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唐朝皇帝列表
一、皇帝列表(姓名/在位時間):
1、李淵(618-626)
2、李世民(626-649)
3、李治(649-683)
4、李顯(684年,不足一年)
5、李旦(684-690)
6、武則天(690年—705年)
7、李顯(705-710)
8、李重茂(710,在位17天)
9、李旦(710-712)
10、李隆基(712-756)
11、李亨(756-762)
12、李豫(762-779)
13、李適(779-805)
14、李誦(805,不足一年)
15、李純(805-820)
16、李恆(820-824)
17、李湛(824-826)
18、李昂(826-840)
19、李炎(840-846)
20、李忱(846-859)
21、李漼(859-873)
22、李儇(874-888)
23、李熅(886-887)
24、李曄(888-904)
25、李裕(900-901,51天)
26、李柷(904-907)
二、皇帝資料:
1、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後竇氏。
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讓各民族融洽相處,北方各族共同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2、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竇德妃。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載(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亂退位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
3、李亨
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即唐肅宗,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紹,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再進入長安的皇帝,至德元年(756年)至寶應元年(762年)在位。
4、李旦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輪、李輪,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第八子,武則天第四子,唐中宗同母弟。
龍朔二年(662年),生於長安。謙恭好學,精通書法,歷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領洛州牧。嗣聖元年(684年),登基即位後,皇太後武則天垂簾聽政。
武周建立後,降為皇嗣,復封為相王,囚禁於宮中。參與神龍政變,實現大唐光復。景雲元年(710年),平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後,再次成為皇帝。
寵信太平公主用人干政,與皇太子李隆基爭權。先天元年(712年),禪位於第三子李隆基,成為太上皇,把持朝廷大政。
李旦前後兩次登基,一共在位八年,真正掌權僅有兩年。開元四年(716年),病逝,謚號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廟號睿宗,葬於橋陵。
5、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朝君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周
❷ 唐朝所有皇帝
唐朝一共21個皇帝,分別是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肅宗李亨、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適、唐順宗李誦、唐憲宗李純。
唐穆宗李恆 、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曄、唐哀帝李柷。
1、唐高祖李淵
唐高祖李淵(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於長安,是中國唐朝的開國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淵稱帝,改國號唐,定都長安,不久之後便統一了全國。
635年6月25日,李淵駕崩。李淵死後謚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獻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號為神堯皇帝。天寶十三載二月,上尊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
生於開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隨父親李淵進軍長安於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戰天下,為大唐統一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秦王、天策上將。
626年玄武門之變奪位登基後,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他虛心納諫,厲行儉約,輕徭薄賦,使百姓休養生息,各民族融洽相處,國泰民安。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後世明君之典範,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昭陵。
3 、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長孫皇後,為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後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於長安太極殿,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裏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
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於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帝。
4、唐中宗李顯
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漢族,謚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謚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
唐中宗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韋後毒殺,終年55歲,葬於定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15里的鳳凰山)。
唐中宗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神龍三年八月三日加尊號為應天神龍皇帝,景龍四年六月二日壬午日半(710年7月3日)被毒死於神龍殿,終年55歲,廟號中宗,謚號孝和大聖大昭孝皇帝,景雲元年十一月己酉葬中宗於定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15里的龍泉山)。
5、唐睿宗李旦
唐睿宗李旦簡介(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輪,漢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中宗為其兄長。
