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蘇通大橋可抗2500年一遇地震15級強台風(圖)
蘇通大橋位於江蘇省東部的南通市和蘇州(常熟)市之間,是交通部規劃的沈陽至海口國家重點干線公路跨越長江的重要通道,也是江蘇省公路主骨架網「縱一」——贛榆至吳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建橋史上工程規模最大、綜合建設條件最復雜的特大型橋梁工程。建設蘇通大橋對完善國家和江蘇省干線公路網、促進區域均衡發展以及沿江整體開發,改善長江安全航運條件、緩解過江交通壓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蘇通大橋同時還是江蘇沿海大通道最重要「卡口」。大橋的建成通車,將打通沿海過江通道,有力地推進江蘇省沿海開發戰略目標的實現。同時,也將徹底改變南通「難通」的局面,使南通到上海的時間縮短為一個小時,躋身「上海一小時都市圈」。 蘇通大橋工程起於通啟高速公路的小海互通立交,終於蘇嘉杭高速公路董浜互通立交。路線全長32.4公里,主要由北岸接線工程、跨江大橋工程和南岸接線工程三部分組成。 l、跨江大橋工程:總長8146米,其中主橋採用 100+100+300+1088+300+100+100 =2088米的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斜拉橋主孔跨度1088米,列世界第一;主塔高度300.4米,列世界第一;最長斜拉索的長度577米,列世界第一;群樁基礎平面尺寸113.75米 X 48.1米,列世界第一。專用航道橋採用140+268+140=548米的T型剛構梁橋,為同類橋梁工程國內第二;南北引橋採用30、50、75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 2、北岸接線工程:路線總長15.1公里,設互通立交兩處,主線收費站、服務區各一處; 3、南岸接線工程:路線總長9.1公里,設互通立交、主線收費站各一處。 蘇通大橋全線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准,計算行車速度南、北兩岸接線為120公里/小時,跨江大橋為100公里/小時,全線橋涵設計荷載採用汽車一超20級,掛車一120。主橋通航凈空高62米,寬891米,可滿足5萬噸級集裝箱貨輪和4.8萬噸船隊通航需要。全線共需鋼材約25萬噸,混凝土140萬方,填方320萬方,佔用土地一萬多畝,拆遷建築物26萬平米。大橋計劃建設工期為六年,實際建設工期五年。 近況 蘇通大橋於2008年5月20日合攏,全線貫通。 2008年5月25日正式通車,26日下午,奧運聖火激情穿越蘇通大橋完成交接。 第二十五屆國際橋梁大會於2008年6月在美國匹茲堡召開。由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設計、承建的蘇通長江公路大橋榮獲喬治·理查德森獎。此獎項用於頒發給近期完成的、在橋梁工程方面取得傑出成就的工程項目。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橋梁工程獲得的最高國際大獎。 世界之最 世界斜拉橋最大主跨1088米、最長斜拉索577米、最大群樁基礎131根、最高主橋塔300.4米。交通部總工程師鳳懋潤說,它是中國由「橋梁建設大國」向「橋梁建設強國」轉變的標志性建築。 4月28日,全長32.4公里、主跨1088米的蘇通大橋通車一刻,就成為世界最大跨徑斜拉橋,創造了最深橋梁樁基礎、最高索塔、最大跨徑、最長斜拉索等4項斜拉橋世界紀錄,其雄偉的身姿成為橫跨在長江之上的一道亮麗風景。
② 蘇通長江公路大橋題字的是誰
蘇通長江公路大橋簡稱蘇通大橋,位於中國江蘇省境內,是國家高速沈陽-海口高速公路(G15)跨越長江的重要樞紐 ,也是江蘇省公路主骨架網"縱一"-贛榆至吳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時中國建橋史上工程規模最大、綜合建設條件最復雜的特大型橋梁工程 。
蘇通大橋於2003年6月開工,於2007年6月主橋合龍 ,於2008年6月30日建成通車 。
蘇通長江公路大橋北起於通啟高速公路的小海互通立交,上跨長江水道,南止蘇嘉杭高速公路董浜互通立交 ,全長32.4千米,其中跨江部分長8146米 ,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 。
請看圖片「題字」項
③ 江蘇共有長江大橋多少座
江蘇省境內7座:蘇通大橋(在建)、江陰長江大橋、揚中長江大橋(註:未跨長江南北)、潤揚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二橋、南京長江大橋(公路鐵路兩用)、南京長江三橋;
★ 蘇通大橋
公路橋。建設中的蘇通大橋連接江蘇省的蘇州市與南通市,距江陰長江大橋約 82公里 ,距長江入海口 108公里 ,總投資62.7億元,分為主橋和南北接線3大塊,其中北接線長 15.1公里 ,止於與通啟高速公路相交的小海;南接線長 9.1公里 ,止於與沿江高速和蘇嘉杭高速交匯處的董浜;主橋全長 2088米 ,斜拉橋主跨為 1088米 ,該主跨比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徑的日本多多羅大橋長 200米 左右。該橋索塔高 300.4米 ,為世界第一高橋塔,比國內現有最高橋塔高出近百米。該橋基礎埋置深度達 80米 ,通航凈空高度 62米 ,5萬噸集裝箱貨輪可從橋下通過。該橋設計風速為 47m /秒,相當於12級台風的2倍。該橋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跨徑的斜拉橋(斜拉橋是各類橋形中跨越能力僅次於懸索橋的一種)。該橋於 2003年6月27日 開工,2005年5月主墩的樁基礎及承台完工,目前正在進行索塔施工。該橋計劃於2008年底建成通車。
