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假照片
說到假照片,清朝這張慈禧扮觀音的照片可謂是假的出奇,假出了新高度,現在很多人都以為這張照片是真實拍攝的,這張照片可以說挽救了一場命案,我們先看看這張圖片。
所以說PS技術不僅在中國盛行,就連在其他世界各國都一樣,因為那時候很多人對這種技術並不了解,總以為照片都在,他們做的這些事難道還能抵賴,有種證據確鑿的意思,再加上那時候照片的解析度低,製作又方便,只有黑色和白色,大多都能以假亂真,所以說眼見不一定為實。
『貳』 慈禧晚年拍照的時候,為何喜歡以觀音菩薩的裝扮出相
因為她本身就非常喜歡收集觀音菩薩的雕像,更總是幻想自己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所以到她晚年的時候,尤其愛一觀音菩薩的裝扮出相,才覺得每當這個時候,她總是內心最為平靜的。再加上手下的人阿諛奉承,都說她是觀音菩薩在世,她極為享受被別人推崇和討好的感覺。
慈禧太後是一個非常迷信的人,尤其到了晚年,她覺得扮成觀音菩薩能讓她長命百歲,更讓她有一種自己就是觀音菩薩轉世的感覺,自己就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所以每次拍照的時候,她總會讓身邊的人准備很久,以讓拍出的照片成像感覺最好,如果拍出的感覺不好,就會讓多次重拍,直到讓她滿意為止。
『叄』 清朝昏庸無道的慈禧太後為什麼被稱為「老佛爺」
慈禧太後崇尚佛教,經常扮成觀音菩薩的模樣,久而久之下面的人為了討慈禧太後的歡心,便稱呼她為老佛爺,而這一稱呼在清朝也流傳已久,慈禧太後也是為了更好的震懾群臣。慈禧太後是晚清時期最大的掌權者,雖然剛入宮的時候她只是一位小小的貴人,但在生下咸豐帝唯一的兒子之後,慈禧的地位一躍千里,咸豐帝去世之後成為太後,她聰明伶俐,手段強硬,一步步成為皇宮之主。
雖然慈禧太後大權在握,但其實她的內心十分苦悶,身邊圍著的人非常多,但大部分忠奸難辨,慈禧太後時刻提防,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除此之外國家大事都壓在她一位弱女子的肩頭,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想必她經常扮成觀音菩薩,也是希望自己能夠像菩薩一樣法力無邊吧。
『肆』 大清的慈禧太後,為何總喜歡裝扮成觀音的樣子
慈禧太後之所以會將自己打扮成觀音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觀音菩薩普渡眾生,慈禧太後作為清朝的實際掌權者,她自認為是百姓心中的活菩薩;第二、慈禧太後希望跟觀音菩薩一樣慈善貌美;第三、觀音菩薩擁有長身不老的佛身,這是慈禧太後十分嚮往的。
(三)、慈禧太後希望像觀音菩薩那樣長生不老
導致慈禧太後扮演成觀音菩薩的根本原因,就是慈禧太後對觀音菩薩的長生不老十分嚮往。慈禧太後作為晚清的實際掌權者,自然是希望自己能夠長命百歲的,但是慈禧太後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會常常把自己扮演成觀音菩薩。
『伍』 慈禧為什麼喜歡扮成觀音模樣
