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湖北赤壁有哪些旅遊景點
國赤壁古戰場
赤壁古戰場位於湘鄂邊界的赤壁市西北方向38公里處。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東吳都督周瑜曾在此用火攻之計大破八十萬曹軍,從而奠定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一場驚濤拍岸的赤壁之戰,留下了數之不盡的三國遺跡,使得三國赤壁成了我國古代著名戰役中惟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因而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詩人李白在游覽赤壁時寫下了「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的著名詩句。
赤壁旅遊區由赤壁山、南屏山、金鸞山三山組成。主要景觀有:
赤壁摩崖石刻:在赤壁山臨江懸岩上,有石刻「赤壁」二字,各長150厘米、寬104厘米,據說當時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火燒曹軍戰船,江面一片火海,把江邊崖壁映得通紅,周瑜率兵大敗曹軍後,把酒慶功,酒酣之餘,提劍在崖壁上刻下「赤壁」二字,因是巨手神筆,力蓋千鈞,字跡竟透過石崖到了山後,映出了反體的 「赤壁」二字。其實二字為唐人所題刻,雖經千年風雨的侵蝕,驚濤駭浪的拍擊,字跡至今清晰完整。二字之上有唐代道人呂洞賓刻「鸞」字形符號。兩側刻有遊人詩賦,其下有明初王奉《過赤壁偶成絕句》二首,詩曰:「赤壁橫岸瞰大江,周瑜於此破曹郎。天公已定三分勢,可嘆奸雄不自量。孟德雄心實啖吳,皇天未肯遂其圖。水軍八十萬東下,赤壁山前一火無。」據宋人謝枋得《赤壁詩-序》載:「予自江下溯洞庭,舟過蒲圻,見石岩有赤壁二字」。明正統《嘉魚縣志》載:「赤壁……削壁面西,上有『赤壁』二字見存」。秋瑾在游覽赤壁時寫下了「潼潼水勢響江東,此地曾聞用火攻。怪道儂來憑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紅。」的著名詩句。
翼江亭:建於1936年,位於赤壁磯頭,登上赤壁山頂,就到了臨江絕壁上的翼江亭。這是一座六柱角亭,樑柱全用條石構成,顯得莊重古樸,與周圍長青的松柏和諧相融。亭柱有民國蔡漢卿手書前人的楹聯一副:「江水無情紅,憑吊當年,誰別識子布危言,興霸良策;湖山一望碧,遺留勝跡,憂懷想周郎聲價,陸弟風徽。」因赤壁山似金鸞一翼搏擊江流而得名,是當年周瑜破曹軍的指揮哨所。在這里憑欄眺望,江水滔滔,對岸沿江一帶,有一片很長很寬的樹林,那就是當年「火燒烏林」即曹操大本營集結的地方。
周瑜石雕像:赤壁磯頭一處開闊平地上,矗立著三國東吳都督周瑜的石雕像,這座塑像是1991年元月豎立起來的,其身高6.5米,連基座高9.2米,由26塊花崗岩巨石組雕而成,是湖北省最大的人物石雕像,充分展現了周郎當年雄姿颯爽、血氣方剛的英雄形象。
望江亭:相傳赤壁大戰時,黃蓋於此眺望曹營。
