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呼吸膜由哪幾層結構組成有什麼生理意義
呼吸膜由6層結構組成:含肺表面活性物質的液體層、肺泡上皮細胞層、上皮基底膜、肺泡上皮&毛細血管膜之間的間隙、毛細血管基膜、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層。l
呼吸膜平均厚度約0.6μm,呼吸膜越厚,單位時間內交換的氣體量越少。l肺纖維化、肺水腫等疾病會使呼吸膜增厚。
呼吸膜面積l總擴散面積約70m2,安靜時用於氣體擴散的呼吸膜面積約40m2l肺不張、肺實變、肺氣腫或肺毛細管關閉或阻塞等,均可使呼吸膜擴散面積減小。
(1)呼吸膜的六層結構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1、外呼吸及肺毛細血管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包括肺通氣和肺換氣。前者是肺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後者是肺泡與肺毛細血管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
2、實現肺通氣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胸膜腔、膈和胸廓。呼吸道加濕、加溫、過濾、清潔吸入空氣;膈和胸廓中的胸壁肌是產生呼吸運動的動力器官。
3.呼吸道的平滑肌受到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支配,l迷走N→ACh+M受體→收縮→氣道阻力↑l交感N→NE+β2受體→舒張→氣道阻力↓。
4、吸氣運動由主要的吸氣肌(膈肌、肋間外肌)的收縮實現,是主動過程。肋間外肌收縮,增大胸腔的前後徑和左右徑;膈肌收縮,增大胸腔的上下徑。胸腔增大,肺容積隨之增大,肺內壓降低,外界氣體流入肺。
5、平靜呼吸時,呼氣運動不由呼氣肌收縮引起,而是吸氣肌舒張所致,是被動過程。
6、用力吸氣時,輔助吸氣肌也參與收縮,斜角肌和胸鎖乳突肌擴展胸廓上部。用力呼氣時,腹肌減少胸腔上下徑,肋間內肌縮小胸腔的前後徑和左右徑。
2. 呼吸膜的6層結構包括哪些
肺表面活性物質液體分子層,肺泡上皮細胞,上皮基膜,間質,毛細血管基膜,毛細血管內皮細胞。
3. 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通過的結構有哪些
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通過的結構包括肺泡和毛細血管
肺泡(alveolus,復數alveoli)的大小形狀不一,平均直徑0.2毫米。成人約有7億多個肺泡,總面積近100平方米,全部展開大約有50個乒乓球桌那麼大,比人的皮膚的表面積還要大好幾倍。肺泡是肺部氣體交換的主要部位,也是肺的功能單位。
氧氣從肺泡向血液彌散,要依次經過肺泡內表面的液膜、肺泡上皮細胞膜、肺泡上皮與肺毛細血管內皮之間的間質、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膜等四層膜。這四層膜合稱為呼吸膜。呼吸膜平均厚度不到1微米,有很高 肺泡的通透性,故氣體交換十分迅速。
吸入肺泡的氣體進入血液後,靜脈血就變為含氧豐富的動脈血,並隨著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肺泡周圍毛細血管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則可以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通過呼氣排出體外,肺泡內的表面液膜含有表面活性物質,起著降低肺泡表面液體層表面張力的作用,使細胞不易萎縮,且吸氣時又較易擴張。肺組織缺氧時,會使肺表面活性物質分泌減少,進入肺泡的水腫液或纖維蛋白原可降低其表面活性物質的活力,引起肺內廣泛的肺泡不張,血液流經這些萎陷肺泡的毛細血管時就不能進行氣體交換。臨床上新生嬰兒患肺不張症,就是因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質所致。
