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海陸空三軍軍旗是什麼樣的
圖中從左側開始第一列分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旗、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旗;第二列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旗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軍旗。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旗旗面上半部保持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的基本樣式,正紅色旗面,上有金黃色五角星和「八一」字樣;下半部為草綠色旗面,象徵祖國美麗、富饒的綠色大地。陸軍軍旗表示:陸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領土安全而英勇戰斗,所向無敵。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旗旗面上半部保持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的基本樣式,正紅色旗面,上有金黃色五角星和「八一」字樣;旗面下半部為橫向的海藍色和白色條紋相間。海軍軍旗表示:海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萬裏海疆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旗旗面上半部保持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的基本樣式,正紅色旗面,上有金黃色五角星和「八一」字樣;旗面下半部為天藍色,象徵遼闊的天空。空軍軍旗表示:空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神聖領空展翅翱翔、搏擊長空。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軍旗旗面上半部保持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的基本樣式,正紅色旗面,上有金黃色五角星和「八一」字樣;旗面下半部為金黃色,象徵神劍升空的火焰。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旗上半部保持八一軍旗樣式,寓意武警部隊誕生於人民軍隊的搖籃,傳承著紅色基因,表示武警部隊是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下半部鑲嵌三個深橄欖綠條,代表武警部隊擔負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海上維權執法、防衛作戰三類主要任務及力量構成。
(1)解放軍儀仗隊軍徽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標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榮譽的象徵,它激勵全體指戰員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捍衛祖國的神聖領土和尊嚴。
圖案為紅底色,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靠旗桿上方為金黃色五角星及『八一』兩字,表示中國共產黨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以來,經過長期奮斗,正以其燦爛的星光,普照著全國。
全軍指戰員自覺尊重和保衛自己的軍旗,戰時如由於部隊怯懦而丟失軍旗者,該部指揮員應受到軍紀懲處。
軍旗,譽稱「軍魂」,既是領軍的旗幟,也是國家武裝力量的象徵。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旗是在革命戰爭時期產生和逐步定型的。 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但起義部隊打的是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
1927年9月初,為籌備秋收起義,剛成立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奉命研製了起義的旗幟樣式:旗幅為紅色,象徵革命;中央為白色五角星,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星內嵌交叉的鐮刀斧頭,表示工農大眾緊密團結;靠旗桿一側旗幅的白布條上豎寫「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 9月11日,該師指戰員高舉鮮紅庄嚴的軍旗,舉行了著名的秋收起義。
它激勵全體指戰員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黨,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捍衛祖國的神聖領土和尊嚴。
參考鏈接:
網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
『貳』 為何中國各軍種都有自己的旗幟
