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詩《善行》是杜牧寫的嗎
沒有《善行》這首詩,如果說杜牧寫的,然後拼寫錯誤的話,應該是指它的《山行》,這是一首名作,長沙嶽麓山的愛晚亭就是因此得名。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是一首仄起入韻,押平水韻六麻部的七絕,平仄正確,格律嚴謹。具體內容就不必賞讀了,不知道這首詩作的人,在能上網的人中來說,應該是沒有。
㈡ 什麼是 平水韻、詞林正韻、寬韻、中華新韻(十四韻)
平水韻;平水韻是宋代以後使用的詩韻系統。公元1229年,金朝的王文郁編了一本韻書叫《平水新刊韻略》,分106韻;公元1252年,又有劉淵編了一本《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分107韻。兩種書的分韻基本相同,僅在上聲拯韻是否並入迥韻這一點有差別。兩個作者都和平水(今山西臨汾)有關,王文郁曾在平水作官(古書記載他是「平水書籍」,即平水地方管理圖書的官員);劉淵據說是平水人,他們的韻書的韻部系統就被稱之為平水韻。
詞林正韻
清人戈載編纂的一部詞韻書,書分三卷,分平、上、去三聲為十四部,入聲為五部,一共是十九個韻部。他的分部,實際上是依據前人作飼用韻的情況歸納而來,這就是他所說的「取古人之名詞參酌而審定」。戈氏的分韻雖是歸納、審定工作,但其結論卻多為後人所接受,論詞韻之士多據以為准。戈氏所分的詞韻十九部,事實上也是進一步歸納詩韻即「平水韻」而來。其十九部所歸並的,主要是:第一部:東冬鍾(平賅上去);第二部:江陽唐;第三部:支脂之微齊灰以及去聲的祭泰(之半)隊廢;第四部:魚虞模;第五部;佳(之半)皆帕以及去聲怪、央泰(之半)韻字;第六部:真諄臻文欣魂痕;第七部:元寒桓刪山先仙;第八部:蕭宵交豪;第九部:歌戈;第十部:佳(之半)麻,第十一部:庚耕清青蒸登;第十二部:尤侯幽;第十三部:侵;第十四部:軍談鹽添咸銜嚴凡;第十五部:屋沃燭;第十六部:覺葯澤;第十七部:質術櫛陌麥昔錫職德緝,第十八部:物迄月沒離末黠錫屑薛葉帖。第十九部:合盍洽牌業之。他所歸納的韻類,基本上與唐宋人作詞的用韻情況相合。
韻有寬有窄:字數多的叫寬韻,字數少的叫窄韻。寬韻如支韻、真韻、先韻、陽韻、庚韻、尤韻等
中華詩詞學會《21世紀初期中華詩詞發展綱要》指出:「為促進聲韻改革和推行新聲韻,很有必要組織學者、專家盡快編出新韻書。新韻可先出簡本,以應急需,然後在簡本試行的基礎上再出繁本。」
新中國成立後,推廣普通話,語言逐漸規范,新四聲在運行。但對讀古詩和作格律詩,存有一定難度。如杜牧《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xié)用漢語拼音讀斜,就不和諧,不押韻,而唐代語音是押韻的,這個「斜」字上海方言現仍是唐音。《平水韻》沿用一千多年了,改革是勢
在必行。目前新聲新韻的韻書陸續出版。如:《詩韻新編》、《十八部韻》、《十三轍》等。《中華詩詞》於2002年第一期刊登《中華新韻府簡表》、《中華今韻簡表》,2004年第五期又刊登了《中華新韻(十四部)》,均為新聲新韻。取消入聲字,那麼填詞怎麼辦?好在每個韻部都註明那些是入聲作平聲,入聲作上聲或入聲作去聲的字,這樣填詞時,仍可作入聲字用。我《快速制曲手冊》中附有《曲韻新編》亦可作參考。
㈢ 山遠始為容的理解
前言
問題:唐詩千古名篇杜牧《山行》怎樣賞析?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首詩估計小學生能講的頭頭是道,詩歌的釋義大家都很清楚。不過老街說的不是這個,需要注意的是幾個可能會疏忽的地方,我依次講一下自己的認識。未必准確,歡迎指正。
一、第一句 是誰「遠上」
遠上寒山石徑斜。這首詩第一個問題是,首句的主語是誰?」遠上寒山石徑斜 「,是誰遠上呢?