拜風台:又名武侯宮,位於赤壁山東南處的南屏山頂,是紀念赤壁之戰時諸葛亮在此「設祭壇、借東風、相助周郎」而建,宮里存有諸葛亮和桃園三兄弟塑像,個個線條流暢,形體豐滿,造型生動,栩栩如生。據清同治《嘉魚縣志》、《蒲圻縣志》載,拜風台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由嘉魚知縣劉秉政主修,稱關主廟。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嘉魚知縣葛中憲重建拜風台。今拜風台系1935年重建,1948年維修。旁側於1975年建有「東風閣」,供遊人歇憩。赤壁碑廊位於拜風台右側,內有二十五塊大理石碑,上刻有歷代名家詠嘆赤壁之戰的詩、詞共二十五首,均為當代著名書法家手筆。這些碑刻,行、草、篆、隸,各具千秋,精雕細鏤,堪稱不朽之佳作。
赤壁大戰陳列館:是以古戰史為主題的專題陳列館,面積2069平方米。1990年動工興建,1994年建成。館內設有序廳、戰況模型室、蠟像故事室、文史資料室。館內的展品真實地再現了東漢末年的人文歷史和當時三國赤壁鏖兵的壯觀場面。序廳:廳壁上繪有三幅大型地圖:《東漢末年赤壁大戰形勢圖》、《軍閥割據示意圖》、《農民起義地名分布圖》,廳內陳列著官渡之戰時曹操的謀士劉曄發明的大型拋石車,孔明戰車、古馬車、劉備娶親轎及三國將士穿戴的鎧甲、頭盔、兵器等。文史資料室:陳列著三國都城復原模型、壁畫、帝王世系表。王侯封建表及參戰將領人物掛圖,復制的漢代文物及圖片等。復制文物主要有:東吳上大將軍、呂侯都尉陳文和的復原墓葬及弩機,赤壁山出土的1000多件刀、槍、劍等兵器及大量三國東吳銅幣和銅鏡等國家珍貴文物。三國人物故事蠟像室:舌戰群儒、苦肉計、連環計、蔣干盜書、草船借箭、二喬綉屏、孔明祭風七組蠟像講述了三國赤壁之戰時七個膾炙人口的故事。
鳳雛庵:在赤壁古戰場的金鸞山山腰上有一株高大的千年銀杏樹,掩蔽著一座白牆青瓦的古庵,庵門上方書有「鳳雛庵」三個大字。現庵堂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原為九重大殿,今僅存最上一重,建築面積300平方米,由三個殿室組成,跨金正殿,迎面神台上端座著龐統的塑像,其神態安詳,若有所思。赤壁大戰前,龐統曾在此披閱兵書,後巧遇蔣干,並隨其過江,偽投曹操,向曹操獻連環計,使曹軍戰船連在一起,為火燒曹軍戰船立下了不朽戰功。
赤壁之戰的張天烈火早已熄減,但那赤色的懸崖絕壟,不盡的滔滔大江,大戰時的處處勝跡,贊美赤壁的碑刻和詩篇,卻一直吸引著無數的金甲武將、文人墨客。目前赤壁風景區正在規劃建設中,相信不久的將來。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將更為壯觀!
景點旅遊提示
門票:60元
交通:乘車前往赤壁市,隨後轉乘旅遊班車即到。
其它收費:停車場收費:小車5元/輛,中、大巴10元/輛;導游收費:10人以下50元/次,10人以上60元/次;電瓶車收費:3元/人次
B. 帶文曲星的詩句
《挽趙秋曉》
年代:宋作者:黎獻
嶺海英游少,詩書旺氣衰。
先生今不起,後死竟安歸。
文曲星何暝,靈光賦又非。
儒宗真可憾,豈但哭吾私。
《寄獻鄜州行軍司馬宋侍郎》
年代:宋作者:王禹偁
鉅賢如木鐸,一振聲蓋代。
丈人文曲星,譴謫落下界。
