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竹筍、蘆筍、青筍、冬筍、春筍各是什麼樣的
蘆筍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多種氨基酸,豐富的天然抗氧化物質既是營養美容抗衰老的佳品,也是防癌食品。
對於易上火、患有高血壓的人群來說,蘆筍能清熱利尿,多食好處極多。對於懷孕的女性來說,蘆筍葉酸含量較多,經常食用蘆筍有助於胎兒大腦發育。由於蘆筍含有大量的水分和豐富的纖維素,能促進腸胃蠕動,對於預防和減輕便秘、減肥極有好處。
另外蘆筍中含有大量的其他蔬菜中沒有的營養物質,如蘆丁、蘆筍皂甙等,這些營養元素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預防和治療癌症的有效物質。
蘆筍的嫩莖質地細膩、纖維柔軟、風味鮮美,有特殊的芳香味,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無論是蒸、煮、炒、煲、作湯、涼拌,都非常好吃,柔嫩可口。
竹筍的種類很多,分為冬季採摘的冬筍,春季採摘的春筍,以及夏季採摘的鞭筍。其中以冬筍的質量最佳,春筍次之,鞭筍最差。
脆嫩鮮美的竹筍,營養豐富,含有高蛋白、低脂肪、低澱粉,具有消渴、利尿、化痰、吸附脂肪、促進腸蠕動、助消化、去積食等功效,適用於浮腫、腹水、急性腎炎、喘咳、糖尿病等患者;對預防腸癌和單純性肥胖也非常有益。
不過,由於竹筍中含有較多的草酸,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兒童正在長身體階段,不宜多食;有尿路結石者也不宜食用。有些人對竹筍過敏,則應忌吃。為了減少草酸鹽對人體的影響,食用時一般將筍在開水中煮5~10分鍾,經高溫來分解去掉大部分草酸鹽和澀味。
② 筍子的品種
筍有許多種,分部在世界各地。從採集季節品種有:春筍、冬筍、鞭筍。在品種上分類有近80多種,例如毛竹筍、麻竹筍、箭竹筍、雷竹筍、紅殼筍,每一種筍味道鮮美,嚼勁十足,吃起來比較清脆,深受人們喜愛。
一、採集季節品種
筍有幾種
採集季節品種有三種:春筍、冬筍、鞭筍。春筍潔白如玉、肉質鮮嫩、美味爽口被譽為菜王。冬筍肉質柔嫩,清脆爽口,適合與肉片一起炒食。鞭筍味道鮮美,但是產量非常低。
二、品種分類
筍有幾種
1、從品種分類上來看可多達八十多種,分別有毛竹筍、麻竹筍、箭竹筍、雷竹筍、紅殼筍、龍須筍、筆頭筍、鰻筍、籬笆筍、慈竹筍、石筍、綠竹筍、桂竹筍、哺雞竹筍、剛竹筍、苦竹筍、方竹筍、毛金竹筍、甜龍竹筍等。
2、其中毛竹產量最大,筍期時間最長。箭竹筍是國寶熊貓寶寶喜歡吃的美食,但產量非常少。紅殼筍質地潔白,肉質鮮嫩,清香純正,營養豐富,另外個頭比較大,吃起來口感俱佳。
筍有幾種
3、龍須筍生長在峨眉山脈海拔2000米左右的野生叢林中,在10℃左右的環境中生長,無污染且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被稱為山珍。綠竹筍是市面上最貴的一種竹筍,肉質非常鮮嫩,潔白嫩脆、鮮甜可口、風味獨特。
③ 筍子有哪些種類
筍子種類有
1、產於寒冷冬季的冬筍。
2、被稱作菜王」。在立春之後可踩挖的春筍。
3、在夏秋季節出現,竹鞭的先端部分的鞭筍。
4、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經濟價值最高的毛竹筍。
5、產於浙江和江蘇南部,竹稈高3米多,粗3厘米多的早竹筍。
6、別稱紅筍,浙江栽培,竹稈高5~5.3米,橫徑約6厘米的紅哺雞筍。
7、產於浙江杭州,竹杠高3.5~5.5米,橫徑3~4厘米的尖頭青筍。
8、別稱甜竹、大葉烏竹等,竹稈叢生,高20~23米,橫徑10~20厘米,出筍期5~11月,以7~8月最盛的麻竹筍。
鮮筍含水量高,毛竹春筍含水量為90%,冬筍為85%,屬鮮嫩食品,不耐貯藏和長途運輸。作為蔬菜,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其味清香鮮美,而被視為菜中珍品。竹筍不能生吃,單獨烹調時有苦澀味,味道不好,但將竹筍與肉同炒則味道特別鮮美。竹筍可做湯,也可燒菜,能做出許多美味佳餚。如竹筍鯽魚湯,竹筍燒豬肉,竹筍煮白粥,現在還把竹筍製作成筍干、玉蘭片及罐頭等。
春筍要質地鮮嫩,黃色或白色最好;毛筍以整齊色白,鮮嫩為佳;行邊筍以質嫩、色嫩為佳;冬筍以黃中略顯白的為好。別被一些看起來白白胖胖的招人喜的竹筍蒙騙住,太「壯實」的筍也許口感就不那麼嫩了。竹筍是鮮菜,越新鮮越嫩,越有身價。若不能即食,買回竹筍後在切面上先塗抹一些鹽,再放入冰箱中冷藏。
