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一八事變在中國哪個城市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 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佔東北的事件。九·一八事變是由日本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端,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標志著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九一八事變後,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也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起點。
2. 在紀念九一八事件時人們舉行什麼活動
沈陽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在每年九月十八日都將舉行撞警世鍾、鳴響防空警報警報、默哀三分鍾、參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兒童參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兒童體驗館、報告廳(放映廳)舉辦九一八事變以及抗日戰爭研討會和播放抗日戰爭題材電影等等。每年三月十八日上午九點十八分沈陽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廣場前撞警世鍾鳴響防空警報活動,每一次鳴響防空警報時間為三分鍾,自從一九九五年開始,沈陽市每一年都將舉辦撞警世鍾鳴響防空警報的活動,人們可以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警戒線以外觀看撞警世鍾鳴響防空警報的活動。
相關鏈接;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地址;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四十六號。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所在省份;遼寧省。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所在城市;沈陽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所在區縣;大東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所在街路;望花南街。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所屬地區;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地理位置;遼寧省沈陽市中北部地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性質;專題博物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級別;國家一級博物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旅遊級別;國家級AAAA級旅遊景區。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曾用名稱;沈陽九一八事變紀念館、沈陽九一八事變陳列館。景點名稱;「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沈陽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沈陽九一八事變柳條湖爆破地點碑文物級別;沈陽市文物保護單位。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建議遊玩參觀游覽時間;大約二小時三十分鍾至三小時三十分鍾上下。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建築歷史;始建於公元一九九一年,一九九七年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改擴建工程開始,一九九九年九月十八日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結束並對外開放,二零一一年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展廳重新布展,二零一七年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展廳增設文物展櫃,新展覽的文物為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近些年新徵集到的文物。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門票;免費參觀游覽,團體參觀需要提前至少三天、四天預約,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兒童體驗館需要提前四天至一星期預約,個人參觀無需預約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開放日就可以免費參觀游覽,目前個人參觀游覽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暫時不用出示個人有效證件即可免費參觀游覽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所有展廳(不包括兒童體驗館,兒童體驗館需要提前四天至一星期預約)。推薦指數;四星半。建議最佳參觀游覽時間;四月初中旬這十月中下旬左右,五月初中旬到六月初中旬為最佳推薦時期。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開放時間概況;上午九點整至下午十七點整(09:00——17:00),十六點整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停止遊客進入,遊客只出不進,十六點三十分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開始清場。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開放日期;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以及星期日免費對外開放。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閉館日期;星期一閉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遊客拍照信息;部分展廳嚴禁拍照。
上圖為沈陽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展廳正門以及館名牆,圖片選自網路。
3. 九一八紀念館的造型有什麼寓意么
建築都是圍繞紀念主題建造的。
書上寫的內容大致意思是:
1931年9月18日夜,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中國軍退撤退,國難降臨人民奮起抗爭。
「九·一八」 歷史博物館館內的「九·一八」事變紀念碑,為磚石水泥築成的空心體,紀念碑從平面上看其形狀是一幅巨大的東北地圖,前方有一幾何形的廣場,底座四周為不規則的綠色草坪所圍繞.
整個建築高十八米,寬三十米,厚十一米,用混凝土鑄成,花崗岩貼面,呈立體台歷狀,兩邊對稱,上面布滿彈痕與骷髏,台歷的左面刻著「1931年 9月18日」,右面記錄著事變的發生過程。
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附近有「九·一八」事變炸彈碑,是1938年日本帝國主義為炫耀他們在「南滿鐵路」柳條湖附近製造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而建立的。「九一八」事變博物館和殘歷碑,以其獨特的藝術造型和深邃的思想內涵,表達了國人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永恆主題。
地下建築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主體建築採用碑館結合形式,地上是殘歷碑及廣場,地下是展廳。
殘歷碑是「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標志性建築,因碑體造型酷似一本巨大殘缺的台歷而得名。其框架由混凝土築成,花崗岩貼面,其堅固挺拔表現了東北人民堅貞不屈的英雄氣節。主體正面彈痕累累,喻示了日軍侵華的野蠻「罪行」。
同時,經過藝術加工,組成呻吟吶喊狀的骷髏群,表現了殉難同胞對日軍血腥罪行的控訴。殘歷碑右面刻著「1931年9月18日,農歷辛未年八月初七」的字樣,向人們昭示著那個永遠難忘的最悲痛的日子。左面的一頁鐫刻著「九·一八」事變史實,由著名書法家楊仁愷題寫。
以上內容參考中央紀委監察部網-【走進抗戰紀念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4. 九一八是什麼紀念日
「國恥日」。
九一八事變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沖突和政治事件,沖突雙方是中國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和日本關東軍。日本軍隊以中國軍隊炸毀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為借口而侵佔沈陽。
由於張學良下令「不抵抗」,因此東北軍未能有組織的抵抗日軍的進逼,三個月之內,日本關東軍侵佔中國東北全境,1932年3月1日滿洲國成立。事變爆發後,日本國會和以總理大臣(首相)為首的日本內閣權力下降,日本軍部主戰派地位上升,中日矛盾激化。