相鄰兩肺泡間的組織為肺泡隔,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及彈性纖維、網狀纖維。彈性纖維包繞肺泡,使肺泡具良好彈性。患慢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哮喘時,肺泡長期處於過度膨脹狀態,會使肺泡的彈性纖維失去彈性並遭破壞,形成肺氣腫,影響呼吸機能。
4. 人體呼吸膜的組成,及生物作用
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的血漿經濾過進入腎小囊,其間的結構稱為濾過膜
肺泡氣體與肺毛細血管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所通過的組織結構,稱為呼吸膜。而細胞膜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其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
5. 呼吸膜是什麼
呼吸膜(respiratory membrane)是指肺泡氣體與肺毛細血管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所通過的組織結構。
基本信息
其平均厚度不到1微米,具有很大的通透性。人兩肺呼吸膜的總面積可達70平方米,在安靜狀態下,約有40平方米參與呼吸運動,即可充分滿足短時間內所需的氣體交換量。呼吸膜在電子顯微鏡下可分為6層,自肺泡內表面向外依次為:含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液體層、肺泡上皮層、上皮基底膜層、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的間質層、毛細血管基膜層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層。
6. 「呼吸膜」是什麼意思
【釋義】:肺泡氣體與肺毛細血管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所通過的組織結構,稱為呼吸膜(respiratory membrane)。
7. 人體肺部呼吸膜,為什麼能通透二氧化碳和氧氣,通道是什麼結構
是肺泡。
肺泡是單層細胞,是肺的組成單位。
所以氧氣和二氧化碳經過血液由肺部毛細血管的輸送到達肺泡旁,穿過毛細血管壁細胞和肺泡細胞。
因為是小分子,所以都是自由擴散。
通過一個細胞是兩層細胞膜的結構,一共通過4層膜。
8. 肺泡有膜嗎
有的!表面的液膜、肺泡上皮細胞膜、肺泡上皮與肺毛細血管內皮之間的間質、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膜等四層膜。這四層膜合稱為呼吸膜。呼吸膜平均厚度不到1微米,有很高 肺泡
的通透性,故氣體交換十分迅速。
9. 肺泡內的氣體交換過程 原理 血液變化
肺通氣使肺泡不斷更新,保持了肺泡氣PO2、PCO2的相對穩定,這是氣體交換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氣體交換包括肺換氣和組織換氣,在這兩處換氣的原理一樣。如下圖:
一、氣體交換原理
(一)氣體的擴散
氣體分子不停地進行著無定向的運動,其結果是氣體分子從分壓高處向分壓低處發生凈轉移,這一過程稱為氣體擴散,於是各處氣體分壓趨於相等。機體內的氣體交換就是以擴散方式進行的。單位時間內氧化擴散的容積為氣體擴散速率(diffusion rate,D),它受下列因素的影響。
1、氣體的分壓差 在混合氣體中,每種氣體分子運動所產生的壓力為各該氣體的分壓,它不受其它氣體或其分壓存在的影響,在溫度恆定時,每一氣體的分壓只決定於它自身的濃度。混合氣的總壓力等於各氣體分壓之和。
氣體分壓可按下式計算:氣體分壓=總壓力×該氣體的容積百分比
兩個區域之間的分壓差(△P)是氣體擴散的動力,分壓差大,擴散快。
