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青島瑞典式建築在哪裡
公主樓:位於居庸關路10號,建於上世紀30年代,丹麥式建築風格別墅。青島天主教堂:位於浙江路15號,始建於1932年,是青島最大的哥特式建築。
⑵ 青島有什麼著名的建築
青島是一座非常美麗的濱海城市。青島的旅遊資源也非常豐富,著名的建築是很多的。青島火車站就是一座非常有代表性的建築。還有棧橋。五四廣場上的五月的風雕塑也是很有名的。海上第一名山嶗山的太清宮、華嚴寺都是很有名的建築。
⑶ 公主樓的來歷
公主樓的來歷:
在1929年的時候,丹麥的一位王子乘坐著菲歐尼亞好豪華游輪來到了青島觀光旅遊,當這位王子來到湛山海濱的時候,被八大關美麗的海濱景色所吸引。
到了1931年,丹麥王國在青島設立了領事館,並且任命趙亨生為第一任的領事館領事,丹麥王子知道了以後就委託他在八大關海濱購買土地。
並且按照安徒生童話當中的意境設計和建造出了這座具有丹麥古典特色的建築,准備把它作為送給丹麥公主的禮物,雖然到最後丹麥公主沒有來青島,但是公主樓的名字卻不脛而走,廣為流傳。
(3)青島公主樓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雖然公主沒有來到公主樓,但是公主的公僕倒是來了好幾個,解放後,彭真、谷牧、孔從周、賀敬之都先後來此下榻過,不妙的是1989年,公主樓被一場火災燒得面目全非。
2014年初,為讓這座歷史老建築煥發新生,青島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委託八大關賓館,對公主樓進行升級改造,准備把她打造成一旅遊景點。
這件事驚動了丹麥安徒生博物館,他們派出建築和文化專家,現場指導公主樓的維護、升級,假戲真做,為公主樓增添了許多新的丹麥元素。
在一層是候客廳、公主餐廳和配餐間。中央擺放的餐桌和餐椅是從傢具收藏者那裡收購的,餐桌上方的吊燈源於丹麥的皇家度假別墅,體現出丹麥人謙遜朴實、別致實用的設計理念。
配餐間有表現安徒生12個童話故事的繪圖盤和1個手繪藍色盤,藍色盤中的圖案是 「偉別克」磨坊,磨坊以水為動力,代表了一個世紀工業技術發展的里程碑。
在一樓的過道,擺有丹麥王國王室家族照片。照片顯示瑪格麗特公主是瑞典王子的長女,出生於1899年6月25日。
她的丈夫阿克瑟王子,比公主大11歲。阿克瑟對帆船興趣濃厚,他還是世界上第一位獲得飛行員證書的王室成員,1958年成為丹麥皇家海軍上將。
二層是卧房、陽台和起居室。主卧房南面面朝大海,西面樓下是公主花園,據了解,瑪格麗特公主非常喜歡讀書。
清晨太陽升起的時候,公主身穿中國絲綢睡袍,坐到陽台那把歐式搖椅上,手捧《海的女兒》,伴隨著習習海風緩緩搖曳,聆聽朵朵浪花輕輕拍岸。
起居室是參照丹麥現存的王室舊官邸布置的,中間擺放了一張復原的老式橋牌桌,上面的隔幔是用錦緞做的,上面綉著的是丹麥王室家族徽章。
根據《王儲出訪東方日記》得知,在赴東方的旅途當中,瑪格麗特公主在船上除了參加化裝舞會和唱歌外,還跟丈夫和另外兩位王子學會了打橋牌。
三樓有處鞋作坊,完全按照丹麥安徒生博物館鞋作坊仿製而成,另外,別墅的書櫥中擺放著從丹麥和世界各地收集來的有關丹麥歷史、人文、地理書籍。
以及安徒生童話故事的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的版本。樓下的綠蔭里,留心的人會發現很多與安徒生童話有關的雕塑另外,庭院友誼樹、茶花、紅楓樹、公主花園、酒吧,都能讓你體味一下丹麥王室家中的悠閑和美食。
⑷ 求青島八大關公主樓導游詞一份
關於八大關風景區內「公主樓」的歷史一直缺乏確鑿的史料證明。多年以來,對於這座建築,包括一些資深的文史專家,都認為今居庸關路上的公主樓建成於1930年代,與1929年丹麥王子的一次青島之行有關,由此形成了丹麥公主樓的美麗傳說。這一說法幾乎統治了青島所有的旅遊指南、網站景點介紹,就連2006年中國國家地理評出的全國十大最美城區也不例外,似乎這座漂亮的別墅建築千真萬確是為丹麥公主蒞青而建。但遺憾的是,至今居然沒有隻言片語的原始材料可以證明它的建造與丹麥公主有關。「公主樓」這一浪漫的傳說,可能是因為檔案資料的匱乏,人們賦予它一種美麗的想像。
