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苦苦菜是什麼樣的能否食用
苦苦菜根圓錐狀,垂直直伸,有多數纖維狀的須根。莖直立,單生,高40-150厘米,有縱條棱或條紋,不分枝或上部有短的傘房花序狀或總狀花序式分枝,全部莖枝光滑無毛,或上部花序分枝及花序梗被頭狀具柄的腺毛。
基生葉羽狀深裂,全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或大頭羽狀深裂,全形倒披針形,或基生葉不裂,橢圓形、橢圓狀戟形、三角形、或三角狀戟形或圓形,全部基生葉基部漸狹成長或短翼柄。
中下部莖葉羽狀深裂或大頭狀羽狀深裂,全形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3-12厘米,寬2-7厘米,基部急狹成翼柄。
苦苦菜可以食用,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C、鉀、鈣、鎂、磷、鈉、鐵、等元素。具有清涼解毒、明目和胃、破瘀活血、消炎利尿、排膿去淤消腫等功效。
(1)苦苣菜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栽培要點
一般開春後即可播種,可延長營養生長期和採收期。早秋播種當年冬季收獲,晚秋播種待 次年春季收獲,利用塑料大棚栽培,冬季也可隨時播種,做到四季栽培,周年供應。
土壤肥沃有利於優質高產,以選擇土壤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耕地或荒坡種植為宜。在 幼林果園中套種也很好。種前深耕20~30cm,除凈草根。
因種子小而輕,萌發頂土力不強, 所以整地要松細。畦的規格不限,但要便於澆水拔草即可,並在四周開好排水溝。施足基肥 ,667m?2施腐熟有機肥2 000~2 500kg,少施或不施化肥,保證苦菜品質。
合理密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當苦菜苗長至5~7片葉時,進行移栽,適當密植,按株距 20~25cm,行距30~35cm開穴,每穴1株,667m,2栽7 000~8 000株,直播一般不用間苗。 幼苗定植後,要澆定根水,確保成活。定植緩苗後,需及時澆水追肥,以利植株迅速生長。
『貳』 什麼是苦菜苦菜是什麼樣子
苦菜編輯[kǔ cài]
聲明本詞條可能涉及專業知識,中草葯並非沒有毒副作用,請遵醫囑服用,請勿輕信網上用葯建議。菊科植物苦定菜的嫩葉。葯食兼具多 年生草本植物。葯名叫敗醬草,異名女郎花、鹿腸馬草。民間俗稱苦菜,別名天香菜、荼苦莢、甘馬菜、老鸛菜、無香菜等。味感甘中略帶苦,可炒食或涼拌。涼拌時先將苦菜擇好洗凈,過水輕焯控干晾涼,姜蒜切末,加入鹽、雞精、香油、白糖、米醋、辣椒油少許,攪拌均勻後裝盤即可。有抗菌、解熱、消炎、明目等作用。基本資料編輯
苦菜隨地域的差異,所指植物不同。一般是指菊科(Compositae)、苦苣菜屬(Sonchus)一類植物。該屬據資料記載有九種,分別是:
1、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inn.
2、苣蕒菜:Sonchus arvensis Linn.
3、花葉滇苦菜:Sonchus asper (Linn.) Hill.
4、短裂苦苣菜:Sonchus uliginosus M. B.
5、長裂苦苣菜:Sonchus brachyotus DC.
6、南苦蕒菜:Sonchus lingianus shih
7、全葉苦苣菜:Sonchus transcaspicus Nevski
8、續斷菊:Sonchus asper (L.)Hill.
9、沼生苦苣菜:Sonchus palustris Linn.10.蛐蛐菜(濱州)叫法。
山西把第五種「長裂苦苣菜:(Sonchus brachyotus DC.)」當作野菜普遍食用,稱作 甜苣菜。另外山西北部把菊科乳苣屬植物乳苣(Mulgedium tataricum (Linn.) DC.)也當苦菜食用,稱作苦苣菜。
【葯 材 名】苦菜
【拉 丁 名】Sonchus oleraceus L.
