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09式18.4mm軍用霰彈槍的簡介
09式18.4mm軍用霰彈槍即QBS09式軍用霰彈槍
霰彈槍發展歷史非常悠久,中國在1259年(南宋開慶元年)發明的「竹管突火槍」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霰彈槍雛形,自此後直到19世紀線膛槍出現以前,數百年間研製生產、使用的槍械,基本上都是霰彈槍。
霰彈槍這種古老的武器,以近距離面殺傷為主,具有殺傷面積大、火力猛烈、命中率高等特點,以其特有的火力優勢、可適配多種用途彈葯而被各國軍警廣泛應用。盡管現代武器不斷發展,但許多國家軍隊,特別是美軍卻一直保留著霰彈槍的裝備席位。但中國作為霰彈槍的創始國,軍用霰彈槍長期以來卻一直是空白。新中國成立以後,研製生產了多種型號的民用霰彈槍。隨著改革開放及槍械外貿業的發展,中國先後仿研、研製了多種型號的唧筒式霰彈槍和半自動霰彈槍。而在軍用霰彈槍方面,直到「八五」、「九五」期間才開始進行預先研究。
在現代戰爭中,由於大威力、高精度、遠射程高技術兵器廣泛應用於戰場,使作戰空間日益趨於兩極化:一方面,超視距、非接觸作戰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接觸作戰的距離被壓縮得越來越近,作戰空間越來越狹小。因此,人員直接面對面接觸作戰的重要性和嚴酷性大幅度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對特種部隊的使用越來越頻繁。
中國研製軍用霰彈槍,主要就是從特種部隊的作戰需求出發的。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編制序列中,各軍區和海、空軍都有特種作戰大隊,各集團軍都有偵察分隊,還有海軍陸戰隊、空降兵部隊、山地作戰部隊等。現代戰爭中,這些部隊遂行戰斗行動的幾率遠遠高於常規部隊。
從未來作戰方向看,中國海岸線綿長,山地、叢林地眾多,一旦進行登陸或反登陸作戰,解放軍特種部隊更多地要在城市居民區、山地、叢林地以及敵陣地內、車船內等狹小空間進行近距離作戰,由於交火距離近,以瞬間密集火力先敵開火,壓制和殺傷敵有生力量就顯得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在解決了正面戰場後,為了控制混亂的社會局面,軍隊要承擔戰後維持社會治安、反恐、防暴平亂的任務,也需要能發射非致命彈葯的多用途武器。
霰彈槍集反應快速、高火力密度和高命中率,能減少跳彈自傷幾率和發射多種彈葯等多種特點於一身,是一種有效的近距離多用途特種作戰武器。霰彈槍的裝備將是解放軍班(組)火力的有效補充,有助於分隊火力的整體優化和綜合作戰能力的提高,在特種分隊的班(組)火力配系中,十分需要軍用霰彈槍。 QBS09式軍用霰彈槍系統研製工作歷時四年,經過方案論證階段、工程研製階段(包括初樣機階段和正樣機階段)、設計定型階段(包括國家靶場設計定型試驗和部隊試驗),圓滿完成了研製工作,通過設計定型試驗的全面考核。研製期間,試制樣槍數十餘支,試驗消耗各種彈葯10餘萬發。2005年初,軍用霰彈槍系統項目啟動後,為了深入了解部隊對軍用霰彈槍系統的戰術需求,在軍方的組織下,設計師一行人先後走訪了三軍特種部隊及某陸軍指揮學院等單位,就霰彈槍的發射方式、供彈方式、槍托形式、彈種配備以及瞄具配備等進行了部隊調研。當時,研究人員先後拿出多套研製方案,如彈匣式霰彈槍、下掛霰彈槍(下掛於95式步槍)、無托霰彈槍及伸縮托霰彈槍等,最終,確定了伸縮托霰彈槍方案以及配用的殺傷霰彈方案。