據微信號「國防部發布」1月10日消息,中央軍委決定授予武警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旗」,是為了更好地激勵武警部隊官兵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武警部隊旗的寓意:武警部隊旗上半部保持八一軍旗樣式,寓意武警部隊誕生於人民軍隊的搖籃,傳承著紅色基因,表示武警部隊是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下半部鑲嵌三個深橄欖綠條,代表武警部隊擔負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海上維權執法、防衛作戰三類主要任務及力量構成。我們知道,軍旗是軍隊榮譽、勇敢和統一指揮的象徵,其意義十分重大。
圖片為解放軍軍旗和各兵種軍旗示意圖。
上圖從左側開始第一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旗、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旗;第二列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旗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軍旗等。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人民解放軍與外軍交往的增多,軍事外交層級的擴大與深入,在迎接外軍軍種領導人的司禮過程中,迫切需要相對應的軍種軍旗。沒有軍種軍旗,在對外軍軍種將領的司禮活動中,便會顯得極為不協調,以八一軍旗顯得規格高,以國旗代又不適合,如何體現對等原則需要積極借鑒國外經驗,其美國為例子,美軍儀仗隊(Joint Services Honor Guard)為例子,其最高規格儀仗隊里的護旗隊(The Joint Armed Forces Color Guard JAFCG,聯合軍事力量護旗隊),從左側至右包括一名舉國旗的隊長,五名舉軍種旗的隊員和兩名持槍護衛,一共八人,這五面軍種旗包括美國陸軍旗、美國海軍陸戰隊旗、美國海軍旗、美國空軍旗和美國海岸警衛隊旗,其正規化、專業化值得學習。
因此,從研究和制定人民解放軍軍種軍旗成為適應軍事外交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成為進一步推動軍隊正規化建設,完善軍旗系列化的需要。1992年9月5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公布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執行司禮任務時使用的陸軍、海軍、空軍軍旗式樣。按「黃金分割」設計原則,陸軍、海軍、空軍軍旗旗幅的上半部(占旗面的5/8)均保持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基本樣式,下半部(占旗面的3/8)區分軍種:陸軍為草綠色,象徵綠色的大地,表示陸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領土安全而英勇奮斗,所向無敵;海軍為藍白條相間,象徵大海與海浪,表示人民海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為保衛社會主義主義祖國的萬裏海疆而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空軍為天藍色,象徵藍天,表示人民空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神聖領空不可侵儀犯而展翅翱翔,搏擊長空,而火箭軍軍旗下半部分為火焰黃旗面,象徵神劍升空的火焰。
據了解,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產生和逐步定型的,經歷了從工農革命軍軍旗、中國工農紅軍軍旗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旗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國工農紅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軍旗有幾種樣式,主要有「三零式」「三三式」兩種軍旗,在長征途中使用的主要是「三三式」軍旗。1930年4月,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關於紅軍各級軍旗的規定令》:「各級軍旗一律用五角星紅旗,星內排列鐮刀斧頭之國際徽,旗用大紅色旗,中央為五角星,五角星為白色,中為鐮刀斧頭交叉排列,鐮刀斧頭用黑色,旗之右邊鑲白布長條書寫番號。」
紅軍軍旗示意圖。
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頒布命令公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及軍徽樣式」,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為紅底,上綴金黃色的五角星及『八一』兩字,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誕生以來,經過長期的奮斗,正以其燦爛的星光,普照全國。」,「八一」軍旗的誕生,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此後,它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象徵,也成為國家主權的象徵之一。