看上去似乎是省略了主語「我」,有的注釋中解釋是:詩人自己遠上寒山看到石徑斜。不過第三句又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那麼詩人不是上山了嗎,怎麼又停了車?難道是坐著車上的山?還是山上有車可以坐?似乎又講不通。
這一句的主語不是人。」遠上寒山石徑斜 「其實是主語後置,主語是石徑,是石徑遠上寒山,而且看上去彎彎曲曲,這是比較復雜的詩家語句法。
這種句法在杜甫的秋興八首中可以看到: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征西車馬羽書弛。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其中第三聯:直北關山金鼓振,征西車馬羽書弛。這兩句的句子結構和」遠上寒山石徑斜「類似。如果和唐朝另外一個詩人盧嗣立的《望九華山》第二聯相比就更加清晰:
>九華深翠落軒楹,迥眺澄江氣象明。不遇陰霾孤岫隱,正當寒日眾峰呈。
坐觀風雪銷煩思,惜別煙嵐駐曉行。得路歸山期早訣,夜來潛已告精誠。
第三聯」不遇陰霾孤岫隱,正當寒日眾峰呈。「,這兩句的句法和」遠上寒山石徑斜「完全一樣。句子的節奏都是2-2-2-1,主語都是第五六字組成的詞」孤岫「、」眾峰「、」石徑「。
相同的還有白居易《潯陽春三首 》,其主語用法和位置完全一樣,主語是香騎和鈿車。
>金谷蹋花香騎入,曲江碾草鈿車行。
踏花的是香騎,碾草的是鈿車,遠上寒山的是石徑,不遇陰霾是孤岫,正當寒日的是眾峰。
二、第二句 深處還是生處
白雲生處有人家。第二句是寫詩人遠望,看到石徑彎曲遠上的盡頭是白雲生處,那裡有隱約的人家。
古詩詞傳到今天經常有不同的版本, 是「深」還是「生」字存在疑義。
清乾隆《四庫全書》收入的兩種版本都有,在明高棅編《唐詩品匯》和《御定全唐詩》書中寫作作「白雲深處有人家」,而宋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作「白雲生處有人家」。
有些課本中,本詩從原來的「白雲深處有人家」修改為現在的「白雲生處有人家」,並於注釋處說明「『生處』一作『深處』」。例如94年版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作「白雲深處有人家」。至於作者原來的版本究竟是生還是深就搞不清了。
李白的《靜夜思》僅僅二十個字,竟然也有好多的版本,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我們常見的版本來自於蘅塘退士所編的《唐詩三百首》。
老街平時也喜歡寫幾首小詩,寫完後就發在自己的博客里,後來引用這首詩時發現個別語句不太好就直接進行了修改。於是我自己的一首詩, 在不同的文章里或者不同的媒體上會有不同的版本。大家都知道王安石練字的故事 ,一個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斟選了好久才定下來。古人甚至把贈人摺扇上的詩在幾年後追回來修改的故事,不過具體哪一位我記不清了。
生或者深,也許作者本來就有不同時期的不同版本,也許是後人刊印傳抄時出現了錯誤。不過深和生都各有味道,您喜歡深處還是生處呢?
三、第三句 何為坐愛
停車坐愛楓林晚。這句詩需要說的是「坐」,這里不能望文生義,「坐」不是坐下,更不是特指坐在車子里的意思(雖然他可能就是坐在車子里)。」坐「這個字在這里解釋為「因為、由於」。
宋朝的梅堯臣《夏日晚霽與崔子登周襄故城》尾聯也用了坐愛,是一個意思:
>雨腳收不盡,斜陽半古城。獨攜幽客步,閑閱老農耕。
寶氣無人發,陰蟲入夜鳴。余非避喧者,坐愛遠風清。
停車坐愛楓林晚,意思是因為喜歡黃昏里的楓林,所以我停下了車,這也是倒裝,可以解釋為「坐愛楓林晚停車」。梅堯臣的」余非避喧者,坐愛遠風清「,意思是我並非一個刻意躲避喧嘩(世間紛爭)的人,只是因為喜歡這里清風悠遠的意境 .........
四、石徑斜的斜怎麼讀?