慈禧作為大清帝國最後一位掌權者,大清帝國在她的手裡走向滅亡,凡是提到中國近代史,必然離不開慈禧。一直以來,無論男女老幼似乎都對這位老佛爺有著特別的興趣。
慈禧的一生擁有著無上的權利,這些權利為她帶來了常人難以想像的榮耀和享受。但是這位老佛爺似乎忘記了,權利在帶來享受的同時還意味著承擔相應的責任。對於慈禧這種喜歡扮演成觀音菩薩的行為,也許作為後來者的我們只能說一句:「老佛爺,您開心就好」。
『陸』 慈禧扮觀音,到底有多潮
很多人都知道,慈禧太後雖然是清末近五十年裡中華帝國的實際統治者,頭上頂著國母老佛爺的神聖光環,骨子裡其實也無非是一個普通人,有著和她的絕大多數臣民相同的娛樂愛好——看戲。
說句實話,慈禧生活的那個年代其實寡淡得很,沒有電影院,沒有電視機,沒有網際網路,沒有什麼明星可以追捧,沒有多少緋聞可以扯淡,更別提如今風行的網路游戲了。所以,逗治國之餘地看看戲、聽聽曲,實在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太後唯一的選擇。不過,慈禧畢竟貴為太後,她的戲癮也有著濃烈的皇家氣派,不必說頤和園中那翹角重檐、朱欄綠柱的德和園大戲樓,也不必說按慣例每個月起碼演兩次的應節大戲,光說說她老人家看戲的古怪習慣就夠了。
慈禧看戲的第一怪癖是逗避諱地。
其實,逗避諱地是咱們的逗國粹地,算不得老太後的個人逗特色地,只不過,慈禧的逗避諱地更逗精緻地、更逗臻於化境地罷了。
滿人未漢化之前,並不注重什麼禮儀尊卑,更沒有逗避諱地一說,用漢人妄自尊大的話來講,就是一個逗未曾開化的蠻夷之族地。但是,打從入關起,滿人在文化習俗上幾乎逗全盤漢化地:漢人提倡三綱五常,他們也提倡三綱五常;漢人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他們也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漢人講究逗避諱地,他們也講究逗避諱地,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史上的文字獄以有清一代最為慘烈,便為明證。弄到後來,下級官員面見上司前,必修的第一門功課就是把上司的祖宗十八代牢記在心,免得一不小心提到了他們的名字,得罪上頭,壞了自己的前途。
慈禧是太後,要顯示太後的威儀,規矩自然比一般人更加苛刻——她不但不許別人提到自己的名字,甚至連自己的屬相也不能提及。這,自然苦煞了替她唱戲的那班伶人。
因為慈禧是屬羊的,所以《變羊記》、《蘇武牧羊》、《龍女牧羊》等劇目名稱里帶逗羊地字的戲一律不能唱,每一句唱詞中也不準出現逗羊地字。當時慣演的劇目《玉堂春》里有一句:逗蘇三此去好有一比,好比那羊入虎口有去無還。地為了避開逗羊地字,伶人陳德霖在供奉內廷的時候只得改唱:逗好比那魚兒落網有去無還。地著名武老生王福壽在宮外跟人合夥開了間羊肉鋪,這和唱戲毫無瓜葛,可也照樣犯了忌諱,慈禧從此再不打賞於他,還吩咐下邊:逗不許給王四(王福壽)賞錢,他天天剮我,我還賞他看!地 諸位看官,您說這位王老闆冤不冤看早知如此,當時倒不如開間牛肉鋪罷了——不過,只怕慈禧還會說逗牛羊一家親地,仍然要找他的茬。
慈禧不光避諱屬相,還避諱性別,譬如說,她決不允許唱詞中出現辱罵女人的話——列位看官,或許,這還算得上咱們中國女權運動的先聲呢!
