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佤族舞蹈代表動作是什麼
舂碓舞
⑵ 佤族的風俗習慣
一、穿戴
歷史上的佤族,男人穿黑色短衣和寬口大褲。婦女著摜頭衣和橫條花短裙,飾物有項圈、項鏈、手鐲、腰箍和腳箍等,大部分為銀製品或竹藤製品,或塗上天然色料,或取決於自然的色彩,幾乎為男女老少所共同喜愛。
隨著社會的發展,佤族的服飾也開始有了變化,出現了長裙、筒裙以及一些較為有時代感的衣著和裝飾,但佤族聚居的地區仍然保持著傳統的民族特色,且大多數衣服的原料是自種的棉麻,按其傳統的方式,加工製做的,織出的圖案像孔雀、白鷳等羽翎,有的像靈貓、鯪鯉等毛皮的圖案。
二、居住
佤族的村寨多建在山腰或小山巔。在西盟地區有的村寨已有數百年的歷史,聚成了數百戶的大寨。佤族喜歡住竹樓,部分改住土坯平屋,這是後來改變的新的住宅形式。竹樓可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關牲畜。
房內陳設簡單而明快,必不可少的是一個供人使用的火塘和一個供祭祀之用的火塘或供祭祀與牲畜飼料加熱的火塘。
三、飲食
佤族多用竹筒煮飯,吃飯時,由主婦按人數分食,一次平均分完。喜歡嚼檳榔、喝酒,有「無酒不成禮,說話不算數」的說法。水酒用小紅米發酵後製成,多盛於大竹筒內,插入細竹管吮吸。佤族人也有飲濃茶的習俗,而喜食辣椒是男女老少的共同嗜好。
四、婚嫁
佤族的家庭形式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財產多由幼子繼承,女兒沒有繼承權。佤族命名時用逆式父子連名制,由自己上溯祖先。佤族所有家族向上推算出的最早一代的名字都叫「司崗」,意為葫蘆或石洞,是對母權的崇拜。
男女在婚前可以自由交往,稱為「串姑娘」,青年男女群聚在一處,對唱情歌,用贈給檳榔、菸草表示定情。但締結婚姻由父母作主,男方要交幾條牛的聘金,稱為「奶母錢」和「買姑娘錢」。有時父母一方不同意,則雙方逃婚,父母也不追究。過去佤族曾流行姑舅表婚,現已有較大的改變。
五、喪葬
佤族實行薄葬,村寨有共同的墓地。有些地區則保留將亡人葬於竹樓下或竹樓附近的習俗。
(2)男生佤族舞蹈圖片擴展閱讀:
佤族概況:
1、佤族,中國、緬甸的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佤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語支,沒有通用文字,人們用實物、木刻記事、計數或傳遞消息。
2、佤族主要居住在中國雲南省西南部的滄源、西盟、孟連、耿馬、瀾滄、雙江、鎮康、永德等縣和緬甸的佤邦、撣邦等地,中國境內還有一部分佤族散居在保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昆明市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等地。
3、佤族的起源,普遍流傳著《司崗里》的神話傳說。按照滄源佤族的解釋,「司崗」是「葫蘆」,「里」是「出來」,意即從葫蘆里出來的人;按照西盟佤族的解釋,「司崗」是「石洞」,「里」是「出來」,意即「人是從石洞里出來的」。
4、佤族的宗教信仰有原始宗教、佛教和基督教三種。
5、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境內的佤族總人口數為429709人。
⑶ 佤族舞蹈!
網上有很多佤族舞蹈的 你想找一個都不是很困難 找個覺得不錯的 自己再改編一些就可以了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5&word=%D8%F4%D7%E5%CE%E8%B5%B8 這里就有
⑷ 佤族共有多少種民族舞蹈
佤族舞蹈題材廣泛,舞風古樸粗獷、熱情奔放,主要的舞蹈有圓圈舞、木鼓舞、蓋房舞、舂碓舞、甩發舞、象腳鼓舞、竹竿舞等。 其中的木鼓舞和甩發舞,展示了佤族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濃郁的民族特色,享譽中外。佤族的繪畫和雕刻藝術大都與佤族的神話傳說和宗 教信仰有著密切聯系。繪畫一般體現在「大房子」的木板壁上繪制人像、動物圖像等,大都簡單原始;雕刻除了在「大房子」的屋脊上刻有人像和鳥像外,剽牛祭鬼標志的牛角叉和木鼓上也刻有人像和牛頭等,但都較為粗糙和簡單。
⑸ 佤族舞蹈有什麼特點呢說詳細點,謝了
常見的有「圓圈舞」、「舂米舞」、「打歌」、「拜年歌」和「擺腳歌」。圓圈舞是群眾性集體舞蹈,動作很簡單,不分男女老幼,圍成一個圈,彼此手拉手,順著一個方向轉動,邊歌邊舞。舂米舞往往在蓋新房期間進行,一般是青年男女參與。當夜幕降臨之後,在新房門前燃起火堆,人們聚在門前,圍著火堆,由4個人手拿木棒沖擊木錐,做出舂米的動作,其他人和著木棒的節拍跳起歡樂的舞蹈。佤族舞蹈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敲木鼓和甩發。佤族女青年在跳舞時常常甩動披肩的長發,隨著長發的甩動,那戴在頸上的銀項圈也發出有節奏的聲響,構成了和諧的畫面。
⑹ 為什麼很多舞蹈都是男生光腳女生穿鞋
這就應了一句話,「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哈哈,開個玩笑。其實像這樣的問題,解答起來就多了:
可能是男生為了怕踩到女生而不穿鞋;
也可能是為了美觀,或者商業需求;
男生為了照顧女生的身高;
有些舞蹈的要求就是男生不能出穿鞋;
也有些是為了衛生,一般進舞房都要脫鞋,男女都要脫;
再有就是風俗習慣了。像有些佤族的舞蹈,他們族裡男人出去打獵,穿鞋反而不方便,影響觸感而且易損壞,所以習慣赤腳,女的在家啊做家務比如做衣服耕田,她們平時做衣服剩下的獸皮腳料什麼的扔了覺得浪費但是又做不了大件,只能做鞋子了,所以男人光腳女人穿鞋是當時社會對生產資料的最大化運用,當然,到現代就當它是傳統了。
現在很多的人都開始選擇跳舞來鍛煉自己的身體,可以找一家舞蹈培訓機構去接觸一些舞蹈,更能了解到更多的關於舞蹈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