★ 江陰長江大橋
公路橋。江陰長江大橋是20世紀「中國第一、世界第四」(現為中國第二,世界第五)的懸索橋(懸索橋是跨越能力最大的一種橋,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徑的橋是連接日本的本州與四國之間的海峽大橋——明石海峽大橋,主跨 1991m ,建成於1998年;排名第二的是丹麥的大帶橋,主跨 1624m ,建成於1998年。我國正在施工中的更大跨徑懸索橋為舟山西堠門大橋,主跨為 1650m ,將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是國家主幹道跨越長江的特大型公路橋梁。是江蘇省境內跨越長江南北的第二座大橋。該橋是國家規劃2000年前建成「兩縱兩橫」公路主骨架中黑龍江同江至海南三亞國道主幹線以及北京至上海國道主幹線的跨江「咽喉」工程,是國家和江蘇省基礎設施重點建設項目。
江陰長江公路大橋位於江蘇省江陰市西山與靖江市十圩村之間。大橋全線建設總里程為 5.176公里 ,總投資36.25億元。大橋全長 3071米 ,懸索橋跨徑布置為 369m + 1385m + 309m ,索塔高 197m ,兩根主纜直徑為 0.870m ,橋面按六車道高速公路標准設計,寬 33.8米 ,設計行車速度為 100公里 /小時;橋下通航凈高為 50米 ,可滿足5萬噸級輪船通航。該橋於 1994年11月22日 開工,1999年9月竣工通車。
★ 揚中長江大橋
公路橋。揚中長江大橋是一座由民間集資建造(揚中市地方政府籌資建造)的大橋,全長 1172米 ,寬 15米 ,共有30個墩台,總投資1.52億元。該橋於1992年5月正式開工,1994年10月建成通車。揚中長江大橋的建成結束了江蘇揚中島與外界無橋相連的歷史。但揚中長江大橋未跨長江南北,只是長江中的揚中島與長江南岸的連接橋(詳見揚中市地圖),因此我個人認為該橋並不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跨越長江的「長江大橋」(長江的江心島很多,有些離江岸較近,建一座幾十米或一兩百米的橋就可以連接,南京就還有一座這樣的橋,但它們顯然不能稱「長江大橋」。但由於過去許多資料上都把揚中長江大橋當成典型的長江大橋,因此仍把它列在這里)。2002年9月揚中市開工修建夾江二橋,也就是「揚中長江二橋」,是該島東側的另一座長江南岸與該島的連絡橋,該橋含引道總長為 6.5公里 ,其中主橋全長 1.755公里 ,結構形式為普通的梁橋。揚中市在 2004年10月28日 進行揚中建縣100周年、設市10周年暨揚中長江二橋竣工通車綜合慶典活動。鑒於「揚中長江二橋」未跨越長江並且不是跨越長江的主河道,故不再把它單獨列為一座長江大橋。
★ 潤揚長江大橋
即鎮江-揚州長江公路大橋,公路橋。潤揚長江大橋是江蘇省「四縱四橫四聯」公路主骨架和南北跨長江公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聯同江至三亞國道主幹線,南接滬寧高速公路和312國道,西距南京長江第二大橋約 60公里 ,東距江陰長江公路大橋約 110公里 。大橋連同兩岸接線全長約 23公里 ,按六車道高速公路標准設計,整個項目總投資約53億元。該項目主要由南汊懸索橋和北汊斜拉橋組成,南汊橋主橋是鋼箱梁懸索橋,索塔高 209.9m ,兩根主纜直徑為 0.868m ,跨徑布置為 470m + 1490m + 470m ;北汊橋是主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跨徑布置為 175.4m + 406m + 175.4m ,倒Y型索塔高 146.9m ,鋼絞線斜拉索,鋼箱梁橋面寬。該橋主跨徑 1385m 比江陰長江大橋長 105m ,該橋取代江陰長江大橋成為「中國第一」的橋梁,全世界排名第三。該橋2000年10月開工,目前北汊的斜拉橋主體已於2003年10月完工,南汊橋已於2004年4月合攏, 2005年4月30日 正式通車。
★ 南京長江二橋
公路橋。南京長江二橋位於南京長江大橋下游 11公里 處,由南汊橋、八卦洲(長江中第三大島)公路連接線、北汊橋「二橋一路」組成,全長 12.517公里 ,總投資33.5億元。其中,南汊大橋為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跨徑布置為 58.5m + 246.5m + 628m + 246.5m + 58.5m ,以其 628m 主跨而成為繼日本多多羅大橋、法國諾曼蒂大橋之後世界第三大斜拉橋。北汊大橋為預應力連續梁橋,主跨徑 165米 ,橋長 2212米 ,橋面寬 32米 。全線採用6車道高速公路標准。該橋於1997年10月開工,2001年3月竣工通車。
★ 南京長江大橋
公路鐵路兩用橋。南京長江大橋位於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和浦口之間,是繼武漢長江大橋和重慶白沙砣長江大橋之後的第三座跨越長江的大橋,是全部由中國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特大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鋼木形梁橋,上層為公路橋,下層為雙線鐵路橋。南京長江大橋作為世界最長的公、鐵路兩用橋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該橋主橋10孔,鐵路橋長 6772米 ,公路橋長 4589米 ,寬 15米 。1960年1月,南京長江大橋正式動工興建。1968年9月,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道首先建成通車; 12月29日 ,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正式建成通車。