有一次,宮里演《翠屏山》,演員在台上正唱著呢,慈禧突然下令停止,讓人把戲提調傳來責問道:逗今兒這戲是怎麼唱的看還想不想當差了看地戲提調挨了訓斥卻還莫名其妙,不知什麼地方冒犯了至高無上的太後老佛爺。後來向內侍請教,才知道是唱詞中有一句逗最狠不過婦人心地犯了大忌諱——當著太後的面唱這一句,只挨了一頓罵沒挨板子、沒掉腦袋還算是走運的呢。相比之下,凈角麻穆子就倒霉多了,有一次唱《雙釘記》,他老老實實按祖宗傳下的本子唱了句逗最毒莫過婦人心地,惹得太後勃然大怒,立即傳旨將他重打了八十大板。
此外,在太後面前唱戲,尤其是在太後生日前後連演九天大戲的節骨眼兒上,唱詞中逗殺地、逗死地、逗亡地一類不吉利的字眼更是大大地犯忌諱。怎麼辦呢看只有靠伶人們的時刻警覺了。一旦禍從口出,只怕身家性命立即不保。有一次,正逢慈禧大壽,宮中上演大戲,老太後點了一出《戰太平》。主角譚鑫培在即將唱到逗大將難免陣頭亡地那一句的時候,靈機一動,改成了逗大將臨陣也風光地,慈禧太後聽了很是高興,當場打賞——至於譚鑫培臨時改的唱詞是否符合劇情,她老人家是壓根不管的。
除了講究避諱,慈禧太後看戲時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喜歡一邊看著台上的演出,一邊拿著劇本對唱詞。只要有一個演員唱錯一句,或者有一個地方荒了腔走了板,甚至一個眼神不對,全體演員的賞錢往往都會被吊銷,所以,演員們在台上個個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甚至,慈禧御用的劇本上還詳細註明了演唱所需要的時間,那是為了防止藝人偷工減料,如果沒有唱夠時刻,也是要受重罰的。現在在清宮昇平署的檔案里,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劇本和戲詞本,它們一律用白皮紙書寫,外面用明黃紙做封面、封底,封面上貼紅色紙簽,寫著戲名,專供慈禧太後翻看,稱為逗安殿本地。這安殿本共有兩種,一種是慈禧早年用的,尺寸小,字也小,寬窄和現在的稿紙差不多。另一種尺寸加寬了不少,字也放大了許多,是供太後晚年老眼昏花時使用的。看著它們,就知道當年的伶人曾經受過多大的罪了。不過,話又說回來,正因為慈禧太後如此逗高標准地、逗嚴要求地,客觀上也使京劇走上了精益求精的藝術道路,當年花部之所以能夠逐漸取代雅部,慈禧太後功不可沒哦,而京劇藝人們也真該逗謝謝地老太後的嚴格把關。
另外,更有意思的是,慈禧太後戲看得多了,還進一步逗培養地出了改戲的雅興。
《昭代簫韶》(《楊家將》)本為十大本共計二百四十齣的崑曲連台大戲,慈禧太後不喜歡典雅斯文的崑曲,便親自領銜把它改編成皮黃劇本,再交由昇平署排演。翻制改編時,太後通常會把太和如意館中通文理之人悉數傳召到偏殿,分班跪於殿中,由慈禧按著崑曲原本逐出講解指示,諸人分工記憶。退出殿外之後,大家按照記憶拼湊成文,加以潤色,再呈送給慈禧過目定稿,最後把稿子送到昇平署去。這項浩大的工程從光緒二十四年(1898)開始,直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因庚子之役被迫中斷,兩年中共翻改了一百零五齣。而《節義廉名》(《四進士》)則是慈禧太後在晚上就寢前和坐更的宮眷逗合作地改編的,主要的合作者是慈禧的書法老師繆嘉蕙。
