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圖片大全 > 中國古瓷器圖片大全

中國古瓷器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2022-05-26 22:03:07

⑴ 中國古代有哪些主要瓷器種類

按民窯與官窯分,是一種大的分類。
往下細分,出現過的著名的民窯,宋五大名窯:柴汝鈞哥定。

燒制時間 是最常用的一種分類和命名方法。它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劃出「朝」,如唐瓷、宋瓷、明瓷、清瓷等;二是劃出「年代」,一般用於明、清瓷器,如明洪武窯、明宣德窯等。

燒制地點 指總的燒制區域。如「越窯」泛指浙江餘姚、上虞、紹興地區的窯址,「耀州窯」泛指陝西銅川市的黃堡鎮、陳爐鎮、立地坡、上店及玉華宮等窯址。

燒制特徵 胎質、釉色、裝飾、形制和銘文是構成瓷器的五大要素。其中,釉色又是區別瓷器類別的一個重要標准。我國陶瓷在發展中經歷了單色釉到多色釉(彩釉)的過程。單色釉包括青釉、白釉、紅釉、藍釉、黃釉、綠釉、黑釉等,而青釉又可分為粉青、天青、豆青等,白釉分甜白、青白,紅釉有霽紅、牛血紅、豇豆紅等。多色釉包括兩種:一種用釉色與形狀不一的色塊構成釉面,如均釉等;另一種用釉彩勾勒圖案,如青花、粉彩等,習慣上又稱為「彩瓷」。彩瓷具體又可分為釉上彩、釉下彩和雙層夾彩三種。

燒制窯別 是我國封建等級制度最生動形象的反映。官窯器泛指官辦窯廠專為皇室燒制的產品,始於唐五代,明清時盛況空前。民窯器則是民間窯廠燒制的各種產品。官窯器工藝精美、端莊華貴,民窯器則顯得灑脫、生動

⑵ 我想看唐宋元三代的瓷器圖片

照了幾張這三個朝代的瓷器,你看一下。謝謝

唐朝瓷器

⑶ 中國古代五大名瓷,分別是什麼

中國五大名窯:汝窯, 官窯, 鈞窯, 定窯 ,哥窯。

1 .定窯
燒瓷地點在河北省曲陽縣的澗磁村及東西燕山村。曲陽縣宋屬定州,定州唐末、五代以來是義武節度使的駐地,是一個地區的政治中心,所以稱其為定窯。
定窯宋代以燒白瓷為主,兼燒黑釉、醬釉、綠釉及白釉剔花器。白釉裝飾有刻花、劃花與印花三種。
定窯產品的第二個特點即有刻、劃、印的花紋,這是與唐代邢窯的白瓷明顯不同的地方。唐代邢窯白瓷多是素瓷,沒有花飾。
第三,定瓷有芒,芒是指因用復燒方法,而出現中部無釉的缺點。
2 .汝窯
河南省是我國北方瓷器的重要產區,不少瓷窯集中在豫中地區。宋代這里先後出現了幾個馳名於時的瓷窯,臨汝窯就是其中之一。一部分燒宮廷用瓷,就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汝窯;另一部分燒民間用瓷,為便於區別,今稱為臨汝窯。汝窯的特點主要是:一、釉色青而潤澤。二、開創了青瓷印花的特殊風格。三、通體有極細的紋片,宛如冰裂,蟹爪,但也有裂紋的。四、底部有細小的支釘燒痕。這是由於汝窯改變了定窯復燒的做法,用細小支釘托住。
3 .官窯
據說宋大觀、政和年間,徽宗曾下令在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建窯燒瓷,供宮廷使用,這就是所謂「官窯」。為了與南宋的官窯相區別,有時又稱為北宋官窯。北宋官窯的產品釉色以月白為上,粉青次之,天青,翠青又次之。釉內且有冰裂,梅花,蟹爪等細小裂紋,還有帶鱔血狀的油斑。
北宋汴京官窯隨著北宋朝滅亡而終結,高宗南渡後在杭州另立新窯,這是汴京官窯的繼續,因稱南宋官窯。
南宋時候,在臨安(今浙江杭州)有兩處官窯。一在鳳凰山下的後苑修內司,世稱修內司官窯;另一處在郊壇下,稱為郊壇下官窯。《格古要論》說:「官窯器,宋修內司燒者,土脈細潤,色青帶粉紅,濃淡不一,有蟹爪紋,紫口,鐵足,好者與汝窯相類。
4 .哥窯
哥窯是宋代著名的民窯。相傳當時有章氏兄弟二人, 在浙江龍泉縣境各設一窯燒瓷。哥哥造的窯稱哥窯,弟弟造的窯稱弟窯。哥窯產品的最大特點是,釉面有許多淺白的細小裂紋,稱為「百圾碎」,紋路交錯,形成許多的釉色以青為主,濃淡不一,但也有淡紫色、黃色的產品。黑胎厚釉,紫口鐵足是其另一個特徵,哥窯與汝窯不同,它不見於宋人記載。哥窯瓷器的窯址迄未發現,也難以陶瓷考古所得材料與傳世哥窯器印證。
5 .鈞窯
鈞窯建於北宋初年,窯址在今河南省禹縣西張神鎮。鈞窯瓷器獨特之處在於它是一種乳濁釉,釉內還含有少量的銅,不同於耀州窯,也不同於汝窯,燒出的釉色帶紅,有如藍天中的晚霞。青色也不同於一般的青瓷,雖然色澤深淺不一,但多近於藍色,是一種藍色乳光釉。是青瓷工藝的一個創造和突破。
鈞窯器皿的釉色比較豐富,五彩繽紛,艷麗絕倫。有玫瑰紫,海棠紅,茄皮紫,蔥翠青以及天藍,米色,月白,窯變等等。其中,以紅,紫最為名貴,稱為「鈞紅」,「鈞紫」。
宋代鈞窯創用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在還原氣氛下燒製成功銅紅釉,為我國陶瓷工藝,陶瓷美學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