2、氣體的分子量和溶解度質量輕的氣體擴散較快。在相同條件下,各氣體擴散速率和各氣體分子量(MW)的平方根成反比。溶解度(S)是單位分壓下溶解於單位容積的溶液中的氣體的量。一般以1個大氣壓,38℃時,100ml液體中溶解的氣體的ml數來表示。溶解度與分子量平方根之比(S/***)為擴散系數(diffusion coefficient),取決於氣體分子本身的特性。CO2的擴散系數是O2的20倍,主要是因為CO2在血漿中的溶解度(51.5)約為O2的(2.14)24倍的緣故,雖然CO2的分子量(44)略大於O2的(32)。
3、擴散面積和距離擴散面積越大,所擴散的分子總數也越大,所以氣體擴散速率與擴散面積(A)成正比.分子擴散的距離越大,擴散經全程所需的時間越長,因此,擴散速率與擴散距離(d)成反比。
4、溫度 擴散速率與溫度(T)成正比。在人體,體溫相對恆定,溫度因素可忽略不計。
二、氣體在肺的交換
(一)交換過程
混合靜脈血流經肺毛細血管時,血液PCO2是5.32kPa(40mmHg),比肺泡氣的13.83kPa(104mmHg)低,肺泡氣中O2便由於分壓的差向血液擴散,血液的PCO2便逐漸上升,最後接近肺泡氣的PCO2.CO2則向相反的方向擴散,從血液到肺泡,因為混合靜脈血的PCO2是6.12kPa(46mmHg),肺泡的PCO2是5.32kPa(40mmHg)。O2和CO2的擴散都極為迅速,僅需約0.3s即可達到平衡.通常情況下血液流經肺毛細血管的時間約0.7s,所以當血液流經肺毛細血管全長約1/3時,已經基本上完成交換過程。可見,通常情況下肺換氣時間綽綽有餘。
(二)影響肺部氣體交換的因素
前面已經提到氣體擴散速率受分壓差、擴散面積、擴散距離、溫度和擴散系數的影響。這里只需具體說明肺的擴散距離和擴散面積以及影響肺部氣體交換的其它因素,即通氣/血流比值的影響。
1、呼吸膜的厚度在肺部肺泡氣通過呼吸膜(肺泡-毛細血管膜)與血液氣體進行交換。氣體擴散速率與呼吸膜厚度成反比關系,膜越厚,單位時間內交換的氣體量就越少。呼吸膜由六層結構組成;含表面活性物質的極薄的液體層、很薄的肺泡上皮細胞層、上皮基底膜、肺泡上皮和毛細血管膜之間很小的間隙、毛細血管的基膜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層。雖然呼吸膜有六層結構,但卻很薄,總厚度不到1μm,有的部位只有0.2μm,氣體易於擴散通過。此外,因為呼吸膜的面積極大,肺毛細血管總血量不多,只60-140ml,這樣少的血液分布於這樣大的面積,所以血液層很薄.肺毛細血管平均直徑不足8μm,因此,紅細胞膜通常能接觸至毛細血管壁,所以O2、CO2不必經過大量的血漿層就可到達紅細胞或進入肺泡,擴散距離短,交換速度快。病理情況下,任何使呼吸膜增厚或擴散距離增加的疾病,都會降低擴散速率,減少擴散量,如肺纖維化、肺水腫等,可出現低氧血症;特別是運動時,由於血流加速,縮短了氣體在肺部的交換時間,這時呼吸膜的厚度和擴散距離的改變顯得更有重要性。
2、呼吸膜的面積根據前述公式,氣體擴散速率與擴散面積成正比。正常成人肺有3億左右的肺泡,總擴散面積約70m2。安靜狀態下,呼吸膜的擴散面積約40m2,故有相當大的儲備面積。運動時因毛細血管開放數量和開放程度的增加,擴散面積也大大增大。在病理情況下,例如肺氣腫的病人,由於肺泡融合使氣體擴散的面積減小,另外,肺不張、肺實變、肺毛細血管關閉和阻塞都可使呼吸膜擴散面積減小。
三、氣體在組織的交換
氣體在組織的交換機制、影響因素與肺泡處相似,所不同者是交換發生於液相(血液、組織液、細胞內液)之間,而且擴散膜兩側的O2和CO2的分壓差隨細胞內氧化代謝的強度和組織血流量而異血流量不變時,代謝強、耗O2多,則組織液CO2低,PCO2高;代謝率不變時,血流量大,則PO2高,PCO2低。
在組織處,由於細胞有氧代謝,O2被利用並產生CO2,所以PO2可低至3.99kPa(30mmHg)以下,PCO2可高達6.65kPa(30mmHg)以上。動脈血流經組織毛細血管時,便順分壓差由血液向細胞擴散,CO2則由細胞內血液擴散,動脈血因失去O2和得到CO2而變成靜脈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