辭源發昆侖,意盡若到海。
昔在神德朝,少秀負文彩。
擢第應制舉,召試拂華蓋。
醉揮拔萃判,一字不復改。
傳寫遍都下,紙貴無可買。
一命佐著作,芸閣垂纓佩。
歌詩數千首,人口炙與鱠。
志大輕俸錢,痛飲負酒債。
庸蜀既即敘,出命玉津宰。
題柱薄長卿,銘閣笑張載。
錦水清見發,峨嵋綠於黛。
物華曾不負,詩酒聊自待。
旨甘豈擇祿,印綬久不解。
陶潛腰任折,萊子衣有彩。
蹉跎歷四邑,塵土不可擺。
吾皇在藩邸,聞名四聰駭。
即位未浹旬,獨許延英對。
相見恨已晚,欣然契嘉會。
諫官聊假道,紫微遽真拜。
制誥復西漢,碑板揭東岱。
金鑾赴夜召,顧問及遠大。
白麻幾千紙,意出元白外。
薦賢恐不及,誘善曾無怠。
當朝自獨步,晚節亦泛愛。
有別樂聞韶,無譏詩自鄶。
賤子在廣場,知見殊流輩。
進士數且千,馳騖稱俊邁。
人人握靈蛇,許我珠無纇。
超拔冠多士,權貴不得礙。
御前中科第,閣下備寮寀。
詎惟師碩德,常許接佳話。
國朝大手筆,日夕期鼎鼐。
胸中泰山雲,舒捲何霮{上雨下對}。
言下傅岩雨,蓄縮未霶霈。
吾道遂難行,一旦同得罪。
典午信冗散,貳車更狼狽。
商於甚僻陋,鄜畤近山塞。
共月逾千里,便風無一介。
何當遂乘桴,侍坐浮渤澥。
大笑引淳風,樽前一長噫。
今茲當委順,自昔無芥蠆。
投詩助醉吟,入室生徒在。
如何開始練毛筆書法?
來源:知乎
Daniel FC
我曾經連鋼筆字都寫不好,毛筆畫條直線都畫不出來,但現在,至少我用毛筆寫出來的字,能夠被別人看清楚了。學寫字這幾年,我幾乎犯盡了所有的錯,所以我寫的這個答案,可以讓咱們繞開這些不必要的彎路。答案太長,想盡快看完的話,可以只看黑體字;如果有時間,當然是全文看完,便於了解到更多東西啦。
0. 緒論 傳統方法:手把手,請專業老師一對一指導
大家都聽說過手把手教學吧。實際上,「手把手」這個詞,最初的時候,就是形象地形容書法教學方式的。小孩子懂事的時候,就會有家裡最德高望重的大人幫忙,幫助孩子把五隻手指的位置都放妥當了,再抓牢孩子的手,一點一劃地把字寫出來。寫字的過程中,孩子的手應該是完全放鬆的,讓大人負責發力;小孩子則專心去感受每一個筆畫,應該是如何發力運勁寫成。到了真正開始讀書識字的時候,學校的先生依舊會用這種手把手的練習方法進行啟蒙,去讓學生熟悉筆法。
與我們日常學習幾何學、地質學之類的知識學習不同;書法的學習,更加強調的是動作技能的習得。所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更強調的是得到示範和反復練習。
而手把手教學的好處在於,能夠讓孩子最深地領會到正確的動作映像,能夠極精細而又最有效率地教會孩子該如何握筆,如何運筆,對不同筆畫,又應該如何處理。這種學習方法,比起野路子來說的話,能少走很多彎路。
有條件的話,當然還是建議能跟到一位好的老師,認真地跟著學上幾年。
@帶三個表
表哥說了,「6歲的時候正好」。我覺得還要打個折,3歲的時候正好。
不過知友們都過了手把手學寫字的年齡了吧?沒關系,野路子也有野路子的玩法!
0.1 自學 追求扎實而高效的練習方法
我就是從野路子中間走的,基本上大部分的彎路都走過了;雖然寫得不好,但是練起來一樣能練得很歡的!
比如這個最近練的:
(等我練到能駕馭1公分*1公分的小字的時候,以後簽名我就用毛筆簽了!哇哈哈哈!)