⑷ 中國古代有名字的著名的瓷器

鈞窯、定窯、青花瓷、鬥彩瓷、粉彩瓷等。

1、鈞窯

鈞窯,即鈞台窯,是在柴窯和魯山花瓷的風格基礎上綜合而成的一種獨特風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響,在宋徽宗時期達到高峰,其工藝技術發揮到極致。

2、定窯

定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窯系之一,它是繼唐代的邢窯白瓷之後興起的一大瓷窯體系。主要產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的澗磁村及東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帶,因該地區唐宋時期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

3、青花瓷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中華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

4、鬥彩瓷

鬥彩瓷,是以鬥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鬥彩又稱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的一種瓷器裝飾手法,因其紋飾中釉下青花色與釉上彩色同時出現好似爭奇斗艷而得名。

5、粉彩瓷

粉彩瓷是琺琅彩之外,清宮廷又一創燒的彩瓷。在燒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塗上顏料後用筆洗開,由於砷的乳蝕作用顏色產生粉化效果。粉彩瓷在眾多的清宮廷粉彩瓷中,慈禧粉彩簡單率直,濃筆艷抹,富貴豪華而別具一格。

⑸ 古代瓷器的種類(歷史的見證)

瓷器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組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制。讓我們來認識古代瓷器的種類有哪些?




古代瓷器的種類

宋代是我國陶瓷發展的繁榮昌盛時期,產品多樣,富於裝飾,技藝嫻熟,工藝精細。瓷藝薈萃,相互促進,爭芳斗艷,獨具風韻。全國各地官窯林立,民窯四起,繼承傳統,勇於創新,進而出現了激烈的競爭局面,並形成八大窯系。大江南北,各地窯口競相仿製。由於北宋皇宮的特殊需要,選定工藝精湛,技藝超群的「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由宮廷直接壟斷或派職官進行監燒,專為宮廷顯貴燒制御用品,更由於宮廷的賞識與寵愛,又將這五大名窯的產品作為官窯產品,為了顯示皇宮的獨尊,有的產品甚至禁止在民間流通和仿製,普通的生活日用瓷和廣為流行的商品瓷器,一旦被宮廷壟斷後,則成為皇宮御用的工藝美術陳設品,民間禁用。五大名窯的出現,充分展示了我國北宋時期陶瓷發展歷史,跨進了繁榮昌盛的新格局。