今天隨著檔案的開放,一些建築撩開了真實的面紗。1929年,青島市政府在規劃八大關時,開始就想把它做成一個精品,制定了嚴格的建築措施,目的就是向外國人證明國人的自治能力。公主樓所在位置當時被標為居庸關路12號。藍圖出台之後,青島市政當局依次舉行了幾次土地公開拍賣,當時稱為「放租」。公主樓地塊掛牌拍賣期是1932年7月,屬特別建築區域公地的第三次競租。從當時地塊圖來看,土地標注面積是12.368畝,為八等地,起租價為每畝59元,經過幾輪競價後,來自浙江的商人孫天目,以高出起價約6倍的價錢拿下了這塊地,巧合的是毗鄰的11號地塊則花落一位名叫孫麗華的人,並且她登記的地址和擔保人居然與孫天目毫無二致,兩人的關系則無從考究。
公主樓的業主是誰?有人說是丹麥駐青領事趙亨生,但新開放的檔案卻顯示,這座建築的業主另有其人。孫天目領地後,並未按時開工建築。按照當時建築法規,領租3個月內,必須進行建築,否則政府就要收回土地。孫天目在向青島市財政局提交建築延期的申請中說:「竊商競租到居庸關路12號公地,理合如期興工而利建設,當以缺乏工事用水,驟即興工大感困難,不無遲緩。現正趕辦繪具圖說,以便提出建築。竊以地居特別之區域,自當詳細規劃以期美術上之觀瞻而策萬全之堅固,不無相當時日,為此仰懇鈞局鑒核下情,准予展期至來年春間再行興工,以維工艱而重建設。」財政局予以批准,可以延期至1934年2月底。此後,又延至1935年8月底。至於該建築究竟何時動工,再無下文。孫天目何時將該地轉租,檔案也沒有確切記載,只能依靠土地流轉登記檔案來推測。據後來檔案記載,至晚在1940年9月之前,孫天目已將此地塊轉讓給一個外國人——薩德。以當時之制度,外國人在青島領租土地受到很大限制(最長30年),應該是孫天目代表薩德領租到該地塊。薩德究系何人?其國籍如何?因沒記錄,無從知道。但從他在該年9月提交的伐樹建房申請,可提取一些信息,如薩德登記的住址是棲霞路5號,這正是法國駐青島領事館的地址。薩德領地,尤力甫為其擔保,從中可以推斷,薩德與尤力甫關系很不一般。
對於公主樓的設計者是誰?一直是未知數。依據最新發現的檔案,其設計者是W•G.•尤力甫。據檔案記載,W•G.•尤力甫是三四十年代青島最著名的建築師,在1948年離開青島之前,尤力甫至少設計了400餘棟建築。就是這樣一位設計師,由於種種原因,幾乎成為青島建築史上的失蹤者,最近才因其遠在澳大利亞的侄子提供的信息才映入今人的視野。
1905年,W•G.•尤力甫出生於俄國,後入一專門工業學院學習工業建築設計。1924年底隨其母尤力耶娃來青,投奔時任法國駐青代理領事的舅舅亞歷山大•塔塔利諾夫。尤力甫先就職於青島雙福工程事務所,1928年12月起,出任青島德記建築行技師(設計工程師)。8年間,他設計的百餘座大小別墅、商工業建築遍布島城各個區域,其中不乏一些優秀的建築作品。這些歷練,都成為他後來獨立從業的資本。1935年德記公司歇業後,尤力甫即開設了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1949年,尤力甫遷居美國。
從資料來看,位於棲霞路5號的尤力甫建築行是當時青島最有實力的個人事務所之一,全行員工11人,他的弟弟E•G.•.尤力甫擔任辦公室主任。到30年代中期,W•G.•尤力甫已成為島城著名的建築師之一,他為青島設計了上百棟建築,尤以擅長設計單體住宅,八大關很多別墅建築出自其手。1938年日本第二次佔領青島後,建築業日益蕭條,許多建築師事務所經營慘淡或關門停業。唯有尤力甫的事務所是個例外,就因他的舅舅是法國駐青領事,依靠這層關系,在日漸蕭條的建築市場上,獲得相當數量的設計訂單。1940年9月,W•G.•尤力甫給薩德作租地擔保,並為其設計了這座建築。至今,尤力甫設計的建築圖紙還完好地保存在青島市檔案館里,他不僅設計了建築主體,還包括側旁的輔助二層建築——傭人和汽車用房,遺憾的是,這座輔助建築面目已改。