【別名】荼,芑,荼草,選,游冬,野苦馬,青菜,紫苦菜,堇菜,苦苣,苦蕒,天香菜,老鴉苦蕒,滇苦菜,苦馬菜
【名稱考證】苦菜 (《本經》) ,荼、芑(《詩經》)、荼草、選(《本經》)、游冬(《別錄》)、野苦馬(《普濟方》)、青菜、紫苦菜(《滇南本草》)、堇菜(《品匯精要》)、苦苣、苦蕒、天香菜(《綱目》)、老鴉苦蕒(《醫林纂要》)、滇苦菜、苦馬菜(《植物名實圖考》)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葯菊科植物
【葯用部位】菊科苦苣菜的全草。
【性味歸經】苦,寒。①《本經》:「味苦,寒。」②《別錄》:「無毒。」入心、脾、胃、大腸經;①《本草經疏》:「入心、脾、胃三經。」②《本草求真》:「入心、胃、大腸。」
【功效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明目,和胃,止咳。治痢疾,黃疸,血淋,痔瘺,疔腫,蛇咬傷,咳嗽,支氣管炎,疳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打汁或研末。外用:搗汁塗或煎水熏洗。
【用葯忌宜】①《本草經疏》:「脾胃虛寒者忌之。」②《隨息居飲食譜》:「不可共蜜食。」
【資源分布】我國大部地區均有分布。
【葯材鑒定】有些學者,對《本經》苦菜的學名,擬定為Sonchusarvensis L.,參見「牛舌頭」 條。
【古籍考證】出自《名醫別錄》①《別錄》:「苦菜,生益州川穀、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陰干。」②陶弘景:「《桐君錄》雲,苦菜三月生,扶疏,六月花從葉出,莖直花黃,八月實黑,實落根復生,冬不枯。今茗極似此。」③《唐本草》:「茗乃木類,殊非菜流,茗春采為苦荼。按《爾雅·釋草》雲,荼,苦菜。《釋木》雲,檟,苦荼。二物全別,不得比例。又《顏氏家訓》按《易通卦驗·玄圖》曰,苦菜生於寒秋,經冬歷春,得夏乃成,一名游冬,葉似苦苣而細,斷之而有白汁,花黃似菊。此則與桐君略同,今所在有之也。」④《綱目》:「苦菜,即苦蕒也。家栽者呼為苦苣,實一物也。春初生苗,有赤莖、白莖二種,其莖中空而肥,折之有白汁出。葉似花蘿卜菜葉,而色綠帶碧,上葉抱莖,梢葉似鶴嘴,每葉分叉,攛挺如穿葉狀。開黃花,如初綻野菊。一花結子一叢,如茼蒿子及鶴虱子,花罷則收斂。子上有白毛茸茸,隨風飄揚,落處即生。」
【化學成分】全草(產於澳大利亞者)含抗腫瘤成分,在小鼠大腿肌肉接種肉瘤-37後第6天,皮下注射苦菜的酸性提取物,6~8小時後殺死小鼠,肉眼及顯微鏡觀察,均可見到肉瘤受到明顯的傷害(出血、壞死等)。
【相關選方】①治肝硬化:苦萊、酢漿草各一兩。同豬肉燉服。(江西) ②治朴蛇瘴:野苦馬汁、燈心(浸水良久捻其末)。和朋之。(《普濟方》) ③治慢性氣管炎:苦菜一斤,大棗二十個。苦菜煎爛,取煎液煮大棗,待棗皮展開後取出,余液熬成膏。早晚各服葯膏一匙,大棗一枚。(內蒙古《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④治小兒疳積:苦菜一兩,同豬肝燉服。(江西) ⑤治對口惡瘡:野苦蕒擂汁一鍾,入薑汁一匙,酒和服以渣敷。(《唐瑤經驗方》) ⑥治壺蜂叮螫:苦菜汁塗之。(《摘元方》) ⑦治婦人乳結紅腫疼痛:紫苦菜搗汁水煎,點水酒服。(《滇南本草》)
【原生形態】苦苣菜,菊科。一年至二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莖直立,中空,具乳汁;基部無毛,頂端及中上部或具有稀疏的腺毛。葉互生;長橢圓狀廣披針形,長15~28厘米,寬3~6厘米,羽裂或提琴狀羽裂,邊緣具不整齊的刺狀尖齒;基部葉有短柄,莖上葉無柄、呈耳廓狀抱莖。頭狀花序數枚,頂生,直徑約2厘米。總苞圓筒狀,長12~15毫米,基部具有脫落性的絹狀毛,內層苞片線狀披針形,先端尖銳,具疏生的長毛;花全部為舌狀,黃色;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細長,柱頭2深裂。瘦果倒卵狀橢圓形,扁平,每面除有3條明顯的縱紋外,並有粗糙的橫紋,成熟後紅褐色。冠毛白色,細軟。花期4~6月。生長於路邊及田野間。【參考出處】《名醫別錄》,《唐本草》,《綱目》