1)汝窯:因產自河南古代汝州而得名,經過文物考古工作者多年的探尋,汝官窯已在河南寶豐縣清涼寺村(宋時寶豐歸汝州管轄)找到。汝窯以產青瓷著稱,土質細膩,胎堅細蜜,釉色潤澤,釉中和瑪瑙末,其色卵白、天青、豆青、蝦青,往往微帶黃色,還有蔥綠、天藍等。尤以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也有「雨過天晴雲破處」之贊美。汁水瑩厚,有如堆脂,視若碧玉,扣聲如磬,汁中沙眼顯露了蟹爪紋、魚子紋和芝麻花,底上有細小支釘痕。汝窯分為汝官窯(專為宮廷燒制御用汝瓷)和民窯(即臨汝窯)兩部分。民窯造型多樣,美觀大方,富於裝飾,藝術性強,圖案豐富,線條流暢,堅固耐用,備受青睞;而宮廷用瓷則造型秀麗,工藝精細,瑪瑙為釉,釉色蘊潤,胎呈香灰,滿釉裹足,開片密布,高雅素凈。汝窯是北宋後期元祐至崇寧間20多年裡為宮廷燒制御用青瓷。主要器物有盤、碗、碟、洗、尊、盞、托、水仙盆等。盤、洗、碗多為圈足外卷,足底有3-5個支燒痕。碗是蓮花式,較深,是宋代較為盛行的注碗形式。盤有花口、圓口、斂口、敞口等不同形式,三足盤是較為獨特的器形。瓶:有紙槌瓶、長頸瓶、長頸敞口瓶。尊有三足尊,出戟尊。盞托為方花瓣式,水仙盆為橢圓形。汝窯器物胎較薄,質地細膩,呈香灰色,修坯精細一絲不苟。

2)鈞窯:因在河南禹州城內古鈞台附近設窯燒造瓷器而得名。其主要特點:造型端莊,胎質細膩,堅實緻密。扣之其聲,圓潤悅耳,萬紫千紅。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鈞瓷無對,窯變無雙。鈞瓷的造型除碗、盤器皿,還有壺、罐、爐、枕等生活日用品,特別在鈞台窯出土的多種宮廷美術陳列品和各類花盆、盆奩兒、尊、爐、瓶、洗及文房四寶等。

鈞台窯經考古鑽探、發掘證明,該窯址總面積為36萬多平方米,共分四個不同品種的燒造區,即白地黑花瓷、青瓷與青白瓷、黑釉天目瓷和鈞窯燒造區。這里的鈞瓷純屬為北宋宮廷燒制御用品窯口,其主要特徵:紫口鐵足,芝麻醬底,窯變美妙,紅紫相映。開片密布,釉層蘊潤,做工精細,胎堅緻密。有蚯蚓走泥紋者尤好。鈞窯的花盆及盆奩兒,為了適應北宋皇宮的設計需要,盆及盆奩兒同號配套,在底部均刻有一至十的漢字型大小碼,一號最大,十號最小,以次遞減,形成了鈞瓷獨有的特點。器型有花盆、盆托、洗、爐、缽、碗、盤、瓶、出戟尊等。以銅金屬為著色劑的乳濁釉通稱鈞釉,顏色有天藍、月白、玫瑰紫、海棠紅等多種。「入窯一色出窯萬千」。鈞窯釉料配方一致,由於入窯的前、後、左、右、上、下位置不同,出窯後產生各種意想不到的絢麗多彩的顏色,為以後花釉、彩瓷開辟了道路。鈞窯另一個特點是坯胎在燒窯過程中,在低溫時發生裂紋經高溫時釉葯溶融又流入空隙填補裂紋而形成蚯蚓走泥紋。

