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這是什麼品種的石斑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種石斑魚為赤點石斑,這種石斑魚食用價值是比較高的。其肉質十分鮮美,適合清蒸或者姜絲清湯。
赤點石斑魚, 俗名為石斑、紅斑,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南海和東海南部,廣東沿海產量較多。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個是東星斑
鮨科鰓棘鱸屬的一種魚類。東星斑顏色鮮艷,很適合飼養在兇猛魚的混養缸。石斑是很兇猛的掠食者,會吞掉任何它能吞掉的魚。也會吃掉觀賞用的蝦及其他甲殼類動物。
⑶ 石斑魚有多少種類帶圖片,名字。
截止2020年1月,石斑魚有12種。
1、老鼠斑/青斑
(3)桶里裝著石斑魚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1、老鼠斑
鮨科駝背鱸屬的一種魚類,也叫青鰵魚、駝背鱸。身體為奶油色,黑色斑點布滿全身,讓人感覺很喜慶。主要分布於印度洋的礁石地區,能長到50厘米。帶有斑點的身體能迷惑敵人,保護自己。
因容易飼養,所以會長得很快,在確保有足夠的生長空間的前提下會很長命,如1500升以上的水族箱或有良好的過濾系統的純魚缸。會把任何它能吞掉的任何魚吃掉,所以要注意分類飼養。在水族箱中,可以飼喂大部分不同的食物,像乾的或鮮魚、魷魚、對蝦、銀魚等等,為十分珍貴品種。
2、東星斑
鮨科鰓棘鱸屬的一種魚類。東星斑顏色鮮艷,很適合飼養在兇猛魚的混養缸。石斑是很兇猛的掠食者,會吞掉任何它能吞掉的魚。也會吃掉觀賞用的蝦及其他甲殼類動物。不像炮彈魚,石斑魚會整個吞下獵物而不是咬食。
不會騷擾它們吞不下去的魚,可以和其他品種的石斑魚混養,但會和其他星斑打架。食物包括各種海魚、魷魚、貝類及蝦。
⑷ 這是什麼魚~
鮨科Serranidae 石斑魚屬Epinephelus 魚類
下圖為 赤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akaara,俗名為石斑、紅斑
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肉質鮮美,清蒸或煮姜絲清湯均宜。香港有活魚作海鮮銷售,是香港出售的石斑中最昂貴的。 由於魚身為中國文化中象徵吉祥的紅色,曾是中式喜宴中受歡迎的食用魚。
幼魚期棲息在較淺之礁區水域,長大後在較深水域。常可在岩礁外圍見其蹤跡。一般不呈大群體活動。幼魚具高度洄遊性。肉食性,以魚類、軟體動物、甲殼動物、蝦類等為食。
⑸ 新鮮的石斑魚是什麼味
石斑魚味鮮,比較清淡。石斑魚具有富含營養、肉質鮮美、低脂肪、高蛋白等特點,在港澳地區被認為是我國四大名魚之一,是高檔筵席必備之上等食用魚。
其價格昂貴,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是我國沿海地區重要的養殖魚類之一,並其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得到了廣泛養殖。
(5)桶里裝著石斑魚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石斑魚營養價值:石斑魚中以青石斑魚蛋白含量最高,比大黃魚的蛋白含量都高,其次是棕點石斑魚,珍珠龍膽石斑魚和點帶石斑魚,
七帶石斑魚和赤點石斑魚的蛋白含量與中國花鱸、大菱鮃相近,而鞍帶石斑魚和美洲黑石斑魚與真鯛的蛋白含量接近,相對比較低,約 為66%(乾重計),但脂肪含量卻比大菱鮃高10多倍。
⑹ 石斑魚的圖片
石斑魚的圖片:
石斑魚一般呈橢圓或長橢圓形,側扁;頭長大於體高;背鰭鰭棘部強大,與鰭條部相連,背鰭鰭棘7~11根,鰭條10~21根;臀鰭鰭棘3根,一般第2根最為強大,臀鰭鰭條數7~13根;胸鰭寬大,位低,一般呈圓形。
腹鰭位於胸鰭下方;口大,兩頜齒內行齒傾倒;體被小櫛鱗;側線達尾鰭基部;尾鰭圓形、截形或凹型。不同種類的石斑魚體型差異較大, 30%以上的石斑魚種類體長可達1m以上,超大體型者可超過2m。
(6)桶里裝著石斑魚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石斑魚廣泛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中國沿海分布的石斑魚類有11個屬65種,包括光齶鱸屬、下美屬、駝背鱸屬、石斑魚屬、鳶屬、煙鱸屬、纖齒鱸屬、九棘鱸屬、側牙鱸屬、鰓棘鱸屬和貧鱸屬。
主要分布於東海、台灣海峽和南海,其中常見種類有斜帶石斑魚、豹紋鰓棘鱸、駝背鱸、青石斑魚等。
台灣海峽尤其是澎湖列島海域,不僅有黑潮支流的加溫效應,且多有淺灘、峽谷、海島、礁石,珊瑚礁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石斑魚類棲息,其石斑魚種類較東海、南海更為豐富。
石斑魚類通常可在特定的礁區定居較長的一段時間,這種定居習性及較長的生活史等特徵使得石斑魚類易受到過度捕撈的影響。
⑺ 龍膽石斑魚的圖片
龍膽石斑魚 學名
鮨科 Serranidae 石斑魚屬 Epinephelus 魚類
下圖為 鞍帶石斑魚 Epinephelus lanceolatus ,俗稱 龍躉、龍膽石斑、𩼣魚、鮢魚、鮢過魚、深海野生大石斑魚、槍頭石斑魚、倒吞鱟、鴛鴦鱠、紫石斑魚
鞍帶石斑魚通常居住在沿珊瑚礁區的洞穴或岩縫中,以小鯊魚及小海龜等數種海洋生物為食。
⑻ 這個是什麼魚 石斑魚嗎
如圖 , 石斑魚無疑 學名
鮨科 Serranidae 石斑魚屬 Epinephelus 魚類 (具體哪種不知 )
棲息深度可達100米,體長可達120厘米,生活在水質混濁的礁石區海域、半鹹水域性兇猛。肉食性,以小魚及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具性轉變,為先雌後雄。
⑼ 這是淡水石斑魚嘛
從你盤中魚頭花色看,應該是淡水石斑魚。
淡水石斑魚,為原產於中美洲尼加拉瓜。1988年引入台灣,是台灣南部地區普遍的淡水養殖品種,1996年廣東、江西養殖單位從台灣引入,1999年又引入濟南市淡水養殖科學研究所。淡水石斑魚其生長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強,而且外形美觀、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既可以做為商品魚,又可以作為觀賞魚種,是一種很值得推廣的品種。淡水石斑魚為熱帶魚類,淡水中生長,也可在鹽度為10‰以下海水中生長。
⑽ 這種魚生活在深山的小溪里,一般天氣溫度20度以後出來,當地人叫「石斑魚」,請問它的學名是什麼謝了!
可以說你這一堆屍體里有很多種魚,鄙人才疏學淺,再由於圖片問題,我只能大體判斷。分別半刺光唇魚,厚唇光唇魚,帶半刺光唇魚。圖中貌似還有馬口鱲,江西鰁和長鰭馬口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