熱門影視劇《大秦帝國》中的黑色秦軍旗。
軍事專家雷澤告訴記者,旗幟在軍事活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軍旗的國家之一,一般史學界認為其歷史可以上溯到夏朝中後期至商代前期。不過也有「黃帝振兵,制陣法,設五旗五麾。」的記載,由此可見在我國早期歷史時代就已經將旗幟作為戰爭的一種重要工具。隨著古代戰爭技術和能力的發展,中國古軍旗如林如雲,蔚為大觀,特別是在沒有現代通訊設備的先秦時期,軍旗在發號施令、調遣軍隊、指揮軍隊時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據《周禮》記載,先秦軍旗主要有九種。「日月為常,交龍為?紓?ú??梗?硬??錚?芑⑽?歟?聆牢???晟呶?恚?????鯰鷂?骸!倍?遙?泄?糯?木?旎褂欣褚羌漓氳淖饔茫?庥胂執??斕南笳饜宰饔檬僑?娌煌?摹?/p>
北宋大駕鹵簿圖書中的金吾纛?鍥臁?/p>
到了宋代,軍旗使用的范圍進一步拓展,軍旗的功能在承襲前代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不僅發揮了鼓舞士氣、穩定軍心、標表定位、傳遞信息、指示、指揮作戰的功能,而且針對利用旗幟提出的作戰策略的弱點提出了反旗幟之法,此外,宋人根據旗幟的標表定位功能制定的相關的應敵、作戰、迷惑敵人的策略,軍事專家告訴記者,古代戰爭的殘酷性使得將士通過祭祀旗幟來緩解心理壓力。在宋代軍事活動中,將祭旗提到了比以往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出征時舉行的?祭和軍中特殊情況下的祭祀,起到鼓舞士氣、穩定軍心的作用。到了現代,我國最早的海軍旗例如清代末年的「飛龍戲珠」旗。
『叄』 誰知道解放軍軍銜的制度和標志,還有軍服的標志
解放軍軍銜制度
一、現役軍官軍銜共設三等十級:
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海軍、空軍軍官的軍銜分別冠以「海軍」、「空軍」字樣;
專業技術軍官的軍銜冠以「專業技術字樣」。
二、士兵軍銜按兵役性質分為:
志願兵役制士兵軍銜(六級士官、五級士官、四級士官、三級士官、
二級士官、一級士官)
和義務兵役制士兵軍銜(上等兵、列兵)。
士兵軍銜按等級分為:
高級士官(六級士官、五級士官)、
中級士官(四級士官、三級士官)、
初級士官(二級士官、一級士官)、
兵(上等兵、列兵)。
士兵軍銜中,六級士官為最高軍銜,列兵為最低軍銜。海軍、空軍士兵的軍銜分別冠以「海軍」、「空軍」字樣。
軍事、政治、後勤軍官實行下列職務等級編制軍銜:
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總政治部主任:上將;
正大軍區職:上將、中將;
副大軍區職:中將、少將;
正軍職:少將、中將;
副軍職:少將、大校;
正師職:大校、少將;
副師職(正旅職):上校、大校;
正團職(副旅職):上校、中校;
副團職:中校、少校;
正營職:少校、中校;
副營職:上尉、少校;
正連職:上尉、中尉;
副連職:中尉、上尉;
排職:少尉、中尉。
專業技術軍官實行下列職務等級編制軍銜:
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中將至少校;
中級專業技術職務:大校至上尉;
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中校至少尉。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銜圖樣
臂章
『肆』 中國空軍軍徽及標志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自成立以來,就設計了獨特的識別標志。幾十年來,空軍識別標志不斷調整改進,豐富完善,反映了人民空軍成長壯大的歷程。本文就帶您認識一下人民空軍的主要識別標志。
空軍軍徽
1949年3月17日,中央軍委根據當時的形勢和任務,決定成立軍委航空局,作為籌建人民空軍的領導機構。
這一年的6月15日,中央軍委頒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樣式。在7月間一次軍委辦公會議上,確定了為即將成立的人民空軍設計軍徽、機徽和服裝。朱總司令指示,設計軍種標志和服裝時,要根據各軍種的特性,有所區別。軍委航空局指定由航空局作戰教育處處長方槐牽頭,負責組成設計組。
為設計出人民空軍的軍徽、機徽,設計組到處收集各國空軍的標志樣品,對當時所能找到的制式樣品都進行了研究。9月製成樣品後,報劉亞樓和航空局領導審評。在報經中央軍委批准後,於1949年10月1日開始實行。
人民空軍的軍徽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紅星軍徽的基礎上,配以雄鷹的雙翼,它標志著人民空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部分,是在陸軍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雙翼象徵著人民空軍的英勇果敢,為捍衛祖國領空安全而翱翔無阻。當時制定的人民空軍的軍徽沿用至今,已成為人民空軍光榮的象徵。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徽
空軍軍旗