公元1126年靖康之變,宋室南遷,隨之帶走大批北方各種手工藝工匠,從此宋鈞一厥不振。但在宋鈞盛名影響之下,民間於戰亂之後為了生活,各地借宋鈞之名恢復了鈞窯原始時期的青器—元鈞。與宋鈞相比大為遜色,偶爾也見有帶紅紫斑一類的瓷片,是有意識的在青釉下塗一塊紅銅釉。燒出後雖呈玫瑰色,但不能翚滿全身,更沒有象宋鈞那樣絢麗多彩的窯變顏色。故有人對元鈞的天青釉和紫斑進行化學分析表明,這兩種釉色化學成分除CuO外完全相同,紫釉的CuO含量佔0.33%,而青釉則僅0.098%,這也說明鈞釉紫斑是有意識塗上去的。如此一類的鈞窯遺址僅禹縣境內就有九十六處之多,至於臨汝、郟縣、登封、寶豐以及洛陽以西的新安縣,黃河以北的湯陰、鶴壁、安陽等地相類似的瓷片相當普通。此種元鈞大都是就地取材和比較簡單的釉料配方製成。故胎壁較厚、笨重粗糙,內含雜質較多。燒成後胎內有夾砂或氣孔現象,胎色有灰色、深灰色,火候不足者呈白色、黃白色、黃色、黃褐色、橙黃色,製品大部分以生活器皿為主,如盤、碗、碟、板沿洗、缽缸之類的器物較多。施釉薄厚取決於上釉技術和生胎的強度,一般說元鈞釉厚施釉二、三遍,燒成後大多釉垂如蠟淚。有時造成釉內含氣泡較多,或有沒有燒透的石英砂等化合物遺留在釉內形成的斑點。更由於爐溫掌握的晶徹的珠光釉,時而因溫度不足或溫差不一,使之釉面顯藍灰、青灰、豆青、灰綠或煙薰發黑等色調。雖有天青、天藍、月白、紫紅斑等釉色,但極艷麗細膩,瑩潤的已不多見。製法上元鈞與宋鈞也有截然不同的區別,宋鈞多採用支燒滿釉、器底遺有細小支釘。元鈞則採用疊燒,器外半截釉。器壁修飾不甚規整,底足削旋時由於刀具斜放底足中間往突出乳突,足里外撇,底心較薄,是元代鈞窯突出的特點。

3)官窯:據宋•葉寡《坦齋筆衡》記載:「北宋大觀間,汴京自置窯燒造,名為官窯。」官窯又可分北宋(汴京今開封)官窯和南宋(今浙江杭州)修內司窯、郊壇下官窯。北宋官窯窯址已深埋地下7米無法尋找,而南宋官窯窯址經考古發掘已在杭州烏龜山下找到。但北宋官窯由於直接受到汝窯的影響,雖然當時的汴京(今河南開封)地處豫東大平原,當地並無瓷土、釉葯原料,也可以從汝州、禹州等地運去原料,然設窯燒造官瓷,當然也離不開汝州工匠們熟練的制瓷技巧。所以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汝窯三足弦紋爐與北宋官窯的沖耳三足爐,二者釉色極相似,不僅風格雷同,甚至一脈相承。

北宋官窯的原料也非常講究,均選用上等瓷土,釉料采自陳留、鈞州等地,所以馬祖常詩雲:「貢篚銀貂金作籍,官窯瓷器玉為泥。」官窯產品胎骨有白、灰、紅等色,白的含有鐵質的黑釉護胎足,釉色以月白為上,粉青次之,又有天青、翠青、大綠等,其釉薄如紙,釉內呈現冰裂、蟹爪、梅花和開片等紋樣,也有作鱔魚血狀的油斑者,器表形成金絲鐵線兩種大小不同的開片,成為北宋官窯的基本特徵。其造型多爐、瓶、壺、尊、碗、盤、洗、碟、盒及文房用具等。




南宋官窯

公元1127年,宋高宗趙構南渡長江,把都城由汴京(開封)遷到了浙江臨安(即杭州)建都,史稱「南宋」,在北宋南遷時,一些制瓷工匠也相繼遷到南方,這時北方一些瓷窯逐漸衰落,甚至停產,而南方制瓷業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南宋遷居臨安後,在鳳凰山下設窯,稱修內司官窯—也稱內窯。後來又在烏龜山下的郊壇另設新窯,稱為「郊壇下官窯」。以上兩個官窯統稱「南宋官窯」。

修內司官窯:至今沒有發掘僅據曹昭《格要論》記載,「官窯宋修內司燒者土脈細潤,色青帶粉紅,濃淡不一,有蟹爪紋,紫口鐵足,色好者與汝窯類似,有黑土色謂之烏泥窯,偽者皆龍泉所燒無紋路。」