④ 冬筍,竹筍,春筍,毛筍有什麼區別
一、按季節區別:
1、冬筍:一般在農歷十月即有上市;
2、春筍: 立春前後破土而出的筍;
3、毛筍:3月中旬至4月下旬;
4、竹筍:出筍期一般從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
二、具體表現有:
1、冬筍,指尚未出土的毛竹筍(此筍長於毛竹鞭上,尚未露出土面,游經驗的竹農才能挖掘到),一般在農歷十月即有上市。其特點是兩頭尖。
(4)筍的種類介紹和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中國優良的筍用主要竹種有長江中下游的毛竹、早竹和珠江流域、福建、台灣等地的麻竹和綠竹等。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較深,竹鞭和筍芽借土層保護,冬季不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春季。
竹原產熱帶、亞熱帶,喜溫怕冷,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區。毛竹生長的最適溫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均在30℃以下,冬季平均在4℃左右。
麻竹、綠竹等叢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淺,筍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夏秋季,麻竹和綠竹要求年平均溫度18~20℃,1月份平均溫度在10℃以上。故在我國南方竹林茂盛,而北方竹林稀少。
竹筍是竹的幼芽。顧名思義,春天破土而出的是「春筍」;夏秋時節收獲的叫「夏筍」;冬季收藏在土中的便是「冬筍」。
⑤ 竹筍的種類
竹筍是竹的幼芽,在我國各地均有分布,根據統計,竹筍的品種有毛竹筍、早竹筍、紅哺雞筍、尖頭青筍、麻竹筍、綠竹筍等。
毛竹筍
毛竹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經濟價值最高的竹種,江南於3月下旬至5月上旬採收春筍,以筍尖剛露出土面時挖取的春筍品質最好,筍殼底色淡黃,單個重1~1.5公斤。筍體露出土面後,筍殼色澤變褐紫,表面密生棕色小刺毛,稱為「毛筍」,單個重2~5公斤。冬季可挖取冬筍,筍體略呈紡錘形,單個重0.25~0.75公斤,肉質細嫩,夏秋間可採掘鞭筍,筍體細長,單個重0.1~0.2公斤。畝產春筍750~1000公斤,冬筍和鞭筍50~100公斤。
早竹筍
早竹產於浙江和江蘇南部,竹稈高3米多,粗3厘米多,有紫頭紅與蘆頭青兩個變種。紫頭紅從2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筍,筍殼淡紫,有褐色斑點和小斑塊,筍長15~20厘米,基都粗約3厘米,單個重約0.1公斤。蘆頭青筍殼淡青帶紫,有深紫褐色斑點和斑塊,筍長約33厘米,基部粗3厘米,單個重0.15~0.2公斤,出筍日期比紫頭紅遲約半個月,持續期也較短。畝產春筍500~750公斤,夏秋間可採收鞭筍。
紅哺雞筍
紅哺雞筍別稱紅筍,浙江栽培,竹稈高5~5.3米,橫徑約6厘米,出筍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筍殼褐紅,有黑色斑點和小斑塊,中央約1/3青色帶紫,筍長33厘米左右,基部粗3~5厘米,單個重0.25~0.3公斤,畝產春筍200~250公斤。
尖頭青筍
尖頭青筍產於浙江杭州,竹杠高3.5~5.5米,橫徑3~4厘米。出筍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筍殼青紫,有褐色小斑點及雲紋狀斑塊,青紫色,兩側青色,筍長33~40厘米,粗4~4.6厘米,單個重0.2~0.35公斤,肉厚味美。畝產春筍200~300公斤。
麻竹筍
麻竹別稱甜竹、大葉烏竹等,竹稈叢生,高20~23米,橫徑10~20厘米,出筍期5~11月,以7~8月最盛。筍殼黃綠色,有暗紫色毛。筍長約26厘米,基部粗約13厘米,單個重1公斤,大的3~4公斤,肉質較粗,主要制筍乾和罐頭筍。畝產1000~1500公斤。
綠竹筍
綠竹筍產於浙江溫州,叫「馬蹄筍」,竹稈叢生,高6~10米,橫徑4~8厘米。出筍期5~10月,筍殼淡綠帶黑,平滑無毛。筍短圓錐形,向一側彎曲,長16~20厘米,基部粗6~8厘米,單個重0.15~0.6公斤,肉質細嫩,滋味鮮美。畝產約500公斤。