⑸ 被稱為萬國建築博物館的城區是哪裡景色怎麼樣
中國的旅遊資源,歷來豐富;除了三山五嶽,五湖四海這樣的自然風光,中國的地大物博也了風格不一、各具特色的城市,城市旅遊也擁有一大批擁躉。《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曾評選“中國最美的地方”,其中青島八大關入選“中國最美城區”。
⑹ 公主樓的介紹
公主樓坐落於居庸關路101號,小樓由一座尖塔與不規則斜頂屋組成,南部有方型平台;就像是童話故事中的常有的模樣,精巧可愛。公主樓建造於20世紀三十年代中期,佔地近千平方米,建築面積721.98平方米。據說此樓是當時駐青島丹麥總領事為丹麥公主建築的別墅,准備丹麥公主來青島避暑時居住,實際上丹麥公主並沒有來過,但「公主樓」的名字卻傳開了。
⑺ 青島八大關別墅都曾是哪些名人住過具體位置在哪
花石樓 位於黃海路18號,建於1931年,歐洲古堡式建築,十分精美。解放後,黨和國家領導人董必武、陳毅曾住過此樓。陳毅在
此寫下長詩《初游青島》。
山海關路5號 系一座具現代風格的日本式建築,建於1934年。解放後,黨和領導人鄧小平、譚震林及許多中外賓客曾在此下榻。
山海關路1號 是一座鄉村別墅式建築。解放後,黨和國家領導人葉劍英、粟裕和藝術大師劉海粟等來青時曾在此下榻。
山海關9號是一座美國式建築,曾是美國第七艦隊司令柯克上將的宅邸,後為美國西太平洋艦隊司令白吉爾居住。解放後,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萬里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在此居住。
山海關17號是一座日本式建築。解放後,彭德懷、劉伯承、賀龍、羅榮桓、徐向前等共和國的元帥曾在此休養,因而被稱為「元帥樓」。
太平角一路1號是一座西班牙建築,是八大關別墅區最美的建築之一。因解放後朱德先後兩次在此別墅下榻,由此被稱為「朱德別墅」。
公主樓位於居庸關路16號,是一座丹麥式建築。本世紀20年代丹麥一王子游歷青島,見此處景色宜人,遂令其領事在此建造了這座丹麥風格的建築,准備請丹麥公主來青消遣避暑,故得名「公主樓」。
宋家花園位於居庸關路14號,是一座美國式民居建築。電視連續劇《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在美國生活的外景地,選擇這里進行拍攝,故被稱為「宋家花園」。
居庸關路11號是一座日本現代仿歐式建築,曾作為紀實性影片《風流女諜》中日本間諜川島芳子在日本的家外景地。解放後,陳雲、彭真、徐向前、羅瑞卿、劉亞樓等曾在這里住過。
更多詳情,請網路「青島別墅經紀人」
感覺滿意請給個好評,謝謝
⑻ 公主樓是什麼
公主樓(居庸關路*號)是一座典型的丹麥建築。始建於ZO世紀三十年代,建築面積721.98平方米。建築外形是由一座高聳的尖塔和不規則的斜頂屋面組成,通體綠色,在朝陽面設計了一個寬敞的方型平台。整個建築造型別致,風格獨特,是八大關又一處美麗的建築。沿著磚鋪的小徑,跨過花園式的庭院進入樓內,宛如走進了安徒生童話中的王宮,這就是被人們稱為「公主樓」的最吸引人的地方。
關於公主樓的來歷,還有一段美麗的故事。據說在1929年,有一位丹麥王國的王子乘坐「菲歐尼亞」號豪華客輪來青島游覽觀光。當他來到湛山海濱時,深為八大關美麗的海濱風光所吸引。1931年,丹麥王國在青島設立了領事館,首任領事叫趙亨生。丹麥王子遂委託趙亨生在八大關海濱購置土地,按照安徒生童話中的意境設計建造了這座丹麥古典式建築,准備將其作為禮物贈送給丹麥公主。雖然丹麥公主最終沒有來過青島,但「公主樓」的名字仍不徑而走,廣為傳播。
⑼ 去青島八大關玩,
八大關是指以長城八個關口命名的八條馬路(現已增為十條),碧桃,春季開花;紫薇,夏天盛開;五角楓,秋季霜染楓紅;雪松,四季常青;海棠……西南角則綠柏夾道,惹醉了不少情侶在此纏綿徘徊如此童話般浪漫的境地,新人、攝影愛好者、懷舊之人等怎會錯過。
方法/步驟
1
先來說一下如何去八大關吧!