★ 南京長江三橋
公路橋。南京長江三橋是國家「十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全長約 15.6公里 ,工程投資概算29.6億元,是江蘇省五個戰略性過江通道之一。主橋為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下橫梁當以上部分的索塔採用鋼結構,在國內尚屬首次。該橋的橋面鋪裝層跟南京長江二橋一樣,採用環氧瀝青。主跨跨徑 648米 ,設計為6車道高速公路。該橋於 2003年8月29日 正式動工, 2005年5月22日 合龍,該橋准備在2005年10月9通車迎接十運會,比原計劃提前1年。
④ [求助]蘇通大橋全橋的圖片 需要做一個關於蘇通大橋的專題演講 圖片做ppt用 有的發到[email protected] 謝謝
已發到您的郵箱,請查收。
⑤ 世界上跨度最長的橋梁
先說中國的:
世界上跨徑最長的斜拉橋:蘇通大橋
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其中橋長35.7公里,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時速100km。總投資約107億元)
世界跨度最大的橋:澳門西灣大橋
世界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橋:清水河大橋(西藏)
世界上最早的鐵索橋:霽虹橋
世界上最大的拱橋:盧浦大橋
更多詳細http://www.tigerspace.net/bbs/archiver/?tid-25128.html
外國的:
世界上最長的斜拉橋:里永·安蒂里永大橋
主跨跨度最長的懸索橋:明石海峽大橋(日本)以前是金門大橋
主跨度最長的懸索橋:多多羅大橋(日本)
最長的鐵路公路兩用橋:瀨戶大橋(日本)
最美的大橋:金門大橋
⑥ 關於橋的資料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建於隋大業(公元605-618)年間,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橋長64.40米,跨徑37.02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
趙州橋距今已1400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邢台發生的7.6級地震,邢台距這里有40多公里,這里也有四點幾級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3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繕8次。
在主拱券的上邊兩端又各加設了二個小拱,一是可節省材料,二是減少橋身自重(減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橋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組等四個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趙州橋的橋基進行了調查,自重為2800噸的趙州橋,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層石條砌成高1.55米的橋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這么淺的橋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時還認為這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不是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他在報告中寫道:
「為要實測券基,我們在北面券腳下發掘,但在現在河床下約70-80厘米,即發現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層,共高1.58米,每層較上—層稍出台,下面並無堅實的基礎,分明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非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見水,所以除非大規模的發掘,實無法進達我們據學理推測的大座橋基的位置。」
1991年9月,趙州橋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取為第十二個「國際土木工程里程碑」,
並在橋北端東側建造了「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銅牌紀念碑。
為了保護趙州橋,上世紀末在趙州橋東100米處新建的橋梁,其結構還是沿襲趙州橋,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數量增加到一邊5個。
提問者: yehaojie - 童生 一級
最佳答案
你想問什麼啊?