自1949年11月11日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式作為一個軍種成立後,並沒有自己單獨的軍種旗,而是使用全軍統一的「八一」軍旗。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軍對外軍事交往的增多,在迎接外軍軍種領導人的儀式中,都是使用八一軍旗,規格偏高,而以國旗代也不合適。這就迫切需要有相應的軍種軍旗。1991年5月中央軍委常委會提出要盡快研究、設計出人民解放軍陸海空的軍種軍旗,結束我軍沒有軍種軍旗的歷史,使我軍軍旗系列化。經過有關部門和專家的論證,確定在原八一軍旗的基礎上,分別研製陸海空三軍軍種軍旗,經先後審查旗面設計樣品14次,其中軍委常委會審查三次之後,於1992年9月5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公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使用的陸軍、海軍、空軍軍旗樣式。新式軍種軍旗10月1日起正式由儀仗隊啟用。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旗,旗面上半部(旗面的八分之五)保持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的基本樣式,正紅色旗面,靠旗桿上部有金黃色五角星和「八一」字樣;下半部(旗面的八分之三)為天藍色,象徵遼闊的天空,表示人民空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領空神聖不可侵犯而展翅翱翔。
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旗
飄揚的空軍軍旗
空軍機徽
1949年7月,軍委航空局受命設計人民空軍的軍徽、機徽和服裝,指定由航空局作戰教育處處長方槐牽頭,負責組成設計組。設計機徽的任務具體由華北軍區航空處航行科科長李裕承擔。李裕參考了東北老航校機徽,把原老航校機徽五角星中間的「中」字,改為「八一」,與軍徽接近;嵌有「八一」的紅底黃邊五角星兩邊,保留了帶羽翼的設計,但過去用的飛禽羽翼不夠庄嚴,就把它抽象化,改成紅底黃邊的幾何圖形。
在設計過程中,得到設計組組長方槐等人的大力支持。初稿經軍委航空局局長常乾坤和政委王弼審定後,上報中央軍委。人民空軍的機徽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紅星軍徽的基礎上。兩邊配以鑲有金黃色邊緣的紅帶,它標志著人民空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部分,是在陸軍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象徵著空軍在祖國大地上奮飛的雄姿。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機徽
劉亞樓看後向設計組提出:空軍是新建立的一個軍種,是在陸軍的基礎上開始建立的,還很弱小,不要太露鋒芒;機徽有和美機相同之處等。方槐向他及局領導說明:我機是紅五星、星中有中文「八一」字樣,美機是白五星,在星左右代表機翼的「帶」,我機是紅帶金色邊,美機是藍色,完全可以區別。與蘇機也有區別,蘇機是紅五星,沒有其他配襯。劉亞樓聽完後表示認可,表示同意上報軍委。在一次軍委辦公會上,朱德總司令、聶榮臻代總長親自觀審了人民空軍的軍徽、帽徽、機徽圖案,當即批准使用。1949年9月中央軍委專門發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機徽說明》,對機徽的圖案和標繪位置作了規范:機徽五星邊框、兩翼邊框、「八一」兩字均為金黃色,五星和兩翼內部均為紅色,機徽可設置在垂尾兩側和左右上下翼面。
這個飛機機徽自開國大典受閱飛行起至今,一直沿用於人民空軍、海軍和陸軍航空兵的飛機上。
『伍』 人民解放軍軍徽的圖片及代表意義
象徵軍隊的標志之一。有些國家的軍隊各軍種都有自己的軍徽。把具有一定意義的圖案製作成徽章作為某一軍事集團的象徵和軍事首領的標志在古代已有之。公元前5世紀,歐洲一些國家的軍隊中出現裝飾有神祇和動物小雕像或刻繪著特殊象徵性圖案(公牛、貓頭鷹和互握的手等)圓盤的矛和桿。同時,還出現了軍事首長、高級官員的個人標志。10世紀一13世紀,西歐騎士的盔甲和旗幟上出現了區分穿戴這樣甲胄的騎士的貴族家族紋章,這是紋章主人力量、勇敢、敏捷和機智的象徵。之後,軍旅中的徽章不斷發展,逐漸發展成象徵軍隊或建制部隊的標志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是 1949年 6月 15日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頒布啟用的,樣式為鑲有金黃色邊的五角紅星,中嵌金黃色「八一」兩字,亦稱「八一」軍徽。紅星象徵中國人民獲得解放;紅色為革命的顏色,亦為我國人民習為喜慶的顏色;「八一」表示 1927年 8月 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之日。1951年 2月 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頒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中,曾附錄了陸軍軍徽、海軍軍徽和空軍軍徽樣式。陸軍軍徽亦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海、空軍的軍徽以「八一」為主體,表示海、空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部分,是在陸軍的基礎上發展壯大起來的。海軍軍徽為藏藍色底,襯以銀灰色鐵錨,藍色襯底象徵廣闊的海洋,鐵錨代表艦艇,象徵海軍。空軍軍徽襯以金黃色飛鷹兩翼,象徵人民空軍英勇果敢,飛行無阻,並堅決負起捍衛祖國的光榮任務。1949年 6月至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曾用作帽徽。1990年 6月,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重新附錄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圖樣,並對軍徽的使用作了明確規定:軍徽可按比例放大或縮小,用於舉行典禮、檢閱、軍人宣誓、隆重集會等時機(懸掛於主席台中央)或臂章、獎狀、車輛、艦艇、飛機、重要建築物上,禁止用於商業廣告和有礙於軍徽庄嚴的場合或裝飾品上。