以一個不成功的過來人的身份,給身邊想練字知友一點小建議吧:
1. 執筆
既然沒有家長手把手教寫字了,那首先就來講執筆方法。這個問題,本來我是准備直接在網路上面搜幅圖上來就解決掉的,但是發現它涉及到一些前概念和一些常見的誤區,就一並拿出來講啦。
1.1 誤區:過分用力握筆
很多朋友在學寫字之前就已經聽說過「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之類形容運筆有力的詞語了,於是就先入為主,自然而然地認為寫字的時候,就應該用力握筆,死死地把筆抓牢。
因為握筆過分用力,寫起字來就會不夠靈活、運筆艱難,寫出來的字顯得生硬而沒有靈性。
這個誤區流毒甚廣,遠至東晉著名書法家都被黑了。
王獻之幼時學於父(王羲之),其次學張芝。據說,羲之曾經從背後掣拔其筆,試測他的筆力,嘆雲:「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可見王羲之很早就對他寄予厚望。
(摘自:博寶藝術網:王獻之《中秋帖》)
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說法居然是有來歷的!
羲之密從後掣其筆不得。——《晉書·列傳第五十 王獻之傳》
事實上,學過初中物理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手指握筆的時候,為筆提供的僅僅是對筆管的壓力,在垂直於紙面的方向上,這個壓力僅僅影響手指對筆的最大靜摩擦力。而筆的靜摩擦力,只要與筆的重力和紙面對筆的彈力兩者合力相互抵消就足夠了。無論人怎麼用力握筆,都不會影響這個豎直面的受力情況。
簡單說來,只要手能把筆握住就行,握得再緊都不可能對運筆產生影響,反而因為肌肉緊張,影響運筆流暢性。握筆越松,字越活。
1.2 正確執筆方式 五指執筆法
圖示的是五指執筆法。
過往書家對五指執筆有文字上的說明,但相對不直觀,故不作重復。如果這一幅靜態的圖片未能讓你了解執筆的方法,可以待會拖到後面看書法家在寫字的時候如何執筆的視頻。在此說明的是,運筆過程筆左右揮舞是正常的,但不應當歪斜,傾倒到一邊去。
正確的執筆方法有助於書寫者准確地控制筆鋒,保證線條質量。
如
@相墉
老師的示例:
相對應的,錯誤的執筆方法會使書寫者苦學多年,難以寸進,如某位號稱學書14年的答主:
1.3 執筆位置 字越大,執筆應當越高
執筆的位置和所寫字的大小相關,一般而言,字越大,筆所需揮灑的范圍越大,執筆就應當越高。通常而言,同等大小的字,行書執筆位置比楷書高,草書執筆位置比行書高。
就像拿筷子一樣,筷子拿得越高,揮舞的范圍越大;但同樣越難控制。所以需要根據字體和字的大小去決定執筆的位置。
執筆位置低時,手腕可以枕在紙上;
執筆位置略高,手腕枕在左手手背;
執筆位置高,則手腕離開桌面,手肘支撐桌邊書寫(這個姿勢不舒服,不適合我,沒試過,不負責);
執筆位置更高的話,則應該懸腕書寫了(通常配合站姿)。
1.4執筆發力 著重運用腕力
將手等效為杠桿去看的話,支點距筆越遠,發力效果越明顯;支點距筆越近,越便於操控。所以一般寫一到兩寸的字(約3-7cm)的時候,主要用手腕發力,手指輔助控制完成筆的精細運動。兩寸以上(7cm以上)則還需在此基礎上輔以手臂發力。
是否能有意識地使用手腕發力完成書寫過程,幾乎成為了書法入門的判斷條件了。腕力強勁者,筆畫遒勁有力;腕力不足,則筆畫綿軟。
我當年練習腕力有些偏門的辦法,就是跑出去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保齡球。這個大家可以酌情參考,反正我自己是當作運動來做,實際上單純練習腕力,多些幾個字的效果可能更明顯。
(執筆方法的延伸性閱讀歡迎戳這里:怎麼樣有效的練字? 字體的好壞和拿筆的姿勢有必然關系嗎?)