交通
乘26、26夜班車、31環線、202環線、206環線、223、228、231環線、304、311、311專、312、312區間、316、317、321、370、468、501、604環線、605、605大站快車等公交車在武勝關路站下車步行可達
6
再為大家補充一下,
八條路的梗
許多人認為八大關就是八條路,實際上,做為一個相對完整並且受到保護的街區,除了以中國著名的10個關隘命名的10條道路(韶關路、寧武關路、紫荊關路、武勝關路、嘉峪關路、函谷關路、正陽關路、臨淮關路、居庸關路、山海關路)之外,八大關還包括了榮成路、正陽關一支路、正陽關二支路、正陽關三支路、黃海路等在內的其他多條道路。八大關,泛稱而已。
⑽ 丹麥式住宅建築的特點
丹麥潮:看丹麥建築
(圖一)
卜晶瑋
6月8日至6月25日,為慶祝中國和丹麥建交50周年,在中國革命博物館舉辦的「丹麥潮———丹麥現代設計藝術展」,展出了31項建築方案和50多件設計作品。這個展覽從4月上旬開始在廣州、上海分別展出,吸引了很多觀眾。人們從這些展覽的建築方案和設計中了解了丹麥的文化,也更為心動地發現:藝術與功能完美結合,建築設計已經逐漸走入了人類的日常生活。
丹麥的建築和設計獨具特色,在其他國家很難見到。這些特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它們是自然地理環境、氣候和自然資源的結果,同樣也與歷史、文化和傳統息息相關。丹麥的建築與設計既深深植根於個人本位的原則,又充分地體現出開放豁達、實事求是的社區精神。所有這些特點表現在建築當中,有時彼此重合,有時互相矛盾,在個別場合甚至也許是不相容的。
「丹麥潮」,是一種文化,它在近一個世紀中已經將精雕細做的物質變成了社會所需,不光體現特殊的美學、藝術性原則,而且也成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並不是說一個國家要清除掉所有劣質、難看、功能很差的建築物。在丹麥,公眾意識已經充分認識到功能化的恰當設計是當代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健康、教育、福利等同樣重要。
本次「丹麥潮———丹麥現代設計藝術展」中的31項建築方案在最近幾年中大抵已經被選用。這些成果都是典型的丹麥式建築和設計。另一方面,它們又因獨到的、純粹的質量優勢而自成一體。更重要的,還是它們具有丹麥建築與設計文化的傳統印記。我們看到的這些建築代表了丹麥這個北歐小國的文化精華。這些建築滿足了不同階層人的需求和習俗;在技術工藝方面,精中求細;創新的意識使設計者敢於打破國家與專業的界限,不斷創造出新的表現手法和形式;另外地方情感又使設計者注重依據當地環境,決定採光和使用當地材料。鑒於這些顯著特點,丹麥社會使個人生活的理想———社區環境的和諧,得到了滿足。
融精緻於堅固
■獨家別墅
這是一棟設計安排十分緊湊的樓房,樓房的窗戶是根據不同房間的律動光亮度與樓房正面的清晰度之間的相互影響,來按比例安置的,廚房和起居室在樓下一層,從那兒可直接到深幽的後院。(見圖一)
地中海風情
■「坎菲利茲」伍重私人別墅
雍·伍重(悉尼歌劇院的設計者)。設計時完全使用了當地的材料,全部工程由當地技工施工建築,設計中特別考慮到了這個地中海島嶼上的手工藝傳統。從別墅的露台可以觀賞從斜坡到海洋的美景,非常適合怡養性情。輪廓鮮明,富於鄉村風情;建築師告訴我們,做到這些,其實非常簡單。(見圖二)
太陽是衡量設計的尺度
■住宅開發區
在丹麥陽光照射永遠不充足。這33棟樓房是一個研究開發多年的國際項目,目的是設計建造一種新型的基於充分利用太陽能、最低限度消耗能源的民用住宅。建築方案設計了多種不同幾何體和交叉部分,建築材料和比例使其有整體統一文化的觀感。在單間公寓里,普通光和太陽光射入公寓內中央的一個從上到下的兩居空間,使其不斷地受到普通光線和太陽光的直射。(見圖三)
寓變化於統一
■辦公樓
這座辦公樓表明,出色的建築能夠給一家公司強有力的形象。兩座人形建築環繞著頂部採光的玻璃走廊,四通八達。不規則形的餐廳穿過這個緊湊的結構,環繞在庭院池塘的周圍。與牆面完全平齊的窗戶與磚石的粗糙形成對比。室內裝滿精心布置了光與影的變幻,其整體方案,堪稱北歐新現代主義的傑作。(見圖四)
(圖二)
(圖三)
(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