『陸』 中國建軍以來共有幾種制式軍服分別是什麼
7種。
1,中山裝八角帽
1928年紅軍利用戰場繳獲的幾架縫紉機在江西寧岡挑寮村的一座破廟里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所被裝廠,也就是說,這時起紅軍才開始有了自己的制式服裝。這一時期紅軍的服裝樣式是用粗布做成的灰色中山裝、八角帽,綴以布質的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
2,五零式
按陸、海、空三軍幹部、戰士區分。陸海空三軍幹部夏服均用棉平布製作,以服裝顏色、大檐帽帽徽圖飾區分軍種。全軍幹部、戰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陸軍幹部夏服有兩個上挖袋,褲子為西式褲,設有後槍袋。海空軍幹部夏服有四個挖袋。海軍幹部設有上白下藍和全藍服兩種。
3,五五式
55式軍銜服裝分禮服和常服兩類,首次突破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禮服配發校以上軍官,在重大禮儀場合和出國訪問時著穿,同時還設有海軍艦艇尉官禮服和水兵禮服,以及軍樂團、儀仗隊、文工團、體工隊禮服。軍官禮了配白襯衣,系藏青色領帶。
4,六五式
1965年,我軍取消軍銜制,隨即廢止55式軍銜服裝,全軍幹部、戰士一律戴解放帽,佩帶紅五星帽徽和全紅領章。
由於受"左"的思想的干擾,部隊在1965年6月1日取消了軍銜制。軍銜服裝隨即廢止,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綴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樣式與55式常服相同。
5,八五式
1984年1月,中央軍委批准了軍服改革方案,並於1985年裝備部隊,定名為85式軍服。85式軍服仍然沿用55式軍服樣式。僅解放帽改為大檐帽,佩帶圓形「八一」紅五星帽徽和軍種肩領章。
6,八七式
系列服裝分禮服、常服、作訓服三類。
禮服是軍官在重大慶典和重要外事活動時著穿的制式服裝。分夏禮服和冬禮服兩種。禮服為西服式。配白襯衣,系藏青色領帶,按不同顏色和褲中縫牙線的顏色區分軍種。
7,零七式
標志服飾主體圖案,以「八一」軍徽、長城、盾牌、鋼槍、飛翅、鐵錨為主,象徵人民軍隊是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鋼鐵長城,體現全軍官兵獻身國防的堅強意志和勇往直前的戰斗精神。
(6)解放軍儀仗隊軍徽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工農紅軍初期的服裝主要靠自製或從敵人手中繳獲而解決,沒有統一的樣式。紅軍製作軍服的材料來源:一是從城裡買來;二是把打土豪沒收來的衣服和布料加以改裝。
紅軍軍裝和小八角帽的設計者是山西省榆次市西赫村人趙品三,他是榆次最早的黨員之一。
第3次反「圍剿」後,趙品三調到中央紅軍學校任俱樂部主任,時任中革軍委總參謀長、瑞金衛戍區司令、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的劉伯承,有感於紅校學員著裝的雜亂,把設計軍服的任務交給了他。趙品三開始時仿照蘇聯紅軍軍服樣式設計,上衣是緊口套頭的,很不適合南方的氣候。
後改為開襟敞口的,並綴上紅領章,軍帽用適合中國人臉型的「小八角」式列寧帽,帽中央綴一顆紅五角星。趙品三設計的軍服,得到了劉伯承的認可,並隨之普及開來。
抗戰全面爆發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服裝、標志基本與國民革命軍相同。理論上,除無軍銜、無「符號」胸章、包括朱德、彭德懷在內的絕大多數軍官均無大禮服和毛呢料制服(也有葉挺、林彪等例外)外,八路軍、新四軍軍服服裝與國軍中央軍和除東北軍外的其他部隊完全相同。
但實際上,八路軍軍裝色調極其混亂,骨幹部隊為繼承自中央紅軍的草木灰色,早期少部分得到國軍後勤供給的部隊為仿德國灰色,後來軍服均為根據地土法生產,山東、河北製成時通常為黃綠色,穿著後逐漸褪成黃灰或灰白色。
『柒』 想找點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的圖片
http://images.google.cn/images?aq=1&oq=%E4%B8%89%E5%86%9B&um=1&complete=1&hl=zh-CN&newwindow=1&client=firefox-a&rls=org.mozilla%3Azh-CN%3Aofficial&q=%E4%B8%89%E5%86%9B%E4%BB%AA%E4%BB%97%E9%98%9F&btnG=%E6%90%9C%E7%B4%A2%E5%9B%BE%E7%89%87
『捌』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的顏色和圖案的寓意