蘇通大橋將創造四個世界第一
浩浩長江上,連接蘇州與南通兩座古城的蘇通大橋正在顯露雄姿。這座全長32.4公里的大橋,是在建中的世界第一大橋。
據蘇通大橋建設副總指揮何平介紹,蘇通大橋由跨江大橋工程和南、北岸接線工程三部分組成。全線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准。大橋總投資約64.5億元,預計2008年底建成。蘇通大橋的建設過程將攻克一系列世界性難題,並創造四個世界之最。
最大主跨。蘇通大橋為斜拉橋。斜拉橋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修建,世界上已建成的各類斜拉橋有200餘座。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跨徑斜拉橋為主跨890米的日本多多羅大橋,在建的香港昂船洲大橋主跨1018米,蘇通大橋跨徑1088米,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跨徑斜拉橋。
最深基礎。蘇通大橋主墩基礎由131根長約120米、直徑2.5米至2.8米的鑽孔灌注樁組成,承台長114米、寬48米,面積有一個足球場大,是世界規模最大、入土最深的橋梁樁基礎。
最高塔橋。目前已建最高橋塔為多多羅大橋224米鋼塔,蘇通大橋塔為高300.4米的混凝土塔,比在建的香港昂船洲大橋橋塔高6米,為世界最高的橋塔。
最長拉索。蘇通大橋最長拉索為577米,最大重量為59噸,比多多羅大橋斜拉索長100米,為世界上最長的斜拉索。
交通部總工程師鳳懋潤說,蘇通大橋是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橋,將成為中國由橋梁大國向橋梁強國轉變的第一個標志性建築。(完)
世界上的第一座橋究竟出自何處、誰人之手,已無法考證。因為自從有了道路之後,當人們遇到河流、溝壑阻礙時,就會想到要採用某種方式跨越障礙。最初的橋可能只是架在小河溝兩岸或河中礁石上的一根樹干、一塊石板。後來在此基礎上出現了最早的木橋和石橋。
石拱橋——我國河北省趙縣城南5里有一座拱形大石橋,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趙州橋,它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這座橋是隋朝工匠李春、李通等建造的,距今已近1400年。它造型美觀,結構別致。像這樣的橋,歐洲19世紀中葉才發現,比我國晚1200餘年。
鐵橋——1779年,英國的亞伯拉罕—達比在英格蘭中部科布魯克代爾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鐵橋。這座橫跨塞汶河的鐵橋,使用5列鑄鐵肋構成30米長的單跨半圓拱。橋的鑄件有不少精巧的構想。
懸索橋——原始懸索橋柔軟易彎,不利於車輛行走。現代懸索以鋼纜懸掛加肋的橋板,已解決了這個問題。西文第一座水平橋面的懸索橋設計,見於1595年奧地利主教瓦蘭佐奧的著作中。該設計把鐵桿連在一起構成懸索。1801年芬利首先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雅各溪上建造了懸索橋,橋長21米。
1803年,法國率先建造鋼絲纜索橋。塞昆建造了幾座跨度長達90多米的橋。維克發明了在橋上用一根根鋼絲構成纜索。而不必把沉重的鋼絲纜索吊到橋塔項上。
鋼筋混凝土橋——世界上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是1899年建於蘇格蘭連芬南的混凝土高架橋,每拱跨度為15米。21個橋拱頂上各有一鉸鏈,使墩基可以移動。工程師梅拉特最早懂得三鉸鏈作用,他於1901年在瑞士建成首座三鉸拱橋,是細長的鋼筋混凝土橋。
預應力混凝土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制出高強度鋼材,佛萊辛奈將其應用於橋梁設計中。他於1948年至1950年間在法國馬恩河上先後建造了5座預應力混凝土橋,分別位於愛斯勃利、安奈、特里巴度士、查吉斯和尤西。各橋採用平拱
首頁 千乘橋的傳說 軋殺橋的傳說 趙州橋的傳說 風雨橋的傳說 小腳橋的傳說
酒仙橋的傳說
打開北京地圖,在東北角上你可以找到一個叫酒仙橋的地方。酒仙橋原來是一個很小很偏僻的鄉村,但如今已是高樓林立,道路寬敞。這地方為什麽叫「酒仙橋」呢?