2. 文房四寶 為避免不良用筆習慣,需慎重選擇書寫用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認真寫字之前,先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文具吧。我們對書法了解未深入的時候,不太容易買到高質量的文具;但恰恰趁手的文具,才能真正幫助我們有效地鍛煉我們的正確書寫習慣。否則,拿一些不適合自己的工具來使用,只會讓自己養成錯誤的習慣;而肌肉對這些錯誤的習慣,記憶力卻是非常牢固的,要去更正它,比從頭學起更花時間。
書法文具,古代稱為文房四寶,指的就是:筆、墨、紙、硯。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初學者應該如何挑選自己的文房四寶,以便大家盡早入門。
2.1 筆
2.1.1 毛筆標准 尖、齊、圓、健;
合格的毛筆有四項標准:「尖」、「齊」、「圓」、「健」,合稱為筆的四德。
尖指筆鋒要尖,才能寫出細勁的點畫及運筆變化;齊指筆毫鋪展開時是齊平的,而且毛色比較均勻整齊,保證筆畫輕重勻稱;圓指毛筆蓄滿墨時候的外型成圓錐形,感覺圓而飽滿,體現的是毛筆的貯墨能力,貯墨足時,筆畫飽滿有力,能避免不當的飛白;健指筆鋒的彈性,彈性好才能讓筆能自如表現。
(圖源:豆瓣(之前存上的,哪個小組就真的忘了,sorry))
2.1.2 毛筆分類 宜用硬毫或兼毫
從筆毫上分,毛筆粗分成硬毫、軟毫、兼毫三種。
市面常見的硬毫多由黃鼠狼毛或兔毛製成,分別稱為「狼毫」「紫毫」。彈性足,貯墨性能稍差,需掌握好吸墨量,方能使用自如。
軟毫則多由羊毛製成,柔軟圓潤。優質軟毫貯墨能力強,表現力豐富;劣質的則可以差得沒有下限。
兼毫常以軟毫為芯,硬毫長而覆在其上。取硬毫的彈性和軟毫貯墨的優點。優質兼毫兩者皆取其長,劣質兼毫兩者皆取其短。
很多朋友出於價錢上的考慮,常常推薦初學者買10塊錢以下的,諸如大X雲之類的羊毫筆。其實,這類羊毫筆尚未能達到毛筆對「健」的要求。它的彈性不足,按下去以後就很難彈起來,初學者無法順利完成筆畫提按處的一些細節操作。
況且,從經濟方面去考慮的話,也不至於使用這些不適宜新手的筆。畢竟保養得當的話,一支筆是可以使用很久的。
我的建議是:萌妹子用兼毫,糙漢子用狼毫。
或者這樣說吧:筆畫清麗多變的,適合使用兼毫;筆畫剛勁有力的,用狼毫表現力更強。
另外,去買筆的時候記得問清楚賣筆老闆如何開筆,如何保養。一般的筆,通常應該用水浸泡新筆的筆毫,水盡量不要浸沒筆根,把筆上的膠水浸開就可以抹乾使用了。平時寫完字,就把毛筆洗干凈,掛到陰涼通風處讓其自然晾乾即可。
泡筆的水溫選擇可以戳這里:新毛筆如何開筆?