古代很多字的讀音與今天普通話不同,例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我過去上學時老師教我們讀作 [xiá],為什麼要讀作 [xiá]呢?
查一下《平水韻》就知道這個」斜「字與花、家同在古韻「下平六麻」。《平水韻》的六麻和《唐韻》的麻韻一樣,唐朝人杜牧讀這首詩一定是押韻的。根據康熙字典記載,斜有一種讀音與「邪」一樣,唐韻里似嗟切、宋韻書中徐嗟切,都是韻母a的發音。
>《唐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邪
前幾天老街寫過一篇文章《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陳子昂的這首登幽州台歌不押韻嗎》,這首詩的」者「讀作【zhǎ】、下讀作【hǎ】,其實是押韻的,有一個讀者留言順便提到了斜的發音:
>我們湖南邵陽縣口音下字讀ha音,野字讀ya音,斜字qⅰa音,許多古詩用家鄉話讀來很押韻。
記得還有讀者說他們老家的方言今天還讀作 [xiá],具體哪裡就記不清了,我相信還有地方的方言會讀作sia、jia等發音。
因為入聲字在普通話里的消失,以及地域不同和今古音調的變化,很多詩詞用普通話閱讀並不押韻,但是用一些方言閱讀卻是押韻的。
在杜牧的另一首詩中,我們發現蝸牛在古代原來讀作瓜牛。如果在課堂上我們讀作瓜牛,估計同學們會鬨堂大笑,可是這個字在古詩里真得讀作gua ,不信看看這首杜牧的《朱坡絕句》:
>乳肥春洞生鵝管,沼避回岩勢犬牙。自笑卷懷頭角縮,歸盤煙磴恰如蝸。
這首絕句的韻腳是蝸和牙 ,牙ya和蝸gua和斜、花、家一樣,也屬於平水韻的下平六麻韻部。蝸牛讀作gua牛可不僅僅是古代,在今天的陝西、廣東、福建、中國台灣甚至甘肅等地方都有瓜牛的讀法。下面是網友們的留言:
>秦武粵鵬:陝西方言蝸牛讀作:guagua牛。馬樂天:蘭州話叫gua gua 牛;戒急用忍32:西安周邊的郊縣都叫瓜瓜牛。
結語
杜牧《山行》這首詩的四個問題,是我們閱讀古詩詞常常遇見的問題。首先是詩家語的句法多變,即使是同樣句法結構的句子,主謂賓的位置也未必相同,更不能用散文句法來解釋古詩的語法。
其次,版本的不同是常見現象,例如李白的靜夜思就有很多版本,甚至有時候不同版本會有不同的意思。
再次,古詩中的詞語與今天詞語的意義會有不同,不能簡單的望文生義。
最後是今古讀音的不同,今天閱讀時遇到不押韻的詩詞不要懷疑,在古代99.9?押韻的。詩經押前秦時的韻,古詩十九首是押漢朝的韻,隋朝以前都是各朝代當時口語發音押韻,隋朝以後,文人們開始按照韻書來押韻, 這以後口語發音和韻書不同的現象越來越多。
元朝和清朝的官話都沒有入聲,可是元朝的詩人依然按照《平水韻》來寫詩,清朝甚至在科舉詩賦取士的時候,依然按照《平水韻》的韻書標准來鑒定試帖詩是否落韻。作詩押韻是最基本的要求,當然確實有不押韻的,例如這首漢樂府民歌: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老街味道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陳子昂的這首《登幽州台歌》不押韻嗎?
一篇短文10分鍾 搞明白什麼是詞牌?什麼是詞譜?