據民間傳說,很早以前,人們在這里開了一條河。有了河就得有橋,不知什麽時候,橋也建好了,可是沒人敢從橋上走過去。大家都在猶豫的時候,一位花白鬍子老人推著掛著四簍酒的獨輪車,直奔大橋而來。人們紛紛議論:「這老人的力氣可不小啊!四簍酒少說也得有二百多斤哪!」說話間,小車已到了橋中心,人群中不知誰撈!」喊了一聲:「好力氣!」話音沒落,小車向右一歪,右邊的兩簍酒「咚,咚」掉進了河裡。「糟糕!趕快大家正想過去幫忙,可那老人就像沒發生什麼事一樣,飛快地推著車走了,轉眼不見了蹤影。有個細心人說:「一邊一百多斤重的小車,空了一邊還能那樣平穩地推著走,真是個神人!」這時,一股酒香從河中飄出來,「好酒!」「好香!」,有人提議:「咱們這座橋就叫『酒仙橋』好不好?」「好!」「好!」於是,「酒仙橋」的名字就被叫開了。
有了酒仙橋,附近的百姓可高興啦,想喝酒就舀點河水,嘿!真是酒味,就是淡點,也能解饞了。
一天,來了一位黑鬍子的老人,挑來一簍酒,在河邊搭起棚子,賣起酒來。這以後,河裡的酒味一天比一天淡,而黑鬍子老人的生意卻越作越紅火。人們開始懷疑這老頭了:他總是天一亮就賣酒,到天黑才收攤。一簍酒怎麽賣這麽長時間呢?
這天,大家推選一個小夥子吃過晚飯就潛伏在小棚子附近的高梁地里,觀察老頭地動靜。到了半夜,老頭手提酒簍、勺子走到河邊,四處張望一下,就一勺一勺地舀了多半簍河水,又回到了棚子。小夥子摸清了底細,便悄悄溜回家,打算明天告訴鄉親們,找老頭算帳。
第二天,天一亮,小夥子帶著鄉親們來到小棚子,一看,除了黑鬍子老頭,又多了兩個人,一個就是把酒簍掉進河中的那個花白鬍子的老人,還有一個長著二尺多長雪白鬍子的老人,他們正拆棚子、收拾東西。大家都愣了。小夥子問那位花白鬍子老人:「你不是神仙嗎?怎麼會在這兒?」老人笑笑,沒說話。那個長著雪白鬍子的老人哈哈大笑起來,指著花白鬍子老人說:「這個往水裡兌酒的,是我兒子。」又一指黑鬍子老頭,「這個往酒里兌水的,是我孫子。哪有什麼神仙!」說完帶著兒子、孫子走了。從此,酒仙橋的河水,再也沒有酒味了。從此,酒仙橋一帶賣酒的,誰也不敢往酒里兌水,更不敢往水裡兌酒了,據說是怕當雪白鬍子老人的兒子、孫子。
在今合肥城西有處地名,曰「回龍橋」。此橋雖已不存,然地名未廢。有關該橋的傳說,雖歷史久遠,今天仍被很多人樂道不止。其傳說有二:
一說,當年東吳孫權率兵犯肥,曹操突從藏舟浦出。孫權見曹艦突出,又見藏舟浦碧波浩淼,蘆盪叢深,疑曹有詐,便強打笑臉對曹操拱手曰:「別來無恙,想不到汝來如此神速。」曹操也勉強以禮答曰:「老夫在日,東吳休存妄想,望將軍珍重。」孫權見攻戰無功,遂轉而返回。由此,此處之橋得名「回龍橋」(《廬州府志•回龍橋》文載:「相傳曹操與孫權相持於此回節故雲」)。
二說,相傳清康熙皇帝有一貴妃是合肥龔大司馬的乾女兒。一日,貴妃奏請皇帝到合肥探親,為了讓皇帝可不經城門,而直接跨淝河而入城內,於是地方官吏便決定在城西建一橋。不巧此事被朝廷重臣勸阻,說是合肥有「斬龍崗」、「梅龍壩」,沖犯聖諱,行往不吉。故此,皇帝親駕合肥的決定便作罷了。而當年為迎接皇帝所建之橋,後被定名為「回龍橋」,意即皇帝(真龍天子)回去了。該橋舊址在今長江路西段南
在今合肥城西有處地名,曰「回龍橋」。此橋雖已不存,然地名未廢。有關該橋的傳說,雖歷史久遠,今天仍被很多人樂道不止。其傳說有二:
一說,當年東吳孫權率兵犯肥,曹操突從藏舟浦出。孫權見曹艦突出,又見藏舟浦碧波浩淼,蘆盪叢深,疑曹有詐,便強打笑臉對曹操拱手曰:「別來無恙,想不到汝來如此神速。」曹操也勉強以禮答曰:「老夫在日,東吳休存妄想,望將軍珍重。」孫權見攻戰無功,遂轉而返回。由此,此處之橋得名「回龍橋」(《廬州府志•回龍橋》文載:「相傳曹操與孫權相持於此回節故雲」)。
二說,相傳清康熙皇帝有一貴妃是合肥龔大司馬的乾女兒。一日,貴妃奏請皇帝到合肥探親,為了讓皇帝可不經城門,而直接跨淝河而入城內,於是地方官吏便決定在城西建一橋。不巧此事被朝廷重臣勸阻,說是合肥有「斬龍崗」、「梅龍壩」,沖犯聖諱,行往不吉。故此,皇帝親駕合肥的決定便作罷了。而當年為迎接皇帝所建之橋,後被定名為「回龍橋」,意即皇帝(真龍天子)回去了。該橋舊址在今長江路西段南側。