吊絲丹竹筍
吊絲丹竹產於珠江流域,竹杠叢生,高約10米,橫徑4.0~6厘米,出筍期5~11月,7~8月為盛期。筍殼黃色帶青、有毛,筍圓錐形,長40厘米,基部粗約13厘米,單個重0.5~1.5公斤,肉嫩質優。畝產500~600公斤。
甜竹筍
甜筍竹為禾本科剛竹屬下的一個種,稈高4~7米,徑可達5厘米。葉片下表面密生柔毛,葉片較小,呈矛。新稈密被白粉,稈有細密的縱肋。籜鞘淡棕色,具較密的褐色小斑點並被稀疏而直立的脫落性剛毛。筍期4月中旬,極鮮美,產浙江、湖南、廣東及海南等省。
淡竹筍
淡竹別稱毛金竹、白夾竹,竿高6~18米,直徑5~7厘米,成長後仍為綠色,或老時為灰綠色,竿環及籜環均甚隆起。籜鞘背面無毛或上部具微毛,黃綠至淡黃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點和條紋。。筍期4~5月,分布於山東、河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箭竹筍
箭竹別稱滑竹、箭竹仔等,稈小型,少數為中型,粗可達5厘米。箭竹不僅是大熊貓的主要食物來源,其筍也可供人食用。分布從秦嶺南坡的佛坪經四川盆地北界的南枰、平武、北川、寶興最後到川南的雷波呈一弧形分布於四川盆地西緣山地,包括甘肅南部、陝西、雲南、湖北、江西
⑥ 竹筍哪個品種比較好
竹筍,可是說是中國極具特色的一種食材,也是國民飯桌上常見的美食,不同竹筍的味道也是不同的,比如口感更加脆嫩的,口感有嚼勁的,這些原因是我國的竹筍的品種多種多樣,品種之多,讓許多購買竹筍的消費者也不清楚到底購買的是什麼品種,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竹筍常見的品種。
如果按照竹子的種類來分的話,又可以分為毛竹筍、麻竹筍、箭竹筍、雷竹筍、紅殼筍、龍須筍等等等等,多達成百種竹筍,
⑦ 請問筍子都有哪幾種的
根據採集的季節,竹筍可以分為春筍、冬筍、鞭筍。
接下來按照品種來分類:毛竹筍、麻竹筍、箭竹筍、雷竹筍、紅殼筍、龍須筍、筆頭筍、鰻筍、籬笆筍、慈竹筍、石筍、綠竹筍、桂竹筍、哺雞竹筍、剛竹筍、苦竹筍、方竹筍、毛金竹筍、甜龍竹筍等等。
竹筍主要種類,有長江中下游的毛竹,和產於貴州遵義的紫竹,方竹,刺竹,南竹,金竹,斑竹和水竹等。
還有江西,安徽南部,浙江等地區的早竹。珠江流域,福建,台灣等地的麻竹,和綠竹等。
(7)筍的種類介紹和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竹筍味甘,微寒,無毒,在葯用上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消積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
竹筍還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等特點。
而且食用竹筍,還能促進腸道的蠕動。
幫助消化,防止便秘,預防腸癌。
中國優良的筍用主要竹種有長江中下游的毛竹、早竹和珠江流域、福建、台灣等地的麻竹和綠竹等。
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較深,竹鞭和筍芽借土層保護,冬季不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春季。
麻竹、綠竹等叢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淺,筍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夏秋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筍
⑧ 筍分為哪幾種
按種類區分,可以分為毛竹筍、淡竹筍、麻竹筍、慈竹筍、黃竹筍、苦竹筍、綠竹筍等等,至少也有80多種;按季節分類可以分為春筍和冬筍,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毛竹筍:毛竹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經濟價值最高的竹種,江南於3月下旬至5月上旬採收春筍,以筍尖剛露出土面時挖取的春筍品質最好。
二、早竹筍:早竹產於浙江和江蘇南部,竹稈高3米多,粗3厘米多,有紫頭紅與蘆頭青兩個變種。
三、紅哺雞筍:紅哺雞筍別稱紅筍,浙江栽培,竹稈高5~5.3米,橫徑約6厘米,出筍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筍殼褐紅。
