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趙姓的起源是什麼歷史上有哪些趙姓名人
一、趙姓的起源
1、源流一
漢族趙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現是因為舜帝(姚姓,後代以姚為姓)賜姓給他的女婿伯益(顓頊帝孫)為「嬴」,並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雖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趙姓的具體始祖是造父。
2、源流二
周孝王傳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趙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掌握晉國大權。到戰國初年,趙氏聯合韓、魏二卿擊敗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繼而趙敬侯趙襄子聯合魏武侯、韓哀侯三家分晉,建立趙國。
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並列為諸侯。公元前22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趙國王室紛紛散落民間。因為造父是秦人和趙人的共同祖先,而且自造父開始姓趙,所以秦國公族也姓趙,比如秦始皇嬴政又稱趙政。秦國公族也以趙為氏,有「諸趙」的說法。
3、源流三
源於帝王賜姓或外族改姓。先後匈奴人、女真人、黨項人、鮮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歷史人物,被賜姓趙,如漢代有趙安稽(匈奴人),趙曳夫(「南蠻」人),五代有趙國珍(牂牁酋長的後裔) 。
再有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溫後裔避亂於甘肅陝西等地,隨母姓改漢姓趙。
4、源流四
源於冒姓。因避禍、姻親、過繼、入贅等原因改姓的情況很多,這在姓氏學上稱之為「冒姓」。其中多數為:清王朝覆滅後,清官職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因害怕被壓迫多年的其他民族復仇,伊爾根覺羅、愛新覺羅等滿姓氏者迫於壓力改名換姓,不少人便改的是「趙」姓。
二、趙姓的名人
1、趙奢 (生卒年不詳),嬴姓馬服氏,名奢,趙國邯鄲人(今河北邯鄲),戰國後期趙國名將,戰國時代東方六國八名將之一。主要生活在趙武靈王(前324—前299年)到趙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時期,享年約60餘歲。後埋在邯鄲市區西北十五公里處的紫山地區。
2、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3、趙孟頫(1254年10月20日[1]-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 ,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4、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涿郡人 ,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後周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次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後)。
5、趙之琛(1781-1852),錢塘人。字次閑,號獻父、獻甫,又號寶月山人,齋號補羅迦室。蝶隱園書畫雜綴作趙之瑛。清代著名的篆刻家和書畫家。
㈡ 趙氏個性簽名圖片精選
你看這個怎麼樣?
如果滿意,望採納
㈢ 百家姓趙錢孫李,為什麼百家姓中的趙可以排在第一
《百家姓》是用來記錄我國姓氏的一本文獻,這本書並沒有很長的篇幅,只有區區568個漢字,但是跟其他文獻不同的是,百家姓採取的是用四言律體,也就是說,四個字為一句,而且全篇讀起來比較押韻,郎朗傷口,比較容易學習和掌握,因此稱為了很多孩子啟蒙時候比較常用的教材。從名字來看,百家姓,並不是只有一百個姓氏,這里的百,表示的是很多的意思,百家姓也為我國姓氏的發展提供了比較有效的理論依據。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在百家姓裡面,趙姓排在首位,可能是由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三、趙姓名人較多,分布范圍比較廣泛。歷史上出現的不少名人都是姓趙的,比如趙宣子,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政治家,也是趙國的祖先;趙武靈王趙雍,平原君趙勝,三國時期的趙雲;宋朝的皇帝趙匡胤,趙光義,趙廷美等等,這些人物在歷史上都做出了不少的貢獻。此外,趙姓人口分布比較廣泛,山東半島,淮河流域都有很多趙姓人口的分布。
㈣ 趙姓最初起源於哪裡
起源於嬴姓,也就是秦始皇嬴政那個姓,形成於西周時期。
嬴姓的祖先叫伯益。伯益第13世孫里有一個叫造父的,他的工作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駕駛員」,是為那位特別愛玩的周穆王趕馬車的。造父「車技」高超,趕馬車的速度非常快,為此得到周穆王的封賞。造父被周穆王封到趙城(今山西省趙城縣)後,其子孫後代就姓趙了。
趙姓遷移過程:
1.叔帶(造父的第七代子孫)時,率領子孫遷往晉國,後來建立趙國,史稱「去周如晉,趙姓始昌」。在趙國滅亡時,趙姓已分布以下地區:趙城造父、耿、原、晉陽、代、邯鄲、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都有趙姓。趙國的疆域包括今陝西一部分,趙武靈王時開疆拓土,疆域擴充至河套地區,趙亡前趙姓的活動范圍還包括今陝西、內蒙古。
2.秦始皇滅趙國後,把代王趙嘉派往西戎,趙姓隨之遷往甘肅,趙嘉之子趙公輔裔孫世代居住在天水(今屬甘肅),形成一個望族;趙王遷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房縣,子孫在今湖北繁衍。
3.秦朝末年,秦國宗室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趙佗建立南越國,又把趙姓活動范圍推廣至今兩廣和越南北部。
㈤ 《百家姓》排在第一位的為何是趙姓,有何深意呢
涿郡趙氏是潁州趙王遷的後裔,西漢時遷居涿郡,人稱河間趙氏,自稱是鳳鳥氏的後裔,河間趙氏著名的人物是稀罕京兆尹趙廣漢,其後裔最有名的人物自然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了。
而自稱鳳鳥後裔的趙氏,之所以能夠成為天下第一大姓,人口眾多,遍及四海,除了出過趙匡胤這位皇帝以外,據說是當年有個術士說涿郡是個風水寶地,進而趙氏家族才選擇了此地發展,隨著時間的流逝,趙氏的人氣也是越來越旺,當然了,這畢竟只是一個傳說,至於是不是這個原因,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㈥ 姓氏趙的所以文字圖片
姓氏趙的所以文字圖
所有文字圖片?