回答者:999_99 - 試用期 一級 12-15 19:46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建於隋大業(公元605-618)年間,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橋長64.40米,跨徑37.02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
趙州橋距今已1400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邢台發生的7.6級地震,邢台距這里有40多公里,這里也有四點幾級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3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繕8次。
在主拱券的上邊兩端又各加設了二個小拱,一是可節省材料,二是減少橋身自重(減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橋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組等四個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趙州橋的橋基進行了調查,自重為2800噸的趙州橋,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層石條砌成高1.55米的橋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這么淺的橋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時還認為這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不是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他在報告中寫道:
「為要實測券基,我們在北面券腳下發掘,但在現在河床下約70-80厘米,即發現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層,共高1.58米,每層較上—層稍出台,下面並無堅實的基礎,分明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非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見水,所以除非大規模的發掘,實無法進達我們據學理推測的大座橋基的位置。」
1991年9月,趙州橋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取為第十二個「國際土木工程里程碑」,
並在橋北端東側建造了「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銅牌紀念碑。
為了保護趙州橋,上世紀末在趙州橋東100米處新建的橋梁,其結構還是沿襲趙州橋,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數量增加到一邊5個。
在今合肥城西有處地名,曰「回龍橋」。此橋雖已不存,然地名未廢。有關該橋的傳說,雖歷史久遠,今天仍被很多人樂道不止。其傳說有二:
一說,當年東吳孫權率兵犯肥,曹操突從藏舟浦出。孫權見曹艦突出,又見藏舟浦碧波浩淼,蘆盪叢深,疑曹有詐,便強打笑臉對曹操拱手曰:「別來無恙,想不到汝來如此神速。」曹操也勉強以禮答曰:「老夫在日,東吳休存妄想,望將軍珍重。」孫權見攻戰無功,遂轉而返回。由此,此處之橋得名「回龍橋」(《廬州府志•回龍橋》文載:「相傳曹操與孫權相持於此回節故雲」)。
二說,相傳清康熙皇帝有一貴妃是合肥龔大司馬的乾女兒。一日,貴妃奏請皇帝到合肥探親,為了讓皇帝可不經城門,而直接跨淝河而入城內,於是地方官吏便決定在城西建一橋。不巧此事被朝廷重臣勸阻,說是合肥有「斬龍崗」、「梅龍壩」,沖犯聖諱,行往不吉。故此,皇帝親駕合肥的決定便作罷了。而當年為迎接皇帝所建之橋,後被定名為「回龍橋」,意即皇帝(真龍天子)回去了。該橋舊址在今長江路西段南側。