他一生兩度登基,兩讓天下,在位時間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雲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
公元712年禪位於子李隆基(唐玄宗),稱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於橋陵。謚號玄真大聖大興皇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世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朝君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旦
❸ 歷任唐朝皇帝名單
1.高祖李淵617年起兵反隋,618年登基稱帝
2.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精圖勵志,虛心納諫,攻下東突厥,18歲能打仗,23歲生天子,開創了歷史上享有著名的貞觀之治還被稱「天可汗"
3.高宗李治,在位期間,精圖勵志攻擊西突厥成功,唐朝版圖以高宗時期為最大
4.中宗李顯,第一次在位,一年,第二次在位,五年
5.睿宗,李旦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改革圖強
6.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國號為武周,定都洛陽,這位期間歷經圖治
7.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間,前期勵精圖治改革圖強使唐朝達到鼎盛開創了開元盛世,後期爆發了,安史之亂,是唐朝盛唐轉衰,安祿山攻下首都長安,和主要的地方,洛陽,國號燕
8.肅宗,李亨,在位期間歷經圖治,收復長安洛陽一代
9.代宗李豫,在位期間使用郭子儀,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亂,雖然安始終了,平定了,但是出現了割據勢力
10.德宗、李適,在為期間,歷經圖治,改革圖強
11.順宗,在為兩年
12.憲宗,在位期間精圖勵志,改革圖強,開創了,元和中興
13.穆宗
14.敬宗
15.文宗,是一位傀儡皇帝
16、武宗,精圖勵志,改革圖強,開創了會昌中興
17.宣宗,在為期間,精圖勵志,改革圖強,勸課農桑,開創了,元中之治
18.懿宗,在為期間,沉迷於酒色,不理朝政,把宣宗,點燃,的一點希望之光,徹底覆滅了
19.僖宗,在位期間,喜歡打球,不理朝政
20.昭宗,在為期間,被一些大臣關了起來
21.哀帝,唐代末代皇帝
❹ 唐朝皇帝關系表(圖)
關系表圖片:
唐代各個皇帝之間的關系:
1,李淵搶了外孫的北周建立了隋朝。
2,李世明,李淵的二兒子。玄武門之變殺了老大老三,逼李淵禪讓給他。
3,唐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長孫皇後,為嫡三子。
4,唐中宗李顯,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韋後毒殺。
5,唐睿宗李旦,唐高宗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中宗為其兄長。他一生兩度登基,兩讓天下。
6,武則天為唐太宗才人。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後,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後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
7,唐玄宗李隆基,亦稱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
8,唐肅宗李亨,唐玄宗李隆基之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爆發安史之亂。
9,唐代宗李豫,唐肅宗長子。馬嵬之變後,他隨肅宗北上,任為「兵馬大元帥」,統帥諸將收復兩京,公元758年被立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亂。
10,唐德宗李適(kuò),肅宗的長孫、代宗的長子。
11,唐順宗李誦,唐德宗長子。德宗因他中風而急死,由他繼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後病死。
12,唐憲宗李純,唐順宗長子。開創唐朝最後一個盛世的皇帝
13,唐穆宗是憲宗第三子。五個兒子中竟有三個做了皇帝。
14,唐敬宗李湛,唐穆宗的長子。在位2年,為宦官謀殺,終年18歲。
15,唐文宗李昂,唐穆宗李恆第二子,母貞獻皇後蕭氏。
16,唐武宗即李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武宗在位時,任用李德裕為相,對唐朝後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
17,唐宣宗李忱,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恆異母弟。
18,唐懿宗李漼(cuǐ),唐宣宗李忱長子,母元昭皇太後晁氏。宣宗愛夔王滋,欲立為皇太子,而鄆王長,故久不決。
19,唐僖宗李儇(Xuān),唐懿宗第五子。在位13年,享年27歲,死後謚號為惠聖恭定孝皇帝。
20,唐昭宗李曄,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在位16年,享年38歲。葬於和陵,死後謚號為聖穆景文孝皇帝。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聲譽遠播,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唐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稱帝建立唐朝,以長安為京師。顯慶元年置東都洛陽,後又陸續增置北都太原,南京成都、鳳翔等都城。
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為盛唐奠定基礎。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705年神龍革命後,唐朝復辟。唐玄宗即位後締造全盛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唐憲宗元和中興、唐武宗會昌中興、唐宣中大中之治國勢復振。878年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
❺ 唐朝皇帝簡介
高祖 李淵(566-635)618年稱帝,在位9年,626年讓位於李世民
高祖李淵,陝西人,世襲為唐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農民起義時,他乘機起兵攻入長安,建立唐朝。李淵是一個酒色之徒,並無雄才大略。退位後死於635年,時年70歲。
太宗 李世民(598-649)626年即位,在位24年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統一全國的一系列戰爭中,他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軍隊統帥,在即位後,又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實現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高宗 李治(628-683)649年即位,在位34年
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政治上無所作為,後期被武則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時年56歲。
武則天皇帝(624-705) 690年即位,在位15年