方案論證階段,解決了許多核心技術問題,彈葯方面的問題。如:
殺傷霰彈起初採用分體式彈托,射擊密集度非常不穩定。針對這一問題,研製人員展開技術攻關。彈托分別採用一體式、嵌套式結構,同時採用不同的彈托材料以及增設杯托結構,對各種設計進行多種組合並試驗,最終證明將彈托改為鋁杯托與低壓聚乙烯注塑成一體的結構後,射擊密集度能夠滿足系統指標要求。
另外,試驗中還出現霰彈中的鎢球彈丸沒有從鋁杯托中分離出來而形成「獨頭彈」以及彈著點散布沒有規律的現象。通過分析,發現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彈丸前部的封口片在入膛時卡在彈托口部,沒能與彈托分離,或者分離時機不一致。後來,將封口片材料改為易碎材料,入膛時就碎裂,保證了鎢球彈丸與彈托的順利分離,同時降低了封口片對分離過程的干擾,初步解決了上述問題。
槍械方面的問題主要是供彈可靠性不好。原因有二:一是槍械控制出彈的環節較多而影響供彈可靠性。經過分析,研製人員採取去掉中間件控制板而利用槍機直接控制定位板,當拋殼後,槍機連桿上的凹槽讓開定位板上的凸起,從而解脫定位板達到控制出彈的目的;二是槍機後坐速度大,致使托彈板上跳而影響供彈可靠性。通過採取強制機構,使得托彈板在下一發彈出彈倉前被定位板可靠地限制在下方位置不能上抬,從而解決了這個問題。採取這些有效措施,解決了霰彈槍的供彈可靠性。
決了一系列核心技術問題後,2005年11月,軍用霰彈槍系統通過方案評審,轉入工程研製階段。 兩年多,先後完成了初樣機和正樣機的設計、試制、試驗及鑒定工作。
工程研製階段主要解決了彈殼貼膛、殺傷霰彈彈托高溫氣化、特種環境下的霰彈槍可靠性、霰彈槍閉鎖機構強度等技術問題。
彈殼貼膛問題試驗中,當霰彈槍連續射擊幾十發後,彈膛內有大量殘余物附著,隨著殘余物的不斷增加,將彈膛內壁與彈殼之間的間隙堵塞,使彈殼卡在彈膛壁上,彈殼無法被順利抽出。經分析確認,主要是由於膛壓超過了彈殼的承受壓力。根據內彈道理論,降低起動膛壓可以降低最高膛壓。具體措施是增加彈殼葯室容積,以降低發射葯裝填密度,同時降低發射葯燃燒速度。
彈托高溫氣化在高溫試驗時發現,殺傷霰彈彈托材料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產生氣化,進入導氣室後又重新凝固粘附到氣室、活塞以及彈倉管外壁,造成摩擦阻力增大,導致槍機復進不到位。針對這一問題,在彈托底部加註了不易被氣化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底墊,防止了彈托的高溫氣化。
特種環境下的霰彈槍可靠性主要是在揚塵、淋雨、浸河水等特種環境條件下出現了自動機復進不到位的故障。經過反復優化匹配結構參數,最終將霰彈槍的導氣調節裝置在原來的大、小導氣孔兩個位置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檔封閉氣室位置,在該位置上導氣孔完全關閉。武裝泅渡前封閉氣室,使泥沙很難進入導氣室,避免導氣室內泥沙沉積;射擊前則將調節裝置調節到合適的導氣孔位置。
霰彈槍閉鎖機構強度 在對霰彈槍進行的綜合壽命試驗中,曾出現機頭閉鎖凸筍斷裂問題。為了提高閉鎖機構的強度,採取的措施是適當增大機頭閉鎖凸筍的厚度,並加大閉鎖支撐面根部圓角。閉鎖機構改進後,樣槍可順利完成5000發實彈射擊。