中國優良的筍用主要竹種有長江中下游的毛竹、早竹和珠江流域、福建、台灣等地的麻竹和綠竹等。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較深,竹鞭和筍芽借土層保護,冬季不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春季。
麻竹、綠竹等叢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淺,筍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夏秋季。竹原產熱帶、亞熱帶,喜溫怕冷,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區。
毛竹生長的最適溫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均在30℃以下,冬季平均在4℃左右。麻竹和綠竹要求年平均溫度18~20℃,1月份平均溫度在10℃以上。
⑨ 筍的種類有哪些
毛竹筍:毛竹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經濟價值最高的竹種,江南於3月下旬至5月上旬採收春筍,以筍尖剛露出土面時挖取的春筍品質最好,筍體露出土面後,筍殼色澤變褐紫,表面密生棕色小刺毛。
二、早竹筍:早竹產於浙江和江蘇南部,竹稈高3米多,粗3厘米多,有紫頭紅與蘆頭青兩個變種。紫頭紅從2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筍,筍殼淡紫,有褐色斑點和小斑塊,筍長15~20厘米,基都粗約3厘米,單個重約0.1公斤。
三、紅哺雞筍:紅哺雞筍別稱紅筍,浙江栽培,竹稈高5~5.3米,橫徑約6厘米,出筍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筍殼褐紅,有黑色斑點和小斑塊,中央約1/3青色帶紫,筍長33厘米左右。
筍的營養價值:
在營養上,過去有不少人認為,筍味道雖然鮮美,但是沒有什麼營養,有的甚至認為「吃一餐筍要刮三天油」。這種認識是不準確的。其實,竹筍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糖類等,多種維生素和胡蘿卜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一倍多。
而且竹筍的蛋白質比較優越,人體必需的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質代謝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維持蛋白質構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為優良的保健蔬菜。
食用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並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筍含脂肪、澱粉很少,屬天然低脂、低熱量食品,是肥胖者減肥的佳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筍
⑩ 冬筍的品種有很多,種植冬筍有哪些品種
冬筍是尚未出土的新鮮嫩筍。它們主要在立秋後上市,冬筍品種有毛竹、早竹熟、冬筍是毛竹地下莖的側芽在立秋前後發育而成的一種竹筍。因為還沒有出土,所以竹筍很嫩,很好吃,很受大眾歡迎。
蘆筍的熱量也相對較低,富含膳食纖維,可以預防便秘。一定要使你的飲食多樣化。冬筍是一種高蛋白、低澱粉的食品。對肥胖、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其中所含的多糖也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冬筍含有較多的草酸鈣,不適合患有尿道結石和腎炎的人食用。冬筍具有清熱化痰、解渴解煩、清熱益氣、健胃利尿排便、解毒祛痘、養肝明目、消食等功效。開胃健脾、通腸通膈、通腸通便、開膈祛痰、除油膩、解酒;主治,食慾不振、食慾不振、腹脹、胸悶、便秘、痰濁涎滯、肥胖、醉酒惡心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