鷹的繁殖。他發現,貓頭鷹的幼雛之間有非常嚴重的同類相殘現象。每年,大約有2/3的貓頭鷹幼雛死於同類間的殘殺中,這種現象在食物缺乏的年份更多。 其他國家的鳥類學家發現,每年大約有25%左右的成年貓頭鷹自然死亡。如果加上因吃被毒死的老鼠、被殺蟲劑殺死的昆蟲而死亡的數量,貓頭鷹的死亡率就更大。現在我們知道,貓頭鷹這種對人類極為有益的鳥是很脆弱的,它們太需要人類的保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