關鍵技術問題解決後,2008年3月,軍用霰彈槍順利通過了正樣機鑒定,自此轉入設計定型階段。設計定型階段這一階段完成了國家靶場設計定型試驗和部隊試驗(熱/海區、風沙區和寒區)。針對各項試驗,特別是部隊試驗中出現的問題,對軍用霰彈槍系統進行進一步改進,主要是解決了諸如下護手剛度不足、槍托底板偏小、槍托易拉脫等勤務使用問題。
2009年,軍用霰彈槍系統通過了設計定型,被列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制式裝備。由對比表可以看出,中國QBS09式霰彈槍具有以下超越性能: 另外,中國軍用霰彈槍可靠性好,與其他制式槍械一樣通過了揚塵、淋雨、浸河水等惡劣環境試驗的考核。
『貳』 霰彈的QBS09式
QBS09式軍用霰彈槍是由中國兵器工業第208研究所研製的中國第一款軍用霰彈槍。該槍於2005年2月立項,2009年5月設計定型並批量生產裝備部隊。全系統由QBS09式18.4mm軍用霰彈槍、DBD09式18.4mm殺傷霰彈和背裝具等三部分組成,其中背裝具與95式槍族的相同,在槍背帶、戰術背心、收儲袋基礎上增加了一個霰彈掛袋。QBS09式18.4mm霰彈槍是一款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的半自動霰彈槍,提高提高了快速反應能力,在城市作戰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該槍配用隨槍一同研製的18.4mm殺傷霰彈,但因其採用國際通用霰彈槍口徑,必要時也可發射各種民用獵彈。
QBS09式軍用霰彈槍系統研製工作歷時四年,經過方案論證階段、工程研製階段(包括初樣機階段和正樣機階段)、設計定型階段(包括國家靶場設計定型試驗和部隊試驗),圓滿完成了研製工作,通過設計定型試驗的全面考核。研製期間,試制樣槍數十餘支,試驗消耗各種彈葯10餘萬發。 2005年初,軍用霰彈槍系統項目啟動後,為了深入了解部隊對軍用霰彈槍系統的戰術需求,在軍方的組織下,設計師一行人先後走訪了三軍特種部隊及某陸軍指揮學院等單位,就霰彈槍的發射方式、供彈方式、槍托形式、彈種配備以及瞄具配備等進行了部隊調研。當時,研究人員先後拿出多套研製方案,如彈匣式霰彈槍、下掛霰彈槍(下掛於95式步槍)、無托霰彈槍及伸縮托霰彈槍等,最終,確定了伸縮托霰彈槍方案以及配用的殺傷霰彈方案。
方案論證階段,解決了許多核心技術問題,彈葯方面的問題。如:
殺傷霰彈起初採用分體式彈托,射擊密集度非常不穩定。針對這一問題,研製人員展開技術攻關。彈托分別採用一體式、嵌套式結構,同時採用不同的彈托材料以及增設杯托結構,對各種設計進行多種組合並試驗,最終證明將彈托改為鋁杯托與低壓聚乙烯注塑成一體的結構後,射擊密集度能夠滿足系統指標要求。
另外,試驗中還出現霰彈中的鎢球彈丸沒有從鋁杯托中分離出來而形成「獨頭彈」以及彈著點散布沒有規律的現象。通過分析,發現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彈丸前部的封口片在入膛時卡在彈托口部,沒能與彈托分離,或者分離時機不一致。後來,將封口片材料改為易碎材料,入膛時就碎裂,保證了鎢球彈丸與彈托的順利分離,同時降低了封口片對分離過程的干擾,初步解決了上述問題。