2.2 墨 無沉澱殘渣,書寫流暢,墨色均勻,氣味清香;滯筆時可加酒精
墨錠、墨汁均可,從便於使用的角度來說,還是推薦開始練習時候使用墨汁的。
好的墨汁和差的墨汁性能差別非常懸殊。適合正常使用的墨汁至少需要無沉澱殘渣,書寫流暢,墨色均勻,氣味清香(這個是必要項,有臭味的墨汁通常意味著已經變質,有腐敗菌落積累,長期使用對毛筆有損害)。
值得推薦的有:曹素功,中華墨汁,一得閣墨汁。
其中,曹素功墨汁可能因為是油煙墨,用料較為考究;相對其它含動物膠質較多的墨汁而言,其分子結構較小。因而具有寫完字,風干後第二天即可裝裱的特性。用其它墨汁寫出來的字,隔上半個到一個星期再進行裝裱會比較保險。
2.2.1抖點私貨
很多朋友都喜歡在墨中兌水,我剛剛玩的時候也有這種習慣。未兌水的時候,寫起字來顯得滯重;這種現象常常出現在在比較乾燥的秋季中,寫字時間比較長的時候;如果是北方氣候更乾旱地區的朋友,這種感覺應該會更明顯吧。
但是如果用墨汁兌水的話,常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墨色過淡,甚至暈開的墨跡濃淡不均,筆畫邊沿會有淡淡水跡。這種現象在膠質較重的墨水中體現得較明顯。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可以給墨水兌少量白酒,效果非常好。墨色能保持光亮,同時能保證墨跡均勻暈開。
據知友@李堅說明是因為有機物相似相容原理,乙醇既能溶於水,也能溶解動植物膠,故有此奇效。
2.3 紙 用生宣
從製作工藝上分,宣紙分兩種,一種叫生宣,製作過程未經明礬加工,吸水性強,能化墨;一種叫熟宣,加明礬製成,質地硬,相對難化墨。
通常而言,寫字用生宣。行筆運筆的每一個細節,在善於化墨的生宣底下效果都會成倍放大。每一處猶豫不決,行筆怯懦,頓挫不清,偏鋒運筆,敷衍了事,都會在這張紙上表露無遺。因此能夠清楚暴露書寫者運筆過程的不足。初學者本身運筆很有可能有細節未能處理到位,如果使用普通的紙,則很可能自己沒辦法看出這些行筆過程缺點,長久形成陋習。
同樣,正式的作品,也是應該使用宣紙進行創作的,能形成」屋漏痕「式墨色氤氳的藝術效果。
從原料的分類上來說,宣紙還分成紙漿原料以檀樹皮為主的」凈皮「(現代人所說的特凈也是炒作出來的凈皮)和以稻草為主的」棉料「,從書寫角度看兩者性能上差別不會太大,選擇哪種則參照自己所臨摹的書家而定了。通常稜角分明、線條直硬的書家字跡,適宜用凈皮表現;相反的則更適合用棉料。
初學者應該堅持使用生宣練習,等到適應宣紙特性,能自如駕馭的時候,可以兼而使用元書紙、毛邊紙等類似的紙張進行練習,但仍應取宣紙練習為主。
有朋友提到使用宣紙習字時,感覺化墨太嚴重,導致不習慣、不舒服。我在買什麼價位的生宣紙、墨汁適合毛筆書法的初學者?這個問題上有一點簡單的補充,如果有時間,不妨移步一看。
2.4 硯 (擴展閱讀區)
用墨汁的朋友,請不要買硯台了,買個醬油碟子就夠用了。真的。
歐體字在國內頂尖的田英章老師,條件有限的時候也不過是用個小碗來裝墨水的。有視頻為證。
田英章老師高清書寫視頻
視頻
圍觀完墨硯,咱們再拉上去重新看一遍吧。
這個視頻我反復看了好幾遍,每一遍都按了好多次暫停才看完的。在這邊推薦給大家,不只只是讓大家圍觀墨硯,還有一個原因在於這個視頻足夠清晰,能讓大家清晰地觀察到書法大家在寫字時是如何運筆的。尤其是長筆畫運腕、歐體鉤筆出鋒處理、捺畫的頓挫、轉折處捻管等技術細節,都是三言兩語講不清楚,但是看完以後能得到直觀感受的。
如果有機會,希望能夠在其它問題下面具體講講這些運筆技法的問題;但由於自己還是處於半桶水晃悠的狀態,在這邊就先不展開了。
復習完運筆,回歸正題,講硯台吧。墨硯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於研磨墨錠,書畫調色的。傳統認為,以堅硬而滑潤的石材製成的墨硯為佳。對其要求更高的呢,就是要光滑細膩,不失水。聽說好墨配好研,磨出來的墨水分外細滑。