九一八事變在中國大陸與中國國民黨分別被視為十四年抗戰與八年抗戰的開始,而9月18日則被中華民國視為「國恥日」。
紀念
1991年9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沈陽開放了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前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在1997年訪華時拜訪過這個地方,寫下「以和為貴」,成為進入該館的第一個在位日本首相。9月18日被不少中國人認為是「國恥日」,而中國民間要求將9月18日訂為國恥日的訴求也不時出現。
從1995年始,沈陽在每年9月18日晚上鳴響防空警報3分鍾,以警示民眾勿忘國恥。目前,已有哈爾濱、長春、成都、昆明、合肥、杭州、烏魯木齊、克拉瑪依、南昌、齊齊哈爾、金華、本溪、太原、西安等百餘座城市選在每年9月18日進行防空警報鳴放。
這是作家沙泊柳在關於長春的城市散文作品《關於一座城市的沉重記憶》中寫下的內容:
「每一年的9月18日對東北人民來說算是一個悼念日的。長春的城市上空也會在那天的9點18分響起防空警報。人們會在那一刻肅穆地聽,然後互相說道被侵略的那些故事和感受。他們忘不掉淪陷的記憶,那些悲痛的歷史早已經銘記在每個人的心中,包括他們的子孫後代。」
除了沈陽的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外,在遼寧遼陽市的白塔公園內,還有一座九一八事變策劃地紀念館,當時被稱作白塔會館。事變前一日,本庄繁與關東軍主任參謀石原莞爾和關東軍高級參謀坂垣征四郎在火車站前白塔旅館召開了事變前密謀會議。
(4)紀念九一八事變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一、名稱
又稱沈陽事變,歐美稱奉天事變或盛京事變(Mukden Incident),因沈陽舊稱奉天、盛京(Mukden為滿文,音譯謀克敦,意譯為天眷盛京,簡稱盛京,或譯奉天)。
日本稱滿洲事變(日語:満州事変〔満洲事変〕/まんしゅうじへんManshū jihen), 自清末開始,日本稱中國東北為「滿洲」或「滿州」; 因為由柳條湖事件引發,又稱柳條湖事變。
二、歷史影響
1、揭開二戰序幕
九一八事變是20世紀30年代初期發生在中國東北的震驚中外的重大歷史事件。它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也是法西斯國家在世界上點燃的第一把侵略戰火,它的爆發標志著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的揭開,同時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
2、社會性質轉變
毛澤東曾明確指出:「自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以後,中國又變成了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會。」「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東北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華北地區擴展, 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中華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覺醒和團結。
3、民族團結抗日
九一八事變及時向全國人民敲起警鍾,「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越來越成為華夏兒女的共識。在民族危機感逐步加深的過程中,民族責任感也迅速提高,並付諸實踐;許多愛國知識分子積極發表政見和主張,呼籲全國人民「徹底明了國難的真相!」
「人人應視為與己有切膚之痛,以決死的精神,團結起來作積極的掙扎與苦鬥」,廣大民眾和各界人士以各種形式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國共兩黨是當時中國的兩大政黨,九一八事變後,隨著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民族團結也日益增強,兩黨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強,有力的促進了兩黨的再次合作,從東北地區到西北地區,最後發展到全中國,終於開創了團結禦侮,共同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的新局面,實現了民族大團結。
5. 918事變紀念碑上的文字是什麼
918事變紀念碑上的文字是反霸權、反戰爭、反侵略。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於1931年9月20日發表了《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宣言》。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做出了《關於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據滿洲與目前黨的緊急任務的決議》,號召東北人民開展游擊戰爭,打擊侵略者。
在此後的14年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東北抗聯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英勇戰斗,前仆後繼,有力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為光復東北、取得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據統計,東北抗日聯軍對日作戰次數10餘萬次,牽制76萬日軍,消滅侵略者18萬,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6. 九一八事變圖片
九一八事變的圖片如下:
1931年9月18日夜,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中國東北軍北大營,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
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使東北3000多萬同胞飽受亡國奴的痛苦滋味。
(6)紀念九一八事變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影響
九一八事變及時向全國人民敲起警鍾,「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越來越成為華夏兒女的共識。在民族危機感逐步加深的過程中,民族責任感也迅速提高,並付諸實踐;許多愛國知識分子積極發表政見和主張,呼籲全國人民「人人應視為與己有切膚之痛,以決死的精神,團結起來作積極的掙扎與苦鬥」,廣大民眾和各界人士以各種形式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7. 「九一八事變」的時代背景如何
「九一八事變」的時代背景是一戰後,日本在華擴張受到了英美列強的遏制,中國的北伐戰爭使日本在華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調整對華政策,加快吞並中國東北地區的步伐。
20世紀30年代初,世界經濟危機發生,日本經濟遭受沉重打擊,陷入極端困境,並導致政治危機,在內外交困情況下,日本法西斯勢力決意沖破華盛頓體系對日本的束縛,趁英美忙於應付危機,蔣介石大規模「剿共」之際,奪取東北,以擺脫困境,並圖謀爭霸世界。
(7)紀念九一八事變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紀念「九一八事變」,沈陽舉行撞鍾鳴警儀式: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悍然炸毀南滿鐵路鐵軌、炮轟北大營,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後,中國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2020年9月18日是紀念「九一八」事變89周年紀念日,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撞鍾鳴警儀式。9時18分,沈陽市鳴防空警報。撞鍾14響,鳴警3分鍾。提醒我們中華民族曾經歷了怎樣的苦難,中國人民曾經過怎樣艱苦卓絕的斗爭。
8. 「九一八事變」的圖片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BE%C5%D2%BB%B0%CB%CA%C2%B1%E4&z=0
這個就夠完整了
9. 紀念九一八手抄報的內容,應該畫什麼插圖
紀念九一八手抄報的內容,應該畫什麼插圖
九一八事變(又稱沈陽事變;日本稱滿洲事變,因中國東北被日本稱作滿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沖突和政治事件。沖突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九一八事件爆發後,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國內,主戰的日本軍部地位上升,導致日本走上全面侵華的道路。這次事件爆發後的幾年時間內,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佔領,因此被中國民眾視為國恥,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
10. 誰能給我一些九一八事變的真實圖片(要真實),我要下個禮拜用來紀念九一八。
這是一張
詳情見http://ke..com/view/86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