郊壇官窯:在今浙江省杭州烏龜山。上世紀50年代起作了多次發掘。發現了窯爐、窯具及瓷器碎片。

胎質:有黑灰胎和黑褐胎兩種、胎薄者施釉較厚。釉色:翠青、粉青、月白、米黃色、油灰色、釉面有開片紋,紋片較大,有冰裂紋。造型有:盤、碗、碟、洗及仿商周秦漢古銅器及玉器造型的器物。傳世品有方、圓、葵口、折沿等各式洗。瓜棱貫耳、膽式弦紋瓶。葵口花式盤、葵口圓口碗、盞托等。大部分有紫口鐵足的特徵。器物多採用支釘支燒,洗有5-8個支釘。少數器物從造型和釉色,紋片都與哥窯難以區分。官窯製品明、清御窯大量仿製,其中雍正仿品質量最好,有達到亂真的程度。

4)哥窯:產自浙江龍泉,相傳古代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二人以燒瓷謀生,而且都比較成功,然章生一燒制的瓷器更為名貴,更得到社會各界的贊賞與青睞,榜上有名,既稱哥窯,也名哥瓷。其主要特徵:胎色有黑灰、深灰、淺灰、土黃等多種色調。黑灰胎有「鐵骨」之稱。其釉為失透的薄乳濁釉,以灰青為主,還有粉青、月白、油灰、炒米黃、淺青等色。器表紋片裝飾,大小有別,有的大紋片呈現黑色,而小紋片呈現黃色,故有「金絲鐵線」之美稱。但也有純小開片紋者,紋片全部呈現黑色,世稱「百圾碎」為其綽號。傳世的哥窯器造型有:各式瓶、爐、碗、盤、洗、碟和罐等。論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質又有瓷胎與砂胎之別。

哥窯列為宋代名窯,最早的文獻記載見於明初宣德年間的《宣德鼎彝譜》一書:「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列名於宋名窯汝窯、官窯之後,鈞窯、定窯之前,可見哥窯已被當時認定為宋窯,並已列入重要的收藏對象。然而由於它的傳世之少,已是十分稀有而珍貴。更由於傳世少,稀有難得,到元末曾一度出現仿燒。如明代曹昭《格古要論》中雲:「舊哥哥窯出(指出產某地,產地待考),色青濃淡不一。也有鐵足紫口,色好者類董窯,今也少有。成群隊者,是元末新燒,土脈粗糙,色也不好。」由此可知舊哥哥窯當指宋代哥窯,而從元末已出現的仿哥窯則為新哥窯。《格古要論》沒有說明哥窯與弟窯之關系。《浙江通志》中第一次出現了章生一、章生二各主一窯場的事。哥窯生產開片瓷,弟窯生產不開片瓷的龍泉青瓷。然而自上世紀7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各大窯場進行大規模調查和發掘,沒有發現單獨生產哥窯的窯址。而釉面布滿開片的哥釉瓷是龍泉青瓷中部分窯址的一種產品,很有特點,生產作坊也不是一個獨立的瓷窯體系,後人錯誤的把它分為哥窯、弟窯兩個窯系。明清以後景德鎮有專仿哥窯的產品。

5)定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址在河北曲陽澗瓷村。曲陽宋代屬定州,故名定窯。創燒於唐,發展於宋,延續燒瓷至金、元時期。唐代始燒白瓷、黃釉器物。白釉器受邢窯影響,有玉壁底碗、注壺、瓶類等器形。宋代定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燒制碗、盤、盞、盒、壺、瓶、枕等類器物,以白釉為主,其次有黑釉、醬釉、綠釉、白釉、褐花等品種,白釉器胎白堅硬,薄胎、釉白中泛牙黃色,因覆燒而形成形成無釉的芸口,釉流有淚痕。裝飾方法有劃花、刻花、印花,紋飾題材有蓮瓣、龍鳳、牡丹、蓮池游鴨、嬰戲、鴛鴦等。北宋晚期一度為宮廷及官府燒制瓷器。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一批定窯龍紋盤、碗、既專為皇室燒造,有些器物入宮後刻「風華」、「壽華」、「禁苑」、「德壽」等宋代宮殿名稱。窯址出土白瓷標本刻有「官」、「新官」、「會稽」、「尚食局」、「五王府「等款識,顯然是為官府或某些機構而燒制。定窯黑釉,釉色黑如漆。醬釉器有內白釉外醬釉的復合釉。綠釉標本發現最少,只有碗。此外,定窯印花白瓷及覆燒方法影響一批瓷窯,如河南鶴壁、山西介休、霍縣、陽城、盂縣、平定、四川彭縣、江西景德鎮都摸仿定窯白瓷,形成以定窯為中心的定窯系。霍窯仿定產品有土定之稱;景德鎮仿定有南定之稱。明、清景德鎮仍有仿定窯的器物。