慈禧太後編戲以後,大約覺得自己極有逗劇作家地的天分,心中得意,從此便添了亂改戲詞兒的毛病。她經常心血來潮地把劇本改得半通不通,然後命令藝人演唱給她聽,以此取樂。有一次,她把《混元盒》中的一段唱詞改得面目全非,無轍無韻,長短不齊。拿到如此唱詞的演員個個面面相覷,冷汗漣漣。幸虧主唱的是人稱逗通天教主地的王瑤卿,他腹笥寬,腦子也轉得快,於是邊編腔邊唱曲,居然還唱得有板有眼,因而僥幸受到慈禧的獎賞。
顯然,從愛看戲到愛自己編戲,太後老佛爺是愛屋及烏,而動用朝中文士浩浩盪盪地大搞特搞,則多少有些個國家文化精品工程的味道了。可惜,花了那麼多人力物力改編的《昭代簫韶》在戲劇史上的影響並不大,慈禧太後的心血算是付諸東流了。
就像如今的戲迷往往喜歡穿回戲服拍套藝術照過過癮,當年的慈禧太後過足了聽戲癮和編劇癮之後,接下來,自然便是要過過扮戲癮了。
慈禧要演戲,自然不會去扮路人甲、鄰居乙、村人丙之類的角色,她要顧及身份。即便是讓她演皇帝、皇後之類的,只怕也不會過癮。而既然凡人不能演,那唯有演仙人、超人了。慈禧信佛,所以,晚年的她便經常以扮觀音菩薩自娛自樂,現在我們還能看到不少慈禧扮成觀音拍的照片,便可足證。
從照片上看,慈禧頭戴毗羅帽,外加五佛冠(冠上有五瓣蓮花,每瓣上繪有一尊佛像,代表五方五佛),手持柳枝凈瓶,站在頤和園昆明湖盛開的荷花叢後,她的身後,是山石和竹林。大總管李蓮英則在慈禧身邊作韋馱狀。慈禧扮觀音的癮頭奇大,有時她會一天換幾個造型,還讓身邊的侍從都扮成童子、護法陪她一起在昆明湖的畫舫上演觀音戲。可以想見,那時節,這座堂皇富麗的皇家園林就變成了一個鬧哄哄上演佛家戲的大舞台了。
值得指出的是,在老太後經常性的訓練下,侍從女眷們的演技得到了相當的磨煉,不但能給扮觀音的太後配戲,自己獨立擔綱主演也絲毫不怯場。據德齡女士的《清宮二年記》所記載,美國女畫家卡爾有一段時間得到特許,待在紫禁城裡給慈禧太後畫油畫肖像,有幸和太後及眾宮眷共進晚餐。按祖宗規矩,陪太後一起吃飯的人,包括皇後娘娘在內,都得站著用餐。但是那天傍晚,德齡吃驚地發現飯廳里擺好了每一個人的椅子。慈禧太後把德齡叫到身邊耳語一番:逗我不要密斯卡爾說我們野蠻,如此對待皇後和宮眷,因為她並不知道這是祖宗的禮法。所以你們就坐下吃吧,不要來謝我,要做得自然,好像你們本來就是坐著吃的。地德齡立即悄悄給在場的每個人傳達了太後的旨意,於是,大家迅速進入角色,演得絲絲入扣,硬是沒讓見多識廣的卡爾女士看出些許破綻來。
從某種意義上說,宮廷和官場是一個大舞台,慈禧太後當然深知個中三昧,所以身體力行,在那兒演了半個世紀的好戲。應該說,在風雲變幻的政治生涯中,她的演技著實了得。卡爾女士後來回憶說,太後是逗一個非常漂亮和善的婦女地,而且是一個逗清代的大人物,也是奇女子。稟性慈善,愛國愛民,對國事極為熱心,關心民生和國勢強弱地。然而,誰又能想到,這位外國人眼中如此逗優秀地、如此逗善良地的女政治家,實際上卻是一條寄生在腐朽國家機器上的蛀蟲呢看最後清帝國的轟然倒塌,這位統治了中華大地近半個世紀的老婦人也真算得上是逗功不可沒地了——她的逗出色地演技,為黃昏的帝國抹上了慘淡而凄涼的一筆。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仍然心追神慕著慈禧的戲癮並且身體力行地模仿著老太後的演技~
『柒』 慈禧太後有多喜歡拍照
慈禧太後的照片在網路上廣泛流傳,她在照片中或正襟危坐、或對鏡梳妝、或雪中倚石肅立……
這些照片拍攝於1903年。慈禧是在什麼情況下得以接觸到攝影的呢?