作為廣東人,如果硬要我做一個推介的話,我必然是首推端硯。端硯主要取材於肇慶名山七星岩附近,一向聲名在外,位列四大名硯之首。(參考資料:硯_網路)
古人形容它「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摩之寂寂無纖響,按之如小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很適合對收藏方面有雅趣的朋友。
3. 臨帖 唐代楷書古帖
如果想認認真真地學書法的話,建議從楷書入手開始進行練習。原因有二:
1.楷書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從小在學校學字啟蒙的時候就是使用楷體的。
2.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楷書從隸書中獨立發展而成,於上承接隸書,於下則便於我們掌握與楷書相近,但技法更為復雜多變的行書。掌握了楷書,就基本能掌握毛筆書寫技法,對學習其它書體大有裨益。
至於臨習什麼時期的書法帖子,有知友認為,書法應該尚古。這個說法我大體是同意的。古字經歷更充分的時間的考驗。但是,有一點不同的看法想補充一下。
首先,由於古代保存書法作品的工藝不成熟,紙質的作品大多已經損壞嚴重了。哪怕有書聖之稱的王羲之的作品,也沒有真跡存世。(王羲之的臨摹本倒還不少)就其易得性而言,古字已不便於初學者。
況且,書法作為藝術,哪怕是一門傳統藝術,它都是在不斷發展、不斷成熟的。後世的書法家總結前人經驗,在其基礎上創作,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
但是,我自己也不贊成初學者學習現代書法家的作品。因為很多書家還未經歷足夠長時間的考驗,現代書法也未形成完整的評價體系。
所以,建議初學者初學應該從臨楷書古帖入手。首選唐代的楷書書家。
原因在於,科舉制度在隋代形成,出現了以書求仕的傾向。社會上從上而下地形成了崇尚書法的學習風氣。唐代有過一段政治相對穩定的時期,科舉取仕被時人看重。
在書法史上,可以說,唐代的書法教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當時由國家設立的最高等教育機構,負責統一培養頂尖人才的學校稱為國子監,裡面只分設了6門學科,但書法就被單獨設立為一個科目,稱為「書學」,專門負責教授漢字。(資料來源:《唐六典》)
有這樣的教育制度支持,保證了唐代書法的鼎盛。同時,隨科舉制度發展,唐宋時期對楷書書寫要求也較為嚴格,有森嚴法度,便於上手,便於掌握結字規律。更為難得的是,盛唐的文化氛圍又容許其在細節上尋求突破精益求精;與明清時期沈度等書家形成的過分整齊劃一的「台閣體」相比,更活潑可喜。
掌握唐人書法,可上溯魏碑的靈動清麗可人,下探明清書法的進一步突破。
所以堅持推薦各位,初入門的時候,還是應該學唐楷的。
其中比較適合初學者的書法作品有:
顏真卿:《多寶塔碑》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柳公權:《玄秘塔碑》
建議初學者先臨習其中一帖,直至精通;再學其它書體求突破。精通指的是,需要不看字帖寫出來的字,與原帖有八分相似,方可達標。因為最初學習的時候精確掌握其中一位書家的作品,相當於在茫茫書海中確立出一個堅實的坐標。據此,可以尋找到其他書家與之的相似點和不同點。最初臨帖的時候,入帖越深,研習其它書家碑帖就越容易入手。
臨帖的具體方法,另開一貼再討論吧。把練慣用的字帖和文房四寶買回來之後,自己就可以先嘗試熟悉軟筆書法了,第一階段,可以以熟悉毛筆的特性為主。
---------------------
如何學習硬筆書法之「臨帖」!!!