以上介紹的古代瓷器的種類你清楚了嗎?更多請持續關注。

⑹ 比較漂亮的古瓷器圖片

青花瓷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7%E0%BB%A8%B4%C9&in=31589&cl=2&cm=1&sc=0&lm=-1&pn=0&rn=1&di=485651252&ln=2000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7%E0%BB%A8%B4%C9&in=5008&cl=2&cm=1&sc=0&lm=-1&pn=10&rn=1&di=923842052&ln=2000
白瓷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0%D7%B4%C9%C5%CC&in=17074&cl=2&cm=1&sc=0&lm=-1&pn=3&rn=1&di=936938644&ln=409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0%D7%B4%C9%C5%CC&in=25168&cl=2&cm=1&sc=0&lm=-1&pn=2&rn=1&di=1089861604&ln=409
青白瓷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7%E0%B0%D7%B4%C9&in=17147&cl=2&cm=1&sc=0&lm=-1&pn=1&rn=1&di=1864493740&ln=1057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7%E0%B0%D7%B4%C9&in=17147&cl=2&cm=1&sc=0&lm=-1&pn=2&rn=1&di=1957348660&ln=1057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7%E0%B0%D7%B4%C9&in=24752&cl=2&cm=1&sc=0&lm=-1&pn=7&rn=1&di=695590441&ln=1057
老師還講過什麼瓷...對了,彩瓷
http://imgnews..com/i?ct=520093696&z=0&tn=imagenewsdetail&word=%B2%CA%B4%C9&in=22601&cl=3&lm=-1&pn=0&rn=1
http://imgnews..com/i?ct=520093696&z=0&tn=imagenewsdetail&word=%B2%CA%B4%C9&in=17624&cl=3&lm=-1&pn=2&rn=1
琺琅彩,這個我喜歡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7%A9%C0%C5%B2%CA&in=14827&cl=2&cm=1&sc=0&lm=-1&pn=13&rn=1&di=1642376420&ln=2000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7%A9%C0%C5%B2%CA&in=30206&cl=2&cm=1&sc=0&lm=-1&pn=14&rn=1&di=2502134080&ln=2000
額...好像有點亂...

⑺ 民國瓷器圖片欣賞及價格詳情

民國,對於一個中國人來說,我想大家都應該對這個時期充滿了各種好奇吧!那麼民國到底指的是哪些年呢?那就讓小編來解答吧,民國是公元1911年至1949年這一個時期,在這一時期有著歷史性的記憶和文化。同時,這個時期也是中國瓷業從鼎盛慢慢走道蕭條和衰落的年代。但如今瓷器市場上在行的專家們卻客觀的認為,民國這30多年裡其實留存下來的瓷器也不全是不好的、沒有價值的瓷器,也包含了不少的精品瓷器。那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民國瓷器的價格詳情吧!

一、民國琺琅粉彩「古月軒珍」錦地開光仕女瓶,規格:高24cm;口徑:6.6cm,估價:80,000—150,000元;

二、民國廣彩描金人物故事粉彩瓷盤,價格:1100元;

三、德化白瓷雙獅耳瓶,價格:1600元;

四、民國貓壺一對,價格:698元;

五、民國黃寶豐制底款紅綠壽紋小碗,價格:698元;

六、全手工捏制單色釉羅漢,價格:6800元;

七、粉彩花卉紋海棠碟一組,價格:3000元;

八、民國描金彩繪仙女送子佛像擺件,價格:1000元;

九、民國義茂隆造款五福紅綠壽印花小碗一組,價格:3000元;

十、民國彩繪菱形碟盤碟盅子,價格:1050元;

十一、民國餘生盛款礬紅釉描金杯老擺件,價格:880元;

十二、民國地方窯口醬釉壺酒器皿,價格:880元;

十三、民國大清雍正年制底款祭蘭釉彩繪瓷片老擺件,價格:800元;

十四、民國手繪花卉詩文碗,價格:680元;

十五、胭脂紅紅釉蓮花座香盤香插,價格:680元;

十六、民國解放初期手繪青花粉彩日本瓶,價格:600元;