軍旗,是象徵軍隊或建制的旗幟。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為紅色,上綴金黃色的五角星及「八一」兩字,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以來經過艱苦卓絕的長期斗爭,終於在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的規格(按照總參1951年1月頒布的條令執行):
軍旗可以授予團級以上部隊和院校,授旗時可以舉行儀式。
軍旗主要用於參加典禮、檢閱、隆重集會、遊行等場合,由掌旗員掌握軍旗,左右各有一名護旗兵,位於部隊的前列。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標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榮譽、勇敢和光榮的象徵。它激勵全體指戰員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黨,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捍衛祖國的神聖領土和尊嚴。
歷史上的人民解放軍軍旗
人民解放軍軍旗,歷史上有過四種形式,經歷了不同的歷史時期:
第一面軍旗是工農革命軍軍旗 。它誕生於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它的旗底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中央為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五角星內鐮刀,斧頭代表工農;旗面靠旗桿的一條白布上,寫著「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字樣。全旗的含義為:工農革命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武裝。
第二種樣式是中國工農紅軍軍旗。1928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工農革命軍改名為工農紅軍。1930年4月,中共中央軍委發出了《關於紅軍各級軍旗的規定的通令》,對全國紅軍的軍旗第一次作出了統一規定。紅軍軍旗基本上延用了工農革命軍軍旗的樣式,但明確規定了旗幟的尺寸、顏色、斧頭的樣式和刀鋒在圖案上的方向,增加了旗須與文字的橫標。即鐮刀、斧頭皆柄向下,二者鋒刃相對,刀右斧左,鐮刀斧頭用黑色,五星為白色;旗上方一律橫書「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這是土地革命時期,紅軍使用最廣的一種旗式。
第三種樣式產生於1933年4月,仍為中國工農紅軍軍旗。1931年後,一批在蘇聯進修過的共產黨人受共產國際派遣回國,他們中有的人認為,錘子才是現代產業工人的象徵。1933年4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軍事委員會頒布命令,正式更改了中國工農紅軍軍旗式。旗的右上方為一顆五星,旗中間為交叉的鐮刀錘子,旗的三面有旗須,旗桿處留有2寸3分的白布書寫部隊番號。五星和鐮錘用金黃色布做成。由於當時國民黨軍隊的圍剿,各根據地之間聯系不便,除中央紅軍外,其他蘇區均沒有及時採用這種旗式。
第四種式樣就是今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1949年初,黨中央指示解放軍總部提出製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的方案。周恩來親自主持這項工作。在研究設計過程中,毛澤東親自聽取匯報,並指示:軍旗要有「八一」二字,表示1927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舉行南昌起義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歷史節日;要有五角星,象徵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周恩來指示:軍旗要以革命的顏色、廣大人民群眾的傳統喜慶顏色——紅色作為主體。星和字用黃色,旗桿要有紅黃二色旋紋,頂部要裝一個紅纓槍的矛頭,飾著紅穗,象徵人民軍隊的由來。總部根據毛澤東、周恩來的指示,經過多次研究,確定了方案,製作了第一面八一軍旗。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及軍徽樣式」。命令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為紅地,上綴金黃色的五角星及「八一」兩字,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誕生以來,經過長期奮斗,正以其燦爛的星光,普照全國。」「旗桿套用白色」,「旗桿為紅黃相間之旋紋,上置黃色矛頭」。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旗
陸軍:旗面上半部保持三軍軍旗的基本樣式,正紅色旗面,右上部有金黃色五角星和「八一」字樣;下半部為草綠色旗面,它象徵著祖國美麗、富饒的綠色大地。陸軍軍旗表示:陸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領土安全而英勇戰斗,所向無敵。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旗
海軍:旗面上半部與陸軍相同;旗面下半部為橫向的海藍色和白色條紋相間,象徵著萬里大海和波濤。海軍軍旗表示:海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萬裏海疆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旗