馬一刀(世上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一、正確的學書之路
1.臨帖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最根本的方法。古往今來,沒有一個書法家是不經臨習而成功的,沒有一個字寫得好的人是不經過臨帖的。只有臨帖,取法唐楷、晉行、漢隸、秦篆等傳統的東西,才會有所獲。
2.專一
學書首先應師承一家,建立根據地,然後再發展。選定帖後專心致志,認真臨習,堅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這個時期檢驗你學習得怎樣,首先看臨得像不像,再看筆法筆意。
3.博採眾長
當對一本帖或一家書體臨習達到形同神似之後,就要廣涉其他好帖,取其營養加以吸收消化,融會貫通。
4.字外功夫
練字的同時經常要多讀書,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識,加強自身修養。總之一句話,加強字外功夫的訓練。
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便自成一家。
二、科學的學書方法
明確了正確的學書之路之後,我們還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有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可得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1.臨帖和摹帖的優缺點
這既是正確學書之路的開端,又是正確學書方法中的根本點,必須堅信不疑,堅定不移。
摹帖和臨帖各有優點,效果各異。姜夔《續書譜》中說:「臨書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其中的「筆意」即指筆法、筆勢及線條意趣。「臨」的方法就是看著字帖,照著寫。只要仔細地臨,便容易掌握筆法筆意.從而把範本的精髓學到手。「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紙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畫。所以字形基本上不會走樣,多摹幾遍,有利於把握結構。但摹書看不清筆法,「易失筆意」,雖然間架不錯.但沒有筆法,字就僵化並且由於練字人的性情不同,建議先用臨的方法學習,如需要再進行摩。
2.每天定量
事實證明,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練字也一樣,寫得太少,練習量跟不上,就談不上進步;當然盲目機械地多寫,疲倦了效果也不好。一定的量才能達到的一定的效果,較佳的量才能達到較佳的效果。
3.循序漸進
學習書法,在勤學苦練的基礎上,還應該懂得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第一.先正楷,後行草。蘇軾說:「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就是說楷、行、草書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連站都不能站,怎麼能走和跑呢?如果沒有楷書基礎,直接寫行書、草書,就會疏於法度,流於輕滑飄浮。行書、草書是楷書的流、便、疏、散,學好楷書之後,加強用筆的流動呼應,行草就容易上手。等到楷法熟練,再寫行草時.便可悟到兩者相通之處,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第二.先點畫,後結構,再章法。書法是線條的藝術,也就是以基本點畫為基礎的藝術。基本點畫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藝術性就無從談起。由於鋼筆尖性硬,在線條變化上相對簡單得多,故鋼筆書法學習在結構上花的時間多,而在用筆、點畫上相對較少。但這並不是說點畫用筆不重要,相反,它是鋼筆書法的基本功,只有在點畫書寫的基本功扎實之後,才可能去把握結構。在結構上有了一定的基礎後,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
閱讀了上面的內容相信你對如何學習硬筆書法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方向,正所謂「有峰必可攀」,認真的對待必然很快就可以看到回報。
D. 噴繪和印刷有什麼區別
噴繪一般是指戶外廣告畫面輸出,它輸出的畫面很大,如高速公路旁眾多的廣告牌畫面就是噴繪機輸出的結果。輸出機型有:NRU SALSA 3200、彩神3200等,一般是3.2米的最大幅寬。噴繪機使用的介質一般都是廣告布(俗稱燈箱布),墨水使用油性墨水,噴繪公司為保證畫面的持久性,一般畫面色彩比顯示器上的顏色要深一點的。它實際輸出的圖象解析度一般只需要30~45DPI(按照印刷要求對比),畫面實際尺寸比較大的,有上百平米的面積。
寫真一般是指戶內使用的,它輸出的畫面一般就只有幾個平米大小。如在展覽會上廠家使用的廣告小畫面。輸出機型如:HP5000,一般1.5米的最大幅寬。寫真機使用的介質一般是PP紙、燈片,墨水使用水性墨水。在輸出圖象完畢還要覆膜、裱板才算成品,輸出解析度可以達到300—1200DPI(機型不同會有不同的),它的色彩比較飽和、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