⑦ 下圖是標志南通市經濟飛騰的蘇通大橋.請你觀賞此橋,寫一段話來描繪圖中美景 (圖片在百度中搜first)
E黃宏偉的大橋橫跨長江,夜幕降臨在藍色的天空,燦爛地照耀著,彷彿在橋梁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著無數。
⑧ 中國長江上有大橋多少,圖片
長江大橋,嚴格意義上僅指宜賓岷江口以下長江段上的橋梁,但通常也泛指長江幹流上的所有橋梁。
目前長江上已建和在建橋梁共100座,其中沱沱河上2座、通天河上2座、金沙江上41座、長江上55座。宜賓岷江口以下55座橋梁全部為大型或特大型橋梁,並且橋名中均含有「長江」二字,宜賓岷江口以上45座橋梁大多為小型或中型橋梁,並且橋名中均不含有「長江」二字。
如下:
上海境內
崇明越江通道
上海長江大橋
上海市與江蘇省之間2座:崇啟大橋、崇海大橋(在建)
江蘇省
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二橋 南京長江三橋 南京長江四橋 南京過江隧道
潤揚長江大橋 蘇通大橋 江陰長江大橋 泰州長江大橋 揚中長江大橋
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 鎮江長江大橋(在建) 滬通鐵路長江大橋(在建)
安徽省
蕪湖長江大橋
蕪湖長江二橋(在建)
蕪湖長江三橋
(商杭鐵路公鐵大橋) (在建)
銅陵長江公路大橋 安慶長江公路大橋
馬鞍山長江大橋
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在建)
望東長江大橋(在建)
安慶長江鐵路大橋(在建)
池州大橋(規劃
江西省與湖北省交界之間3座:
九江長江大橋、九江長江二橋、九江長江三橋(在建)
湖北省
武漢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二橋 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 武漢軍山長江大橋 武漢陽邏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隧道 武漢地鐵2號線 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 武漢二七長江大橋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
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在建) 武漢黃家湖長江大橋(規劃)
武漢三陽路長江隧道
(公鐵兩用隧道)
黃石長江大橋 鄂東長江大橋
鄂黃長江大橋 荊州長江大橋 枝城長江大橋 宜昌長江大橋 宜昌長江鐵路大橋
葛洲壩三江大橋 夷陵長江大橋 西陵長江大橋 巴東長江大橋 武漢沌口長江大橋(在建)[1]
黃岡長江大橋 荊州長江二橋
(在建)
湖北省與湖南省之間1座:荊岳長江大橋
重慶境內
巫山長江大橋
奉節長江大橋
雲陽長江大橋
萬州長江二橋
萬州長江三橋
萬州長江大橋
江津長江大橋
忠縣長江大橋
忠州長江大橋
豐都長江大橋
涪陵李渡長江橋
長壽長江大橋
地維長江大橋
江津長江大橋
廣陽島長江大橋
重慶李家沱大橋
白沙沱大橋
重慶長江大橋
重慶長江大橋復線橋
重慶菜園壩長江大橋
重慶鵝公岩長江大橋
重慶魚嘴長江大橋
重慶魚洞長江大橋
重慶馬桑溪大橋
重慶大佛寺長江大橋
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
江津觀音岩長江大橋
渝懷鐵路長壽長江大橋
萬宜鐵路萬州長江大橋
涪陵石板溝長江大橋(在建)
涪陵韓家沱長江大橋(在建)
重慶東水門長江大橋(在建)
江津迎賓長江大橋(在建)
江津幾江長江大橋(在建)
永川長江大橋(在建)
四川省
瀘州泰安長江大橋
隆黃鐵路長江大橋
瀘州長江二橋
瀘州長江大橋
瀘州國窖大橋
江安長江大橋
宜賓長江大橋
合江長江一橋
合江長江二橋
南溪長江大橋
⑨ 蘇通大橋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