填詞押韻有什麼講究?記住這5種韻格就明白了
㈣ 山行的斜讀xia還是xie語言
「斜「的古讀音為」xia「,《辭海》中對」斜「字的解釋為:斜xie,舊讀xia。這從《山行》中也可以看出來,詩中的二、四句都押韻a,根據七言的押韻規律,首句的最後一個字也應該押韻a。
如果是這樣,那麼此詩中的「斜「字應該讀作xia。然而,教材一般不採用漢字的古讀音。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文言文單元「基礎知識」《誦讀的要領》中指出:「一般說來,讀音要以現代字典上的普通話標音為准,不是有特定要求的,不要再讀古音。至於一些異讀字,則要根據具體情況處理。所謂異讀,是指一個字有兩個以上的讀法。文言文中的異讀有三類:破音異讀、通假異讀、古音異讀。」
異讀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現象。古詩詞或古文中,是存在一些需要異讀的字的。比如初中課文《陳涉世家》,「大楚興,陳勝王」,「王」字作名詞用,應讀二聲,但是在這篇古文中,「王」字作動詞「稱王」,因此讀四聲,這就是「破音異讀」;小學古詩《敕勒歌》,「風吹草低見牛羊」,「見」字是「現」字的通假字,因此讀作xian,這就是「通假異讀」;匈奴單於的名字「伊稚斜」,其中「斜」應讀作cha,二聲,這是「古音異讀」。
「斜」字在《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和《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等普通話辭書上只有一個標准音xie,在古詩《山行》中是「曲折不直」的意思,並沒有特定的含義,就沒有必要在讀古音xia。
1985年12月27日,國家公布了《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並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普通話異讀詞的讀音、標音均以此表為准。值得注意的是,《審音表》中並沒有收錄「斜」字,這是因為「斜」字已經取消了古音讀音。這更加佐證了小學古詩《山行》中的「斜」字,應該讀xie,而不是xia。
㈤ 詩詞里的「韻部」是什麼
就是古人寫詩時對押韻的那個韻字進行的分類 最開始分類較細 後來相近的韻可以同用
詩韻一般用《廣韻》
詞韻一般用《平水韻》
曲韻一般用《中原音韻》《中州音韻》
㈥ 《山行》這首詩押( )韻,韻腳是( )( )( )。
《山行》
在《平水韻》中,押【下平 六麻】韻;看你還是中學生,若依現代漢語普通話,你姑且算作押「a」韻;韻腳為「斜」、「家」、「花」。
㈦ 原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之情
《山行》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是一首仄起入韻,押平水韻「六麻」部的七絕,平仄嚴合,格律正確。
注意,雖然現在「斜」字已經只有「xie」這個讀音,但是在這里,只能讀「xia」,否則首句就不押韻了。
這首詩描繪秋日山行所見的景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表現了作者的高懷逸興和豪盪思致。
㈧ 格律詩押韻一般是押什麼韻
格律詩押韻,一般是押平聲韻。
所謂格律詩,又稱為近體詩、今體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詩歌體裁。為有別於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指初唐之後,形成的又一詩歌體裁。
所謂押韻,又作壓韻、諧韻,是一種詩文創作的修飾技巧,即將韻母互相諧音的文字放在詩文的句尾,使詩文讀起來十分順口、悅耳的做法。
所謂平聲韻,是漢語中讀音為平聲的單字歸類。古今韻書都對漢字讀音作了分類,凡劃入平聲的,都稱為平聲韻。「平聲」是漢字聲調的一種,與「仄聲」相對應。
古代音韻學將漢字分為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平,就是平聲,與上聲、去聲、入聲相對應。
平聲韻的主要特點是發聲比較平和,同時又是古韻類中最大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近體詩為了聲韻和諧,一般押平聲韻,大多數近體詩也遵守這個要求。
㈨ 《山行》這首詩裡面的「斜」字是讀「xie」還是「xia」
這個按照古音讀,應該是讀「xia」。
在平水韻中,「斜」屬於「六麻」部,因此才能和《山行》中的其它尾字押韻。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我們看到韻字為「斜」、「家」、「花」,這三個字都屬於「六麻」部,所以在當時,這三個字的發音必然是相同的。這是一首仄起入韻,押「六麻」部的近體七絕。唯有押韻,才能稱其為合格的格律詩。
讀「xie」,那是現代讀音,雖然現在普遍讀「xie」,但是在古詩朗誦的時候,是不正確的。
至於教育部或者國家規定將「xia」的讀音從字典中去除,也是不應該的。作為字典,應該只是起紀錄作用,既然「斜」字有「xia」的讀音,就應該忠實記錄,而不是為了統一讀音,去改變讀音記載,抹殺掉曾經有過的發音——標注出古今讀音差異,也不算什麼難事。
古詩詞朗誦中,讀「xia」才正確。
㈩ 山行這首詩押尾韻是韻腳是
據《平水韻》,《山行》的尾韻是【下平 六麻】韻;據現代漢語,則尾韻是 a ,韻腳是斜、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