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季田間管理很關鍵,小麥赤霉病應該如何進行預防
小麥赤霉病俗稱麥穗枯、爛麥頭、紅麥頭等,過去主要分布在我國江蘇、浙江、上海等降雨量較多的長江中下游地區,現在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的病害,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該病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尤其在小麥生長中後期發生嚴重,許多農民已經認識到該病的危害性,但是防治效果卻不理想。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今天小編就幫助大家認識小麥赤霉病。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目前我國已經培育出多個抗赤霉病品種,7個抗赤霉病品種已經通過審定。在赤霉病發生嚴重的地區,首選抗赤霉病品種,有效預防赤霉病最有效的方法。
(2)葯劑防治:小麥赤霉病要以預防為主,一定要在赤霉病發生前噴葯防治。一般要選用具有保護、治療和鏟除作用的殺菌劑進行防治。目前比較優秀的殺菌劑有戊唑·咪鮮胺、氰烯.戊唑醇等葯劑。可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40%戊唑·咪鮮胺懸浮劑25-35克/畝,或48%氰烯.戊唑醇懸浮劑40-60毫升/畝,兌水30~50公斤均勻噴霧,不但具有預防作用,還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2. 怎樣解決小麥赤霉病,你知道嗎
小麥赤霉病很難防治,20年前我們縣赤霉病大發生,我家共有22畝小麥,當年產量不足500斤,當時還不知道是赤霉病,通過請教植保部門才知道是赤霉病,那年我種的是魯麥22,近靠我有一塊地種的魯麥23幾乎沒得病,所以第二年我全部種魯麥23,巧的是這一年魯麥23大發病,而22沒得病,從此我開始研究赤霉病,經過近十年的時間,總算弄清了到底咋回事,我發現赤霉病的發生主要取決於揚花初期的天氣,如果濕度大便發生嚴重,尤其揚花初期連陰雨會暴發赤霉病,一旦發現赤霉病穗顯形了,什麼辦法也治不了,書本上說培養壯苗,增施鉀肥或農家肥我全試過了,沒用,相反我發現越是哪裡麥苗稀,穗大,哪裡死穗越多,也就是苗壯麥穗大反而容易感染赤霉病,這與專家的說法相反,但治療辦法是一樣的,如果在揚花初期有連陰雨一定要防治了,具體時間因地制宜,各地氣候不一樣,就拿我們縣來說,經過十幾年的摸索,我兩天打一次葯,每次打1畝,從4月底打到5月20號,發現5月7號效果最好,5月5號和5月9號的效果少差一些,連著幾年都是這樣,所以我近幾年一般掌握在5月7號噴葯,我附近的農民也隨著我防治,有些農葯廠家把我的日記拍照進行參考,防治辦法,用50%多菌靈,最好是氰烯菌脂防治效果更好,記住用水量不能少,每畝地至少30公斤水,用葯量可以看葯的說明,也可問賣農葯的,如果用的水少防不了,用葯量按說明書上的再加大一些,以上是我多年的體會,只供參考,因為我在赤霉病上吃過虧,所以看到這個題目就想把我知道的說出來。
一旦地里有死穗了,什麼葯也治不了。
3. 請問各位專家小麥成熟前出現麥穗干尖是怎麼回事
你說的是小麥赤霉病,是小麥赤黴菌引起的,該病菌在小麥開花期靠風雨傳播。防治小麥赤霉病,要掌握兩點,一是時間上,二是葯劑。在小麥抽穗後揚花5-10%進行噴葯預防,這幾年提倡見花就打的防治措施。用戊唑多菌靈、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靈、咪鮮.多菌靈、多.銅噴霧防治,間隔5-7天「齊穗期」再防治一次。
4. 赤黴菌毒素的定義,赤霉病麥毒素的定義
小麥赤霉病別名麥穗枯、爛麥頭、紅麥頭,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麥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發生,主要分布於潮濕和半潮濕區域,尤其氣候濕潤多雨的溫帶地區受害嚴重。從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其中為害最嚴重的是穗腐。
5. 小麥赤霉病影響產量,小麥赤霉病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禾穀鐮刀菌在小麥生長的各個時期均有發生,可引起小麥幼苗腐爛、莖腐病和穗腐病。在我國小麥產區,赤霉病主要引起小麥穗部腐爛,故又稱小麥穗部枯萎病和紅粒小麥赤霉病。當空氣乾燥時,感染部位死亡,呈現白色,當濕度較大時,感染耳朵常呈現紅色霉斑,因此稱為瘡痂。小麥赤霉病不僅導致小麥產量嚴重下降,而且容易引起小麥籽粒腐爛變質,且赤霉病代謝產物含有毒素,容易引起人、畜、禽中毒,因此,應注意及時防治。
從華北黃河流域到東北麥區,氣溫低,雨量少,空氣乾燥,大發生年份相對較少。今年春雨較多,特別是近幾天,全國許多地方連續下雨,而且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間,很容易引起小麥赤霉病的發生,一旦赤黴菌感染小麥穎殼,任何葯物防治效果都很差,因此,要注意早期防治。
在雨季穗期,氣溫高於15度,最好在雨前3小時或雨後及時噴霧防治,常用葯劑為50% (多菌靈15% ,硫35%)多菌靈800倍液,40% 多菌靈1500倍液,70% 甲基硫巴津1500-2000倍液。在小麥赤霉病防治中,應重點噴施麥穗,如果蚜蟲和紅蜘蛛同時發生危害,應噴施吡蟲啉、噻蟲嗪、阿韋。吡啶等液體控制劑。
6. 植物銹病的病害症狀、病原生物、病害發生條件、銹病的防治方法是什麼
體細胞是相對於生殖細胞的概念,除生殖細胞及它們的母細胞外,其他種類細胞都屬於體細胞,如肝細胞、肌肉細胞等,體細胞是無法發生減數分裂的
7. 小麥赤黴菌會不會越澆地越嚴重
小麥赤黴菌病,苗枯主要是由麥種帶菌引起;小麥赤霉病,是由若干種鐮孢屬的真菌侵染所致。澆地土壤過濕,容易引起根腐病。小麥赤霉病,為世界性流行病害;目前尚無特效葯物可以根除;主要以預防為主。
大、小麥赤霉病,一般有苗枯、稈腐、穗腐幾種症狀;一般以穗腐發生最普遍,危害最大。通常在大、小麥灌漿期開始出現症狀,後蔓延至穗軸和相鄰的小穗。赤黴菌能在病殘體上,以腐生的方式越夏、越冬;也可在麥收後繼續侵染水稻、玉米、高粱 、棉花等,並在這些作物及殘體上越夏、越冬。