空軍:旗面上半部與陸軍相同;旗面下半部為天藍色,象著蔚藍色的天空。空軍軍旗表示:空軍是中國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神聖領空展翅翱翔、搏擊長空。
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頒發經毛澤東主席審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式樣。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為鑲有金黃色邊的五角紅星,中嵌金黃色「八一」兩字,亦稱「八一」軍徽。紅星象徵中國人民獲得解放,「八一」表示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人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此誕生。
陸軍軍徽亦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海軍、空軍的軍徽以「八一」軍徽為主體。海軍軍徽為藏藍色底,象徵廣闊的海洋,襯以銀灰色鐵錨,代表艦艇;空軍軍徽為天藍色底,象徵無垠的藍天,襯以金黃色飛鷹兩翼,代表飛機。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原名《八路軍進行曲》,為《八路軍大合唱》中的一首齊唱歌曲。公木詞,鄭律成曲,1939年秋作於延安。同年冬,由曲作者親自指揮,魯迅藝術學院合唱隊與樂隊在延安中央大禮堂首次演出。1940年夏,刊登於《八路軍軍政雜志》,隨即在各抗日根據地廣泛流傳,深受廣大軍民的歡迎。
解放戰爭中,各部隊根據當時的形勢和任務,對歌詞作了修改,更名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5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統一修訂了歌詞,刊於由總政文化部編印出版的《部隊歌曲選集》第一集。同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命令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的附錄二,曾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之名刊登了該曲。1953年5月1日頒布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附錄二重新以《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之名刊登了這首歌。1965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一些詞書、文章曾將這首歌作為「軍歌」加以論述介紹。實際上,這首歌以前未經正式確定為「軍歌」。
1988年7月25日,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軍委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同日,總參、總政為正式頒布軍歌聯合發出《關於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通知》和奏唱的暫行規定。通知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體現了我軍的性質、任務、革命精神和戰斗作風,反映了我軍的光輝戰斗歷程。正式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一定會激勵全軍指戰員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繼承和發揚光榮傳統,努力加強我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肩負起建設四化、保衛四化的歷史重任。高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將使廣大指戰員更加振奮革命精神,激發戰斗熱情,增強革命軍人的光榮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形象鮮明,旋律流暢,音調堅實,節拍規整,集中表現了人民軍隊豪邁雄壯的軍威,具有一往無前的戰斗風格和摧枯拉朽的強大力量。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歌詞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肩負著人民的希望,我們是一隻不可戰勝的力量。我們是工農的子弟,我們是人民的武裝,從不畏懼,決不屈服,英勇戰斗,直到把反動派消滅干凈,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聽,風在呼嘯軍號響!
聽,革命歌聲多麼嘹亮!同志們整齊步伐奔向解放戰場,同志們整齊步伐奔向祖國的邊疆。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向最後的勝利,向全國的解放。
『玖』 三軍儀仗隊是武警還是解放軍
無論參與什麼閱兵都是有解放軍來承擔的(如圖帽徽可辨別是解放軍,注意:三軍儀仗隊的肩章是獨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