那是海量啊
㈦ 趙姓的來源是什麼
趙姓的來源如下:
一、趙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現是因為舜帝(姚姓,後代以姚為姓)賜姓給他的女婿伯益(顓頊帝孫)為「嬴」,並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雖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趙姓的具體始祖是造父。
二、周孝王傳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趙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掌握晉國大權。到戰國初年,趙氏聯合韓、魏二卿擊敗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繼而趙敬侯趙襄子聯合魏武侯、韓哀侯三家分晉,建立趙國。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並列為諸侯。
公元前22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趙國王室紛紛散落民間。因為造父是秦人和趙人的共同祖先,而且自造父開始姓趙,所以秦國公族也姓趙,比如秦始皇嬴政又稱趙政。秦國公族也以趙為氏,有「諸趙」的說法。
三、源於帝王賜姓或外族改姓。先後有匈奴人、女真人、黨項人、鮮卑人的歷史人物,被賜姓趙,如漢代有趙安稽(匈奴人),趙曳夫(「南蠻」人),五代有趙國珍(牂牁酋長的後裔)。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溫後裔避亂於甘肅陝西等地,隨母姓改漢姓趙。再有清王朝覆滅後,清官職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因害怕被壓迫多年的其他民族復仇,伊爾根覺羅、愛新覺羅等滿姓氏者迫於壓力改名換姓,不少人便改的漢姓是「趙」。
(7)關於趙姓的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趙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而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發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晉國六卿之一。周穆王時的造父是漢族趙姓之始祖,截至2014年總人口大約有2670萬,趙姓在北方地區是常見的姓氏之一。
趙姓著名郡望有天水、涿郡、下邳、南陽、金城、潁川、敦煌、酒泉、扶風、新安、平原等11個。堂號除了與郡望名相同外,主要有半部、琴鶴、孝思、萃渙、敬彝、創基等。
㈧ 我姓趙圖片 男生用的
㈨ 遠古時期的姓氏或有專屬圖騰,趙姓最霸氣,你的姓氏圖騰是什麼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百家姓朗朗上口,但其實百家姓只是一個代稱。中國的姓氏可遠遠不止一百個,到了現代社會上,姓氏在文獻上記載的就有5662個。而姓氏都是有講究的,他們或是從居住地而來,又或許師從官職、圖騰、職業、先輩名號而來。而其中圖騰指的是原始社會的人們把一些動物還有植物或者是非生物類當作是自己的親屬、祖先、保護神,人們相信圖騰上的東西能夠保護自己,還可以得到他們的力量。
趙姓,這個姓氏排在百家姓的第一位,實在是因為百家姓出自宋朝,而趙姓是宋朝國姓。趙姓的氏族是造父,此人生活中在周穆王時期,他是白帝少昊的後人。趙姓主要是出自嬴姓,這也是秦始皇到底姓啥的爭端。因為在以前社會來說,姓和氏是分開的,而秦始皇正是嬴姓趙氏人。
這點暫且不說,造父對周穆王有功,因此得到了趙城的賞賜,從這以後,造父的後人就姓趙了。趙姓的圖騰也很有講究,它是由一個高大的舉人奔走的任性和在供案上供奉肖的圖形組成。肖代表的是玄鳥燕子,伯趙氏以玄鳥為圖騰,所以趙從肖。
姓氏圖騰從出現之後一直都比較有爭議,王大有是希望中華民族的後人能從自己的姓氏中,了解這姓氏的來源,以及祖先的功德。業績等等。但也有人認為這僅是藝術創作,主要還是我國的姓氏來源比較復雜,並不是所有的都是從圖騰轉化而來。所以有人認為姓氏圖騰是氏族社會的產物,但在文獻中基本上沒有出現。有圖片這個說法不太准確,應該要從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里找。
㈩ 趙姓氏的來源是什麼
趙姓源於「嬴」姓。「黃帝」姬軒轅的後代,有一個叫伯益的,因為輔佐舜帝有功,舜將女兒許配給他,並將其賜姓為嬴。伯益的後代造父因養馬有功被封於趙城,於是其後代稱為嬴姓趙氏,造父即為趙氏始祖!
後來這支趙氏不斷發展壯大,在春秋後期和韓、魏「三家分晉」,從而形成戰國七雄之一趙國。而伯益的另一支後代因造父的賜姓,也改稱趙氏。後來,這支趙氏也因善於養馬被封於秦地,建立秦國,號為「秦贏」。
趙氏名望
趙氏家族歷史悠久,自然不乏名人逸士。例如,帝王者中著名的就有提倡「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皇朝的趙匡胤等。名臣中則有控制朝政,掌握實權的秦朝宰相趙高;策劃陳橋兵變,幫助趙匡胤奪取江山的宋朝宰相趙普等。
趙姓的名將則有趙國的趙奢,西漢的趙充國等。而西漢時的農學家趙過,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清代詩人趙執信等皆為趙姓學者中的佼佼者。
此外,南越王墓主人趙佗也是一位在歷史上佔有一定地位的趙姓名人。近代以來,趙姓名人也不斷涌現,如著名作家趙樹理,學者趙朴初等,都為世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