槍械方面的問題主要是供彈可靠性不好。原因有二:一是槍械控制出彈的環節較多而影響供彈可靠性。經過分析,研製人員採取去掉中間件控制板而利用槍機直接控制定位板,當拋殼後,槍機連桿上的凹槽讓開定位板上的凸起,從而解脫定位板達到控制出彈的目的;二是槍機後坐速度大,致使托彈板上跳而影響供彈可靠性。通過採取強制機構,使得托彈板在下一發彈出彈倉前被定位板可靠地限制在下方位置不能上抬,從而解決了這個問題。採取這些有效措施,解決了霰彈槍的供彈可靠性。
決了一系列核心技術問題後,2005年11月,軍用霰彈槍系統通過方案評審,轉入工程研製階段。 這一階段歷時兩年多,先後完成了初樣機和正樣機的設計、試制、試驗及鑒定工作。
工程研製階段主要解決了彈殼貼膛、殺傷霰彈彈托高溫氣化、特種環境下的霰彈槍可靠性、霰彈槍閉鎖機構強度等技術問題。
彈殼貼膛問題試驗中,當霰彈槍連續射擊幾十發後,彈膛內有大量殘余物附著,隨著殘余物的不斷增加,將彈膛內壁與彈殼之間的間隙堵塞,使彈殼卡在彈膛壁上,彈殼無法被順利抽出。經分析確認,主要是由於膛壓超過了彈殼的承受壓力。根據內彈道理論,降低起動膛壓可以降低最高膛壓。具體措施是增加彈殼葯室容積,以降低發射葯裝填密度,同時降低發射葯燃燒速度。
彈托高溫氣化在高溫試驗時發現,殺傷霰彈彈托材料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產生氣化,進入導氣室後又重新凝固粘附到氣室、活塞以及彈倉管外壁,造成摩擦阻力增大,導致槍機復進不到位。針對這一問題,在彈托底部加註了不易被氣化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底墊,防止了彈托的高溫氣化。
特種環境下的霰彈槍可靠性主要是在揚塵、淋雨、浸河水等特種環境條件下出現了自動機復進不到位的故障。經過反復優化匹配結構參數,最終將霰彈槍的導氣調節裝置在原來的大、小導氣孔兩個位置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檔封閉氣室位置,在該位置上導氣孔完全關閉。武裝泅渡前封閉氣室,使泥沙很難進入導氣室,避免導氣室內泥沙沉積;射擊前則將調節裝置調節到合適的導氣孔位置。
霰彈槍閉鎖機構強度 在對霰彈槍進行的綜合壽命試驗中,曾出現機頭閉鎖凸筍斷裂問題。為了提高閉鎖機構的強度,採取的措施是適當增大機頭閉鎖凸筍的厚度,並加大閉鎖支撐面根部圓角。閉鎖機構改進後,樣槍可順利完成5000發實彈射擊。
關鍵技術問題解決後,2008年3月,軍用霰彈槍順利通過了正樣機鑒定,自此轉入設計定型階段。 這一階段完成了國家靶場設計定型試驗和部隊試驗(熱/海區、風沙區和寒區)。針對各項試驗,特別是部隊試驗中出現的問題,對軍用霰彈槍系統進行進一步改進,主要是解決了諸如下護手剛度不足、槍托底板偏小、槍托易拉脫等勤務使用問題。
2009年,軍用霰彈槍系統通過了設計定型,被列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制式裝備。
『叄』 QBS09式軍用霰彈槍的背裝具
早在軍用霰彈槍系統論證時,背裝具就作為其中的一部分,旨在為士兵提供有效使用的一個完善體系。霰彈槍背裝具由三點式槍背帶、戰術背心、霰彈攜行袋等組成。背裝具中的三點式槍背帶、戰術背心與中國人民解放軍95式槍族所配用的一致,提高了裝備的通用性,只是由於要攜行霰彈,因此增設了霰彈攜行袋。
霰彈槍背裝具採用模塊化設計、組合攜行方式,使用靈活。槍背帶採用三點式結構,可貼切、可靠裝載槍支,便於快速出槍。戰術背心在前胸、後背、腰間設計有多條固定帶,方便相互插接。戰術背心還可擴展漂浮功能和防彈功能,功能性很強。霰彈攜行袋採用盒式翻蓋結構,內置相互獨立的十個彈倉,裝取快捷;袋蓋採用雙保險閉合結構,使霰彈不易脫落。將攜行袋組件背面的插絆穿入戰術背心表面固定帶後,再穿入攜行袋組件背面的固定帶,即完成攜行袋與戰術背心的組裝,十分方便。