武則天於655年被高宗立為皇後,開始參與朝政,690年自立為帝,國號「周」,雖然稱帝十幾年,實際統治卻有五十多年。武則天當政期間,社會發展很快,國庫豐盈。她注意選拔人才,量才適用。她於705年讓位與李顯,同年病死,時年82歲。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中宗 李顯(656-710)(683-684;705-710)在位,在位6年
中宗李顯,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後即位,但僅僅2月,被武後所廢。705年武後讓位與李顯,無所作為,被皇後韋氏毒死,時年55歲。
睿宗 李旦(662-716)(684-690;710-712)在位,在位8年
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684年被武後擁立為帝,690年被廢。710年其子李隆基剿滅韋後,擁李旦為帝,712年讓位與李隆基,死於716年,時年55歲。
玄宗 李隆基(685-761)(712-756)年在位,在位43年
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在位前期,不失為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使國庫豐盈,百姓安樂。但後期,卻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致使政治腐敗,「安史之亂」險些葬送大唐江山。756年他讓位與其子李亨,761年死,時年77歲。
肅宗 李亨(711-762)756年即位,在位7年
肅宗李亨,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亂」時被擁立為帝。死於762年,時年52歲。
代宗 李豫(726-779)762年即位,在位17年
代宗李豫,肅宗長子。762年被宦官擁立為帝。平亂守成,中才之主。死於779年,時年54歲。
德宗 李適(742-805)779年即位,在位25年
德宗李適,代宗長子,他猜忌刻薄,重用奸佞,為唐朝滅亡埋下了禍根。死於805年,時年64歲。
順宗 李誦(761-806)805年即位,在位八個月
順宗李誦,德宗長子。在位不到1年,退位給李純,806年死,時年46歲。
憲宗 李純(778-820)805年即位,在位15年
李純,順宗長子。憲宗依靠一些良相,在統一戰爭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自安史之亂以來的藩鎮割據的局面,在憲宗時,基本結束了。但他重用宦官,終被宦官所殺。時年43歲。
穆宗 李恆(795-824)820年即位,在位25年
穆宗李恆,憲宗第三子。穆宗是一個荒淫的皇帝,剛登位就縱情聲色。他企求長生不老,服葯過量而死,時年30歲。
敬宗 李湛(809-826)824年即位,在位3年
敬宗李湛,穆宗長子。826年12月被宦官殺死。時年18歲。
文宗 李昂(809-840)827年即位,在位14年
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他當政時宦官專權,文宗成為宦官的傀儡。死於840年時年32歲。
武宗 李炎(814-846)840年即位,在位6年
武宗李炎,穆宗第五子。武宗在位時,社會矛盾有一定的緩解,但他信奉道教,吃丹葯而亡,時年33歲。
宣宗 李忱(810-859)846年即位,在位13年
宣宗李忱,憲宗第十三子,是武宗的叔父,也因吃丹葯毒死,時年50歲。
懿宗 李溫(833-873)859年即位,在位14年
懿宗,宣宗長子。他的生活十分荒淫,政治腐敗,社會矛盾尖銳。死於873年時年41歲。
僖宗 李儇(862-888)873年即位,在位15年
僖宗,懿宗第五子。在位期間發生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一度佔領長安。僖宗死於888年,時年27歲。
昭宗 李曄(867-904)888年即位,在位15年
昭宗李曄,懿宗第七子。被朱溫(即後梁太祖)所殺,時年38歲。
哀帝李拀(892-908)904年即位,在位4年遜位
哀帝為昭宗第九子,907年讓位與朱溫,908年被朱溫所殺,時年17歲。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李淵於618年建立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首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則天改國號「唐」為「周」,遷都洛陽,史稱武周。705年唐中宗李顯恢復大唐國號,恢復唐朝舊制,還都長安。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天佑四年(907年)梁王朱溫篡位滅亡。唐共歷經21位皇帝(若含武則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❻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肅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適、唐順宗李誦、唐憲宗李純、唐穆宗李恆、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曄、唐哀帝李柷。
1、唐高祖李淵(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於長安,是中國唐朝的開國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淵稱帝,改國號唐,定都長安,不久之後便統一了全國。635年6月25日,李淵駕崩。李淵死後謚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獻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號為神堯皇帝。天寶十三載二月,上尊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❼ 唐代皇帝都有哪些(全部)
唐高祖 ( 李淵 ) ▪ 唐太宗 ( 李世民 ) ▪ 唐高宗 ( 李治 ) ▪ 唐中宗 ( 李顯 ) ▪ 唐睿宗 ( 李旦 )
▪ 武後 ( 武曌 ) ▪ 唐中宗 ( 李顯 ) ▪ 唐睿宗 ( 李旦 ) ▪ 唐玄宗 ( 李隆基 ) ▪ 唐肅宗 ( 李亨 )
▪ 唐代宗 ( 李豫 ) ▪ 唐德宗 ( 李適 ) ▪ 唐順宗 ( 李誦 ) ▪ 唐憲宗 ( 李純 ) ▪ 唐穆宗 ( 李恆 )
▪ 唐敬宗 ( 李湛 ) ▪ 唐文宗 ( 李昂 ) ▪ 唐武宗 ( 李炎 ) ▪ 唐宣宗 ( 李忱 ) ▪ 唐懿宗 ( 李漼 )
▪ 唐僖宗 ( 李儇 ) ▪ 唐昭宗 ( 李曄 ) ▪ 唐哀帝 ( 李柷 )
唐二十八帝順序如下:
1.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李淵,唐武德元年(高句麗嬰陽王二十九年,隋天壽元年,隋皇泰元年,高昌義和五年,618年)至唐武德九年(高句麗榮留王九年,高昌延壽三年,626年)在位;
2.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李世民,高祖第二子,唐武德九年(高句麗榮留王九年,高昌延壽三年,626年)至唐貞觀二十三年(高句麗寶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在位;
3.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李治,太宗第九子,唐貞觀二十三年(高句麗寶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至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在位;