十七、民國侍女人物紋粉彩繪蓋盒,價格:8000元;

十八、民國綠釉六角壺,價格:1800元;

十九、民國西洋精美鏤雕刻花銅包銀果盤,價格:8000元;

二十、民國西洋純銀老衣帽刷,價格:1000元;

大家應該都知道景德鎮的瓷器是最有出名和受人喜愛的,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來,瓷器的更新變革我們史書上都是清楚記載了。假如你是瓷器收藏家,我想你應該對民國時期的瓷器很有興趣吧?民國時期雖然不是很長,可是在那短短的三十年中,瓷器的發展卻是不敢想像。所以,在中國,瓷器在人們心目中也是頗有敬畏之意的。那麼,關於民國時期的瓷器的價格詳情介紹小編就介紹到這里啦!

⑻ 中國古代有名的瓷器

1,青花瓷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中華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

2,薄胎瓷

薄胎瓷亦稱「脫胎瓷」、「蛋殼瓷」。是江西景德鎮傳統瓷器品種中最久負盛名的特種工藝產品之一。特點是瓷胎薄如蛋殼、透光、胎質用純釉製成。是中國景德鎮傳統藝術名瓷之一。

3,雕塑瓷

雕塑瓷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雕塑而燒製成立體陶瓷的藝術品,它的製作需經模印、鋃嵌和鏤、堆、塑、雕刻等多道手工工藝操作自經高溫燒煉才能完成。

4,顏色釉瓷

顏色釉瓷是江西景德鎮傳統陶瓷燒造的珍品,其釉色可謂五彩繽紛,晶瑩奪目,被譽之為人造寶石,是瓷都四大傳統名瓷之一。

5,粉彩瓷

粉彩瓷是琺琅彩之外,清宮廷又一創燒的彩瓷。在燒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塗上顏料後用筆洗開,由於砷的乳蝕作用顏色產生粉化效果。

⑼ 古代的瓷器有哪些

古代的瓷器種類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一個就是青花瓷,非常的美麗

⑽ 各個朝代的代表性瓷器

1、唐朝越窯。

南方越窯之名,最早見於唐代,越窯瓷青瓷與唐代的飲茶風尚關系十分密切,其瓷質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飲茶者的喜愛。

2、宋朝鈞窯。

宋代五大名窯分別為:鈞窯、汝窯、官窯、 定窯、 哥窯。中國五大名窯是正式開創了燒制的實用器皿與觀賞器皿的「瓷器」時代。鈞窯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

3、元朝青花瓷。

青花瓷造型獨具特色。從製作工藝上看,此時出現了胎體厚重的巨大形體,如大罐、大瓶、大盤、大碗等。

4、明代五彩瓷器。

明代五彩瓷器經過數朝的發展,到嘉靖、萬曆時已是相當成熟,質量和數量蔚然可觀,開創了五彩瓷製作的新局面,在陶瓷史上做出了傑出貢獻。

5、清代琺琅彩瓷

清代琺琅彩瓷的特點是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艷靚麗,畫工精緻。製作琺琅彩瓷極度費工,乾隆以後就銷聲匿跡了。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瓷器圖片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件衣服圖片 瀏覽:463
為什麼word轉為pdf的圖片不清晰 瀏覽:491
男生帥哥卡通圖片 瀏覽:361
可愛手繪美甲圖片卡通 瀏覽:113
飯館餐桌圖片及價格 瀏覽:428
word檔案如何用形狀剪切圖片 瀏覽:525
秀米怎麼動態圖片 瀏覽:685
可愛女孩圖片超萌 瀏覽:487
素描瓶子圖片大全簡單漂亮 瀏覽:90
女生玉米須夾操作圖片 瀏覽:704
男生溫暖卡通圖片 瀏覽:299
男生夢想衣櫃圖片 瀏覽:523
女孩毛衣背心圖片 瀏覽:991
word如何批次縮小圖片 瀏覽:64
本命牛年頭像圖片女可愛 瀏覽:477
可愛二尾妖狐真人圖片 瀏覽:773
淘寶文字水印圖片水印 瀏覽:823
婆媳帶文字圖片大全 瀏覽:15
word圖片嵌入型圖片看不見 瀏覽:171
粉色背景的文字圖片 瀏覽: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