【相關葯材】山苦菜 苦菜花子 苦菜根
【關 鍵 詞】清熱涼血 解毒 明目 和胃 止咳 痢疾 黃疸 血淋 痔瘺 疔腫 蛇咬傷 咳嗽 支氣管炎 疳積
『叄』 苦苣菜圖片做法大全
涼拌苦菊菜(酸甜版)
用料 :苦菊 2把 鹽 適量 醋 適量 糖 適量 海鮮醬油 半勺 辣椒油 1勺 香油 兩滴
涼拌苦菊菜(酸甜版)的做法
苦菊菜洗凈
『肆』 苦菜與蒲公英是一種植物嗎如何區別鑒別
苦菜和蒲公英不是一種植物。
我們可以從葉片、花朵和成分三個方面區分鑒別苦菜和蒲公英。
1. 葉片形狀
苦菜的葉子頂端頓或者是尖,邊緣有粗鋸齒排列,葉片正面是暗綠色的,反面則是淡綠色,表面也沒有絨毛覆蓋。
蒲公英的葉片頂端鈍形或是極尖形狀的,葉片邊緣呈波紋狀,蒲公英的葉片頂端裂片比較大,通常都是三角形或是三角狀戟形狀。
食用蒲公英和苦菜的好處:
蒲公英的花粉里含有維生素 亞油酸,枝葉中則含有膽鹼 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消腫和利尿。它具有廣譜抗菌的作用,還能激發機體的免疫功能,達到利膽和保肝的作用。
苦菜能夠清熱燥濕、消腫排膿、化淤解毒、涼血止血。苦菜水煎濃縮乙醇提取液,對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急性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都有抑製作用。比較常見的吃法有蒜茸拌苦菜、醬拌苦菜、苦菜燒豬肝等。
『伍』 苦蕒菜是什麼樣有圖嗎^
苦蕒菜的圖片如下:
苦蕒菜的栽培要領
1、苦莫菜種子小而輕,頂土能力弱,播種前必須將地塊整平整細,在翻地的基礎上,採用圓盤耙、釘齒耙耙碎土塊,平整地面,以利於播種和出苗。
2、苦莫菜速生,再生力強,刈割次數多,鮮草產量高,因而需肥量大。要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可施腐熟的農家肥2000-3000千克,尿素15-20千克,過磷酸鈣15-20千克。
3、苦葜菜宜密植,如過稀則不僅影響產量,而且會使莖稈老化,品質及適口性降低。苦莢菜苗期適應性差,在苗高4-6厘米時要及時中耕除草。
4、水肥充足是充分發揮生產潛力的關鍵措施,施用氮肥效果尤其顯著,在刈割後追施10-15千克尿素或復合肥,可顯著提高產量。
5、苦蕒菜是需水較多的牧草,每次刈割後及時灌水,可顯著提高產量。
『陸』 野苦菜圖片
苦苣菜(學名:SonchusoleraceusL.):又名苦菜、苦蕒菜、小鵝菜,為菊科1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圓錐狀,垂直直伸,有多數纖維狀的須根。莖直立,單生。基生葉羽狀深裂,全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頭狀花序少數在莖枝頂端排緊密的傘房花序或總狀花序或單生莖枝頂端。全部總苞片頂端長急尖,外面無毛或外層或中內層上部沿中脈有少數頭狀具柄的腺毛。舌狀小花多數,黃色。瘦果褐色,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倒披針形,壓扁,每面各有3條細脈,肋間有橫皺紋,頂端狹,無喙,冠毛白色,長7毫米,單毛狀,彼此糾纏。花果期5-12月。
生於田野、路旁、村舍附近。其嫩莖葉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VB2和VC,可供食用。苦苣菜全草入葯,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祛濕降壓的功效。其嫩莖葉可生食,也可用沸水燙一下,再換清水浸泡,除去苦味,然後涼拌或炒食。分布於全球、歐、亞洲、溫帶及亞熱帶地區,生長於海拔170米至3,20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林下、山坡、平地田間、空曠處、山谷林緣或近水處。(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柒』 苦菜是什麼樣的,誰有圖片嗎