『肆』 QBS09式軍用霰彈槍的性能特點
附圖為中國軍用霰彈槍與國外現裝備的戰術霰彈槍主要性能對比表。
由對比表可以看出,中國QBS09式霰彈槍具有以下超越性能: 另外,中國軍用霰彈槍可靠性好,與其他制式槍械一樣通過了揚塵、淋雨、浸河水等惡劣環境試驗的考核。
『伍』 雙管霰彈槍型號有哪些
國產霰彈槍出名的有兩種:軍用QBS09式霰彈槍;警用97式霰彈槍,還有比較少見的2010式18.4mm半自動霰彈槍。
雙管霰彈槍是雙管獵槍,主要用於打獵,次要用於自衛,是最早期的獵槍,因威力巨大,近距離可一槍使黑熊喪失攻擊能力聞名。
最早的獵槍為單管單發,最早記錄出現於18世紀前,因彈葯頗大,當時並沒有任何關於槍內儲彈設計先驅,所以出現了中折式填裝原理,因獵手及諸多因素可能導致一發未中,再次裝彈會導致錯過機會。
所以雙管雙發獵槍橫空出世,如今雙管獵槍仍是槍械愛好者的最愛,但大多用於娛樂打靶,狩獵已是民用狙擊槍甚至自動步槍為主。
XM-26是一種鐵素體—奧氏體(雙相)不銹鋼,具有極好的抗點腐蝕,縫隙腐蝕和均勻腐蝕的能力。主要應用於紙漿和造紙工業,海水淡化,煙氣凈化,熱交換器,化學品液貨船管道系統,海水系統等。
『陸』 QBS09式軍用霰彈槍的試用效果
承試部隊對軍用霰彈槍系統反映良好,普遍認為,作為第一支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用霰彈槍系統,其設計理念在適應當代特種作戰環境要求上有很大突破,勤務操作使用方便,人機工效合理,威力大,可靠性好,適用於城市、沙漠、叢林等環境近距離搜索、突擊等任務,適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特種分隊實戰使用,也適合公安、武警部隊反恐作戰使用。
『柒』 中國現役裝備中有那些型號的霰彈槍
國產霰彈槍出名的有兩種:軍用QBS09式霰彈槍;警用97式霰彈槍,還有比較少見的2010式18.4mm半自動霰彈槍。
『捌』 QBS09式軍用霰彈槍的裝/退彈操作
裝彈口設置在機匣底部、扳機護圈前方。裝彈時,將槍向下翻轉,使裝彈口朝上。此時用左手按壓位於機匣右側前方的阻彈齒按鈕,右手拿霰彈並用霰彈頭部按下托彈板前端,同時松開阻彈齒按鈕,右手拇指推霰彈彈底使霰彈進入彈倉並被阻彈齒卡住,即完成裝彈。彈倉內霰彈數量少於5發時,可採用這樣的裝彈方式隨時向彈倉內補充彈葯。如果彈倉內的5發彈全部射擊完畢且槍機被掛在後方時,可先按下阻彈齒按鈕使槍機復位,然後按上述方法向彈倉內裝彈即可。另外,也可先不按下阻彈齒,直接將一發彈從拋殼窗放到托彈板上,然後按壓阻彈齒按鈕使槍機復位,槍彈將自動進膛,然後再按正常方法向彈倉內裝彈。後一種方法可使槍內裝入6發霰彈(即彈倉內5發,彈膛內1發),這種裝彈方法可以多裝一發彈,而且少拉一次槍機,具有較高的戰術使用價值。
當彈膛及彈倉內有彈而需要全部取出時,只需拉槍機向後使槍彈一發一發從拋殼窗拋出即可。如果只需要取出彈膛內的彈而不取出彈倉內的彈時,應用手指壓住阻彈齒按鈕的同時後拉槍機,此時彈膛內的霰彈則被抽殼鉤抽出,彈倉內的霰彈則被阻彈齒擋住而不能彈出,從而完成只將彈膛內的霰彈退出的目的。這一操作適用於當膛內有彈而不再使用霰彈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