慈禧與外國使節的家眷在頤和園樂壽堂合影。
自從有了照相機,慈禧就像著了迷一樣,仔細挑選衣服,精心化妝,擺出各種造型,其熱衷程度不亞於現在社交網路上的自拍狂。她將此視為十分嚴肅的事,每次照相前會翻閱歷書,選定良辰吉日。
更為有趣的是,慈禧甚至在頤和園中玩起了Cosplay,裝扮成觀音菩薩,還要身邊的人扮成韋陀、童子等形象,打造出一幕佛教中的場景。
『捌』 為什麼慈禧喜歡裝扮成觀音的模樣
慈禧是非常講究美容和養生,這是路人皆知的事情,據說,她曾經一年用掉1500斤蘋果,不是用來吃,而是用來聞,這是她美容的小妙招;她吃一頓飯,要御廚做100道菜,而且道道不一樣,她只吃幾口,就不要了,她這樣做的理由就是防止有壞人在菜里下毒。可見,慈禧的奢侈浪費,揮霍無度,從而導致清朝上行下效,貪腐橫行,朝政廢弛。
慈禧不但奢侈無度,還喜歡新鮮的玩兒,當時外國的電燈已發明,清朝皇宮剛通上電,她見到之後就問太監:為什麼皇宮中倒掛那麼多發光的茄子?還有,19世紀,照相技術在西方發明,不久後傳入清朝皇宮中,慈禧看見照片後,又驚又喜,覺得照相片機比宮廷畫師的手還神奇,不但「畫」得快,而且「畫」逼真、靚麗,從此就迷上照相。
當時,有一個皇親叫裕勛齡,他非常喜歡給人拍照,曾經在西方學習過攝影技術,回國後就把照相機介紹給慈禧。慈禧喜歡不得了,經常叫裕勛齡幫她照相,裕勛齡也成了她的宮廷照相師。慈禧尤其喜歡穿著觀音娘娘的服飾來照相。現存慈禧的照片中,確實存在許多慈禧的觀音照,可以這樣說,慈禧稱得上近代中國最早的「擺拍模特」。
七十大壽時,為了慶祝生日,慈禧又穿了一套新的觀音服飾,讓照相師幫他拍照。只見她頭戴觀音專用毗盧帽,外顯五佛冠,左手托凈水瓶,右手執仙柳葉,氣定神閑,仙氣十足,儼然一副觀音下凡的模樣,而且,還讓太監李蓮英扮送財童子,宮女扮小龍女。慈禧曾對身邊說過,照片中李蓮英與宮女是扮金童玉女,寓意「好」字成雙。
那麼,慈禧為什麼喜歡扮觀音呢?原因就是觀音慈悲為懷,長生不老,法力無邊,慈禧希望晚年的自己,像觀音那樣恩澤天下,福壽雙全,青春不老,就像當年青年人喜歡郭富城,就留個「兩分頭」,希望有郭富城的青春魅力一樣。慈禧也希望自己成為觀音一樣高高在上,普渡眾生。所以,李蓮英後來叫她老佛爺,她也欣然接受。
謝謝關注,你的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
『玖』 慈禧明明是高高在上的太後,為何說她是中國cosplay鼻祖
慈禧在她七十大壽的當天扮成了「觀音大士」,還讓侍奉她的人扮成了韋陀和仙女,在此之前從未有人玩過角色扮演,慈禧是頭一份,相當於鼻祖。
為了這次七十大壽,內務府早就開始准備這些行頭,就為了能哄這個清朝當時最尊貴的女人開心,估計也花費了不少的錢財。為了扮演得更真實,太後還下令讓宮女太監們也扮演侍奉的仙女仙童等,最後呈現的效果確實很驚人,絲毫不遜色於現代的角色扮演。
世人皆有愛美之心,女人則是更希望打扮得漂漂亮亮。但能做到像慈禧太後這樣的,屬實不多。她一生都很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就算是在最後逃亡的時候,也很奢侈,這一點從她七十大壽時為了拍照就動用了她身邊所有人的陪她就能看出。
『拾』 晚清第一美人年輕時有多美呢
在清末遺留下來的老照片中,人們常常感現實和清宮影視作品真的太不一樣,清宮劇中芙蓉如面柳如眉的妃子們,在老照片里總是顯得呆板而又普通。不過清朝並非沒有美人,比如光緒深愛的珍妃、末代皇後婉容、多羅格格王敏彤,都有著老照片都掩飾不住的美麗。
因為慈禧的喜愛,四格格不得不一生困於深宮,雖然享受榮華富貴,卻也要忍受日復一日的孤獨寂寞。此外伺候喜怒無常的老太後也很不容易,每日必須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代佳人就這樣蹉跎一生,實在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