苦菜有很多種,其中紫花苦菜是野生的苦菜中的一種,在很多種類中屬開紫花的苦菜最為出名,因為是開紫色花的,所以也叫紫花苦菜,紫花苦菜的別名樹榮苦菜,葉子背面有白色的絨毛,一般只有在合適的季節採摘才有用。
紫花苦菜不是蒲公英也不是紫花地丁,不能混為一談,苦菜有很多種,開紫色花的卻不多。
網上關於紫花苦菜的圖片也是五花八門,網路里的紫花苦菜圖片確實真實的。由於紫花苦菜的營養價值較高,已經被開發出來做成紫花苦菜茶了,這樣人們用起來就更方便了。
有一個問題就是很多仿冒的假貨也隨之出現,特別是在山東等地,這個要注意辨別。紫花苦菜的真正產地在江蘇的灌南,而山東山多,一般紫花苦菜必須經過風霜
歷練才能為人所用,而山裡的紫花苦菜則不能用,因為其往往被其他植物覆蓋並不能充分經受自然界的霜凍之煉,所以使之反而無益。切不可聽信山裡就是好的。
紫花苦菜的功效很多,都是從調理膽囊炎延伸出來的,它以前經常被用來充飢,紫花苦菜特別是在荒年的時候,那可是用來救命用的,紫花苦菜在用的時候也有講究,即使充飢時往往也會把中間的苦芯去掉,這樣才不覺得苦,單獨吃苦菜也不建議多吃,但用來調理腸胃的時候或作用於保養時,則要加紅糖的方法,使用是有點技巧的。紅糖而且是在煮好後加入,而不是煮的過程中加入。否則紫花苦菜的功效與作用就很難被發揮出來。
『捌』 苦麻菜是什麼菜
苦麻菜是苦菜的別稱,除此還有山苦蕒、苦葉苗、活血草、苦丁菜、黃鼠草等別稱。苦麻菜有栽培和野生兩種,提問者所提供的圖片和上圖是一樣的,是苦麻菜的栽培品。在我這里,栽培的苦麻菜也稱為苦麥菜,是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市場上皆有賣。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野生的苦麻菜。
中醫認為,苦麻菜性寒味苦,歸心、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破瘀活血、排膿等功效,可用於腸炎、細菌性痢疾、肺膿腫、化膿性肺炎、肺壞疽、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空洞、急性闌尾炎、膽囊炎、盆腔炎、癤瘡腫毒、跌打損傷等。葯用口服一般9-15克,外用適量。
『玖』 苦菜的學名叫什麼附圖片
苦菜隨地域的差異,所指植物不同。一般是指菊科(Compositae)、苦苣菜屬(Sonchus)一類植物。該屬據資料記載有九種,分別是:
1、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inn.
2、苣蕒菜:Sonchus
arvensis
Linn.
3、花葉滇苦菜:Sonchus
asper
(Linn.)
Hill.
4、短裂苦苣菜:Sonchus
uliginosus
M.
B.
5、長裂苦苣菜:Sonchus
brachyotus
DC.
6、南苦蕒菜:Sonchus
lingianus
shih
7、全葉苦苣菜:Sonchus
transcaspicus
Nevski
8、續斷菊:Sonchus
asper
(L.)Hill.
9、沼生苦苣菜:Sonchus
palustris
Linn.
山西把第五種「長裂苦苣菜:(Sonchus
brachyotus
DC.)」當作野菜普遍食用,稱作苦菜或甜苣菜。另外山西北部把菊科乳苣屬植物乳苣(Mulgedium
tataricum
(Linn.)
DC.)也當苦菜食用,稱作苦苣菜。
『拾』 什麼野菜像蒲公英一樣,比蒲公英大很多,根不同,葉子顏色深,有內紋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種野菜叫苦苦菜。苦苦菜是一種野外比較常見的野菜品種。在我圖分布也十分廣泛,它的特徵明顯很容易辨認。苦 苦 菜葉羽狀深裂,全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或大頭羽狀深裂,全形倒披針形,或中下部莖葉羽狀深裂或大頭狀羽狀深裂。
苦苦菜葉片一般長3-12厘米,寬2-7厘米,基部急狹成翼柄,翼狹窄或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