4.中宗大和聖昭孝皇帝李顯,高宗第七子,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至唐嗣聖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李旦,高宗第八子,唐文明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至唐載初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在位;
6.則天皇後武曌,周天授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至周神龍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在位;
4.中宗大和聖昭孝皇帝李顯復辟,唐神龍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至唐景龍四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7.煬皇帝李重茂,中宗第四子,唐唐隆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李旦復辟,唐景雲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至唐延和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在位;
8.譙王李重福,中宗第二子,唐中元克復元年(唐景雲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9.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唐先天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至唐天寶十五載(蒙贊普鍾五年,渤海大興二十年,燕聖武元年,756年)在位;
10.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李亨,玄宗第三子,唐至德元載(蒙贊普鍾五年,渤海大興二十年,燕聖武元年,756年)至唐寶應元年(蒙贊普鍾十一年,渤海大興二十六年,燕顯聖二年,762年)在位;
11.岐王李珍,睿宗孫,唐正德元年(唐上元二年,蒙贊普鍾十年,渤海大興二十五年,燕顯聖元年,761年)在位;
12.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肅宗長子,唐寶應元年(蒙贊普鍾十一年,渤海大興二十六年,燕顯聖二年,762年)至唐大歷十四年(蒙長壽十一年,渤海寶歷六年,779年)在位;
13.廣武王李承宏,高宗曾孫,唐□□元年(唐寶應二年,蒙贊普鍾十二年,渤海大興二十七年,763年)在位。
14.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適,代宗長子,唐大歷十四年(蒙長壽十一年,渤海寶歷六年,779年)至唐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在位;
15.順宗至德大聖大安孝丘帝李誦,德宗長子,唐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在位;
16.憲宗聖神章武孝皇帝李純,順宗長子,唐永貞元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至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義五年,渤海建興二年,820年)在位;
17.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李恆,憲宗第三子,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義五年,渤海建興二年,820年)至唐長慶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豐元年,渤海建興七年,824年)在位;
18.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穆宗長子,唐長慶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豐元年,渤海建興七年,824年)至唐寶歷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在位;
19.絳王李悟,憲宗第六子,唐寶歷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在位;
20.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李昂,穆宗第二子,唐寶歷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至唐開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啟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在位;
21.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李炎,穆宗第五子,唐開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啟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至唐會昌六年(蒙天啟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在位;
22.宣宗聖武獻文孝皇帝李忱,憲宗第十三子,唐會昌六年(蒙天啟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至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啟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在位;
23.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李漼,宣宗長子,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啟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至唐咸通十四年(禮建極十五年,渤海寬明三年,873)在位;
24.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李儇,懿宗第五子,唐咸通十四年(禮建極十五年,渤海寬明三年,873)至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寬明十八年,888年)在位;
25.襄王李熅,肅宗五世孫,唐建貞元年(唐光啟二年,封民承智×年,渤海寬明十六年,871年)在位;
26.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李曄,懿宗第七子,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寬明十八年,888年)至唐光化三年(長和安國二年,渤海慶成八年,900年)在位;
27.德王李裕,昭宗長子,唐光化三年(長和安國二年,渤海慶成八年,900年)在位;
26.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李曄復辟,唐光化四年(長和安國三年,渤海慶成九年,901年)至唐天祐元年(長和安國六年,渤海慶成十二年,904年)在位;
28.哀皇帝李柷,昭宗第九子,唐天祐元年(長和安國六年,渤海慶成十二年,904年)至唐天祐四年(長和安國九年,渤海文德二年,蜀天復七年,晉天復七年,西漢金山天復七年,契丹太祖元年,907年)在位。
❽ 求這兩張圖片的出處(動漫)
第一張是ousaka nozomi畫師畫的插畫。第二張是《fate》系列人物遠坂凜。
❾ 求唐朝皇帝畫像
除唐太宗,武後之外沒有畫像流傳了吧,其他的基本都是後世憑空畫的
❿ 唐朝皇帝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